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寫給姊妹們的真心話
滿額折

寫給姊妹們的真心話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60 元
優惠價
90324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商品簡介

洛杉磯前副市長 陳愉 的告白

國際媒體以「新時代女性典範」稱呼,
2012年被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獲選為「年度女性」。

◎女人要懂得推銷自己,勇於提出自己的看法。
如果想要成功,就應該清楚自己的定位,
新一代女人有很多新選擇,擁有自信、獨立的自我;

◎從第一份工作開始,就要為自己設定奮鬥目標
妳可以用最溫柔的方式,為自己爭取最合理的待遇與地位。

◎不依賴愛情,卻可以理性的去愛。
在感情方面,即使有家庭之後,也可以追求新的理想和愛,找到生活的意義。


身為女性,無論單身、已婚還是離異,
都可以憑藉自己的力量,讓生命如繁花怒放。

幫助全球華人女性在職場與家庭中,獲得更多的自信和自由。
 
內容簡介
國際媒體一直以「新時代女性典範」稱呼陳愉,更在2012年被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旗下的「中國婦女」雜誌選為「年度女性」。陳愉:「幾千年以來,中國女性的生活多半都是被別人安排的,我們要嫁給誰,我們要住在哪裡,都不是我們自己選的。

新一代女人,我們有很多新選擇,我們可以在婚姻外面生存下去,如果完成了生存的需要,我們就有新的追求,我們想要理想,想要愛,需要找到生活上的意義。

本書希望能幫助全球華人女性在生活中獲得更多的自由和自信。

目錄
推薦序 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 靳羽西

引言
過去是過去,現在是現在/ 有些女人真的得到了一切/ 關於我的成長/
將生活掌握在自己手中
Chapter 1 年輕女性為何缺乏安全感
身為女孩,我本強大/ 剩女的恥辱/ 我如何避開壓力/ 所有的幸運助我高飛
Chapter 2 社會營造的婚姻幻象
生活中最重大的決定 / 婚姻不是靈丹妙藥 / 不是「剩女」而是「盛女」
Chapter 3 什麼是愛
伊莉莎白女王與同理心的威力 / 付諸言行之前,先去感受和思考/
什麼是靈魂伴侶?/ 愛的魔力
Chapter 4 你想嫁個有錢人,是嗎?
Mr. Right不想做你的Sugar Daddy / 可要是有個有錢人願意資助我呢? / 做媽媽意味著兩難 / 女人承擔著做父母的成本和風險 / 擁有一切的意思是不要凡事親力親為
Chapter 5獨處和已經失落的藝術——創造
什麼是創造力 / 創造需要承擔風險 / 我感到脆弱無助的時候? /
如果你是個女人,要每天筆耕不輟/ 心流助你發揮潛力/ 輪到你了
Chapter 6真實對待自己
不過度付出的女人,世上有嗎? / 學會說「不」 / 如何真實對待自己
/ 別人會更愛你
Chapter 7 探求你生命中無盡的可能
享受轉瞬即逝的自由時光 / 我緩緩起步的第一份事業
/ 你的A+技能是什麼? / 不到四十歲,不要過分憂慮你的事業
Chapter 8 角度的力量
競爭:金錢和權力 / 境由心生 / 快樂之人受偏愛 / 漂亮的醜女
Chapter 9 該不該跟老闆上床?
職場捷徑是跟老闆上床? / 可以跟同事上床嗎? / 老闆對你性騷擾怎麼辦?
Chapter 10 好男人都跑哪兒去了?
當今男人們的問題 / 可不可以跟沒自己掙錢多的男人在一起?
/ 用獵頭的方法獵男人
Chapter 11有婦之夫以及Mr. Wrong
有婦之夫要不得 / 別跟Mr. Wrong糾纏 / 如何對男人說「不」
/ 別指望改變一個男人 / 他其實沒那麼喜歡你
Chapter 12 成功女人也可以是「妖精」
好男人多得是 / 不要只把男人視作結婚物件 / 開心地相處,也來點兒神秘
/ 大女人也有似水柔情
Chapter 13 約足一百個男人,一次三個
獵頭需要多操練 / 第一階段:至少跟一百個男人約會 / 第二階段:只跟一個人約會 / 疑慮就意味著——「不」
Chapter 14 作出自己生命的決定
年輕是幸福婚姻的頭號障礙 / 晚婚會導致唐氏綜合症? / 老爸希望你被一個Sugar Daddy「收養」 / 獨立意味著走出父母的羽翼
Chapter 15 愛這個世界
美國政治中的「公地悲劇」 / 追求成功還是改變世界? / 你好不好,和你跟幾個男人上過床無關 / 該看我們的了
致謝
老公Dave有話說
參考文獻

內容連載

女人需要用夢想點燃自己。——蔣雯麗

當今世界的中國女性,受到上好的教育,工作最為努力,也是最有前途的一個群體。2011年《美國商業週刊》報導說,美國商業學校的招生數量由於中國女性生源的增多而居高不下。而年輕的中國女性,在最應該發揮自己的教育優勢、展翅騰飛的時刻,卻在經歷著一場安全感的危機。
是什麼奪走了中國年輕女性的自信?這是一個所有人都該去正視的問題。因為在如今以「人」為資本的全球經濟中,當最有希望的一群人踟躕不前時,所有人都會受到損失。
身為女孩,我本強大
作家韓寒在《我的前衛與荒唐》一文中一針見血地指出:
中國的特殊情況是,很多家長不允許學生談戀愛,甚至在大學都有很多家長反對戀愛,但等到大學一畢業,所有家長都希望馬上從天上掉下來一個各方面都很優秀,最好有一棟房子的人和自己的兒女戀愛、結婚。想得很美啊。
韓寒觀察當今所有學生的種現象,但對女生而言特別真切。我也是個有女兒的母親,所以我也是這個「全球特殊女性共同體」的一員。我們知道我們心愛的寶貝們將面臨性別歧視,因而要給她們格外的支持和關愛。到了上學年齡,我們就把她們送上這列通往成功的快車,向她們揮手:「你什麼都行,別管別人怎麼說!」她們真的勝出了,在學校裡樣樣超過了男生,一路歡呼:「看吧!女孩就比男孩強!」
目前為止一切正常。
可當她們畢業、上班,我們突然給她們急踩刹車:「別太張揚了,姑娘們!別把小夥子們嚇著!」
這麼一個緊急刹車之後,誰的頭能不暈呢?所以,難怪我們的年輕女性要彷徨了。
在我面試的成千上萬名高級職位候選人中,我發現中國年輕女性準備最充分,但卻最缺乏自信;而且自信的缺失在她們的職業生涯中愈演愈烈:在二十幾歲、三十幾歲的中國女性中,被排除在領導層之外的人越來越多,且機會越來越渺茫。
可是,原本出類拔萃的整整一代人,為什麼在她們最該騰飛的時候卻彷徨不前了呢?我們可以從夢想形成的機制中尋得答案。
我們或許認為,隨著我們變成熟,我們的性格穩定下來,於是形成了對生活的認識。而科學家們告訴我們,事情根本不是這樣。人是社會的產物,我們是靠著別人的認可和肯定來判斷自己做得好不好、對不對。而要獲得認可的驅動力強大無比。
我們周圍永遠會有對我們指手劃腳的人,他們永遠在評判我們的對錯。那些按照社會認可的方式生活的人們,得到的認可就多,反其道而行之的人就會被排斥。結果,我們就都傾向於去追求被認可的目標。來自他人的認可讓我們覺得備受鼓舞,精神百倍,歡快興奮,乃至我們要不斷從他人的看法中獲得自我認知。「老闆對我的項目是怎麼看的?」「穿這條裙子是不是顯得我屁股太大了?」
終此一生,我們的希望和夢想永遠在變。我們通過從別人那裡得到的回饋不斷調整著我們的夢想、重塑我們的生活。事實上,哈佛精神醫學家Anna Fels在她的著作《夢不可少:女性應在生活變遷中保持志向》(Necessary Dreams: Ambition in Women’s Changing Lives)中寫到,「為獲得最大程度的社會認可,我們不斷重新定位著自己的目標,使之與不斷變化的社會規範保持一致;調整速度之快著實非同凡響。」
神經學家通過人類大腦的化學機制解釋了這一過程。當我們獲得社會認可,我們的大腦釋放出一種化學物質血清素,它使我們感到安全感、勇敢、鎮定、靈活而且自信。隨著我們在社會中獲得成功,血清素水準會持續增高,使我們感到更加自信。
所以,在「社會認可」這個經濟體中,富者更富、窮者愈窮。如果你從一開始就以成功起步、得到了認可,它會激勵你獲得更大的成功。於是你開始了一個良性迴圈,成功的雪球越滾越大。
從事人力資源的更知道認可的力量,所以我們制訂一套套複雜的體系,把認可制度化,以企業目標為參照來規範員工行為。認可度是一種籌碼,我們靠它給人加官進爵、把人打入冷宮;我們以它為憑據派發特殊車位,或者確定「年輕優才培養目標」;在公司簡報中,它也為員工所津津樂道。
可是,如果沒有人注意我們,或者更糟的情況出現——我們被否定了,又會怎麼樣呢?我們會不知所措。神經學家證實了低迷的狀態會導致低血清素水準。

剩女的恥辱
我們的自我認知很是多變,所以「剩女恥辱」一說的危害就比較容易理解了。當我們的父母、朋友開始對我們的職業追求持保留態度,一心催我們結婚的時候,我們原來的夢想枯萎了,取而代之的新夢想是:要成為某個男人的賢內助。
在世人眼中,婚姻為我們提供了合法身份。結了婚,在社會看來我們就會從青澀的黃毛丫頭搖身一變、成了成熟的妻子。有時候,面對明晃晃的壓力,我們可以翻著眼睛拒絕老媽:「那人挺適合茱莉的,可我又不是茱莉!」而更多的時候,作為單身女性的羞恥感,幾乎是以一種我們意識不到的方式,在我們的思維和精神世界裡無情肆虐。
最近,我認識了一位元在UCLA攻讀博士學位的年輕中國女孩。她的整個家族為了資助她來美國讀書可謂一擲千金。她克服了比她美國博士同學不知多多少倍的困難,才走到今天這一步。她或許也比他們中大部分的人更聰明、學得更好。她的英文很棒。作為一名獵頭,我認為她前途一片光明。
我問她畢業後有什麼打算,她說不知道。我問她是想回國還是想留下,她又猶豫。最後,她小聲說,她不知道會怎樣,因為自己還沒有男朋友。她想等結婚後看丈夫想去哪兒生活。她想找份本專業的實驗室工作,這樣將來才有充裕時間帶孩子。她的回答是:「我真想馬上就結婚,那才算真正的生活。我覺得眼下自己只能算是半個人。」
也因為她在一心一意想著結婚,我於是注意到,她並沒有花時間研究論文寫作、聯繫導師,也不去考慮規劃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她多年奮鬥的成果和未來事業對她來說好像無足輕重。
作為一名獵頭,也作為一個女人,跟這個女孩的對話讓我深感不安。在生命中這樣一個關鍵的時刻,在婚姻和養育孩子的壓力尚未真正出現之前,就讓自己的事業減速了,這是多麼遺憾的選擇。她眼下的做法無疑會讓她未來職業生涯中令人興奮的機會減少很多。她是漸漸將自己的夢想冷藏起來。
像這位UCLA女生的人絕不在少數。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會遇到優秀的年輕中國女性,為了多年以後做母親的生活,現在就把事業減速了。
不要這樣,好嗎?現在你應該全力以赴於自己的事業,不到你為了孩子的成長必須要減速的時候,不要減速。而當你真正做了媽媽的時候,也許會發現你根本不用去減速,因為有那麼多育兒方面的服務可以説明你。或者,到那個時候你會選擇減速,但是因為你已經擁有了相當的能力和聲譽,即便你是在慢速路上,你仍然會有很多功成名就的機會。
而她這種生命不完整的感覺,在現代中國女性中間太普遍了。我們真該譴責這個社會——它讓一個單身女性的生活被這樣無情貶損:
你還單身?太挑了吧。你自我中心,不成熟;你孤單絕望,真可憐。你的工作不賴?工作再好,它也不會愛你呀。你還有性生活?真是個蕩婦!沒有性生活?已經太老了吧!你對工作很投入?那只是在填補你結不了婚的空虛。你快樂嗎?你自以為快樂吧。沒有丈夫,你怎麼會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快樂!將來你死的時候身邊都沒個人!
即便你的生活充滿了輝煌的成就,充滿了友愛和激情,也仍然救不了你。社會對你的定義是看你「屬於誰」。如果你真成功了,你就會成為靶子。不要以為這只是你一個人的問題。
芭芭拉•華特斯〈Barbara Walters〉可謂我們的開路先鋒,她是全球第一位新聞節目的女性電視記者。1976年,她成為所有男女電視記者在內薪水超過百萬美金的第一人。她曾採訪過江澤民、葉爾欽、普京等外國政要,以及美國自尼克森以來的所有總統。
2004年,她接受電視記者中另外一位元重量級人物——泰德•科佩爾〈Ted Koppel〉對她40年職業生涯的訪談。回顧她的成就之後,他提出了一個他最關心的問題。
他說,「如果有人背後議論你,『難道那(40年的職業生涯)就是你生活的全部?』你覺得這樣值嗎?」
她回答得很快:「哦,我可從沒想過會有這樣一種生活。」
他繼續啟發她,並提及她兩次結婚、也兩次離婚。「是因為工作嗎?」他問,「如果不是因為工作,你會不會還能維持其中哪一個婚姻?」
她回答說她也不知道。但她說她有了個女兒,而且女兒「真是太美好了」。
這不是他想要的答案。於是他繼續發問:「有沒有那樣的夜晚,你躺在床上想,『唉,如果我當年放棄工作專注於家庭,那才是——值得的? 』」
不,她沒有過。
泰德•科佩爾是個老練的採訪人。不過他可沒能讓芭芭拉•華特斯就範,比如流著悔恨的淚水承認自己沒有好好照顧丈夫、不該一心追求採訪世界上最強大的領袖們。
而我們無法想像記者會纏著一位元男性被採訪者問這樣的問題:「你做的這一切值嗎?如果你專心做個丈夫會不會好些?」
我是在為這本書的寫作做研究的時候發現的這個訪談。讀到這一則訪問的時候,我的心在顫抖。長大成人後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是單身,面對著記者們的類似問題我也在不停閃躲。我以為就我這樣。如果當時我就知道自己跟芭芭拉•華特斯同屬一個光輝陣營的話,或許我會有勇氣跟他們較量一番。
如果你認為結了婚之後你就馬上擁有了「合法身份」,可以安心加入「成功人士俱樂部」了,那麼很遺憾,女士們,我又要打擊你們了。你結婚之後,公眾對你進行詳查的內容,是你對丈夫的關愛夠不夠。
還有一個芭芭拉——來自我家鄉馬里蘭州的參議員芭芭拉•米古斯基〈Senator Barbara Mikulski〉。1987年,也就是我高中畢業的那一年,她首次被選入參議院。如今她已是那個威風凜凜的地方任職時間最長的女性了。那是個「全世界最唯男子獨尊之俱樂部」。芭芭拉這樣講:「作為女人,如果你已婚還參加競選,他們會認為你沒有好好照顧你丈夫;如果你離婚了,他們會說你留不住你男人;如果你單身,他們馬上會說你根本就找不著男人。」
在中國,無論你在什麼地方、任何一個晚上,打開電視,你都會看到「剩女恥辱」現象在諸如「非你莫屬」之類的相親節目中上演。那緊身且暴露的著裝、耀眼的燈光會讓你覺得這是個很現代的節目,可實質上它大肆宣揚的資訊卻是保守落後的。如果一名三十一歲的女性相親者來到臺上,節目主持人會大驚小怪:「啊?三十一歲還沒結婚?!」
社會將我們的確該珍惜的關係——婚姻——變成了女人生命中唯一要緊的關係。結果就是,人們認為已婚女人正常、單身女人不正常。這種態度是貶低和輕看了所有女人的生活。
女演員們也一直在抱怨這一點。電影裡,男主角總是在多條複雜的故事線裡來回穿梭,而女主角不是陪他們上床,就是陪他們談情說愛。女演員過了40歲之後,基本上就沒什麼可演的角色了。
結婚的壓力無時不在,而且壓力絕不只是來自於媒體,更不僅僅來自媽媽。以前,每次我參加宴會派對,人們跟我的對話總是會轉向他們所認為的我的「頭等大事」。不管我取得了多大的成就、我當時在忙什麼正事,所有對話最終都會落在這個問題上:「你挺有魅力的呀,可怎麼到這個年紀還沒結婚?怎麼回事啊?」
這像不像當你聽到一個人才22歲就已經結了婚,你瞪著眼睛對人家大叫:「那麼年輕就結婚了啊?別擔心,親愛的,要不了多久你就會離婚的!」
而我在那樣的場合,只會盯著自己的腳尖,很不好意思地說,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還沒結婚。我實在是太乖了!
如果生活有一個回退鍵,我多麼希望可以退回到那些媒體採訪和晚宴派對中的瞬間,當被問到「你怎麼還沒結婚」的時候,我會直視對方的眼睛,臉上帶著一個大大的微笑,告訴他們:「說實話,因為啊,當下我正享受屬於自己的人生呢。」
我曾很反感「剩女」這個標籤;可是當我開始寫這本書的時候,我才意識到,這個社會根據男人對社會的貢獻、女人對家庭的貢獻來評判人的偏見,是如此的根深蒂固而又壓倒一切。
甚至,當女性已經接受了教育,這些觀念都還在繼續引導著我們去履行那過了時的角色。職業上獲得成功的女性較少獲得正面的社會評價,而且評價中也常常會含沙射影地去討論我們長得夠不夠漂亮、我們做母親和妻子做得夠不夠好。
女性特質不是簡單的個性特徵。以取悅別人為唯一目標,會嚴重損害我們對自己生活的把握。當年華老去,我們無法掌控我們的容顏,我們更無法掌控那些跟我們息息相關的人們——丈夫會心猿意馬,孩子會長大離家。
現在,我們能夠理解年輕女性的自信受到了多麼大的衝擊:在讀書多年、培養了很多能力之後,突然之間,她們的身份不再由自己掌控。社會將她們的夢想撕得粉碎,她們生活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就這樣被抽走。
不難理解,一個人對生活的自主權和其成就感之間存在直接的聯繫。無論男女,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我們擁有的能力和對生活的掌控可以轉化為活力、樂觀和自信;掌控的缺失則會導致挫敗和無助。而如果我們認為自己掌控不了生活,那麼你就無法阻止這個預言被不幸言中。
年輕女性出了校門之後,突然之間不再因為取得的成就而受到讚揚、鼓勵和肯定,這自然導致了她們的迷失。現如今,我們的社會已不再殘忍地將女性的雙腳捆縛在家門之內,而我們卻尚需時日,為自己的靈魂鬆綁,真正飛到外面的世界做出一番成就。

作者簡介

陳愉(Joy Chen)
出生在美國,杜克大學畢業後,在加州洛杉磯大學分校(UCLA)獲得MBA和城市規劃碩士學位。曾任洛杉磯前副市長,現居大陸,成為全球頂尖的海德思哲人力資源公司負責人。

31歲時被任命為洛杉磯市的副市長,負責美國第二大城洛杉磯的教育和人力資源發展。期間她發起「創新型教育和勞動力培訓」計劃,協助許多加州居民獲得就業的技能。後來她擔任精英獵人頭工作數年,為許多國際知名公司物色CEO以及其他頂尖人才,並協助他們在中國的業務擴展,同時,陳愉開啟她的Global Rencai博客,為中國的年輕人成功媒合進入國際公司工作。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24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