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時光客運:一趟懷舊與知性的公車之旅
滿額折
時光客運:一趟懷舊與知性的公車之旅
時光客運:一趟懷舊與知性的公車之旅
時光客運:一趟懷舊與知性的公車之旅
時光客運:一趟懷舊與知性的公車之旅
時光客運:一趟懷舊與知性的公車之旅
時光客運:一趟懷舊與知性的公車之旅
時光客運:一趟懷舊與知性的公車之旅
時光客運:一趟懷舊與知性的公車之旅
時光客運:一趟懷舊與知性的公車之旅
時光客運:一趟懷舊與知性的公車之旅
時光客運:一趟懷舊與知性的公車之旅
時光客運:一趟懷舊與知性的公車之旅
時光客運:一趟懷舊與知性的公車之旅
時光客運:一趟懷舊與知性的公車之旅
時光客運:一趟懷舊與知性的公車之旅
時光客運:一趟懷舊與知性的公車之旅
時光客運:一趟懷舊與知性的公車之旅
時光客運:一趟懷舊與知性的公車之旅
時光客運:一趟懷舊與知性的公車之旅
時光客運:一趟懷舊與知性的公車之旅
時光客運:一趟懷舊與知性的公車之旅
時光客運:一趟懷舊與知性的公車之旅
時光客運:一趟懷舊與知性的公車之旅
時光客運:一趟懷舊與知性的公車之旅
時光客運:一趟懷舊與知性的公車之旅

時光客運:一趟懷舊與知性的公車之旅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80 元
優惠價
90342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不論是首創在車上設有防扒手和性騷擾專用哨子的欣欣客運;或是民國七十年代初期,當絕大多數公車仍是普通車時,便已經擁有許多稱作「勝利號」冷氣車的台西客運;以及見證石門水庫周圍旅遊衰退的新竹客運「羅馬公路」路線,你我可能都經歷過這段台灣公路客運歷史上輝煌的一頁。

本書介紹了台灣各家公車客運及營運路線的基本知識、歷史沿革及其演進,
盛極一時的台汽、國光客運、欣欣客運、新店客運、指南客運、高雄客運,
如何伴隨台灣的發展變化,一路走到今天?
就讓我們一起搭上這班時光客運,重溫舊時回憶吧!


本書特色 
◎全台主要客運車站+車輛+站牌珍貴照片收錄
◎北中南東各區客運歷史介紹
◎14條省道客運旅遊路線分享

作者簡介

楊浩民
國立交通大學畢業,現任職於財政部北區國稅局板橋分局。為一名鐵路及客運車的愛好者,不是鐵道迷或公車迷,卻喜歡搭乘火車並搭配各種不同路線的客運車走遍台灣的大小鄉鎮,研究車站、車輛、路線、站牌、車票、時刻表、票價、鐵道文物、省縣鄉道路線等,尤其喜歡拍攝台糖的小火車。最大的願望是提倡臺灣的大眾運輸,讓大家都喜歡搭火車和客運車。

筆者不是公車迷或鐵道迷,但從小就喜歡火車和公車。記得小時候拿到一本聯營管理中心印贈的「台北市聯營公車行駛路線手冊」,如獲至寶,經常翻閱,研究得津津有味,只可惜這本手冊只有聯營公車路線而沒有其他公路客運。平常上街時也總是喜歡留意各種不同的公車路線、站名、票價等。自從《臺灣鐵道火車淺說》一書完成之後,總覺得也想把長期研究公車客運的一點心得和大家分享,這是最原始的寫作動機。
可是喜歡公車的人卻相當少見。和火車有關的歌曲還不少,卻沒聽過哪首歌是唱公車的。喜歡鐵道的人本來就不多,公車愛好者又比鐵道愛好者更少。鐵道迷就是火車迷,公路迷卻未必等於公車迷,因為研究公路者可能是自己開車而非搭車,喜歡公車者也不見得知道某線公車走的是幾號縣道。如果去圖書館,多少可以找到幾本鐵道專書,但是卻找不到公車的書籍(路線手冊不算)。頂多只有林栭顯先生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出版的《臺灣汽車客運公司之營運沿革》或錢大群先生著的《台灣公路巴士之沿革》、《台灣巴士》。這三本書確實相當難得,可惜都是專門介紹台汽公司或台北市公車處,其他客運業者頂多只有一張照片而已。而且錢大群先生的著作偏重於機械構造、車型、引擎、馬力等,對於一般不了解車輛結構的讀者(尤其是少年讀者)太過艱深,頂多只能把它當作寫真集來看,而照片又有同一車型的照片過多(例如大宇造的公車)、畫面模糊、主體過小、車身側面不夠清楚、都是只有車頭而沒有車尾的照片等。至於一本有系統地介紹台灣各地客運業者、或是寫給公車愛好者們看的入門專書,則是從來沒看過。
事實上,公車也是國家文化財的一部分,只是不受人重視。汽車的折舊率很高,跑了幾年就會被淘汰,不像台鐵有許多二、三十年歷史的車廂。這更顯得留下照片檔案紀錄的重要性。公共汽車伴隨無數人成長,筆者自己也很懷念民國七十年代台北各業者的普通公車,可惜小時候不懂攝影,沒能留下照片,等到長大後,那些車輛再也看不到了。往者已矣來者可追,希望能有更多愛好者一起加入研究公車的行列。「行」是民生四大需求之一,而公車是最普及的大眾運輸工具,因此公車演進史就是台灣庶民生活史的一部分,各地的老站牌就是當地交通史的最佳見證。研究公車,進而了解沿途經過地方的發展變遷史,是相當有趣的一件事。
常看到有人視搭公車為畏途,原因不外不知如何搭乘、覺得要等車不如自己有車方便等。其實,搭公車沒有一般人想像中的麻煩,除非是偏遠地區,不然其實有很多鄉鎮的客運車班次都是很多的,不只台北地區,外縣市的鄉鎮也是如此。現在各主要客運公司都有網站,可以查得路線、班次等資訊,加上智慧手機的普及,在鄉間搭客運也不是難事。近年來各客運業者服務品質皆已大幅提升,即使是中南部地區業者,站牌有的都已經附有路線圖和時刻表,不再只有站名幾個大字而已,時刻表還會隨時更新,以往「鄉下地方客運常有脫班,時刻表僅供參考」的情形已不復見。車站人員還會用擴音器提醒大家上車,甚至還有穿著背心的服務人員熱心提供協助,都使搭乘鄉下地方客運的難度大為降低。可是客運業者仍然不堪虧損,時常傳出停駛風波,主要就是因為受到自用車普及化的影響,很多會搭客運車的人都是持用優待票的學生或老人。許多客運車站的一樓都出租給其他商店,便利商店的招牌做得比車站招牌更大,客運業經營困難由此可見一斑。
長期以來我們的政府可以說是根本就沒在提倡公共汽車,又放任自用車數量不斷成長。同樣地狹人稠的新加坡,規定人民不是有錢就能買車,而是必須先要有價值約台幣兩百萬元左右的「擁車證」,再等到有別人退車後才能買車,而車價又奇貴,所以在新加坡,有錢人也都是搭公車捷運的。他們用這麼強烈的手段來提倡大眾運輸,而我們政府頂多只是嘴巴說說而已,可是偏遠地區業者還是苦不堪言,照樣揚言減班、停駛。我們政府和民間還迷信「解決塞車就要開路,解決停車問題就要興建停車場」,殊不知那是事倍功半,花大錢而只能治標不能治本,還等於變相鼓勵大家開車,遠不如壓制私人汽車並推廣大眾運輸來得簡單又有效。因此,希望藉由本書來提倡大眾運輸工具,改變一般人的觀念,大家都來搭公車,盡量不要開自用車、騎機車,不但節約能源,減少對石油進口的依賴,也符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環保概念。搭公車出門,可以舒服地坐在車上就到達目的地,不受日曬雨淋,不需要注意路況、車況,也不必煩惱停車問題和保養,也不會被惡劣的駕駛人罵或是拿球棒恐嚇,更不用怕車被偷,萬一出車禍也不必負責任、吃上官司,何樂而不為?
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以上就是本書的寫作目的,希望能將這一點研究成果公諸於世,讓喜歡公車的人不必盲目摸索,本來不喜歡公車的人也喜歡上公車。筆者並非公車迷或公路迷,因此本書沒有深奧的理論,也不談引擎馬力那些機械構造。本書專門介紹歷史較久、較有地域性的客運公司,至於晚近成立的以國道客運為主的業者、除國光客運以外各公司的國道路線則不在本書介紹範圍內。
又,由於各公司車型繁多,本書並非車輛圖鑑,僅能選擇較具代表性的主力車種照片。現在滿街跑的車種,可能過了幾年之後就會完全從街頭消失,基於替即將消逝的事物留下影像紀錄的理念,本書照片裡的車輛有些雖然其實已經被淘汰掉了,但是仍用這些照片而不用目前的最新型車種照片(照相機的基本功能就是替消失的東西留下見證,所以老照片經常比新照片更珍貴),在此聲明。

目次

前言

Stop 1 公路與客運的基本認識
客運車的分類與定義:客運車就是公車嗎?
台灣公路簡介
一些重要的省道
一些重要的縣道

Stop 2 國光客運公司―台灣公路交通史的大功臣
國光客運概說
公路車站的今昔
車輛、站牌與路線

Stop 3 台北基隆地區客運
台北公車概述
台北公車的特色
近年來的演變
大都會客運-見證台北市的成長
臺北客運-新北市首善之區的龍頭
大有巴士-被拔線最多次的業者
三重客運-台北西區霸主
大南汽車-北投是它的地盤
欣欣客運-最愛國的公車
首都客運-公車界的模範生
光華巴士-士林天母的老字號
中興巴士-反攻復國大業巴士
指南客運-木柵泰山淡水金三角
新店客運-很會保養也很保守的業者
福和客運-率先退出聯營的業者
淡水客運-最晚加入聯營體系的業者
基隆客運-雄據東北角
新北客運-從汐止鎮起家
東南客運和皇家客運
基隆市公車處-目前僅有的公營大城市公車

Stop 4 桃竹苗地區客運
桃園客運-最古老的百年老店
中壢客運-桃園第二家公車
新竹客運-北部客家地區最重要業者
苗栗客運-以頭份為中心

Stop 5 中部地區客運
台中客運-台中地區最大客運公司
仁友客運-台中第二家市區公車
豐原客運-擁有東亞最高巴士路線
巨業交通-服務台中海線地區
彰化客運-以彰化縣北區為主
員林客運-以彰化縣南區為主
南投客運-南投市看不到南投客運?
臺西客運-北部公車同學會?
豐榮客運、全航客運、總達客運
統聯客運、中台灣客運

Stop 6 南部地區客運
嘉義縣公車-本島僅有的縣營公車
嘉義客運-雲林西南也靠它
新營客運-以台南北部為主
興南客運-以台南南部為主
港都客運(高雄市公車處)
高雄客運和府城客運
南台灣客運、義大客運和漢程客運
屏東客運

Stop 7 東部地區客運
國光客運(宜蘭部分)
花蓮客運-巴士造型的客運總站
鼎東客運-山線海線一邊一國?
太魯閣客運和普悠瑪客運

Stop 8 客運車旅遊
鄉鎮巴士
台灣好行
客運車旅遊心得
搭客運車遊省道

附錄
已消失的客運公司
客運車攝影要訣
公車路線手冊與路線圖

參考資料

書摘/試閱

大都會客運-見證台北市的成長
大都會客運的前身即是台北市公共汽車管理處(簡稱公車處),於93年民營化而成的公司。在目前台北地區業者當中,陪伴民眾最久,和台汽一起解決了無數市民的交通問題。不過民營化後的大都會客運只承接了一部分公車處的路線,其他許多路線都轉由其他業者經營,例如聯營204路改由首都客運行駛,297路改由東南客運接手。營業範圍較之前縮小,原本在板橋和新店的路線都已停駛或由其他業者接手。102年起和臺北客運聯營的國道路線「都會之星」上路開始營運,可以服務新店―蘇澳的乘客,這是該公司多年後重回新店地區。
現有四十多條營運路線,其傳統代表色為黃色,民國七十年代後期出現的「彩虹公車」和之後的車種大概也都保有黃色。其中「匈牙利公車」還因為採購弊案引起軒然大波。
該公司的聯營260路和捷運接駁公車紅5,行駛仰德大道,是台北到陽明山最重要的交通工具。紅5其實可說是260的區間車。同樣屬於陽明山區路線的聯營230路、303路已經改由大南汽車和首都客運行駛。聯營937路是該公司第一條行駛於林口地區的路線。
由於經營台北市公車的歷史較久,而且實施聯營後接續使用許多原有的路線編號,因此大都會客運有許多歷史悠久的路線,路線編號始終不變。例如5路(原本的路線為頂溪洲―台北東站,後來逐漸延長)、9路(原路線萬華―台北橋)、12路(原路線光復東村―南機場)、14路(原路線菜寮―台北西站)、15路(原路線六張犁―台北西站)等,早在民國40年左右就有這些路線了。其他尚有20路、41路、46路、49路也都是台北市還是省轄市的時代就有,路線編號始終不變,而且始終由公車處、大都會客運經營的的老路線。

臺北客運-新北市首善之區的龍頭
前身稱做「文山輕便客運社」,成立於民國43年,51年改為臺北客運。據49年中和鄉志記載,當時已經行駛於中和鄉境內。它的主要營運地區位於台北的西南部,以板橋最為集中,鄰近的中和、永和、樹林、土城、鶯歌、三峽,甚至新店境內也有許多路線。雖然公司已從板橋遷至三重,路線仍集中在板橋,華江橋、光復橋、華翠橋、萬板橋、浮洲橋等板橋對外五大橋樑都有臺北客運班車行駛。自從台汽民營化之後,臺北客運成為三峽、土城地區最重要的大眾運輸。以前光是可從三峽到台北市中心的路線就有聯營702、703正副線、705、706、812、和桃園客運聯營的大溪―台北七種(後來702和812路線縮短,703正副線停駛)。臺北客運接收大有巴士的聯營205路之後,營運範圍又擴大到南港。
傳統塗裝為綠色線條,自從改用冷氣車後加上紅色細線。現在的臺北客運又成為首都客運集團的一員,因此最新型的車輛(民國96年下半年開始行駛聯營307路)採用與首都客運相同的塗裝。
臺北客運原本位於土城忠承路的總站規模頗大,而且擁有聯營705路、706路、275路三條路線的區間車,班次密集,號稱是區間車最多的總站。可是此站目前已裁撤,705路、706路和275副線全部改由三峽發車,聯營231路和275正線改由少年觀護所發車,231路並改成經過中和四十張而不再經過板橋後埔地區,非聯營的紅10路(土城―木柵,現稱796)原本是由板橋―木柵延伸而來,現又改回板橋―木柵。
臺北客運有許多特殊路線,值得一提。聯營624路的前身為非聯營的12路,由新店安坑經過安和路到中和南勢角,再經過中正橋、萬華到台北中華路,使新店安坑地區居民不必經過碧潭橋、北新路就可到台北。三峽―台北線分成好幾種,其中後來才加入聯營的702,從台北中華路北站開始沿著鐵路一路南下,經過萬華、板橋、樹林、山佳、鶯歌等好幾個火車站再轉往三峽。可惜已縮短為三峽―板橋。聯營706路則是把243直達車延長而來,從三峽經過土城、中和、永和到台北。243正線仍存,只是班次變少了,路線也略有變動。聯營705路和以前台汽的三峽―台北線大致相同,是把234副線延長而來,經過光復橋、土城到三峽。聯營275路和公車處的274路是把原本的309路拆成兩線,275最早是從中和經公館、基隆路、信義路至至台北車站,後來改為從三峽至公館、松山機場,曾經是聯營公車路線最長者,分成正副線。現在路線縮短成正線從土城清水發車,只剩下副線從三峽發車。聯營307路(原本和大有巴士聯營,大有遭拔線後由首都客運接替,所以現在由台北、首都聯營)則是台灣公車之王,班次最多而且路線也長,沿途人口稠密又不和捷運線重疊,所以載客量相當驚人。據說每天有七至十萬人次搭乘,有224名司機和154輛配車,號稱雙北BRT,在南京東路和萬大樹林捷運通車之前,它的年度營收可超過四億,穩坐第一名。
非聯營的15路(已停駛)應該是台北地區最長的非經國道的公路客運路線,從樹林經過板橋、萬華、信義路、六張犁、木柵、深坑到平溪的野
臺北客運車輛人谷。16路(木柵―平溪,現稱795)其實是15路的區間車,班次較多,和平溪線鐵路同為平溪鄉民最重要的大眾運輸。51路一天只有一班,而且時間很早,原本行駛中和的永和路和永和的永和路(請注意,兩地的永和路並不是同一條路,只是名稱相同),且曾經是中和的永和路上唯一的客運班車(現在因為華中橋西側河川地徵收而改行駛中和中山路,不再行駛中和的永和路)。雖然班次稀少,臺北客運卻不願放棄此路權,但是也不增班,早上有不少板橋高中的學生搭乘此車。行駛110號縣道的新店―三峽線(現稱
779路)班次也少,卻是兩地間唯一可以不經由國道而直通的班車。新店客運只行駛於新店境內,不能到三峽境內。而三峽―熊空線(現稱807路)則是少見的全程都在同一鄉鎮市區內卻收三段票的路線。
因為政治因素,台灣各地都看不到「8路」公車,可是臺北客運卻有(非聯營),原本行駛新店―中和,後來延長至土城,現在又縮短成新店―捷運景安站。其實臺北客運原本有非聯營的3路,從板橋先繞到土城裕民路再經過中和南勢角到新店,已經和現在的8路很接近。然而目前3路已停駛,非聯營的5路(土城工業區―南勢角)和聯營275路線幾乎完全重合,又是同一公司經營,但是5路行駛至98年才停駛。

大有巴士-被拔線最多次的業者
成立於民國58年,除了國道路線之外的路線都是聯營體系。主要營業區域在南港、松山及信義區。不過因為評鑑成績不佳、財務危機等因素,將203、205、279、284、286、307等路線轉移給其他公司經營。263也退出經營,所以以前在南港看不到臺北客運的蹤跡,現在卻有205行駛。目前公司位於土城青雲路,其實是福和客運以前1路和3路的總站。最重要的營運路線有212(又分成正線、區間車、直達車)和大都會客運聯營的262路等。
大有巴士曾經在蘇花公路的中興號停駛多年後推出台北―花蓮的路線,可以比搭火車更容易欣賞清水斷崖的美景,可惜後來還是停駛了。
傳統塗裝為藍色線條加上紅白相間的格子狀,後來變成沒有任何塗裝的金屬原色車身。也曾有紅色塗裝,現在則是橘底白線。

三重客運-台北西區霸主
這是台北盆地西部(溪北地區)最重要的客運業者,成立於民國57年,主要營業區域是三重和其鄰近的新莊、蘆洲、泰山、五股、林口、八里等地,士林、陽明山、內湖、板橋地區也有數條路線。原本非聯營的路線佔了約四分之三,不過因為新莊、泰山、五股、林口、八里的路線多已加入聯營範圍,又停駛了數條公路客運,所以目前也以聯營路線居多。
公西←→北門與八里←→北門(後改為聯營704路)是林口與八里居民往返台北的最主要交通工具。不過自從捷運淡水線通車後,淡水客運推出八里至捷運關渡站的接駁公車,捷運蘆洲線通車後兩家業者又都推出行駛台64線的快速公車,704的重要性減低不少。其實以前林口地區還有一些偏遠路線,如往沿海的瑞平、鴻寮等線和林口―八里線,現已停駛。所以林口和八里雖然相鄰且有公路直通,卻沒有客運車直達,林口沿海的省道台15線上也缺少客運班車。
代表顏色為綠色,現有四十多條營運路線。三重客運從三重到台北的路線主要都是行駛重新橋或台北橋至北門,其中經中興橋的路線是到博愛路、開封街,而經台北橋者多半是到圓環、塔城街。聯營636路、638路則不到北門。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42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