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為什麼不愛我:療癒無愛童年的傷痛
滿額折

為什麼不愛我:療癒無愛童年的傷痛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00 元
優惠價
9027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8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一定是我不好。
如果我夠好,爸媽怎會不愛我呢?

《其實我們都受傷了》、《其實你沒有學會愛自己》暢銷療癒作家蘇絢慧最新作品。

「我知道你受苦了,但這不是你的錯。你不是原生家庭的囚徒,你不該承受著爸媽帶給你的苦楚,那些心靈黑洞、對自己的質疑、對人生的放棄……」──蘇絢慧


「我是不是太糟糕、太沒用、太軟弱,不然怎麼會招來這麼多批評?」
「我好怕自己沒有能力,好怕自己不夠優秀,好怕讓爸爸媽媽傷心、失望。」
「為什麼我已經努力活得像個『正常人』了,卻還是擺脫不了傷害和痛苦?」

每一句,聽來都令人痛心;每一聲吶喊,都表示在暗夜裡,那是一個個無聲啜泣的靈魂。

總以最柔軟、同理的口吻,貼著受傷者內心的知名諮商心理師、悲傷療癒專家蘇絢慧,剖析八種無愛、內心受傷的孩子,她告訴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真相──家庭會傷人,父母的愛更會傷人。
無論是從小被爸媽責罵、缺少陪伴、被要求成功、被期待聽話、被忽視、被教導仇恨、由外公外婆帶大,或讓孩子代替爸爸或媽媽角色,當這些孩子長大,最沉痛且無法迴避的殘忍現實是──他們的自我是破碎的。他們無法善待別人,也無法善待自己。
每一個心裡受苦、受傷的大人,心裡都住著一個遍體鱗傷的孩子。看見自己內心童年所受的傷,讓傷痛說話,不再否認與逃避,是自我療癒的第一步。
當你願意以淚水洗滌自己,以心疼、理解來溫柔聆聽、擁抱自己,那麼,你就能把童年受傷的自己愛回來,你也就不會再苛責自己,而能相信,你的存在,就是最大的價值,而這世界,依然美好且值得期待。

作者簡介

蘇絢慧【知名諮商心理師.悲傷療癒專家】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在助人領域工作十八年。曾任醫學中心社會服務室與安寧療護臨床社工師、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前後經歷十三年。也曾兼任大學學生諮商中心、社區諮商機構諮商心理師工作,目前為獨立執業心理師。
與各助人單位、基金會與協會長期合作開辦專業訓練課程、生命探索與成長課程。特別聚焦在失落經驗探索與悲傷轉化、自我情感滋養照顧與生命早年傷痛療癒的主題上,以此舉辦各類型工作坊、演講與社會哀傷文化改善的宣導活動。
推動足跡遍及台灣各地外,目前也在馬來西亞及中國等華人地區,發展滋養華人心靈工作,落實善生、善終、善別、善待的生命課題學習。

網路主持:FB「同哀傷」社群專頁、「同哀傷社團」。

已出版出籍:
《死亡如此靠近》(2001,大塊文化,已絕版)入圍金鼎獎文學類優良好書
《請容許我悲傷》(2003,張老師文化)入圍金鼎獎社會科學類優良好書
《這人生》(2004,張老師文化)
《生命河流》(2005,張老師文化)
《喪慟夢》(2007,張老師文化)入圍金鼎獎社會科學類優良好書
《於是,我可以說再見──悲傷療癒心靈地圖》(2008,寶瓶文化)
《因愛誕生──一段父親帶我回家的路》(2009,寶瓶文化)
《當傷痛來臨──陪伴的修練》(2011,寶瓶文化)
《愛,一直都在》(2012,張老師文化)
《其實我們都受傷了──在關係中療癒傷痛,學習成長》(2013,寶瓶文化)獲103年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優良讀物獎
《其實你沒有學會愛自己──練習以愛,重新陪自己長大》(2014,寶瓶文化)獲103年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優良讀物獎
《死亡如此靠近》(新修版)(2014,寶瓶文化)

【自序】
家──父母給的世界
我的父母並沒有陪著我長大,出生沒有多久,他們就消失在我生命中。我的世界並不是他們所給的,而是透過我的感知,我的接觸,不論是否曾經扭曲過、偏執過、天真過,都來自於我的親身體驗,及領會。
小時候,我常羨慕別的小朋友不用自己去碰撞這個世界,可以有父母保護,有父母給予。小時候,在有限的視野角度下,常看見其他小朋友,因著父母的給予而幸福、快樂的模樣。那時候的我,羨慕著那些有著父母給予溫暖與幸福的孩子們。
但隨著長大,我的視野開始可以擴展,可以開始看見不同面向,聽懂不同層次的話語。我越認識這真實的世界,我便越不再羨慕別人的世界。也開始明白,有些人的父母給予的,是殘忍的世界、充滿恐懼的世界,或是,逼迫控制的世界。
而且,不是少數。
殘忍的世界,來自於父母的不成熟。他們不成熟,有著如黑洞般未滿足的私慾,支配及指使孩子們來承擔。他們讓孩子背負自己欠下的債務,讓孩子過著受虐待、受暴力的生活。只要父母喜歡的,孩子都必須承受、承接,不能說:「不」。許多傷痕累累的孩子,他們的世界佈滿著傷害、傷痛,他們的生活世界盡是冷漠與剝削,還有剝奪及被佔有。
他們不能說不,不能遠走,他們動彈不得,即使再殘忍的事發生,他們也讓自己麻木,失去感覺、失去自己,不斷承受、忍受。一旦,有任何一點兒無法再承受的反彈出來,就被父母親指控:「不孝」、「沒有用」、「你怎麼可以這麼自私」……
久而久之,這樣長大的孩子,無法善待別人,也不懂善待自己。過去,他們受傷時,沒有人知道他們的感覺;當他們讓人受傷時,他們也無法知道別人的感覺。他們切割了自己的情感,也切割了對他人的情感。
或是,他們繼續認同著,自己本就是該受盡苛待的位置,無論長多大,成為怎麼樣的成人,仍持續忍受著殘忍世界的控制、支配與虐待。無盡的複製傷害與傷痛的發生,也無盡的複製被慘忍對待的遭遇。
另一種恐懼的世界,來自於父母對於這世界的害怕,害怕在這競爭世界的無法生存,他們怕輸、怕被瞧不起、怕難看、怕沒有價值、怕低人一等、怕不夠好,於是,從小就急於給孩子一個充滿「競爭」的世界、「要面子」的世界、「要贏要強」的世界。他們讓孩子感受到競爭的重要,練習著在現代生活的殘酷叢林裡,如何贏過別人、如何不要被比下去、如何站上頂端,來獲取更多生存資源。
他們要求著成績、名次,與各種條件與評價。
他們給孩子一個無法放鬆的生活,只要旁邊有孩子,就要拿自己孩子出來相較一下。
孩子在恐懼的世界,無盡的感受到這世界的嚴苛、這世界的競爭、這世界的無情。如果他們站上高點,也許會因此感到些許成就感及價值感,但不出一刻鐘,他們隨即被內在引發的「恐懼」及「恐慌」淹沒掉,害怕下一次可能會輸、會失敗、會陷落。
他們無法感知到自己的真實價值,不知道自己的生命為何而存在,如果沒有了分數與成績,沒有被肯定及稱許,他們根本不知道如何認定自己的價值。
他們確實活在恐懼中,活在父母親給的競賽世界中,不僅手足間競爭,和別人家的孩子也可以競爭,甚至和整個世界競爭。他們的父母親,無法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能力生存,不相信這世界是安全與有關愛的。因此,他們給孩子一個無情與漠視感受的世界,要孩子努力的生存下去。只能成功,不准失敗,只有成為「強者」、「優越者」才值得存在。
這樣的孩子像是陀螺似的,不停被轉。轉慢了,用更大的力道再逼著轉。只要稍微停頓,就被恐懼、罪惡感、自責淹沒,以嚴苛的口吻評判自己。所以,他們不敢停,害怕停。害怕一停頓下來,自己就成了人渣與廢物,自己就是敗類與窩囊廢。
有些孩子,著實被這樣恐懼的世界嚇到,不再出門,放棄整個競賽,消極的抵抗著父母所給的無情世界。他們認為,拒絕這世界的競爭遊戲,最好的方法,就是放棄進入這個世界。
而活在逼迫及控制世界的孩子,忍受著父母強烈的情緒暴力,以狂怒或哀怨,挾持著孩子的心靈,要孩子為父母的情緒感受負責,努力的做好一切,不要讓父母有機會因為不滿或失落感而挫折、而難堪。如果令父母難堪及不滿意,孩子就必須承受巨大的罪咎,彷彿犯了滔天大罪,無法被諒解,也無法被容許。
這些孩子,戒慎恐懼,而最大的心慌是,自己如果不求好、不求完美,則不該存在。如果讓父母生氣、難過、哀怨,則是個差勁,不孝順的孩子,必須背負一個逆子逆女之名。甚至受全家族的唾罵,怎麼會生出這樣的孩子。
你還記得當你是孩子時,究竟你的父母、你的環境,給了你一個什麼樣的世界?是殘忍的世界?競爭的世界?逼迫及控制的世界?
如果這是你感知到的世界,我很為你難過,你的父母給了你這樣的一個世界。但孩子,這不是世界的全貌,這也不是唯一的世界。
你可曾在藍天白雲中,感受到這個世界?
你可曾在路邊搖曳的樹葉中,感受到這個世界?
你可曾在山峰上遙望著大地,感受到這個世界?
你可曾在靜謐的月光與星光中,感受到這個世界?
你可曾在春天新萌芽的綠草香中,感受到這個世界?
你可曾踏出過你的世界之外,感受到這個世界?
世界,超過了你眼前所看見的世界。超過了你的「家」所為你塑造的世界。
這世界的創造物希望讓你明白,愛的存在。
這世界的創造物希望讓你學習,信心的生長。
這世界的創造物希望讓你體會,勇氣的力量。
這世界的運行,期待著你透過自身的生命,實現你要的世界。而不是複製著某一些痛苦、無情,與殘忍的世界。
也許因為對未知太恐懼,也許因為太熟悉,你留在那令你窒息的世界,即使缺氧,也寧可沒有知覺,如一具死屍的活著。
恐懼,遮蔽了你的眼與你的心,要你選擇一條你不滿意,卻最安全的路。但那不是安全,而只是習慣,習慣相同的情境,相同的發生經過,相同的對白與情節,至少,你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但那不是這世界的全貌,孩子。這世界既然誕生了你,便會因為你的存在而不同。你有你的位置,專屬於你,是你可以去實現、去創造的。
那不是一個只有恐懼的世界,只充滿著「競爭、比較與競賽」;那也不是一個殘忍的世界,只充滿著「控制、虐待與壓迫」。那是一個真實有愛流動,有生命力與創造力的世界。你勇於站在世界的中心,被看見被聽見,被承認存在,而不是只能躲藏及模糊自己。
孩子,請打開你的心,邀請世界進到你的生命。當你和世界真的連結了,你才能和自己連結;當你和自己連結了,你才能和這世界連結。
我知道,一本書的出版,並不能終止你所承受過的不當傷害。無意識做出很多不可挽回傷害的家庭,仍大有人在。
但這一本書,我希望能讓你在靈魂幽暗的世界中,成為你的世界的一個小光點,帶給你一個希望,引領你走進你生命的心靈宇宙,探尋你心靈宇宙更適合你存在的星球。讓掙扎苦痛的你知道,有些苦不是你該受的,有些傷是可以被撫觸、療癒的。如果世界冰寒冷冽,希望這小光點的微亮溫度還是可以溫熱你的心,讓你流下療傷的淚,還給你真實的生命氣息。
也正因為,你的世界非常殘酷,甚至無情無愛,在面對生命所遭逢的困境時,我們需要更多的理解及耐心。如果,我們置放傷痛於不理不顧,否認及壓抑,只會讓傷痛的影響及作用,無意識的散佈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及關係中。並且,在糟糕的情緒感受中相互引發更多的人我傷害,而無法真實的走一趟修復及療傷的歷程。
我願以這本書,表達對你受傷生命的心疼、理解及同哀傷。願曾經的遍體鱗傷,都慢慢的被我們自己擁抱、撫慰、懂了、善待及療癒。就如一位童年受傷的生命向我分享的:「在穿越這些傷痛的黑暗痛苦之後,我回到生命的最初,生命本質的我,是相信愛,也是愛。我願意迎接我自己回到,未經歷過傷痛之前的時刻,認回相信愛的我,再次成為愛的本體。」


【特別註明】
書中所敘述的故事都經過大幅度的改寫,並非指稱任何一個特定的人。但傷害發生的情節則予以保留其真實性,以呈現這些傷害事件的存在。願我們在閱讀這些情節時,能連結及理解這些傷害發生在任何人身上皆是殘忍,但請不要用同情的口吻及眼光來看待這些傷痛的發生,這是一種置身事外的慶幸姿態,也是一種隔離及劃分。若我們能體會及感受這樣的傷痛,請給予這些傷痛一個存在的位置,讓傷痛說話,讓經歷傷痛的生命不再被消音,而是可以把他們的個體性真實經驗好好的讓這世界看見、聽見與理解。這才是我們尊重及涵納受傷生命的存在,及支持他好好走過所需要的療傷歷程。

目次

目錄:

【自序】家──父母給的世界 006
第一章 無愛生命的悲歌──孩子,你的傷痛需要被懂
一、扁與貶的傷痛 071
二、空虛的傷痛 084
三、「都是為你好」的傷痛 097
四、乖巧聽話的傷痛 111
五、「你不重要」的傷痛 127
六、仇恨的傷痛 143
七、代理伴侶的傷痛 160
八、爸媽在哪裡的傷痛 182

第二章 療傷與修復
一、開啟療癒的覺醒──修復破碎的自我 209
二、解苦──從承認傷痛開始接觸 218
三、擁抱早年傷痛──對自己「慈」悲 228
四、重新理解生命,重新懂愛 240
五、以愛重生──活在愛中 244

書摘/試閱

一、扁與貶的傷痛
雅幸出生在一個很「正常」的家庭,父親是中學老師,母親是幼稚園老師。這看似再正常不過的家庭,卻有著不平靜的生活。
幾乎在家的時刻,雅幸的父母就有大大小小的爭吵,很難寧靜。他們兩個誰也不服誰,對什麼事物的看法都相左,包括對雅幸的行為要求及教養理念。
雖然,父母都是所謂的教育專業人員,但是,雅幸的父母,回到家中,大部分的時候都是精疲力盡,對很多事情都不具耐心。雅幸從很小開始,就常常被要求「不要當小孩」。媽媽最常跟她說的話是:「懂事點」、「再任性試試看」。爸爸最常跟雅幸說的話是:「不要哭,再哭,就打下去」,或是「再吵,你就完蛋了」。
雅幸從很小開始,就羨慕外面的孩子,總是被他們的父母充滿耐心、慈愛、溫和的對待。可是,她的經驗不是如此,她的父母對她,常是咆哮、辱罵,甚至有時候,他們的脾氣突然間控制不住,就會朝她丟東西。
最嚴重的一次,是她回答爸爸的一句問話,不得爸爸的滿意,爸爸突然衝向她,左右賞她耳光,還抓著她的頭直接撞牆。
而媽媽,始終對她表現出不滿意的反應。從面貌長得較像爸爸開始,媽媽常說她醜,以後大概嫁不出去。又說她笨,功課始終吊車尾,怎麼補習也沒用。媽媽總是感嘆的說:「好歹我們在社會上還受人尊敬,也算優秀,不懂怎麼會生出你這麼低品質的小孩?」
雅幸隱約中覺得,父母之間互看不順眼,都拿管教她來出氣,來顯示他們自己的權力,看誰較能握有孩子的管教權。
雅幸在這個家很孤單,因為除了成為父母親的武器,用來羞辱及攻擊對方之外,她感覺不到自己生命存在的價值及意義。
父母兩個人,都要人的尊敬,人的稱許,人的重視。即使回到家中,也仍以老師身分自居,常常對著雅幸說道理、說規矩。雅幸很早就放棄了,她知道,生在這個家中,她永遠不會有自己的爸爸、媽媽,只有「某老師」和「某老師」。
在巨大「老師的小孩」陰影籠罩下,雅幸覺得自己恐怕做什麼都不會成功,就連她的爸爸常說的:「不要讓我丟臉。」好像都無法辦到,她始終覺得,自己一直在讓她的父母丟臉,自己是父母的恥辱。
她曾經問過媽媽:「為什麼你們生了我,卻不愛我?」
她得到的回答是:「你應該檢討自己有什麼好值得被喜歡?被愛?」
於是,「是我自己不好,如果我夠好,我的爸媽怎麼會不愛我呢?」雅幸總是這樣告訴自己。
關於證明自己是被愛的孩子,她想也不敢想,她相信不管自己怎麼做、怎麼努力,結果都是一樣的;她注定會失敗,她注定會被失望,她注定看不到父母因為有她這個孩子而滿意、開心的笑容。


※ ※ ※

對孩子來說,父母是一生中「最重要,也最特別」的人,他與他們的生命緊密連結。然而,當這一份特別且重要的關係,是不斷的告訴孩子,他的生命很糟糕,不值得被愛,很差勁,一無是處,這等於是重複的踐踏孩子的自尊,也在孩子的心靈,不停賞巴掌。
對孩子來說,如果連生他的父母都不愛他,又如何能去期待其他人會愛他。這世界,在孩子的知覺中,將是一個厭惡他的世界。

「恐懼」成為孩子最無法擺脫的「情緒困擾」
什麼樣的父母,會絲毫不關切孩子的感受呢?也完全不想理會自己對待孩子的方式,究竟會對孩子形成什麼樣的影響?
往往我們會看見幾種類型的父母是這樣表現的。一種是「權威型父母」,另一種是「自我中心型父母」。還有,對人類心靈及情感漠不關心,幾乎到無知的父母。
「權威型父母」因為職業、身分,或社會位階,或傳統文化影響,而認為自己身為父母,就該是權威的地位,而剝奪孩子的主體性,認為孩子只是一份所屬物,或是下屬(位階較低)。
一些根深蒂固的權威思想,讓權威型父母剝奪了孩子生命的主體感,不視孩子為有獨立情感、思想、行為自主能力的「人」,而是必須符合所有要求、指令、規範的機械,不應該出現差錯、延遲,及任何不允許出現的行為,否則,就是敗類、錯誤的「產品」。
不被視為一個完整的生命個體,孩子便無法充分的知覺到自己主體的存在,對於自我的發展,有不利的影響。不敢是自己,不敢做自己,不敢提出自己的需求,也不敢接觸屬於自己的情感及思想。
「自我」遭受攻擊及破壞,自信及存在所需要的安全感,都因此受到打擊。「恐懼」是遭遇扁與貶教養的孩子,最無法擺脫的「情緒困擾」。處在必須無時無刻提防攻擊傷害,或是必須忍耐無情傷害不停的施暴在自己身上,「恐懼」幾乎是無時無刻不在他們內心發生。
當我們的大腦不斷的提取出「恐懼」的情緒,來提醒我們,我們所處的情境不安全,我們隨時都可能被傷害時,個體便無法放鬆,無法經驗安全,而不停的處在「害怕受傷」的焦慮中。

愛,是每個孩子的需要與渴望
孩子想要受肯定、想要被稱許、想要知道自己是不是被愛的,這是每個孩子的需要,也是生命無法被抑制的渴望。所以這給了孩子一個可能遭遇受傷的機會,就像哈洛實驗中的小猴子,只要依戀了那以為會給愛,及安全依靠的對象(布媽媽),即使那對象(布媽媽)身上射出鐵針,小猴子即使承受了被射擊的痛苦及恐懼,仍要趨近那想獲得愛的對象(布媽媽)。
當孩子那麼需要愛,渴望愛,那渴望愛的對象卻帶來傷害及疼痛時,情感上便產生衝突及矛盾。想靠近,又害怕受傷;但又不能就此放棄或拒絕接近,於是,循環性的反覆受傷,在舊的傷口處,不斷增加新的傷痕,以至於孩子幾乎失去機會,好好的修復自己受傷的身心,就得繼續再承受。如此,精神上處在崩潰邊緣,或是持續性的消沉,是遭受強烈攻擊的孩子,越來越失去生命活力的原因。

當孩子成為滿足父母的工具
「自我中心型父母」幾乎在生活世界中,只關注自己,無法意識到自己身為人父、人母,有教養關照的責任。
他們的過去,有太多個人的未滿足需求,不斷的在生活中釋放。或是,在成長過程中,他們並未有機會學習將視線連結到外在其他事物,絲毫不懂如何關心他人的狀況。
這樣的父母,孩子不是他自己,而是來滿足或服務他們的工具。這些孩子,常被差遣,被要求,被挑剔。孩子不能說不,不能不聽從,不能有自己的感受及想法。「你意見很多」、「你敢說不?」、「你竟敢不孝?我養你做什麼?」等等的言語,就是這類型父母用來控制孩子服從,及威脅孩子的恐嚇。

父母無法回應孩子的愛及情感需求
不論是權威父母或自我中心父母,孩子一有不從,或是個人的情緒展現,則被強烈的怪罪及責備破壞了家庭的和諧和安定,不斷的強化孩子內心應該要感覺到羞愧,因為他是罪惡,是恥辱,是不符合標準的瑕疵品。
對人類心靈及情感漠不關心,幾乎到無知的父母,就更加無法回應一個孩子所需要的愛及情感需求。猶如一個無精神層面需求的生物體一樣存在,只有吃、 喝、排泄、睡眠,日復一日,存在,只是因為活著。因為,不花任何心力付出在內在的思想及感受上,精神層面的呼應,刺激,連結,幾乎是零經驗值。
孩子在幾乎無愛的環境下生長,生命無愛灌溉,內心的空虛感、無價值感,油然而生。他無法感知到一個明確的自己。當感受到自己時,浮現的就是自己的可惡、可憐,甚至無能及可悲。
這種對生命的虛無感、罪惡感,將使孩子的心靈被放下「憂鬱」的種子,隨著生命的長大,憂鬱的種子,也生長成一棵巨大的憂傷樹。

給受傷的小孩
親愛的小孩,我知道你心裡滿是憂傷,在無數的日子,你忍受著被嫌棄的感受,彷彿自己的存在,只配得到羞辱、指責,及取笑。
你好渴望愛,一種讓你安心的愛,讓你可以開心,可以笑,可以自由感受活著氣息的愛。那種必須噤聲,小心自己不要被瞧見而受人攻擊的日子,你不知道何時才能結束。你也不懂,自己究竟犯了什麼錯,好似理所當然的,就必須背負著永無止盡的懲罰及指責。
所以,你盡可能讓自己好像不存在,能躲就躲,靜悄悄的,連呼吸都憋住,就是不要讓人發現你,而毫不留情的傷害你。
你總是默默的流淚,深鎖住眉頭,卻不敢向人說出你的痛、你的傷。你真的以為,若不是自己太糟糕、太沒用、太軟弱,又怎麼會招來別人這麼多的批評?所以你想自己是活該,活該被罵,活該被討厭,活該沒有人愛。
如果一個人連他的父母都不愛,又怎麼能相信這世界會有人真愛他?
親愛的小孩,我知道,曾經你嚎啕大哭過,你好委屈,好想要問,如果你不值得愛,為什麼你要存在?
你一直試著努力,努力的符合周遭的要求,努力的達成別人對你的指示及期待,但是,好洩氣,也好失望,那些努力不僅沒有被看見,還被批評得一無是處,甚至被輕視著,好像你再怎麼努力,也沒有用。久了,你連努力的勇氣都沒有了,也無法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到自己想做的。
親愛的小孩,你知道嗎?不是你一無是處,也不是你努力總是沒用。而是,你的家,你的環境太多嚴苛,嚴苛到看不見你的好、你的努力及付出。甚至,無情的傷害你的身體及心靈,漠視你是完整的生命、獨立的生命。
而你承受過的那些貶抑、責罵和懲罰,傷害了你的心,也嚇壞了你的人。被恐懼情緒滅頂的你,除了經驗到恐懼,就不知道還能感受到什麼。
讓我們輕輕的拍撫著你的胸口,那些驚嚇,那些無助,和那些恐懼,深壓在你的胸、你的心。它們壓得你喘不過氣,也不敢流出淚。讓我們輕輕拍撫著受傷的心,允許你自己慢慢流淚,即使哭出聲來也沒關係。因為唯有流淚,哭出聲來,你才能呼吸,張開口大大吸氣、吐氣。
你的驚嚇與無助,需要被看見,被懂,被觸摸。你是一個無條件值得被善待的生命。即使是父母,也不能任意的侵害你的身體、羞辱你的心。我知道療傷的路很長,但從現在起,給自己一個相信;相信你生命的美好。不需要再透過渴求、乞憐、討好別人的給予,我們才能夠相信自己夠好,自己的生命有價值。
親愛的小孩,請讓你自己是你心愛的人。我們心愛著自己,然後帶著曾經傷過的心、受過的傷,陪自己走向無條件愛自己的方向。在那方向的終點站,沒有人能再無情的傷害你,也沒有人可以任意的對待你,因為你學會愛護自己,也學會真實的肯定自己。
而愛,不再與你分離。你真實的與愛同在,不再以為愛是奢望、愛是不屬於你。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7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