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會計準則實務講解(簡體書)
商品資訊
ISBN13:9787502844547
出版社:地震出版社
作者:《企業會計準則實務講解》編委會 編著
出版日:2014/11/01
裝訂/頁數:平裝/713頁
規格:23.5cm*16.8cm (高/寬)
版次:一版一次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會計準則解釋》《企業會計準則實務指南》共同構成了我國當前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這一系列法規是我國企業開展會計工作,進行會計核算的基本要求。
本書融會貫通了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三大組成部分,并結合我國企業最新的會計實踐,全景式再現了這一準則體系的整體內容和具體要求。
本書是2014年企業會計準則體系進行重大修訂后,學準則、用準則的一部好規范、好指南、好案例。
本書融會貫通了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三大組成部分,并結合我國企業最新的會計實踐,全景式再現了這一準則體系的整體內容和具體要求。
本書是2014年企業會計準則體系進行重大修訂后,學準則、用準則的一部好規范、好指南、好案例。
作者簡介
《企業會計準則實務講解》編委會由中央財經大學、陜西師范大學、蘭州商學院等多所財經院校的會計學專家組成,旨在更好的研究現行企業會計準則與我國企業會計實踐的和諧發展。本編委會成立以來,先后在北京、西安等地進行了多次理論探討,形成了多項階段性成果,對于我們企業會計準則的完善與發展,產生了應有的推動效果。
《企業會計準則實務講解》是我們近年來研究成果的集大成者,希望能對宣傳企業會計準則,完善企業會計準則發揮良好的作用。
《企業會計準則實務講解》是我們近年來研究成果的集大成者,希望能對宣傳企業會計準則,完善企業會計準則發揮良好的作用。
名人/編輯推薦
市場上第一本深度解讀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專業圖書。
融會貫通《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會計準則解釋》《企業會計準則實務指南》的基本要求。
學準則,用準則的一本規范性讀物。
本書向你展示:
★ 《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會計準則解釋》《企業會計準則實務指南》的基本要求。
★ 結合實際案例,細節、深度、多視角,講解企業會計準則的詳細要求。
★ 2014年以來,我國會計準則體系的新變化
融會貫通《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會計準則解釋》《企業會計準則實務指南》的基本要求。
學準則,用準則的一本規范性讀物。
本書向你展示:
★ 《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會計準則解釋》《企業會計準則實務指南》的基本要求。
★ 結合實際案例,細節、深度、多視角,講解企業會計準則的詳細要求。
★ 2014年以來,我國會計準則體系的新變化
目次
第一章存貨
第一節存貨的確認
一、存貨的定義
二、存貨的范圍
三、存貨的確認條件
第二節取得存貨的計量
一、存貨的計量原則
二、外購存貨的成本
三、加工取得存貨的成本
四、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貨的成本
五、不計入存貨成本的相關費用
第三節發出存貨的計量
一、確定發出存貨成本的方法
二、已售存貨成本的結轉
三、周轉材料的處理 第一章存貨
第一節存貨的確認
一、存貨的定義
二、存貨的范圍
三、存貨的確認條件
第二節取得存貨的計量
一、存貨的計量原則
二、外購存貨的成本
三、加工取得存貨的成本
四、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貨的成本
五、不計入存貨成本的相關費用
第三節發出存貨的計量
一、確定發出存貨成本的方法
二、已售存貨成本的結轉
三、周轉材料的處理
第四節期末存貨的計量
一、可變現凈值的定義及特征
二、確定存貨的可變現凈值應考慮的因素
三、通常表明存貨的可變現凈值低于成本的情形
四、存貨跌價準備的計提
五、存貨跌價準備的轉回
六、存貨盤虧或毀損的會計處理
第五節披露
第二章長期股權投資
第一節長期股權投資基礎
第二節長期股權投資的計量
一、企業合并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
二、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
三、特殊情況的會計處理
第三節后續計量之成本法
一、成本法的適用范圍
二、成本法核算下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的調整及投資損益的確認
第四節后續計量之權益法
一、初始投資成本的調整
二、投資收益的確認
第五節成本法與權益法的轉換及長期股權投資的處置
一、成本法轉成權益法
二、權益法轉成本法
三、長期股權投資的處置
第六節披露
第三章投資性房地產
第一節投資性房地產的確認
一、投資性房地產的定義及范圍
二、確認投資性房地產的條件
第二節投資性房地產的計量
一、初始計量
二、后續支出計量
三、后續計量
第三節投資性房地產的轉換
一、投資性房地產轉換的解釋
二、投資性房地產轉換的基本準則
三、投資性房地產轉換的具體應用
第四節投資性房地產的處置
一、投資性房地產處置的基本準則
二、投資性房地產處置的應用
第五節披露
第四章固定資產
第一節固定資產概述
一、固定資產的定義
二、固定資產的確認條件
三、單項固定資產
第二節固定資產的初始計量
一、外購固定資產
二、自行建造固定資產
三、投資者投入固定資產
四、存在棄置義務的固定資產
第三節固定資產的后續計量
一、固定資產折舊
二、固定資產的后續支出
第四節固定資產的處置
一、固定資產終止確認的條件
二、固定資產處置的賬務處理
第五節披露
第五章生物資產
第一節生物資產基礎
一、生物資產概念
二、生物資產的特征
三、不屬于生物資產的特殊規定
第二節生物資產的確認和初始計量
一、確認的基本原則
二、初始計量原則
三、生物資產相關的后續支出
第三節后續計量
一、折舊
二、計提減值
第四節收獲與處置
一、基本原則
二、具體運用
第五節披露
第六章無形資產
第一節無形資產的基本準則
一、無形資產定義
二、無形資產確認的條件
三、無形資產的特征
第二節無形資產的初始計量
一、無形資產分類
二、無形資產的初始計量
第三節無形資產后續計量
一、無形資產使用壽命
二、無形資產攤銷的會計處理
第四節無形資產處置
一、出售
二、對外出租
三、對外捐贈
四、報廢
第五節披露
第七章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第一節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概述
第二節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確認和計量
一、確認和計量原則
二、商業實質
三、涉及多項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處理
第三節披露
第八章資產減值
第一節資產減值基礎
第二節可能發生減值資產的認定
一、資產減值情形的判定
二、可收回金額的確定
第三節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
一、基本原則及方法
二、預計未來現金流量應考慮的因素
第四節資產減值損失的確定及處理
一、資產減值損失的確定原則
二、資產減值損失確認的會計處理
第五節資產組的認定及減值處理
一、資產組的概念
二、資產組的認定
三、資產組減值的會計處理
第六節商譽減值的處理
一、資產減值的基本原則
二、商譽減值測試的方法與會計處理
第七節披露
第九章職工薪酬
第一節職工薪酬的定義和范圍
第二節職工薪酬的確認和計量
一、基本原則
二、職工薪酬準則的具體應用
三、辭退福利的具體會計處理
第三節披露
第四節銜接規定
第十章企業年金基金
第一節企業年金基金概述
一、企業年金與企業年金基金
二、企業年金基金管理各方當事人
三、企業年金基金會計準則及其應用指南
第二節企業年金基金繳費
一、企業年金基金繳費及其流程
二、企業年金基金收到繳費的賬務處理
第三節企業年金基金投資運營
一、企業年金基金投資運營原則和范圍
二、企業年金基金投資運營流程
三、企業年金基金投資運營的賬務處理
第四節企業年金基金收入
一、企業年金基金收入的構成
二、企業年金基金收入的賬務處理
第五節企業年金基金費用
一、企業年金基金費用的構成
二、企業年金基金費用的賬務處理
第六節企業年金待遇給付及企業年金基金凈資產
一、企業年金待遇給付及其賬務處理
二、企業年金基金凈資產、凈收益及其賬務處理
第七節企業年金基金財務報表
一、企業年金基金財務報表編報主體
二、企業年金基金財務報表構成
三、企業年金基金財務報表編制
第十一章股份支付
第一節股份支付概念及特征
一、股份支付的概念及分類
二、股份支付的適用范圍
三、股份支付的特征
四、相關概念
五、不適用該準則的情形
第二節可行權條件
一、可行權條件的概念及分類
二、可行權條件的修改
第三節股份支付的確認和計量原則
一、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的確認和計量原則
二、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的確認和計量原則
三、權益工具公允價值的確認原則
第四節股份支付的會計處理
一、股份支付會計處理程序
二、股份支付的具體會計處理
第五節披露
第十二章債務重組
第一節債務重組基礎
一、債務重組概念
二、債務重組的核算范圍
三、債務重組的方式
四、用以清償債務的非現金資產公允價值的計量
第二節債務重組的會計處理
一、債務人的處理
二、債權人的處理
第三節債務重組會計處理具體應用
一、以資產清償債務
二、債務轉為資本
三、修改其他債務條件
四、以上三種方式的組合方式
第四節披露
第十三章或有事項
第一節或有事項概述
一、或有事項的定義
二、或有事項的基本特征
第二節確認和計量
一、或有事項的確認
二、預計負債的計量
三、對預計負債賬面價值的復核
四、或有負債和或有資產
第三節披露
第十四章收入
第一節收入的定義及核算范圍
第二節銷售商品收入
一、商品銷售收入確認時點的原則
二、銷售商品收入時點確認原則的具體應用
三、銷售商品收入金額的確定
第三節提供勞務收入
一、提供勞務交易的結果能夠可靠估計
二、提供勞務交易結果不能可靠計量
三、同時銷售商品和提供勞務交易
第四節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
第五節披露
第十五章建造合同
第一節建造合同基礎
一、建造合同的定義及解釋
二、建造合同的分立與合并
三、追加資產的建造
第二節合同成本的會計處理
一、合同成本的組成
二、合同成本的會計處理
第三節合同收入與合同費用
一、合同收入的組成
二、合同收入與合同費用的確認
第四節披露
第十六章政府補助
第一節政府補助概述
一、政府補助的定義
二、政府補助的主要形式
三、政府補助的分類
第二節政府補助的確認和計量
一、政府補助的確認條件
二、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
三、政府補助的返還
第三節政府補助的披露
第十七章借款費用
第一節借款費用的定義及范疇
一、定義
二、范疇
第二節借款費用的確認和計量
一、借款費用確認的基本原則
二、借款費用資本化的計量
三、借款費用資本化的停止
第三節披露
第十八章所得稅會計
第一節資產、負債的計稅基礎
一、資產的計稅基礎
二、負債的計稅基礎
三、特殊交易或事項中產生資產、負債計稅基礎的確定
第二節暫時性差異
一、暫時性差異
二、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第三節遞延所得稅負債及遞延所得稅資產
一、遞延所得稅負債的確認和計量
二、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確認和計量
第四節所得稅費用
第五節合并財務報表中因抵銷未實現內部銷售損益產生的遞延所得稅
第六節所得稅的列報
第十九章外幣折算
第一節記賬本位幣
一、外幣交易的定義
二、記賬本位幣的定義
三、記賬本位幣的確定
四、境外經營記賬本位幣的確定
五、記賬本位幣的變更
第二節外幣交易的會計處理
一、即期匯率和即期匯率近似匯率
二、匯兌差額的會計處理
三、分賬制記賬方法
第三節外幣財務報表的折算
一、境外經營財務報表的折算原則
二、惡性通貨膨脹下境外經營報表折算
三、處置境外經營時外幣報表折算差額核算
第四節披露
第二十章企業合并
第一節企業合并概述
一、企業合并的界定
二、企業合并的方式
三、企業合并類型的劃分
四、合并日或購買日的確定
第二節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
一、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定義
二、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處理原則
第三節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
一、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定義
二、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處理原則
第四節不同合并方式下的會計處理
一、控股合并的會計處理
二、吸收合并和新設合并的會計處理
第五節披露
一、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披露
二、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披露
第六節業務合并
第二十一章租賃
第一節租賃基礎
第二節租賃的分類
一、分類
二、經營租賃和融資租賃的區別
第三節融資租賃中承租人的會計處理
一、租賃開始日的會計處理
二、未確認融資費用的分攤
三、租賃資產折舊的計提
四、其他項目的處理
第四節融資租賃中出租人的會計處理
一、租賃開始日的會計處理
二、對未確認融資收益的處理
三、對未擔保余值的會計處理
四、對或有租金的會計處理
五、租賃期屆滿時的賬務處理
第五節經營租賃中承租人的會計處理
第六節經營租賃中出租人的會計處理
第七節售后租回交易
一、確認的基本原則
二、售后租回分類及會計處理
第八節列報
第二十二章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
第一節金融工具概述
一、金融資產
二、金融負債
三、權益工具
四、衍生工具
五、貸款承諾
第二節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分類
一、金融資產的分類
二、金融負債的分類
三、交易性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
四、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
五、持有至到期投資
六、貸款和應收款項
七、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八、其他金融負債
第三節嵌入衍生工具
一、嵌入衍生工具的定義
二、混合工具
第四節金融工具確認
一、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確認條件
二、金融資產的終止確認
三、金融負債的終止確認
第五節金融工具計量
一、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初始計量
二、金融資產的后續計量
三、金融負債的后續計量
四、金融資產的重分類
第六節金融資產減值
一、金融資產計提減值準備的原則
二、金融資產發生減值的客觀證據
三、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減值的處理
四、單項金額重大的金融資產減值
五、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
六、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減值
第七節公允價值確定
一、公允價值的定義
二、活躍市場的報價
三、不存在活躍市場下公允價值的確定
四、初始取得的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確定基礎
五、折現率的確定
六、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的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計量
第二十三章金融資產轉移
第一節金融資產轉移概述
一、金融資產轉移的定義
二、金融資產轉移的情形
三、金融資產轉移的類型
第二節金融資產轉移的確認
一、符合終止確認的情形
二、其他情形
第三節金融資產轉移的計量
一、金融資產轉移的計量
二、繼續涉入
第二十四章套期保值
第一節套期保值的定義及分類
一、套期保值的定義
二、套期保值的分類
第二節套期工具
一、套期工具的定義
二、套期工具的條件
三、指定套期工具
第三節被套期項目
一、被套期項目及相關概念的定義
二、可以成為被套期項目的條件
三、被套期項目的指定
四、套期有效性
五、套期會計方法的運用
第四節套期保值的確認和計量
一、套期保值的確認條件
二、套期保值的計量
第五節套期保值完整案例解析
一、背景
二、外匯套期保值業務的會計處理
三、報表附注披露
第二十五章原保險合同
第一節原保險合同概述
一、保險合同的定義
二、原保險合同的定義
三、不適用原保險合同的情形
四、混合風險工具的分拆
五、原保險合同的分類
第二節原保險合同收入
一、原保險合同收入的確認條件
二、原保險合同收入的計量
三、原保險合同提前解除
第三節原保險合同準備金
一、原保險合同準備金的內容
二、保險責任準備金充足性測試
第四節原保險合同成本
一、原保險合同成本的定義
二、計入當期損益的情形
三、損余物資
四、代位追償款
第五節列報
一、資產負債表列示項目
二、利潤表列示項目
三、附注中披露項目
第二十六章再保險合同
第一節再保險合同概述
一、再保險合同的定義及特征
二、再保險合同基本業務
第二節分出業務的會計處理
一、基本規定
二、應收分保準備金
三、分出保費及攤回款項
四、賠付成本
五、存入分保保證金
六、純益手續費
第三節分入業務的會計處理
一、分保費收入的確認
二、分保費用
三、分保賠付成本
四、存出分保保證金
第四節列報
一、在財務報表中列報事項
二、在附注中披露事項
第二十七章石油天然氣開采
第一節石油天然氣開采的定義及核算范圍
一、核算范圍
二、相關定義解釋
三、石油天然氣開采會計核算概述
第二節礦區權益的會計處理
一、初始計量
二、礦區權益的折耗
三、礦區權益的減值
四、礦區權益的處置
第三節油氣勘探的會計處理
一、基本原則
二、會計處理
第四節油氣開發的會計處理
第五節油氣生產的會計處理
一、定義及核算范圍
二、井及相關設備的折耗計提
三、其他經濟事項的會計處理適用準則
第六節油氣資產的確認及計量
一、油氣資產相關定義
二、油氣資產折耗方法
三、油氣資產減值處理
第七節棄置義務
第八節披露
第二十八章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
第一節會計政策及其變更
一、會計政策概述
二、會計政策變更
三、會計政策變更的會計處理
四、會計政策變更的披露
第二節會計估計及其變更
一、會計估計與會計估計變更
二、會計政策變更與會計估計變更的劃分
三、會計估計變更的會計處理
四、會計估計變更的披露
第三節前期差錯及其更正
一、前期差錯概述
二、前期差錯更正的會計處理
三、前期差錯更正的披露
第二十九章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
第一節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概述
一、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的定義
二、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涵蓋的期間
三、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分類
第二節資產負債表日后調整事項
一、基本處理原則
二、具體會計處理
第三節資產負債表日后非調整事項
第四節披露
第三十章財務報表列報
第一節財務報表概覽
一、財務報表的定義
二、分類
第二節財務報表列報的基本要求
一、以依據會計準則計量的各項目為基礎
二、以持續經營為基礎
三、遵循重要性原則
四、列報的一致性
五、保持披露金額的準確
六、遵循可比性原則
七、財務報表表首的列報要求
八、報告期間
第三節資產負債表列報
一、資產負債表的定義
二、資產負債表列報總要求
三、資產負債表項目列報分類
四、資產負債表列報格式
第四節利潤表列報
一、利潤表的定義及項目列報原則和具體適用
二、利潤表列報總要求
三、利潤表項目列報
第五節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列報
一、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定義
二、所有者權益表列報的基本原則
三、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列報格式及說明
第六節附注
一、財務報表附注的定義
二、附注應當披露的內容及順序
三、財務報表附注的格式
第七節案例
一、資本負債表
二、利潤表
三、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第三十一章現金流量表
第一節現金流量表概述
一、現金流量表的內容
二、現金流量表內容與結構
三、現金流量表的編制方法及程序
第二節現金流量表編制
一、一般企業現金流量表的編制
二、商業銀行現金流量表的編制
三、保險公司現金流量表的編制
四、證券公司現金流量表的編制
第三節現金流量表附注
一、現金流量表補充資料的編制
二、企業當期取得或處置子公司及其他營業單位的披露
第四節披露
第三十二章中期財務報告
第一節中期財務報告概述
一、中期財務報告的定義
二、中期財務報告的內容
第二節確認和計量
一、會計政策
二、會計估計
三、重要性
四、會計計量
五、季節性、周期性或者偶然性取得收入的確認和計量
六、會計年度中不均勻發生的費用的確認和計量
第三節合并財務報表
第四節比較財務報表
第五節附注
第三十三章合并財務報表
第一節合并財務報表基礎
一、合并財務報表的定義及解釋
二、合并范圍的確定
三、合并財務報表的編制程序
第二節合并資產負債表
一、對子公司的個別財務報表進行調整
二、按權益法調整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
三、編制合并資產負債表時應進行抵銷處理的項目
四、報告期內增減子公司
五、子公司發生超額虧損在合并資產負債表中的反映
六、合并資產負債表的編制
七、合并資產負債表的格式
第三節合并利潤表
一、編制合并利潤表時應進行抵銷處理的項目
二、報告期內增減子公司
三、合并利潤表的編制
四、合并利潤表的基本格式
第四節合并現金流量表
一、編制合并現金流量表時應進行抵銷處理的項目
二、報告期內增減子公司
三、合并現金流量表中有關少數股東權益項目的反映
四、合并現金流量表的編制
五、合并現金流量表的格式
第五節合并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一、編制合并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應進行抵銷的項目
二、合并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編制
三、合并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格式
第六節合并財務報表附注
一、合并財務報表附注概述
二、附注披露的內容
第三十四章每股收益
第一節基本每股收益
一、分子的確定
二、分母的確定
第二節稀釋每股收益
一、基本計算原則
二、可轉換公司債券
三、認股權證、股份期權
四、企業承諾將回購其股份的合同
五、多項潛在普通股
六、子公司、合營企業或聯營企業發行的潛在普通股
第三節每股收益的列報
一、重新計算
二、列報
第三十五章分部報告
第一節分部報告概述
第二節報告分部的確定
一、業務分部
二、地區分部
三、分部合并的條件
四、報告分部的確定
第三節分部信息的披露
一、分部信息披露的主要報告形式和次要報告形式
二、主要報告形式下分部信息的披露
三、分部信息與企業合并財務報表或企業財務報表總額信息的銜接
四、次要報告形式下分部信息的披露
五、其他披露要求
第三十六章關聯方披露
第一節關聯方披露的基本規定
一、關聯方的認定
二、相關概念
第二節關聯方關系的認定
一、關聯方關系認定的一般原則
二、關聯方關系界定的例外情況
第三節關聯方交易
一、關聯方交易的定義
二、關聯方交易的類型
第四節關聯方及其交易的披露
第三十七章金融工具列報
第一節金融工具列報概述
第二節金融工具列示
一、金融工具的確認與計量
二、混合工具的分拆
第三節金融工具披露
一、金融資產與金融負債的相互抵銷
二、金融工具一般信息披露要求
三、金融工具風險信息披露要求
第三十八章首次執行企業會計準則
第一節首次執行會計準則概述
第二節首次執行日會計的確認與計量
一、首次執行日的新舊會計科目余額對照表和期初資產負債表
二、首次執行日采用追溯調整法有關項目的處理
三、首次執行日采用未來適用法有關項目的處理
第三節首次執行日會計列報
一、首份中期財務報告和首份年度財務報表
二、首份中期財務報告和首份年度財務報表附注
第三十九章公允價值計量
第一節公允價值計量概述
第二節相關資產或負債
一、資產或負債的特征
二、資產或負債的計量單元
第三節有序交易和市場
一、有序交易
二、主要市場和最有利市場
第四節市場參與者
一、公允價值計量條件
二、市場參與者定義
第五節公允價值初始計量
一、初始計量
二、公允價值通常與其交易價格不相等的情況
三、以公允價值對相關資產或負債且交易價格與公允價值不相等的利得損失處理
第六節估值技術
一、估值技術
二、估值技術方法
三、變更估值技術的情況
第七節公允價值層次
第八節非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計量
一、非金融資產的計量
二、非金融資產最佳用途的影響因素
三、估值前提的確定
第九節負債和企業自身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計量
一、負債和企業自身權益工具的計量
二、計量原則
第十節市場風險或信用風險可抵銷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公允價值計量
一、計量原則
二、計量條件
第十一節公允價值披露
一、公允價值披露要求
二、持續以公允價值計量的每組資產和負債的附注披露要求
三、非持續以公允價值計量的每組資產和負債的附注披露要求
第四十章合營安排
第一節合營安排概述
一、合營安排定義
二、合營安排參與方
第二節合營安排的認定和分類
一、合營安排的認定
二、合營安排的分類
第三節共同經營參與方的會計處理
一、共同經營合營方利益份額的確定
二、共同經營投出或出售資產損益的確認
三、共同經營購買資產損益中歸屬于共同經營其他參與方的部分確認
四、對共同經營不享有共同控制的參與方損益的確認
第四節合營企業參與方的會計處理
第四十一章在其他主體中權益的披露
第一節在其他主體中權益的披露概述
第二節重大判斷和假設的披露
一、對其他主體實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重大判斷和假設的披露
二、由非投資性主體轉變為投資性主體的信息披露
第三節在子公司中權益的披露
一、在合并財務報表附注中的披露一般要求
二、使用企業集團資產和清償企業集團債務存在重大限制的企業的附注披露要求
三、存在納入合并財務報表范圍的結構化主體的企業的附注披露要求
四、對子公司所有者權益所擁有份額發生變化時企業的附注披露要求
五、作為投資性主體的企業對未納入合并報表的投資企業的一般披露要求
六、作為投資性主體的企業對未納入合并報表的投資企業的風險披露要求
第四節在合營安排或聯營企業中權益的披露
一、存在重要的合營安排或聯營企業的,企業應當披露的信息
二、重要的合營企業或聯營企業補充信息披露
三、企業在單個合營企業或聯營企業中的權益不重要的信息披露
四、限制性信息披露
五、超額虧損的份額確認
六、未確認承諾及或有負債的披露
第五節在未納入合并財務報表范圍的結構化主體中權益的披露
一、對于未納入合并財務報表范圍的結構化主體的企業應當披露的信息
二、披露對未納入合并財務報表范圍的結構化主體提供財務支持或其他支持的意圖
三、企業是投資性主體的,對受其控制但未納入合并財務報表范圍的結構化主體的處理
主要參考資料
第一節存貨的確認
一、存貨的定義
二、存貨的范圍
三、存貨的確認條件
第二節取得存貨的計量
一、存貨的計量原則
二、外購存貨的成本
三、加工取得存貨的成本
四、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貨的成本
五、不計入存貨成本的相關費用
第三節發出存貨的計量
一、確定發出存貨成本的方法
二、已售存貨成本的結轉
三、周轉材料的處理 第一章存貨
第一節存貨的確認
一、存貨的定義
二、存貨的范圍
三、存貨的確認條件
第二節取得存貨的計量
一、存貨的計量原則
二、外購存貨的成本
三、加工取得存貨的成本
四、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貨的成本
五、不計入存貨成本的相關費用
第三節發出存貨的計量
一、確定發出存貨成本的方法
二、已售存貨成本的結轉
三、周轉材料的處理
第四節期末存貨的計量
一、可變現凈值的定義及特征
二、確定存貨的可變現凈值應考慮的因素
三、通常表明存貨的可變現凈值低于成本的情形
四、存貨跌價準備的計提
五、存貨跌價準備的轉回
六、存貨盤虧或毀損的會計處理
第五節披露
第二章長期股權投資
第一節長期股權投資基礎
第二節長期股權投資的計量
一、企業合并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
二、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
三、特殊情況的會計處理
第三節后續計量之成本法
一、成本法的適用范圍
二、成本法核算下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的調整及投資損益的確認
第四節后續計量之權益法
一、初始投資成本的調整
二、投資收益的確認
第五節成本法與權益法的轉換及長期股權投資的處置
一、成本法轉成權益法
二、權益法轉成本法
三、長期股權投資的處置
第六節披露
第三章投資性房地產
第一節投資性房地產的確認
一、投資性房地產的定義及范圍
二、確認投資性房地產的條件
第二節投資性房地產的計量
一、初始計量
二、后續支出計量
三、后續計量
第三節投資性房地產的轉換
一、投資性房地產轉換的解釋
二、投資性房地產轉換的基本準則
三、投資性房地產轉換的具體應用
第四節投資性房地產的處置
一、投資性房地產處置的基本準則
二、投資性房地產處置的應用
第五節披露
第四章固定資產
第一節固定資產概述
一、固定資產的定義
二、固定資產的確認條件
三、單項固定資產
第二節固定資產的初始計量
一、外購固定資產
二、自行建造固定資產
三、投資者投入固定資產
四、存在棄置義務的固定資產
第三節固定資產的后續計量
一、固定資產折舊
二、固定資產的后續支出
第四節固定資產的處置
一、固定資產終止確認的條件
二、固定資產處置的賬務處理
第五節披露
第五章生物資產
第一節生物資產基礎
一、生物資產概念
二、生物資產的特征
三、不屬于生物資產的特殊規定
第二節生物資產的確認和初始計量
一、確認的基本原則
二、初始計量原則
三、生物資產相關的后續支出
第三節后續計量
一、折舊
二、計提減值
第四節收獲與處置
一、基本原則
二、具體運用
第五節披露
第六章無形資產
第一節無形資產的基本準則
一、無形資產定義
二、無形資產確認的條件
三、無形資產的特征
第二節無形資產的初始計量
一、無形資產分類
二、無形資產的初始計量
第三節無形資產后續計量
一、無形資產使用壽命
二、無形資產攤銷的會計處理
第四節無形資產處置
一、出售
二、對外出租
三、對外捐贈
四、報廢
第五節披露
第七章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第一節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概述
第二節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確認和計量
一、確認和計量原則
二、商業實質
三、涉及多項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處理
第三節披露
第八章資產減值
第一節資產減值基礎
第二節可能發生減值資產的認定
一、資產減值情形的判定
二、可收回金額的確定
第三節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
一、基本原則及方法
二、預計未來現金流量應考慮的因素
第四節資產減值損失的確定及處理
一、資產減值損失的確定原則
二、資產減值損失確認的會計處理
第五節資產組的認定及減值處理
一、資產組的概念
二、資產組的認定
三、資產組減值的會計處理
第六節商譽減值的處理
一、資產減值的基本原則
二、商譽減值測試的方法與會計處理
第七節披露
第九章職工薪酬
第一節職工薪酬的定義和范圍
第二節職工薪酬的確認和計量
一、基本原則
二、職工薪酬準則的具體應用
三、辭退福利的具體會計處理
第三節披露
第四節銜接規定
第十章企業年金基金
第一節企業年金基金概述
一、企業年金與企業年金基金
二、企業年金基金管理各方當事人
三、企業年金基金會計準則及其應用指南
第二節企業年金基金繳費
一、企業年金基金繳費及其流程
二、企業年金基金收到繳費的賬務處理
第三節企業年金基金投資運營
一、企業年金基金投資運營原則和范圍
二、企業年金基金投資運營流程
三、企業年金基金投資運營的賬務處理
第四節企業年金基金收入
一、企業年金基金收入的構成
二、企業年金基金收入的賬務處理
第五節企業年金基金費用
一、企業年金基金費用的構成
二、企業年金基金費用的賬務處理
第六節企業年金待遇給付及企業年金基金凈資產
一、企業年金待遇給付及其賬務處理
二、企業年金基金凈資產、凈收益及其賬務處理
第七節企業年金基金財務報表
一、企業年金基金財務報表編報主體
二、企業年金基金財務報表構成
三、企業年金基金財務報表編制
第十一章股份支付
第一節股份支付概念及特征
一、股份支付的概念及分類
二、股份支付的適用范圍
三、股份支付的特征
四、相關概念
五、不適用該準則的情形
第二節可行權條件
一、可行權條件的概念及分類
二、可行權條件的修改
第三節股份支付的確認和計量原則
一、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的確認和計量原則
二、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的確認和計量原則
三、權益工具公允價值的確認原則
第四節股份支付的會計處理
一、股份支付會計處理程序
二、股份支付的具體會計處理
第五節披露
第十二章債務重組
第一節債務重組基礎
一、債務重組概念
二、債務重組的核算范圍
三、債務重組的方式
四、用以清償債務的非現金資產公允價值的計量
第二節債務重組的會計處理
一、債務人的處理
二、債權人的處理
第三節債務重組會計處理具體應用
一、以資產清償債務
二、債務轉為資本
三、修改其他債務條件
四、以上三種方式的組合方式
第四節披露
第十三章或有事項
第一節或有事項概述
一、或有事項的定義
二、或有事項的基本特征
第二節確認和計量
一、或有事項的確認
二、預計負債的計量
三、對預計負債賬面價值的復核
四、或有負債和或有資產
第三節披露
第十四章收入
第一節收入的定義及核算范圍
第二節銷售商品收入
一、商品銷售收入確認時點的原則
二、銷售商品收入時點確認原則的具體應用
三、銷售商品收入金額的確定
第三節提供勞務收入
一、提供勞務交易的結果能夠可靠估計
二、提供勞務交易結果不能可靠計量
三、同時銷售商品和提供勞務交易
第四節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
第五節披露
第十五章建造合同
第一節建造合同基礎
一、建造合同的定義及解釋
二、建造合同的分立與合并
三、追加資產的建造
第二節合同成本的會計處理
一、合同成本的組成
二、合同成本的會計處理
第三節合同收入與合同費用
一、合同收入的組成
二、合同收入與合同費用的確認
第四節披露
第十六章政府補助
第一節政府補助概述
一、政府補助的定義
二、政府補助的主要形式
三、政府補助的分類
第二節政府補助的確認和計量
一、政府補助的確認條件
二、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
三、政府補助的返還
第三節政府補助的披露
第十七章借款費用
第一節借款費用的定義及范疇
一、定義
二、范疇
第二節借款費用的確認和計量
一、借款費用確認的基本原則
二、借款費用資本化的計量
三、借款費用資本化的停止
第三節披露
第十八章所得稅會計
第一節資產、負債的計稅基礎
一、資產的計稅基礎
二、負債的計稅基礎
三、特殊交易或事項中產生資產、負債計稅基礎的確定
第二節暫時性差異
一、暫時性差異
二、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第三節遞延所得稅負債及遞延所得稅資產
一、遞延所得稅負債的確認和計量
二、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確認和計量
第四節所得稅費用
第五節合并財務報表中因抵銷未實現內部銷售損益產生的遞延所得稅
第六節所得稅的列報
第十九章外幣折算
第一節記賬本位幣
一、外幣交易的定義
二、記賬本位幣的定義
三、記賬本位幣的確定
四、境外經營記賬本位幣的確定
五、記賬本位幣的變更
第二節外幣交易的會計處理
一、即期匯率和即期匯率近似匯率
二、匯兌差額的會計處理
三、分賬制記賬方法
第三節外幣財務報表的折算
一、境外經營財務報表的折算原則
二、惡性通貨膨脹下境外經營報表折算
三、處置境外經營時外幣報表折算差額核算
第四節披露
第二十章企業合并
第一節企業合并概述
一、企業合并的界定
二、企業合并的方式
三、企業合并類型的劃分
四、合并日或購買日的確定
第二節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
一、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定義
二、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處理原則
第三節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
一、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定義
二、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處理原則
第四節不同合并方式下的會計處理
一、控股合并的會計處理
二、吸收合并和新設合并的會計處理
第五節披露
一、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披露
二、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披露
第六節業務合并
第二十一章租賃
第一節租賃基礎
第二節租賃的分類
一、分類
二、經營租賃和融資租賃的區別
第三節融資租賃中承租人的會計處理
一、租賃開始日的會計處理
二、未確認融資費用的分攤
三、租賃資產折舊的計提
四、其他項目的處理
第四節融資租賃中出租人的會計處理
一、租賃開始日的會計處理
二、對未確認融資收益的處理
三、對未擔保余值的會計處理
四、對或有租金的會計處理
五、租賃期屆滿時的賬務處理
第五節經營租賃中承租人的會計處理
第六節經營租賃中出租人的會計處理
第七節售后租回交易
一、確認的基本原則
二、售后租回分類及會計處理
第八節列報
第二十二章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
第一節金融工具概述
一、金融資產
二、金融負債
三、權益工具
四、衍生工具
五、貸款承諾
第二節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分類
一、金融資產的分類
二、金融負債的分類
三、交易性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
四、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
五、持有至到期投資
六、貸款和應收款項
七、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八、其他金融負債
第三節嵌入衍生工具
一、嵌入衍生工具的定義
二、混合工具
第四節金融工具確認
一、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確認條件
二、金融資產的終止確認
三、金融負債的終止確認
第五節金融工具計量
一、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初始計量
二、金融資產的后續計量
三、金融負債的后續計量
四、金融資產的重分類
第六節金融資產減值
一、金融資產計提減值準備的原則
二、金融資產發生減值的客觀證據
三、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減值的處理
四、單項金額重大的金融資產減值
五、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
六、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減值
第七節公允價值確定
一、公允價值的定義
二、活躍市場的報價
三、不存在活躍市場下公允價值的確定
四、初始取得的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確定基礎
五、折現率的確定
六、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的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計量
第二十三章金融資產轉移
第一節金融資產轉移概述
一、金融資產轉移的定義
二、金融資產轉移的情形
三、金融資產轉移的類型
第二節金融資產轉移的確認
一、符合終止確認的情形
二、其他情形
第三節金融資產轉移的計量
一、金融資產轉移的計量
二、繼續涉入
第二十四章套期保值
第一節套期保值的定義及分類
一、套期保值的定義
二、套期保值的分類
第二節套期工具
一、套期工具的定義
二、套期工具的條件
三、指定套期工具
第三節被套期項目
一、被套期項目及相關概念的定義
二、可以成為被套期項目的條件
三、被套期項目的指定
四、套期有效性
五、套期會計方法的運用
第四節套期保值的確認和計量
一、套期保值的確認條件
二、套期保值的計量
第五節套期保值完整案例解析
一、背景
二、外匯套期保值業務的會計處理
三、報表附注披露
第二十五章原保險合同
第一節原保險合同概述
一、保險合同的定義
二、原保險合同的定義
三、不適用原保險合同的情形
四、混合風險工具的分拆
五、原保險合同的分類
第二節原保險合同收入
一、原保險合同收入的確認條件
二、原保險合同收入的計量
三、原保險合同提前解除
第三節原保險合同準備金
一、原保險合同準備金的內容
二、保險責任準備金充足性測試
第四節原保險合同成本
一、原保險合同成本的定義
二、計入當期損益的情形
三、損余物資
四、代位追償款
第五節列報
一、資產負債表列示項目
二、利潤表列示項目
三、附注中披露項目
第二十六章再保險合同
第一節再保險合同概述
一、再保險合同的定義及特征
二、再保險合同基本業務
第二節分出業務的會計處理
一、基本規定
二、應收分保準備金
三、分出保費及攤回款項
四、賠付成本
五、存入分保保證金
六、純益手續費
第三節分入業務的會計處理
一、分保費收入的確認
二、分保費用
三、分保賠付成本
四、存出分保保證金
第四節列報
一、在財務報表中列報事項
二、在附注中披露事項
第二十七章石油天然氣開采
第一節石油天然氣開采的定義及核算范圍
一、核算范圍
二、相關定義解釋
三、石油天然氣開采會計核算概述
第二節礦區權益的會計處理
一、初始計量
二、礦區權益的折耗
三、礦區權益的減值
四、礦區權益的處置
第三節油氣勘探的會計處理
一、基本原則
二、會計處理
第四節油氣開發的會計處理
第五節油氣生產的會計處理
一、定義及核算范圍
二、井及相關設備的折耗計提
三、其他經濟事項的會計處理適用準則
第六節油氣資產的確認及計量
一、油氣資產相關定義
二、油氣資產折耗方法
三、油氣資產減值處理
第七節棄置義務
第八節披露
第二十八章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
第一節會計政策及其變更
一、會計政策概述
二、會計政策變更
三、會計政策變更的會計處理
四、會計政策變更的披露
第二節會計估計及其變更
一、會計估計與會計估計變更
二、會計政策變更與會計估計變更的劃分
三、會計估計變更的會計處理
四、會計估計變更的披露
第三節前期差錯及其更正
一、前期差錯概述
二、前期差錯更正的會計處理
三、前期差錯更正的披露
第二十九章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
第一節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概述
一、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的定義
二、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涵蓋的期間
三、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分類
第二節資產負債表日后調整事項
一、基本處理原則
二、具體會計處理
第三節資產負債表日后非調整事項
第四節披露
第三十章財務報表列報
第一節財務報表概覽
一、財務報表的定義
二、分類
第二節財務報表列報的基本要求
一、以依據會計準則計量的各項目為基礎
二、以持續經營為基礎
三、遵循重要性原則
四、列報的一致性
五、保持披露金額的準確
六、遵循可比性原則
七、財務報表表首的列報要求
八、報告期間
第三節資產負債表列報
一、資產負債表的定義
二、資產負債表列報總要求
三、資產負債表項目列報分類
四、資產負債表列報格式
第四節利潤表列報
一、利潤表的定義及項目列報原則和具體適用
二、利潤表列報總要求
三、利潤表項目列報
第五節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列報
一、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定義
二、所有者權益表列報的基本原則
三、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列報格式及說明
第六節附注
一、財務報表附注的定義
二、附注應當披露的內容及順序
三、財務報表附注的格式
第七節案例
一、資本負債表
二、利潤表
三、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第三十一章現金流量表
第一節現金流量表概述
一、現金流量表的內容
二、現金流量表內容與結構
三、現金流量表的編制方法及程序
第二節現金流量表編制
一、一般企業現金流量表的編制
二、商業銀行現金流量表的編制
三、保險公司現金流量表的編制
四、證券公司現金流量表的編制
第三節現金流量表附注
一、現金流量表補充資料的編制
二、企業當期取得或處置子公司及其他營業單位的披露
第四節披露
第三十二章中期財務報告
第一節中期財務報告概述
一、中期財務報告的定義
二、中期財務報告的內容
第二節確認和計量
一、會計政策
二、會計估計
三、重要性
四、會計計量
五、季節性、周期性或者偶然性取得收入的確認和計量
六、會計年度中不均勻發生的費用的確認和計量
第三節合并財務報表
第四節比較財務報表
第五節附注
第三十三章合并財務報表
第一節合并財務報表基礎
一、合并財務報表的定義及解釋
二、合并范圍的確定
三、合并財務報表的編制程序
第二節合并資產負債表
一、對子公司的個別財務報表進行調整
二、按權益法調整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
三、編制合并資產負債表時應進行抵銷處理的項目
四、報告期內增減子公司
五、子公司發生超額虧損在合并資產負債表中的反映
六、合并資產負債表的編制
七、合并資產負債表的格式
第三節合并利潤表
一、編制合并利潤表時應進行抵銷處理的項目
二、報告期內增減子公司
三、合并利潤表的編制
四、合并利潤表的基本格式
第四節合并現金流量表
一、編制合并現金流量表時應進行抵銷處理的項目
二、報告期內增減子公司
三、合并現金流量表中有關少數股東權益項目的反映
四、合并現金流量表的編制
五、合并現金流量表的格式
第五節合并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一、編制合并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應進行抵銷的項目
二、合并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編制
三、合并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格式
第六節合并財務報表附注
一、合并財務報表附注概述
二、附注披露的內容
第三十四章每股收益
第一節基本每股收益
一、分子的確定
二、分母的確定
第二節稀釋每股收益
一、基本計算原則
二、可轉換公司債券
三、認股權證、股份期權
四、企業承諾將回購其股份的合同
五、多項潛在普通股
六、子公司、合營企業或聯營企業發行的潛在普通股
第三節每股收益的列報
一、重新計算
二、列報
第三十五章分部報告
第一節分部報告概述
第二節報告分部的確定
一、業務分部
二、地區分部
三、分部合并的條件
四、報告分部的確定
第三節分部信息的披露
一、分部信息披露的主要報告形式和次要報告形式
二、主要報告形式下分部信息的披露
三、分部信息與企業合并財務報表或企業財務報表總額信息的銜接
四、次要報告形式下分部信息的披露
五、其他披露要求
第三十六章關聯方披露
第一節關聯方披露的基本規定
一、關聯方的認定
二、相關概念
第二節關聯方關系的認定
一、關聯方關系認定的一般原則
二、關聯方關系界定的例外情況
第三節關聯方交易
一、關聯方交易的定義
二、關聯方交易的類型
第四節關聯方及其交易的披露
第三十七章金融工具列報
第一節金融工具列報概述
第二節金融工具列示
一、金融工具的確認與計量
二、混合工具的分拆
第三節金融工具披露
一、金融資產與金融負債的相互抵銷
二、金融工具一般信息披露要求
三、金融工具風險信息披露要求
第三十八章首次執行企業會計準則
第一節首次執行會計準則概述
第二節首次執行日會計的確認與計量
一、首次執行日的新舊會計科目余額對照表和期初資產負債表
二、首次執行日采用追溯調整法有關項目的處理
三、首次執行日采用未來適用法有關項目的處理
第三節首次執行日會計列報
一、首份中期財務報告和首份年度財務報表
二、首份中期財務報告和首份年度財務報表附注
第三十九章公允價值計量
第一節公允價值計量概述
第二節相關資產或負債
一、資產或負債的特征
二、資產或負債的計量單元
第三節有序交易和市場
一、有序交易
二、主要市場和最有利市場
第四節市場參與者
一、公允價值計量條件
二、市場參與者定義
第五節公允價值初始計量
一、初始計量
二、公允價值通常與其交易價格不相等的情況
三、以公允價值對相關資產或負債且交易價格與公允價值不相等的利得損失處理
第六節估值技術
一、估值技術
二、估值技術方法
三、變更估值技術的情況
第七節公允價值層次
第八節非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計量
一、非金融資產的計量
二、非金融資產最佳用途的影響因素
三、估值前提的確定
第九節負債和企業自身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計量
一、負債和企業自身權益工具的計量
二、計量原則
第十節市場風險或信用風險可抵銷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公允價值計量
一、計量原則
二、計量條件
第十一節公允價值披露
一、公允價值披露要求
二、持續以公允價值計量的每組資產和負債的附注披露要求
三、非持續以公允價值計量的每組資產和負債的附注披露要求
第四十章合營安排
第一節合營安排概述
一、合營安排定義
二、合營安排參與方
第二節合營安排的認定和分類
一、合營安排的認定
二、合營安排的分類
第三節共同經營參與方的會計處理
一、共同經營合營方利益份額的確定
二、共同經營投出或出售資產損益的確認
三、共同經營購買資產損益中歸屬于共同經營其他參與方的部分確認
四、對共同經營不享有共同控制的參與方損益的確認
第四節合營企業參與方的會計處理
第四十一章在其他主體中權益的披露
第一節在其他主體中權益的披露概述
第二節重大判斷和假設的披露
一、對其他主體實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重大判斷和假設的披露
二、由非投資性主體轉變為投資性主體的信息披露
第三節在子公司中權益的披露
一、在合并財務報表附注中的披露一般要求
二、使用企業集團資產和清償企業集團債務存在重大限制的企業的附注披露要求
三、存在納入合并財務報表范圍的結構化主體的企業的附注披露要求
四、對子公司所有者權益所擁有份額發生變化時企業的附注披露要求
五、作為投資性主體的企業對未納入合并報表的投資企業的一般披露要求
六、作為投資性主體的企業對未納入合并報表的投資企業的風險披露要求
第四節在合營安排或聯營企業中權益的披露
一、存在重要的合營安排或聯營企業的,企業應當披露的信息
二、重要的合營企業或聯營企業補充信息披露
三、企業在單個合營企業或聯營企業中的權益不重要的信息披露
四、限制性信息披露
五、超額虧損的份額確認
六、未確認承諾及或有負債的披露
第五節在未納入合并財務報表范圍的結構化主體中權益的披露
一、對于未納入合并財務報表范圍的結構化主體的企業應當披露的信息
二、披露對未納入合并財務報表范圍的結構化主體提供財務支持或其他支持的意圖
三、企業是投資性主體的,對受其控制但未納入合并財務報表范圍的結構化主體的處理
主要參考資料
書摘/試閱
第一章存貨
圖1-1存貨會計處理流程圖第一節存貨的確認
一、存貨的定義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具體準則的定義,存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持有以備出售的產成品或商品、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二、存貨的范圍
《企業會計準則講解》(會計司)(指財政部會計司于2010年編寫的《企業會計準則講解》一書,下文如無特殊說明,均指本書)對存貨的范圍進行了詳細闡釋:
(一)原材料,指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經加工改變其形態或性質并構成產品主要實體的各種原料及主要材料、輔助材料、外購半成品(外購件)、修理用備件(備品備件)、包裝材料、燃料等。為建造固定資產等各項工程而儲備的各種材料,雖然同屬于材料,但是由于用于建造固定資產等各項工程,不符合存貨的定義,因此不能作為企業存貨進行核算。
(二)在產品,指企業正在制造尚未完工的產品,包括正在各個生產工序加工的產品,和已加工完畢但尚未檢驗或已檢驗但尚未辦理入庫手續的產品。
(三)半成品,指經過一定生產過程并已檢驗合格交付半成品倉庫保管,但尚未制造完工成為產成品,仍需進一步加工的中間產品。
(四)產成品,指工業企業已經完成全部生產過程并驗收入庫,可以按照合同規定的條件送交訂貨單位,或者可以作為商品對外銷售的產品。企業接受外來原材料加工制造的代制品和為外單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制造和修理完成驗收入庫后應視同企業的產成品。
(五)商品,指商品流通企業外購或委托加工完成驗收入庫用于銷售的各種商品。
(六)周轉材料,指企業能夠多次使用、逐漸轉移其價值但仍保持原有形態不確認為固定資產的材料,如包裝物和低值易耗品。其中,包裝物是指為了包裝本企業商品而儲備的各種包裝容器,如桶、箱、瓶、壇、袋等。其主要作用是盛裝、裝潢產品或商品。低值易耗品是指不符合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各種用具物品,如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勞動保護用品,以及在經營過程中周轉使用的容器等。
三、存貨的確認條件
《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具體準則規定了存貨的確認條件,存貨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予以確認:
(一)與該存貨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二)該存貨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第二節取得存貨的計量
一、存貨的計量原則
《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具體準則規定,存貨應當按照成本進行初始計量。存貨成本包括采購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二、外購存貨的成本
《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具體準則規定,存貨的采購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于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
《企業會計準則講解》(會計司)對準則上述規定中提及的概念進行了說明:
(1)存貨的購買價款,是指企業購入的材料或商品的發票賬單上列明的價款,但不包括按規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稅額。
(2)存貨的相關稅費,是指企業購買、自制或委托加工存貨發生的進口關稅、消費稅、資源稅和不能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等應計入存貨采購成本的稅費。
(3)其他可歸屬于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即采購成本中除上述各項以外的可歸屬于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如在存貨采購過程中發生的倉儲費、包裝費、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用等。這些費用能分清負擔對象的,應直接計入存貨的采購成本;不能分清負擔對象的,應選擇合理的分配方法,分配計入有關存貨的采購成本。分配方法通常包括按所購存貨的數量或采購價格比例進行分配。
對于采購過程中發生的物資毀損、短缺等,除合理的途耗應當作為存貨的其他可歸屬于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計入采購成本外,應區別不同情況進行會計處理:
1從供貨單位、外部運輸機構等收回的物資短缺或其他賠款,應沖減所購物資的采購成本。
2因遭受意外災害發生的損失和尚待查明原因的途中損耗,暫作為待處理財產損溢進行核算,查明原因后再作處理。
《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應用指南對準則規定的存貨的采購成本進行了補充說明:企業(商品流通)在采購商品過程中發生的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于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等進貨費用,應當計入存貨采購成本,也可以先進行歸集,期末根據所購商品的存銷情況進行分攤。對于已售商品的進貨費用,計入當期損益;對于未售商品的進貨費用,計入期末存貨成本。企業采購商品的進貨費用金額較小的,可以在發生時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三、加工取得存貨的成本
《企業會計準則講解》(會計司)對企業通過進一步加工取得的存貨進行了解釋:企業通過進一步加工取得的存貨主要包括產成品、在產品、半成品、委托加工物資等,其成本由采購成本、加工成本構成。某些存貨還包括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所發生的其他成本,如可直接認定的產品設計費用等。通過進一步加工取得的存貨的成本中采購成本是由所使用或消耗的原材料采購成本轉移而來的,因此,計量加工取得的存貨的成本,重點是要確定存貨的加工成本。
存貨加工成本,由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構成,其實質是企業在進一步加工存貨的過程中追加發生的生產成本,因此,不包括直接由材料存貨轉移來的價值。其中,直接人工,是指企業在生產產品過程中直接從事產品生產的工人的職工薪酬。直接人工和間接人工的劃分依據通常是生產工人是否與所生產的產品直接相關(即可否直接確定其服務的產品對象)。制造費用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制造費用是一種間接生產成本,包括企業生產部門(如生產車間)管理人員的職工薪酬、折舊費、辦公費、水電費、機物料消耗、勞動保護費、季節性和修理期間的停工損失等。
(一)存貨加工成本的確定原則
企業在加工存貨過程中發生的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如果能夠直接計入有關的成本核算對象,則應直接計入該成本核算對象。否則,應按照合理方法分配計入有關成本核算對象。分配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存貨加工成本在產品和完工產品之間的分配應通過成本核算方法進行計算確定。
(二)直接人工的分配
如果企業生產車間同時生產幾種產品,則其發生的直接人工應采用合理方法分配計入各產品成本中。由于工資形成的方式不同,直接人工的分配方法也不同。比如,按計時工資或者按計件工資分配直接人工。
(三)制造費用的分配
由于企業各個生產車間或部門的生產任務、技術裝備程度、管理水平和費用水準各不相同,因此,制造費用的分配一般應按生產車間或部門進行。
企業應當根據制造費用的性質,合理選擇分配方法。也就是說,企業所選擇的制造費用分配方法,必須與制造費用的發生具有較密切的相關性,并且使分配到每種產品上的制造費用金額科學合理,同時還應當適當考慮計算手續的簡便。在各種產品之間分配制造費用的方法,通常有按生產工人工資、按生產工人工時、按機器工時、按耗用原材料的數量或成本、按直接成本(原材料、燃料、動力、生產工人工資等職工薪酬之和)及按產成品產量等。這些分配方法通常是對各月生產車間或部門的制造費用實際發生額進行分配的。
四、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貨的成本
企業取得存貨的其他方式主要包括接受投資者投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企業合并等。
(一)投資者投入存貨的成本
《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具體準則規定,投資者投入存貨的成本應當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確定,但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的除外。在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的情況下,按照該項存貨的公允價值作為其入賬價值。
(二)通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企業合并等方式取得的存貨的成本
《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具體準則規定,收獲時農產品的成本、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和企業合并取得的存貨的成本,應當分別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5號——生物資產》《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和《企業會計準則第20號——企業合并》確定。但是,該項存貨的后續計量和披露應當執行存貨準則的規定。
(三)盤盈存貨的成本
盤盈的存貨應按其重置成本作為入賬價值,并通過“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進行會計處理,按管理權限報經批準后沖減當期管理費用。
五、不計入存貨成本的相關費用
《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具體準則規定,下列費用應當在發生時確認為當期損益,不計入存貨成本:
(一)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
《企業會計準則講解》(會計司)舉例如下:例如,企業超定額的廢品損失以及由自然災害而發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費用,由于這些費用的發生無助于使該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不應計入存貨成本,而應計入當期損益。
(二)倉儲費用(不包括在生產過程中為達到下一個生產階段所必需的費用)
《企業會計準則講解》(會計司)舉例如下:例如,某種酒類產品生產企業為使生產的酒達到規定的產品質量標準,而必須發生的倉儲費用,就應計入酒的成本,而不是計入當期損益。
(三)不能歸屬于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的其他支出
第三節發出存貨的計量
一、確定發出存貨成本的方法
《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具體準則規定,企業應當采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或者個別計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對于性質和用途相似的存貨,應當采用相同的成本計算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成本。對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貨、為特定項目專門購入或制造的存貨以及提供的勞務,通常采用個別計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成本。
《企業會計準則講解》(會計司)對存貨發出計價方法進行了詳細解釋:
(一)先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法是以先購入的存貨應先發出(銷售或耗用)這樣一種存貨實物流動假設為前提,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采用這種方法,先購入的存貨成本在后購入存貨成本之前轉出,據此確定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成本。
(二)移動加權平均法
移動加權平均法,是指以每次進貨的成本加上原有庫存存貨的成本,除以每次進貨數量與原有庫存存貨的數量之和,據以計算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作為在下次進貨前計算各次發出存貨成本的依據。
(三)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是指以當月全部進貨數量加上月初存貨數量作為權數,去除當月全部進貨成本加上月初存貨成本,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以此為基礎計算當月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的一種方法。
(四)個別計價法
個別計價法,亦稱個別認定法、具體辨認法、分批實際法,其特征是注重所發出存貨具體項目的實物流轉與成本流轉之間的聯系,逐一辨認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所屬的購進批別或生產批別,分別按其購入或生產時所確定的單位成本計算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成本。即把每一種存貨的實際成本作為計算發出存貨成本和期末存貨成本的基礎。對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貨、為特定項目專門購入或制造的存貨以及提供的勞務,通常采用個別計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成本。在實際工作中,越來越多的企業采用計算機信息系統進行會計處理,個別計價法可以廣泛應用于發出存貨的計價,并且個別計價法確定的存貨成本最為準確。
二、已售存貨成本的結轉
《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具體準則規定,對于已售存貨,應當將其成本結轉為當期損益,相應的存貨跌價準備也應當予以結轉。
《企業會計準則講解》(會計司)對準則的上述規定進行了補充說明,存貨為商品、產成品的,企業應采用先進先出法、移動加權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或個別計價法確定已銷售商品的實際成本。存貨為非商品存貨的,如材料等,應將已出售材料的實際成本予以結轉,計入當期其他業務成本。這里所講的材料銷售不構成企業的主營業務。如果材料銷售構成了企業的主營業務,則該材料為企業的商品存貨,而不是非商品存貨。
對已售存貨計提了存貨跌價準備的,還應結轉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沖減當期主營業務成本或其他業務成本,實際上是按已售產成品或商品的賬面價值結轉主營業務成本或其他業務成本。企業按存貨類別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也應按比例結轉相應的存貨跌價準備。
三、周轉材料的處理
《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應用指南中給出了周轉材料的定義:周轉材料,是指企業能夠多次使用、逐漸轉移其價值但仍保持原有形態不確認為固定資產的材料,如包裝物和低值易耗品,應當采用一次轉銷法或者五五攤銷法進行攤銷;企業(建造承包商)的鋼模板、木模板、腳手架和其他周轉材料等,可以采用一次轉銷法、五五攤銷法或者分次攤銷法進行攤銷。
《企業會計準則講解》(會計司)提出,企業應當采用一次轉銷法或者五五攤銷法對包裝物和低值易耗品進行攤銷,計入相關資產的成本或者當期損益。如果對相關包裝物或低值易耗品計提了存貨跌價準備,還應結轉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沖減相關資產的成本或當期損益。
生產領用的包裝物,應將其成本計入制造費用;隨同商品出售但不單獨計價的包裝物,應將其成本計入當期銷售費用;隨同商品出售并單獨計價的包裝物,應將其成本計入當期其他業務成本。
出租或出借的包裝物因不能使用而報廢時回收的殘料,應作為當月包裝物攤銷額的減少,沖減有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
(一)一次轉銷法
一次轉銷法,是指低值易耗品或包裝物在領用時就將其全部賬面價值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的方法。一次轉銷法通常適用于價值較低或極易損壞的管理用具和小型工具、卡具以及在單件小批生產方式下為制造某批訂貨所用的專用工具等低值易耗品以及生產領用的包裝物和隨同商品出售的包裝物;數量不多、金額較小,且業務不頻繁的出租或出借包裝物,也可以采用一次轉銷法結轉包裝物的成本,但在以后收回使用過的出租和出借包裝物時,應加強實物管理,并在備查簿上進行登記。
低值易耗品報廢時回收的殘料、出租或出借的包裝物不能使用作報廢處理所取得的殘料,應作為當月低值易耗品或包裝物攤銷額的減少,沖減有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
(二)五五攤銷法
五五攤銷法,是指低值易耗品在領用時或出租、出借包裝物時先攤銷其成本的一半,在報廢時再攤銷其成本的另一半。即低值易耗品或包裝物分兩次各按50%進行攤銷。
(三)分次攤銷法
分次攤銷法,是指周轉材料的成本應當按照使用次數分次攤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的方法。
圖1-1存貨會計處理流程圖第一節存貨的確認
一、存貨的定義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具體準則的定義,存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持有以備出售的產成品或商品、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二、存貨的范圍
《企業會計準則講解》(會計司)(指財政部會計司于2010年編寫的《企業會計準則講解》一書,下文如無特殊說明,均指本書)對存貨的范圍進行了詳細闡釋:
(一)原材料,指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經加工改變其形態或性質并構成產品主要實體的各種原料及主要材料、輔助材料、外購半成品(外購件)、修理用備件(備品備件)、包裝材料、燃料等。為建造固定資產等各項工程而儲備的各種材料,雖然同屬于材料,但是由于用于建造固定資產等各項工程,不符合存貨的定義,因此不能作為企業存貨進行核算。
(二)在產品,指企業正在制造尚未完工的產品,包括正在各個生產工序加工的產品,和已加工完畢但尚未檢驗或已檢驗但尚未辦理入庫手續的產品。
(三)半成品,指經過一定生產過程并已檢驗合格交付半成品倉庫保管,但尚未制造完工成為產成品,仍需進一步加工的中間產品。
(四)產成品,指工業企業已經完成全部生產過程并驗收入庫,可以按照合同規定的條件送交訂貨單位,或者可以作為商品對外銷售的產品。企業接受外來原材料加工制造的代制品和為外單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制造和修理完成驗收入庫后應視同企業的產成品。
(五)商品,指商品流通企業外購或委托加工完成驗收入庫用于銷售的各種商品。
(六)周轉材料,指企業能夠多次使用、逐漸轉移其價值但仍保持原有形態不確認為固定資產的材料,如包裝物和低值易耗品。其中,包裝物是指為了包裝本企業商品而儲備的各種包裝容器,如桶、箱、瓶、壇、袋等。其主要作用是盛裝、裝潢產品或商品。低值易耗品是指不符合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各種用具物品,如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勞動保護用品,以及在經營過程中周轉使用的容器等。
三、存貨的確認條件
《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具體準則規定了存貨的確認條件,存貨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予以確認:
(一)與該存貨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二)該存貨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第二節取得存貨的計量
一、存貨的計量原則
《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具體準則規定,存貨應當按照成本進行初始計量。存貨成本包括采購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二、外購存貨的成本
《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具體準則規定,存貨的采購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于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
《企業會計準則講解》(會計司)對準則上述規定中提及的概念進行了說明:
(1)存貨的購買價款,是指企業購入的材料或商品的發票賬單上列明的價款,但不包括按規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稅額。
(2)存貨的相關稅費,是指企業購買、自制或委托加工存貨發生的進口關稅、消費稅、資源稅和不能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等應計入存貨采購成本的稅費。
(3)其他可歸屬于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即采購成本中除上述各項以外的可歸屬于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如在存貨采購過程中發生的倉儲費、包裝費、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用等。這些費用能分清負擔對象的,應直接計入存貨的采購成本;不能分清負擔對象的,應選擇合理的分配方法,分配計入有關存貨的采購成本。分配方法通常包括按所購存貨的數量或采購價格比例進行分配。
對于采購過程中發生的物資毀損、短缺等,除合理的途耗應當作為存貨的其他可歸屬于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計入采購成本外,應區別不同情況進行會計處理:
1從供貨單位、外部運輸機構等收回的物資短缺或其他賠款,應沖減所購物資的采購成本。
2因遭受意外災害發生的損失和尚待查明原因的途中損耗,暫作為待處理財產損溢進行核算,查明原因后再作處理。
《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應用指南對準則規定的存貨的采購成本進行了補充說明:企業(商品流通)在采購商品過程中發生的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于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等進貨費用,應當計入存貨采購成本,也可以先進行歸集,期末根據所購商品的存銷情況進行分攤。對于已售商品的進貨費用,計入當期損益;對于未售商品的進貨費用,計入期末存貨成本。企業采購商品的進貨費用金額較小的,可以在發生時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三、加工取得存貨的成本
《企業會計準則講解》(會計司)對企業通過進一步加工取得的存貨進行了解釋:企業通過進一步加工取得的存貨主要包括產成品、在產品、半成品、委托加工物資等,其成本由采購成本、加工成本構成。某些存貨還包括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所發生的其他成本,如可直接認定的產品設計費用等。通過進一步加工取得的存貨的成本中采購成本是由所使用或消耗的原材料采購成本轉移而來的,因此,計量加工取得的存貨的成本,重點是要確定存貨的加工成本。
存貨加工成本,由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構成,其實質是企業在進一步加工存貨的過程中追加發生的生產成本,因此,不包括直接由材料存貨轉移來的價值。其中,直接人工,是指企業在生產產品過程中直接從事產品生產的工人的職工薪酬。直接人工和間接人工的劃分依據通常是生產工人是否與所生產的產品直接相關(即可否直接確定其服務的產品對象)。制造費用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制造費用是一種間接生產成本,包括企業生產部門(如生產車間)管理人員的職工薪酬、折舊費、辦公費、水電費、機物料消耗、勞動保護費、季節性和修理期間的停工損失等。
(一)存貨加工成本的確定原則
企業在加工存貨過程中發生的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如果能夠直接計入有關的成本核算對象,則應直接計入該成本核算對象。否則,應按照合理方法分配計入有關成本核算對象。分配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存貨加工成本在產品和完工產品之間的分配應通過成本核算方法進行計算確定。
(二)直接人工的分配
如果企業生產車間同時生產幾種產品,則其發生的直接人工應采用合理方法分配計入各產品成本中。由于工資形成的方式不同,直接人工的分配方法也不同。比如,按計時工資或者按計件工資分配直接人工。
(三)制造費用的分配
由于企業各個生產車間或部門的生產任務、技術裝備程度、管理水平和費用水準各不相同,因此,制造費用的分配一般應按生產車間或部門進行。
企業應當根據制造費用的性質,合理選擇分配方法。也就是說,企業所選擇的制造費用分配方法,必須與制造費用的發生具有較密切的相關性,并且使分配到每種產品上的制造費用金額科學合理,同時還應當適當考慮計算手續的簡便。在各種產品之間分配制造費用的方法,通常有按生產工人工資、按生產工人工時、按機器工時、按耗用原材料的數量或成本、按直接成本(原材料、燃料、動力、生產工人工資等職工薪酬之和)及按產成品產量等。這些分配方法通常是對各月生產車間或部門的制造費用實際發生額進行分配的。
四、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貨的成本
企業取得存貨的其他方式主要包括接受投資者投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企業合并等。
(一)投資者投入存貨的成本
《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具體準則規定,投資者投入存貨的成本應當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確定,但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的除外。在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的情況下,按照該項存貨的公允價值作為其入賬價值。
(二)通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企業合并等方式取得的存貨的成本
《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具體準則規定,收獲時農產品的成本、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和企業合并取得的存貨的成本,應當分別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5號——生物資產》《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和《企業會計準則第20號——企業合并》確定。但是,該項存貨的后續計量和披露應當執行存貨準則的規定。
(三)盤盈存貨的成本
盤盈的存貨應按其重置成本作為入賬價值,并通過“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進行會計處理,按管理權限報經批準后沖減當期管理費用。
五、不計入存貨成本的相關費用
《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具體準則規定,下列費用應當在發生時確認為當期損益,不計入存貨成本:
(一)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
《企業會計準則講解》(會計司)舉例如下:例如,企業超定額的廢品損失以及由自然災害而發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費用,由于這些費用的發生無助于使該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不應計入存貨成本,而應計入當期損益。
(二)倉儲費用(不包括在生產過程中為達到下一個生產階段所必需的費用)
《企業會計準則講解》(會計司)舉例如下:例如,某種酒類產品生產企業為使生產的酒達到規定的產品質量標準,而必須發生的倉儲費用,就應計入酒的成本,而不是計入當期損益。
(三)不能歸屬于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的其他支出
第三節發出存貨的計量
一、確定發出存貨成本的方法
《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具體準則規定,企業應當采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或者個別計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對于性質和用途相似的存貨,應當采用相同的成本計算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成本。對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貨、為特定項目專門購入或制造的存貨以及提供的勞務,通常采用個別計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成本。
《企業會計準則講解》(會計司)對存貨發出計價方法進行了詳細解釋:
(一)先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法是以先購入的存貨應先發出(銷售或耗用)這樣一種存貨實物流動假設為前提,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采用這種方法,先購入的存貨成本在后購入存貨成本之前轉出,據此確定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成本。
(二)移動加權平均法
移動加權平均法,是指以每次進貨的成本加上原有庫存存貨的成本,除以每次進貨數量與原有庫存存貨的數量之和,據以計算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作為在下次進貨前計算各次發出存貨成本的依據。
(三)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是指以當月全部進貨數量加上月初存貨數量作為權數,去除當月全部進貨成本加上月初存貨成本,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以此為基礎計算當月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的一種方法。
(四)個別計價法
個別計價法,亦稱個別認定法、具體辨認法、分批實際法,其特征是注重所發出存貨具體項目的實物流轉與成本流轉之間的聯系,逐一辨認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所屬的購進批別或生產批別,分別按其購入或生產時所確定的單位成本計算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成本。即把每一種存貨的實際成本作為計算發出存貨成本和期末存貨成本的基礎。對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貨、為特定項目專門購入或制造的存貨以及提供的勞務,通常采用個別計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成本。在實際工作中,越來越多的企業采用計算機信息系統進行會計處理,個別計價法可以廣泛應用于發出存貨的計價,并且個別計價法確定的存貨成本最為準確。
二、已售存貨成本的結轉
《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具體準則規定,對于已售存貨,應當將其成本結轉為當期損益,相應的存貨跌價準備也應當予以結轉。
《企業會計準則講解》(會計司)對準則的上述規定進行了補充說明,存貨為商品、產成品的,企業應采用先進先出法、移動加權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或個別計價法確定已銷售商品的實際成本。存貨為非商品存貨的,如材料等,應將已出售材料的實際成本予以結轉,計入當期其他業務成本。這里所講的材料銷售不構成企業的主營業務。如果材料銷售構成了企業的主營業務,則該材料為企業的商品存貨,而不是非商品存貨。
對已售存貨計提了存貨跌價準備的,還應結轉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沖減當期主營業務成本或其他業務成本,實際上是按已售產成品或商品的賬面價值結轉主營業務成本或其他業務成本。企業按存貨類別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也應按比例結轉相應的存貨跌價準備。
三、周轉材料的處理
《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應用指南中給出了周轉材料的定義:周轉材料,是指企業能夠多次使用、逐漸轉移其價值但仍保持原有形態不確認為固定資產的材料,如包裝物和低值易耗品,應當采用一次轉銷法或者五五攤銷法進行攤銷;企業(建造承包商)的鋼模板、木模板、腳手架和其他周轉材料等,可以采用一次轉銷法、五五攤銷法或者分次攤銷法進行攤銷。
《企業會計準則講解》(會計司)提出,企業應當采用一次轉銷法或者五五攤銷法對包裝物和低值易耗品進行攤銷,計入相關資產的成本或者當期損益。如果對相關包裝物或低值易耗品計提了存貨跌價準備,還應結轉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沖減相關資產的成本或當期損益。
生產領用的包裝物,應將其成本計入制造費用;隨同商品出售但不單獨計價的包裝物,應將其成本計入當期銷售費用;隨同商品出售并單獨計價的包裝物,應將其成本計入當期其他業務成本。
出租或出借的包裝物因不能使用而報廢時回收的殘料,應作為當月包裝物攤銷額的減少,沖減有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
(一)一次轉銷法
一次轉銷法,是指低值易耗品或包裝物在領用時就將其全部賬面價值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的方法。一次轉銷法通常適用于價值較低或極易損壞的管理用具和小型工具、卡具以及在單件小批生產方式下為制造某批訂貨所用的專用工具等低值易耗品以及生產領用的包裝物和隨同商品出售的包裝物;數量不多、金額較小,且業務不頻繁的出租或出借包裝物,也可以采用一次轉銷法結轉包裝物的成本,但在以后收回使用過的出租和出借包裝物時,應加強實物管理,并在備查簿上進行登記。
低值易耗品報廢時回收的殘料、出租或出借的包裝物不能使用作報廢處理所取得的殘料,應作為當月低值易耗品或包裝物攤銷額的減少,沖減有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
(二)五五攤銷法
五五攤銷法,是指低值易耗品在領用時或出租、出借包裝物時先攤銷其成本的一半,在報廢時再攤銷其成本的另一半。即低值易耗品或包裝物分兩次各按50%進行攤銷。
(三)分次攤銷法
分次攤銷法,是指周轉材料的成本應當按照使用次數分次攤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的方法。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