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柳詒徵編著的《中國文化史(上中下)》被譽為中國文化史的開山之作。全書共分三編,第一編自邃古以迄兩漢,是為吾國民族本其創造之力,由部落而建設國家,構成獨立文化之時期;第二編自東漢以迄明季,是為印度文化輸入吾國,與吾國固有文化由抵牾而融合之時期;第三編自明季迄民國,是為中印兩種文化均已就衰,而遠西之學術、思想、宗教、政法依次輸入,相激相蕩而卒相合之時期。整部書著述嚴謹求實,脈絡清晰,體現出作者的學術思想與人文情懷。全書百余萬字,包羅巨集富,內容豐贍。引用資料自六經、諸子、廿五史、歷代名家著述、國外漢學家論著及近代雜誌、報紙、統計報導等達600餘種。舉凡典章制度、文功武略、各派學說、文藝教育、民俗宗教、工商技巧、貨幣服飾、風土民情、特產建築、圖畫雕刻之類,無不追本求源,究其發展,舉其功用,論其得失。
作者簡介
柳詒徵(1880—1956),字翼謀,晚號劬堂,又號龍蟠迂叟、盋山髯,江蘇鎮江人。先後執教于兩江師範學堂、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東南大學、清華大學、東北大學、中央大學等校。曾任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館長、考試院委員,江蘇省參議員。抗戰期間,先後任教于浙江大學、貴州大學和重慶中央大學,兼任國史館纂修。戰後榮膺中央研究院院士。新中國成立後,執教於復旦大學,兼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委員。曾主編《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圖書總目》、《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現存書目》,著有《中國文化史》、《國史要義》、《中國版本概說》等。
目次
上冊
第一編 上古文化史
第一章 中國人種之起原
第二章 洪水以前之製作
第三章 家族及私產制度之起原
第四章 政法之萌芽
第五章 文字之興
第六章 洪水以後之中國
第七章 衣裳之治
第八章 治曆授時
第九章 唐虞之讓國
第十章 治水之功
第十一章 唐虞之政教
第十二章 夏之文化
第十三章 忠孝之興
第十四章 洪範與五行
第十五章 湯之革命及伊尹之任
第十六章 殷商之文化
第十七章 傳疑之制度
第十八章 周室之勃興
第十九章 周之禮制
第一節 國土之區畫
第二節 官吏之職掌
第三節 鄉遂之自治
第四節 授田之制附兵制
第五節 市肆門關之政
第六節 王朝之教育
第七節 城郭道路宮室之制
第八節 衣服飲食醫藥之制
第九節 禮俗
第十節 樂舞
第十一節 王朝與諸侯之關係
第十二節 結論
第二十章 文字與學術
第二十一章 共和與民權
第二十二章 周代之變遷
第二十三章 學術之分裂
第二十四章 老子與管子
第二十五章 孔子
第二十六章 孔子弟子
第二十七章 週末之變遷
第二十八章 諸子之學
第二十九章 秦之統一
第三十章 秦之文化
第三十一章 漢代內外之開闢
第三十二章 兩漢之學術及文藝
第三十三章 建築工藝之進步
中冊
第二編 中古文化史
第一章 中國文化中衰及印度文化東來之故
第二章 佛教人中國之初期
第三章 諸族並興及其同化
第四章 南北之對峙
第五章 清談與講學
第六章 選舉與世族
第七章 三國以降文物之進步
第八章 元魏之制度
第九章 佛教之盛興
第十章 佛教之反動
第十一章 隋唐之統一及開拓
第十二章 隋唐之制度
第十三章 隋唐之學術文藝
第十四章 工商進步之特徵
第十五章 隋唐之佛教
第十六章 唐宋間社會之變遷
第十七章 雕板印書之盛興
第十八章 宋儒之學
第十九章 政黨政治
第二十章 遼夏金之文化
第二十一章 蒙古之文化
第二十二章 宋元之學校及書院
第二十三章 宋元間之文物
第二十四章 河流漕運及水利
第二十五章 明儒之學
第二十六章 明之文物
下冊
第三編 近世文化史
第一章 元明時海上之交通
第二章 西教之東來
第三章 明季之腐敗及滿清之勃興
第四章 西方學術之輸入
第五章 清代之開拓
第六章 滿清之制度
第七章 清初諸儒之思想
第八章 康乾諸帝之于文化
第九章 學校教育
第十章 考證學派
第十二章 國際貿易與鴉片之禍
第十二章 內治之腐敗及教匪發撚之亂
第十三章 外患與變法
第十四章 譯書與遊學
第十五章 機械之興
第十六章 種族革命與政治革命
第十七章 法制之變遷
第十八章 經濟之變遷
第十九章 最近之文化
後記
第一編 上古文化史
第一章 中國人種之起原
第二章 洪水以前之製作
第三章 家族及私產制度之起原
第四章 政法之萌芽
第五章 文字之興
第六章 洪水以後之中國
第七章 衣裳之治
第八章 治曆授時
第九章 唐虞之讓國
第十章 治水之功
第十一章 唐虞之政教
第十二章 夏之文化
第十三章 忠孝之興
第十四章 洪範與五行
第十五章 湯之革命及伊尹之任
第十六章 殷商之文化
第十七章 傳疑之制度
第十八章 周室之勃興
第十九章 周之禮制
第一節 國土之區畫
第二節 官吏之職掌
第三節 鄉遂之自治
第四節 授田之制附兵制
第五節 市肆門關之政
第六節 王朝之教育
第七節 城郭道路宮室之制
第八節 衣服飲食醫藥之制
第九節 禮俗
第十節 樂舞
第十一節 王朝與諸侯之關係
第十二節 結論
第二十章 文字與學術
第二十一章 共和與民權
第二十二章 周代之變遷
第二十三章 學術之分裂
第二十四章 老子與管子
第二十五章 孔子
第二十六章 孔子弟子
第二十七章 週末之變遷
第二十八章 諸子之學
第二十九章 秦之統一
第三十章 秦之文化
第三十一章 漢代內外之開闢
第三十二章 兩漢之學術及文藝
第三十三章 建築工藝之進步
中冊
第二編 中古文化史
第一章 中國文化中衰及印度文化東來之故
第二章 佛教人中國之初期
第三章 諸族並興及其同化
第四章 南北之對峙
第五章 清談與講學
第六章 選舉與世族
第七章 三國以降文物之進步
第八章 元魏之制度
第九章 佛教之盛興
第十章 佛教之反動
第十一章 隋唐之統一及開拓
第十二章 隋唐之制度
第十三章 隋唐之學術文藝
第十四章 工商進步之特徵
第十五章 隋唐之佛教
第十六章 唐宋間社會之變遷
第十七章 雕板印書之盛興
第十八章 宋儒之學
第十九章 政黨政治
第二十章 遼夏金之文化
第二十一章 蒙古之文化
第二十二章 宋元之學校及書院
第二十三章 宋元間之文物
第二十四章 河流漕運及水利
第二十五章 明儒之學
第二十六章 明之文物
下冊
第三編 近世文化史
第一章 元明時海上之交通
第二章 西教之東來
第三章 明季之腐敗及滿清之勃興
第四章 西方學術之輸入
第五章 清代之開拓
第六章 滿清之制度
第七章 清初諸儒之思想
第八章 康乾諸帝之于文化
第九章 學校教育
第十章 考證學派
第十二章 國際貿易與鴉片之禍
第十二章 內治之腐敗及教匪發撚之亂
第十三章 外患與變法
第十四章 譯書與遊學
第十五章 機械之興
第十六章 種族革命與政治革命
第十七章 法制之變遷
第十八章 經濟之變遷
第十九章 最近之文化
後記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