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愛需要學習嗎?愛不需要學習嗎?
愛不僅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能力。
有了愛的儲備,懂得愛,會表達愛,才說明你會愛了。
會愛了,也就沒那么多愛的困擾了。
《學習愛》是關于如何解決愛的困擾與難題的小書,它從50個愛的困擾出發,針對每個困擾,著名心理專家賈曉明都給出了專業的心理剖析,著名心理節目主持人青音都提出了精妙的情感梳理。50個愛的困擾來自真實的愛情經歷,每一個故事背后都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通過這50堂戀愛課,希望讀者能夠在愛的路上不再迷茫、不再彷徨,繼而找到屬于自己的愛情。
作者簡介
賈曉明, 北京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應用心理學研究所所長。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從事心理咨詢工作,對心理咨詢督導與培訓、大學生的心理咨詢、小組心理咨詢、哀傷心理咨詢、網絡心理咨詢等有著豐富的經驗。
現擔任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心理咨詢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專業機構與專業人員注冊工作組委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精神分析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心理學會理事。
青音,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著名主播、全國“金話筒獎”獲得者、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家庭治療學派心理咨詢師、中國唯一一位在節目主持和心理咨詢兩個專業領域跨界傳播的知名媒體人,華人廣播界自媒體第一品牌,“音符·愛計劃”公益基金發起人。國內第一檔心理脫口秀《聽青音》在愛奇藝開播,每集點擊量過百萬,公眾微信號“青音”每晚推送“晚安心靈語音”,已成為幾十萬國人每晚的心靈寄托,精心打造的“輕心理”的理念,使其自媒體成為中國最活躍的全渠道互聯網心理互動平臺。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愛從哪里來?
有多少愛可以給你?
我究竟要多少愛?
專題二 什么是愛?
什么是“愛”?
是“友誼”還是“愛”?
都是“偶像”惹的禍——愛他?還是愛心里的他?
“一見鐘情”是愛嗎?
不是我不小心——同時愛上兩個人
獨角戲——解讀單戀
“同情”是愛嗎?
愛的別名叫依賴嗎?
“奉獻”就是“愛”嗎?
有“性”就有“愛”嗎? 專題一 拿什么奉獻給你,我的愛人!
愛從哪里來?
有多少愛可以給你?
我究竟要多少愛?
專題二 什么是愛?
什么是“愛”?
是“友誼”還是“愛”?
都是“偶像”惹的禍——愛他?還是愛心里的他?
“一見鐘情”是愛嗎?
不是我不小心——同時愛上兩個人
獨角戲——解讀單戀
“同情”是愛嗎?
愛的別名叫依賴嗎?
“奉獻”就是“愛”嗎?
有“性”就有“愛”嗎?
專題三 如何去愛?
為什么要提出“愛自己”?
你的“需要”、你的“想要”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學會愛自己的身體
活在自己的生活里,還是活在別人的目光里?
贊賞自己、做回自己、愛自己
不肯拒絕愛:因為虛榮、寂寞
不肯拒絕愛:怕得罪人,不會說“不”
不肯拒絕愛:怕后悔,怕錯過
不肯拒絕愛:理智與情感的沖突
“網戀”的約會該如何進行?
“經人介紹”的戀愛,如何見好“第一面”?
相愛容易相處難:性格相近的戀人相處
相愛容易相處難:性格互補的戀人相處
戀愛中的“雙性化人格”——“野蠻女友”和“溫柔男友”現象
理想和現實的落差——戀愛中的光環效應
曾經滄海,難尋真愛
我怎么不“觸電”?
為什么被拒絕的總是我?
愛情與前途,哪個更重要?
愛我的人與我愛的人——多角戀愛
“紅玫瑰”與“白玫瑰”
愛的難題:要愛情還是要金錢?
愛的難題:男小女大的愛情你敢要嗎?
愛的難題:愛情與自尊哪個更重要?
愛的難題:為什么我總是喜新厭舊?
愛的難題:“牛郎織女”的愛情要不要?
愛的難題:好馬吃不吃回頭草?
愛的難題:“門第”懸殊的戀愛能不能談?
愛的難題:面對前女友的糾纏不休
愛的難題:愛上了朋友的愛人
愛的難題:迷戀同性是同性戀嗎?
愛的傷痛:愛上已婚的他(她)
面對家長:不同意怎么辦?
面對家長:見對方父母如何留下好印象
怎樣求婚?
婚前恐懼癥?
書摘/試閱
真實案例:
父親的苦衷
小時候,父親經常打我,哪怕我不小心打碎了一個杯子,他都要教訓我一頓,指責我毛手毛腳,做事馬虎大意。而且每次都打屁股,有時打得我法坐凳子,也走不了路。
當時,我就想:“天底下的父親都這么狠心嗎?難道就不能心平氣和地講道理嗎?一定要訴諸暴力才算教育人嗎?”那時,我特別恨他,總希望自己快點長大,逃離這個家庭,逃離他的“魔爪”。
如今,我在縣城讀高中,住在學校,一個學期有時只能回一次家。父親漸漸老了,脾氣也溫和了不少,再也不像從前那樣打我了。有時回到家里,我還會平心靜氣地跟他聊聊天,談談最近的學習情況和今后的打算。
在一次聊天中,我知道了一些父親童年的事情。
因為是繼母帶大的,父親小時候的生活非常悲慘:冬天沒有鞋穿,腳上全是凍裂的口子,可繼母還逼著他下地干活。有時天黑了,繼母還沒回來,父親回到家卻進不去,只能光著小腳,一個人在門外凍著。
雖然只是一些片段,但足以改變我之前對父親的偏激態度。愛,對于父親而言是很奢侈的,又談何給予呢?他有他的苦衷,現在我長大了,應該更多地理解和包容父親。
阿騏 17歲 高中生
賈曉明解析
心理學者米爾有一個“儲愛槽”的說法:儲愛槽里儲存著每個人的愛,里面存有多少愛,你才能給予別人多少愛。倘若槽里本就空空如也,愛的給予便從談起。
針對“儲愛槽”的說法,米爾繪制了一個形象的圖形。儲愛槽是心形的,一顆心代表一個儲愛槽,而愛就是槽里的水。
那么,一個人的儲愛槽又從何而來呢?他又畫了兩顆心,一顆心是母親,一顆心是父親,他們各自都擁有一個儲愛槽。愛像基因遺傳般傳遞,只有從父母身上得到愛,才能將同樣的甚至更多的愛給予自己的子女。
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需要不斷地從父母那里獲得愛來填充自己的儲愛槽。因為一個小孩出生的時候什么都沒有,連最基本的生活都要依賴別人的照顧,而這個照顧的過程就是小孩感受父母關愛的過程,也是一個蓄滿自身儲愛槽的過程。
比如孩子哭了,有的父母能迅速分辨出這個孩子哭是表示尿了、不舒服了,還是餓了、渴了、冷了。因為孩子只會用哭來表達自己的意思,這時候媽媽就需要具有一種特別的能力來分辨出孩子的意思并及時給予照顧。有時媽媽情緒不好,會大聲說:“哭什么!哭什么!”孩子不懂媽媽是什么意思,但會從媽媽的語氣中感覺到媽媽很生氣;有時媽媽覺得他哭是因為餓了,就塞給孩子一個奶瓶,但這也許并不是孩子所需要的。孩子會從媽媽的態度中慢慢覺得哺育自己的人并不理解自己,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
這些看起來都是一些細碎的事,但愛的感受就存在于這些點點滴滴之中。與孩子相處就是滋養愛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僅是牛奶、面包等生理層面的滿足,更是心理層面的交流。
我們常說人的童年最幸福,因為孩子們可以得到恰當充足的關愛與呵護,心理需求可以不斷地被滿足。然而并非所有孩子得到的愛都是均等的。有的孩子很小就被領養,或者被其他長輩撫養,缺乏父母給予的足夠的愛;有些父母則過分寵愛孩子,孩子兩歲了還總是塞給他奶瓶,這其實是溺愛,是不健康、不恰當的,與愛的本質是相背離的,因為如果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好,那么孩子就會喪失一種原本應該具備的能力,做任何事情都要依賴父母。
如果儲愛槽里只有一點水,那么你能往下給予多少呢?有時候,孩子看到父母吵架,常常會說:“我在我們家感受不到愛。”因此,愛是學習的過程,更是傳遞的過程。一個人只有從上一輩那里感受到足夠的愛和幸福,他才可以拿這些東西和別人建立融洽的關系,才能不斷地付出和恰當地索取。
心理學家弗洛姆認為愛是理解、尊重、接納、賦予責任感等,語言簡練而準確。然而在實際生活中,僅“理解”二字已是很難做到并做好的。
案例中阿騏的父親是在缺少愛的環境中長大,是透過暴力和親人發生的聯接,在自己的家庭中又以這樣的方式和兒子以暴力相處。
青音觀點
愛需要學習嗎?
愛是付出還是索取?
這些都是困擾我們的問題。但是答案是很明確的——愛是需要學習的,既要學習付出,也要學會索取。
愛的能力是代代相傳的,如果一個人在從上一代獲得愛的過程中有所缺失,那么他就沒有足夠的愛分給下一代,這樣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如果每一代人的愛的獲得都有缺失,代代相傳,愛的能力就會缺失。這些人在以后的感情生活上不一定會非常坎坷,但能感受到幸福的概率會比其他人小很多。
健康正常的愛就是在他需要的時候,你要微不至地關注、滿足他的需要;他不需要的時候,你要幫助他去學習,讓他去獲得。
如何正確健康地對待愛,讓自己的感情生活走上光明的道路,這才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愛是一個彼此磨合的過程,愛的雙方在一起一定會有沖突和矛盾,這時,我們要做的就是盡量解決這些矛盾。簡單地說,在獲得愛、奉獻愛的時候,我們必須有處理所遇到的矛盾和問題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是需要我們自己去學習的。
能較好地把握愛、體驗愛,并且實踐愛,這是一個人長大成熟的標志。
……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