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國富論》,原名《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是一部經濟學專著,也是學術領域內頗具影響力的一部作品。本書共分五篇,總結了近代初期各國資本主義發展的經驗,批判吸收了當時的重要經濟理論,對整個國民經濟的運動過程作了系統的描述,為經濟學確定了完整的架構,奠定了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的理論基礎,次提出了市場經濟會由“看不見的手”自行調節的理論。該書的問世成為了現代政治經濟學研究的起點,使經濟學成為了一門獨立的科學。作為經典名著,《國富論》一直暢銷不衰。
作者簡介
亞當斯密(1723-1790),英國哲學家和經濟學家,經濟學的主要創立者。出生在蘇格蘭法夫郡(County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主要著作有《道德情操論》《國富論》等。被世人尊稱為“現代經濟學之父”和“自由企業的保護神”。姜振華,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獲法學碩士學位;2007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員社會學系,獲法學博士學位。代表作品有《中國城市社區治理結構研究》《社區概論》等。
名人/編輯推薦
全新插圖普及本;現代經濟學開山之作;對人類發展進程產生過深遠影響的著作;財富增長奧秘的全面解讀
在亞當斯密那里,政治經濟學已經發展為某種整體。他**次對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問題作出了系統的研究,創立了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把英國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 馬克思不讀《國富論》就不知道怎樣才叫“利己”,讀了《道德情操論》才知道“利他”是問心無愧的“利己”。——英國經濟學家 弗里德曼從*終效果來看,《國富論》也許是迄今為止*重要的書,此書對人類幸福的貢獻超過了所有名垂青史的政治家和立法者的貢獻的總和。——英國史學家 巴克勒亞當史密斯的地位像神一樣,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施蒂格勒曾經寫過一篇亦莊亦諧的文章,列舉參加學術研討會時,經常聽到的語錄,其中有兩則是:“這個亞當史密斯早就說過”和“亞當史密斯史密斯才沒說過這個!”由此可見,當時的人們已經把亞當史密斯當成判別是非的指標。
在亞當斯密那里,政治經濟學已經發展為某種整體。他**次對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問題作出了系統的研究,創立了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把英國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 馬克思不讀《國富論》就不知道怎樣才叫“利己”,讀了《道德情操論》才知道“利他”是問心無愧的“利己”。——英國經濟學家 弗里德曼從*終效果來看,《國富論》也許是迄今為止*重要的書,此書對人類幸福的貢獻超過了所有名垂青史的政治家和立法者的貢獻的總和。——英國史學家 巴克勒亞當史密斯的地位像神一樣,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施蒂格勒曾經寫過一篇亦莊亦諧的文章,列舉參加學術研討會時,經常聽到的語錄,其中有兩則是:“這個亞當史密斯早就說過”和“亞當史密斯史密斯才沒說過這個!”由此可見,當時的人們已經把亞當史密斯當成判別是非的指標。
序
國者,諸侯受封之地也;富者,所需皆備也;論者,明斷事理也。所以,國富論的含義就是用科學的手法來探究社會榮枯之根本,國家興壞之溯源,并且在此基礎上推測出治亂盛衰的大致走向,其義大哉!公正地講,《國富論》的作者亞當斯密并不是經濟學以及政治學領域的拓荒者。在閱讀此書的時候,我們也會發現,《國富論》中的很多經典理論也并非亞當斯密的“原創”。但是,相比較其他經濟學著作而言,《國富論》大的優勢就是不僅將經濟學和政治學以及多個學科的各家流派學說完美而巧妙地融于一體,而且還在此基礎上對為該學科指明了大致方向。正如記者兼社會評論家馬克斯勒納 (Max Lerner) 對《國富論》的評論中所說的那樣:“這是一本將經濟學、哲學、歷史、政治理論和實踐計劃奇怪地混合在一起的書,一本由有著高深學問和明敏見識的人所寫的書。這個人有強大的分析能力,能對他的筆記本中所有的材料進行篩選;又有強大的綜合能力,能按照新的和引人注目的方式將其重新組合起來,斯密對他當時的學術領域的各種思想是極為敏感的。他像后來的馬克思一樣,不是一個關在自己房子里的與世隔絕的學者,他仿佛全身裝著天線,能收到并吸收所能接觸到的一切信息。”200多年的事實證明,亞當斯密所指的大致方向雖然不能說是正確的,但就像孔子所云:“雖不中亦不遠矣。”國富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個——民強!民強的結果是什么,就是國富!國富與民強,其實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因此,《國富論》中的理論不僅可以放諸廟堂之高,更適用于江湖之遠。通俗一點說,《國富論》不僅適用于國家,也適用于個人。這,就是《國富論》對于當今社會的重要性,也是譯者翻譯本書的主要原因。《國富論》自18世紀付梓之后,就引來了眾多的翻譯者,其中包括被康南海稱之為“精通西學人”的嚴復。遙想清末,國運衰微,列強共侵,無數仁人志士,或舍身以醒民眾,或灑熱血以薦軒轅,雖未成就周武三千,然亦當得田橫五百。為了開啟民智,振興中華,曾經在英國留學的嚴復親自將亞當斯密的著作《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國富論》)翻譯成文言文,并且將其命名為《原富》。直到今天,《原富》仍被今天不少的《國富論》翻譯者所借鑒和參考。雖然嚴復所譯的《原富》信、達、雅兼備,但是嚴復在翻譯的時候,為了結構緊湊,刪減多處,加之案語頗多,所以《原富》相對《國富論而言》雖然主旨沒有更改,但是卻少了很多的精彩。2005年,在溫總理的眷顧之下,亞當斯密的著作再次風行于華夏,而《國富論》的多個譯本也隨“風”紛紛付梓,其中精品甚多,但是也有不少譯本是以其他譯文為藍本,然后結合原著和作者本人理解演繹而成的,后者不但詰屈聱牙,而且歪曲了原著的面貌。之所以會出現上述情況,并不完全是因為譯者不夠努力,而是因為與其他單純的經濟學著作不同的是,《國富論》一書不僅是一本經濟學著作,更是一部從多學科視野來觀察、分析乃至預測經濟現象的鴻篇巨著。正是由于這個原因,才給了讀者很大的理解空間。而這,也大大增加了譯者的難度。為將《國富論》的真實面貌展示在讀者面前,本書譯者在翻譯過程中,不但高度忠誠于原著,而且在竭力避免譯文常見的文體歐化情況的同時,力求準確,在讀者可能存疑之處給予腳注說明,同時配以精彩插圖,讓讀者在短的時間內理解文章的含義。
書摘/試閱
導讀:在這一章中,亞當·斯密主要闡述了分工的發展和其優勢。亞當·斯密認為,分工是勞動者為提高工作效率所作出的必然選擇。分工的出現簡化了工作流程,減少了勞動者在不同工作流程之間轉化所造成的時間損失,并且增加了勞動者的專業技能。而隨著大機器生產時代的來臨,日益精深的勞動分工加速了國家工業化的進程,使國民經濟得以快速發展。為了讓讀者更好地理解分工所帶來的變革性的結果,我們這里以個別制造業分工狀況為例加以討論。人們一般會認為,只有在一些不那么重要的制造業中,分工才是完全的。然而事實并非如此,不重要制造業的分工實際上并不比重要制造業的分工更為精密。只是由于這類制造業只供給少數人小量需要,因此所雇用的勞動者人數必然不會太多,而從事各部門工作的工人往往可集合在同一工廠內,這便給了觀察者一種分工的假象。相反的,在大規模制造業需要供給整個社會的大量需要,所以各工作部門都必須要雇有許多的工人,而要把這許許多多的工人集合在一個廠內是很難做到的,人們自然也無法同時看見一個部門以上的工人。象這種大規模制造業,盡管實際上比小制造業分成多得多的部分,但因為這種劃分不能象小制造業的劃分那么明顯,所以很少人注意到。以制針業為例,這是一個分工極其細致的行業,然而毋庸置疑的是,其分工情況并不那么引人注意。其實可以這樣說,正是因為分工的存在,讓制針成為了一種專門的職業。一個普通勞動勞動者,如果沒有接受過制針這一工作的專門訓練,又不知怎樣使用這職業上的機械,那么即使他盡全力地工作,也許一天也制造不出一枚針。而按照現如此的制作效率,制針業是完全不可能成為一個專門的職業的。然而,由于分工的存在,制針業不但已經成為專門職業,而且這種職業還分成了若干部門,其中有大多數也同樣成為專門職業。一個人抽鐵線,一個人拉直,一個人切截,一個人削尖線的一端,一個人磨另一端,以便裝上圓頭。要做圓頭,就需要有二三種不同的操作。裝圓頭,涂白色,乃至包裝,都是專門的職業。這樣,制針工作被分為十八種操作。有些工廠,這十八種操作,分由十八個專門工人擔任。然而有時也有一人兼任二三門的情況。譬如有些小工廠,只雇用十來個工人,因此有必然有幾個工人擔任二三種操作,象這樣一個小工廠,雖然條件簡陋,但如果工人工作足夠努力,一天也能夠生產幾萬枚針出來。就其他各種工藝及制造業說,雖有許多沒有這樣細密的分工,工人單項操作也不能變得這樣簡單,但分工的效果卻是一樣的。凡能采用分工制的工藝,一經采用分工制,便相應地增進勞動的生產力。我們現在各種行業能夠分隔開來,似乎也是由于分工有這種好處。一個國家的產業與勞動生產力的增進程度如果是極高的,則其各種行業的分工一般也都達到極高的程度。未開化社會中一人獨任的工作,在進步的社會中,一般都成為幾個人分任的工作。在進步的社會中,農民一般只是農民,制造者只是制造者。而且,生產一種完全制造品所必要的勞動,也往往分由許多勞動者擔任。我們以麻織業和毛織業為例,從亞麻及羊毛的生產到麻布的漂白和燙平或呢絨的染色和后一道加工,各部門所使用的不同技藝是極其復雜的。由于性質的差異,農業不可能有像制造業那樣細密的分工,各種工作,不能象制造業那樣判然分立。木匠的職業與鐵匠的職業,通常是截然分開的,但畜牧者的業務與種稻者的業務,不能象前者那樣完全分開。紡工和織工,幾乎都是各別的兩個人,但鋤耕、耙掘、播種和收割,卻常由一人兼任。農業上種種勞動,隨季節推移而巡回,要指定一個人只從事一種勞動,事實上絕不可能。所以,農業上勞動生產力的增進,總跟不上制造業上勞動生產力的增進的主要原因,也許就是農業不能采用完全的分工制度。現在富裕的國家,自然需要在農業和制造業上都優于鄰國,但制造業方面的優越程度,必定大于農業方面的優越程度。富裕國家的土地,一般都耕耘得較好,投在土地上的勞動與費用也比較多,生產出來的產品按照土地面積與肥沃的比例來說也較多;但是,這樣較大的生產量,很少在比例上大大超過所花的較大勞動量和費用。農業分工的貧富國比較在農業方面,富裕國家勞動生產力未必都比貧窮國家勞動生產力大多少,至少不象制造業方面一般情況那樣大得多。所以,如果品質同樣優良,富裕國家小麥在市場上的售價,未必都比貧窮國家低廉。
就富裕和進步的程度說,法國遠勝于波蘭,但波蘭小麥的價格,與品質同樣優良的法國小麥同樣低廉。與英格蘭比較,論富裕,論進步,法國可能要遜一籌,但法國產麥省出產的小麥,其品質之憂良完全和英格蘭小麥相同,而且在大多數年頭,兩者的價格也大致相同。可是,英格蘭的麥田耕種得比法國好,而法國的麥田,據說耕種得比波蘭好得多。貧窮國家的耕作,盡管不及富裕國家,但貧窮國家生產的小麥,在品質優良及售價低廉方面,卻能在相當程度上與富裕國家競爭。但是,貧窮國家在制造業上不能和富裕國家競爭;至少在富裕國家土壤氣候位置適宜于這類制造業的場合,貧窮國家不能和富裕國家競爭。法國綢所以比英國綢又好又便宜,就是因為織綢業,至少在今日原絲進口稅很高的條件下,更適合于法國氣候,而不十分適合于英國氣候。但英國的鐵器和粗毛織物,卻遠勝于法國,而且品質同樣優良的英國貨品,在價格上比法國低廉得多。據說,波蘭除了少數立國所需的粗糙家庭制造業外,幾乎沒有什么制造業。毋庸置疑,分工給勞動者帶來大的好處是工作效率的提高,用比過去短的工作時間,收獲更大的工作成果。分工之所以能夠實現這一點,主要因為三個方面:首先,勞動者的技巧因專一從事某一項工作而日漸成熟;其次,勞動者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通常須損失不少時間,而分工則可以免除這種損失;第三,一些機械的發明讓一個勞動者可以完成多個勞動者的工作。下面,我們試著剖析一下這三方面的原因:首先,勞動者熟練程度的增進,勢必增加他所能完成的工作量。分工實施的結果,各勞動者的業務,既然終生局限于一種單純操作,當然能夠大大增進自己的熟練程度。譬如慣于使用鐵錘而不曾練習制鐵釘的普通鐵匠,一旦因特殊事故,必須制釘時,他一天至多只能做出二三百枚針來,而且質量還拙劣不堪。即使慣于制釘,但若不以制釘為主業或專業,就是竭力工作,也不會一天制造出八百枚或一千枚以上。我看見過幾個專以制釘為業的不滿二十歲的青年人,在盡力工作時,每人每日能制造二千三百多枚。然而,制釘決不是簡單的操作。同一勞動者,要鼓爐、調整火力,要燒鐵揮錘打制,在打制釘頭時還得調換工具。比較起來,制扣針和制金屬紐扣所需的各項操作要簡單得多,而以此為終生業務的人,其熟練程度通常也高得多。所以,在此等制造業中,有幾種操作的迅速程度簡直使人難于想象,如果你不曾親眼見過,你決不會相信人的手能有這樣大的本領。其次,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常要損失一些時間,因節省這種時間而得到的利益,比我們驟看到時所想象的大得多。不可能很快地從一種工作轉到使用完全不相同工具而且在不同地方進行的另一種工作。耕作小農地的鄉村織工,由織機轉到耕地,又由耕地轉到織機,一定要虛費許多時間。誠然,這兩種技藝,如果能在同一廠坊內進行,那么時間上的損失,無疑要少得多,但即使如此,損失還是很大。人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時,通常要閑逛一會兒。在開始新工作之初,勢難立即精神貫注地積極工作,總不免心不在焉。而且在相當時間內,與其說他是在工作,倒不如說他是在開玩笑。閑蕩、偷懶、隨便這種種習慣,對于每半小時要換一次工作和工具,而且一生中幾乎每天必須從事二十項不同工作的農村勞動者,可說是自然會養成的,甚而可說必然會養成的。這種種習慣,使農村勞動者常流于遲緩懶惰,即在非常吃緊的時候,也不會精神勃勃地干。所以,縱使沒有技巧方面的缺陷,僅僅這些習慣也一定會大大減少他所能完成的工作量。
后,利用適當的機械能在什么程度上簡化勞動和節省勞動,這必定是大家都知道的,無須舉例。我在這里所要說的只是:簡化勞動和節省勞動的那些機械的發明,看來也是起因于分工。人類把注意力集中在單一事物上,比把注意力分散在許多種事物上,更能發現達到目標的更簡易更便利的方法。分工的結果,各個人的全部注意力自然會傾注在一種簡單事物上。所以只要工作性質上還有改良的余地,各個勞動部門所雇的勞動者中,不久自會有人發現一些比較容易而便利的方法,來完成他們各自的工作。唯其如此,用在今日分工細密的各種制造業上的機械,有很大部分,原是普通工人的發明。他們從事于單純的操作,當然會發明比較便易的操作方法。不論是誰,只要他常去觀察制造廠,他一定會看到極象樣的機械,這些機械是普通工人為了要使他們擔當的那部分工作容易迅速地完成而發明出來的。初的蒸汽機,原需雇用一個兒童,按活塞的升降,不斷開閉汽鍋與汽筒間的通路。有一次擔任這工作的某兒童,因為愛和朋友游玩,他用一條繩把開閉通路的舌門的把手,系在機械的另一部分,舌門就可不需人力自行開閉。原為貪玩想出來的方法,就這樣成為蒸汽機大改良之一。可是,一切機械的改良,決不是至由機械使用者發明。有許多改良,是出自專門機械制造師的智巧;還有一些改良,是出自哲學家或思想家的智能。哲學家或思想家的任務,不在于制造任何實物,而在于觀察一切事物,所只他們常常能夠結合利用各種完全沒有關系而且極不類似的物力。隨著社會的進步,哲學或推想也象其他各種職業那樣,成為某一特定階級人民的主要業務和專門工作。一此外,這種業務或工作,也象其他職業那樣,分成了許多部門,每個部門,又各成為一種哲學家的行業。哲學上這種分工,象產業上的分工那樣,增進了技巧,并節省了時間。各人擅長各人的特殊工們不但增加全體的成就,而且大大增進科學的內容。在一個政治清明的社會里,造成普及到下層人民的那種普遍富裕情況的,是各行各業的產量由于分工而大增。各勞動者,除自身所需數的以外,還有大量產物可以出賣;同時,因為一切其他勞動者的處境相同,各個人都能以自身生產的大量產物,換得其他勞動著生產的大量產物,換言之,都能換得其他勞動者大量產物的價格。別人所需的物品,他能與以充分供給;他自身所需的,別人亦能與以充分供給。于是,社會各階級普遍富裕。
就富裕和進步的程度說,法國遠勝于波蘭,但波蘭小麥的價格,與品質同樣優良的法國小麥同樣低廉。與英格蘭比較,論富裕,論進步,法國可能要遜一籌,但法國產麥省出產的小麥,其品質之憂良完全和英格蘭小麥相同,而且在大多數年頭,兩者的價格也大致相同。可是,英格蘭的麥田耕種得比法國好,而法國的麥田,據說耕種得比波蘭好得多。貧窮國家的耕作,盡管不及富裕國家,但貧窮國家生產的小麥,在品質優良及售價低廉方面,卻能在相當程度上與富裕國家競爭。但是,貧窮國家在制造業上不能和富裕國家競爭;至少在富裕國家土壤氣候位置適宜于這類制造業的場合,貧窮國家不能和富裕國家競爭。法國綢所以比英國綢又好又便宜,就是因為織綢業,至少在今日原絲進口稅很高的條件下,更適合于法國氣候,而不十分適合于英國氣候。但英國的鐵器和粗毛織物,卻遠勝于法國,而且品質同樣優良的英國貨品,在價格上比法國低廉得多。據說,波蘭除了少數立國所需的粗糙家庭制造業外,幾乎沒有什么制造業。毋庸置疑,分工給勞動者帶來大的好處是工作效率的提高,用比過去短的工作時間,收獲更大的工作成果。分工之所以能夠實現這一點,主要因為三個方面:首先,勞動者的技巧因專一從事某一項工作而日漸成熟;其次,勞動者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通常須損失不少時間,而分工則可以免除這種損失;第三,一些機械的發明讓一個勞動者可以完成多個勞動者的工作。下面,我們試著剖析一下這三方面的原因:首先,勞動者熟練程度的增進,勢必增加他所能完成的工作量。分工實施的結果,各勞動者的業務,既然終生局限于一種單純操作,當然能夠大大增進自己的熟練程度。譬如慣于使用鐵錘而不曾練習制鐵釘的普通鐵匠,一旦因特殊事故,必須制釘時,他一天至多只能做出二三百枚針來,而且質量還拙劣不堪。即使慣于制釘,但若不以制釘為主業或專業,就是竭力工作,也不會一天制造出八百枚或一千枚以上。我看見過幾個專以制釘為業的不滿二十歲的青年人,在盡力工作時,每人每日能制造二千三百多枚。然而,制釘決不是簡單的操作。同一勞動者,要鼓爐、調整火力,要燒鐵揮錘打制,在打制釘頭時還得調換工具。比較起來,制扣針和制金屬紐扣所需的各項操作要簡單得多,而以此為終生業務的人,其熟練程度通常也高得多。所以,在此等制造業中,有幾種操作的迅速程度簡直使人難于想象,如果你不曾親眼見過,你決不會相信人的手能有這樣大的本領。其次,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常要損失一些時間,因節省這種時間而得到的利益,比我們驟看到時所想象的大得多。不可能很快地從一種工作轉到使用完全不相同工具而且在不同地方進行的另一種工作。耕作小農地的鄉村織工,由織機轉到耕地,又由耕地轉到織機,一定要虛費許多時間。誠然,這兩種技藝,如果能在同一廠坊內進行,那么時間上的損失,無疑要少得多,但即使如此,損失還是很大。人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時,通常要閑逛一會兒。在開始新工作之初,勢難立即精神貫注地積極工作,總不免心不在焉。而且在相當時間內,與其說他是在工作,倒不如說他是在開玩笑。閑蕩、偷懶、隨便這種種習慣,對于每半小時要換一次工作和工具,而且一生中幾乎每天必須從事二十項不同工作的農村勞動者,可說是自然會養成的,甚而可說必然會養成的。這種種習慣,使農村勞動者常流于遲緩懶惰,即在非常吃緊的時候,也不會精神勃勃地干。所以,縱使沒有技巧方面的缺陷,僅僅這些習慣也一定會大大減少他所能完成的工作量。
后,利用適當的機械能在什么程度上簡化勞動和節省勞動,這必定是大家都知道的,無須舉例。我在這里所要說的只是:簡化勞動和節省勞動的那些機械的發明,看來也是起因于分工。人類把注意力集中在單一事物上,比把注意力分散在許多種事物上,更能發現達到目標的更簡易更便利的方法。分工的結果,各個人的全部注意力自然會傾注在一種簡單事物上。所以只要工作性質上還有改良的余地,各個勞動部門所雇的勞動者中,不久自會有人發現一些比較容易而便利的方法,來完成他們各自的工作。唯其如此,用在今日分工細密的各種制造業上的機械,有很大部分,原是普通工人的發明。他們從事于單純的操作,當然會發明比較便易的操作方法。不論是誰,只要他常去觀察制造廠,他一定會看到極象樣的機械,這些機械是普通工人為了要使他們擔當的那部分工作容易迅速地完成而發明出來的。初的蒸汽機,原需雇用一個兒童,按活塞的升降,不斷開閉汽鍋與汽筒間的通路。有一次擔任這工作的某兒童,因為愛和朋友游玩,他用一條繩把開閉通路的舌門的把手,系在機械的另一部分,舌門就可不需人力自行開閉。原為貪玩想出來的方法,就這樣成為蒸汽機大改良之一。可是,一切機械的改良,決不是至由機械使用者發明。有許多改良,是出自專門機械制造師的智巧;還有一些改良,是出自哲學家或思想家的智能。哲學家或思想家的任務,不在于制造任何實物,而在于觀察一切事物,所只他們常常能夠結合利用各種完全沒有關系而且極不類似的物力。隨著社會的進步,哲學或推想也象其他各種職業那樣,成為某一特定階級人民的主要業務和專門工作。一此外,這種業務或工作,也象其他職業那樣,分成了許多部門,每個部門,又各成為一種哲學家的行業。哲學上這種分工,象產業上的分工那樣,增進了技巧,并節省了時間。各人擅長各人的特殊工們不但增加全體的成就,而且大大增進科學的內容。在一個政治清明的社會里,造成普及到下層人民的那種普遍富裕情況的,是各行各業的產量由于分工而大增。各勞動者,除自身所需數的以外,還有大量產物可以出賣;同時,因為一切其他勞動者的處境相同,各個人都能以自身生產的大量產物,換得其他勞動著生產的大量產物,換言之,都能換得其他勞動者大量產物的價格。別人所需的物品,他能與以充分供給;他自身所需的,別人亦能與以充分供給。于是,社會各階級普遍富裕。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