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這樣和女兒說話:陪女兒走過青春期(簡體書)
滿額折

這樣和女兒說話:陪女兒走過青春期(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6 元
定價
:NT$ 156 元
優惠價
8713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4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女兒到了青春期,好像一下子就變了一個人,跟你漸漸疏遠:和朋友、同學聊得熱火朝天,但對著你就無話可說;有什么事要么憋在心里,要么自己做主,卻不愿尋求你的意見和幫助;你關切地多問兩句,換來的不是白眼,就是一番搶白……你猜不透女兒的心思,更不知道如何與她相處。
面對你和女兒之間這道無形的墻,你會無奈地觀望,還是蠻橫地打破高墻?
這本書會讓你多一個選擇。你會發現,女兒什么都不告訴你,是因為你不懂如何去聽。翻開這本書,把握走進女兒內心世界的秘訣吧。

作者簡介

趙子墨,長期關注兒童教育和中國家庭教育問題,現從事家庭教育咨詢工作,著有《培養最棒的女孩》《培養最棒的男孩》。

名人/編輯推薦

孩子不愿意說,很可能是父母沒有正確地聽。
很多父母都遇到過跟自己青春期的孩子無法順暢交流的問題,但往往歸因于“叛逆期”,其實,處在這個階段的孩子,生理心理飛速成長,需要和周圍人特別是父母傾訴溝通的東西很多。
《這樣和女兒說話》從女孩的生理和心理發展切入,層層剖析,教父母用真誠和理解去打開孩子的心門,讀后讓人豁然開朗。

目次

1 感受女兒的感受,才能聽到她的心聲
和女兒在一個平面,她才愿意和你說
你無意識的強迫會讓女兒變得沉默
有理解、有共鳴,女兒才會給你講她的秘密
跟隨女兒的心,不要讓她跟隨你的教育

2 撫慰女兒的情緒,讓她生活在快樂之中
女孩為什么也會突然變得氣勢洶洶
過于敏感的女孩大多不自信
教導女兒學會情緒自我管理

3 不要低估父母語言的破壞力
別說毀掉女兒希望的話
批評女兒的話怎么說才好
賞識不當也是一種語言暴力
1 感受女兒的感受,才能聽到她的心聲
和女兒在一個平面,她才愿意和你說
你無意識的強迫會讓女兒變得沉默
有理解、有共鳴,女兒才會給你講她的秘密
跟隨女兒的心,不要讓她跟隨你的教育

2 撫慰女兒的情緒,讓她生活在快樂之中
女孩為什么也會突然變得氣勢洶洶
過于敏感的女孩大多不自信
教導女兒學會情緒自我管理

3 不要低估父母語言的破壞力
別說毀掉女兒希望的話
批評女兒的話怎么說才好
賞識不當也是一種語言暴力
警惕無意間的話傷害了女兒

4 給女兒自由表達的機會
給女兒開party,讓女兒學會自由交往
接受女兒“愛”的表達
不要急于糾正女兒的錯誤
后喻時代,更要多聽女兒說

5 別用固定角色束縛女兒
女兒敢在你面前做真實的自己嗎
你能讓女兒自己完成她的成長嗎
不要壓制女孩的“男式性格”

6 父親是女兒溝通能力的締造者和支持者
為什么女兒總是和母親更親
父親和藹,女兒更愿意溝通
多找機會和女兒溝通

7 用正確的方式愛女兒
父母要把握好限制的力度和界限
別以“愛”的名義來控制女兒
女孩比男孩更注重對隱私的維護
有心理傷痕的女孩需要更多的呵護

8 女兒在成長,心思不難猜
年齡是女孩心理變化的重要風向標
不要否定女兒心中的偶像
關注女兒最關注的東西
在細節中發現女兒的小秘密

9 通過合作來減弱女兒對父母的排斥感
父母要做合作者而不是領導者
別瞧不起女兒的智慧
促使女兒與你合作所需要的技巧
多帶女兒參加戶外活動

10 一切教育的根本都是父母與孩子的關系
父母要學會處理自己的不良情緒
別與慢慢長大的女兒越走越遠

書摘/試閱

感受女兒的感受,才能聽到她的心聲
和女兒在一個平面,她才愿意和你說
采用獨斷的教育方式壓制女兒,容易破壞她梳理關系的系統。
中國有這樣一句俗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們經常聽到很多老人在小孩子面前說:“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都要多。”“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的確,年紀不是白長的,一分經歷就是一分財富。但是我們不能自恃年長就對孩子進行壓制。否則,孩子又怎肯把你當成朋友,把心里話說給你聽呢?
很多父母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總是表現得非常強勢,不允許孩子有不同的意見,一旦孩子進行反駁,他們就會振振有詞地說:“我是過來人,什么不知道?這都是為你好,你好好聽著就行了。”其實,這種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壓抑了孩子的成長欲望,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兩代人的溝通,不利于教育思想的傳輸。
據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兼作家唐·艾里姆、珍妮·艾里姆夫婦研究:女孩是通過建立關系和維護關系來理解世界并適應生活的。他們在《養育女兒》一書中這樣描述道:女孩通過與她們的伙伴分享感情以獲得支持和理解。女孩走進一間有人的屋子時,她會注意到人群,她首先想到的是這些人的相互關系怎樣,自己怎樣與人群中的個體成員建立關系。女性大都如此,喜歡面對面交流。
女孩有這樣的特性,媽媽本該知道,可是她的成人思維讓她忽略了同一性別的這一特性,她只把女兒當成孩子,只負責為女兒提供經驗,輸送智慧,忘了女兒也需要交流,忘了女兒也需要傾訴。而作為爸爸,男性本身在交流方面和女性就有一定的差異,男性一般會利用交談來解決問題、提出建議,同時顯示自己的優越性。他經常因為這樣的溝通方式和妻子發生矛盾,可是他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繼續用這樣的交流方式來對待女兒。
女孩在表現得非常有“智慧”的父母面前,發現自己被看成一無是處的孩子,她就會封閉自己的內心,不愿意和他們保持良好的溝通關系。父母的“智慧”在這里成了教育的絆腳石。那么,父母到底錯在哪里,又該怎樣避免問題的發生呢?
第一,如果你的教導是以不信任女兒為前提的,那么她就會產生逆反心理。在教育女兒時,父母可謂苦口婆心,諄諄教導。他們總是在女兒犯錯最多的地方反復嘮叨,他們認為只有這樣才可以幫助她糾正。可問題是,父母的指責越多,孩子往往犯錯就越多,而且經常會重蹈覆轍。以至于父母會“發瘋”,認為女兒誠心和自己作對。但其實那可能是女兒在父母那看不到信任,對自己也失去信心的結果。
對于進入青春期的女兒,父母的擔心和憂慮會更多,他們害怕女兒變壞,一失足成千古恨;害怕女兒不能好好把握自己,一步走錯,滿盤皆輸,于是,父母的嘮叨也隨之增多。
“閨女啊,放學后就要回家啊。”“不要跟社會上的不良小青年交往!”“別談戀愛啊,你現在的重要任務就是學習。”“和男生一定要保持距離。”……對于十幾歲的女孩來說,安全問題是一個大問題,那直接涉及她的前途和未來,因此,父母在這方面所付出的精力會更多一些。這當然無可厚非,而且這些囑咐也充滿了殷殷愛意。可是再仔細分析父母的這些話就會發現,這是以不信任女兒為前提進行的告誡。父母這些話的潛臺詞就是:你還太小,你還不能自己應付這個可怕的社會,所以,你必須按照我告訴你的去做,只有這樣,你才能安全地長大,只有這樣,你才能找到你自己的幸福未來。
從生理學和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十幾歲的女孩的自我意識已經逐漸發展完善,成長讓她們越來越渴望自己面對問題,面對社會的一切,雖然她們依然稚嫩,可是她們愿意進行各種嘗試,通過真實的觸摸來了解社會,通過認識各種各樣的人來建立自己的關系系統。越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孩子,就越是愿意自己走自己的路。父母的不完全信任讓她們感到惱火,讓她們對自己產生一種莫名其妙的擔憂,這會在她們的內心造成一種沖突,讓她們不知所措,父母的嘮叨越甚,她們的逆反心理可能就會越強。
因此,在與青春期女兒對話的時候,千萬不要以否認她為前提。
第二,時代不同了,你的經驗可能不適合當今孩子的成長需要。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你的成長經驗是在一定的環境下產生的,而現在孩子的成長環境變了,你的成長經驗很可能已經不適合孩子的成長需要了。當你還是按照你自己的經驗一相情愿地要求女兒時,她也會有一個分析和判斷——別忘了,她已經不再是那個牙牙學語的小丫頭了。一旦她根據自己的經驗判斷你的經驗是錯的,她就會對你產生懷疑,認為你的觀念已經落后了。處于青春期的女孩還無法全面判斷一個人,她會通過個別行為來進行總結性判斷,一旦把你當成一個“老古董”,她就不會聽你的了。你嘮叨得越厲害,她就反叛得越厲害。表面上你看到女兒乖乖聽話,實際上她根本不告訴你她的真實想法。
世界處于變化之中,教育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真理。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古代,人們崇尚“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一觀念顯然出現了弊端,成長中的孩子不但需要智能培養,還需要情商培養,而要進行情商培養,“不聞窗外事”是萬萬不行的。
當然,更多的時候你的經驗是對的,女兒以她稚嫩的思維做出了錯誤的判斷,但是這并不表示你就可以肆無忌憚地批評她。教育的話還要好好說才行。如果你不尊重她,不能感受她的感受,只是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居高臨下地對她進行枯燥的說教,那么你的教育只會勞而無功。
不管怎樣,處于青春期的女孩有一種自我崛起的沖動,盡管在現實面前她們有些力不從心,但是她們渴望得到尊重,渴望得到欣賞,渴望與知心朋友溝通,只要父母和女兒在一個平面上,尊重女兒的個人意識,她自然愿意向父母敞開心扉,也愿意聽從父母的勸告。
雖然很多父母都已經認識到和女兒保持平等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進行教育時,總是會下意識地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對女兒說話。要想改變這種狀況,你可以嘗試著把女兒當成你尊敬、崇拜的人,用商量的語氣和她對話。
你無意識的強迫會讓女兒變得沉默
無意識的強迫比有意識的強迫傷人更甚,會讓女孩受到更大的壓力。
我們都見過這樣的場景:
為了讓女兒學會分享,早早有個好人緣,父母會刻意在家里來了小客人時,讓自己的女兒把她喜歡的東西拿出來。當孩子表示不愿意的時候,父母可能不會強迫,但是會一遍遍在女兒耳邊講述分享的道理。這時候,女兒會感覺非常厭煩,要么大哭大鬧,要么就是把她心愛的東西破壞掉。一般這個時候,父母都會對女兒施加懲罰,告訴她這樣做不對。
這就是一種無意識的強迫。所謂無意識的強迫,是說父母表面上會表現得非常尊重孩子,孩子不愿意做某件事時絕不來硬的,但實際上卻會從聽覺、視覺、觸覺等多種感覺上不斷刺激孩子,采取“軟著陸”的方式讓孩子接受自己的觀點。
父母當然有自己的理由:孩子小的時候正是習慣建立的初期,一定要讓她形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這種想法是對的,但是方式卻大錯特錯。因為這種做法是對女孩的一種強迫。女孩在小的時候,并不知道父母口中的道德行為是一個什么東西,為什么保護自己喜愛的東西會如此惹父母生氣,相反,她們會認為這是父母不愛自己的表現,自己可能就要被遺棄了。因此,她一邊憤怒,一邊又很難過。
所有的教育專家都在不遺余力地告誡家長:給孩子愛,孩子才能把全部心思用來完成自己的心智成長。女孩更是如此,雖然由于其外表的嬌弱會使很多父母在照顧女孩時表現得極為細心,但是據專家的調查數據顯示,父母對女孩進行教育時,會表現出更多的無意識的強迫。
在父母無意識的強迫下,女孩稚嫩的心靈會給“愛”這個字加上籌碼。她會認為父母愛自己是有條件的,這種想法一旦形成,對于她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她可能會變得郁郁寡歡,懷疑父母,懷疑世界,無法建立安全感,無法形成寬廣的心胸,要么活得戰戰兢兢,要么變得尖酸刻薄,要么學得虛情假意。
當女孩慢慢長大,父母的無意識強迫會變得更多。
洪錦12歲那年父母離婚了,從此她跟著媽媽一起生活。媽媽是一名交通警察,工作很辛苦,越是到節假日工作就越忙,因此和洪錦在一起的時間很短。洪錦能夠體諒媽媽的難處,所以很早就學會了照顧自己。有時候,洪錦一個人排解不了自己的情緒,就會去找爸爸聊天。爸爸是一名教師,很會開導她。
媽媽從來沒有反對過洪錦去找爸爸,但是每次洪錦從爸爸那里笑呵呵地回來,媽媽的臉就會陰云密布。開始洪錦沒有意識到這是因為自己見了爸爸,直到那天她發現媽媽一個人在房間里哭泣。
那天,洪錦又去找爸爸聊天,回來時已經很晚了,卻發現媽媽還在等自己,臉色顯得非常蒼白憔悴,似乎還有淚痕。洪錦連忙問怎么了,媽媽說有點累,洪錦連忙扶媽媽到床邊躺下。媽媽似乎真的很累,不一會就睡著了,于是洪錦回到了自己的房間。
由于作業還沒有完成,洪錦決定過會再睡。作業完成后,洪錦想到客廳喝點水,剛打開門,她就聽到媽媽房間里有聲音。她走過去輕輕打開媽媽的房門,發現媽媽把頭埋在枕頭上,正在抽泣。洪錦嚇了一跳,剛要問個究竟,就聽媽媽嗚咽著說:“一個人辛辛苦苦把她帶大,結果還是那個拋棄她的爸爸好。我為什么這么命苦啊?”洪錦一下子愣住了,她站在那里一時不知該如何是好。
這時候媽媽坐起來了,一眼看到了洪錦,顯然也被嚇了一跳,她連忙用手擦了擦眼淚,有些難為情地說:“媽媽做了一個噩夢。你怎么還不睡啊?快去睡吧,要不明天起不來了。”洪錦坐過來摟住了媽媽,媽媽又哭起來。
這之后,洪錦減少了去爸爸那里的次數,即使偶爾去一次,也要背著媽媽,以免讓媽媽傷心。洪錦學會了看媽媽的臉色,她總是千方百計地讓媽媽快樂,只要是媽媽表現出不喜歡的東西,她就絕對不碰。母女之間的感情看起來比以往更加和諧,可是洪錦卻變得越來越沉默、抑郁,即使在最快樂的時候,她也會倏地一下想起什么,不由自主地皺起眉頭來。
洪錦17歲的時候,因為沒有考上大學,幾次尋機自殺。醫生確診她得了嚴重的抑郁癥。
青春期的女孩敏感多疑,既相信父母,同時又容易否定一切。這時候,如果父母表現出極為明顯的強迫,她就會勇敢地站在父母的對立面,與父母對抗,企圖在語言上和行動上打敗父母。
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的事情很多,所以父母們都學乖了,不會直截了當地強迫女兒做什么,而是采用各種成人的伎倆對其施行教育“轟炸”。尤其“軟磨”這一招是最讓女孩受不了的。女孩內心軟弱善良,很重視親情,最受不了父母的眼淚和哭訴,這時候她會強迫自己接受父母的觀點。洪錦就是這樣的一個女孩,為了表達對媽媽的愛,不得不放棄了和爸爸見面的機會。
一旦女孩遭受父母思想的侵略,她就會對自己的自主意識產生懷疑,她會否定自己,變得煩躁而憂郁。來自父母的無意識的強迫越多,她就越不愿意把自己的內心世界公開,結果變得郁郁寡歡。
很多父母都是自私的,盡管他們為了女兒甚至可以拋棄自己的生命,但是他們在教育女兒的時候總是表現出自以為是,不顧她的感受,不善于挖掘她的內心世界,也不關心她的成長規律。
青春期的女孩如果受到壓抑,最容易形成心理疾病。孩子反抗的機會越少,她的內心積郁就會越多。而父母無意識的強迫讓女孩不敢反抗,也不愿意反抗,這勢必使孩子的不良情緒積壓下來,給孩子的成長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
所以,父母一定要仔細審視自己的行為,不要自以為是,打著“民主”的旗號對孩子進行隱形壓迫。在和女兒溝通的時候,要在保證讓她學好、向上的基礎上,給她更多的成長空間。
父母不應該是孩子行為的圍墻,也不應該是孩子行動的拐杖,別總是吃力不討好地想要把孩子拉到你為她設置的軌道上。你的強迫會讓孩子沒法完成自己內在的成長。所以,你要開放心胸,學會接納孩子。
有理解、有共鳴,女兒才會給你講她的秘密
父母和女兒談話時應本著兩項原則:理解和共鳴。
母親作為過來人,通常能夠理解女兒在成長中所遇到的煩惱,但即使這樣,還是有很多母親感嘆:根本就無法和女兒溝通,因為不知道自己的哪一句話會引起她的不滿。
其實,一次流暢和諧的溝通應該是有理解和共鳴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個孤單的老太太坐在暖暖的太陽下,懷里抱著一只小花貓,她輕輕地撫著貓頭,說:“乖咪咪,今天天可真暖和。”小貓揚起臉輕輕地對著老太太回應一聲:“喵……”這就是共鳴,在老太太的眼里,她的小貓就是她最好的朋友。
之所以舉這樣的例子,是因為十幾歲的女孩進入了成長的特殊時期,她們的身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身體長高、乳房發育、月事來潮,她們對于身體的疑問一天天增多,隨之而來的是還有更“可怕”的心理變化——性意識的朦朧發育。在性教育并不完善的傳統教育背景下長大的女孩,很容易對自己的變化產生一種愧疚感和羞恥感,她害怕別人看到自己的變化,會刻意把自己隱藏起來。
下面,我們就逐一分析父母的說話方式以及女孩在成長過程中的真實感受。
第一,父母和女兒說話,總是采用威嚴的姿態。
1.威嚴的姿態讓女孩感到陌生而恐懼。
女孩喜歡生活在和睦溫暖、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在這樣的氛圍里,她不會感覺到壓抑,更愿意說出自己的心里話,同時,也容易顯出活潑、和善、易相處、易合作的性格。如果父母總是以威嚴的姿態和女兒說話,那么,她會對你表現出極大的不信任,她有什么話都不愿意和你說。
盡管女兒的做法會讓你感覺傷心,因為你認為對她威嚴一點是為了她好,這樣容易給她建立規則,讓她生活得井井有條,但究其實質,還是你自己錯在先。要知道,威嚴的確能建立起規矩,但是規矩太多就會束縛手腳。規矩太多,一個活潑的孩子就會變得沉默起來;嚴肅過甚,一個輕松生活的孩子就會形成許多心理顧忌。
女孩天生是活潑的天使,過早讓她內心形成太多的規則,只能讓她變得更加沒有安全感,更加不愿意展示自己,這樣的女孩,你又怎能指望她有所建樹呢?
2.威嚴的姿態容易把對話變成訓導。
你能指望孩子對一個總是教訓自己的人說出心里話嗎?不能吧。那么想想你平時是怎么訓導孩子的呢?讓我們一起回憶一下:
女兒放學回來嘟著嘴,你上前關切地問:“怎么了?”孩子說:“老師訓我。”你會怎么說?你最大的可能是說:“你干了什么事讓老師這樣對你?如果老師訓你,那你一定做錯了什么。你做了什么?”
知道你錯在哪里了嗎?你甚至沒有問問細節,就直接斷定錯的就是孩子。如果孩子不吭聲,你可能會對她進行更多的說服教育,這無疑是雪上加霜啊!
我們成人無論在社會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一旦面對孩子就會板起面孔,顯出一副“我是智者”的樣子對孩子進行指指點點。這是做父母最大的錯誤,而父母的地位又使得我們無所顧忌地將這個錯誤繼續下去。
其實面對剛才那種情況,我們最好的溝通方法就是問問孩子事情的始末緣由,在孩子敘述的過程中,我們不要插入任何批評和訓導的話,而是靜靜地聽,孩子講完后,我們需要向她表明,我們理解她的痛楚、尷尬和氣憤,然后再指出孩子的錯誤。這時候孩子已經接受了你的講話方式,自然也就接受了你的講話內容。
第二,父母和女兒說話的內容,不要局限于學習成績。很多人認為,要早早地讓孩子認識到社會的現實性,如果孩子過得無憂無慮,沒有功名的欲望,那么就等于切斷了孩子的前途。也正因為此,中國的父母大多數都非常關心孩子的成績。每當孩子回到家,父母問得最多的話就是:“考得怎樣?”“在學校表現怎樣?”見了孩子的好成績,聽到孩子的好表現,就喜笑顏開,一旦孩子成績不佳或者被老師批評,就馬上沉下臉來訓斥孩子,不分析具體情況如何,也不管孩子的感受怎樣。
我們前面說過,女孩需要感受到父母的愛,只有在愛自己的人面前,女孩才愿意展現更完整的自己,尤其是不好的一面。父母要求孩子上進這沒有錯,但是如果不能接納孩子不好的一面,久而久之,孩子就“金口難開”了。
第三,學會用孩子的語言和孩子交流。有的父母本身性格內向,不喜言語,而又因循守舊,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非常差,夫妻之間也很少溝通,家庭氣氛自然沉悶。在這樣的家庭長大的女孩,即使有很高的語言天賦,也大多屬于沉默的“木頭”,如果語言天賦稍差點,沉默的家庭氛圍還會影響到孩子的大腦發育。
好在現在的孩子的生活空間并不只局限于父母身邊,還有老師和同學,因此,她能夠接受一些新思想新語言。一般的孩子都喜歡把自己接受到的東西再轉而向別人賣弄,而父母通常會成為她的展示對象。可是保守的父母根本就不理解她們說的是什么,父母的漠然或者打擊會讓孩子產生強烈的挫敗感。
新時代就要有新思維,不要感嘆現在的孩子離經叛道,不要抱著傳統不放,社會發展都要與時俱進,何況我們的教育呢?作為父母,應該多接納新思想、新語言,努力了解孩子所接觸的世界,盡量用孩子喜歡的語言與她溝通,這樣的教育效果才會更好。
當然,很多父母并不是不能接受新生詞,并不是不善于表達和溝通,一些在生活中很有幽默感的父母之所以在孩子面前總是板著面孔,以老一輩人教育自己的方式教育她,只和她“高調談正事”,“正事”說完就沒話了,是因為他們覺得孩子和同事、朋友不一樣。在潛意識里,父母還是不能把孩子當成朋友。但是,你不把孩子當成朋友,孩子又如何把你當成朋友呢?你們之間又怎能有理解和共鳴呢?
總之,父母要把女兒當成朋友,當女兒在表達的時候,先試著去理解她,照顧她的自尊,然后再說出建議或者意見。當你把她作為一個很重要的人物去尊重她時,你們就會成為知心朋友。
“換位思考”是一個不再新鮮的詞匯了,相信很多家長對這個詞匯已經深有體會。在與女兒交朋友的過程中,父母要丟開自己的家長身份,回到孩童時代,多接觸女兒的同齡人,把握孩子的真實感受,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跟隨女兒的心,不要讓她跟隨你的教育
家庭教育不僅僅是從父母到孩子的口傳心授,還是從孩子到父母的感受溝通。
當女兒蹣跚學步的時候,作為父母,通常都是小天使走到哪里就跟到哪里。可是隨著女兒逐漸長大,父母突然發現,不知從何時開始,自己已經追不上她的腳步了。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感嘆。因為追不上女兒的腳步,不知道她到底在想什么,不知道她需要什么,也就不知道怎樣教育她。
其實,真正的教育應該是把握孩子內心的教育。有一句古老的教育格言:凡是出于人為的事,人都能破壞它,只有自然的本性是不能消滅的,因此教育必須遵循自然。
女兒長大了,她遇見了什么,聽見了什么,是生理還是心理使她發生了變化,父母要對這些內容了如指掌。女兒越是讓你感到陌生,你就越需要和她溝通,越需要關注她的內心變化,要知道,盡管她開始長大,但她還是一個孩子,你需要用你的關愛給她溫暖,你需要用你的經驗給她指點。那么具體來說,父母要怎么做呢?
第一,隨時了解女兒的情況,把握孩子的成長變化規律。當女孩還小的時候,無論是和男生還是女生,只要是她的朋友,她都會與之有親密無間的友情。這個時候的女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3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