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曾國屏、牛桂芹、鄧華、古荒、劉兵等編著的《 科學傳播普及問題研究》系統地從科技傳播普及與國 家創新體系的關系、科技哲學到科技社會學的多維視 角、米勒體系和PISA的科學素質測量、科技傳播普及 事業性與產業性、知識性與技能性,以及新媒體與科 技傳播普及等當代科技傳播普及中的重大理論和現實 問題進行了分析討論探討。
本書內容深入淺出,理論聯系當代實踐,可供從 事科技傳播普及的專業人員和有興趣人士參考,也可 作為高校科技傳播普及課程的基本教材。
本書內容深入淺出,理論聯系當代實踐,可供從 事科技傳播普及的專業人員和有興趣人士參考,也可 作為高校科技傳播普及課程的基本教材。
目次
第1章 國家創新體系視野中的科學傳播普及
1.1 時代的變遷和當代的要求
1.1.1 走向知識經濟時代的必然要求
1.1.2 世界各國紛紛行動起來
1.1.3 我國科學傳播普及在行動
1.2 國家創新體系中的科學傳播普及
1.2.1 國家創新體系與科學傳播普及
1.2.2 科技活動與科學傳播普及
1.2.3 克服知識差距與引領科技創新
第2章 科學傳播普及的多維視角
2.1 科學傳播普及的發展及其知識結構
2.1.1 科學傳播普及的歷史與內涵
2.1.2 科普的特征和現時意義
2.1.3 廣義科普知識
2.2 科技哲學與科學傳播普及
2.2.1 傳統科學觀的照應
2.2.2 后現代科學觀的折射
2.3 科技社會與科學傳播普及
2.3.1 從“小科學”到“大科學”知識生產模式的影響
2.3.2 從“學院科學”到“生活科學”規范的場域
2.4 科學傳播與普及中的公共性問題
2.4.1 公共性及科學傳播普及中的公共性辨析
2.4.2 科普公共性載體的多元化趨勢
第3章 公民科學素質及其測量
3.1 科學素質的概念形成及其內涵
3.1.1 科學素質的探討進程:從科學教育走向全民素質
3.1.2 科學素質的概念內涵:一個開放的、發展著的概念
3.2 公民科學素質測量:定量研究的策略及其緣起
3.2.1 美國科學素質調查的緣起
3.2.2 米勒體系的形成
3.2.3 美國公民科學素質測量及發展
3.3 公民科學素質測量:世界范圍內的發展
3.3.1 公民科學素質測量在歐盟
3.3.2 公民科學素質測量在日本
3.3.3 公民科學素質測量在印度
3.4 中國公民科學素質研究及測量
3.4.1 對于科學素質概念等的探討
3.4.2 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測量調查
第4章 關于青少年科學素質的研究
4.1 國際學生評估項目簡介
4.1.1 PISA的評估周期與規模
4.1.2 PISA科學素質定義和科學素質測評框架
4.1.3 PISA科學能力量表及科學素質測評的特點
4.2 PISA科學素質成績概況及變化趨勢
4.2.1 PISA科學素質平均成績
4.2.2 科學素質能力等級分布
4.2.3 科學素質的變化趨勢
4.3 科學素質與科技人力資源問題
4.3.1 科技人力資源
4.3.2 科學與工程指標
4.3.3 科學素質與科技人力資源相關性
4.4 科學素質與經濟發展
4.4.1 科學素質作為衡量人力資本的新指標
4.4.2 東亞奇跡和拉美陷阱中的科學素質因素
4.4.3 科學素質對經濟長期增長的影響
4.4.4 科學素質對我國未來經濟增長的貢獻
第5章 科學傳播普及的事業性與產業性
5.1 科普文化的精神氣質、物化載體與規范制度
5.1.1 文化和科學文化概念
5.1.2 科普文化的精神氣質、物化載體和規范制度
5.1.3 科普文化的功能
5.2 科普文化產業分類
5.2.1 基于二維分析的科普文化產業分類
5.2.2 四個區域及其特征
5.3 不同類型科普產品供給模式的解釋性分析
5.3.1 對不同區域產品供給的討論
5.3.2 政府在科普產品供給中的行為選擇
5.4 科普文化產業案例研究:科技館產品分類及其供給、營銷
5.4.1 科技館產品及其分類
5.4.2 科技館產品供給模式和營銷策略分析
5.5 科普事業性與產業性并舉發展中的潛在挑戰
5.5.1 科技傳播普及與文化產業之間的張力
5.5.2 科學內容與其他文化內容的失衡
5.5.3 政府角色與市場角色的失衡
第6章 科學傳播中知識性與技能性的關系
6.1 科學的知識性與技能性
6.1.1 關于科學的知識性與技能性的辨析
6.1.2 科學的知識性與技能性關系的歷史演變
6.1.3 不同科學觀的影響作用
6.2 科學傳播理念對知識性與技能性傳播的影響
6.2.1 科學傳播理念的形成及影響
6.2.2 “公眾理解科學”運動帶來的影響
6.2.3 科學傳播理念的現代轉變及其影響
6.3 中國科學傳播實踐中的知識性與技能性
6.3.1 素樸的古代實踐到“西學東漸”中的近代實踐
6.3.2 技能性傳播實踐傳統的形成與發展
6.3.3 技能性傳播實踐之根源:實用主義科學觀
6.4 對農村科學傳播中知識性與技能性問題的案例考察
6.4.1 農民對技能性科學的迫切需求
6.4.2 公益性地方科學傳播機構的窘境
6.4.3 “農資店”案例
6.5 對新時期科學傳播知識性與技能性關系的討論
6.5.1 新時期科學觀、科學傳播理念提出的新要求
6.5.2 當下科學傳播實踐問題解析與對策探討
第7章 新媒體與科學傳播普及
7.1 新媒體環境下網絡“技術反哺”現象
7.1.1 背景與概念
7.1.2 方法與數據
7.1.3 數據分析
7.1.4 結論與討論
7.2 新媒體環境下的科學信息傳播
7.2.1 新媒體環境下科學信息傳受關系的建構與解構
7.2.2 新媒體渠道的“互動”、“整合”與“反饋”
7.2.3 社會網絡中受眾的科學信息消費機制
7.2.4 結論
后記
1.1 時代的變遷和當代的要求
1.1.1 走向知識經濟時代的必然要求
1.1.2 世界各國紛紛行動起來
1.1.3 我國科學傳播普及在行動
1.2 國家創新體系中的科學傳播普及
1.2.1 國家創新體系與科學傳播普及
1.2.2 科技活動與科學傳播普及
1.2.3 克服知識差距與引領科技創新
第2章 科學傳播普及的多維視角
2.1 科學傳播普及的發展及其知識結構
2.1.1 科學傳播普及的歷史與內涵
2.1.2 科普的特征和現時意義
2.1.3 廣義科普知識
2.2 科技哲學與科學傳播普及
2.2.1 傳統科學觀的照應
2.2.2 后現代科學觀的折射
2.3 科技社會與科學傳播普及
2.3.1 從“小科學”到“大科學”知識生產模式的影響
2.3.2 從“學院科學”到“生活科學”規范的場域
2.4 科學傳播與普及中的公共性問題
2.4.1 公共性及科學傳播普及中的公共性辨析
2.4.2 科普公共性載體的多元化趨勢
第3章 公民科學素質及其測量
3.1 科學素質的概念形成及其內涵
3.1.1 科學素質的探討進程:從科學教育走向全民素質
3.1.2 科學素質的概念內涵:一個開放的、發展著的概念
3.2 公民科學素質測量:定量研究的策略及其緣起
3.2.1 美國科學素質調查的緣起
3.2.2 米勒體系的形成
3.2.3 美國公民科學素質測量及發展
3.3 公民科學素質測量:世界范圍內的發展
3.3.1 公民科學素質測量在歐盟
3.3.2 公民科學素質測量在日本
3.3.3 公民科學素質測量在印度
3.4 中國公民科學素質研究及測量
3.4.1 對于科學素質概念等的探討
3.4.2 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測量調查
第4章 關于青少年科學素質的研究
4.1 國際學生評估項目簡介
4.1.1 PISA的評估周期與規模
4.1.2 PISA科學素質定義和科學素質測評框架
4.1.3 PISA科學能力量表及科學素質測評的特點
4.2 PISA科學素質成績概況及變化趨勢
4.2.1 PISA科學素質平均成績
4.2.2 科學素質能力等級分布
4.2.3 科學素質的變化趨勢
4.3 科學素質與科技人力資源問題
4.3.1 科技人力資源
4.3.2 科學與工程指標
4.3.3 科學素質與科技人力資源相關性
4.4 科學素質與經濟發展
4.4.1 科學素質作為衡量人力資本的新指標
4.4.2 東亞奇跡和拉美陷阱中的科學素質因素
4.4.3 科學素質對經濟長期增長的影響
4.4.4 科學素質對我國未來經濟增長的貢獻
第5章 科學傳播普及的事業性與產業性
5.1 科普文化的精神氣質、物化載體與規范制度
5.1.1 文化和科學文化概念
5.1.2 科普文化的精神氣質、物化載體和規范制度
5.1.3 科普文化的功能
5.2 科普文化產業分類
5.2.1 基于二維分析的科普文化產業分類
5.2.2 四個區域及其特征
5.3 不同類型科普產品供給模式的解釋性分析
5.3.1 對不同區域產品供給的討論
5.3.2 政府在科普產品供給中的行為選擇
5.4 科普文化產業案例研究:科技館產品分類及其供給、營銷
5.4.1 科技館產品及其分類
5.4.2 科技館產品供給模式和營銷策略分析
5.5 科普事業性與產業性并舉發展中的潛在挑戰
5.5.1 科技傳播普及與文化產業之間的張力
5.5.2 科學內容與其他文化內容的失衡
5.5.3 政府角色與市場角色的失衡
第6章 科學傳播中知識性與技能性的關系
6.1 科學的知識性與技能性
6.1.1 關于科學的知識性與技能性的辨析
6.1.2 科學的知識性與技能性關系的歷史演變
6.1.3 不同科學觀的影響作用
6.2 科學傳播理念對知識性與技能性傳播的影響
6.2.1 科學傳播理念的形成及影響
6.2.2 “公眾理解科學”運動帶來的影響
6.2.3 科學傳播理念的現代轉變及其影響
6.3 中國科學傳播實踐中的知識性與技能性
6.3.1 素樸的古代實踐到“西學東漸”中的近代實踐
6.3.2 技能性傳播實踐傳統的形成與發展
6.3.3 技能性傳播實踐之根源:實用主義科學觀
6.4 對農村科學傳播中知識性與技能性問題的案例考察
6.4.1 農民對技能性科學的迫切需求
6.4.2 公益性地方科學傳播機構的窘境
6.4.3 “農資店”案例
6.5 對新時期科學傳播知識性與技能性關系的討論
6.5.1 新時期科學觀、科學傳播理念提出的新要求
6.5.2 當下科學傳播實踐問題解析與對策探討
第7章 新媒體與科學傳播普及
7.1 新媒體環境下網絡“技術反哺”現象
7.1.1 背景與概念
7.1.2 方法與數據
7.1.3 數據分析
7.1.4 結論與討論
7.2 新媒體環境下的科學信息傳播
7.2.1 新媒體環境下科學信息傳受關系的建構與解構
7.2.2 新媒體渠道的“互動”、“整合”與“反饋”
7.2.3 社會網絡中受眾的科學信息消費機制
7.2.4 結論
后記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