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2/26年度盤點作業,門市店休一天,網路書店將暫停出貨,12/27將恢復正常營業,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新貨幣戰爭
滿額折

新貨幣戰爭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80 元
優惠價
79221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6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出版重點:
※你怕窮得只剩下「錢」?錢包越來越薄,鈔票越來越不值錢,你該如何因應?一輪史無前例的貨幣戰爭即將開打!迎接下一個輝煌繁榮的黃金時代!
※廿一世紀引領全球的貨幣是什麼?新貨幣戰爭是什麼樣的戰爭?下一輪貨幣戰爭的霸主會是誰?廿一世紀引領全球的貨幣是什麼?金融業已正式進入「春秋戰國」時代,引發全球金融海嘯的地雷會是……?
※人民幣跳水急貶?新台幣走軟看衰?!道瓊指數跌跌不休,華爾街牛市欲振乏力?美元是否升息,貨幣寬鬆政策搖擺不定,金融市場瞬息萬變,影響的不只是匯率的價差,更牽動著世界金權版圖的變化!未來的強勢貨幣由誰當家?

金融秩序的幕後黑手是誰在操控?
一輪史無前例的貨幣戰爭即將開打!
迎接下一個輝煌繁榮的黃金時代!

被軟禁的天然貨幣是什麼?
是誰打開新貨幣之戰的潘朵拉盒子?
美國總統被刺殺竟與國家貨幣政策有關?
通貨膨脹是人類經濟發展不可避免的宿命?
主導國家貨幣政策的是銀行家還是投機政客?
在新貨幣戰中翻雲覆雨的狠角色竟是……

人民幣跳水急貶?新台幣走軟看衰?!道瓊指數跌跌不休,華爾街牛市欲振乏力?美元是否升息,貨幣寬鬆政策搖擺不定,金融市場瞬息萬變,影響的不只是匯率的價差,更牽動著世界金權版圖的變化!未來的強勢貨幣由誰當家?全球景氣回溫的春燕來了嗎?一輪史無前例的貨幣戰爭即將開打,告訴你世界經濟走向的未來大勢!


貨幣問題,或者說金融秩序,是當今國際政治領域裏最重要的問題之一。當「蝴蝶效應」日益彰顯其威力,國家債務也變得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從匯率暗戰、長期通脹到債務危機,諸多因素盤根交錯、催化演繹,左右著世界經濟的走勢,也晃動著你的錢袋。而近年來,美國的次貸危機、歐盟成員國的主權債務危機連綿不斷,這一連串的貨幣危機將如何影響你我?世界經濟將何去何從?中美貨幣之爭中的危險和出路又在哪裡?

作者簡介

鄭德明,經濟管理學碩士。現為高級經濟師、資深金融家、投資顧問,對管理思維與溝通、全球化企業管理實踐及改革、經濟管理社會責任等課題有深入研究,並為政府機構提供諮詢服務。培養出百多位經理,先後涉足廣告傳媒、資訊產業、銷售產業。

前言
1
金融秩序,或者說貨幣問題,是當今國際政治領域裏最重要的問題之一。
當「蝴蝶效應」日益彰顯其威力,國家債務也變得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從匯率暗戰、長期通脹到債務危機,諸多因素盤根交錯、催化演繹,左右著世界經濟的走勢,也晃動著你的錢袋。
中國的金融力量不斷發展與壯大,全世界也都意識到,人民幣遲早會像美元與歐元那樣成為國際貿易結算貨幣與儲備貨幣。不過,這個過程到底有多長,是五年、十年,還是二十年,甚至五十年?
這幾年,美國的次貸危機、歐元區成員國的主權債務危機連綿不斷,這些國家與地區所提出的危機解決辦法是搞貨幣寬鬆,本質上就是印鈔票。這可能會引發新的問題,這些新問題會不會威脅到像中國這樣的新興經濟體呢?
一個國家想要獲得經濟的發展本就很不容易,更別說金融與貨幣力量的壯大與崛起了。這一連串的貨幣危機將如何影響你我?世界經濟將何去何從?中美貨幣之爭中的危險和出路又在哪裡?
……
這已不再是宏觀經濟問題,而變成了與你我切身相關的現實問題,每個人都無法對此視而不見。
「萬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這是中國人應該銘記於心的一句話。

2
從美聯儲公開的壓力測試,實際上也是美國金融戰略的沙盤推演情景來看,如果內外條件允許,美國將在二○一九年前後,以超級強勢美元啟動一輪新的世界範圍內的大蕭條,以其他國家的資產價格大破滅,以及隨之而來的美國資本的全球大擴張與大收購,來完成美國從次貸危機中的徹底轉身。
而被美國看作是未來美元最大的挑戰對手的中國,則將是這場金融大對決最重要的目標。當然,從美國為這次大對決所準備付出的代價來看,美國也認識到,中國這個貨幣戰爭的對手非常強大。因此,即使對美國而言,這場大對決也一樣充滿了不可預測性。
也許,一輪史無前例的貨幣戰爭早在醞釀之中,並迫在眉睫,不管願意不願意,我們每個人都被世界資本推到了這場金融大對決的佈局之中。我們的財富是否安全?我們的投資是否會縮水?我們的福利是否有保障或者逐漸增長?……這些都將取決於中國在這場「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金融戰中能否保全自己乃至獲得勝利。看清楚這場傳說中的「新貨幣戰爭」的未來走向,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全我們每個人的資產與財富。
3
本書是瞭解當今世界經濟走勢的一本絕佳入門書,適合高等學校財經類專業教學使用,也可作為金融機構與相關科研人員的參考資料。作為資深民間經濟學者,作者以深入淺出的語言勾勒出了一張世界經濟走向的真實地圖,有危險警示,也有應對策略,充分體現了實踐性、現實性和理論性有機結合的特點。

(正文)
※中國歷史上的通貨膨脹:
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很多金屬鑄幣,大概有銅、銀、金、鐵、鉛等幾種,以銅鑄幣為主。中國古代在發行銅鑄幣時,當時的造幣技術沒有現在這麼先進,現在都斷絕不了假幣的出現,當時的水準更不可能禁絕造假幣,於是就出現了多次名義價值和實際價值不符,從而導致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社會不穩定的現象,也就是通貨膨脹。其中影響比較大的大致有以下幾次:
(1)自西元七年到十四年,王莽曾進行過三次幣制改革。第一次,他下令除五銖錢(漢隋間鑄幣以重量命名,主要是五銖錢,古演算法以廿四銖為一兩)外,更鑄「大泉」,重十二銖,值五銖錢五十;又造「契刀」,值五百;「錯刀」,值五千。
這種沒什麼實際意義的虛價大錢出現後,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民間盜鑄。為了保證錢幣的真實性,人們在實際交易中更趨向於使用五銖錢,也就是說,他下令造出的錢除了面值增大了一些,讓人們增進了學習數學知識的緊迫感以及造成了一些混亂以外,基本沒有起到什麼實際作用。
第二次,廢除「錯刀」及五銖錢,另發行「寶貨」,計有五物(金、銀、龜、貝、銅)、六名(錢貨、黃金、銀貨、龜貨、貝貨、布貨)共廿八品,不僅換算起來比較麻煩,而且比價極不合理。如小泉重一銖,每枚值一,大布重廿四銖,每枚值一千,每一品與其他廿七品之間會產生七百五十六種比值,出門一次非常麻煩,因此,此次改幣僅進行了一年就被迫廢除了。
第三次,王莽還不死心,又作貨布、貨泉兩種並行。貨泉重五銖,貨布重廿五銖,但一個貨布卻值廿五個貨泉,這種比值的不合理又引起了民間盜鑄,此次改革最終仍舊以失敗告終。由此看來,幣制這個東西不是想改就能改的。
(2)黃巾起義後,東漢政權名存實亡。西元一八九年,董卓進京,他下令毀五銖錢,更鑄小錢,「肉好無輪廓,不磨鑢。於是貨輕而物貴,穀一斛至數十萬,自是後錢貸不行」。董卓鑄惡質錢帶來的後果就是引起了物價飛漲,是對人民的一種掠奪,將錢全摟在自己懷裏。至此,五銖錢制度遭到嚴重破壞。
(3)三國時,戰爭頻繁,軍費開支浩大,各國為解決自身的財政困難,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同一種方式解決這一危機——鑄造面額較大的貨幣。劉備入蜀時,因「軍用不足」,聽從劉巴建議,鑄「直百五銖」,其重量僅八至九點五克,卻當五銖錢一百,結果「數月之間,府庫充實」。吳國看到蜀國取得了這麼大的成效,決定效仿,在西元二三六年鑄「大泉五百」,重七克,二三八年又鑄「大泉當千」,重十四點五克,甚至還有「大泉二千」、「大泉五千」。這些大錢出籠後,導致物價上漲,後被迫停鑄。
(4)北魏孝明帝即位後,為解決財政困難,於五一七年採用崔亮建議,廣開銅礦鑄錢以收「治利」。由此看來,每個朝代都得有這樣高智商的「狗頭軍師」。其結果是民多私鑄,錢更薄小,錢價更低。「時所用錢,人多私鑄,銷就薄小,乃至風飄水浮,米斗幾值一千。」在市銅價,八十一文得銅一斤,私造薄錢,一斤銅可造錢兩百。「既示之以深利,又隨之以重刑,罹罪者雖多,奸鑄者彌眾。今錢徒有五銖之文,而無二銖之實,薄甚榆莢,上貫便破,置之水上,殆欲不沉。」私鑄錢輕薄如榆葉,入水不沉,誇張點可能颳風就能吹走,而其流通的後果是物價上漲,貨幣流通阻滯,私鑄者增多,因貧窮而犯罪者也增多,大大加劇了社會矛盾。
(5)唐玄宗後期,和楊貴妃的生活奢侈,軍費開支浩大。他去世後,給子孫留下了一個爛攤子。乾元元年(七五八年),在第五琦的建議下,唐肅宗實行通貨貶值政策,鑄造大錢,稱「乾元重寶」。這是最早稱「重寶」的錢,重五點九七克,一文當開元通寶錢十文。肅宗詔書說:「冀實三官(漢代主管鑄錢機構)元資,用收十倍之利。」非常明白地說明鑄錢的目的就是增加財政收入。嘗到鑄錢的甜頭之後,次年又故技重施,鑄「重輪乾元重寶」,重十一點九四克,重量為開元錢的三倍,卻當開元錢五十用。
大錢發行後引起的後果不外有三:一是物價飛漲,人民遭難,「穀價騰貴,米斗至七千,餓死者相枕於道」;二是盜鑄嚴重,「長安城中,競為盜鑄」,以致寺廟的鐘、銅佛都被熔化;三是貨幣流通出現混亂,有實錢和虛錢雙重價格。總之,如上元元年(七六○年)詔書所說:「私鑄頗多,吞併小錢(開元錢)……物價益起,人心不安。」
(6)清咸豐三年(一八五三年),在發行紙幣的同時,京局開始鑄造大錢,共分五等:當十、當五十、當百、當五百、當千。當十稱「咸豐重寶」,其餘稱「咸豐元寶」。當百錢直徑七釐米,重一九九克,為諸錢之冠。大錢一出籠,立即引起物價飛漲,同時各種私鑄也紛紛出籠。舊錢每千重一百二十兩,熔化可鑄當千大錢三十,受如此高額利潤的誘惑,私鑄數迅速超過官鑄。於是,一年之後,政府不得不停造當千、當五百的大錢,並用寶鈔收回。此後,又停鑄並回收當百、當五十的大錢。當十大錢仍流通,但其價從當五、當三直跌至當二。咸豐還鑄有當十鐵錢和鉛錢,咸豐時的錢鈔制,幣值級別多,幣材種類多,份量變動多,錢文字種類多,其複雜繁瑣遠遠超過了前輩王莽時代的寶貨制。
由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歷史上的通貨膨脹不在少數,而且每次通貨膨脹都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很大的災難。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懂得和別人分享財富的,結果還不算太壞;而妄想把錢全摟進自己懷裏,在錯誤的道路上一直走到黑的,終以滅國告終。

※投資銀行業的輪迴與新起點

百年華爾街的主流是由摩根、高盛這些古老的名字主宰的。這些歷史悠久的權勢集團見證了一個金融帝國的起伏跌宕,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操控著價值上百億美元的大宗併購,影響著商業巨頭、企業財團的重大商業決策。尤其是二十世紀後半期以來,隨著全球化和金融市場一體化的浪潮,這些金融巨擘的手更是時不時地掀起資本市場的驚濤駭浪,成為無數聰明而野心勃勃的年輕人頂禮膜拜、爭相追逐的對象。
除了高定服裝、拉菲、私人會所這些常被街頭小報過度渲染的浮華外,常春藤名校、不知疲倦的高強度工作、冷靜乃至冷酷的快速決策、操控巨額資金和企業生死的快感可能是這個行業更貼切的肖像。
這個群體有個共同的名字——「投資銀行家」。理解現代金融資本市場,從理解華爾街的投資銀行開始。
獨立戰爭結束的時候,聯邦政府面對的是個債務纏身的爛攤子,為戰爭欠下的各類負債高達兩千七百萬美元,支付貨幣五花八門。為了改善混亂脆弱的財政狀況,三十三歲的財政部長漢密爾頓設計了一個大膽的方案:以美國政府的信用為擔保,統一發行新的國債來償還各種舊債。

※投資銀行業務始於有價證券的承銷
在三百多年前,這種現代最司空見慣的「以舊換新」的債券融資實屬超前妄為。為了使得債券的發行籌資能夠順利進行,大量的「掮客」湧入,充當發行人(政府)和投資者之間的橋樑——他們尋找投資者,並負責將債券以特定的價格賣給投資者。這些人中,有傳統的銀行家,有投機商,也有形形色色的交易者。這些掮客在債券發行的條件甚至定價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債券市場的發展為新生的美國提供了強大的資金支援,經濟活動以一日千里的速度發展,反過來又推動了資本市場的空前活躍。在這個過程中,新大陸第一代「投資銀行家」的雛形開始形成。
在隨後的幾十年裏,美國版圖不斷擴大,經濟的快速增長對交通運輸的需求使得開鑿運河和修建鐵路成為最迫切的需要。單獨的企業、個人顯然沒有能力承擔這些大型項目,面對公眾的籌資(IPO)和股份公司由此走上歷史舞臺,現代意義上的投資銀行業就此拉開帷幕——早期的投資銀行家們通過為承銷有價證券,將投資者手中的財富集聚起來,為實業家們提供項目融資。
初生的美利堅合眾國很快就看到了金融資本對實體經濟發展的巨大推動力:美國以超乎想像的速度完成了工業化進程,培育了像卡內基鋼鐵公司這樣的超級企業。到一九○○年,美國已經取代英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
可能連漢密爾頓都沒有想到,他的這一設計使得美利堅合眾國的發展從一開始就帶著金融資本的基因,並創造了一個至今未衰的金融資本時代。那些從承銷債券、股票和各種票據起家並累積了大量財富和人脈的金融家們,從此在世界歷史的舞臺上翻雲覆雨。

※J‧P‧摩根帶來了企業併購重組

鐵路的發展產生了第一批現代股份制企業——企業的所有者(股東)和經營者(管理層)分離。雖然股份制公司在專案融資上的好處顯而易見,但在缺乏有效公司治理和法律監管的情況下,鐵路股票的發行成了一夜暴富的投機工具,千奇百怪的鐵路公司資本結構、惡性的重複建設和價格戰使得十九世紀中後期的鐵路工業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蠻荒叢林,全國大大小小的鐵路公司有幾百上千家,它們混亂無序地橫貫著新大陸。
J‧P‧摩根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有著新英格蘭貴族血統的摩根是華爾街傳奇的標誌。他高大穩重,頭髮一絲不苟地向後梳,露出寬闊的額頭和一雙像鷹隼一樣炯炯的眼睛。好萊塢經典的商戰片《華爾街》(一九八七)中,麥克‧道格拉斯飾演的戈登‧蓋柯就梳著摩根式的大背頭。這個髮型後來受到無數人追捧,被視為華爾街的標誌性形象。
進入華爾街後,J‧P‧摩根開始著手一項整合美國鐵路系統的計畫。他出面策劃了一連串的公司併購和重組,通過併購重組,效益低下的小公司以合理的價格被收購,而大的鐵路公司實力大為增強,美國的鐵路行業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良性有序的經營時代。紐約中央鐵路、賓夕法尼亞鐵路、巴爾的摩鐵路、伊利鐵路等樞紐幹線和其支線逐漸形成一張鐵路網,使得這個遼闊大陸成為了一個統一的經濟體,開創了不可置信的繁榮時代。
一九○○年,摩根再次出面組織大型財團,開始對美國的鋼鐵行業進行併購重組。一年後,資本金達到十四億美元的美國鋼鐵公司成立,而當年美國全國的財政預算也不過五億美元左右。得益於規模經濟和專業分工的巨大優勢,美國鋼鐵公司迅速成為國際鋼鐵業的壟斷者,一度控制了美國鋼產量的百分之六十五,左右著全球鋼鐵的生產和價格。
資本對於實體經濟的作用日益顯著。作為金融市場和產業發展之間最重要的媒介,投資銀行家在美國經濟生活中的分量舉足輕重,企業資產並購重組從此成為投資銀行業務的重頭戲之一。

※一九三三年是個分水嶺: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的分離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華爾街實現了第一次騰飛。經濟的持續增長和資本市場的持續繁榮讓華爾街成了名副其實的金礦。這一時期,金融巨頭們扮演著上帝的角色,他們是最大的商業銀行,吸收了大部分的居民存款,同時,他們又是最大的投資銀行家,壟斷著證券承銷經紀、企業融資、企業兼併收購這些利潤豐厚的「傳統項目」。由於沒有任何法律監管的要求,商業銀行的存款資金常常會以內部資金的方式流入投資銀行部門的承銷業務。巨額的資金很容易催生股市泡沫,然後引發更大的資金流入。然而,一旦股市動盪或者有債務違約,儲戶的資金安全就會受到很大的威脅。
一九二九年十月開始的經濟危機導致大規模的股市崩盤和銀行倒閉,許多普通家庭的儲蓄一夜之間化為烏有。為了穩定資本市場,防止證券交易中的欺詐和操縱行為,保障存款人的資產安全,美國國會在一九三三年六月一日出爐了至今影響深遠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正式官方名字是《一九三三年銀行法》),規定銀行只能選擇從事儲蓄業務(商業銀行)或者是承銷投資業務(投資銀行)。這也意味著商業銀行被證券發行承銷拒之門外,而投資銀行不再允許吸收儲戶存款。
根據法案,J‧P‧摩根被迫將自己的投資業務部門分離出來,成立了摩根史坦利公司。緊接著,第一波士頓公司正式成立,雷曼兄弟、高盛都選擇了他們擅長的投資銀行業務。「投資銀行」這個名字正式進入金融行業的辭典中,現代投資銀行業的歷史之門從此開啟。

※時代變了,投資銀行需要變化

對於剛剛獨立的投資銀行業來說,一九三○至一九五○年算得上是生不逢時。大蕭條的餘悸猶在,市場冷冷清清,羅斯福和杜魯門政府顯然對在資本市場「興風作浪」的金融冒險家們沒有太多好感,政府對銀行證券業的監管一再加強。幸好戰爭的爆發催生了大量資金需求,國債和國庫券的發行讓投資銀行業度過了這一段艱難的日子。為了生存,投資銀行家們甚至只得屈尊進入不那麼「上流」的證券零售經紀業務。在此期間,以零售經紀業務為主的美林證券迅速崛起。
隨著戰後美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高潮,二十世紀六○年代的華爾街迎來自己的又一個黃金時代,承銷和並購業務源源而來。與此同時,社會財富的急速累積催生了大量共同基金。隨著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養老基金也開始大量進入市場,人壽保險公司的資金實力在同一時期也快速發展,機構投資者在市場上開始形成巨大的買方力量。隨著資金量的增長,買方漸漸不再滿足投行所提供的單調的權益證券和固定收益證券。不同風格的機構投資者對風險敞口,風險收益和投資組合提出了更多的不同要求,投資銀行家們必須適應這一趨勢,開發新的金融產品成了其生存所需要的技能。

※交易導向型的投資銀行和金融創新

直到二十世紀七○年代,證券承銷(尤其是IPO)仍是投行的主營業務,做頂級承銷商仍是這個行業至高無上的榮譽。不過,時代的風向已經開始變化,客戶導向型的投資銀行開始向交易導向型的金融服務商轉變。
交易需求有時候來自客戶。比如,為了保證自己承銷的各種證券(股票、債券、票據、期貨、期權)流動性,投行需要在二級市場上為它們「造市」。另外,投行的大客戶(包括企業和各種機構投資者)也常常要求投行幫助他們買入或者出售大宗證券。通過這種頻繁的買入賣出,投行賺取交易的「買賣價差」,同時也極大地增加了市場的流動性。
另外的交易需求來自自營業務。早期的投行主要是金融行業的「賣方」,即幫助企業出售金融資產來募集資金。以零售經紀業務起家的美林公司在一九七一年成為華爾街第一家上市的投行後,摩根史坦利和高盛也逐漸打破行業慣例,成為公眾公司。投行的資本金因此普遍大幅提高,催生了自營帳戶資產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隨著財富的積累,客戶方也越來越多地對投行提出了資產管理的業務要求,這些傳統的「買方」業務(如何用資金購買合適的金融資產)漸漸演變成了投行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到一九九○年代中期,曾經獨領風騷的承銷和傭金收入已經下降到美國整個投行業收入的百分之廿五不到,而以各種有價證券交易為主的自營業務和資產管理業務收入則上升到了百分之五十以上。
金融產品的日漸增多和投資者結構的日漸複雜,以及市場的波動性,成為了華爾街的最大困擾。保守型的養老基金和保險公司是債券市場最大的客戶,他們對於債權人的財務狀況日益謹慎,對資金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率掉期(是指兩個主體之間簽訂一份協定,約定一方與另一方在規定時期內的一系列時點上按照事先敲定的規則交換一筆借款,本金相同,只不過一方提供浮動利率,另一方提供固定利率)因此被運用在債券市場上來對抗利率風險。接著,貨幣掉期(是指兩筆金額相同、期限相同、計算利率方法相同但貨幣不同的債務資金之間的調換,同時也進行不同利息額的貨幣調換)也開始被運用在跨國的債券交易中來抵禦匯率風險。
另一項影響更為深遠的金融創新則是資產證券化。一九六○年代後期,美國快速增長的中產階級對自有房產的需求帶動了房產的抵押貸款。為了滿足不斷擴大的房貸資金需求,兩大房產抵押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又稱「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會」和「政府抵押貸款協會」)需要更多的籌資手段。銀行家們因此設計出了一種叫「轉手證券」的衍生產品。這種債券的發行用住房抵押貸款的利息來償付債券人。如此一來,整個房地產借貸市場的流動性大為改善,直接帶動了房產和債券市場的雙重繁榮。
這個被稱為「證券化」的金融工具迅速流行起來,任何債券、專案、應收賬款、收費類資產甚至版稅收入都可以通過證券化的形式獲得融資。在隨後的幾十年中,林林總總的商業機構,形形色色的投資者,還有投資銀行家們,都以前所未有的熱情投入到證券化的浪潮中。華爾街因此產生了一句諺語,叫「如果你有一個穩定的現金流,就將它證券化」。和證券化有關的各類產品良莠不齊,紛紛粉墨登場。
時代在變化,一杯威士忌,一根雪茄,個人魅力主宰的投資銀行將要漸漸從歷史舞臺隱退,更為專業化、技術化、數量化的時代即將來臨。
在柴契爾夫人強硬的自由主義的執政理念下,一九八○年代的英國首先實施了被稱為「大爆炸」的金融改革——分業經營的限制被打破,金融保護主義結束,固定佣金制被取消。華爾街突然發現,倫敦又成了了自己可怕的敵人。尤其在國際債券市場上,倫敦交易所已經佔據了先機,浮動利率票據、部分支付債券、可替換債券……眼花繚亂的品種被開發出來,滿足了投融資多樣化的需求。緊接著,日本、加拿大等國家紛紛放鬆金融管制。
隆納‧雷根(Ronald Reagan)的上臺終於讓華爾街的銀行家們鬆了一口氣。規定了利率上限的Q條款被取消,利率徹底市場化,四一五條款的實施加快了證券發行的程序,銀行跨州經營的限制被打破,儲蓄機構被有條件地允許進行全能銀行業務。金融改革十年的成效很快就會體現出來。
美國國內市場上,「垃圾債券」和槓桿收購給了傳統的投資銀行業務大展宏圖的機會。陷入財務困境的企業的債券通常被稱為「垃圾債券」。長期以來,它們在市場上乏人問津,因此價格極低。一個叫邁克爾‧密爾肯的投資銀行家意識到,這些看上去一文不值的債券的收益率已經遠遠超過了風險補償所需要的回報率,沒有比這更好的投資機會了。更重要的是,對於那些缺乏現金流的新技術公司(通訊、資訊、生物醫藥等)來說,可以通過發行垃圾債券給風險偏好的投資者來融資。在資本的助力下,新興的產業快速發展,創新成為了美國公司的標誌,美國有線新聞網(CNN)正是這一金融產品的代表作之一。
此外,曾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風靡一時的集團公司開始顯現出「大而無當」的趨勢,由管理層主導的私有化風潮席捲了整個企業界。在這波被稱為槓桿收購的熱潮中,垃圾債券充當了管理層最好的朋友——通過發行垃圾債券融資,然後收購公司股權,公司成為高負債的非上市企業。投資銀行家們大顯身手,他們收取比普通債券的價格高兩倍以上的高額承銷費用,抽取巨額傭金,同時利用自己的資訊優勢在市場交易中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這像是一個黃金遍地的時代,華爾街的投資銀行家們發現自己成了全球金融自由化的寵兒。旨在發展中國家債務重組的可轉換債券(布萊迪債券)的發行創造了一個龐大的新興市場,東歐、亞洲和拉丁美洲國企私有化的浪潮急切地需要投行的牽針引線。
更令人心跳加速的是,在美國之外的其他主要資本市場上,投行發現自己不再受到分業經營的限制。全球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舞臺,銀行家們成了無所不能的上帝:從兼併收購到資產管理,從財務諮詢到證券清算,從承銷發行到資金借貸,從權益產品到固定收益產品,從大宗商品到衍生品……
二十世紀八○到九○年代的投行毫無疑問是金融行業的主宰。

※投行文化與MBA的興起
高盛和摩根史坦利這樣的公司已經將觸角伸到了世界的每個角落,他們所代表的投行精英文化也隨之為世界所熟知。高盛在一九六○年代首開招收MBA(工商管理碩士)學生的先例。哈佛、沃頓、芝加哥、哥倫比亞、史丹福……頂尖名校的最優秀的學生被招募進投行。在華爾街,時間比金錢寶貴,投行不吝為他們的員工提供最好的物質享受。一方面,年輕的銀行家們衣冠楚楚,乘頭等艙,住奢華的酒店;另一個方面,他們每天睡四五個小時,瘋狂地工作,在全球各地飛來飛去,卻沒有時間和閒情逸致欣賞一下當地的風景。
極富誘惑力的薪酬,和各界甚至各國商業精英接觸合作的機會,和最聰明的人共事的挑戰性,這一切都吸引著更多野心勃勃的年輕人。MBA項目像雨後春筍一樣在全球的商學院被推廣開來,常春藤名校的入門券成為通往成功的魔力杖。有趣的是,中國一直講究「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種古老的東方價值觀和最「資本主義」的華爾街精神竟然以一種奇怪的方式被融合在了一起。
二十世紀八○到九○年代是投資銀行家記憶深刻的一段時光,有關金錢的的傳奇不斷湧現,華爾街的紙醉金迷、衣香鬢影也成為了這個浮華時代的一個素描像。在巨大的金錢誘惑前,關於道德的拷問也在不斷湧現。

※全能銀行再現江湖
當投資銀行開始主宰華爾街金融業時,一旁的商業銀行卻飽受著「金融脫媒」的煎熬。直接融資市場的發達造成了大量銀行客戶的流失,商業貸款客戶湧入債券和股票市場進行直接融資,垃圾債券和其他擔保性融資產品又進一步將信用等級稍遜的企業客戶瓜分。接下來,存款客戶也開始流失,共同基金、對沖基金、養老基金、股權私募投資、大宗商品交易市場、貼身服務的高淨值個人服務……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偏好追求更好的風險收益,傳統的存款業務不再有往日的吸引力。美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的兩邊因此迅速枯萎。
與此同時,歐洲的金融自由化催生出了大批金融巨頭。通過大規模的兼併收購,巴克萊、德意志銀行、瑞銀集團都成為了兼營儲蓄業務和投行業務的全能銀行。美國商業銀行如坐針氈,要求突破分業經營的訴求一天比一天強烈。華爾街在華盛頓的遊說團隊在二十世紀九○年代到達鼎盛。作為繞開金融管制的組織機構創新,金融控股公司成為了商業銀行的首選。大銀行紛紛通過兼併收購轉型成控股公司,由下設的證券機構主理投行業務,一九九○年代的金融業並購風潮由此而來。一九八九年,J‧P‧摩根重返闊別了半個世紀的投資銀行業,二○○○年與大通曼哈頓銀行合併,成為最大的金融控股公司之一。不知不覺間,形形色色的金融創新和金融機構的全球化運作已經突破了《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的藩籬。
一九九九年,在柯林頓政府的主導下,《現代金融服務法》通過,長達半個世紀的分業經營終於落下了帷幕,從此,銀行可以通過金融控股公司從事任何類型的金融業務,新的全能銀行頂著「金融控股公司」的名字再現江湖。「投資銀行」獨佔證券市場的時光結束了,金融業正式進入「春秋戰國」時代。

※次貸狂熱
廿一世紀初的華爾街遭遇了異常寒冷的冬天。首先是「矽谷」加「華爾街」聯合出品的高科技狂潮在世紀相交的時候退去,納斯達克的狂瀉將全國的股市拖入深淵。經濟疲軟還沒有看到盡頭,二○○一年「九一一」恐怖襲擊再次重創美國。自一九一四年以來,紐約證交所第一次關閉長達四天之久,重開的市場一蹶不振。然而,華爾街的劫數還沒有完,安然公司和世通公司先後爆出財務醜聞,最終宣布破產。投資者發現,這些被投資銀行家們譽為「最安全可靠」的公司財務報表基本上全是謊言,市場對華爾街的信心降到了冰點,美國經濟也進入了二戰後最蕭索的一個時期。
為了儘快走出經濟衰退,小布希政府決定進行強勢的經濟干預:調整稅收制度,聯儲大幅降息,出爐系列政策鼓勵提高美國家庭住房擁有率。到二○○四年,名義利率已經從二○○一年的百分之三點五降至百分之一,低於通貨膨脹水準。歷史罕見的「負利率時代」激發了人們投資的欲望,而同期的《美國夢首付法案》則為中低收入家庭打開了住房貸款的大門。
一九七○年代創造的「抵押貸款證券化」在這個時期大顯身手——投資銀行將住房抵押貸款分割成不同等級的擔保債券,在市場上開始大量出售,源源不斷地為抵押貸款提供充足的資金。同時,擔保債務的信用違約產品被開發出來對擔保債券進行風險對沖。房價的不斷上升使得擔保債券的回報率越來越高,豐厚的利潤讓銀行笑顏逐開,於是,更多的沒有經過審慎審核的抵押貸款發放出去,然後被迅速證券化,投放到市場上。
擔保債券不斷攀升的回報率吸引了善於利用對沖基金的其他金融組織。激進的對沖基金急切地要求承擔額外風險,追逐高額利潤。貸款人對市場擴大的渴望和投資者試圖追求更高收益的需求創造了雙重的壓力——一些低收入的或者有不良信用記錄的購房者也得到了貸款,這就是次級住房抵押貸款(「次貸」)的由來。
一直在攀升的房產價格掩蓋了次貸低信用的本質,對沖基金紛紛通過槓桿融資,反覆向銀行抵押擔保債券,並將獲得的資金再度投入擔保債券市場,越來越長的產品鏈條牽引著市場的狂歡。在二○○四到二○○五年的華爾街盛宴中,收益率主宰了一切,「次級貸款」的高違約風險暫時被選擇性遺忘了。
二○○六年六月,全美房價指數創下了歷史記錄,同年底,華爾街各大投行的營業收入和獎金水準都達到了歷史新高,豐厚的利潤讓人感覺歌舞昇平的好日子似乎將永無止境。

 

目次

第一章 遠古之戰——世界金融業發端
1.貨幣的演變
2.第一次「大規模地動粗」
3.古希臘:貨幣及金融業雛形
4.貨幣改革:條條大路通「羅馬」
5.最早的金融商和私人銀行
6.文藝復興時期的「托拉斯」
7.「貨幣戰爭」的終極王者

第二章 銀行業王朝:繁榮與衰弱
1.世界上第一家中央銀行
2.北美殖民地第一場貨幣戰爭
3.「把第二銀行殺死」
4.內戰時期的林肯綠幣
5.刺殺林肯背後的金融陰謀
6.林肯之後的貨幣市場
7.內戰期間的繁榮——華爾街銀行
8.投資銀行業的輪迴與新起點

第三章 通貨膨脹:難以擺脫的「宿命」
1.為什麼會出現通貨膨脹?
2.通貨膨脹是一種「貨幣現象」
3.歷史上的通貨膨脹
4.無所不在的結構性通脹
5.寧要通脹,不要通縮
6.人民幣實際購買力的未來
7.一個國家該印多少錢,誰來決定

第四章 經濟全球化時代的貨幣大戰
1.世界經濟危機大事記
2.必不可少的經濟蕭條
3.長期持久的貨幣戰爭
4.警惕熱錢風險
5.中國的金融安全
6.貨幣戰爭中的中國未來戰略

第五章 「黃金」歲月,被軟禁的天然貨幣
1.黃金的天然貨幣屬性
2.魔力無邊的黃金
3.世紀的金匠「銀行家」
4.金本位的黃金歲月
5.「黑色星期五」:黃金市場的大恐慌
6.恢復金本位:黨派與利益之爭

第六章 新形式的石油金融戰
1.二戰中的石油戰
2.中東戰爭:油桶上燃起的戰火
3.期貨市場的操縱之手
4.擊垮前蘇聯經濟的石油
5.中國的石油困局
6.原油定價權的旁落

第七章 美國經濟的雙刃劍——美元
1.回顧美元的中東之旅
2.美元的利刃:商品霸權
3.美國國債,拋與不拋
4.美元貶值的玄機
5.幹擾世界經濟的美元貶值
6.宏觀調控:考驗全球智慧的難題

第八章 人民幣VS美元:新一輪「貨幣戰爭」的矛頭
1.中美貨幣歷史上的匯率演變
2.人民幣匯改:任重而道遠
3.新一輪的經濟博弈
4.人民幣真能成為世界貨幣嗎
5.中國該不該發行千元大鈔
6.誰在制定國家貨幣政策
7.設想中的「新雙雄格局」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21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