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與觀者:論約翰‧伯格的藝術理論及意義(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中國藝術學文庫·藝術學理論文叢
ISBN13:9787505995130
出版社:中國文聯出版社
作者:王林生
出版日:2015/05/01
裝訂/頁數:平裝/232頁
規格:23.5cm*16.8cm (高/寬)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視覺文化研究的興起是當代世界“文化轉向”的重要組成部分,英國學者約翰.伯格是視覺文化研究領域較有代表性的一位。伯格以觀者的接受觀看為視角,對視覺圖像批評的范式進行“重構”。在“重構”的過程中,伯格選取觀看關系、觀看對象和觀看效果為路徑,探索視覺圖像批評因觀者維度的介入而帶來的新變化,積極推動了視覺圖像批評以觀者為中心的范式轉向。《圖像與觀者:論約翰·伯格的藝術理論及意義》一書系統梳理伯格的圖像觀看理論,并將其與20世紀以來西方圖像批評的人文轉向相結合,論述反“視覺中心主義”思潮下視覺圖像批評路徑選擇的可能性,闡釋圖像批評觀者范式轉向的邏輯必然性。借助解釋學、接受美學、讀者反應批評等話語資源,探討圖像與觀者之間的復雜關系。運用伯格的觀看理論及其他相關理論,剖析當下的文化案例,彰顯出觀看理論的時代性和現實性特征。
《圖像與觀者:論約翰·伯格的藝術理論及意義》所選話題前沿,論證深入,在方法論層面對圖像批評路徑的拓展與實踐不無裨益。
《圖像與觀者:論約翰·伯格的藝術理論及意義》所選話題前沿,論證深入,在方法論層面對圖像批評路徑的拓展與實踐不無裨益。
目次
序:約翰·伯格:一個離經叛道的“異類”
導 論 誰是約翰·伯格?
一、約翰·伯格與《觀看之道》
二、約翰·伯格:傳統藝術觀的“挑戰者”
三、范式“重構”,伯格藝術史觀的核心命題
四、伯格藝術理論批判的多重視域
(一)國外批判視域中的伯格
(二)國內批判視域中的伯格
(二)小結
第一章 伯格觀看理論的歷史性出場
一、呼喚人文:20世紀西方圖像批評的轉向
(一)圖像批評轉向的哲學維度
(二)圖像批評轉向的實踐維度
二、視線的游移與交互:對“感性之眼”觀看的恢復
(一)“游移”的視線代替“靜止”的視線
(二)“交互”的視線代替“單一”的視線
(三)“主觀”的視線代替“客觀”的視線
三、觀看方式選擇的四個維度
(一)“誰在看”
(二)“用什么看”
(三)“在哪里看”
(四)“看什么”
第二章 觀看關系的重構
一、復制技術對“作者一圖”關系的消解
(一)“作者一圖”關系的內涵
(二)機械復制技術對作者權威的破除
(二)數字復制技術對作者理念的消解
(四)“作者一圖”關系消解的實質
二、“圖一觀者”關系作為圖像的本質
(一)觀看進入圖像的本體
(二)過程作為“圖一觀者”關系的核心
(三)創造作為觀看的本性
三、圖像意義:“圖一觀者”之間的“第三生成物”
(一)觀者:充滿“期待”的觀看
(二)圖像:富有“張力”的結構
(三)對話:意義產生的路徑
第三章 觀看對象的重構——以人體像為例
一、裸女像:“情欲”的對象向“形式”藝術的挑戰
(一)本質主義在裸像中的體現
(二)裸女像作為“情欲”的對象
(三)性別權力差異的觀念進入圖像批評的視野
二、“女為悅己者容”——男性作為隱含觀者對女性“媚態”的塑造
(一)作為社會文化形態的隱含觀者
(二)作為“他者化”中介的隱含觀者——鏡子
(三)作為圖像結構的隱含觀者
(四)隱含觀者在消費社會中的異化
三、“男色”消費的性別隱喻
(一)“男色”形象從“硬漢”到“花樣美男”
(二)“男色”的商品化特質
(三)“男色”消費中女性意識的崛起
(四)“男色”消費陷入女性主義的悖論
第四章 觀看效果的重構
一、廣告說服:“引用”油畫語言的圖文包裝
(一)允諾:廣告說服的策略
(二)油畫語言:廣告說服的視覺修辭
(三)“引用”的本質:廣告的藝術化
二、觀者對廣告說服的“抵抗”策略
(一)關于“抵抗”理論的兩種學說
(二)“抵抗”的多重涵義
(三)“抵抗”廣告說服的幾種策略
第五章 伯格觀看理論的意義及當代境遇
一、觀看,向圖像提問的一種范式——伯格觀看理論的理論價值
(一)觀看,一種“問題意識”的彰顯
(二)以觀看為中心批評范式的核心命題
(三)范式轉換的本質:要素的“背景——突前”
(四)觀者觀看范式的多元性
二、觀看:一種時尚的消費——伯格觀看理論的當代境遇
(一)消費作為景觀化圖像的主因
(二)虛擬化圖像中的消費動因
(三)觀看不再注重圖像的物質性
(四)觀者作為被“測量”的受眾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插圖目錄
圖1 《觀看之道》英文版封面
圖2 透視示意圖
圖3 梵·高的油畫《農鞋》
圖4 工廠中敞開雙臂的工人
圖5 古登堡時期的印刷與印刷廠
圖6 《步輦圖》郵票
圖7 瑪格力特的《形象的背叛》
圖8 達.芬奇的《蒙娜麗莎》
圖9 “黃金分割”
圖10 維切里奧·提香的《亞當與夏娃》
圖11 布隆奇諾的《維納斯和丘比特的寓言》
圖12 丁托列托的《蘇珊娜與長老》
圖13 簡特來斯基的《蘇珊娜與長老》
圖14 《照鏡子梳妝的姑娘》
圖15 魯本斯的《披上毛皮的海倫娜·芙爾曼》
圖16 庚斯博羅的《安德魯斯夫婦》
圖17 1918年張裕葡萄酒廣告
圖18 廣告中的LV手提包
圖19 “在英國的許多地方并不存在種族歧視”
導 論 誰是約翰·伯格?
一、約翰·伯格與《觀看之道》
二、約翰·伯格:傳統藝術觀的“挑戰者”
三、范式“重構”,伯格藝術史觀的核心命題
四、伯格藝術理論批判的多重視域
(一)國外批判視域中的伯格
(二)國內批判視域中的伯格
(二)小結
第一章 伯格觀看理論的歷史性出場
一、呼喚人文:20世紀西方圖像批評的轉向
(一)圖像批評轉向的哲學維度
(二)圖像批評轉向的實踐維度
二、視線的游移與交互:對“感性之眼”觀看的恢復
(一)“游移”的視線代替“靜止”的視線
(二)“交互”的視線代替“單一”的視線
(三)“主觀”的視線代替“客觀”的視線
三、觀看方式選擇的四個維度
(一)“誰在看”
(二)“用什么看”
(三)“在哪里看”
(四)“看什么”
第二章 觀看關系的重構
一、復制技術對“作者一圖”關系的消解
(一)“作者一圖”關系的內涵
(二)機械復制技術對作者權威的破除
(二)數字復制技術對作者理念的消解
(四)“作者一圖”關系消解的實質
二、“圖一觀者”關系作為圖像的本質
(一)觀看進入圖像的本體
(二)過程作為“圖一觀者”關系的核心
(三)創造作為觀看的本性
三、圖像意義:“圖一觀者”之間的“第三生成物”
(一)觀者:充滿“期待”的觀看
(二)圖像:富有“張力”的結構
(三)對話:意義產生的路徑
第三章 觀看對象的重構——以人體像為例
一、裸女像:“情欲”的對象向“形式”藝術的挑戰
(一)本質主義在裸像中的體現
(二)裸女像作為“情欲”的對象
(三)性別權力差異的觀念進入圖像批評的視野
二、“女為悅己者容”——男性作為隱含觀者對女性“媚態”的塑造
(一)作為社會文化形態的隱含觀者
(二)作為“他者化”中介的隱含觀者——鏡子
(三)作為圖像結構的隱含觀者
(四)隱含觀者在消費社會中的異化
三、“男色”消費的性別隱喻
(一)“男色”形象從“硬漢”到“花樣美男”
(二)“男色”的商品化特質
(三)“男色”消費中女性意識的崛起
(四)“男色”消費陷入女性主義的悖論
第四章 觀看效果的重構
一、廣告說服:“引用”油畫語言的圖文包裝
(一)允諾:廣告說服的策略
(二)油畫語言:廣告說服的視覺修辭
(三)“引用”的本質:廣告的藝術化
二、觀者對廣告說服的“抵抗”策略
(一)關于“抵抗”理論的兩種學說
(二)“抵抗”的多重涵義
(三)“抵抗”廣告說服的幾種策略
第五章 伯格觀看理論的意義及當代境遇
一、觀看,向圖像提問的一種范式——伯格觀看理論的理論價值
(一)觀看,一種“問題意識”的彰顯
(二)以觀看為中心批評范式的核心命題
(三)范式轉換的本質:要素的“背景——突前”
(四)觀者觀看范式的多元性
二、觀看:一種時尚的消費——伯格觀看理論的當代境遇
(一)消費作為景觀化圖像的主因
(二)虛擬化圖像中的消費動因
(三)觀看不再注重圖像的物質性
(四)觀者作為被“測量”的受眾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插圖目錄
圖1 《觀看之道》英文版封面
圖2 透視示意圖
圖3 梵·高的油畫《農鞋》
圖4 工廠中敞開雙臂的工人
圖5 古登堡時期的印刷與印刷廠
圖6 《步輦圖》郵票
圖7 瑪格力特的《形象的背叛》
圖8 達.芬奇的《蒙娜麗莎》
圖9 “黃金分割”
圖10 維切里奧·提香的《亞當與夏娃》
圖11 布隆奇諾的《維納斯和丘比特的寓言》
圖12 丁托列托的《蘇珊娜與長老》
圖13 簡特來斯基的《蘇珊娜與長老》
圖14 《照鏡子梳妝的姑娘》
圖15 魯本斯的《披上毛皮的海倫娜·芙爾曼》
圖16 庚斯博羅的《安德魯斯夫婦》
圖17 1918年張裕葡萄酒廣告
圖18 廣告中的LV手提包
圖19 “在英國的許多地方并不存在種族歧視”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