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搜集和整理了有關拉美華人社會的中外文資料,運用歷史學和社會學的分析方法,對1847—1970年拉美華人社會的產生、發展和轉變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和概括總結,其中關于拉美華人秘密社會的研究填補了該領域學術研究的空白。
拉美華人既具有中國農民的鄉土意識,又兼有少數種族的弱勢群體心理,反映在社會實踐中,他們在移民活動、政治活動、經濟活動、文化生活和社會組織等五個方面經歷了重要的歷史轉變。本書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對拉美華人社會百余年演變的歷史進行了具體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拉美華人既具有中國農民的鄉土意識,又兼有少數種族的弱勢群體心理,反映在社會實踐中,他們在移民活動、政治活動、經濟活動、文化生活和社會組織等五個方面經歷了重要的歷史轉變。本書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對拉美華人社會百余年演變的歷史進行了具體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作者簡介
劉葉華,歷史學博士,2011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師從秦寶琦先生。研究方向是清代秘密社會,主要研究領域是海外華人秘密社會組織。
名人/編輯推薦
導語_點評_推薦詞
目次
第1章導論
11學術界定
12學術回顧
13研究意義
第2章華人移民拉美
21歷史上的中國與拉美
211貿易往來
212文化傳播
213“禁海令”與閉關鎖國
214早期移民
22華人移民拉美的原因
221國內天災人禍的推動
222拉美勞動力需求的拉動
223苦力貿易與契約華工
第3章拉美華人社會結構分析
31人口總量
311由“爆炸式”激增到“溫和式”下降
312混血華人后裔比例呈攀升趨勢
313華人在居住國的人口比例較高
32人口分布
321國別分布
322城鄉分布
33性別結構與年齡結構
331性別結構
332年齡結構
34職業結構
341概述
342職業結構
343形成原因
第4章拉美華人社會概述
41拉美華人社會的建立與形成(1847—1917)
411艱難求生,爭取自由(1847—1874)
412從“契約”奴隸向商人轉變(1875—1917)
42拉美華人社會的發展與繁榮(1918—1949)
421自由移民接連不斷
422華人社區頗具規模
423華人經濟體系建立
43拉美華人社會的轉型與衰弱(1950—1970)
431制約人口增長因素增多
432種族融合方式越來越多
433華人行業壟斷優勢衰微
第5章拉美華人社會組織
51拉美華人社會組織的緣起及分類
511緣起
512分類
52拉美華人社會組織的分布及概述
521分布
522概述
53拉美華人社會組織之間的關系
531同質社會組織之間的敵對與沖突
532同質社會組織的聯合與共存
533異質社會組織之間的互動與斗爭
54拉美華人社會組織的社會角色及歷史使命
541拉美華人社會組織的社會角色
542拉美華人社會組織的歷史使命
第6章拉美華人社會與當地社會及其他移民社會的關系
61當地社會對華人社會的態度及影響
611磨合期(19世紀40年代—20世紀初)
612排華期(20世紀初—20世紀50年代)
613接納期(20世紀50年代—20世紀70年代)
62華人社會對當地社會的貢獻
621政治貢獻
622經濟貢獻
623文化貢獻
63華人社會與其他移民社會的關系
631沖突與競爭
632聯合與結盟
第7章拉美華人社會與祖國的關系
71慘遭迫害,尋求保護(1847—1910)
711立法簽約,維護權益
712派遣使團,調查情況
713遣使設領,保護華僑
72入會結黨,培養“代言人”(1911—1930)
721組織建設與輿論宣傳
722資金支持
723歸國參政、議政
724保僑、護僑措施
73抗日救亡,保國保種(1931—1945)
731組織建設
732資金支持
733輿論支持
74國共對峙,無所適從(1946—1970)
741大陸陣營
742臺灣陣營
743中間路線
第8章拉美華人社會的文化心理及歷史轉變
81拉美華人社會的文化心理分析
811先天的小農經濟思想
812后天的弱勢群體心理
813結論
82拉美華人社會的歷史轉變及對我國華僑政策的啟示
821拉美華人社會的歷史轉變
822對我國華僑政策的啟示
參考文獻
后記
11學術界定
12學術回顧
13研究意義
第2章華人移民拉美
21歷史上的中國與拉美
211貿易往來
212文化傳播
213“禁海令”與閉關鎖國
214早期移民
22華人移民拉美的原因
221國內天災人禍的推動
222拉美勞動力需求的拉動
223苦力貿易與契約華工
第3章拉美華人社會結構分析
31人口總量
311由“爆炸式”激增到“溫和式”下降
312混血華人后裔比例呈攀升趨勢
313華人在居住國的人口比例較高
32人口分布
321國別分布
322城鄉分布
33性別結構與年齡結構
331性別結構
332年齡結構
34職業結構
341概述
342職業結構
343形成原因
第4章拉美華人社會概述
41拉美華人社會的建立與形成(1847—1917)
411艱難求生,爭取自由(1847—1874)
412從“契約”奴隸向商人轉變(1875—1917)
42拉美華人社會的發展與繁榮(1918—1949)
421自由移民接連不斷
422華人社區頗具規模
423華人經濟體系建立
43拉美華人社會的轉型與衰弱(1950—1970)
431制約人口增長因素增多
432種族融合方式越來越多
433華人行業壟斷優勢衰微
第5章拉美華人社會組織
51拉美華人社會組織的緣起及分類
511緣起
512分類
52拉美華人社會組織的分布及概述
521分布
522概述
53拉美華人社會組織之間的關系
531同質社會組織之間的敵對與沖突
532同質社會組織的聯合與共存
533異質社會組織之間的互動與斗爭
54拉美華人社會組織的社會角色及歷史使命
541拉美華人社會組織的社會角色
542拉美華人社會組織的歷史使命
第6章拉美華人社會與當地社會及其他移民社會的關系
61當地社會對華人社會的態度及影響
611磨合期(19世紀40年代—20世紀初)
612排華期(20世紀初—20世紀50年代)
613接納期(20世紀50年代—20世紀70年代)
62華人社會對當地社會的貢獻
621政治貢獻
622經濟貢獻
623文化貢獻
63華人社會與其他移民社會的關系
631沖突與競爭
632聯合與結盟
第7章拉美華人社會與祖國的關系
71慘遭迫害,尋求保護(1847—1910)
711立法簽約,維護權益
712派遣使團,調查情況
713遣使設領,保護華僑
72入會結黨,培養“代言人”(1911—1930)
721組織建設與輿論宣傳
722資金支持
723歸國參政、議政
724保僑、護僑措施
73抗日救亡,保國保種(1931—1945)
731組織建設
732資金支持
733輿論支持
74國共對峙,無所適從(1946—1970)
741大陸陣營
742臺灣陣營
743中間路線
第8章拉美華人社會的文化心理及歷史轉變
81拉美華人社會的文化心理分析
811先天的小農經濟思想
812后天的弱勢群體心理
813結論
82拉美華人社會的歷史轉變及對我國華僑政策的啟示
821拉美華人社會的歷史轉變
822對我國華僑政策的啟示
參考文獻
后記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