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劉羅鍋憑什麼搞定兩個皇帝
滿額折

劉羅鍋憑什麼搞定兩個皇帝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40 元
優惠價
90216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特色】
「要比別人聰明,但不要告訴人家,你比他更聰明。」
──(英國)查理.德斐爾

劉墉(一七二○~一八○四),字崇如,號石庵,人稱「劉羅鍋」;山東諸城人。
他是一位帶有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特別是電視連續劇《宰相劉羅鍋》的播出,更使「劉羅鍋兒」成了家喻戶曉、知名度極度揚升的大明星。
自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考中進士之後,劉墉先後做過翰林院編修、安徽學政、太原和江寧知府、廣西考官、江蘇學政、江西鹽道、漕運按察使、湖南巡撫、吏部尚書、河道總督、直隸總督、左都御史、體仁閣大學士、上書房總師傅等地方和中央諸要職,官居一品,位極人臣。在他長達五十餘年的為官生涯中,雖然幾經起落,沈浮不定,但最終都能夠化險為夷,重新步入仕途發展的快車道,其原因何在?
另外,提起劉墉,人們腦海裡似乎馬上就會出現一個聰明機智、正直勇敢、滑稽幽默的人物形象,許多人甚至還喜歡把他與包公並稱,稱之為劉公。然而,在「伴君如伴虎」,風雲變幻的封建官場,在好大喜功的乾隆與專權擅權的和珅雙重擠壓下,劉墉僅僅靠著他的正直和聰明就能夠仕途通達,獲得善終嗎?人們的心裡不能不發出這樣的疑問。隱藏於背後,還不為人所知的祕訣何在?
劉墉長達半個多世紀的仕途生涯,大致可以分為乾隆五十年(一七八五)之前在地方為官,以及此後在中央為官這兩個時期。認真剖析他五十餘年的為官處世之道,可以發現他成功的最大祕訣乃是其大智若愚糊塗之道。
任地方官期間,憑著他「真宰相」公子的顯赫身分,聰明有餘,糊塗不足,因而雖曾抗巡撫、鬥權貴、破奇案、察民情、得人心,「名播海內,吏民畏服,天下無不服其品誼」,連乾隆也稱讚他是稱職的「方面大員」,但他不僅仕途坎坷,還活得很累。及至到中央任職,他已身心疲憊,終於從鄭板橋的「難得糊塗」中找到了如何處世為官的良方。從此之後,雖已官居一品,他卻變得「糊塗」起來;儘管在他心裡、在他眼裡,世間仍有黑白分明和是非曲直,但他傾心學習鄭板橋,做一個真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的人。
「難得糊塗」是鄭板橋做人為官的心得,既有他失意於官場的無奈,也有他超脫塵世的精明,四字千金,被後世不少人奉為座右銘。其實,鄭板橋當時在「難得糊塗」下面還書有數行小字:「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
因此,清代大學者錢泳認為,鄭板橋的「難得糊塗」是「極聰明人語也。」又說:
「糊塗人難得聰明,聰明人難得糊塗,須於聰明中帶一點糊塗,方為處世守身之道。若一味聰明,便生荊棘,必招怨尤,反不如糊塗之為妙用也。」
在紛繁複雜的社會,如果不懂得以糊塗之道應付,就難以保持寧靜致遠的心境,

難以避免明槍暗箭的傷害,也就不可能獲致人生的快樂,更談不上成就人生的偉業。縱觀古今中外歷史,那些真正能夠享受人生,而且能夠獲得大成功的人,都是精通並且能夠自覺地恪守和運用糊塗之道的人。
「糊塗」,單從字面上理解,是個貶義詞,是指做人不明事理或者某種事物內容混雜的意思。每個人活著,肯定都不願冠上這樣不好看的帽子或碰上這樣混淆性質的事物。「難得糊塗」,看起來是個矛盾的概念,卻引起古往今來眾多人士的共鳴,究其原因,其實是因為這糊塗有真糊塗與假糊塗之分。
毫無疑問,真糊塗是可悲的,因為它直接揭示一個人青紅不辨、皂白不分的本性。
假糊塗就不一樣了。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假糊塗是一種睿智、一種策略,是理智的糊塗、高智商的糊塗。難得糊塗,難得的是劉羅鍋這種大智若愚之下的「假糊塗」。
本書,結合了古今中外諸多糊塗的經典事例,全面分析了劉墉靠著機智而立於不敗的祕訣,從而向世人剖明劉墉鮮為人知的另一面。願本書可以令你在現實生活中游刃有餘,左右逢源,活得瀟灑快樂!

目次

第一章 劉羅鍋的機智故事
一、該糊塗時別明白,該明白時別糊塗
紀曉嵐巧解鹽案
投皇上之所好,大唱讚歌
大事不糊塗,敢為新君爭「大寶」
學習經典:「糊塗」要糊塗得恰到好處
二、不爭,故人莫能與之爭
辦好彰顯君主之豐功偉績的事
以皇上之心為己心
學習經典:精明也要十分,只須藏在渾厚裡作用
三、平時廣結網,急時有人幫
背靠大樹,廣結關係網
為順帝心,不惜得罪士林
學習經典:先有所不為,然後才能有所為
四、內精外純,巧辨忠奸
假裝糊塗,燒好新官「頭把火」
無中生有「引狼入阱」
學習經典:三年不飛,一飛驚人
現代運用技巧:抓大放小,寓聰明於糊塗之中
技巧一:聰明不可過火,不要「聰明反被聰明誤」
技巧二:裝愚守拙,學會裝傻充愣
技巧三:滿則自損,貴則自抑
第二章 劉羅鍋的應變故事
一、糊塗如水,順勢用之
只有善「窺帝意」,方能糊塗得體
以糊塗之道對糊塗之人
「風可觀,月可聽。」
「臣是忠臣,皇上也是明君啊!」
學習經典:王羲之糊塗避禍
二、處變不驚,寓機變於糊塗之中
假裝糊塗,討封「羅鍋兒」
明審暗放,小知府大膽審皇上
聰明官巧判糊塗案
一統江山不分「梨」
「皇上最大,和珅最小。」
學習經典:溫嶠佯醉戲錢鳳
學習經典:「真聰明」鬥不過「假糊塗」
現代運用技巧:裝一分糊塗,免一分煩惱
技巧一:裝糊塗要裝得自然恰當,切忌弄巧成拙
技巧二:具備「由聰明變糊塗」的真本事
技巧三:人不可不糊塗,又不能完全糊塗
技巧四:不要犯「比別人正確的錯誤」
第三章 劉羅鍋的糊塗故事
一、知退一步之法,明讓三分之功
反穿朝服,金殿之上鬥和珅
與其左右逢源,不如乾脆「一邊倒」
學習經典:功成身退,切記「盛滿受責」的古訓
學習經典:靠自毀名節而保全其身的功臣
二、若即若離,恪守中庸
讓和珅磕三個響頭
好一個錦繡一統「薑」山
劉墉賣棗,王爺押午門
學習經典:直說不行,那就拐個彎兒說
三、假癡不癲,以求自保
藏而不露,引而不發
臣子不與皇上比高低
學習經典:巧裝糊塗,以曲求伸
學習經典:收斂鋒芒,反敗為勝
現代運用技巧:韜光養晦,無為而為
技巧一:以退為進,以忍為上
技巧二:能而不取,讓美於人
技巧三:「欲擒故縱」用而示之不用

書摘/試閱

少年才子老儒臣,玉佩瓊琚近紫宸;識是蕭齋紅葉下,秋山影裡讀書人。
──劉羅鍋糊塗為官智語

在「官本位」的中國封建社會,當官,是每個人求取功名利祿的惟一途徑。正
所謂:「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讀書的目的只是為了一朝金榜題名,戴上烏紗帽,榮華富貴,出人頭地,連祖宗八代也跟著沾光。以官為軸心的社會搭起了一個引人垂涎又令人生畏的大舞臺—官場。
在伴君如伴虎的年代,官場有聚光燈下大放異彩的榮耀,也有千仞水中觸礁沈
船的危險;有萬人之上一呼百應的顯赫,也有中箭落馬,被踩成肉醬的慘狀。在官場這個神幻莫測的特殊舞臺上,想大展拳腳,沒有幾手絕招,萬難行得通。劉羅鍋歷經乾隆、嘉慶兩朝,在長達五十餘年的為官生涯中,從一個地方小官,一路爬升至「宰相」的高位,不僅「善始」,而且「善終」。史書中說:「劉墉之言最多採納,皇帝眷注,異於諸臣。」死後被賜諡「文清」。
該糊塗的時候別明白,該明白的時候別糊塗
人不可不糊塗,但又不能時時糊塗、事事糊塗。糊塗和精明一樣:過分精明,是未認識到自身的局限;過分糊塗,是沒意識到自身的價值。積極競爭進取,難免不傷及左右;一味隱忍退讓,又無端受人欺侮。劉羅鍋在官場上左右逢源,得心應手的糊塗為官之道就是:「該糊塗時別明白,該明白時別糊塗。」
紀曉嵐巧解鹽案
提起劉墉與他的父親劉統勳,似乎人們腦海裡馬上閃現出兩個嫉惡如仇的清官忠臣形象。其實,這僅僅是表面所見的影像。在封建社會,皇帝一人獨裁的情況下,一個大臣無論多麼能幹,具有通天的本事,如果處處與皇帝對著幹,老是逆龍鱗,其下場不僅好不了,而且官也不可能當得太長。
劉墉之所以能夠在官場上左右逢源,得心應手,除了從自己的父親劉統勳身上學到了嫉惡如仇的正直之外,更從父親那兒學會了方正圓滑,明哲保身的糊塗為官之道。後者才是他得以受益的最大祕訣。
在乾隆眼裡,劉統勳是個才品兼優的清官,也是個不辱皇命,與君一體的能臣。也正因為如此,他才能在眾多漢官中脫穎而出,官拜東閣大學士,直至出任領班軍機大臣。然而,最主要的原因還在於他精於方正圓滑,明哲保身的糊塗為官之道。
劉統勳嫉惡如仇、對皇帝忠貞不二,無人可比,否則乾隆也不可能為他打破漢人不能居軍機大臣首席的慣例,並且在死後稱他為「真宰相」。據《清史稿》記載;「統勳歲出按事」,著名者如廣東糧驛道員明福違禁折收錢糧案,雲貴總督恒文、
巡撫郭一裕借上貢之名勒索屬員金錢案,山西布政使蔣洲侵蝕在冊錢糧案,西安將軍都齎剋扣兵餉案,山西將軍保德侵吞錢糧案,江蘇布政使蘇崇阿誤論書吏侵蝕庫帑案,江西巡撫阿思哈收受賄贈案等。乾隆中期,相關的地方大吏貪贓枉法大案,幾無不由劉統勳負責審理,足以證明乾隆對他的信任和寄予的厚望。
當然,劉統勳的嫉惡如仇與對皇帝忠貞不二緊密相連。也就是說,他的好惡標準完全以皇帝的喜好為轉移。為了不惹怒龍顏,他甚至不惜犧牲他人的利益。這就是他「方正圓滑,明哲保身」糊塗為官之道的精髓。
乾隆二十八年(一七六三),癸未科進士褚筠心和董東亭因向劉統勳求情不成,反而受損,就足以說明劉統勳的明哲保身之道當真高明。
褚筠心和董東亭本為該科一榜中的巨擘,詩文、書法皆冠於一時。但二人惟恐殿試不得前列,於是,董東亭找到了主考大臣劉綸,褚筠心則找到了同為主考的劉統勳。
劉綸,江蘇武進人,乾隆元年以廩生舉博學鴻詞科,試第一,登入仕途,而後即以才能和品學,官階累遷,卒至文淵閣大學士。劉綸因與劉統勳同為乾隆賞識和選拔的得力大臣,又因與劉統勳同樣清廉剛正,所以,兩人被時人並稱為「二劉」。為了加以區分,山東人劉統勳被稱為「東劉」,江南人劉綸則被稱作「南劉」。據時人所言,劉綸賦性之潔、為人之正,絲毫不在劉統勳之下。
一次,侍郎王昶充軍機章京,因有急奏,具草後,連夜奔赴時任軍機大臣的劉綸府第。時值嚴冬,寒氣襲人,劉綸親自操筆為王昶點定後,即喚家人準備酒菜。然而其廚內空乏無食,僅有白棗數枚充作下酒菜。
精通明哲保身之道的劉綸除了清廉之外,尤以謹慎公正得人心。他經常出任科舉考官,曾言:「衡文始難在取,繼難在去。文佳劣相近,一去取間,干我甚易,獨不為士子計乎?」所以,審衡士子文章時,他總是反覆比較,衡鑒甚精,以求不失於公正。
現在,褚、董二人為使殿試順利過關,找到了這兩位精通明哲保身之道的大佬,實在讓他們為難。本來,如果不找他們,兩人肯定是名列十名之內,現在既然找了,如果再將此二人點為榜首,「二劉」均擔心於自己的清譽有損。於是,一向標榜唯才是舉的「二劉」採取了方正圓滑,明哲保身的糊塗之道,即二人均不得入前十名,最後的結果,褚卷名列第十一,董卷第十二,褚、董二人不但營求未成,反因之受累。
乾隆三十三年(一七六八)夏天,兩淮爆發了鹽引案。乾隆準備查辦此案時,劉統勳的門生紀曉嵐已擢為侍讀學士,「常直內廷,微聞其說」。由於案中涉及自己的兒女親家盧見曾,紀曉嵐心中十分焦急。因為一旦盧家有禍,紀家必受株連。然而,如果通風報信,被人發覺,罪過將會更大。
紀曉嵐思考到半夜,終於想出一個絕妙的辦法。他拿了一撮食鹽、一撮茶葉,裝進一個空信封,用漿糊把口封好,裡外沒有寫一個字,派人連夜送到盧見曾家中。


盧見曾接到信封之後,先是驚愕不解,後再三審視揣測,終於悟出其中奧祕:「此蓋隱『鹽案虧空查(茶)封』六字也。」於是,他急忙將剩餘的資財轉移到其它地方。所以,當富尼漢率兵前往查抄時,「盧見曾家產僅錢數十千,並無金銀首飾,即衣物亦無幾。」
乾隆得知查抄盧見曾家產竟一無所得,不禁勃然大怒,嚴厲地說:「查封盧見曾家財延寄於六月二十五日馳發,而初次查辦此案諭旨並未傳鈔,伊家何以早得風聲,於十一、十八等日豫先寄頓?其中情節甚屬可惡。豈有旨未到而外人已知之理,必須嚴切究審。」隨即令時任軍機大臣的劉統勳負責查辦。
在乾隆嚴令敦促下,劉統勳等人細密偵緝,終於發現紀曉嵐等「實漏言之人」。因為案前知道的只有劉統勳等少數幾個軍機大臣,而且此案又牽涉到他的學生紀曉嵐,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好,不僅紀曉嵐要獲罪,自己也難周全。於是,為了自保,劉統勳便據實出奏:查辦兩淮鹽引一案,盧見曾先得資訊,藏匿資財。訊問伊孫盧蔭文,據供,係他岳父紀曉嵐先告知兩淮鹽務有「小菜銀」一事,現在查辦。他即於六月十四日差家人送信回家。後又見郎中王昶談及,王昶告說並非「小菜銀」,乃係歷年提引事發,隨又雇人送信回家。後又見刑部司員黃駿昌,傳說高恒見已查抄家產,他叔盧謨心中害怕,隨於六月二十七日起身回家。
乾隆見奏,即發上諭:「所有漏泄此案情節之紀昀、王昶、黃駿昌,均著革職,交劉統勳等分別嚴審具奏。」
不久,劉統勳等奏報審訊盧見曾轉移資財案處理意見,說先後查出盧見曾的學生、
候補中書徐步雲,伊戚翰林院侍讀學士紀曉嵐,並軍機處行走中書趙文哲、軍機處行走郎中王昶,漏泄通信,照例擬徒。其刑部郎中黃駿昌信口傳說,業經革職,應毋庸議。
乾隆朱批說:徐步雲與盧見曾認為師生,遇此等緊要案件,敢於私通資訊,以致盧見曾預行寄頓,甚屬可惡,著發伊犁效力贖罪。紀曉嵐贍顧親情,擅行通信,情罪亦重,著發往烏魯木齊效力贖罪。其餘依議辦理。
王昶是乾隆十九年進士。應兩淮鹽運使盧見曾之聘,教書其家。乾隆二十三年補內閣中書,三十二年調刑部郎中,三十三年以泄露查辦盧見曾案被革職。雲貴總督阿桂帶往軍營效力,隨軍轉戰滇川。乾隆四十一年,還京授鴻臚寺卿,四十五年至五十四年,歷任江西、直隸、陝西按察使,江西布政使,次年遷升禮部侍郎。乾隆五十八年辭官歸里。王昶是紀、盧兩人的好朋友,又是兩家結親的大媒人,所以成為泄密者之一。
實際上,此案主要涉及者均與劉統勳關係密切。紀曉嵐是他主持乾隆十二年順天鄉試時所取之進士,也是兒子劉墉的好朋友。王昶既是他的門人,又是他在軍機處的得力屬下,也是劉墉的好朋友。趙文哲、刑部郎中黃駿昌也都是他在軍機處的屬下。然而,在乾隆的強硬追查下,劉統勳都沒有包庇他們,而且量刑處理時也沒有從輕發落。由此也可見其明哲保身的處事作風。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16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