商品簡介
“治未病”是《內經》中重要的養生思想,《內經·素問》說“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這里除了“未病先防”,還有“病要早治”的含義。尤其對于亞健康狀態的現代人群,更應秉持“治未病”的養生原則。
《內經》認為,春季要養肝護陽氣,飲食上多吃羊肉、韭菜、大蒜等溫性食物;夏季注意防暑,多吃綠豆、苦瓜、海帶等“清苦”食物;秋季要“除秋燥”,宜吃梨、百合、鴨肉等;冬季則以養腎為主,多吃黑豆、黑木耳等食物。
頸椎不舒服,按“后溪穴”緩解,穴位功效、快速取穴、特效按摩,書中一一列出,照著做,可“手到”病除。本書介紹百種對癥按摩法,各類小毛病,皆可自療。
有了這本書,你會發現,原來做個“養生專家”并不難。作者簡介
王東坡
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
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教授
北京中醫藥大學國醫堂坐診專家
他是一名資深的中醫養生研究專家,師從國家級名老中醫王琦教授,從事中醫臨床、教學、科研工作30余年,編著及參編學術專著及科普專著30余部。他潛心研讀《黃帝內經》數十余載,深入挖掘古法養生精髓,與按摩、針灸、刮痧、食療、美容等日常保健方法相結合,提出自己獨到的體會與見解,并將其運用于現代人的日常生活中,使《黃帝內經》成為尋常百姓的養生指南。名人/編輯推薦
這是一本能讓你迅速領悟《黃帝內經》理論精髓,學會日常生活養生保健的書。
二十四節氣養生、十二時辰養生、飲食養生、經絡養生、五臟養生、體質養生、情志養生、運動養生……《黃帝內經》中的所有養生方法,本書都會給你最詳盡的闡釋,語言通俗、簡潔,國醫精粹,一讀就懂!
養生大智慧,傳授你生活中的保健小秘訣。書中提供百種健康法則:按摩“太溪穴”可補腎氣、除百病;晚餐伴紅酒可預防心血管疾病;立夏時節多吃稀食護陽氣……養生知識涉及日常生活方方面面,養生方法簡單易學,任何人都可以上手學習,一學就會!
針對各類人群提出不同養生方案。嬰幼兒、青少年、中年人、更年期女性、老年人……順應生命規律,因人制宜說養生,滿足每一個人對健康的追求。
除了養生,書中還會教你如何養心、養神,天人合一、神形俱備的思想貫穿始終,捍衛健康的同時,呵護你的身心。目次
沒看過《黃帝內經》,難說會養生
《黃帝內經》是中國式養生“圣經”
《黃帝內經》中的四種長壽之人
中醫被稱為“岐黃之術”源自《黃帝內經》
……
跟著《黃帝內經》學養生
天人相應,因時順養
“治未病”是最高層次的養生
正氣一身,病邪難侵
陰陽調和,百病無從生
內調五臟,從內而外健康到底
經絡養一養,健康壽命長
……
第二章 二十四節氣養生法
第一章 養生必看《黃帝內經》
沒看過《黃帝內經》,難說會養生
《黃帝內經》是中國式養生“圣經”
《黃帝內經》中的四種長壽之人
中醫被稱為“岐黃之術”源自《黃帝內經》
……
跟著《黃帝內經》學養生
天人相應,因時順養
“治未病”是最高層次的養生
正氣一身,病邪難侵
陰陽調和,百病無從生
內調五臟,從內而外健康到底
經絡養一養,健康壽命長
……
第二章 二十四節氣養生法
春季少動肝火,身體才能春暖花開
春季的氣候特點及養生原則
春季的多發性疾病及注意事項
春季六節氣養生
立春:“春捂”護陽氣
雨水:肝脾同補,百病勿擾
驚蟄:吃點梨,不讓嗓子“冒火”
春分:忌大寒大熱,講求“平和”
清明:遠離“發物”
谷雨:當吃香椿,補水為重
夏季避火邪,別讓熱氣傷了心
……
秋季多補水,消除燥邪不傷肺
……
冬季保養好腎氣,讓身體順利“冬眠”
……
第三章 十二時辰養生法
子時(23:00~01:00)——護膽
子時前最宜上床睡覺
膽經上的救命法寶
敲膽經護肝膽
……
丑時(01:00~03:00)——保肝
……
寅時(03:00~05:00)——養肺
……
卯時(05:00~07:00)——通大腸
……
辰時(07:00~09:00)——補胃
……
巳時(09:00~11:00)——安脾
……
午時(11:00~13:00)——休心
……
未時(13:00~15:00)——護小腸
……
申時(15:00~17:00)——瀉膀胱
……
酉時(17:00~19:00)——補腎
……
戌時(19:00~21:00)——護心包
……
亥時(21:00~23:00)——調三焦
……
第四章 飲食養生法
食物是最好的藥
藥補不如食補
寒熱溫涼平,辨清食物屬性好養生
辛酸甘苦咸,五味調和益健康
紅綠白黑黃,五色養五臟
藥食同源,巧用藥膳養健康
搭配平衡更營養
五谷為養,谷物以生存
五果為助,水果助養生
五畜為益,肉類增健康
五菜為充,蔬菜補營養
因時擇食——隨著四季來吃飯
春天:少酸多甘
夏天:要過得“清苦”
秋天:少辛多酸
冬季:避咸忌寒
不同年齡段的飲食調養
……
第五章 經絡養生法
手太陰肺經——氣息通暢的總管
保養肺經的最佳方法和時間
肺經上潛伏的疾病
肺經常用腧穴
……
手陽明大腸經——人體淋巴系統的保護神
……
足陽明胃經——人體的后天之本
……
足太陰脾經——滋陰養血,百病不生
……
手少陰心經——掌管人體生死的君王
……
手太陽小腸經——反映心臟能力的鏡子
……
足太陽膀胱經——通達人體全身的水道
……
足少陰腎經——人體健康的根本
……
手厥陰心包經——護衛心主的大將軍
……
手少陽三焦經——捍衛頭腦安全
……
足少陽膽經——具有神奇養生功用的經脈
……
足厥陰肝經——修身養性的關鍵
……
任脈——任脈通,毒不侵
……
督脈——人體陽氣升起的地方
……
統治百病的十大要穴
百會穴:長命百歲保健穴
內關穴:護衛心神的一名大將
合谷穴:消炎鎮痛的能手
曲池穴:專治哮喘、高血壓的貼身大夫
……
第六章 對癥養五臟
養肝
居家診測肝狀況
心情壓抑、愛生氣都易傷肝
肝血耗損易疲勞
睡好、休息好是養肝關鍵
一天中養肝最好的時間是凌晨1點到3點
綠色食物最養肝
春季以養肝為先
肝火旺的人多吃山藥
生氣后沒食欲,按按足三里穴、太沖穴
溫水泡腳預防肝火
“噓”字功可明目護肝
控制好情緒,肝才能更健康
……
養心
……
養脾
……
養肺
……
養腎
……
第七章 體質養生法
簡單兩法,快速測體質
陽虛體質:體涼、怕冷
多曬太陽,多做提肛運動
少吃冷凍多吃溫性食物
養生關鍵穴:關元、腎俞、命門
陰虛體質:愛上火、五心煩熱
……
氣虛體質:氣短、疲乏無力
……
血瘀體質:斑點、瘀青
……
氣郁體質:抑郁、常嘆氣
……
濕熱體質:面色發黃、油膩
……
痰濕體質:易胖、體沉
……
特稟體質:極易過敏
……
平和體質:機能協調,七情適度
……
第八章 情志養生法
養生之道,養神先行
養生必先養德,大德必得其壽
恬淡多高壽,虛無保安康
病由心生,心病最傷人
形神合一,身心并治
“五勞”“七傷”須慎防
……
解碼情志與五臟
心與喜:為什么樂極會生悲
肝與怒:生氣是慢性自殺
……
志閑少欲,靜以養神
書畫
茶道
棋藝
垂釣
……
第九章 生活小細節蘊含大智慧
居住環境要整潔、寧靜
睡眠好,養生就成功一半
漱口叩齒保平安
發宜常梳,臉宜常洗
……
第十章 動以養形,靜以養神——運動養生
運動有度,過猶不及
全身運動勝過局部運動
張弛有道,經身不老
書摘/試閱
立秋:莫忘“秋老虎”
立秋,是陽歷8月7日或8日。
立秋,預示著秋天的到來。從這一天開始,天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逐漸下降。但在立秋前后,很多地區仍處于炎熱之中,素有“秋老虎”之稱。
降服“秋老虎”
“秋老虎”雖厲害,但只要注意飲食,還是可以降伏的。首先,吃些防暑的綠豆湯、蓮子粥,可以增進食欲。其次,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可以補充因排汗而損失的鉀。最后,多喝些白開水、冰糖水、清茶等,可滋養臟腑,防“秋燥”。
“貼秋膘”不能光吃大魚大肉
經過了炎熱的三伏天,人們的胃口普遍變差,不少人都會“瘦”一些。到了秋天,天氣涼爽后,“貼秋膘”正是時候。除此之外,“貼秋膘”也是為了冬季的來臨做好能量儲備,避免冬季來臨時“虛不受補”。
不過很多人對“貼秋膘”的理解停留在多吃大魚大肉上。實際并非如此。《內經》說:“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意思是說,某些食物如果攝取過多,就會傷害人體的正氣,引發各種疾病。因此,“貼秋膘”也要講求營養均衡,可以根據立秋的時節特點多吃些滋陰祛燥的食物,少吃辛辣發泄的食物。不妨多吃些蓮藕、百合、山藥、荸薺等。
處暑:養肺正當時
處暑,是陽歷8月23日或24日。
“處”有終止、躲藏的意思,所以,處暑表明暑天結束了。
多吃清熱潤燥的食物
處暑時節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忽冷忽熱,最容易傷肺。因此,處暑養生,養肺最為關鍵。宜食清熱安神之品,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海帶、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
除飲食外,起居調養,應早睡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初秋天氣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況。因而著衣要根據溫度變化隨時增減,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易受涼感冒。
防秋燥
處暑時,氣溫還很高,而降雨很少,所以空氣很干燥,人的皮膚也變得干燥、脫皮,嘴唇也會干裂,還會出現便秘癥狀,這就是所謂的“秋燥”。解決這些問題,可以從飲食上入手,多吃些芝麻、糯米、蜂蜜、梨等滋陰潤肺的食物,少吃蔥、姜、蒜等辛辣食品。還要多喝水,多吃新鮮水果。
處暑吃梨
處暑養生的重點是防秋燥,很多人會復發或是患上呼吸系統的疾病,因此處暑時節,每天吃1~2個水潤甘甜的梨大有益處。
丑時(01﹕00~03﹕00)——保肝
丑時最宜深睡
《內經》說:“臥則血歸于肝。”“臥”就是睡覺,“血歸于肝”說的是全身的氣血歸于肝,由肝來藏血,重新做血的濾化。
因此,丑時一定要睡眠,而且必須要在這段時間內睡著才能養肝。現在很多人經常加班到半夜,每天睡眠不到5個小時。時間長了,不僅人的活力逐漸下降,連脾氣都變得越來越差。這就是因為肝血不能“推陳出新”,肝功能受到影響,導致了肝郁氣滯,進而影響到了人的情緒,嚴重的甚至會引發肝病。
有了火氣一定要發泄出來
《素問·生氣通天論》說:“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意思是說,精神刺激可使陽氣急亢,血隨氣逆,致使血液郁積于頭部,發生突然暈厥的病癥。
可是,人非圣賢,哪能一直不生氣、不發火呢?如果做不到不生氣,那就一定把火氣發泄出來。生悶氣最不可取,因為怒氣憋在心里,比發脾氣更傷肝。肝經走兩脅,乳房為肝經的必經之處,肝氣得不到宣泄,時間久了就會導致乳腺增生。另外,肝火郁結還會導致肝硬化或者肝癌。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