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NT$ 320 元優惠價
:90 折 288 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8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大海是一種無邊際的嚮往,擁有無盡的波瀾壯闊與美,
他在起伏的海平面上,與人生之浪,華麗共舞。
★享譽國際並銷售逾一千五百艘精品遊艇之巨星造船(NOVATEC)董事長暨創業楷模——陶君亮的卅餘年職場生涯總整理!台灣遊艇界公認最會賣船的大亨,從創業、創意與信念談起,由做中學、挫折中奮起、失望中重拾信念……一段小船員到遊艇王國的傳奇航程。
從職場上的投入、發現自己、立定志向,到創業的開發自己、推廣自己、成就自己,完整的成功脈絡,將是職場新鮮人、主管以及規劃創業的人,最重要的勵志寶典。
航向成功海域的人生Keyword→了解自己、學以致用、尋求機會、夢想藍圖、創業遠見、傾聽需求、多元學習、開發創新、帶人養心、戒慎恐懼、相信自己
大海教我的事
如果沒有人生前期的訓練和累積,或許我不會有足夠的勇氣和閱歷開啟創業一途。這輩子能成為創業家,成為造夢者,為客戶打造海上的夢想,我覺得很有成就感。並且,因著這份事業,我也得到了許多有趣且獨特的經驗。 ──陶君亮
回顧六十多年的人生,充滿了驚嘆號。童年即逢喪父之痛的陶君亮,沒有可供揮霍的青春,唯有努力一途。他沒有偷懶的權利,沒有哭泣的權利;當然,也沒有失敗的權利。從送報打工的少年,橫渡遠洋的青年,到成家創業的壯年,期間有成功、有失敗,有成功之後挫敗的淚水,有淚水之後重獲成功的謙卑。
陶君亮的故事盡是奮鬥與積極;遭遇挫折時,不怨天尤人,以堅定的信念帶領公司東山再起;而勤學立志的態度、業務行銷心法以及創業觀念,更值得仿效,亦獻給正期待展翅遠颺的青年,在夢想的航程上,所有經歷的困難都是種祝福——生命中每段經歷都是一片花紋不明的拼圖,慢慢拼出清晰的輪廓,拼出獨一無二的人生;最後發現,每片拼圖,都是為了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他在起伏的海平面上,與人生之浪,華麗共舞。
★享譽國際並銷售逾一千五百艘精品遊艇之巨星造船(NOVATEC)董事長暨創業楷模——陶君亮的卅餘年職場生涯總整理!台灣遊艇界公認最會賣船的大亨,從創業、創意與信念談起,由做中學、挫折中奮起、失望中重拾信念……一段小船員到遊艇王國的傳奇航程。
從職場上的投入、發現自己、立定志向,到創業的開發自己、推廣自己、成就自己,完整的成功脈絡,將是職場新鮮人、主管以及規劃創業的人,最重要的勵志寶典。
航向成功海域的人生Keyword→了解自己、學以致用、尋求機會、夢想藍圖、創業遠見、傾聽需求、多元學習、開發創新、帶人養心、戒慎恐懼、相信自己
大海教我的事
如果沒有人生前期的訓練和累積,或許我不會有足夠的勇氣和閱歷開啟創業一途。這輩子能成為創業家,成為造夢者,為客戶打造海上的夢想,我覺得很有成就感。並且,因著這份事業,我也得到了許多有趣且獨特的經驗。 ──陶君亮
回顧六十多年的人生,充滿了驚嘆號。童年即逢喪父之痛的陶君亮,沒有可供揮霍的青春,唯有努力一途。他沒有偷懶的權利,沒有哭泣的權利;當然,也沒有失敗的權利。從送報打工的少年,橫渡遠洋的青年,到成家創業的壯年,期間有成功、有失敗,有成功之後挫敗的淚水,有淚水之後重獲成功的謙卑。
陶君亮的故事盡是奮鬥與積極;遭遇挫折時,不怨天尤人,以堅定的信念帶領公司東山再起;而勤學立志的態度、業務行銷心法以及創業觀念,更值得仿效,亦獻給正期待展翅遠颺的青年,在夢想的航程上,所有經歷的困難都是種祝福——生命中每段經歷都是一片花紋不明的拼圖,慢慢拼出清晰的輪廓,拼出獨一無二的人生;最後發現,每片拼圖,都是為了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作者簡介
作者︱陶君亮
年僅五歲時便愛上了大海。中國海專畢業、退伍之後,學以致用投入跑船生涯,展開自身與大海的故事篇章。爾後進入遊艇公司擔任業務,短短五年被拔擢為業務經理,展現過人能力。一九八二年承接遊艇製造廠,取名「NOVATEC」(意為「新星」),中文定名「巨星造船」,矢志成為「台灣造船業的一顆巨星」。
職場生涯曾遭逢諸多挫折與困頓,然而在堅定信念中,往往能度過難關,藉由獨到眼光、卓越的行銷能力與市場敏銳度,親手將遊艇產品打造如藝術精品,創業三十餘年,銷售逾一千五百艘船,曾獲選全國十大青年楷模,一手領航的遊艇王國,仍在持續拓展具前瞻性的世界版圖。
學歷∣國立政治大學企研所企管碩士 MBA(1986~1988)、美國奧克拉荷馬州大學企管碩士MBA
(1982~1985)、台北海洋技術學院航海系(1968~1973)
經歷∣現任巨星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台灣徽商經貿文教交流協會創會理事長、基督教福音
証主協會理事長、台灣遊艇公會常務理事……等職務。曾獲選青創總會第九屆創業楷模並
受邀與馬英九總統、施振榮先生共同主持二○一一年青創論壇。
年僅五歲時便愛上了大海。中國海專畢業、退伍之後,學以致用投入跑船生涯,展開自身與大海的故事篇章。爾後進入遊艇公司擔任業務,短短五年被拔擢為業務經理,展現過人能力。一九八二年承接遊艇製造廠,取名「NOVATEC」(意為「新星」),中文定名「巨星造船」,矢志成為「台灣造船業的一顆巨星」。
職場生涯曾遭逢諸多挫折與困頓,然而在堅定信念中,往往能度過難關,藉由獨到眼光、卓越的行銷能力與市場敏銳度,親手將遊艇產品打造如藝術精品,創業三十餘年,銷售逾一千五百艘船,曾獲選全國十大青年楷模,一手領航的遊艇王國,仍在持續拓展具前瞻性的世界版圖。
學歷∣國立政治大學企研所企管碩士 MBA(1986~1988)、美國奧克拉荷馬州大學企管碩士MBA
(1982~1985)、台北海洋技術學院航海系(1968~1973)
經歷∣現任巨星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台灣徽商經貿文教交流協會創會理事長、基督教福音
証主協會理事長、台灣遊艇公會常務理事……等職務。曾獲選青創總會第九屆創業楷模並
受邀與馬英九總統、施振榮先生共同主持二○一一年青創論壇。
目次
PART Ⅰ 小船的遠洋夢
1. 暗夜中的蛻變之路
2. 持光而來的貴人
3. 好學的少年
4. 初逢海上風景
PART Ⅱ 見習生的水手之路
5. 大海教我的事
6. 生命岔路的取捨
7. 永不言棄的夢想長征
8. 勇敢的啟航
PART Ⅲ 堅持正確的航向
9. 一句來自上帝的祝福
10. 變幻莫測的人生路
11. 發自內心的正向善意
12. 恆持信念,天助自助
13. 海嘯之後,展翅高飛
PART Ⅳ 為人生掌舵的船長
14. 良善融洽的企業文化
15. 創新,永遠是唯一的路
16. 特質和態度,決定創業者的高度
PART Ⅴ 學習大海的胸襟
17. 情緒與修為
18. 放手,才是真實的相愛
19. 人生不設限
20. 走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
1. 暗夜中的蛻變之路
2. 持光而來的貴人
3. 好學的少年
4. 初逢海上風景
PART Ⅱ 見習生的水手之路
5. 大海教我的事
6. 生命岔路的取捨
7. 永不言棄的夢想長征
8. 勇敢的啟航
PART Ⅲ 堅持正確的航向
9. 一句來自上帝的祝福
10. 變幻莫測的人生路
11. 發自內心的正向善意
12. 恆持信念,天助自助
13. 海嘯之後,展翅高飛
PART Ⅳ 為人生掌舵的船長
14. 良善融洽的企業文化
15. 創新,永遠是唯一的路
16. 特質和態度,決定創業者的高度
PART Ⅴ 學習大海的胸襟
17. 情緒與修為
18. 放手,才是真實的相愛
19. 人生不設限
20. 走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
書摘/試閱
好學的少年
原應一望無際的大海,被眼前的巨型扇葉遮住了大半。
扇葉規律地轉呀轉的,永不嫌累似的。我因為站得近,仰頭感到那船身大得彷彿直入天際,看得入神了,覺得扇葉似乎該發出些什麼聲響,卻什麼也沒聽見,只有身邊嘈雜的人聲和著陣陣的驚嘆。然後音樂響起,彩紙四散,大船緩緩駛入無垠的深藍海中。
民國五十八年九月一日,是一萬八千噸貨輪嘉利號的下水典禮,以及十萬噸油輪有巢號的安放龍骨。龍骨指的是船的骨架,在造船之始就要建造,因為要承受船體的重量,需要非常堅固的設計。彼時的台灣,正在各領域開始起飛,而打造十萬噸的油輪,對我們正式邁入重工業,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
我就是在那樣的氛圍下,帶著幾位同學一路晃晃蕩蕩,從家附近搭公車到台北車站西站,再轉乘公路局的客運(現為國光客運)前往基隆和平島,觀賞這樣的全國盛事。在沒有捷運、客運也只有一家的情況下,去一趟基隆,就像出國旅遊一樣遙遠。
會知道台船公司舉辦這個活動,全因我當時不經意從報上看到了消息,憑著一股衝勁呼朋引伴,一夥人昂起興致就往基隆港出發。見到兩艘巨輪,我目瞪口呆,感到自己的強烈好奇心汩汩而生──我想再多了解船隻一些。我著迷於它的雄偉,震撼於它的巨大;雖然我念的是航海科,卻從沒看過這樣的龐然巨物就在我眼前滑進浩瀚大海裡。
當時的我還不知道,後來我會和海、和船,結下一輩子的緣分。
第一次到基隆碼頭時,我約莫六、七歲,和爸媽一起到西碼頭附近迎接從香港來的舅媽。在等待舅媽的時刻,我倚在欄杆上,望著大海在陽光照耀下閃動鱗片般的波紋,望著波紋上成排停靠的商船。大船隨波浪輕輕搖擺,我的心情也輕飄飄跟著飛揚起來。近處有船,遠處有海和天。
愛上海的孩子很多,但真正去了解大海的,應該還是在少數吧。後來舅媽是何時到達、何時下船的,我已經記不清了;但當時那載上她的,一千多噸、煙囪冒著煙的四川輪,倒讓我印象深刻得很。
就讀中國海專的那段日子裡,安守本分的我視野漸寬,在金琛伯伯的鼓勵下與頻繁的打工過程中,從一個安靜的學生,一躍成為學校的風雲人物。我當選為班代、班聯會主席,參加了許多校際活動(如救國團所辦的歲寒三友活動),還時常代表學校接待外賓。什麼都嘗試看看,什麼都不排斥。就是抱著這樣的心情,才有了這趟基隆之旅。
而除了那次獨自帶著同學們跑到基隆港邊看輪船下水、安放龍骨外,我也曾主動寫信給台大造船所(現更名為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研究所),希望能前往觀摩所上新購入的德國船模試水槽,與研究人員進行交流。
我利用班聯會主席的身份,寫了封頗為正式的信函過去,沒想到不多久後,居然收到了研究室主持人的回信,他在信中以歡迎的態度,一口答應我的請託。於是我連同負責校刊的三五好友,便這樣踏進台大校園內,接受造船所高規格的招待。筆直的椰林大道上微風徐涼,走在幾個教授、研究生身邊,我其實緊張得不得了──畢竟我可是藉著學校的名義,來滿足自己私下的求知慾。
「不要穿幫了,我的造船知識可是很有限。」我忐忑著,也期待著。
那進口的試水槽果然讓我開了眼界。全長約一百公尺的試水槽中,擺著艘根據真船等比例縮小的船模型,研究生和教授們會對模型做一連串的測試,再記錄下這些測試對小船的影響。比如在人工造浪的拍打下,船身的俯仰角度是多少,夠不夠安全等等。能在首府台大見到如此尖端的高科技,我興奮莫名,為自己寫信的決定感到驕傲。
如今回想起來,我能在學生時代就見到數萬噸的巨輪,見到最先進的試水槽,實在是非常幸運;但,這些幸運卻也來自於我的大膽與好奇。
而我的幸運還不僅止於此。
十九歲那年接近聖誕節的一個週末午後,我剛結束在教會詩班練習聖誕歌的活動,到溫州街與和平東路口附近的一間麵館內吃牛肉麵。時值冬日,麵湯的熱氣蒸上臉,噴得我雙頰通紅,我熱得欲伸手擦汗,在抬臉的那刻,恰巧和一名長者對上了眼。他便是來自師大的江應龍教授。
江教授走近我身旁微笑與我攀談,明明是素未謀面的陌生人,卻聊得相當歡暢。我們之間的聯繫就這麼展開,江應龍教授收我為義子,成了金琛將軍外,我的另一位貴人。
他總是對我說:「亮兒,你真的很優秀,就是需要栽培。」因此,他也總是把握住所有能栽培我的時刻。
於是,在江教授的大女兒江菊松教授結婚後,獨自生活的我就在一次機緣下,搬進江教授位於師大的宿舍裡,開始了一段短暫的「父子生活」。事實上,江教授對我的栽培並非刻意為之,而是從日日的相處中逐漸堆砌起來的。和江教授一起度過的那段時光中,我得以窺見一個學者是如何生活的,他謙虛、博學、關心社會、做事不慍不火,對事情也總有自己的看法。身處在肅殺之氣濃厚的老蔣時代,我為自己能見到這樣的知識之光感到慶幸。
此外,由於江教授的身分,家中常會有許多來自台清交等一流大學的學生拜訪,讓我得著了和許多優秀學子共聚一堂的機會。斟幾杯茶,與他們坐在客廳內天南地北地閒聊,聊生活、聊知識、聊想法。我其實很享受,坐在一群傑出人才之中的感覺。白燈洩下大片光亮,像照著我的未來一片光明。
時不時能和教授、和全國最頂尖的學生談話、相處,再次拓展了我的知識領域及思想。我一點都不認為自己只是個海專生,不夠格和其他人攀談;江教授也不這麼認為。人的價值絕非取決於他的出生、所就讀的學校,或其他外在的東西。況且,每個人的專精領域各不相同,說到關於航海方面的專業,例如在茫茫大海中辨認方位,我可比那些最高學府的學子要強得多了。
然而,這並不表示努力就不重要了,在和江教授相處的那兩年中,我不斷增進學識與涵養上的豐富度,要自己進步、進步、再進步。學習的過程一直是辛苦、費事,卻又令人雀躍的。在進步的途中,總是得花上功夫克服期間遇上的挑戰,但成就感也正是從這裡,油然而生。
喜歡學習的心一直到我創業後還是持續保持著。三十五歲得到第九屆創業楷模獎的前後,我接受當時秘書Ashley的建議,報名了政治大學企業研究所舉辦的企業家班,重新拿起課本,當起學生。
長形灰白桌面上攤著成排的筆記本,西裝筆挺的同學們一個個坐在深藍旋轉椅中,或托腮或執筆地看著講台上的教授面授機宜。我還記得,有名的所長司徒達賢老師是我遇上的第一個教授,上課第一天,他就讓我們知道企業管理絕非紙上談兵,重要的是如何將實務與理論相互結合。每次他走進教室,保溫杯剛放下,就會開始抽點詢問學生上一堂課其他同學的觀點與抽點學生的看法。在這樣的教學下,「聆聽」成為了必備的技能,畢竟若上課不夠專心,根本無法回答出老師的問題。
「這研究所果然名不虛傳,可一點也不好混啊!」這是我當時唯一的想法。
研究所繁重的課業和公事軋在一塊,我過著沒有私人時間的生活。可即便如此,我還是很珍惜能回到學校的日子,結交了許多來自企業界的朋友,有董事長、也有專業經理人。兩年半過去,我終於在號稱全國總裁訓練營的企研所裡獲得碩士學位,補足沒有大學文憑的缺憾。
經歷那些日子的充電與磨練,我的程度、思維都提升不少,信心更像冬日暖爐下的柴薪般不斷被添加。面對任何事情時,我開始懂得先聽清楚、聽完整,再透過訓練過的思維迅速組織反應,接著在微秒中做出決策。後來,同時也在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做線上進修的我,便成為了這兩所大學和台北海洋技術學院(原中國海專)的傑出校友。
回憶起我的人生際遇,還真是一階段又一階段的幸運。由於江教授的引薦,我認識了一流的人才;由於Ashley的建議,我重新拿起課本,當起學生;由於企研所內老師與同學的相互激盪,我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再次拉升了眼界。
走著走著,不知不覺已前進了那麼多。
其實,幸運的我,一直以來都很努力地在創造幸運、創造機會。試想,如果當年我因為自己的學歷不如人而羞於和江教授的學生們接觸,或許我就不會看到、聽到那麼多不一樣的聲音,不會知道我和他們的差距也沒想像中的那麼大。如果當年我以工作過於忙碌做為藉口推託秘書的好建議,或許我就無法在創業成功之初、意氣風發之餘,了解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學習本就是一輩子的事,秉著顆充滿熱忱的心,幸運就不斷隨之而來。人生很長,路很寬廣。六十四歲的我如今回頭看,發現旅途上處處皆是機會,生命的關鍵從來都不是苦尋不著機會,而是自己不知準備好了沒。
然後,我總是讓自己,永遠都準備好了。
大海教我的事
曾有人問過我:海上的夜是怎麼樣的?我答道:黑而耀眼。在放眼見不到陸地的某些時刻,海上的夜就是無邊無際的黑暗,真正的黑暗,一點顏色也沒有。那黑暗漫延至視線最遠處,以一種神秘的姿態展現在人們的眼前。海上是黑,天上則是一片燦爛。天氣晴朗時,在黑暗中仰頭,便能見到無數大小不一的星子在夜幕中眨眼,各自閃爍著千古以來遙遠的記憶。
當船行在廣闊海上時,我喜歡倚在欄杆邊,看著宇宙蒼穹,享受被黑暗擁抱的感覺。那年考上三副後,我便正式成為航海官的一員,任職於鈞安輪內。如同以往的實習、當兵,我的生活重心仍然在海上,往返於碼頭與碼頭之間。鈞安輪是當時來往於台灣與中東的油輪,重達三萬八千噸,體積龐大。我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從中東國家的港口加滿原油,再運回台灣交給中油。
在將近兩年餘的船員生活裡,其中令我印象相當深刻的便是新加坡水域和麻六甲海域多如過江之鯽的船隻。見到那副景象的第一晚,我還是個新上任的菜鳥三副,大副在一兩個小時前才將值班任務交給我,「再過二十分鐘後會經過一個海岬,那時記得要轉彎。」他一派輕鬆地交代完畢後,便從容離去。但那時的我根本不知道,海岬過後不久,就會遇上船多如毛的麻六甲海峽。
暗夜在海上罩下黑網,麻六甲海峽前閃爍著點點繁星般的航行燈光,紅綠交錯,間雜有朦朧的黃色餘光,從不知名的房間窗簾後隱隱透出來。當班的我拿起望遠鏡,見到整個海峽上全是滿滿的船隻,藏身在夜晚的遮蓋下,又黑又大。船身隱沒在墨色中,只剩細碎的光亮,多得像海邊的沙。雷達螢幕的海圖上都是光點,在熱鬧的麻六甲海峽前,快要到新加坡的港口邊,我忽然不知道該怎麼辦。想到自己得指揮舵手駕駛超過一百五十公尺長、三十公尺寬的油輪穿過那些麻密的大船,我緊張得手心冒汗、雙腳發麻。
船離港口越來越近了。我盯著海圖,又抬頭看向前方逐漸擴大的光亮,想著即將遇上的群船,站在控制台的一旁不知所措。就在這時,就寢前四處巡察的船長走進了駕駛艙,微笑詢問我有沒有什麼需要幫忙。
不知所措的我很快為船長所救,他在接下我的位置後,熟練地指揮舵手經過那些船隻,像悠然游過大海的魚一般,不費絲毫力氣。
這件事算是圓滿告一段落了,自此之後我也逐漸掌握了開船的訣竅;但那令人詫異的光景,卻已深深留在我的心底。當上船員,總能經驗到與別人不一樣的人生。對於這點,我既感挑戰,也感有趣。
在鈞安輪上工作半年後我被船長破格擢升二副,升職不久後便得著了一個轉換跑道的機會,服務場域從國家的油輪轉至日本三光公司株式會社的商船。因為是從國輪換到外國船上工作,薪資一下子從六百美元漲到八百美元(換算當時的台幣為三萬兩千元),靠岸地點也不再侷限於中東地區,而擴及到許多其他的國家。
在將近三萬噸的商船上,我去過了更多的地方,見識過更多的事物。在美國紐澳良的港口邊,我親眼見到玉米粒是如何被裝載運送的。巨型艙蓋緩緩打開,起重機將大把大把的玉米粒高高舉起,從粗大的管子中往貨艙傾倒,直至四個貨艙都裝滿玉米為止。於是一顆顆的玉米瞬間從管中一齊落下,彷彿黃色瀑布般,嘩啦嘩啦洩下濃稠稠的黃水。一時間貨艙內嗡嗡作響,回音不斷,然後水線下沉,艙蓋關閉,裝載程序完畢。而船,又可以準備上路了。
我遇過阿拉伯國家的酷熱,也遇過阿拉斯加的天寒地凍。在四十幾度的高溫下,陽光辣熱地淋在鐵製甲板上,曬得甲板幾乎冒出煙來,彎腰伸手一摸,還可能會被燙傷。我剛流下的汗水老是立刻被蒸發,全身乾乾熱熱,連出汗的機會都沒有。
在與中東形成強烈對比的阿拉斯加,則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海水一潑上船,隨即就結冰了,走在滑溜的甲板上,還得小心不要跌跤。船上到處都被冰雪覆蓋,像是纜繩外就常罩著一層厚厚的冰霜,宛若一根巨大的冰棒。
在這種極熱極冷的天氣下工作縱然辛苦不便,但能分別體驗到這麼極致的溫度,還真是只有當船員才擁有的「特權」。兩年多的航海生涯中,我去過美國、荷蘭、比利時、葡萄牙……,見過密西西比河、巴拿馬運河、墨西哥灣……。每到一個地方,我總要下船遊歷一番,看看這世界不一樣的風景。
我曾在比利時的安特衛普(Antwerp)主動找上一群金髮碧眼、騎著單車的男孩照相;冒著遲上船的風險,獨自從比利時搭車到荷蘭鹿特丹(Rotterdam)旅行;也曾在美國紐奧良法國區波本街(Bourbon Street)的酒吧內,觀賞脫衣舞孃的表演,參加當地人的嘉年華會。對我而言,下船的時候比上船的時候更加忙碌,卻也忙碌得更加開心。豐富的閱歷讓我明瞭自己的不足與渺小,進而督促自己不論何時何地,都要懷著顆謙卑的心。
如果說,因為見識到世界的廣大而讓我學會了謙卑;那麼,發現上天分秒不差的規律,更讓我感受到自身的渺小。
很久以前,當我還是個海專學生時,就對六分儀深感好奇:為什麼我們能用這樣一種特殊的儀器量測天體的高度,而後從中判斷出自身的位置,卻從不出差錯?一定是太陽、月亮和其他星體與地球的相對位置有著得以遵循的規則,不出現絲毫偏差,否則人們怎可能靠著測量它們與水平線間的角度,估算船身當下的位置?而到了海上,當我一次又一次,切身使用六分儀判斷方位,並且次次發現它的準確時,就更覺震撼了──那不但表示星體位置得以被預測,還表示星體運行的時刻也在人們的掌握之中。
日出的時刻若經計算為清晨六點九分,就是六點九分,而不會是六點八分,或六點十分。幾天之後,當太陽和地球的相對位置出現些微改變,日出的時間便也會跟著移動,比如說更改至六點七分,然後六點五分,再來六點三分──想想,天地這麼大,居然能不斷進行如此有規則的循環,不是太不可思議了嗎?只要學會天文航海,任何人都能預測一百年後某月某日的日出時間。
別說太陽升起的時刻可以被預測到這麼精準、微毫不差,北斗七星、仙后座、北極星……等,所有的星座也都擁有著分明的秩序,能被用來判別方位,並且精確得不得了。而事實上,世上所有精密的時鐘,不就是根據宇宙運行的法則來設計的嗎?
就像一幅絕美的畫作一定會有個執筆的畫家一樣,宇宙中肯定也有個創造的主。否則這所有的一切,又怎麼說得過去呢?
那些年在海上的歷練,因而讓我對自己的信仰更堅定了。
雖然我從小就是個基督徒,但對我來說,上教堂、唱詩歌這類事情,就像吃飯、喝水一樣自然,沒什麼值得懷疑,也沒什麼值得肯定。我從沒思考過上帝的存在與否,也從沒仔細檢視過自己的價值觀和信仰。只因爸爸是基督徒,我便承襲了基督徒的血液。
但如今,那些個仰望燦爛星空的深夜,那些個失去訊號而需使用天文儀器量測船位的時分,都切切實實讓我確認了上帝的存在。在宇宙萬有的面前,我不得不受上帝的巧手所感動,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卑微與渺小。既然天際是如此寬廣,我是如此微不足道,那麼人生在世,又有什麼好計較、好衝突的呢?
幾年下來,船上的生活磨練了我的專業技術,培養了我的應變能力,豐富了我的視野,也寬廣了我的心。當我獨自一人站在甲板上,與來臨的夜一同處於海中央的時候,我發現在真正的黑暗裡,在浩瀚的星空下,真理處處被彰顯著。
人的生命和宇宙的生命其實是相互連結的。人,是宇宙的一部分;宇宙,同時也是生命的一部分。我喜歡這個世界,喜歡觀看貨物裝卸時的情景,喜歡感受碼頭邊眾多的船隻,喜歡探索,也喜歡新奇。我喜歡船上生活的萬分挑戰,也喜歡船下生活的多姿多彩。
我告訴自己,因為生命總是不斷在改變,所以更要擁抱不變的真理;因為自身實在太過渺小,所以更要培養寬闊的胸懷。永恆就存於宇宙之中,亙古不變的道理就藏在我的心裡。
究竟為什麼無限的宇宙可以具有這麼規律的秩序呢?我想我終於找到答案了。
原應一望無際的大海,被眼前的巨型扇葉遮住了大半。
扇葉規律地轉呀轉的,永不嫌累似的。我因為站得近,仰頭感到那船身大得彷彿直入天際,看得入神了,覺得扇葉似乎該發出些什麼聲響,卻什麼也沒聽見,只有身邊嘈雜的人聲和著陣陣的驚嘆。然後音樂響起,彩紙四散,大船緩緩駛入無垠的深藍海中。
民國五十八年九月一日,是一萬八千噸貨輪嘉利號的下水典禮,以及十萬噸油輪有巢號的安放龍骨。龍骨指的是船的骨架,在造船之始就要建造,因為要承受船體的重量,需要非常堅固的設計。彼時的台灣,正在各領域開始起飛,而打造十萬噸的油輪,對我們正式邁入重工業,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
我就是在那樣的氛圍下,帶著幾位同學一路晃晃蕩蕩,從家附近搭公車到台北車站西站,再轉乘公路局的客運(現為國光客運)前往基隆和平島,觀賞這樣的全國盛事。在沒有捷運、客運也只有一家的情況下,去一趟基隆,就像出國旅遊一樣遙遠。
會知道台船公司舉辦這個活動,全因我當時不經意從報上看到了消息,憑著一股衝勁呼朋引伴,一夥人昂起興致就往基隆港出發。見到兩艘巨輪,我目瞪口呆,感到自己的強烈好奇心汩汩而生──我想再多了解船隻一些。我著迷於它的雄偉,震撼於它的巨大;雖然我念的是航海科,卻從沒看過這樣的龐然巨物就在我眼前滑進浩瀚大海裡。
當時的我還不知道,後來我會和海、和船,結下一輩子的緣分。
第一次到基隆碼頭時,我約莫六、七歲,和爸媽一起到西碼頭附近迎接從香港來的舅媽。在等待舅媽的時刻,我倚在欄杆上,望著大海在陽光照耀下閃動鱗片般的波紋,望著波紋上成排停靠的商船。大船隨波浪輕輕搖擺,我的心情也輕飄飄跟著飛揚起來。近處有船,遠處有海和天。
愛上海的孩子很多,但真正去了解大海的,應該還是在少數吧。後來舅媽是何時到達、何時下船的,我已經記不清了;但當時那載上她的,一千多噸、煙囪冒著煙的四川輪,倒讓我印象深刻得很。
就讀中國海專的那段日子裡,安守本分的我視野漸寬,在金琛伯伯的鼓勵下與頻繁的打工過程中,從一個安靜的學生,一躍成為學校的風雲人物。我當選為班代、班聯會主席,參加了許多校際活動(如救國團所辦的歲寒三友活動),還時常代表學校接待外賓。什麼都嘗試看看,什麼都不排斥。就是抱著這樣的心情,才有了這趟基隆之旅。
而除了那次獨自帶著同學們跑到基隆港邊看輪船下水、安放龍骨外,我也曾主動寫信給台大造船所(現更名為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研究所),希望能前往觀摩所上新購入的德國船模試水槽,與研究人員進行交流。
我利用班聯會主席的身份,寫了封頗為正式的信函過去,沒想到不多久後,居然收到了研究室主持人的回信,他在信中以歡迎的態度,一口答應我的請託。於是我連同負責校刊的三五好友,便這樣踏進台大校園內,接受造船所高規格的招待。筆直的椰林大道上微風徐涼,走在幾個教授、研究生身邊,我其實緊張得不得了──畢竟我可是藉著學校的名義,來滿足自己私下的求知慾。
「不要穿幫了,我的造船知識可是很有限。」我忐忑著,也期待著。
那進口的試水槽果然讓我開了眼界。全長約一百公尺的試水槽中,擺著艘根據真船等比例縮小的船模型,研究生和教授們會對模型做一連串的測試,再記錄下這些測試對小船的影響。比如在人工造浪的拍打下,船身的俯仰角度是多少,夠不夠安全等等。能在首府台大見到如此尖端的高科技,我興奮莫名,為自己寫信的決定感到驕傲。
如今回想起來,我能在學生時代就見到數萬噸的巨輪,見到最先進的試水槽,實在是非常幸運;但,這些幸運卻也來自於我的大膽與好奇。
而我的幸運還不僅止於此。
十九歲那年接近聖誕節的一個週末午後,我剛結束在教會詩班練習聖誕歌的活動,到溫州街與和平東路口附近的一間麵館內吃牛肉麵。時值冬日,麵湯的熱氣蒸上臉,噴得我雙頰通紅,我熱得欲伸手擦汗,在抬臉的那刻,恰巧和一名長者對上了眼。他便是來自師大的江應龍教授。
江教授走近我身旁微笑與我攀談,明明是素未謀面的陌生人,卻聊得相當歡暢。我們之間的聯繫就這麼展開,江應龍教授收我為義子,成了金琛將軍外,我的另一位貴人。
他總是對我說:「亮兒,你真的很優秀,就是需要栽培。」因此,他也總是把握住所有能栽培我的時刻。
於是,在江教授的大女兒江菊松教授結婚後,獨自生活的我就在一次機緣下,搬進江教授位於師大的宿舍裡,開始了一段短暫的「父子生活」。事實上,江教授對我的栽培並非刻意為之,而是從日日的相處中逐漸堆砌起來的。和江教授一起度過的那段時光中,我得以窺見一個學者是如何生活的,他謙虛、博學、關心社會、做事不慍不火,對事情也總有自己的看法。身處在肅殺之氣濃厚的老蔣時代,我為自己能見到這樣的知識之光感到慶幸。
此外,由於江教授的身分,家中常會有許多來自台清交等一流大學的學生拜訪,讓我得著了和許多優秀學子共聚一堂的機會。斟幾杯茶,與他們坐在客廳內天南地北地閒聊,聊生活、聊知識、聊想法。我其實很享受,坐在一群傑出人才之中的感覺。白燈洩下大片光亮,像照著我的未來一片光明。
時不時能和教授、和全國最頂尖的學生談話、相處,再次拓展了我的知識領域及思想。我一點都不認為自己只是個海專生,不夠格和其他人攀談;江教授也不這麼認為。人的價值絕非取決於他的出生、所就讀的學校,或其他外在的東西。況且,每個人的專精領域各不相同,說到關於航海方面的專業,例如在茫茫大海中辨認方位,我可比那些最高學府的學子要強得多了。
然而,這並不表示努力就不重要了,在和江教授相處的那兩年中,我不斷增進學識與涵養上的豐富度,要自己進步、進步、再進步。學習的過程一直是辛苦、費事,卻又令人雀躍的。在進步的途中,總是得花上功夫克服期間遇上的挑戰,但成就感也正是從這裡,油然而生。
喜歡學習的心一直到我創業後還是持續保持著。三十五歲得到第九屆創業楷模獎的前後,我接受當時秘書Ashley的建議,報名了政治大學企業研究所舉辦的企業家班,重新拿起課本,當起學生。
長形灰白桌面上攤著成排的筆記本,西裝筆挺的同學們一個個坐在深藍旋轉椅中,或托腮或執筆地看著講台上的教授面授機宜。我還記得,有名的所長司徒達賢老師是我遇上的第一個教授,上課第一天,他就讓我們知道企業管理絕非紙上談兵,重要的是如何將實務與理論相互結合。每次他走進教室,保溫杯剛放下,就會開始抽點詢問學生上一堂課其他同學的觀點與抽點學生的看法。在這樣的教學下,「聆聽」成為了必備的技能,畢竟若上課不夠專心,根本無法回答出老師的問題。
「這研究所果然名不虛傳,可一點也不好混啊!」這是我當時唯一的想法。
研究所繁重的課業和公事軋在一塊,我過著沒有私人時間的生活。可即便如此,我還是很珍惜能回到學校的日子,結交了許多來自企業界的朋友,有董事長、也有專業經理人。兩年半過去,我終於在號稱全國總裁訓練營的企研所裡獲得碩士學位,補足沒有大學文憑的缺憾。
經歷那些日子的充電與磨練,我的程度、思維都提升不少,信心更像冬日暖爐下的柴薪般不斷被添加。面對任何事情時,我開始懂得先聽清楚、聽完整,再透過訓練過的思維迅速組織反應,接著在微秒中做出決策。後來,同時也在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做線上進修的我,便成為了這兩所大學和台北海洋技術學院(原中國海專)的傑出校友。
回憶起我的人生際遇,還真是一階段又一階段的幸運。由於江教授的引薦,我認識了一流的人才;由於Ashley的建議,我重新拿起課本,當起學生;由於企研所內老師與同學的相互激盪,我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再次拉升了眼界。
走著走著,不知不覺已前進了那麼多。
其實,幸運的我,一直以來都很努力地在創造幸運、創造機會。試想,如果當年我因為自己的學歷不如人而羞於和江教授的學生們接觸,或許我就不會看到、聽到那麼多不一樣的聲音,不會知道我和他們的差距也沒想像中的那麼大。如果當年我以工作過於忙碌做為藉口推託秘書的好建議,或許我就無法在創業成功之初、意氣風發之餘,了解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學習本就是一輩子的事,秉著顆充滿熱忱的心,幸運就不斷隨之而來。人生很長,路很寬廣。六十四歲的我如今回頭看,發現旅途上處處皆是機會,生命的關鍵從來都不是苦尋不著機會,而是自己不知準備好了沒。
然後,我總是讓自己,永遠都準備好了。
大海教我的事
曾有人問過我:海上的夜是怎麼樣的?我答道:黑而耀眼。在放眼見不到陸地的某些時刻,海上的夜就是無邊無際的黑暗,真正的黑暗,一點顏色也沒有。那黑暗漫延至視線最遠處,以一種神秘的姿態展現在人們的眼前。海上是黑,天上則是一片燦爛。天氣晴朗時,在黑暗中仰頭,便能見到無數大小不一的星子在夜幕中眨眼,各自閃爍著千古以來遙遠的記憶。
當船行在廣闊海上時,我喜歡倚在欄杆邊,看著宇宙蒼穹,享受被黑暗擁抱的感覺。那年考上三副後,我便正式成為航海官的一員,任職於鈞安輪內。如同以往的實習、當兵,我的生活重心仍然在海上,往返於碼頭與碼頭之間。鈞安輪是當時來往於台灣與中東的油輪,重達三萬八千噸,體積龐大。我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從中東國家的港口加滿原油,再運回台灣交給中油。
在將近兩年餘的船員生活裡,其中令我印象相當深刻的便是新加坡水域和麻六甲海域多如過江之鯽的船隻。見到那副景象的第一晚,我還是個新上任的菜鳥三副,大副在一兩個小時前才將值班任務交給我,「再過二十分鐘後會經過一個海岬,那時記得要轉彎。」他一派輕鬆地交代完畢後,便從容離去。但那時的我根本不知道,海岬過後不久,就會遇上船多如毛的麻六甲海峽。
暗夜在海上罩下黑網,麻六甲海峽前閃爍著點點繁星般的航行燈光,紅綠交錯,間雜有朦朧的黃色餘光,從不知名的房間窗簾後隱隱透出來。當班的我拿起望遠鏡,見到整個海峽上全是滿滿的船隻,藏身在夜晚的遮蓋下,又黑又大。船身隱沒在墨色中,只剩細碎的光亮,多得像海邊的沙。雷達螢幕的海圖上都是光點,在熱鬧的麻六甲海峽前,快要到新加坡的港口邊,我忽然不知道該怎麼辦。想到自己得指揮舵手駕駛超過一百五十公尺長、三十公尺寬的油輪穿過那些麻密的大船,我緊張得手心冒汗、雙腳發麻。
船離港口越來越近了。我盯著海圖,又抬頭看向前方逐漸擴大的光亮,想著即將遇上的群船,站在控制台的一旁不知所措。就在這時,就寢前四處巡察的船長走進了駕駛艙,微笑詢問我有沒有什麼需要幫忙。
不知所措的我很快為船長所救,他在接下我的位置後,熟練地指揮舵手經過那些船隻,像悠然游過大海的魚一般,不費絲毫力氣。
這件事算是圓滿告一段落了,自此之後我也逐漸掌握了開船的訣竅;但那令人詫異的光景,卻已深深留在我的心底。當上船員,總能經驗到與別人不一樣的人生。對於這點,我既感挑戰,也感有趣。
在鈞安輪上工作半年後我被船長破格擢升二副,升職不久後便得著了一個轉換跑道的機會,服務場域從國家的油輪轉至日本三光公司株式會社的商船。因為是從國輪換到外國船上工作,薪資一下子從六百美元漲到八百美元(換算當時的台幣為三萬兩千元),靠岸地點也不再侷限於中東地區,而擴及到許多其他的國家。
在將近三萬噸的商船上,我去過了更多的地方,見識過更多的事物。在美國紐澳良的港口邊,我親眼見到玉米粒是如何被裝載運送的。巨型艙蓋緩緩打開,起重機將大把大把的玉米粒高高舉起,從粗大的管子中往貨艙傾倒,直至四個貨艙都裝滿玉米為止。於是一顆顆的玉米瞬間從管中一齊落下,彷彿黃色瀑布般,嘩啦嘩啦洩下濃稠稠的黃水。一時間貨艙內嗡嗡作響,回音不斷,然後水線下沉,艙蓋關閉,裝載程序完畢。而船,又可以準備上路了。
我遇過阿拉伯國家的酷熱,也遇過阿拉斯加的天寒地凍。在四十幾度的高溫下,陽光辣熱地淋在鐵製甲板上,曬得甲板幾乎冒出煙來,彎腰伸手一摸,還可能會被燙傷。我剛流下的汗水老是立刻被蒸發,全身乾乾熱熱,連出汗的機會都沒有。
在與中東形成強烈對比的阿拉斯加,則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海水一潑上船,隨即就結冰了,走在滑溜的甲板上,還得小心不要跌跤。船上到處都被冰雪覆蓋,像是纜繩外就常罩著一層厚厚的冰霜,宛若一根巨大的冰棒。
在這種極熱極冷的天氣下工作縱然辛苦不便,但能分別體驗到這麼極致的溫度,還真是只有當船員才擁有的「特權」。兩年多的航海生涯中,我去過美國、荷蘭、比利時、葡萄牙……,見過密西西比河、巴拿馬運河、墨西哥灣……。每到一個地方,我總要下船遊歷一番,看看這世界不一樣的風景。
我曾在比利時的安特衛普(Antwerp)主動找上一群金髮碧眼、騎著單車的男孩照相;冒著遲上船的風險,獨自從比利時搭車到荷蘭鹿特丹(Rotterdam)旅行;也曾在美國紐奧良法國區波本街(Bourbon Street)的酒吧內,觀賞脫衣舞孃的表演,參加當地人的嘉年華會。對我而言,下船的時候比上船的時候更加忙碌,卻也忙碌得更加開心。豐富的閱歷讓我明瞭自己的不足與渺小,進而督促自己不論何時何地,都要懷著顆謙卑的心。
如果說,因為見識到世界的廣大而讓我學會了謙卑;那麼,發現上天分秒不差的規律,更讓我感受到自身的渺小。
很久以前,當我還是個海專學生時,就對六分儀深感好奇:為什麼我們能用這樣一種特殊的儀器量測天體的高度,而後從中判斷出自身的位置,卻從不出差錯?一定是太陽、月亮和其他星體與地球的相對位置有著得以遵循的規則,不出現絲毫偏差,否則人們怎可能靠著測量它們與水平線間的角度,估算船身當下的位置?而到了海上,當我一次又一次,切身使用六分儀判斷方位,並且次次發現它的準確時,就更覺震撼了──那不但表示星體位置得以被預測,還表示星體運行的時刻也在人們的掌握之中。
日出的時刻若經計算為清晨六點九分,就是六點九分,而不會是六點八分,或六點十分。幾天之後,當太陽和地球的相對位置出現些微改變,日出的時間便也會跟著移動,比如說更改至六點七分,然後六點五分,再來六點三分──想想,天地這麼大,居然能不斷進行如此有規則的循環,不是太不可思議了嗎?只要學會天文航海,任何人都能預測一百年後某月某日的日出時間。
別說太陽升起的時刻可以被預測到這麼精準、微毫不差,北斗七星、仙后座、北極星……等,所有的星座也都擁有著分明的秩序,能被用來判別方位,並且精確得不得了。而事實上,世上所有精密的時鐘,不就是根據宇宙運行的法則來設計的嗎?
就像一幅絕美的畫作一定會有個執筆的畫家一樣,宇宙中肯定也有個創造的主。否則這所有的一切,又怎麼說得過去呢?
那些年在海上的歷練,因而讓我對自己的信仰更堅定了。
雖然我從小就是個基督徒,但對我來說,上教堂、唱詩歌這類事情,就像吃飯、喝水一樣自然,沒什麼值得懷疑,也沒什麼值得肯定。我從沒思考過上帝的存在與否,也從沒仔細檢視過自己的價值觀和信仰。只因爸爸是基督徒,我便承襲了基督徒的血液。
但如今,那些個仰望燦爛星空的深夜,那些個失去訊號而需使用天文儀器量測船位的時分,都切切實實讓我確認了上帝的存在。在宇宙萬有的面前,我不得不受上帝的巧手所感動,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卑微與渺小。既然天際是如此寬廣,我是如此微不足道,那麼人生在世,又有什麼好計較、好衝突的呢?
幾年下來,船上的生活磨練了我的專業技術,培養了我的應變能力,豐富了我的視野,也寬廣了我的心。當我獨自一人站在甲板上,與來臨的夜一同處於海中央的時候,我發現在真正的黑暗裡,在浩瀚的星空下,真理處處被彰顯著。
人的生命和宇宙的生命其實是相互連結的。人,是宇宙的一部分;宇宙,同時也是生命的一部分。我喜歡這個世界,喜歡觀看貨物裝卸時的情景,喜歡感受碼頭邊眾多的船隻,喜歡探索,也喜歡新奇。我喜歡船上生活的萬分挑戰,也喜歡船下生活的多姿多彩。
我告訴自己,因為生命總是不斷在改變,所以更要擁抱不變的真理;因為自身實在太過渺小,所以更要培養寬闊的胸懷。永恆就存於宇宙之中,亙古不變的道理就藏在我的心裡。
究竟為什麼無限的宇宙可以具有這麼規律的秩序呢?我想我終於找到答案了。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