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時刻:2016大選及之後,台灣的事情
商品資訊
系列名:Hermes
ISBN13:9789866841712
替代書名:Taiwan Sets Sail
出版社:網路與書
作者:郝明義
出版日:2016/02/22
裝訂/頁數:平裝/264頁
規格:23cm*17cm*1.5cm (高/寬/厚)
重量:460克
版次:1
適性閱讀分級:591【九年級】
商品簡介
郝明義致年輕世代的白皮書
台灣新的時代開始到來。
2016的選舉結果,只是序曲。
不論對內或對外,我們都到了大航海時刻。
在巨大的風浪中告別過去,在洶湧的波濤中穿出未來的方向。
2015年,《如果台灣的四周是海洋》一書出版,提出未來二十年將決定台灣滅亡或新生,受到各方重視。出書後的幾個月,作者郝明義巡迴各地與讀者對話,並觀察時代力量與綠社盟兩個年輕的政黨在進行的選戰,密集訪問他們二十八位立委候選人,進一步剖析這二十年裡第一個關鍵四年將面臨的議題。
郝明義發現:2016的選舉的底層,其實是一場新舊世代的價值觀之爭。而過去台灣都是政黨來形塑年輕人的生活觀和價值觀,但是從2016的選舉開始,年輕人開始以自己相信的生活觀和價值觀來形成政黨、形成政策,參與政治、改革社會。
他用了一個比喻來解釋台灣現在的處境。
「一個人在陸地上成長,會被要求跑步、跳高、跳遠,再逐漸加大強度,跑馬拉松、練十項全能,要會丟鉛球。但是忽然有一天,海洋水位升高,原來是陸地的地方不見了。所有過去他會的本領,跑步、跳高、馬拉松都派不上用場了。海裡,不但不能丟鉛球,他那引以為傲的鉛球,會把他直線下降地沉沒。」
郝明義認為,台灣就是要拋棄過去許多世代沿循下來的思維,正式進入一個大航海時刻,他說:「不論在政治上、經濟上,還是對內、對外,我們都到了要勇於迎向風浪,用新的勇氣、新的視野來開創未來。」
活力十足的郝明義,笑稱自己的心理年齡永遠停在18歲,他說:「這讓我總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寧可選擇懸崖險徑也不走安全的平路,讓我有機會享受蹤躍的快感,觀覽平地難見的瑰麗風景。並且,不論現實的風雪多麼猛烈,我可以讓自己瞇得睜不開的眼睛看到遠處溫暖的光亮」。
所以《大航海時刻》既是寫給年輕世代的白皮書,也是一則呼叫隊友的啟事,號召不同行業的人一起迎接大航海時刻,展開奇異的航程。航途也許暗潮洶湧、風雨飄搖,但唯有不怕風浪,才有走出去的機會。如同狄更斯在《塊肉餘生記》寫到的:「只要跨越過去就行了,距離只是想像出來的。」;郝明義也一邊笑著,一邊唱著:「哦~向前行~」
啥米攏毋驚。
本書共分成三個部份:
第一部:〈別在海裡丟鉛球〉
2016選舉,表面上呈現的是國民黨大敗,民進黨大勝的結果。但是在底層,其實是一場不同世代的價值觀之爭。
台灣今天需要面對兩個現實。第一個現實,是國家各個領域都有積累到臨界點,再也沒法像過去一樣將就、拖延下去的問題。
第二個現實,是要解決結構性的困境,不能只靠政黨輪替,而需要重視年輕人面對的困境,從年輕世代的價值觀裡找尋可能的解方 。否則,如果仍然堅持過去習以為常的觀念、思維和方法,我們會像是帶著鉛球卻想在海裡游泳。
在這個世代價值觀的背景下,郝明義分析了國民黨之敗的原因,以及民進黨之勝的原因,還有台灣今後要共同面對的挑戰。
第二部:〈浪潮洶湧〉
大選之前,一股新政治力量來勢洶洶,象徵年輕世代的各個公民組合躍躍欲試,希望從體制外走進體制內,從街頭步入國會;大選結束了,有一些耀目的年輕力量順利進入國會,有的雖然還差臨門一腳,但仍在各自努力。
在選舉期間,郝明義針對時代力量與綠社盟兩個新的政黨28位參政人物做了深入訪談。選後,他又再針對黃國昌、林昶佐、范雲、李根政、苗博雅、曾柏瑜等人回顧了選戰,並展望未來。
透過對這些參政者的訪談與自身觀察,郝明義用理想—選舉、社運—黨為縱橫座標,畫分出一張政治象限圖,分析新政治力量在這次選舉裡的運作動能與成敗原因。希望這些訪談和分析,一方面可以當作未來從政人物的參考,一方面也可以當作公民觀察政治、與政治人物互動,並且監督他們的參考。
第三部:〈風浪巨大〉
台灣社會種種積累問題所形成的死結,除了有新世代的參政者要從政治的切面打開突破口之外,也需要民間各個行業的人用新的視野和勇氣來開創新局。
在本書的第三部裡,郝明義分析了台灣對外發展,以及兩岸互動的幾種模式,並整理成圖表說明他主張兩岸之間「較勁而合作」的概念。
他並舉了三個例子。
第一個是謝英俊。謝英俊因為協助921災區重建而發展出特殊的建築理念和工法,而被蔣勳稱之為「救贖」。最近,謝英俊也證明,他的觀念和技術,可以和對岸一起走向世界市場,成為「較勁而合作」模式的最佳範例。
第二個是林依瑩。謝英俊是台灣向外走的一個例子,林依瑩則是向內走的例子。高齡化社會,以及台灣殘缺不全的長照系統,使得很多人想到高齡化社會就很黯淡。但是林依瑩在做的all in one經營模式,卻顛覆了這種印象。換一種新的思維和方法,長照不但可以吸引年輕世代投入,還可以從內需市場創造四十萬人工作機會,並形成台灣傲視國際的軟實力。
最後一個例子則是郝明義自己。他以自己從1989到2016年長達 27年不斷在兩岸和國際市場摸索的經驗,以及自己在專業工作和參與公共事務之間找到的平衡點,說明他看到台灣的機會,以及他要做的事情。
新時代來臨,各行各業都將揚帆出航。
你準備好來一場不怕風浪與顛簸的大航海行動了嗎?
作者簡介
1956年出生於韓國。
1978年台大商學系國際貿易組畢業,次年開始進入出版業工作。歷任長橋出版社、《2001月刊》、《生產力月刊》、《時報新聞周刊》之特約翻譯、編輯、主編、總編輯等職。1988年任時報出版公司總經理,1996年離任。同年秋,創立大塊文化。
1997年初接任臺灣商務印書館總經理兼總編輯,1999年底離任。
2001年創立Net and Books。
2010年創立ChineseCUBES 中文妙方。其所發想的中文妙方產品榮獲2013年德國iF設計大獎的傳達設計獎(iF Communication Design Award 2013)。
現任大塊文化、Net and Books,與ChineseCUBES董事長。
著有:《工作DNA》(增訂三卷)、《故事》(大塊文化)、《那一百零八天》、《他們說》、《越讀者》、《一隻牡羊的金剛經筆記》、《如果台灣的四周是海洋》。譯著:《如何閱讀一本書》(臺灣商務)、《2001太空漫遊》(遠流)。
目次
前言 十八歲少年的筆記
第一部 別在海裡丟鉛球
鉛球和兩個現實
揚升的力量
國民黨之敗
民進黨之勝
緊迫的課題
自噬之蛇、80/20
第二部 浪潮洶湧
新政治力量的運作:社運與政黨的四個象限
林昶佐看到的選前一星期
新政治力量的吶喊
兩黨三位領導人的觀察
苗博雅看下一步
Case Study:曾柏瑜
Interview:林飛帆
沒亮相的第28人:林少馳
第三部 風浪巨大
兩岸較勁而合作的地圖
謝英俊去成都與玻利維亞
林依瑩的All in One
台電和蔣勳告訴我們的事
從1989到2016
書摘/試閱
【前言】十八歲少年的筆記
某天參加一位大學校長招待的晚宴。座上有些企業界人士,其中一位在對岸經營有成。
當晚話題不免涉及兩岸政經情況的比較。那位台商很激動。一是激動於台灣的部長級政府官員連對岸一線城市的區長都比不上;二是激動於台灣的人為什麼如此關心政治,不去專心拚經濟。
「民主又不能當飯吃。」他講得語重心長。這也是當時常聽的一句話。
時間過去了兩年多。最近談前者的少了。但是說「民主又不能當飯吃」的人還是很多。這次選舉剛過去,就又有企業界的人出來說選舉結束,大家該收收心,好好拚經濟了。
他們不了解的是:台灣已經來到一個民主還真的必須當飯吃,每個人都不能不持續參與政治的時刻。
二○一六年發生在台灣的選舉,總統的第三度政黨輪替、立法院的首度換黨單獨過半,雖然都有重大的歷史意義,但我認為另一件事情才更值得重視。
過去,台灣都是由政黨來決定經濟發展的路子,以及社會價值觀的形成。然而從二○一六年起,我們卻看到台灣的年輕世代企圖以他們不同於過去的價值觀來形成政黨、形成經濟發展的政策、推動國家的改革,並鼓動越來越多的人參與政治。
這是因為大量三十五歲以下的年輕人發現,他們看到的問題與過去的世代不同,他們想到的解方可能也與過去的世代不同。面對這個世界,他們不能再和比他們年長的人一樣,只是接受前一個世代交接下來的思維、習慣和方法。
過去大家都在陸地上生存的時候,一代接著一代的人都可以練鉛球。但是海水漲潮,已經置身海裡的人,卻不能再丟鉛球。仍然對鉛球執迷不悟的人,只能深墜海底。
這次選舉,我看到許多年輕的參政者以及他們組成的兩個政黨,在資源、人力、經驗都不足的狀況下,以不同於過去的思維、方式和節奏來傳達這些訊息。
而這次只是一個開端。
《大航海時刻》的內容,有三部。
第一部〈別在海裡丟鉛球〉,我寫的是台灣今天面對的結構性困境的由來、政治在其中的角色和作用、這次選舉國民黨和民進黨勝負的根本原因,以及選後我們亟須解決的緊急課題。
第二部〈浪潮洶湧〉,我寫的是透過這次選舉所浮現的台灣新的政治浪潮、浪潮在訴求的方向、一些已經引人注目的新生代人物,還有一些尚未為人知但令人鼓舞的主張。
第三部〈風浪巨大〉,我寫的是配合新時代的到來,我們在產業、企業,甚至個人工作上可以創造的新可能,以及即使不直接參政,但每個人仍然應該也可以持續關心政治來改造未來的原因。
這本書是延續我的前一本書《如果台灣的四周是海洋》。《如果台灣的四周是海洋》是拉大時間與空間的範圍來探索台灣的處境,再細看二十年內決定滅亡或新生的黑暗與光明的可能。《大航海時刻》則是聚焦於二○一六年的選舉,從選舉裡浮現的人物和事件,來思考台灣正在發生與尚未發生的變化,以及變化所可能帶來的機會。
可《大航海時刻》並不是從一開始就規劃要寫的書。
很多人好奇我為什麼會在這次選舉投入心力,花了三個多月時間訪問時代力量和綠社盟二十八位立委候選人,甚至最後關頭還去當了其中一位的志工,一起街講。
一個原因是去年《如果台灣的四周是海洋》出版後,我想持續我的拼圖,追求一個問題的謎底:我們的國家到底怎麼了?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該如何尋求解答?
尤其,書裡有一章是〈被遮住希望的年輕人〉。台灣今天從政府到社會各個層面都出現複雜而糾結的問題。但這些問題其實都指向一個焦點:年輕人沒有出路。政治上的、工作收入的、創業的、生存環境的、負擔上一代的年金與照護的、自己成家生子的,各種出路都沒有。
而年輕人看不到希望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國家。
我相信這些年輕的參政者,不論是基於切身感受,還是有志於當「民意代表」,一定有他們對這些問題的觀察和思考。因此訪問他們,有助於我繼續探索問題的謎底。
這段時間下來,他們的確拓廣我對台灣更多問題的認知、提供他們各自思考答案的線索,讓我對未來有了更多充滿希望的想像。
另一個原因,應該說是和我的心理年齡有關。
我的生理年齡,今年滿六十歲。但是基於我十八歲那年來台灣,在一個雨夜出了松山機場的心理印記,我的心理年齡,就一直停在那一刻了。
十八歲的心理年齡,讓我不時惹上麻煩。譬如,容易激動,喜歡直白,經常在應該選擇退後一步比較安全的時刻,我卻選擇站前一步,不惜受傷。老成的人,講順勢而為,趨吉避凶,我卻經常拋在腦後。
但十八歲的心理年齡也讓我總是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寧可選擇懸崖險徑也不走安全的平路,讓我有機會享受蹤躍的快感,觀覽平地難見的瑰麗風景。並且,不論現實的風雪多麼猛烈,我可以讓自己瞇得睜不開的眼睛看到遠處溫暖的光亮——雖然其中很多是幻覺。
所以那個奔波訪問這些年輕世代參政者的人,當二十四歲立委參選人曾柏瑜的志工,跟她在雨中一起街頭短講的人,不是別人,就是另一個才十八歲的小毛頭。
看著一群年輕人在資源、人才、經驗都付之厥如的狀態下,即使冒著風險,甚至明知不可為而為地參選,一個同感激動的小毛頭。
所以,決定要把《大航海時刻》寫出來,是在選後的事。
我想把那個十八歲少年的筆記整理出來,一方面是為他所看到那麼多奮起於這次選舉的年輕人做個紀錄,一方面也是想為自己這兩年半時間的旅程告一個段落。
新的政府、代表新民意的國會,都已經誕生。一些為數雖然不多,但代表年輕力量的新生代參政人物嶄露頭角。許多這次雖然沒有當選的年輕人,也已經在選舉結束的第二天就開始行動,繼續耕耘未來。
新的政治,將由新的年輕世代推動改革。
這份筆記,雖然許多思索仍然缺漏不足,但還是有可能為其他也在思考台灣的未來而拼圖的人提供一些碎片。
而我,在這個段落之後,要繼續自己原先設定的大航海了。因此,寫這本書也是對我自己接下來航程的提醒。
感謝這段時間所有協助、指教我、幫助我看到台灣那麼多新希望的人。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