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NT$ 500 元優惠價
:90 折 450 元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解密中統軍統前所未見資料
細述中共藉機發展坐大全過程
抗戰勝利後短短的四年,中國大陸就被赤化,中華民族剛擺脫日本侵略者的壓迫,又淪入共產極權統治的淵藪。本書探討中共與國民政府的成敗得失,以期從歷史教訓中獲取經驗,並做為今日反制中共統戰活動之借鏡。
細述中共藉機發展坐大全過程
抗戰勝利後短短的四年,中國大陸就被赤化,中華民族剛擺脫日本侵略者的壓迫,又淪入共產極權統治的淵藪。本書探討中共與國民政府的成敗得失,以期從歷史教訓中獲取經驗,並做為今日反制中共統戰活動之借鏡。
作者簡介
喬金鷗
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畢業,服務軍旅與教育界三十餘年,歷練軍職政戰、教育各重要職務,教育部國立(私立)大學軍訓室主任、軍訓地區督考官;陸軍官校ROTC教育中區、北區教育中心主任,教育部大學「全民國防教育」與「軍事教學」訪視評鑑委員。曾任教於中興大學、文化大學、東吳大學及國防大學。現擔任;中華民國團結自強協會理事、中華戰略學會理事、中華軍史學會監事。出版著作有《全民國防》、《非傳統安全概論》及學術論文數十篇。
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畢業,服務軍旅與教育界三十餘年,歷練軍職政戰、教育各重要職務,教育部國立(私立)大學軍訓室主任、軍訓地區督考官;陸軍官校ROTC教育中區、北區教育中心主任,教育部大學「全民國防教育」與「軍事教學」訪視評鑑委員。曾任教於中興大學、文化大學、東吳大學及國防大學。現擔任;中華民國團結自強協會理事、中華戰略學會理事、中華軍史學會監事。出版著作有《全民國防》、《非傳統安全概論》及學術論文數十篇。
序
抗戰勝利後短短的四年,中國大陸就被赤化,中華民族剛擺脫日本侵略者的壓迫,又淪入共產極權統治的淵藪。中共利用抗戰,實施其「七分發展,二分應付,一分抗日」的決策;擴展軍隊,建立根據地,發展組織,積蓄了力量,才能進行其「無產階級革命」的奪權鬥爭。
本論文即根據中共原始文件,國民政府中統局、軍統局對中共破壞抗戰之調查資料,發掘其擴張之策略手段,及軍、政、黨之擴展過程和成效。同時藉探討其「保留實力,擴展壯大」的決策,來揭穿中共對外宣傳「領導抗戰,獲致勝利」,歪曲史實的一貫作法。
除緒論、結論外,本文分六章二十二節,約二十餘萬言。緒論部份陳述研究動機、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限制等。本文各章內容要點如下:
第一章,中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過程。日本軍閥居心已久的侵華行動,激起了抗日的民族意識,共產國際的「反帝統一戰線」指示,使中共改採退卻路線,向國民政府輸誠,達到建立統一戰線目的。
第二章,中共在抗日戰爭中之擴展策略。本章在探討中共參加抗日之態度,擴展的戰略和策略,及其游擊戰、根據地、群運、宣傳、兵運、擴軍等的策略手段,並逐項予以分析。
第三章,八路軍在華北的擴展坐大。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參加「平型關戰鬥」後,即脫離指揮,由山西向察、綏、冀、魯而皖、蘇發展,逐步擴展武裝;奪取地方政權,進而以「反摩擦」為藉口;消滅民軍,圍襲國軍,以建立其華北根據地。本章就發掘之史料予以歸納,做條理化的分析,並評論其作為。
第四章,新四軍在華中的擴展坐大。將新四軍的招募成軍;各支隊的擴展;及向江北發展建立華中根據地;造成蘇北不幸事件;最後抗命叛變遭致解散之經過,就史料歸納整理,並評析之。
第五章,中共黨組職之發展。探討中共逃抵延安後,如何恢復組織;在敵後與大後方,以及軍中擴展組織之策略手段,和鞏固組織、整風運動,終至「毛澤東黨」建立之經過。
第六章,中共抗日真相的探討。探究中共所自稱「領導抗戰」,而唯一有正式資料可查的「平型關戰役」、「百團大戰」的真相,進而由中共的言論,抗日作戰全程的比較,及與敵偽的關係,來討論到底是誰在領導抗戰?
結論:綜合各章所述,提出研究心得,檢討中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真義;即當中共處於革命低潮時期,依據共產國際指導;利用日軍侵華機會,採取與敵聯盟的「退卻路線」,同時進行「既聯合又鬥爭」,拉中、聯左、打右的策略,以創造新的革命形勢,有利「無產階級革命」的進行,為無產階級專政奪權開闢契機。並檢討中共與國民政府的成敗得失,以期從歷史教訓中獲取經驗,並做為今日反制中共統戰活動之借鏡,及茲後「和平改變中國」行動中戰略、策略運用之參考。
本論文即根據中共原始文件,國民政府中統局、軍統局對中共破壞抗戰之調查資料,發掘其擴張之策略手段,及軍、政、黨之擴展過程和成效。同時藉探討其「保留實力,擴展壯大」的決策,來揭穿中共對外宣傳「領導抗戰,獲致勝利」,歪曲史實的一貫作法。
除緒論、結論外,本文分六章二十二節,約二十餘萬言。緒論部份陳述研究動機、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限制等。本文各章內容要點如下:
第一章,中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過程。日本軍閥居心已久的侵華行動,激起了抗日的民族意識,共產國際的「反帝統一戰線」指示,使中共改採退卻路線,向國民政府輸誠,達到建立統一戰線目的。
第二章,中共在抗日戰爭中之擴展策略。本章在探討中共參加抗日之態度,擴展的戰略和策略,及其游擊戰、根據地、群運、宣傳、兵運、擴軍等的策略手段,並逐項予以分析。
第三章,八路軍在華北的擴展坐大。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參加「平型關戰鬥」後,即脫離指揮,由山西向察、綏、冀、魯而皖、蘇發展,逐步擴展武裝;奪取地方政權,進而以「反摩擦」為藉口;消滅民軍,圍襲國軍,以建立其華北根據地。本章就發掘之史料予以歸納,做條理化的分析,並評論其作為。
第四章,新四軍在華中的擴展坐大。將新四軍的招募成軍;各支隊的擴展;及向江北發展建立華中根據地;造成蘇北不幸事件;最後抗命叛變遭致解散之經過,就史料歸納整理,並評析之。
第五章,中共黨組職之發展。探討中共逃抵延安後,如何恢復組織;在敵後與大後方,以及軍中擴展組織之策略手段,和鞏固組織、整風運動,終至「毛澤東黨」建立之經過。
第六章,中共抗日真相的探討。探究中共所自稱「領導抗戰」,而唯一有正式資料可查的「平型關戰役」、「百團大戰」的真相,進而由中共的言論,抗日作戰全程的比較,及與敵偽的關係,來討論到底是誰在領導抗戰?
結論:綜合各章所述,提出研究心得,檢討中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真義;即當中共處於革命低潮時期,依據共產國際指導;利用日軍侵華機會,採取與敵聯盟的「退卻路線」,同時進行「既聯合又鬥爭」,拉中、聯左、打右的策略,以創造新的革命形勢,有利「無產階級革命」的進行,為無產階級專政奪權開闢契機。並檢討中共與國民政府的成敗得失,以期從歷史教訓中獲取經驗,並做為今日反制中共統戰活動之借鏡,及茲後「和平改變中國」行動中戰略、策略運用之參考。
目次
序
前言
緒論
第一章 中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過程
第一節 日軍侵華與我國抗戰
一、日本的崛起
二、日本大陸政策
三、從九一八到七七
四、中國的反應
第二節 統戰策略的理論根源
一、馬、恩的統戰思想
二、列寧的統戰理論
三、史達林的戰略觀
第三節 共產國際決議與「八一宣言」
一、俄共與第三國際關係
二、季米特洛夫路線的形成
三、國際「七大」的決議
四、「八一宣言」
第四節 瓦窯堡會議的新決議
一、瓦窯堡會議
二、統戰活動的展開
三、中共統戰成果——西安事變
第五節 向國民政府輸誠
附錄一:對西安事變通電
附錄二:中國共產黨中央給中國國民黨三中全會電
附錄三:中共共赴國難宣言
第二章 中共在抗日戰爭中之擴展策略
第一節 擴展策略之策定
一、參加抗戰的態度
二、擴展策略
第二節 游擊戰與根據地原則
一、抗日游擊戰
二、抗日游擊根據地
第三節 宣傳鼓動與群眾路線
一、宣傳鼓動工作
二、群眾路線
第四節 擴展手段
一、組織群眾
二、搜繳民槍
三、建立政權
四、自衛隊正規化與參軍運動
五、「友軍」工作
附錄一:關於抗戰中地方工作的原則指示
附錄二:友軍工作策略(中共中央華中局秘密文件摘錄)
第三章 八路軍在華北的擴展坐大
第一節 根據地的建立
一、收編共軍
二、「晉察冀邊區」
三、「晉綏邊區」
四、「晉冀魯豫邊區」
五、山東區
第二節 軍事擴張活動
一、軍事發展指示
二、八路軍在河北
三、八路軍在山東
四、八路軍在山西
五、陝北的武力擴展
六、八路軍實力調查
第三節 奪權建政
一、政權之奪取
二、政治措施
附錄:為河北摩擦真相覆毛澤東
第四章 新四軍在華中的擴展坐大
第一節 新四軍招募與擴大編組
一、招募成軍
二、支隊的擴編
第二節 軍事擴張活動
一、軍事行動計劃
二、擴張活動
三、蘇北摩擦事件真相
四、叛變與解散
第三節 奪權建政與根據地
一、政權奪取
二、非法政治措施
三、根據地
附錄一:何應欽、白崇禧皓電
附錄二:何應欽、白崇禧齊電
第五章 中共黨組織之發展
第一節 組織之重建
第二節 組織之擴展
一、擴展決議
二、擴展活動
三、「黨建」概況
第三節 組織路線的改變
一、鞏固黨的決定
二、整風運動
第四節 「毛澤東黨」之建立
一、黨史之決議
二、七次大會開會
三、「毛澤東思想」的提出
四、「毛澤東黨」的建立
附錄一:中共中央關於大量發展黨員的決定
附錄二:毛澤東致委員長親筆書內容
附錄三:中國共產黨員秘密守則
第六章 中共抗日真相的探討
第一節 「平型關戰役」的探討
一、太原會戰簡述
二、平型關戰鬥概要
三、中共作戰記述
四、問題的探討與分析
第二節 「百團大戰」的探究
一、中共作戰記述
二、問題的探究與分析
第三節 是誰領導抗戰
一、中共自稱領導抗戰
二、中共服從政府領導抗日言論
三、對日作戰之統計比較
四、抗戰中的逆流
五、蔣委員長領導中國戰勝日本
結論
參考書目
前言
緒論
第一章 中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過程
第一節 日軍侵華與我國抗戰
一、日本的崛起
二、日本大陸政策
三、從九一八到七七
四、中國的反應
第二節 統戰策略的理論根源
一、馬、恩的統戰思想
二、列寧的統戰理論
三、史達林的戰略觀
第三節 共產國際決議與「八一宣言」
一、俄共與第三國際關係
二、季米特洛夫路線的形成
三、國際「七大」的決議
四、「八一宣言」
第四節 瓦窯堡會議的新決議
一、瓦窯堡會議
二、統戰活動的展開
三、中共統戰成果——西安事變
第五節 向國民政府輸誠
附錄一:對西安事變通電
附錄二:中國共產黨中央給中國國民黨三中全會電
附錄三:中共共赴國難宣言
第二章 中共在抗日戰爭中之擴展策略
第一節 擴展策略之策定
一、參加抗戰的態度
二、擴展策略
第二節 游擊戰與根據地原則
一、抗日游擊戰
二、抗日游擊根據地
第三節 宣傳鼓動與群眾路線
一、宣傳鼓動工作
二、群眾路線
第四節 擴展手段
一、組織群眾
二、搜繳民槍
三、建立政權
四、自衛隊正規化與參軍運動
五、「友軍」工作
附錄一:關於抗戰中地方工作的原則指示
附錄二:友軍工作策略(中共中央華中局秘密文件摘錄)
第三章 八路軍在華北的擴展坐大
第一節 根據地的建立
一、收編共軍
二、「晉察冀邊區」
三、「晉綏邊區」
四、「晉冀魯豫邊區」
五、山東區
第二節 軍事擴張活動
一、軍事發展指示
二、八路軍在河北
三、八路軍在山東
四、八路軍在山西
五、陝北的武力擴展
六、八路軍實力調查
第三節 奪權建政
一、政權之奪取
二、政治措施
附錄:為河北摩擦真相覆毛澤東
第四章 新四軍在華中的擴展坐大
第一節 新四軍招募與擴大編組
一、招募成軍
二、支隊的擴編
第二節 軍事擴張活動
一、軍事行動計劃
二、擴張活動
三、蘇北摩擦事件真相
四、叛變與解散
第三節 奪權建政與根據地
一、政權奪取
二、非法政治措施
三、根據地
附錄一:何應欽、白崇禧皓電
附錄二:何應欽、白崇禧齊電
第五章 中共黨組織之發展
第一節 組織之重建
第二節 組織之擴展
一、擴展決議
二、擴展活動
三、「黨建」概況
第三節 組織路線的改變
一、鞏固黨的決定
二、整風運動
第四節 「毛澤東黨」之建立
一、黨史之決議
二、七次大會開會
三、「毛澤東思想」的提出
四、「毛澤東黨」的建立
附錄一:中共中央關於大量發展黨員的決定
附錄二:毛澤東致委員長親筆書內容
附錄三:中國共產黨員秘密守則
第六章 中共抗日真相的探討
第一節 「平型關戰役」的探討
一、太原會戰簡述
二、平型關戰鬥概要
三、中共作戰記述
四、問題的探討與分析
第二節 「百團大戰」的探究
一、中共作戰記述
二、問題的探究與分析
第三節 是誰領導抗戰
一、中共自稱領導抗戰
二、中共服從政府領導抗日言論
三、對日作戰之統計比較
四、抗戰中的逆流
五、蔣委員長領導中國戰勝日本
結論
參考書目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