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中國監察史略》介紹中國監察出現前的官吏狀態,監察的由來、全盛、沒落及復興等。主要內容有未有監察以前的官吏狀態,監察名稱的沿革,監察成長的初期,魏晉監察的僅存,十六國監察拾零,監察的全盛時期,五代監察的沒落,監察的復興時代,都察院的監察時代,共和政治下的監察,諫義大夫,臺諫的分和問題等。
作者簡介
徐式圭,原名世特,號若璋,1892年生于福建屏南縣。畢生熱心公益,致力教育事業,1928年與同仁創辦戊辰中學(現屏南二中),并任首任校長。他自奉儉樸,淡泊名利,傾心研讀史書,筆耕不輟,著作甚豐,有《中國教育史略》《中國田制史略》《中國監察史略》等傳世。
名人/編輯推薦
快節奏的社會,古老而富有營養的歷史文化往往需要擇精與濃縮,好讀易懂、簡明扼要是濃縮的要旨,中國書籍史傳館-中國史略叢刊系列即為此而生。簡言之,該系列是當代讀者和傳統文化之間一座安靜而寬闊的溝通之橋。
目次
**章 未有監察以前的官吏狀態 第二章 監察名稱的沿革 第三章 監察的雛形時代――秦 第四章 監察成長的初期――漢 **節 大夫制和中丞制的概說 **款 御史大夫的列入三公和 大夫制的遞嬗 第二款 中丞制的完成和中丞的 獨坐 第三款 台臣各論 第四款 事例總說 第二節 監禦史部刺史和州牧的 轉變 第三節 刺史的復活和州牧的**章 未有監察以前的官吏狀態
第二章 監察名稱的沿革
第三章 監察的雛形時代――秦
第四章 監察成長的初期――漢
**節 大夫制和中丞制的概說
**款 御史大夫的列入三公和
大夫制的遞嬗
第二款 中丞制的完成和中丞的
獨坐
第三款 台臣各論
第四款 事例總說
第二節 監禦史部刺史和州牧的
轉變
第三節 刺史的復活和州牧的
確定
第四節 政績述評
第五章 魏晉監察的僅存
**節 三國的各自為政
**款 曹魏
第二款 蜀漢
第三款 孫吳
第二節 兩晉的因循故事
**款 禦史類別
第二款 刺史治軍
第三款 政績述評
第六章 十六國監察的拾零
第七章 南北朝監察的互異
**節 南朝
**款 劉宋巡宮的特製
第二款 蕭齊南司略紀
第三款 蕭梁御史大夫的一現
第四款 陳的相沿故事
第五款 台使之害
第六款 四朝事蹟略述
第二節 北朝
**款 元魏的中尉
第二款 北齊禦史和尚書的
關係
第三款 北周的改制
第四款 政績述評
第三節 中丞專道問題
第八章 有隋監察的轉捩
**節 高煬台制互異
第二節 司隸台和六條察郡
**款 州郡的變更
第二款 司隸的六條察郡和刺史
督軍的禁制
第三節 政績述評
第九章 監察的全盛時期――唐
**節 唐代禦史總說
第二節 兩台和三院
**款 兩台的起滅
第二款 三院的組織
第三節 台臣的正除和額外
**款 正除
第二款 額外設置
第四節 禦史處事成規
第五節 地方制度和監察
**款 地方述要
第二款 監察的名稱和範圍
第六節 政績述評
第十章 五代監察的沒落
**節 司憲與中丞並設
第二節 中丞主台的實制
第三節 台臣出外的限制
第四節 省郎知雜
第五節 割據諸國的台制
第六節 政績述評
第十一章 監察的復興時代――宋
**節 宋的虛大夫制
第二節 禦史事例
第三節 三院組織的內容
第四節 監察雜差
第五節 知州的設立和察臣的
臨時派遣
第六節 政績述評
第十二章 遼金監察的仿製
**節 遼制舉要
**款 南北面官的分立
第二款 台司的歧形並峙
第三款 監禦在京在州的不同
第四款 政績述評
第二節 金制發凡
**款 台的組織
第二款 監察禦史的選授和
年資
第三款 屬院附記
第四款 察郡的官司與風氣
第五款 禦史的督責和保護
第十三章 元代監察的異制
**節 總說
第二節 本台組織的內容
第三節 禦史行台的創制
第四節 台道的監察和分配
第五節 監察事例
**款 蒙漢的歧視
第二款 台選的獨立
第三款 風憲的尊嚴
第四款 台臣遭陷之多
第五款 察吏政績
第六款 台司人品
第十四章 都察院的監察時代――明清
**節 明
**款 台察的合併
第二款 都察院組織的內容
第三款 都禦史的職權
第四款 院官的選補
第五款 各道監禦的職責和道
的分配
第六款 院臣遭抑的歷史
第二節 清
**款 院臣的名職
第二款 科道制的由來
第三款 院臣的選授銓敘
第四款 言官挾私與被劾反唇
的兩方的禁制
第五款 禦史的人才與風氣
第十五章 共和政治的監察
**節 北京政府時代
**款 文官懲戒委員會
第二款 平政院
第三款 肅政廳
第二節 國民政府成立以後
**款 監院的誕生
第二款 監察院的分區監查
計劃
第三款 彈劾的提出
第四款 秘密與保障
第五款 事實的調查
第六款 監察院與其他機關的
關係
第七款 監察怠工的救濟
第八款 懲戒權移歸監察的
主張
第三節 監察院的政績
第十六章 諫議大夫
**節 諫議大夫的沿革
第二節 唐宋諫議的成績
**款 唐
第二款 宋
第三節 台諫的分合問題
第十七章 司隸校尉
**節 司隸的沿革
第二節 糾察事例
第十八章 封駁詔書
**節 唐的塗歸
第二節 宋給舍的封駁特權
第三節 遼金元明攝述 顯示全部信息
第二章 監察名稱的沿革
第三章 監察的雛形時代――秦
第四章 監察成長的初期――漢
**節 大夫制和中丞制的概說
**款 御史大夫的列入三公和
大夫制的遞嬗
第二款 中丞制的完成和中丞的
獨坐
第三款 台臣各論
第四款 事例總說
第二節 監禦史部刺史和州牧的
轉變
第三節 刺史的復活和州牧的
確定
第四節 政績述評
第五章 魏晉監察的僅存
**節 三國的各自為政
**款 曹魏
第二款 蜀漢
第三款 孫吳
第二節 兩晉的因循故事
**款 禦史類別
第二款 刺史治軍
第三款 政績述評
第六章 十六國監察的拾零
第七章 南北朝監察的互異
**節 南朝
**款 劉宋巡宮的特製
第二款 蕭齊南司略紀
第三款 蕭梁御史大夫的一現
第四款 陳的相沿故事
第五款 台使之害
第六款 四朝事蹟略述
第二節 北朝
**款 元魏的中尉
第二款 北齊禦史和尚書的
關係
第三款 北周的改制
第四款 政績述評
第三節 中丞專道問題
第八章 有隋監察的轉捩
**節 高煬台制互異
第二節 司隸台和六條察郡
**款 州郡的變更
第二款 司隸的六條察郡和刺史
督軍的禁制
第三節 政績述評
第九章 監察的全盛時期――唐
**節 唐代禦史總說
第二節 兩台和三院
**款 兩台的起滅
第二款 三院的組織
第三節 台臣的正除和額外
**款 正除
第二款 額外設置
第四節 禦史處事成規
第五節 地方制度和監察
**款 地方述要
第二款 監察的名稱和範圍
第六節 政績述評
第十章 五代監察的沒落
**節 司憲與中丞並設
第二節 中丞主台的實制
第三節 台臣出外的限制
第四節 省郎知雜
第五節 割據諸國的台制
第六節 政績述評
第十一章 監察的復興時代――宋
**節 宋的虛大夫制
第二節 禦史事例
第三節 三院組織的內容
第四節 監察雜差
第五節 知州的設立和察臣的
臨時派遣
第六節 政績述評
第十二章 遼金監察的仿製
**節 遼制舉要
**款 南北面官的分立
第二款 台司的歧形並峙
第三款 監禦在京在州的不同
第四款 政績述評
第二節 金制發凡
**款 台的組織
第二款 監察禦史的選授和
年資
第三款 屬院附記
第四款 察郡的官司與風氣
第五款 禦史的督責和保護
第十三章 元代監察的異制
**節 總說
第二節 本台組織的內容
第三節 禦史行台的創制
第四節 台道的監察和分配
第五節 監察事例
**款 蒙漢的歧視
第二款 台選的獨立
第三款 風憲的尊嚴
第四款 台臣遭陷之多
第五款 察吏政績
第六款 台司人品
第十四章 都察院的監察時代――明清
**節 明
**款 台察的合併
第二款 都察院組織的內容
第三款 都禦史的職權
第四款 院官的選補
第五款 各道監禦的職責和道
的分配
第六款 院臣遭抑的歷史
第二節 清
**款 院臣的名職
第二款 科道制的由來
第三款 院臣的選授銓敘
第四款 言官挾私與被劾反唇
的兩方的禁制
第五款 禦史的人才與風氣
第十五章 共和政治的監察
**節 北京政府時代
**款 文官懲戒委員會
第二款 平政院
第三款 肅政廳
第二節 國民政府成立以後
**款 監院的誕生
第二款 監察院的分區監查
計劃
第三款 彈劾的提出
第四款 秘密與保障
第五款 事實的調查
第六款 監察院與其他機關的
關係
第七款 監察怠工的救濟
第八款 懲戒權移歸監察的
主張
第三節 監察院的政績
第十六章 諫議大夫
**節 諫議大夫的沿革
第二節 唐宋諫議的成績
**款 唐
第二款 宋
第三節 台諫的分合問題
第十七章 司隸校尉
**節 司隸的沿革
第二節 糾察事例
第十八章 封駁詔書
**節 唐的塗歸
第二節 宋給舍的封駁特權
第三節 遼金元明攝述 顯示全部信息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