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神啊!說好的那個人呢?
滿額折

神啊!說好的那個人呢?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50 元
優惠價
90225
再版中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戀愛,其實有著大道理,
懂了就通,不再當局迷。

愛是一種本能和渴望,可以織就兩個人幸福的天堂,也可以奏出不幸福的變調樂章;如果你沒把什麼是愛情搞清楚,也只會是亂愛一場,甚至兩敗俱傷。當一個人有了錯誤的戀愛觀,就算碰到對的人,也會無法深入、長久地交往;想要天長地久的愛情,找到你一生相屬相知的伴侶,敢不敢,顛覆你的戀愛觀,讓愛情從此不再卡關!

--------------------------------------------------------------------------------------------------------
王文衍/校園福音團契總幹事/吳鯤生/校園雜誌資深編輯/高桂惠/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湯侃如/國中退休教師/曾陽晴/知名作家/黃瑽寧/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張文亮/台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授/劉曉亭/愛加倍靈修中心牧師/錢玉芬/台灣神學院關顧與協談副教授 各界好評推薦

 

作者簡介

朱惠慈
她很忙碌,卻愉快。
她是《校園》雜誌的主編,負責跟各樣神學思潮打交道,鍥而不捨地與作家磨刀練劍,淬練一篇篇好文;她是系出中文的文藝才女,從國文老師變成福音老師,轉身成為學生工作的傳道人,造就年輕學子的生命美,過於學業成就的好壞;她是老師、輔導,而且永遠只比妳大兩歲,這位亦師亦友亦母亦姊的陪伴者,她傾聽,她回應,她關心你就像關心自己的家人,你和她不會有距離。
溫暖的愛是你認識她的方式,因為她有一位愛的源頭,讓她也能將源源不絕的愛分享給你,當然,愛裡有歡笑、有眼淚、有安慰,在她的心裡,人永遠是最寶貴的禮物;如果你見到她,她會讓你感覺到,你是這世界最棒的人。
而且,沒錯,她有一個最棒的先生,和兩個最棒的孩子。

經歷:成大中文系畢業,曾任嘉義協同中學教師,現任《校園》雜誌主編、校園福音團契全職傳道、資深輔導,常應邀於教會、國民健康局、各級學校、好消息電視台等,談論與青少年及兩性教育有關的議題。
作品:《愛戀青春,怎Young都美》(校園研訓中心合著)、《青春Eazy Fun》(合著)、《比一千頭水牛更夠力》(合譯)

 

在愛中書寫而成的愛情書
起死回生的計畫
二○一二年時,校園團契給了我一項任務:寫一本給高中、大學生的愛情書,希望二○一五年春天出版。Could it be? 酷斃了!四處演講、陪伴學生還可以,寫書?很難耶!但校園出版社負責青少年書系主編胡大俠(胡嵐芸)堅持這件事情非做不可,先後安排了兩位寫手給我,要我口述內容,由他們寫成文章。然而,過程一直不順利,眼看計劃延宕,甚至可能泡湯。

二○一四年八月,醫生告知我得了胰臟癌,而且是第四期,一時間,所有的工作都被迫放下。奇妙的是,從得知病情以來,我心中沒有一絲恐懼、擔憂,心中始終及時湧現聖經的話語和詩歌。眾人的代禱、關懷,形成綿密的愛網,讓我經歷說不完的恩典。每一項檢查、每一次手術,上帝都親自臨在,特別在一次非常疼痛的手術歷程中,我真實經歷自己與耶穌展翅在暴風上空,且親見耶穌在十架捨身的景象,身上所有的疼痛都算不得什麼了。

手術之後的那晚,在等待病房的急診室裡,兒子女兒陪伴著我,我半開玩笑地對剛成為社會新鮮人的兩個人說,我們來上戀愛學堂吧!於是聊著愛情和婚姻,聊到什麼是真正的親密關係。他們離開醫院之後,圍簾另一端,隔壁病人沉重的呼吸聲,教我輾轉反側難以入睡,突然很多想法在腦海中湧現,好像是在夢中,又好像是清醒的,於是這本「愛情書」的架構、大概的內容,甚至章標題都清楚浮現。思緒裡想著,雖然自己時日無多,身殘體弱,但可以請打字飛快的同工以慧記錄我口述的內容,然後再請輔導經驗豐富的另一位同工宇欣幫忙增修、潤稿。只一夜,「愛情書」的計畫似乎起死回生。隔天一早,我跟老公黃哥說:「書可以動工了耶⋯⋯」。

我雖軟弱主剛強
接下來,在醫院裡的兩個星期,精神好時,我說給黃哥聽,他用紙筆記錄下來,再去辦公室打字、逐章列印,我就根據這疊筆記繼續塗塗寫寫。

出院後,以慧抽空來和我一起工作,一邊打字還一邊幫我釐清思路;有時分享一些她自己輔導過的例子,或學生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我們每完成一章就寄給住在台中的宇欣,有時思緒卡住了,只能說個大概,還要拜託她自行揣摩為文。神奇的是,宇欣動作迅速,不但修潤文字,還補上現代學生的例子,例如網路文化下的戀愛;同時她很有耐心地針對我提的某些理論,找出出處,讓敘述能夠更完整、準確;而且每一章都標出抽言,加上「問題討論」與「塑造時刻」。寫了一段時間,宇欣開玩笑的說,說:「我好像可以揣摩、寫出朱姐的口氣了……」,再過一陣子,他的先生大建哥說:「宇欣彷彿朱姐上身⋯⋯」。的確,等我再看一遍時,已經分不清哪些是我自己寫的,哪些是她加上的了。

兩個月來,我不斷發出驚嘆,上帝的預備何等奇妙,祂把以慧、宇欣放進我的意念裡,那麼合適,那麼好的配搭。我們的神真是神聖可畏⋯⋯我雖軟弱主剛強。

經歷上帝的愛
現在,終於完成了這本書。這本書是為高中與大學的基督徒學生而寫,希望幫助年輕人從聖經的角度,分辨當代思潮的影響,從婚姻的觀念、自我預備、曖昧、交往、分手……等階段,一個個談起,建構合神心意的愛情觀。書中的內容與應用以學生處境為主,有些建議或許對已經畢業一段時間的社會青年來說,不見得合適;而這本書作為一本戀愛的基礎書籍,也會略過一些特別的戀愛狀況或同志愛情議題,無法將每個面向都談到。

這是一本校園團契輔導們共同經歷的愛的故事,宇欣和我只是代表撰寫。不單談愛情,我們更渴望每一位年輕的讀者深深經歷上帝的愛,正如我們一直以來所經歷的。

朱惠慈
二○一四年十一月十三日

目次

作者序
第一章 好想談戀愛?
第二章 建立親密感
第三章 有肩膀的男子漢
第四章 溫柔的自信
第五章 誰在搞曖昧?
第六章 怎麼知道就是他/她?
第七章 約會
第八章 敬重與愛憐
第九章 「性」這件事
第十章 莊嚴的分手
結語:學像基督

延伸閱讀
附註

書摘/試閱

Chapter 01
本事
三十幾歲的時候,當我一有壓力,就會出現兩種夢境。第一種是要考試了卻讀不完,或者讀錯科目,或者考試的時候怎麼寫都寫不完,然後整個人會緊張到驚醒過來。另一種是我在夢中惆悵地想著:大學的時候不是有很多人追我嗎?為什麼到現在我還沒有談戀愛?然後憂傷地醒來,轉身看到睡在身旁的先生,忽然發現原來是場夢,才鬆了一口氣。
那一份憂慮自己沒有對象的悲傷心情,是大三、大四往返家教途中,騎著腳踏車,看著公園裡儷影雙雙時,心裡會驀然浮現的惆悵感覺。學生時代面對功課壓力,只要花時間讀書,成績不致太差,服事中遭遇困難,跟同工商量,事情多半能解決,但那一份想談戀愛的心,卻很難安放,往往只要出現雙雙對對情侶約會的畫面、一首動人的情歌旋律,就能毫無預警地被引動。但是伴隨著戀愛的想望而來的,不只是心底甜蜜的期待,更是一種憂慮、一份孤單、還有隱隱的自我懷疑,這樣的憂傷可能跟著單身的每個日子,輪番踩踏進心頭,深入潛意識,過了這麼多年,竟然還留在我的心底深處。
想談戀愛,或擔心沒有人愛,是許多現代年輕人的共同夢魘。有人在國中、高中,就已經有這種感覺,好像沒談戀愛就等於沒人愛、等於自己沒有吸引力、等於沒有價值。不少人上了大學,在同儕的刺激之下,也會擔心沒有男/女朋友,是不是自己有問題?當這一股想戀愛的潮流往不健康的方向發展時,就產生許多「亂愛」的現象。例如,宛如偶像劇般糾葛的戀愛;或是為談戀愛而談戀愛,往往愛上的不是那個人,而是戀愛的感覺;或者愛上的是自己心目中打造出來的他(她),而不是真正的他(她)⋯⋯。
在這個隨處充滿愛情訊息,很多人想愛與亂愛的時代,對年輕的基督徒來說,戀愛會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談戀愛時就該知道的事
華恩大四的時候和大三的學妹曉涵交往,他們不論在信仰或其他思想上都非常契合,兩人感情越來越好,華恩入伍四個多月後,覺得差不多該規劃兩個人的未來了,於是在當兵放假時和曉涵討論,是不是要開始存結婚基金?曉涵一聽就被嚇到了,而且很長一段時間心裡都充滿壓力。曉涵那時才發現,二十二歲的她雖然進入感情的世界,但並沒有把婚姻當成必然的計畫,自己還有很多夢想。於是,半年後兩人以分手收場。

談戀愛一定要與結婚有關嗎?
在感情輔導的過程中,發現很多情侶在談戀愛時,壓根兒沒有把「婚姻」放進愛情之中,他們想談戀愛,卻不見得想進入婚姻;很多人對自己談戀愛擇偶的條件有很多想法,卻對論及婚嫁沒有任何想像。無論是不是基督徒,在許多年輕人的觀念裡,戀愛是隨時可能發生的事,結婚卻是很久很久以後的事,所以並沒有將兩者放在一起思考。
很多愛情電影的末了,都停留在男女主角歷經千辛萬苦在一起的甜蜜結局,卻沒有告訴我們,一段感情不會停留在知道「那一位」是誰,並且跟對方在一起就完成了,更要知道他們後來發展得如何?無論你的戀愛觀有沒有包含婚姻的元素,一對情侶不管在一起多久,還是得面對兩人之後要怎麼發展的問題。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現在我們跟年輕人聊婚姻,常被認為太老派了!為什麼要這麼快綁住自己?從什麼時候開始,「婚姻」跟「不自由」綁在一起了呢?如果從華人的文化脈絡來看,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徐志摩的緣故?
當近代詩人徐志摩想追求自由戀愛,成了中國第一個離婚的男人時,他曾說:「我之甘冒世之不韙,乃求良心之安頓,人格之獨立。在茫茫人海中,訪我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於是開啟了如果要追求靈魂自由就要離開婚姻枷鎖的想像。徐志摩生活的年代,婚姻是媒妁之言促成,鮮少兩情相悅的成分,這一百年來,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下,華人也開啟了自由戀愛的歷史,到了現代,很少人的婚姻不是透過自由戀愛的了。時代雖然改變,但「婚姻使人不自由」的觀念,卻不知不覺流傳了下來。
再者,很多人對婚姻有負面的看法,也許是受高離婚率的影響,根據台灣監察機構報告指出,台灣在二○一三年有近六萬對夫妻離異,等於每十分鐘就有一對怨偶在戶政事務所辦離婚; 並且,台灣的離婚對數在近十年來增加百分之八十,從二○一一年的亞洲第一,成為世界第三。 單親、父母離異已經是很多青少年普遍的生活經驗,自然越來越多人對婚姻充滿悲觀的看法。
當代婚姻觀也深受利己思潮與速食文化的影響,柯志明教授在〈婚姻的意義〉一文中提到:「當代社會有太多的因素與思潮貶抑婚姻,以致婚姻似乎顯得不那麼具有正面價值,相反地,它往往被視為愛情與自我的『墳墓』。因此,現代人若非在計算利益之後『不得已』而選擇結婚,否則『單身』會是更有價值的身分。即便選擇結婚,也已然預想離婚的可能性;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現代人的婚姻常常建立在可能會離婚的設想之上,因而結婚的(法律)程序往往也是為了日後可以離婚而設計的。因此,對現代人而言,『結婚』常蘊含著濃烈的利己主義意味。」
在這個對婚姻悲觀的年代,我們容易吸收很多對婚姻的負面看法,但婚姻又是攸關我們人生的大事!你需要開始對於許多人云亦云的觀點透過聖經進行檢視,而不是輕易地照單全收。
專一相屬的愛情本質
如果先不談婚姻,我們來看看愛情是什麼?上帝並非不重視愛情,甚至聖經中的《雅歌》就是完全談論愛情的!當中記載新娘的話:「願他用口與我親嘴」(歌一2)、「因我思愛成病⋯⋯」(歌二5)表達她對愛人的想望;詩中也有許多對身體接觸的期待,例如:「他的左手在我頭下;他的右手將我抱住」(歌二6);甚至有許多露骨的描述:「你的兩乳好像百合花中吃草的一對小鹿,就是母鹿雙生的」(歌四5)。《雅歌》中雖然充滿了我們現代人不太能產生共鳴的形容詞(鴿子眼、羚羊、山羊、小鹿⋯⋯),但其中呈現的愛情樣貌卻跨越了時代,並非只是教條式的、命題式的,以及濃厚的道德意味,而是充滿思念、尋找、熱愛、身體的吸引力、專一、新婚之夜的探索和快樂。你從《雅歌》中會感受到一股在愛中的狂熱。
愛情本身有強烈的排他性,父母可以同時愛屬於他的每個小孩,我們可以一次擁有很多朋友,但愛情裡容不下第三者。俗話說:「情人眼中容不下一粒沙」,多一個人就足以破壞愛情。排他性的另一面就是強烈的相屬渴望,古今中外的戀人在一起後,他們會不斷追求各方面的合一,希望有更多時間在一起,希望更多知道彼此心底的想法,希望擁抱親吻、希望有性關係,希望互相成為彼此的情感歸屬。
愛情另一個最大的特色就是嚮往永恆,在告白或求婚的時候,沒有人會說:「我們先暫時在一起看看吧!合則在一起,不合再分⋯⋯。」應該也沒有人會答應這種請求。永恆是愛情發展的元素,戀人願意拋下一切,追求永遠在一起。魯益師在《四種愛》中談到,親情是一種捨己之愛,友情是最靠近恩典的愛(背景、個性截然不同的兩個人,也可以成為好朋友),而愛情最大的特徵就是願意與所愛的人一起受苦,「它的語句如同神諭,它令人完全投入,不在乎幸福與否,並且超越無我,彷彿已達永生的境界。」很多愛侶即使知道未來並不會幸福,但仍選擇在一起。
像愛情這種專一、排他、追求合一、嚮往永恆的情感,即使解構所有婚姻的制度,仍然需要回答這個問題:這樣的情感要在何處安放?即使越來越多情侶選擇同居不選擇結婚,但他們仍舊會期待他們的同居關係是專一、排他,分享彼此的心靈與共擔彼此的生活。;因此例如,法國人對於未婚的伴侶也有「伴侶法」,如果登記為伴侶關係,就能享有許多類似婚姻關係的保障。所以無論婚姻制度可能經歷有什麼改變,愛情的本質與需要不會改變,婚姻不是愛情的墳墓,而是愛情需要透過婚姻這樣的方式保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25
再版中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