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請問你在笑什麼?:勇闖非洲「笑病」區到日本歡樂綜藝公司的地球人幽默密碼大偵查
滿額折
請問你在笑什麼?:勇闖非洲「笑病」區到日本歡樂綜藝公司的地球人幽默密碼大偵查
請問你在笑什麼?:勇闖非洲「笑病」區到日本歡樂綜藝公司的地球人幽默密碼大偵查
請問你在笑什麼?:勇闖非洲「笑病」區到日本歡樂綜藝公司的地球人幽默密碼大偵查
請問你在笑什麼?:勇闖非洲「笑病」區到日本歡樂綜藝公司的地球人幽默密碼大偵查
請問你在笑什麼?:勇闖非洲「笑病」區到日本歡樂綜藝公司的地球人幽默密碼大偵查
請問你在笑什麼?:勇闖非洲「笑病」區到日本歡樂綜藝公司的地球人幽默密碼大偵查
請問你在笑什麼?:勇闖非洲「笑病」區到日本歡樂綜藝公司的地球人幽默密碼大偵查
請問你在笑什麼?:勇闖非洲「笑病」區到日本歡樂綜藝公司的地球人幽默密碼大偵查
請問你在笑什麼?:勇闖非洲「笑病」區到日本歡樂綜藝公司的地球人幽默密碼大偵查

請問你在笑什麼?:勇闖非洲「笑病」區到日本歡樂綜藝公司的地球人幽默密碼大偵查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00 元
優惠價
90270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真是一場太不像話的研究!
兩個男人,橫跨五大洲、九萬一千英里,
完成這一本會永遠改變你對幽默看法的書。

《華爾街日報》、《時代》、《富比士》、《快速企業》、
《紐約時報》週日書評、《哈佛商業評論》、《波士頓環球報》熱烈報導及評論!

帶你破解「幽默」密碼──華頓商學院教授亞當.葛蘭特,
特別推薦商學院學生暑期閱讀書目!

主持科羅拉多大學「幽默實驗室」的心理學家彼得.麥格羅與記者喬.華納出發了!

他們從紐約到日本,從巴勒斯坦到亞馬遜流域,這對窮極無聊二人組一路上進行著測試世界各種人的幽默實驗,在這趟唐吉軻德式旅程中,他們請教過無數專家,包括了超性感喜劇表演者,乃至企圖搔癢老鼠的研究員、日本搞笑綜藝公司的執行長等;並且得到詭異、可笑以及充滿啟發性的答案──這一切一切,都是要回答:請問你在笑什麼?


【別笑!他們可是為了科學】

◆ 幽默難道僅只於讓人喀喀笑嗎?成功的幽默表演者如何激發觀眾的情緒?
◆ 有沒有一種完美的語言學及心理學理論,能讓幽默公式化製造出來呢?
◆ 什麼樣的笑聲最具有渲染力呢?
◆ 你知道「全世界公認最好笑的笑話」嗎?

在科羅拉多大學成立「幽默實驗室」的彼得博士,與記者喬‧華納聯手出擊,
從紐約到大阪,從亞馬遜叢林到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再從巴勒斯坦回到洛杉磯。
在這趟橫跨146450公里的旅程,他們一路上探訪幽默世界各地的現象,
同時也進行著自己的幽默實驗,並獲得值得畏懼、好笑以及啟發性的結果。

途中,他們訪問了諸如日本最大的「歡笑製造公司」吉本興業,
見識嚴肅的日本民族如何訓練專門搞笑的藝人;
他們到單人脫口秀學校報名,接受再不好笑也要有喜感的魔鬼訓練;
更有挑戰的是,彼得博士在出發前,為了說服記者華納一起出發研究,
他承諾要將這場研究成果展示在全球最大的喜劇節中──彼得必須上台,
挑戰無數老練的喜劇表演者,檢驗他自己的梗是不是夠讓人覺得好笑?

這瘋狂的研究冒險之旅,都是為了科學。請和本書一起在幽默中發現科學,由科學中找到幽默。


【請嚴肅面對幽默的科學】

人類是世界上唯一有「幽默感」的物種嗎?
我們是怎麼學會「搞笑」這件有益社交的事呢?
為了研究幽默,你知道學界曾做過「搔癢老鼠」及「電擊人類」這樣壞的勾當嗎?

人們認為幽默是一門難懂的學問,以致大家對其內涵不明白,也難以定義,
學術界一直以來希望可以找到屬於幽默的公式,但好像總欠缺臨門一腳。
因此,有行銷心理學背景的彼得博士,將提出一個「良性衝突理論」,
並帶上偶然結識的記者華納(但其實這人的個性有點憂鬱),並到全球各地進行驗證與研究,
他們想知道:我們和幽默的距離有多遠?什麼樣的事是既「良性」又能引起好笑的「衝突」?

這兩位作者北奔探訪了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諷刺性漫畫家(他們畫出的先知穆罕默德形象引起了穆斯林的抗議,這些漫畫家中有部分仍受到國家特勤部隊保護其人身安全),企圖了解一場失敗的幽默如何成為別人眼中的挑釁。

他們也深入戰亂頻傳的加薩走廊,在最艱困的巴勒斯坦依然發現受苦人類保有的搞笑本色(當地也有個著名的搞笑綜藝節目),這每一段旅程都既辛辣又寓意深遠──同時本身也幽了自己一默,親身用行動試驗讓別人覺得好笑的原因,例如:

在亞馬遜最貧困的地區戴上小丑大鼻子遊行、
正經八百地探討一個文獻中曾發生過「笑病」的非洲疫區,
還有在日本SPA區赤裸而遭婦女側目的難堪,
還有被一群紐約廣告人敲竹槓買醉討論幽默行銷術的夜晚,
以及──無數個害他們被搜身、白眼及充滿文化衝突的不好笑失敗實驗。

【本書將採用先進的研究技術,了解幽默的浩瀚世界】

這本書會將「科學」與「喜劇」跨界混搭(這兩個領域過去很少相互結合過。)然後把那些人們一直認為如此好笑的機智對話、俏皮梗以及故事中的絕妙好詞,一件一件依照實驗室規則嚴格分析。這對作者希望回答以下那些必定能讓科學家與喜劇家們眼睛為之一亮的難題,例如:

●諧星一定都有悲慘的童年嗎?
●贏得《紐約客》詼諧漫畫標題競賽冠軍的秘訣是什麼?
●為什麼搞笑比較能夠讓你引人注目?
●誰是天生的搞笑高手───是男人或女人,是民主黨員還是共和黨員?
●什麼是可以量化出來、全世界最令人捧腹大笑的笑話?
●笑聲真的是身心最佳解藥嗎?笑話會毀了你的生活,或者帶來革命呢?

故事,即將從一位穿毛背心的教授和個性不太樂觀的記者走進脫口秀酒吧後揭開序幕。


【知識寫作界同聲讚譽!】
如果你曾對自己為什麼會對自己所做的事情覺得好笑而感到好奇,那麼,你必須閱讀這本關於幽默DNA的書。這對奇妙作者雙人組帶領我們歷經了一趟旅程,從科學殿堂來到了洛杉磯喜劇俱樂部後台,並且在巴勒斯坦向我們證明為何人們在緊張中,或者在亞馬遜流域的一支小丑勁旅裡仍能夠展開笑顏。」
──奇普.希思(Chip Heath),《零偏見決斷法》(Decisive)、《改變好容易》(Switch)及《創意粘力學》(Made to Stick)暢銷書作者

……非常引人入勝,它帶給我們的娛樂性與知識一樣多。
──丹.艾瑞利(Dan Ariely),《誰說人是誠實的》(The Honest Truth About Dishonesty)、《誰說人是理性的》(Predictable Irrational)暢銷書作者


一本非常棒的書,我真希望這是我的作品。事實上,我已經開始告訴別人這是我寫的書。很幸運的是,麥格羅與華納都是給予者,因此他們不會介意。對於讓我們歡笑的原因,他們以科學、故事、嘲諷以及毛背心的完美組合,已賜與我們一個卓越的想法。這本書通篇寫法都非常具有「暢銷性」。
──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Give and Take)作者

引人入勝、充滿機智,當然也非常好笑。本書針對令我們歡笑的原因,做了非常精采的探索。麥格羅與華納是最佳組合,而且你們也會因為與他們進行這趟旅程而非常快樂。
──蘇珊.坎恩(Susan Cain),暢銷書《安靜,就是力量》(Quiet: The Power of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Can't Stop Talking)作者

用文學手法描寫了兩位作者遊歷全球,從坦尚尼亞到日本、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流浪漢式科學研究事業。
──《華爾街日報》

從紐約到東京,心理學家麥格羅和記者華納潛伏接近喜劇的核心,實地測試麥格羅假設的「良性衝突」理論……(他們)大膽照亮了製造幽默的內在工程。讀完本書,你就能立刻在自己最喜歡的電視節目、電影和脫口秀中找到他們形容的幽默機制。
──《今日心理學》雜誌

兩位作者解剖了幽默的本質,火花四射地迷人討論「什麼事情使我們覺得好笑以及為什麼」。
──《紐約郵報》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彼得.麥格羅博士
Peter McGraw, PhD
科羅拉多大學波爾德分校教授,他在該大學主持「幽默研究室」,也是情緒與行為經濟學跨領域的專家。美國國家公共電視台、美國廣播公司深夜新聞節目「夜線」(Nightline)、《華爾街日報》、《科學人雜誌》、《紐約時報》以及英國BBC都曾報導他的研究成果。他目前居住在科羅拉多州的波爾德市。
麥格羅的個人網站是:petermcgraw.org,推特帳號為(@petermcgraw)。


喬.華納
Joel Warner
丹佛另類周刊《Westword》的前專職作者。他亦曾為《連線》(Wired)、《彭博商業周刊》、《波士頓環球報》、線上雜誌《Slate》、體育暨文化流行網站「Grantland」與其他刊物撰文。他目前居住在科羅拉多州的丹佛市。


譯者簡介
黃書儀
畢業於英國里茲大學國際傳播研究所,曾任財經媒體記者、保險業公關、以及投信業行銷企劃,現專事筆譯。
譯有《第一次聊天不冷場》、《12個孩子的老爹商學院》、《英雄公司的做事習慣》、《闖世代:就用熱血打敗全球倦業潮吧!》、《練好專注力,事情再多也不煩》、《大過剩時代》(以上皆為大寫出版)、《愛與承諾—坂口陽史傳》(保德信人壽出版)等。

名人/編輯推薦

如果你曾對自己為什麼會對自己所做的事情覺得好笑而感到好奇,那麼,你必須閱讀這本關於幽默DNA的書。這對奇妙作者雙人組帶領我們歷經了一趟旅程,從科學殿堂來到了洛杉磯喜劇俱樂部後台,並且在巴勒斯坦向我們證明為何人們在緊張中,或者在亞馬遜流域的一支小丑勁旅裡仍能夠展開笑顏。」
──奇普.希思(Chip Heath),《零偏見決斷法》(Decisive)、《改變好容易》(Switch)及《創意粘力學》(Made to Stick)暢銷書作者

……非常引人入勝,它帶給我們的娛樂性與知識一樣多。
──丹.艾瑞利(Dan Ariely),《誰說人是誠實的》(The Honest Truth About Dishonesty)、《誰說人是理性的》(Predictable Irrational)暢銷書作者


一本非常棒的書,我真希望這是我的作品。事實上,我已經開始告訴別人這是我寫的書。很幸運的是,麥格羅與華納都是給予者,因此他們不會介意。對於讓我們歡笑的原因,他們以科學、故事、嘲諷以及毛背心的完美組合,已賜與我們一個卓越的想法。這本書通篇寫法都非常具有「暢銷性」。
──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Give and Take)作者

引人入勝、充滿機智,當然也非常好笑。本書針對令我們歡笑的原因,做了非常精采的探索。麥格羅與華納是最佳組合,而且你們也會因為與他們進行這趟旅程而非常快樂。
──蘇珊.坎恩(Susan Cain),暢銷書《安靜,就是力量》(Quiet: The Power of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Can't Stop Talking)作者

用文學手法描寫了兩位作者遊歷全球,從坦尚尼亞到日本、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流浪漢式科學研究事業。
──《華爾街日報》

從紐約到東京,心理學家麥格羅和記者華納潛伏接近喜劇的核心,實地測試麥格羅假設的「良性衝突」理論……(他們)大膽照亮了製造幽默的內在工程。讀完本書,你就能立刻在自己最喜歡的電視節目、電影和脫口秀中找到他們形容的幽默機制。
──《今日心理學》雜誌

兩位作者解剖了幽默的本質,火花四射地迷人討論「什麼事情使我們覺得好笑以及為什麼」。
──《紐約郵報》

嗯,給「好笑」一個合理解釋吧!

許多比我們兩個還要聰明以及更重要的人,曾經針對讓事情變得趣味橫生、令人捧腹大笑的因素,做過一些研究。例如柏拉圖與亞理斯多德在為西方哲學奠定基礎時,曾仔細思考過喜劇的意義。湯瑪士‧霍布斯(Thomas Hobbes)在他的巨著《利維坦》(Leviathan)中,也曾探討過這個議題。達爾文在「被搔癢笑到流淚的黑猩猩」身上,尋找笑點來源。而佛洛依德在我們潛意識的各角落中,也找尋過藏匿在笑話背後的動機因素。

他們沒有一個人是完全正確的。可是基於某個理由,我們認為,我們可以從他們失敗的地方,獲得成功。

科學與喜劇跨界的混搭

我們是誰?是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以及艾美獎喜劇作家組成的夢幻團隊嗎?不全然是。

讓我們先從我的寫作夥伴開始介紹:彼得.麥格羅(Peter McGraw),扮演這個組合中的「大腦」角色。出自學界、擁有冒險精神的彼得,是啟動這次奇異探索的人。身為波爾德市科羅拉多大學的行銷與心理學教授,他卻沉溺於研究將瘋狂行為合理化以及其亂中有序的過程。他的大學辦公室非常井然有序,堆疊著一整落的期刊文章以及學術研究文章,這些文章的主題範圍非常廣泛,從「槍枝展經濟學」乃至於「超級教會」(mega church)的行銷策略等等,皆依照主題分類,一落一落的堆疊著,並且整齊的用便利貼貼紙標示著。為了了解這個世界奇妙的運作方式,他已經搭船環繞世界,兩次。他的教學技巧與他的人一樣。

最近,在上課之前,他告訴自己,他要去參加一場盛大、令人興奮的舞會,以確保他每堂課盡可能的充滿活力、引人入勝。對於一位被人稱做「彼得」而非「麥格羅博士」的教授而言,沉悶與冗長的問題根本難不倒他。因此,當他開始思考什麼才是讓事情好笑的原因,且發現不太合乎常理、邏輯時,他完全不能忍受,因而他要找出一個合理、簡潔有力的解釋。

接下來是兩個人中比較謹慎的我,喬.華納(Joel Warner)。身為一名記者,我總是懷疑自己有些地方不是那麼對勁。我的同事們總渴望挖掘壞警察與市政府醜聞,但我卻比較喜歡現實生活中的超級英雄以及運送啤酒的機器人等故事。身為一個樂觀積極的新聞從業人員,身處於一個悲劇多於喜劇的產業裡,我從來沒有全然感到愉快過。我發現,或許,若我可以協助彼得解開藏身於生活中光明面背後的謎團,我將不那麼的感到困惑(註)。

想想我們各自的背景,或許,我們不太可能超越歷史上某些偉大人物,去解開幽默密碼。

然而,我們擁有幾項優勢。首先,我們擁有最好的時機。儘管幽默自從文明初始即已存在,但它卻從未如此的普遍與唾手可得。

例如美國的名人圈裡,四處都是像是威爾.法洛(Will Ferrell)以及蒂納.費(TinaFey)等諧星。諷刺性的新聞節目例如《每日秀》(The Daily Show)與《柯伯特報告》(The Colbert Report)等,已經成為整個世代的新聞來源。約莫四分之一的電視廣告,試圖以幽默的方式來呈現;而網路也成為全天候可以一次滿足的笑話來源。你觸目所及的每個地方,每個人都在開玩笑,這代表的是,我們從未能如此容易的研究笑話。

再者,我們擁有科學與技術(這不代表我們只擁有Google等搜尋引擎)。在日益進步的科技協助之下,科學家們正在把錯綜複雜的幽默情境,一塊塊的拼湊起來。心理學家們正在探索我們潛意識動機;而生物學家們也正在追溯我們進化的根源;電腦科學家們正在建造新型態的人工智慧。這些努力都在協助我們了解某項全宇宙最大的秘密,他們也可以幫助我們找出,為什麼聽到放屁聲就會哈哈大笑的原因。

我們的計畫,是打算只結合彼此最好的部份,將科學與喜劇跨界的混搭在一起──這兩個領域過去以來很少相互結合過。我們將採用頂尖的研究技術,來研究幽默的浩瀚世界;把我們一直認為理所當然的機智對話、俏皮話以及故事中的絕妙好詞,一一的依照實驗室中嚴格的規則來分析檢視。

利用這個方式,我們目標是希望可以回答出這些一定能夠讓科學家與喜劇家們眼睛為之一亮的難題,例如:諧星一定都有悲慘的童年嗎?贏得《紐約客》漫畫標題競賽冠軍的秘訣是什麼?為什麼搞笑比較能夠讓你引人注目?誰是天生的搞笑高手—男人或女人,民主黨員還是共和黨員?什麼是可以量化出來、全世界最令人捧腹大笑的笑話?笑聲真的是最佳解藥嗎?笑話會毀了你的生活,或者帶來革命嗎?還有,最重要的是,法國人喜愛美國喜劇演員杰瑞.路意斯(Jerry Lewis)嗎?與所有最棒的實驗一樣,並不是每件事都會依照計畫進行。總是會有口角、受傷的自尊,是的,還有不少爛笑話。但是,我們相信我們兩人組成了一個好團隊。彼得擅長於數據,而我擅長於文字。彼得要在大家可想見的最險惡環境裡追求他的研究,而我則擁有一些資源,可以讓我們遠離麻煩。至少,我們是如此的告訴我們自己。

我們的這場探險壓軸好戲,則是要面對一項挑戰。這如果不是一個高風險的終極試驗,要不就是場流於輕率的行動──我們將要採用新發現的幽默知識,試圖在全世界最大的喜劇舞台上風靡全場。

但我們正在超越自己。我們的旅程已經展開,剛剛好,就從一則笑話的開場開始吧:你曾聽過一名教授與一名記者,走進一間酒吧的故事嗎?

註:我們認真的思考,並且想了很久,什麼才是撰寫本書的最佳方式。用第三人的觀點來敘述嗎?例如「我們向(表演大師)路易C.K. 請教太多關於人體構造的問題」;還是以空中俯視角度來描述我們的胡鬧作樂?例如「當喬赤身裸體的從日本SPA 跑出來,後面還被人追著時,彼得正忙著身體去角質」。最後,我們決定以我(華納)的觀點來寫作,比如:「當我們搭著載滿一百位小丑的祕魯航空貨機飛行到亞馬遜流域,彼得正在睡覺,而我正在擔心登革熱的問題。」

目次

開場 嗯,給「好笑」一個合理解釋吧!

1 科羅拉多 ── 蓄勢待發
2 洛杉磯 ── 誰是幽默的人? 
3 紐約 ── 該怎麼搞笑? 
4 坦尚尼亞 ── 我們為什麼會笑?
5 日本 ── 當喜劇在翻譯中迷失 
6 斯堪地那維亞半島 ── 幽默有黑暗面嗎? 
7 巴勒斯坦 ── 在最不可能的地方發現幽默? 
8 亞馬遜 ── 笑聲是最佳解藥? 
9 蒙特婁 ── 絕妙好詞 

書摘/試閱

1.科羅拉多--蓄勢待發

您說違反道德會造成厭惡感,但我們都在哈哈大笑
我是在為丹佛的一間另類周刊《Westword》,撰寫一篇關於黑社會槍戰與火焰彈藥的報導之後,遇到了彼得。

當時,我渴望做新的題目。但我希望這個題目不需要花力氣去找匿名的資料來源,或者不必對聯邦政府的公開檔案提出調閱申請。當我聽到一名住在波爾德市的教授正在剖析研究喜劇DNA時,我想我找到了自己想要撰寫的故事了。

沒錯,當我第一次聯絡上彼得時,他是這麼說的。他正準備成立一間「幽默研究室」(Humor Research Lab, HuRL),他的幽默研究團隊才正要展開一輪新的實驗。而我或許有興趣想過去拜訪、觀察一下。

一星期後,我坐在科羅拉多大學「里茲商學院」裡一間白色大型會議室裡,親眼目睹彼得特殊的幽默研究方法。四名自願學生魚貫的走入了這個房裡,並簽署了一份同意表格,隨後,當一名面色憂鬱的研究助理把燈光調暗後開始播放一段非常受到歡迎的喜劇電影《扭轉時光機》(Hot Tub Time Machine),這四名學生坐了下來並開始觀賞這些片段。看了十分鐘的插科打諢與低級黃色笑話後,這些學生開始針對這個影片填寫問卷。影片中有一幕從小狗屁股中取出BMW車鑰匙,大家覺得這一段好笑嗎?那麼「動物標本剝製師正在上我老媽(stuffing my mom)」這句台詞呢?或者是某個主角弄壞了導尿管,結果把尿液灑在每個人身上的那段呢?

彼得向我解釋,這個實驗是幽默研究室為了解什麼是讓事情好笑及有趣的因素的最新測試。其他已進行過的試驗,還包括了要求受測者觀賞一段重覆播放的Youtube 影片,內容是某個人騎著一輛摩托車衝進了圍欄,研究人員從過程中判斷究竟從哪個地方開始,觀賞者不再覺得有趣好笑。而另一個實驗則是讓參與者參加一個實境廣告,該廣告是一個擬人的萊姆,對著一杯蘇打飲料尿尿,之後再讓這些參與者喝下一杯萊姆可樂,看他們是否覺得這杯飲料喝起來像是尿液。

他的實驗並不侷限於工作上。這位教授生活在他的研究中,無論結果會有多麼糟糕。當他在俄亥俄州州立大學攻讀量化心理學博士學位時,有一位導師邀請他共享感恩節晚餐,結果他卻表示他要支付當晚的餐費;他這麼說的目的,只是為了看看對方對於自己失言的反應。

彼得讓自己與他人處於一個不舒服的狀態下,並從中去找出人類行為的合理性,或者是找出如此不合理的原因。根據他的推估,人類不合邏輯的決策背後,一定隱藏著符合邏輯的規則,他只是必須要找出這些規則而已。「這是在一個不確定的世界,掌握控制事情的方法」,當我們第一次見面時,彼得對我這麼說。

有一次,彼得在杜蘭大學演講,他提到人們對教會與藥廠,以道德懷疑的方式來行銷而感到厭惡時,順便說了一個「教會贈送一台『悍馬H2汽車』給一名幸運教徒」的故事。結果所有聽眾聽了都哄堂大笑。之後有一名聽眾舉手提出了一個問題:「您說違反道德會造成厭惡感,但我們都在哈哈大笑。這是什麼原因?」

這可難倒彼得了。「我從未想過這個問題」,他這麼對我說。

他決定要找出答案。

彼得並不是第一位深入研究幽默這個廣泛世界的學者。國際間有一個專門研究這個主題的學術機構:國際幽默研究協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Humor Studies, ISHS ,該組織成立於1989年,是更早一個單位「World Humor and Irony Membership, WHIM」所衍生出來的機構。)

幽默研究協會目前的學科研究範圍包括了哲學乃至於醫學、語言學;而這個協會裡的人們,除了同樣對幽默感到興趣,以及在各自領域因只專注於自己的研究興趣而被同儕相互冷落之外,很少有共同之處。

整體來說,該協會非常具有貢獻,例如每年籌畫舉辦國際年會,主題主要類似於:「當代單人喜劇脫口秀裡的救世主傾向」以及「希特勒是個幽默的人嗎?」等;並且創辦了 《幽默研究國際期刊》(Humor: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or Research)季刊,裡面滿滿刊載了引人入勝的文章,像是《美國律師笑話大熱潮》等;同時,還編纂了一本即將要發行的《幽默研究大百科》(Encyclopedia of Humor Studies),這本頁數達到千頁的巨著,內容涵括了所有幽默研究,從荒誕主義笑話乃至於中國的歇後語等等。

但,幽默研究學會更棒的地方是,其成員們似乎並不認為,用來解釋事情好笑的幽默理論,只有一種。

並非專家們可以選擇的幽默理論不夠多。數個世紀以來,已經有許多在探討我們為何覺得某事好笑的研究;但問題主要在於,全世界尚未有統一的答案。柏拉圖與亞理斯多德提出了優越理論,也就是人們會嘲笑比較不幸的人們。但是,當我們似乎可以用這項論述前提,來解釋揶揄與鬧劇時,卻在簡單的「敲敲門雙關語笑話」(knock knock jokes)上顯得不管用。

精神心理分析之父佛洛依德也有不同的看法。在他1905年的作品《笑話及其與潛意識之關係》中,他認為幽默是抒解被壓抑的性與暴力思惟等精神能量的方式。他所認為的「釋放理論」解釋了黃色笑話,這是上流社會中人們可以恣意討論自己性部位的少數方法之一。這個理論一定也能夠解釋弗洛依德自己常說的俏皮話。

在1984年,一位非常積極的幽默學家艾略特.奧林,開始針對《笑話及其與潛意識之關係》中大約莫兩百則笑話、謎語、精闢軼事,進行精神心理分析。他得到的結論是,這位知名的私人精神治療醫師,在金錢借貸、性、婚姻、個人衛生,以及最後一樣且同等重要的地方:佛洛依德自己所謂「在性事方面的女導師」─他的捷克籍好色老保母,兩人在關係上,都遇到了一些障礙與挫折。

「釋放理論」雖然很有道理,但同樣的,在許多人們覺得很有趣的事情上,仍難以用釋放理論來解釋,例如,雙關語與搔癢逗笑等等,這些都不符合佛洛依德提出的模式。研究心理學家們揚棄佛洛依德其餘的潛意識理論,但是沒有太大作用。

而當今多數的專家們,則同意以變形過的「不協調理論」來解釋幽默。這個理論認為,當人們發現自己所期待發生的事情,與真正發生的事情兩者之間,產生了不協調與差異時,就會產生幽默。或者,如十七世紀法國哲學家布萊茲.帕斯卡爾首次提到這個概念時所提到的:「當某人預期以及真正眼見的事實,出現了令人驚訝的差距時,最能夠產生笑聲。」不協調理論可以用來解釋許多令人覺得好笑的情況,例如故事中的絕妙好詞,即非常符合這個理論。可是,在搔癢逗笑以及玩格鬥等遊戲上,不協調理論卻又顯得不足。而且科學家也發現,在喜劇裡,「意料之外」這項理由似乎也被高估了。

這些理論還有另外一個侷限。雖然它們都有其優點,但它們也都有一個主要缺點:當我們要解釋為何某些事情不好笑時,這些理論全都使不上力。「意外殺了你的後母」,這可能是一種不協調、優越感以及紓解被壓抑、具侵略性的緊繃壓力。但它卻很難成為一個笑點。

似乎沒有單一、簡潔的解釋,可以涵蓋全世界所有的幽默類型。這是像彼得這樣一個渴望秩序與規範的人,所無法接受的。「大家總說幽默是一個複雜的現象,沒辦法以一個理論來解釋它」,他對我說。「可是卻沒有人提及其他的情緒經驗。多數科學家都同意,應該有一組簡單的原則,能夠解釋何時是多數情緒出現的時候。」例如,一般來說,大家都同意,當某件不好的事情發生在你身上、且你將此事的發生怪罪於其他人時,會出現憤怒生氣的情緒;或者當壞事發生在別人身上、且你為此責怪自己時,會出現罪惡感。

彼得認為,幽默應該也是一樣的。應該有一個簡單的說明與解釋,是當局專家們長久以來所忽略的。他想到自己在Google 搜尋引擎上,尋找「幽默理論」的資料時,發現了這一點。

他找到的第一筆資料,連結到了「幽默理論」(A theory of Humor),這是1998年由 《幽默研究國際期刊》所刊登的一篇文章,作者的名字叫做湯瑪士.維奇。維奇提出了一個所謂的「N+V理論」假設,是指當某人發現一個與「主觀道德原則」(V)相衝突的情況,並同時意識到這個現象是一個正常現象(N),就會產生好笑的感覺。

為了證明他的理論,擁有賓州大學語言學博士學位的維奇,提出了一連串具有說服力的論點,這些論點分別從計算語言學、發展心理學及述詞演算等角度切入。這些都是令人興奮、具有說服力的論述,而且對彼得而言,維奇的理論是他能想到的所有理論中,最接近事實者。然而,這項理論卻無法撼動研究幽默的學者們。為什麼維奇及其「N+V理論」,陷入了晦澀的窘境?

當維奇在史丹佛大學教授語言學時,有一回他終於卸下了學術雷達與心防。大約花了數個星期的線上偵查,而且留了許多通沒有回覆的語音留言後,我終於與維奇在他西雅圖的家裡通上電話。

「N+V理論」始於一個簡單的笑話,維奇告訴我:

為什麼猴子會從樹上掉下來?
因為牠死掉了。

「我第一次聽到這個笑話是在85或86年的時候,而且我哈哈大笑了將近一個小時之久」,維奇說。他認為這不太合乎邏輯,因此在他連續做了非常多份工作的那段時間裡,他也認真思考這個問題很久。

在決定著手研發上述的設計之前,他決定要分析研究這則猴子笑話。1992年時,某天他坐在史丹佛大學辦公室裡,想出了「N+V理論」。這項概念似乎可以解釋這一則笑話。死掉的猴子就是一個衝突,但這個現象卻是非常平凡正常的,因為死掉的猴子本來就會從樹上掉下來。而這個假設,似乎也符合每一項維奇可以想出來的笑話類型。因此1998年,他的理論在《幽默研究國際期刊》刊登出來,他等待著回覆。等待,等待,不斷等待。

維奇的故事似乎像是一個證明,告訴我們要一勞永逸的為幽默下定義,是一件多麼令人害怕的任務。但是前輩的命運,並不能讓彼得暫停腳步。相反的,維奇的理論吸引了他,而且就他所能理解,這幾乎快要直指這個理論的核心。只不過這個理論的某部份,似乎仍不太正確。

在這個玩笑過程中,沒有任何貓咪會受到傷害
當一位博士班學生卡列伯.華倫試圖以心理學研究中總會令人產生會心一笑的故事,來證明彼得的理論時,系主任多尼.里區頓斯坦提到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的內容是,一名男子決定把一隻愉悅喵喵叫的小貓當成性玩具。這個情形也許會令人感到滑稽,卻一點也不正常。

因此彼得與卡列伯決定改善維奇的理論,最後得到一個新的結論:良性衝突理論。

根據這個修改過的理論,幽默只發生在下述條件下:某件似乎是錯誤、令人混亂不安、或者具威脅性(例如衝突)的事情,但是同時間,這件事似乎又是無害、可以被接受、或安全的,就像是某人從樓梯上跌下來,人們覺得這件事情很糟糕。可是根據彼得與卡列伯的理論,當這個衝突最後的結果是良性的,例如某人從樓梯跌下來且最後沒有受傷,人們的態度總是會大幅改變,並至少表現出以下三項反應中的其中一項:覺得好笑、笑了出來、或者認定這是一件「很好笑」的事。

對他們來說,放棄「正常」而改用「良性」這個詞彙,比較能夠說明衝突其實也可以是無害、令人接受或是安全的多向性,這同時亦提供他們一個扼要清楚的工具,用來判斷像「貓咪變成性玩具故事」這樣的衝突,何以這麼有趣好笑的原因。

依照這個故事來看,雖然與貓咪愛撫並不是一個正常的現象,但小貓喵喵叫並且似乎很享受這樣的過程。這樣的衝突是無害的,且在這個玩笑過程中,也沒有任何貓咪會受到傷害。之後,彼得與卡列伯在另一項實驗中利用同一則故事,只是,實驗參與者讀到的版本是,小貓用唉叫聲來表達對愛撫的不悅感,結果發現,這個故事遠比「快樂小貓」版本的故事還要來的不有趣。

接下來,是「教會舉辦悍馬車抽獎」的故事;這個故事是讓彼得首度思索致使事情好笑之因的起始點。神聖的基督教混雜著象徵過度世俗的四輪符號,這個想法衝擊著人們,讓人們產生了衝突感。但是,當彼得分別對定期上教堂做禮拜、以及很少上教堂的人,說了這則故事之後,其中,對基督教信仰比較不虔誠的人,比較覺得教會悍馬車抽獎是一個沒什麼大不了的行為,並較覺得這是一個有趣好笑的笑話。

正當彼得幾乎快要公佈良性衝突理論的時候,人們開始以一些不符合這項理論的雙關語、插科打諢或是校園間流行的「你媽媽」(Yo Moma)笑話來挑戰他。雖然彼得想要參加這種修辭上的辯論,但他卻也厭倦這麼做。

因為一方面,幽默理論家長久以來,一直依賴這類辯論的「思維實驗」,試著以他們的理論,盡可能的解釋許多笑話。但是在這些原理之外,思維實驗也無法再提供什麼。而另一方面,彼得說,我接受各位對這些理論提出批評,但你也要能夠提出更好的理論出來。而且彼得自信,良性衝突理論的確比「不協調理論」、「釋放理論」、「優越理論」以及其他所有幽默理論還要好。為了證明這一點,他與卡列伯開始求助於科學—因而成立了「幽默研究室」。「直覺總是會令人誤入歧途」,彼得對我說,「但在實驗室裡,你可以兩兩相互檢驗所有的理論。」

我決定保留我對彼得研究出來的理論之評論,直到我看到它真正展現效果。我希望彼得可以將他的理論,拿來進行測試,我要求他跟著我,一起參加丹佛的一個即興脫口秀表演,他便可以用他的理論來評判現場的演出者。

彼得脫口秀表演的初試,讓這位通常信心滿滿的教授停下腳步。他對我說,在他了解喜劇的特異行徑之前,他只有一條路可走,而且幽默實驗室也不會帶著他走完剩下的路。外頭有一個浩瀚的幽默世界,他說,如果他要去探索讓事情好笑的真正原因,他必須要走到實驗室框架之外的世界。

可是他一個人無法獨力完成,正如他的學術研究必須倚賴學術上的同儕幫忙審視,他需要一名客觀的觀察者,當他的結果不合格時,有某個願意喚起他的人。

換句話說,某個人,就是我。

我願意加入。這個冒險之旅聽起來會像是一場園遊會,而且它或許可以幫我找出,我為何會如此緊繃、沒辦法放鬆起來的原因。這趟旅程會像是《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可是會充滿著哥兒們間的擁抱與下流笑話。

而且,我還有一項條件。在這趟旅程的最後,彼得必須要再一次登台表演一次單人脫口秀。可是這一次,是在稍為大一點的舞台上:在全球最大的喜劇節慶、也就是蒙特婁的「The Just for Laughs 喜劇節」。很多喜劇演員們努力多年,只求能夠在這個節日上有演出機會,那兒的一場演出可以造就或毀了一個人的喜劇生涯。

如果彼得認為他可以拆解幽默密碼,他就必須來到這個節慶,並且為了科學,贏得眾人的肯定。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70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