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中風診治(簡體書)
滿額折

中風診治(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8 元
定價
:NT$ 168 元
優惠價
87146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 ? ? 我國腦中風的發病率和患病率近年來呈上升趨勢,每年發生的中風事件約200萬,每年死亡人數超過120萬,是發達國家死亡人數的總和,每年的腦血管病醫療費用超過100億元人民幣。

? ? ??在中風病的研究中,中醫學從整體出發,強調病證與辨證論治結合,其理法方藥貫穿一致,醫論醫說于繼承基礎上持續創新,近現代醫家更是在中風病現代研究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相關理論與治法,指導臨床療效顯著。

? ? ? 本書從診治用藥經驗的角度,根據全國當代中醫學家大量的醫論、醫話、醫案等文獻資料,編輯總結了數十位全國名老中醫治療中風的獨到經驗,揭示了名老中醫治療中風各具特色的理論見解和治療規律,著力反映各位名家的用藥特色,以利于指導臨床實踐、提高療效,其先進性和實用性不言而喻。

? ? ??每篇文后。均附錄各位名醫的秘驗方,這些方劑均為名家的經驗結晶,經過數十年臨床反復驗證,千錘百煉,療效確切。這些秘驗方不僅為廣大中醫藥科研、教學、臨床工作者提供寶貴的參考資料,而且豐富了中醫方劑學的內容,彌足珍貴。

作者簡介

? ? ? 王廣堯:男,1947年9月出生,吉林省松原市人,編審。1983年畢業于長春中醫藥大學。長期主持中醫藥期刊的編輯出版工作,曾任《吉林中醫藥》和《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編輯部主任。主編《傳統療法大成》、《中老年保健》、《實用針灸法治病法精華》等學術5部,編著《當代名醫臨癥精華》等學術著作5部,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

名人/編輯推薦

? ? ? 名醫:指經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審定的首批、二批、三批、四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他們在長期的臨床實踐過程中,形成了獨到的學術思想和學術風格,他們的秘驗方、傳承經典啟迪后人,厚積薄發,勇于創新,是才華與智慧的結晶,有著很高的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
? ? ? 秘驗方:是指或世代口傳心授,或源于經典古方增刪新訂,或經民間驗方修改補充,或獨創并經驗證確有良效的方劑。
? ? ??本套叢書根據中醫治療常見病的特點和優勢將***名醫有關常見病的秘驗方收錄其中。每一位名醫,前面是簡介,之后是用藥體會,然后是處方,非常實用。每方分為組成、功效、主治、用法、方解、加減、點評、驗案8個部分。方名大部分以中醫傳統方式命名,一部分以西醫病名命名,一部分以中西醫結合方式命名;各個名醫簡介概括了名醫的業績、臨床擅長;組成中的藥物和劑量很是精彩;功效與主治,體現了中醫療效的關鍵所在——辯證論治;方解將全方的組成一步一步加以分析;點評點出用方及治療過程的精華之處;驗案是*為典型的病例。
? ? ? 本套叢書經過編輯、整理3年完成,下了很大的功夫編寫,對患病人或臨床醫生都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借鑒。
? ? ??揭秘名老中醫治療糖尿病秘驗方用藥特色,承經典,啟后人。

書摘/試閱

本虛標實病八法任斡旋——劉志明

劉志明,男,1925年生,北京人,首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資深研究員,中國中醫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和學位委員會委員;兼任北京中醫藥大學、中國中醫研究院研究生部客座教授,中國中醫藥學會副會長,深圳市中醫顧問;全國政協第六、第七、第八屆委員。劉志明教授對外感熱病、內傷雜癥及老年疾病、疑難大癥,敢于創新,靈活變通,師古而不泥古,療效卓著。主要著作有《中醫內科學簡編》《劉志明醫案》,并在各中醫雜志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中風為本虛標實之證,可根據《黃帝內經》標本治則確定其治療原則:陰陽虛甚者固其本,陰陽暴盛者治其標,陰陽偏盛偏衰者標本兼顧。運用這三條原則,將治本與治標的具體方法綜合為固本、開脫、滋陰潛陽、養血熄風、補腎化痰、健脾化濕、益氣通絡、扶正祛風治療中風八法。

一、氣血虧竭,亟宜固脫

五臟精氣竭絕,陰血大虧,元陽虛脫,陰陽勢將離絕,卒發中風,即為脫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開,鼻鼾息微,手撒遺尿,脈細弱。此為正虛已極,病勢為兇險,亟宜固脫,為單獨治本的一種急救方法。代表方劑如獨參湯、參附湯,臨床運用時,人參用量宜重;若參附同用,人參用量常倍于附子。

二、陰陽暴盛,透竅開閉

中風陰陽暴盛,多見閉證。然閉證有陰閉、陽閉之分,故開閉法亦有辛溫、辛涼之別。
辛涼開閉:主治肝腎陰虛,風陽暴張,氣血上逆、痰火壅塞之陽閉,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兩手握固,牙關緊閉,面赤氣粗,舌苔黃膩,脈弦滑而數為主證。若痰熱偏甚者,急用清熱祛痰,芳香開竅之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為佳;風動抽掣者,投以清熱解毒、鎮痙開竅之紫雪丹為宜。

辛溫開竅:主治痰壅氣閉,陽氣不運,陰氣暴盛之陰閉,以靜而不煩,面白唇紫,痰涎壅盛,四肢不溫,苔白滑膩,脈象沉滑為主證。急用蘇合香丸辛溫透竅。開閉屬單獨治標的一種急救法,應中病即止,一旦神清,便當他圖。

三、陰虛陽盛,滋陰潛鎮

精血衰耗,以致肝腎陰虛,不能制陽,輕者僅為肝陽上亢,肝風上擾,或夾痰為患,臨證多見中經絡證候,兼見頭暈、頭痛、目蒙耳鳴,或少寐多夢、脈細弦、舌偏紅等虛實夾雜證,法當滋養肝腎以治本,潛陽鎮熄以治標,本虛標實兼顧,共奏滋陰潛鎮之功。歷代滋陰潛鎮方劑頗多,但臨證常選用天麻鉤藤飲加減,如酌加菊花、珍珠母或牡蠣、龜板與地龍等潛鎮通絡之品,以及豁痰開竅之石菖蒲、遠志,清火化痰之竹瀝、竹茹、天竺黃、川貝等藥物。若肝火熾盛,加龍膽草配合方中黃芩、山梔子,以增強清瀉肝火之力;又因陽亢風動多挾痰,故滋陰之品用何首烏、桑葚、白芍等藥,取其滋而不膩也。

肝腎陰虛不能制陽,甚則肝陽暴動,內風鴟張,氣血上逆,壅火壅塞,而發為陽閉。如屬中腑,可以清熱瀉火、開竅安神之萬氏牛黃清心丸配合滋陰潛鎮法,但需以潛鎮為主,稍佐滋陰;若為中臟之陽閉,除急用辛涼開閉之外,多以此法重用潛鎮,總以治標為先。

四、虛風內動,養血熄風

心主血,肝藏血,心血虧耗可導致肝血不足,而引起肝陽上亢,肝風內動;又因血虛液耗,陰不涵陽,易致心火挾厥陰相火升騰炎上。故心營虧耗多易引起風陽內動,肝火上炎而患中風,臨床兼見心悸頭暈,虛煩少寐,脈細數或細弦,舌尖紅苔干。治宜養血熄風,亦屬標本兼顧之法。滋養心營可選復脈湯、生脈散等方,其中人參宜改太子參為宜;姜、桂性溫易傷陰助火,故當去之;更加當歸、白芍、何首烏等藥以增強養血和營之功;酸棗仁、柏子仁、茯神養心安神;還須配合天麻、鉤藤、石決明、珍珠母等平肝潛鎮之品;若痰熱盛,又可益
以豁痰開竅、清火化痰的藥物。

五、腎虛痰壅,補腎化痰

腎元虧虛,腎陰衰竭于下,虛陽浮越于上,痰濁隨之上泛,堵塞竅道,輕者僅見語聲不出、肢體偏廢;甚則將成暴脫之中風危重證,兼見四肢逆冷,汗出痰壅,面赤如妝,脈浮大無力或沉細。法當補腎化痰,以固本為主,稍佐治標,代表方劑如地黃飲子,既可溫補下元,攝納浮陽,以防虛脫,又能開竅化痰,交通心腎,標本兼顧。臨證兼見氣虛者,增黨參、黃芪;偏腎陽虛而見腰膝冷感者,加重附、桂之用量,或酌增淫羊藿、仙茅等藥;偏腎陰虛兼見痰熱盛者,當去溫燥之附、桂,更加清化痰熱之品。但若氣火上升,肝陽偏亢而卒然中風者,
本法不宜使用。

六、脾虛濕盛,健脾化濕

脾氣虛弱,中土陽氣不運,不能制陰,則陰盛而濕聚痰生,輕者僅為痰濕阻滯經絡,而呈中經絡癥狀,兼見體豐面白、頭目昏漲、困倦懈怠、納呆脘痞、脈滑苔膩等癥,當以健脾氣治本,化濕痰治標。常用苓桂術甘湯偏重治本,二陳湯、導痰湯偏重治標,而十味溫膽湯為標本并重之劑;甚者陰氣暴盛,痰涎閉塞竅隧,而發為陰閉者,可于辛溫開竅之后,繼用導痰湯加味祛痰開竅。

七、氣虛瘀阻,益氣通瘀

因勞倦過度,久病失養,高年體虛,則多見氣虛而致血瘀,臨床表現為偏枯伴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語聲低微,或自汗心悸,飲食不振,舌淡苔少,脈虛無力,屬中經絡證候,可見于發病初期,也多見于中風后遺癥。治以益氣通瘀法,益氣即補中益氣,為治本;通瘀為活血通絡,屬治標。代表方劑為王清任補陽還五湯。其中黃芪用量宜重,俾氣足而血行通暢,配以歸尾、赤芍、川芎、桃仁、紅花活血祛瘀,地龍通經絡,共奏補氣活血、祛瘀通絡之功。關于本方的應用,張錫純曰:“然王氏書中,未言脈象何如。若遇脈之虛而無力者,用其方原可見效。若其脈象實而有力,其人腦中多患充血,而復用黃芪之溫而升補者,以助其血愈上行,必至兇危立見”,誠經驗之談。臨床若見陰虛陽亢、風火上擾之中風,使用本方切宜慎重。必待陽亢風動已平,癥情穩定,確具氣虛血瘀證候,方可使用,此時應與滋養肝腎、潛陽熄風之劑配伍,以防其肝陽復亢。

八、正虛風中,扶正祛風

中風發病,外風為誘因之一,且每多挾寒、挾濕為患。對于外風誘發的中風,既要扶助正氣,使正氣復則外邪易除,同時,又必須祛除外邪,使邪去則正氣易復,此即扶正與祛風并舉,本虛與標實兼顧之法。但因人的體質有偏于陽虛與陰虛的差異,故外邪客犯之后,證候有寒化、熱化之不同,選方用藥顯然有別,大秦艽湯調理氣血,偏于祛風清熱;小續命湯扶正助陽,偏于法風散寒,臨床不可不辨。

附:秘驗方介紹

1.苓桂術甘湯合栝樓薤白湯化裁

【組成】茯苓12g 白術9g 桂枝3g 甘草3g 栝樓12g 薤白9g 太子參12g 生黃芪12g 薏苡仁24g 防風9g 

【功效】健脾化痰、開胸散結。

【主治】適用于中風病痰濕閉阻經絡證,癥見半身不遂或肢體麻木,手足活動不靈便,語言不利,舌體強,胸悶氣短,時有心悸,口干不飲,大便溏軟,舌質淡,胖大,苔薄白,脈濡細滑。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1個月。

【加減】若兼見癥明顯,可隨癥加減。

【方解】方中茯苓為君藥,健脾并滲利水濕;臣以桂枝溫陽化氣,配合茯苓以溫化水飲;佐以白術、太子參、生黃芪、薏苡仁補益脾氣,且助茯苓運化水濕;栝樓、薤白寬胸散結,以開胸陽,點睛之筆在于方中應用防風一味,“風能勝濕”,將中醫理論發揮得淋漓盡致;以炙甘草調和諸藥,配合桂枝以甘溫補陽。共奏健脾滲濕、溫化痰飲之功。

【點評】本方是經方苓桂術甘湯與栝樓薤白湯的合方,前者溫化痰飲、健脾利濕,后者通陽散結、行氣祛痰,經過加減,更能適合中風病證屬痰濕閉阻經絡者。

【驗案】趙某,女,53歲。1980年12月18日初診。

患者有風濕性心臟病史,因腦血栓而致右半身不遂,現感右側頭面部及肢體麻木,手足活動不靈便,手指有如戴皮手套,下肢從足趾麻至膝蓋,語言不利,舌體強,晨起面部水腫,胸悶氣短,有時心慌,口干不飲,大便溏軟,脈濡細滑,苔薄白。診為脾陽不振,痰濕阻滯之中風。治以健脾溫化痰飲,佐開胸散結,方用苓桂術甘湯合栝樓薤白湯化裁:茯苓12g,白術9g,桂枝3g,甘草3g,栝樓12g,薤白9g,太子參12g,生黃芪12g,薏苡仁24g,防風9g。服7劑后,面部水腫除,肢體麻感著減,語言較前流利,稍覺靈活。嗣后以此方出入,服藥兩月余,右側頭面肢體麻木感完全消失,手足活動正常。

2.天麻鉤藤飲加減

【組成】鉤藤9g 菊花9g 珍珠母(先煎)24g 牛膝12g 遠志6g 石菖蒲6g 石決明(先煎)24g 黃芩9g 茯苓9g 桑寄生12g 何首烏15g 

【功效】平肝熄風、清熱活血、補益肝腎。

【主治】治療肝陽偏亢,肝風上擾的有效方劑。癥狀主要以頭痛頭脹,耳鳴目眩,少寐多夢;或半身不遂,口眼斜,舌紅,脈弦數證治要點;常用于高血壓病屬肝陽上亢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加減】一般堅持服用全方,若兼見癥明顯,可作加減。

【方解】方中鉤藤、石決明、珍珠母均有平肝熄風之效,用以為君。菊花、黃芩清熱瀉火,使肝經不致偏亢,是為臣藥。牛膝引血下行,配合何首烏、桑寄生能補益肝腎,茯苓安神定志,石菖蒲、遠志交通心腎,俱為佐使藥。

【點評】本方以天麻鉤藤飲為方底,易天麻為珍珠母,旨在進一步加強平肝之效,另方加入石菖蒲、遠志對藥,遠志通于腎、交于心,石菖蒲開竅、啟閉、寧神,二藥伍用,通心竅、交心腎,寧神之力增強。

【驗案】李某,女,65歲。

1981年8月12日下午5時許,突然跪倒不能站立,覺左側肢體不靈便,語言不利,伴有頭暈、惡心。當晚送某某醫院急診,欲行腰穿被患者拒絕,于翌日請劉老師診治。自述頭昏耳鳴,左手不能舉,左腳不能行,舌與鼻唇溝稍左歪,流涎,吞咽困難,甚則嗆咳,語言謇澀,惡心,汗出較多,脈弦滑,苔薄黃。血壓22.7/13.3kPa(170/100mmHg)。診為中風,屬肝腎陰虧,陽亢風動,挾痰痹阻經絡。擬滋陰潛鎮,重平肝通絡,豁痰開竅。方用天麻鉤藤飲加減,合牛黃清心丸。處方:鉤藤9g,菊花9g,珍珠母(先煎)24g,石菖蒲6g,桑寄生
12g,遠志6g,半夏9g,黃芩9g,茯苓9g,石決明(先煎)24g,牛膝12g,何首烏15g。
另:牛黃清心丸5粒,每日1粒。

服5劑后,即能行走兩三步,左上肢亦能抬舉平肩,言語較前流利,喝水已不嗆咳,血壓20/13.3kPa(150/100mmHg),余均減。

二診桑寄生改為15g,增太子參12g,停用牛黃清心丸。此后即以上方隨證化裁,服藥30余劑,口眼斜完全恢復,左側肢體活動自如、語言清晰,能料理較輕家務。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46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