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溫病條辨》是清代著名醫家、"溫病四大家"之一的吳瑭所著。在溫病學諸多專著中,堪稱是一部全面、系統、集大成、有創新、切實用的溫病學名著。本書作者自1980年以來,主講了近三十屆的"溫病條辨研究"課。本書就是其在長期的教學和臨床運用中積累寫成的。本書共分九講。分別對吳鞠通的學術思想和學術成就、《溫病條辨》創建的辨證論治新體系、溫病學領域中重大爭議問題、《溫病條辨》對2003年"非典"流行的啟示、現代著名醫家運用《溫病條辨》代表性方劑的醫案精選等作出專題講解。本書深入淺出并結合臨床運用,對廣大中醫臨床醫生,中醫院校學生、研究生,具有一定基礎的中醫愛好者,溫病學的教學與研究者都是一本較深入、切實用的參考讀物。
作者簡介
許家松,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1980年中國中醫研究院首屆研究生畢業,醫學碩士。長期從事“溫病條辨研究”、“中醫基礎理論研究”的教學和研究生指導工作,并一直從事中醫內科臨床工作,對內科多種疾病的診治經驗較豐富。已主講近三十屆研究生專業必修課“溫病條辨研究”,并承擔“內經研究”、“中醫基礎理論研究”、“中醫各家學說研究”等的教學工作。先后獲部級科學技術成果獎三項:與著名中醫學家方藥中完成的課題“黃帝內經素問運氣七篇研究”、“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診治經驗研究”分獲1989年、1991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獎。“著名中醫學家方藥中學術思想和經驗的研究與傳承”獲2009年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代表性論著有:《黃帝內經素問運氣七篇講解》、《溫病條辨講解》、《溫病匯講》、《中醫學理論體系基本內涵與框架》、《論(內經)的養生觀與養生法則》、《中醫“治未病”的豐富內涵及指導意義》、《中醫應對“非典”之我見》、傳記《方藥中》等。2007年整理出版《方藥中論醫集》,共六卷。其中方藥中、許家松合著二卷。1999年獲國務院對有突出貢獻專家的特殊獎勵。
1980年中國中醫研究院首屆研究生畢業,醫學碩士。長期從事“溫病條辨研究”、“中醫基礎理論研究”的教學和研究生指導工作,并一直從事中醫內科臨床工作,對內科多種疾病的診治經驗較豐富。已主講近三十屆研究生專業必修課“溫病條辨研究”,并承擔“內經研究”、“中醫基礎理論研究”、“中醫各家學說研究”等的教學工作。先后獲部級科學技術成果獎三項:與著名中醫學家方藥中完成的課題“黃帝內經素問運氣七篇研究”、“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診治經驗研究”分獲1989年、1991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獎。“著名中醫學家方藥中學術思想和經驗的研究與傳承”獲2009年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代表性論著有:《黃帝內經素問運氣七篇講解》、《溫病條辨講解》、《溫病匯講》、《中醫學理論體系基本內涵與框架》、《論(內經)的養生觀與養生法則》、《中醫“治未病”的豐富內涵及指導意義》、《中醫應對“非典”之我見》、傳記《方藥中》等。2007年整理出版《方藥中論醫集》,共六卷。其中方藥中、許家松合著二卷。1999年獲國務院對有突出貢獻專家的特殊獎勵。
名人/編輯推薦
許家松,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1980年中國中醫研究院首屆研究生畢業,醫學碩士。長期從事“溫病條辨研究”、“中醫基礎理論研究”的教學和研究生指導工作,并一直從事中醫內科臨床工作,對內科多種疾病的診治經驗較豐富。已主講近三十屆研究生專業必修課“溫病條辨研究”,并承擔“內經研究”、“中醫基礎理論研究”、“中醫各家學說研究”等的教學工作。先后獲部級科學技術成果獎三項:與著名中醫學家方藥中完成的課題“黃帝內經素問運氣七篇研究”、“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診治經驗研究”分獲1989年、1991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獎。“著名中醫學家方藥中學術思想和經驗的研究與傳承”獲2009年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代表性論著有:《黃帝內經素問運氣七篇講解》、《溫病條辨講解》、《溫病匯講》、《中醫學理論體系基本內涵與框架》、《論(內經)的養生觀與養生法則》、《中醫“治未病”的豐富內涵及指導意義》、《中醫應對“非典”之我見》、傳記《方藥中》等。2007年整理出版《方藥中論醫集》,共六卷。其中方藥中、許家松合著二卷。1999年獲國務院對有突出貢獻專家的特殊獎勵。
1980年中國中醫研究院首屆研究生畢業,醫學碩士。長期從事“溫病條辨研究”、“中醫基礎理論研究”的教學和研究生指導工作,并一直從事中醫內科臨床工作,對內科多種疾病的診治經驗較豐富。已主講近三十屆研究生專業必修課“溫病條辨研究”,并承擔“內經研究”、“中醫基礎理論研究”、“中醫各家學說研究”等的教學工作。先后獲部級科學技術成果獎三項:與著名中醫學家方藥中完成的課題“黃帝內經素問運氣七篇研究”、“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診治經驗研究”分獲1989年、1991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獎。“著名中醫學家方藥中學術思想和經驗的研究與傳承”獲2009年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代表性論著有:《黃帝內經素問運氣七篇講解》、《溫病條辨講解》、《溫病匯講》、《中醫學理論體系基本內涵與框架》、《論(內經)的養生觀與養生法則》、《中醫“治未病”的豐富內涵及指導意義》、《中醫應對“非典”之我見》、傳記《方藥中》等。2007年整理出版《方藥中論醫集》,共六卷。其中方藥中、許家松合著二卷。1999年獲國務院對有突出貢獻專家的特殊獎勵。
目次
第一講《溫病條辨》作者吳瑭
吳瑭(鞠通)生平
吳瑭生卒年的兩說與相關的學術問題考辨
吳鞠通其人其事——位醫德高尚、醫術高超的醫家
第二講《溫病條辨》的學術成就評介
吳瑭學術思想與《溫病條辨》評介
《溫病條辨》的學術成就與創新
《溫病條辨》的理論基礎——《溫病條辨·卷首·原病篇》研讀
《溫病條辨》證治提要鉤玄
《溫病條辨》三焦辨證源流考辨
第三講《溫病條辨》對溫病證治的發展、創新及臨床運用
《溫病條辨》的重點、難點和精華——“濕熱類”溫病證治
《溫病條辨》論“秋燥”——首次全面論述“溫燥”與“涼燥”
《溫病條辨》論“濕熱痹”——“論前人之未備”
《溫病條辨》對“黃疸”證治的發展與創新
《溫病條辨》對“瘧疾”證治的發展
《溫病條辨》對“痢疾”證治的補充與發展
《溫病條辨》對“噦”的辨證論治
《溫病條辨》對“神昏譫語”證治的發展與創新
《溫病條辨》對“厥”的論述與發展
第四講《溫病條辨》論溫病的治法、方藥與臨床運用
吳瑭的三焦治法與臨床運用
《溫病條辨》養陰法的運用
《溫病條辨》對《傷寒論》三承氣湯的發展、創新與臨床運用
《溫病條辨》對杏仁的廣泛使用與特點
對《溫病條辨》禁用升麻等的質疑
第五講答疑討論舉隅
溫病的概念該如何定義
為什么說“溫病起于手太陰肺”
為什么《溫病條辨》首列桂枝湯為第一方
釋“七月大火西流”
第六講吳鞠通溫病醫案精選與評議
一、風溫案
二、溫熱、溫疫案
三、暑溫案
四、伏暑案
五、濕溫案
六、冬溫案
七、溫毒案
第七講現代著名醫家運用《溫病條辨》代表性方劑醫案精選
一、桑菊飲案(蒲輔周)
二、銀翹散案(趙紹琴、米伯讓)
三、加減玉女煎案(米伯讓)
四、安宮牛黃丸、紫雪丹、至寶丹案(潘澄濂、鄧鐵濤)
五、承氣湯系列方運用案(方藥中、蒲輔周、符為民、王朝暉、張谷才、米伯讓、潘澄濂、許家松等)
六、清營湯案(張谷才、潘澄濂)
七、增液湯案(方藥中)
八、青蒿鱉甲湯、黃連阿膠湯、犀角地黃湯案(張哲臣)
九、復脈湯系列方案(蒲輔周、潘澄濂、方藥中)
十、化瘕回生丹案(蒲輔周)
十一、三仁湯案(蒲輔周)
十二、新加香薷飲案(蒲輔周)
十三、加減正氣散、薏苡竹葉散案(蒲輔周)
十四、人參瀉心湯案(蒲輔周)
十五、杏仁滑石湯案(許家松)
十六、宣痹湯案(王華明、許家松)
十七、加減木防己湯案(許家松)
十八、薏苡竹葉散案(高輝遠)
十九、二金湯案(許家松)
二十、椒梅湯案(蒲輔周)
第八講《溫病條辨》學術源流的梳理與述評
《溫病條辨》與《臨證指南醫案》的比對與評價
溫病學說源流梳理與述評
伏邪學說源流梳理與述評
陰精學說源流述評
養陰法則及其臨床運用
中醫學對急性外感熱病的認識梳理及對“寒溫之爭”的剖析
第九講《溫病條辨》對2003年“非典”流行的啟示
重溫《溫病條辨》話“非典”——_從吳鞠通救治北京大疫溫故而啟新
從《溫病條辨·原病篇》談“非典”發病與流行期的預測
中醫應對“非典”的證治方案
附:《溫病條辨》方劑索引
吳瑭(鞠通)生平
吳瑭生卒年的兩說與相關的學術問題考辨
吳鞠通其人其事——位醫德高尚、醫術高超的醫家
第二講《溫病條辨》的學術成就評介
吳瑭學術思想與《溫病條辨》評介
《溫病條辨》的學術成就與創新
《溫病條辨》的理論基礎——《溫病條辨·卷首·原病篇》研讀
《溫病條辨》證治提要鉤玄
《溫病條辨》三焦辨證源流考辨
第三講《溫病條辨》對溫病證治的發展、創新及臨床運用
《溫病條辨》的重點、難點和精華——“濕熱類”溫病證治
《溫病條辨》論“秋燥”——首次全面論述“溫燥”與“涼燥”
《溫病條辨》論“濕熱痹”——“論前人之未備”
《溫病條辨》對“黃疸”證治的發展與創新
《溫病條辨》對“瘧疾”證治的發展
《溫病條辨》對“痢疾”證治的補充與發展
《溫病條辨》對“噦”的辨證論治
《溫病條辨》對“神昏譫語”證治的發展與創新
《溫病條辨》對“厥”的論述與發展
第四講《溫病條辨》論溫病的治法、方藥與臨床運用
吳瑭的三焦治法與臨床運用
《溫病條辨》養陰法的運用
《溫病條辨》對《傷寒論》三承氣湯的發展、創新與臨床運用
《溫病條辨》對杏仁的廣泛使用與特點
對《溫病條辨》禁用升麻等的質疑
第五講答疑討論舉隅
溫病的概念該如何定義
為什么說“溫病起于手太陰肺”
為什么《溫病條辨》首列桂枝湯為第一方
釋“七月大火西流”
第六講吳鞠通溫病醫案精選與評議
一、風溫案
二、溫熱、溫疫案
三、暑溫案
四、伏暑案
五、濕溫案
六、冬溫案
七、溫毒案
第七講現代著名醫家運用《溫病條辨》代表性方劑醫案精選
一、桑菊飲案(蒲輔周)
二、銀翹散案(趙紹琴、米伯讓)
三、加減玉女煎案(米伯讓)
四、安宮牛黃丸、紫雪丹、至寶丹案(潘澄濂、鄧鐵濤)
五、承氣湯系列方運用案(方藥中、蒲輔周、符為民、王朝暉、張谷才、米伯讓、潘澄濂、許家松等)
六、清營湯案(張谷才、潘澄濂)
七、增液湯案(方藥中)
八、青蒿鱉甲湯、黃連阿膠湯、犀角地黃湯案(張哲臣)
九、復脈湯系列方案(蒲輔周、潘澄濂、方藥中)
十、化瘕回生丹案(蒲輔周)
十一、三仁湯案(蒲輔周)
十二、新加香薷飲案(蒲輔周)
十三、加減正氣散、薏苡竹葉散案(蒲輔周)
十四、人參瀉心湯案(蒲輔周)
十五、杏仁滑石湯案(許家松)
十六、宣痹湯案(王華明、許家松)
十七、加減木防己湯案(許家松)
十八、薏苡竹葉散案(高輝遠)
十九、二金湯案(許家松)
二十、椒梅湯案(蒲輔周)
第八講《溫病條辨》學術源流的梳理與述評
《溫病條辨》與《臨證指南醫案》的比對與評價
溫病學說源流梳理與述評
伏邪學說源流梳理與述評
陰精學說源流述評
養陰法則及其臨床運用
中醫學對急性外感熱病的認識梳理及對“寒溫之爭”的剖析
第九講《溫病條辨》對2003年“非典”流行的啟示
重溫《溫病條辨》話“非典”——_從吳鞠通救治北京大疫溫故而啟新
從《溫病條辨·原病篇》談“非典”發病與流行期的預測
中醫應對“非典”的證治方案
附:《溫病條辨》方劑索引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