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蛇類養殖及綜合加工技術(簡體書)
滿額折

蛇類養殖及綜合加工技術(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8 元
定價
:NT$ 108 元
優惠價
8794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由從事野生動物馴養與疾病防治的專家編著。內容包括蛇類的養殖現狀及前景、生物學特性、蛇場的選擇與設計、飼料與營養、繁殖技術、飼養管理、常見病的診斷與防治、產品的開發與利用,以及蛇類養殖成本、市場前景與風險、市場營銷、經濟效益等內容進行了分析與探討。是一本內容豐富,文字簡明,語言通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踐性強可操作的科技著作。適用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動物園的工作人員,以及農林業大中專院校師生閱讀。

作者簡介

鐘福生,廣東嘉應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議人;政協湖南省第九屆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方向:野生動物資源保護與利用、特種經濟動物養殖與產品開發、野生動物馴養繁殖技術研究。


名人/編輯推薦

蛇養殖風險小,市場需求大,肉品質優,是我國農村中最具潛在競爭力的產業之一。
當前蛇產業實現高產、優質、高效的產業化生產和無公害化生產,是我國養殖業發展的關鍵;以蛇類養殖為主線和切入點,以實用技術為立足點,以指導生產為出發點,促進養殖業可持續性發展為目的。

目次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節 蛇類資源與分布
第二節 蛇類養殖概況、現狀及前景
第三節 蛇類的科學價值與經濟價值
一、科學價值
二、經濟價值
第四節 市場行情與發展趨勢
第二章 蛇類的生物學特性
第一節 蛇類的形態結構特點與生理解剖
一、外部形態
二、鱗片
三、內部構造與生理特點
第二節 蛇類的生態習性
一、生態環境
二、食性與食量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節 蛇類資源與分布
第二節 蛇類養殖概況、現狀及前景
第三節 蛇類的科學價值與經濟價值
一、科學價值
二、經濟價值
第四節 市場行情與發展趨勢
第二章 蛇類的生物學特性
第一節 蛇類的形態結構特點與生理解剖
一、外部形態
二、鱗片
三、內部構造與生理特點
第二節 蛇類的生態習性
一、生態環境
二、食性與食量
三、活動規律
四、繁殖習性
五、蛻皮
六、冬眠
七、壽命
第三節 蛇的分類與分布
第四節 我國主要藥用蛇種及特征
一、盲蛇科
二、閃鱗蛇科
三、蟒蛇科
四、游蛇科
五、眼鏡蛇科
六、海蛇科
七、蝰蛇科
八、蝮蛇科
第三章 蛇場的選擇與設計
第一節 場址的選擇
第二節 蛇場的設計與建造
一、蛇場的設計與施工要點
二、蛇場布局與設計
三、蛇場的種類與建造
第三節 蛇窩及養蛇設備與用具
一、蛇窩的類型
二、養蛇的主要設備和用具
第四章 蛇類的飼料與營養
第一節 蛇類的營養需要
一、水
二、蛋白質
三、脂肪
四、碳水化合物
五、維生素
六、無機鹽
第二節 飼料種類與營養成分
第二節 飼料的配方及配制
第三節 人工飼料投食的方法
第四節 飼料動物的招引和養殖
一、飼料動物的招引和捕捉
二、常見飼料動物的養殖
第五章 蛇類的繁殖技術
第一節 蛇類的性成熟年齡及性比
第二節 蛇的性別鑒別
第三節 蛇的生殖類型
一、雌蛇的生殖類型
二、雄蛇的生殖類型
第四節 蛇類的發情與交配
一、蛇的交配季節
二、發情
三、交配
第五節 蛇卵的產出與孵化
一、卵的發育與受精
二、產卵(仔)
三、卵的外形與成分
四、卵的孵化
五、孵化中的幾個技術問題
第六節 環境因素對蛇類繁殖的影響
第六章 蛇類的飼養管理
第一節 蛇類的引種與馴化
一、蛇的捕捉
二、引種
三、馴化
第二節 蛇類的運輸與貯存
一、活蛇的運輸
二、蛇的貯存
第三節 蛇場的日常管理
一、春季管理
二、夏季管理
三、秋季管理
四、冬季管理
第四節 不同生理時期的飼養管理
一、幼蛇的飼養管理
二、成蛇的飼養管理
第五節 蛇類的越冬管理技術
一、環境溫度與蛇類的關系
二、蛇在大自然中的越冬習性
三、蛇類越冬場地的選擇與設計
四、蛇類人工越冬的常用方法
五、幼蛇越冬
第七章 蛇類的常見疾病診斷與防治
第一節 蛇病發生的原因
一、環境
二、病原體
三、蛇類本體
第二節 蛇類疾病的診斷方法
一、問診
二、視診
三、觸診
四、聽診
五、寄生蟲檢查
第二節 蛇類疾病的綜合防治措施
一、蛇病的防治原則
二、常用的醫療工具與使用
三、消毒方法
四、防治蛇病的注意事項
第三節 蛇類常見疾病的診斷與防治
一、傳染性口腔炎
二、急性肺炎
三、異物性肺炎
四、霉斑病
五、厭食及消化不良
六、寄生蟲
七、肝炎
八、腸炎
九、毒腺萎縮癥
十、外傷
第八章 蛇類產品的綜合開發利用
第一節 蛇類系列藥用產品的加工、儲藏與臨床應用
一、蛇類入藥的部位
二、蛇膽
三、蛇毒
四、蛇干
五、蛇酒
六、蛇蛻
七、其他產品的加工利用
第二節 蛇皮的剝制及蛇皮的加工與用途
一、蛇的處死
二、蛇皮的剝制
三、蛇皮的質量要求
四、蛇皮的加工與用途
第三節 蛇肉的加工及烹調技術
第九章 蛇場的生產管理
第一節 蛇場的生產成本分析
一、產品成本的概念
二、降低成本的主要措施
第二節 蛇場的生產效益分析
第三節 飼料計劃的制定
第四節 生產計劃的制定與落實
第五節 蛇類養殖中的安全防護
一、必要的防護裝備
二、毒蛇的識別依據
三、蛇傷毒性的區別
四、我國10種主要毒蛇的識別
五、毒蛇咬傷的癥狀及診斷
六、蛇傷的處理與治療

書摘/試閱

三、幼蛇的人工喂飼方法
有些幼蛇不能自動取食時,可作人工喂飼,具體方法有以下幾種:
1.流汁飼料
取新鮮去殼的生雞蛋一個,攪勻后放在碗內,加一滴魚肝油,2毫升復合維生素B,一片研成粉末的鈣片,及適量面粉等,然后全部混勻(加面粉的目的,是為了增加粘度,若稀則容易從蛇口中吐出)。取上述飼料灌喂。
灌喂的方法是,取一支已用光的白色透明的圓珠筆芯,頭上用火燒后拉一下,使之圓鈍,將其套在注射器的頭上。再將上述飼料吸入,然后把筆芯的前端塞入幼蛇口中,徐徐推入幼蛇口內。推入時,幼蛇可能咬住筆芯,這時不能猛推猛拉,以防傷牙,推入深度約為5厘米左右,然后注入上述液體。注前,筆芯內不宜有氣泡,應灌滿才注入幼蛇胃中。一般約5天左右灌一次。上述注射器,也可用洗耳球代之。
洗耳球灌食法如圖(圖6-8)。

灌后可把幼蛇放于遠離其棲身處,使其爬行一段距離才能到達窩中,這樣對防止嘔吐有助。
流汁的溫度應與室溫保持一致,或是略高1℃~2℃。如果明顯低于室溫,有時容易引起反胃而嘔吐。
2.“尸僵”泥鰍
如果用活的小泥鰍(或鱔魚)等喂給幼蛇,則因這些小動物體軟,很難操作。所以采用使上述小動物產生“尸僵”的辦法喂之。使之產生尸僵的方法是:將泥鰍放在水中,逐漸加入熱水,達約40℃~50℃時,泥鰍就熱不可耐,劇烈掙扎后死去,并很快僵硬。一待僵硬就可取出喂之(不宜讓這種僵硬的泥鰍在水中久泡)。
用鈍頭的鑷子,一只手抓住幼蛇的頭,將幼蛇的口略微開啟,另一手用鑷子挾住尸僵泥鰍前端,將泥鰍頭納入幼蛇口中,徐徐推入。直至全部推入后,捏合幼蛇兩頜,在其腹面徐徐由上往下揉之,將泥鰍推入離口10厘米左右即可。
3.魚腸
魚腸很軟,用一般的辦法難以喂入。一般用一條光滑的細竹、木或金屬的光滑細竿,塞入魚腸內。魚腸末端比細竿長出2~3厘米。上述細竿前端推入蛇口后,再徐徐推入,直至盡后,一推一拉地將魚腸留于蛇腹才抽出細竿,再在蛇的腹面自上至下揉幾下,使魚腸全部進入蛇胃即可。
以上食物喂前、喂后,可各稱一下幼蛇的體重,這樣可以知道所喂重量。稱喂入的重量時,可以把幼蛇裝入塑料網袋中。這樣便于掌握其喂入量,以利總結提高。
第五節 蛇類的越冬管理技術
在蛇類養殖上,能否解決越冬技術問題,直接涉及養殖的成敗。這一問題在泰國等熱帶國家自然不必擔心。但我國地處溫帶和亞熱帶地區,自南到北均有一個或短或長的寒冬,越冬就成了必須重視的問題。即使是兩廣地區,雖說較北部地區溫暖,可是由于白天和黑夜的溫度相差懸殊,即使冬季白天時最冷的氣溫也無法使蛇類耐受,特別是象銀環蛇之類不耐寒的蛇類。至于寒冷的冬夜更給養殖的蛇構成威脅。所以,長久以來,養蛇業因未能解決越冬問題,屢屢受挫的事時有所聞。
要使蛇越冬,有三個條件必須具備:適宜的溫度;適宜的濕度;蛇具有健康的體質。而溫度又為越冬期最重要的條件。
一、環境溫度與蛇類的關系
外界環境溫度,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蛇類的生長、發育、生殖或其他生命活動。
一般來說,在一定范圍內,當溫度升高時,新陳代謝的過程也就隨之加快,氧氣的消耗量也相應增加。因蛇為變溫動物,在低溫環境下,就停止攝食,不活動,新陳代謝速度極低,蛇類就進入冬眠。
在物理化學上,范霍夫的熱力學定律認為:溫度每升高10℃,化學反應就加快2~3倍。過去,曾有人用此說明生物代謝過程的變化規律。其實,這一定律應用到生命過程是不很適用的。生物體的代謝活動,只有與生物的忍受極限保持一定距離時,才能和這定律相接近。這是因為,有生命的動物,具有很復雜的固有的活動系統,這比化學物質的反應過程復雜,它的有機反應與生物催化劑——酶及其作用物——密切相關。當溫度升高過多超過一定限度時,代謝過程不僅不加速,反而降低或停止。
蛇類,通常在6℃~8℃時就停止活動,進入冬眠狀態,就是一種適應不良環境的手段。
蛇為變溫動物,當外界溫度發生變化時,會產生規律性的變化。在其生命溫度的上限略低,有一個“熱僵硬點”或“熱昏迷點”。在這個溫度范圍內,它喪失活動能力,陷于昏迷狀態,生命活動的水平也極低。在熱昏迷區之下一段溫度,乃是它的活動溫度,叫“活動區”。活動區的中央,為溫度的最適點,在這種情況下,它的代謝過程最為均衡。活動區的下面,有個“冷僵硬區”或“冷昏迷區”。在0℃以下即產生過冷情況,一直延長到體液冰凍時,體溫會有一個短暫的升高,這是因體內潛熱釋放所致。但接著體溫就重新下降到生命溫度的下限直至死亡。
蛇類為了避免過高過低的溫度環境,在野生狀態下本能地會尋找最佳棲息環境,在人工養殖的有限環境中,就必須借助于人工條件為它創造良好的環境。
不同種的蛇耐寒性有差異。比較起來,一般主要分布于南方的蛇種的耐寒性比主要分布于北方的蛇種低。從常見養殖的幾種毒蛇來看,蝮科比眼鏡蛇科耐寒,而同科不同種的蛇又有差異。把這兩科常養的幾種毒蛇,依耐寒性的強弱,似可作下述排列:蝮蛇(屬蝮蛇科)>五步蛇(屬蝮蛇科)>眼鏡蛇(屬眼鏡蛇科)>銀環蛇(屬眼鏡蛇科)。
具體地說,蝮蛇在2℃時,仍有在窩外的,7℃時就有游泳或到水溝飲水的;五步蛇在5℃以下未見出現于窩外;眼鏡蛇在7℃~8℃時,24小時內就有大量死亡,而窩內的五步蛇在6℃連續3天仍未見死亡;銀環蛇雖接近眼鏡蛇能耐受的低溫,但同一地區相同條件下,多可發現眼鏡蛇未死而銀環蛇出現死亡現象。如安徽省有一例,1984年11月15日從浙江寧波購得150條母銀環蛇,由于不懂其越冬溫度,只是簡單地把它們分裝于幾只大缸里。誰知17日刮大風降溫,當室溫低至2℃~3℃時,結果一下子死了40條,其余的雖幸存下來,但均受程度不等的凍傷,軀體有些僵硬。
一般說來,銀環蛇安全越冬的溫度,雖然可以耐受7℃~8℃,但以10℃~13℃較為適宜;當然,蝮蛇等則可相應地低了。同時,還應注意濕度的掌握。
二、蛇在大自然中的越冬習性
蛇類越冬的一些自然現象,因時間地區的不同而有差別。如某些近山地區,一些在平地上安居半年有余的蛇,當天氣轉冷時則遷居到山上去。平時分散居住的蛇,冬天時卻成群而居,如新疆伊犁草原上,竟發現過深穴中數百條蝮蛇與草原蝰相聚共居。青蛙、蟾蜍、鼠類等動物,尋常與蛇的關系是敵對的,可是在蛇的越冬處,有時竟可發現同棲一窩。
這些現象的出現是因為入冬遷新居是為了找尋理想的冬眠場所;多種動物聚居,除了挨著可彼此取暖外,可能是因理想的冬眠場所不可多得,因此就往這兒集中,有時甚至“敵我不分”了。
蛇的成活率高低與蛇窩的條件有關,如江西的一例,有人自1965年開始每年外出一段時間挖取銀環蛇卵,帶回來孵化幼蛇,制藥投售。得出一個結論:在無特殊情況下,一些野外的蛇窩中蛇的條數和基本情況,一連數年總是差不多的。而另有些人發現,某些在冬天受到人為或自然因素破壞過的蛇窩,掘開洞來可發現死蛇或蛇骨。由此可見,自然界中蛇的越冬率的高低,與蛇窩的條件關系密切。
五步蛇的越冬,大多棲息于向陽山坡的樹根旁的洞穴里,一般占用鼠洞,間或利用人們掘冬筍、狩獵等原因挖出的洞穴。較多的是,先是一個與山坡垂直的洞,洞口直徑約為7~12厘米,垂直深度約70~80厘米,這個洞的底部又有通道向里與地面幾乎平行地延伸,長約1.5~2米,往往中間還有一些支洞。把直洞與其他洞的長度加在一起,總長度可達4~5米。
銀環蛇的越冬窩,有向陽山坡的,有鉆在舊墳墓棺材磚木下的,有在廢棄物磚窯、灰窯等舊基下的洞中的,也有利用鼠洞的,其洞可以分叉或多層的。這些洞上往往有較厚的履蓋物。以單個洞的長度計,約近2米。
蝮蛇,在我國較暖地區,對越冬窩的選擇較隨便。東北的蛇島,在1月份氣溫可以低于-5℃,可是蝮蛇在不太深的石縫、巖洞,或是比凍土層75厘米略深處,便可渡過冬眠關。即使1月分時氣溫低到-20℃至-30℃的新疆伊犁草原上,在2米左右深處就可渡過難關了。
總的來說,各種蛇找什么地方越冬,主要根據它們的耐寒能力,本能地去尋覓理想場所的。一般來說,那兒大多比較干燥,取向陽面。自然界中銀環蛇冬眠場所的溫度,一般為15.5℃~15.8℃。
幾乎每個人均有這樣的經驗,冬天北風怒號,冷到零下幾度的時候,人在室外是無法忍受的,如一進室內就相對地感到暖和些;可是,如果能進入地下室,則更暖和。蛇之所以要尋找較深的洞越冬,而且不耐寒的蛇類對越冬場所的選擇更為嚴格,原因正是因為只有適當的深度才能達到安全越冬的目的。
由于土壤并不是一種良好的導熱物質,熱傳導速度十分緩慢。炎夏時節,盡管地面熱得發燙,可是,這一部分熱量要達數米深的地方,就得過上很長時間。而深層土中的溫度一旦上升,又不易很快消失。因此,往往有這樣的規律:氣溫變化劇烈,地面溫度跟著變,而其變化速度慢于氣溫,且離開地面越深處相對地變化越為緩慢。
因氣溫和地溫存在明顯的差異,當嚴冬到來時,盡管氣溫的降低使蛇類面臨死亡的危險,但在適當深的土層中,蛇類自然可以找到它們合適的溫度避開嚴寒的冬天。一些有經驗的人,在野外接觸蛇較多,他們發現:凡是冬天特別冷的那一年,總會有不少蛇凍死在冬眠場所。歸根到底,蛇的凍死比例與蛇是否找到理想而合適的冬眠窩有關。
根據這個道理,并結合考慮當地有關的氣象資料,也就可以在養蛇時為蛇類設計人工建造的越冬場所。即使比較冷的地區,嚴冬時淺層的泥土冷得凍結起來,可是在一定深度處,也可以找到不太耐寒的蛇類能安然越冬的地方。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9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