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極地考察故事集《奮斗冰雪中》對中國海洋報社將近幾年發表的有關南北極的文章進行了整理,集結成本書。主編趙曉濤以記者的視角和專業人士的眼光,向讀者展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南極。本書內容豐富,信息量大,故事真實、生動、感人,語言流暢,可讀性強。
名人/編輯推薦
搏擊風浪,演繹海上傳奇;戰冰斗雪,書寫極地神話;驚心動魄,創造生命奇跡。在南北兩極,中國人用他們的智慧和血汗,上演著一個又一個刻骨銘心的故事…… 極地考察故事集《奮斗冰雪中》對中國海洋報社將近幾年發表的有關南北極的文章進行了整理,集結成本書。主編趙曉濤以記者的視角和專業人士的眼光,向讀者展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南極。
目次
歷史性的穿越
柯拉斯冰蓋脫險記
創紀錄的演出
北極先遣考察散記
九死一生西風帶
破冰涉險闖南極
與死神的較量
北極科考隊首遇大批海象群
北極科考遭受新損失
在澳大利亞“接地氣”
踏上南極
每天23小時
雪龍遇險
生命大救援
中山站印象 歷史性的穿越
柯拉斯冰蓋脫險記
創紀錄的演出
北極先遣考察散記
九死一生西風帶
破冰涉險闖南極
與死神的較量
北極科考隊首遇大批海象群
北極科考遭受新損失
在澳大利亞“接地氣”
踏上南極
每天23小時
雪龍遇險
生命大救援
中山站印象
“雪龍”船卸油成功
夜防海盜
“飛”向南極的信鴿
我們遇到冰山了
集郵迷在南極
無隱私電話
為隊友壯行
中山站海域行船難
中山站的路
中山站變美了
連線北京
南極冰海創奇跡
北京——南極國際大營救
歷史性的一鉆
“雪龍”船遭遇驚濤駭浪
走近北極“黃河”科考站
東南極冰崩脫險記
南極遇險
南極,我們勝利了!
極地連線互勵共勉
冰雪南極鑄輝煌
第一次巡夜
多彩的航渡生活
海上的精神食糧
與夏令營學生通話
穿越北極圈
祝福奧運
與時間賽跑
冰上慶功會
冰海脫險記
艱難的歷程永遠的豐碑
——記中國第25次南極科學考察
緊張的四十一小時
長城站卸貨爭分奪秒
連夜架起應急橋
在南極冰天雪地里奮斗
北緯81°依然可開快船
見證創造歷史的時刻
北極點,我們來了!
一份海洋報萬里傳真情
勇士自冰穹歸
——第27次南極考察隊昆侖站隊采訪記
南極:一場驚心動魄的戰斗
——中國第27次南極考察隊卸運重型雪地車紀實
“雪鷹”折翼
——國家海洋局采取積極措施開展應急處置工作
“坐著臥鋪去昆侖”
在冰蓋上“搭積木”
哭了,笑了,醉了
——南極冰蓋過大年
冰海“漫步”
機艙里的半小時
北極東北航道離我們有多遠?
探尋北大西洋“新碗”成因
第一個“吃螃蟹”的“雪龍”船
——“雪龍”船首次穿越北極東北航道始末
“幸會”北極熊
舌尖上的“雪龍”
雪地車遇險
——中國第29次南極考察隊救援陷入冰裂隙的卡特雪地車紀實
內陸隊遭遇“白化天”
“到零下30℃的地方去暖和暖和”
南極探冰記
體驗南極“最干旱”
極地大救援
——中國第30次南極考察隊救援被困俄羅斯船紀實
“雪龍”船進入特級戰備狀態
——已拓展出一條最寬80米、最窄60米的脫困航道
驚心動魄的十三小時
揭秘中國南極泰山站
“雪龍”船上過大年
尋找馬航客機
“雪龍”船風雨中繼續搜尋
柯拉斯冰蓋脫險記
創紀錄的演出
北極先遣考察散記
九死一生西風帶
破冰涉險闖南極
與死神的較量
北極科考隊首遇大批海象群
北極科考遭受新損失
在澳大利亞“接地氣”
踏上南極
每天23小時
雪龍遇險
生命大救援
中山站印象 歷史性的穿越
柯拉斯冰蓋脫險記
創紀錄的演出
北極先遣考察散記
九死一生西風帶
破冰涉險闖南極
與死神的較量
北極科考隊首遇大批海象群
北極科考遭受新損失
在澳大利亞“接地氣”
踏上南極
每天23小時
雪龍遇險
生命大救援
中山站印象
“雪龍”船卸油成功
夜防海盜
“飛”向南極的信鴿
我們遇到冰山了
集郵迷在南極
無隱私電話
為隊友壯行
中山站海域行船難
中山站的路
中山站變美了
連線北京
南極冰海創奇跡
北京——南極國際大營救
歷史性的一鉆
“雪龍”船遭遇驚濤駭浪
走近北極“黃河”科考站
東南極冰崩脫險記
南極遇險
南極,我們勝利了!
極地連線互勵共勉
冰雪南極鑄輝煌
第一次巡夜
多彩的航渡生活
海上的精神食糧
與夏令營學生通話
穿越北極圈
祝福奧運
與時間賽跑
冰上慶功會
冰海脫險記
艱難的歷程永遠的豐碑
——記中國第25次南極科學考察
緊張的四十一小時
長城站卸貨爭分奪秒
連夜架起應急橋
在南極冰天雪地里奮斗
北緯81°依然可開快船
見證創造歷史的時刻
北極點,我們來了!
一份海洋報萬里傳真情
勇士自冰穹歸
——第27次南極考察隊昆侖站隊采訪記
南極:一場驚心動魄的戰斗
——中國第27次南極考察隊卸運重型雪地車紀實
“雪鷹”折翼
——國家海洋局采取積極措施開展應急處置工作
“坐著臥鋪去昆侖”
在冰蓋上“搭積木”
哭了,笑了,醉了
——南極冰蓋過大年
冰海“漫步”
機艙里的半小時
北極東北航道離我們有多遠?
探尋北大西洋“新碗”成因
第一個“吃螃蟹”的“雪龍”船
——“雪龍”船首次穿越北極東北航道始末
“幸會”北極熊
舌尖上的“雪龍”
雪地車遇險
——中國第29次南極考察隊救援陷入冰裂隙的卡特雪地車紀實
內陸隊遭遇“白化天”
“到零下30℃的地方去暖和暖和”
南極探冰記
體驗南極“最干旱”
極地大救援
——中國第30次南極考察隊救援被困俄羅斯船紀實
“雪龍”船進入特級戰備狀態
——已拓展出一條最寬80米、最窄60米的脫困航道
驚心動魄的十三小時
揭秘中國南極泰山站
“雪龍”船上過大年
尋找馬航客機
“雪龍”船風雨中繼續搜尋
書摘/試閱
4月14日一15日 巴羅 阿拉斯加州的因紐特人散布在北坡自治區的8個村子里,巴羅是其中最大的居民點,也是區政府所在地。巴羅有3500人左右,其中因紐特人占八、九成。
從地圖上看,巴羅角很顯眼地成為北美大陸擠進北冰洋的一個犄角。
巴羅角北緯71°23',西經156°29',是美國最北端,也是全美最冷的地方,年平均氣溫零下12.6℃。這里土地永久深凍,距北極點不到2000公里,是冰雪世界和北極熊的樂園。
巴羅的冬季有兩個月長夜,夏季有70多天的白晝。現在的白天也較長,晚上12時半天仍半明半暗,不到6時卻又大亮了。
這兩天我們在巴羅抓緊時間開展活動,與有關部門多次進行接觸,他們對我國準備組織北極考察很感興趣,并提供了不少有益的經驗和建議。
北坡自治區野生物部建議我們把原擬定在黑龍江進行的適應性訓練搬到這里來,他們可以提供食宿,并對訓練給予必要的幫助。老位和我準備回去后向籌備組匯報,以取得大家意見后再作定奪。
14日下午,我們拜訪了生物學家杰夫·卡羅爾先生,他1986年參加過北極點考察。我們就國際北極科研現狀、我國組織北極考察的季節、路線、內容、交通工具、通訊方法、裝備用具、極區定位以及應注意的問題進行了比較詳細的商討。他結合極點考察提出的許多意見對我們很有幫助。如:他認為北極考察的交通工具中雪地摩托遇冰坎冰堆時不易翻越,滑雪則體力透支過大且需要飛機沿線布給養點,組織復雜,因此狗拉雪橇仍是最妥當的方法;他認為從俄羅斯經北地島至極點的路線是可行的。
收集資料的工作遇到一些困難,北極有關資料比較缺乏。在安克雷奇和巴羅盡管進行了這方面的工作,但由于資料缺乏系統性,效果不理想。
由美國各地科研人員組成的一支生物考察隊已先期到達巴羅,他們主要開展北極鯨魚的分布和數量的研究與調查。15日該組離站赴北冰洋冰面工作,無論男女皆肩攜獵槍、駕雪地摩托,十分瀟灑。
因冰上工作易凍傷,且有冰裂縫和北極熊的威脅,因此站里負責人勸我們這兩個“老外”在營地附近開展活動。經我們要求,最后破例同意安排幾天冰上野外活動。
老位和我在營地住的是一間小木屋,說是“屋” 有些夸張,實際上是用三合板釘成的,住在里面怎么感覺都像個大箱子。這個十幾平方米的 “箱子”住老位、我和一個美國小伙子,有2張雙層床。不知高高大大的美國人為什么把雙層床做得那么低矮,有點像幼兒園的床,坐在下鋪不用說直腰,睡覺都只能鉆進爬出。站里的老美住的是大通鋪,因此對我們有些羨慕,稱我們這個“箱子”為“中國屋”,老位和我正準備做個“北京飯店”的牌子掛出去。此間“北京飯店”雖然上不了星級,但御寒已足夠。老美真不心疼能源,做飯、洗浴以至暖氣全用電。
考察站里的生活頗具“大同”味道:一來是這里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北京飯店”從不鎖門,房中“細軟”隨意擺放,其他各“箱”皆如此。二是吃飯絕對“自助”——自做自吃,站里提供各式主、副食、水果、調科和烹調用具,什么時候想吃什么,自己動手即可。老位和我策劃把這些花花綠綠包裝里的東西挨個兒做一遍,然后挑選出保留節目,請那些吃慣粗制濫造飯菜的美國人見識一下五千年的中國烹飪文化。
抽空在巴羅小鎮唯一的百貨商店里轉了一下,競發現有不少“中國制造”的商品,可見世界之小,世界商品化之強。不知是否有一天能在任何地方買到任何地方的商品? 這里十分寂靜,除了“看鯨人”(對鯨魚研究者的稱呼)練射擊的槍聲外(為了遇到危險時能從熊口中搶條生路),萬籟俱寂,我似乎聽到了雪花飄落在地的聲音,北冰洋的海濤聲也凝固在冰波雪浪中。
夜半,“箱”外仍被冰雪映得恍若白晝。在這名副其實的天涯海角的大木箱里,我們有些想家。
接連三天下雪,但愿明天是個好天。
……P14-16
從地圖上看,巴羅角很顯眼地成為北美大陸擠進北冰洋的一個犄角。
巴羅角北緯71°23',西經156°29',是美國最北端,也是全美最冷的地方,年平均氣溫零下12.6℃。這里土地永久深凍,距北極點不到2000公里,是冰雪世界和北極熊的樂園。
巴羅的冬季有兩個月長夜,夏季有70多天的白晝。現在的白天也較長,晚上12時半天仍半明半暗,不到6時卻又大亮了。
這兩天我們在巴羅抓緊時間開展活動,與有關部門多次進行接觸,他們對我國準備組織北極考察很感興趣,并提供了不少有益的經驗和建議。
北坡自治區野生物部建議我們把原擬定在黑龍江進行的適應性訓練搬到這里來,他們可以提供食宿,并對訓練給予必要的幫助。老位和我準備回去后向籌備組匯報,以取得大家意見后再作定奪。
14日下午,我們拜訪了生物學家杰夫·卡羅爾先生,他1986年參加過北極點考察。我們就國際北極科研現狀、我國組織北極考察的季節、路線、內容、交通工具、通訊方法、裝備用具、極區定位以及應注意的問題進行了比較詳細的商討。他結合極點考察提出的許多意見對我們很有幫助。如:他認為北極考察的交通工具中雪地摩托遇冰坎冰堆時不易翻越,滑雪則體力透支過大且需要飛機沿線布給養點,組織復雜,因此狗拉雪橇仍是最妥當的方法;他認為從俄羅斯經北地島至極點的路線是可行的。
收集資料的工作遇到一些困難,北極有關資料比較缺乏。在安克雷奇和巴羅盡管進行了這方面的工作,但由于資料缺乏系統性,效果不理想。
由美國各地科研人員組成的一支生物考察隊已先期到達巴羅,他們主要開展北極鯨魚的分布和數量的研究與調查。15日該組離站赴北冰洋冰面工作,無論男女皆肩攜獵槍、駕雪地摩托,十分瀟灑。
因冰上工作易凍傷,且有冰裂縫和北極熊的威脅,因此站里負責人勸我們這兩個“老外”在營地附近開展活動。經我們要求,最后破例同意安排幾天冰上野外活動。
老位和我在營地住的是一間小木屋,說是“屋” 有些夸張,實際上是用三合板釘成的,住在里面怎么感覺都像個大箱子。這個十幾平方米的 “箱子”住老位、我和一個美國小伙子,有2張雙層床。不知高高大大的美國人為什么把雙層床做得那么低矮,有點像幼兒園的床,坐在下鋪不用說直腰,睡覺都只能鉆進爬出。站里的老美住的是大通鋪,因此對我們有些羨慕,稱我們這個“箱子”為“中國屋”,老位和我正準備做個“北京飯店”的牌子掛出去。此間“北京飯店”雖然上不了星級,但御寒已足夠。老美真不心疼能源,做飯、洗浴以至暖氣全用電。
考察站里的生活頗具“大同”味道:一來是這里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北京飯店”從不鎖門,房中“細軟”隨意擺放,其他各“箱”皆如此。二是吃飯絕對“自助”——自做自吃,站里提供各式主、副食、水果、調科和烹調用具,什么時候想吃什么,自己動手即可。老位和我策劃把這些花花綠綠包裝里的東西挨個兒做一遍,然后挑選出保留節目,請那些吃慣粗制濫造飯菜的美國人見識一下五千年的中國烹飪文化。
抽空在巴羅小鎮唯一的百貨商店里轉了一下,競發現有不少“中國制造”的商品,可見世界之小,世界商品化之強。不知是否有一天能在任何地方買到任何地方的商品? 這里十分寂靜,除了“看鯨人”(對鯨魚研究者的稱呼)練射擊的槍聲外(為了遇到危險時能從熊口中搶條生路),萬籟俱寂,我似乎聽到了雪花飄落在地的聲音,北冰洋的海濤聲也凝固在冰波雪浪中。
夜半,“箱”外仍被冰雪映得恍若白晝。在這名副其實的天涯海角的大木箱里,我們有些想家。
接連三天下雪,但愿明天是個好天。
……P14-16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