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購書領優惠,滿額享折扣!
閉目養神:中醫臟腑經絡調理(簡體書)
滿額折

閉目養神:中醫臟腑經絡調理(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5 元
定價
:NT$ 210 元
優惠價
87183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閉目養神——中醫臟腑經絡調理法,是秘傳于六代家傳中醫楊軍老師的靜觀養生之道,經過作者25年的實踐和感悟,并結合經絡養生、情志養生、睡養、食養和藥養等創立的一套適合各種年齡的非藥物自然療法。

本書共分八章。第一章介紹閉目養神的重要性;第二章介紹閉目養神的功效;第三章介紹閉目養神的具體方法和要領;第四章介紹如何通過閉目養神防治疾病;第五章介紹情志養生的方法;第六章介紹各種體質如何進行飲食、房室等養生;第七章介紹五行人的養生口訣及閉目養神時的各種手勢;第八章開介紹閉目養神的作用。

作者簡介

張海生博士簡介

醫學博士,擅長節氣養生、中醫正念減壓、推拿、佛醫養生與心法 。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后、哈佛大學醫學院訪問學者、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員。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中醫心理與睡眠醫學博士后。 師從五代家傳中醫大夫楊玉峰老先生及六代家傳中醫楊軍老師。 北京電視臺、南京廣播電臺養生嘉賓。

北京生遠堂中醫研究院院長。 全國保健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專家,中國保健服務業國家標準行業分類組負責人。 博士、博士后在讀期間共在 4 種核心期刊發表 5 篇論文,主編《佛醫養生秘訣》和《佛醫心法概要》

(預計 2016 年出版);博士后師從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副院長汪衛東教授,研究方向: 抑郁癥的中醫心理干預;博士師從天津中醫藥大學羅根海教授和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中醫藥 大學國學院院長張其成教授,研究方向為:中醫健康管理。

名人/編輯推薦

張海生博士簡介

醫學博士,擅長節氣養生、中醫正念減壓、推拿、佛醫養生與心法 。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后、哈佛大學醫學院訪問學者、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員。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中醫心理與睡眠醫學博士后。 師從五代家傳中醫大夫楊玉峰老先生及六代家傳中醫楊軍老師。 北京電視臺、南京廣播電臺養生嘉賓。

北京生遠堂中醫研究院院長。 全國保健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專家,中國保健服務業國家標準行業分類組負責人。 博士、博士后在讀期間共在 4 種核心期刊發表 5 篇論文,主編《佛醫養生秘訣》和《佛醫心法概要》

(預計 2016 年出版);博士后師從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副院長汪衛東教授,研究方向: 抑郁癥的中醫心理干預;博士師從天津中醫藥大學羅根海教授和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中醫藥 大學國學院院長張其成教授,研究方向為:中醫健康管理。

目次

第一章 養生的最高境界——養神養心 /1

 

養神是養生的最高境界 /1

臟腑經絡調理有奇效 /3

培養正氣,滋養五臟 /8

治病不療心,等于扔黃金 /10

元神、識神的調養與智慧的生發 /13

養神的核心——“三分治七分養”/15

閉目養神的主導——自我康復能力 /18

參考文獻 /21

 

第二章 吐納肺腑——五臟協調、經絡通暢/ 22

 

臟腑元氣調補的醫學原理 /23

打通元氣運行的通路——經絡調補 /23

臟腑經絡調補賦予人體能量 /26

養神的法門——持之以恒 /29

養神能遠離養生五難 /33

養神才能“標本兼治”/37

閉目養神也須守戒律 /41

參考文獻 /44

 

第三章 精神調攝術——人人都能閉目養神 /46

 

精神調攝術的根本是形神兼養、平衡陰陽 /46

閉目養神的普及型練法——垂腿式 /49

精神調攝術的高層次練法——盤坐式 /51

最佳鍛煉時間及氣沖病灶機理 /54

正確對待老師與靜觀的功效 /56

閉目養神的注意事項 /58

別害怕這些常見的身體反應 /59

精神調攝術答疑 25 條 /61

其他五養為輔助 /64

回歸自然的養神大道 /68

參考文獻 /73

 

第四章 導引術——動態行氣攝生 /74

 

最佳的養生治病導引術 /74

五臟導引 /78

經絡與人體循經導引 /81

經穴導引——元氣穴道導引 /86

筋骨肌肉導引——易筋經 /88

疾病導引——臟腑之氣導引 /94

養生仙臥導引 /95

參考文獻 /99

 

第五章 心境情志養生——養神第一要務 /100

 

寡事以養神——修身更要修心 /100

自古重視的情志致病 /102

心身療法與科學七大法則 /108

恬靜無嗔——樂觀開朗是健康法寶 /111

有德境自高 /115

悟性可培養 /120

拋開緊張和多慮 /123

參考文獻 /126

 

第六章 補導術——適時進補 /128

元氣、陰陽補導術 /128

適時進補的原則和時機 /130

順時補導——四季養生補導 /132

不同體質的補導 /135

少不了的食養經 /140

是藥三分毒,忌濫服濫補 /143

房中術補導 /147

參考文獻 /150

 

 

第七章 五行補導養生——臟腑經絡協調的關鍵 /152

 

身體的五行補導養生 /152

五行人的補導養生口訣 /154

平衡五行,調和五臟 /157

靜養變換手勢,調理不同臟腑 /159

五毒(怨、恨、惱、怒、煩)的五行調養 /164

調治都市病 /166

癌癥防火墻 /169

參考文獻 /172

 

 

第八章 開啟智慧的方法——閉目養神 /173

 

儲能量,促健康 /173

養出清醒的頭腦 /176

養神不避灸 /178

靜養生智慧 /184

青春從四十歲開始 /186

閉目養神帶來老有所樂 /188

健康、事業可兼得的成功中年 /190

收獲智慧的職場新人 /191

靜養開啟健康生活 /192

參考文獻 /196

 

后記 /197

書摘/試閱

養生的最高境界——養神養心

日常工作生活中,身心的放松非常重要。國內外眾多的研究已經表明, 心理調節對心身的健康重要性是非常明顯的,可以改變人對疾病的傳統錯誤 認識,明顯地改變人對疾病的恐懼情緒,提高身體免疫能力,減輕或消失疾 病癥狀,改善體質,延長生命。

養神是養生的最高境界

 神的物質基礎

神的表達形式有 “神氣”“神明”“精神”“神機”等。中醫學認為, 神是人生命活動現象的總稱,它包括精神意識、知覺、運動等在內,以精血 為物質基礎,是血氣、陰陽對立的兩個方面共同作用的產物,并由心所主宰。 也就是說,人的形體運動受精神意識支配,人的精神狀態與形體功能密切相關, 在同樣惡劣的環境條件下,精神意志堅強的人,身心遭受的損害會比意志薄 弱者輕得多。

神首先表現在氣血方面。因為氣血是化生精神的基礎物質,故氣血的多 少與人的精神狀態息息相關,氣血充盛則神志精明,氣血不足則精神萎靡。《黃 帝內經》說:“神者,血氣也。”可見,人體的精神活動正常與否,要以氣血的功能活動為前提,若氣血化生障礙,運行、輸布失調,皆可影響神的活動。

臨床上,當心血不足時,可表現為心跳、心慌、健忘、失眠;反過來,若精神過用,又會暗耗氣血,導致氣虛、血虛,或氣血兩虛。

另外,神與五臟也是息息相關的,中醫認為五臟藏精而化生神。《黃帝內經》中提到的神、魂、魄、意、志都是屬于人的精神活動范疇,但它們分別有賴于五臟所藏的物質基礎,即血、氣、脈、營、精,“五臟藏神”在于強調人體內部有承擔心理活動的統一系統,神是在全部生理活動的基礎上產生出來的最為高級的機能,即臟器間的整體協同作用,是產生精神活動的先決條件,如果各臟器不能協調和諧,則不可能有正常的神志活動。

精神不調

古代養生家認為“神安則壽延,神去則形散,故不可不謹養也”。養神以不傷為本,即首先要避免對精神的各種傷害,防止七情過度,其二是心欲常靜,這里所說的靜不是絕對的不動,靜者即靜動也,非不動也。精神不用則廢,多用則疲,疲則不足;用之則振,振則生,神則足。又說“大用則竭”,所以合理用腦有助于健腦全神。那么什么消耗我們的陽氣最多呢?是精神。從中醫角度講,人體陽氣五種外在表現的神、魂、魄、意、志,與人體器官有著緊密的聯系。神屬心、魂屬肝、魄屬肺、意屬脾、志屬腎,精神上的不調和,也會引發臟器的病變,這種無形的陽氣,隨時左右著人體的健康。就我們的形體來說,除去先天帶來的疾病,24 歲以前發的病,—般都沒有大問題,因為人24 歲之前先天的元陽之氣很足,人體神經、肌肉、骨骼都處于最佳狀態。24 歲以后,人們身上的壓力會逐步增多,耗費精神過度,也就是耗費陽氣過度,身體呈現出陰盛陽虛的狀態。所以24 歲以后的成年人生病,更應該從精神、情志層面去找病因,大部分疾病是精神、情志受到損害造成的。

得神與失神

《黃帝內經》說:“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所謂有神、無神,主要表現在精神好壞、意識是否清楚、動作是否協調矯健、反應是否靈敏等方面的情況,由于目“為五臟六腑之精氣之所注”“神藏于心,外候在目”,故察眼神的變化是判斷有神、無神的重要標志。若兩眼明亮、靈活,鑒識精明,語言清楚,即為得神;相反,目光晦暗、瞳仁呆滯、精神萎靡、反應遲鈍,則稱為失神。失神者表明身體正氣已傷,病情嚴重,預后不好。用現代科學的話來說,得神,即心理健康;失神,就是指心理的某種異常和情志不遂。

心理健康、精神好的主要表現

1. 情緒穩定、心情愉快。情緒穩定表明中樞神經系統的活動處于相對平衡狀態,心情愉快則表明人的身心活動處于和諧與滿意的狀態。

2. 有良好的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適應是個體為滿足生存的需要而與周圍環境發生的調節作用,心理健康要求自身和客觀現實環境保持和諧的統一,對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要有良好的心態,面對現實沉著冷靜,積極穩妥地加以處理。

3. 有良好的人際關系。人因為社會分工和共生環境而存在著人與人的關系問題,建立良好的與人交往的關系則可以消除孤獨感。

4. 積極參加勞動鍛煉。勞動可以使人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價值、生活的意義。

臟腑經絡調理有奇效

閉目養神——中醫臟腑經絡養生法(簡稱“靜養”)講究審因施養,即不拘一法、一式,應形、神、動、靜、食、藥……多種途徑、多種方式進行養生活動。也要因人、因地、因時之不同采用不同的養生方法,正所謂“審因施養”和“辨證施養”。《黃帝內經》中只有13 個簡單的藥方,就是要我們更多關注身心健康的調節和積累,并根據需要適當結合藥療和食療。

通過閉目養神自然療法的鍛煉可以使人的生命、能量在高度的靜中恢復功能的平衡。首先提高腎臟功能,促進脾胃消化吸收和肝臟的造血機能,然后才能正常地輸給心臟,使心臟順暢地把血液供給全身,最終加速血液循環,達到健身和挖掘、去除潛伏病因的目的。靜養之所以有養生益壽的作用還因為通過習練,可以疏通人體經絡,流通氣血,特別是使人體的元氣旺盛,所以無病可以強身,有病可以治病;其次運用靜養各種方法的鍛煉,可以使精、氣、神三者融為一體,增強機體的生命活力,生命自然會延長,推遲衰老,健康長壽。

靜養治病主要在于其具有如下功效

1. 調和臟腑氣血,保養元氣。真氣又名元氣,是人體活動的原動力。

元氣是人體最重要、最基本的氣,它受之于父母先天之精氣,又必須依賴后天水谷練精化氣的培育,或宇宙間的萬物之真氣與后天水谷之氣產生的營、衛——陰陽二氣相結合而充滿周身,普遍存在于各器官、各細胞之內,并激發臟腑組織功能活動,它無形無象,有感無覺,用意識找不到它,必須在極其清靜的情況下才能感到它的存在。元氣是生命之本、諸氣之源,宜養不宜用,元氣充沛則諸氣旺而體健長壽,元氣不足則諸氣衰而體弱多病,真氣枯竭則死亡。人是一個小宇宙,元氣統一著人虛的氣和實的形的陰陽兩個方面,所以人也是由元氣、陰、陽組成的三元一體。中醫靜觀養生主張“返本還元”,就是要使人體的陰陽虛實在元氣上得到統一,因此,祛病健身首先要通過靜養培養元氣。

閉目靜養強調培補元氣以固本的指導思想。傳統中醫把精、氣、神視為人體的內因,它概括地反映了人體的機能狀態。精包括先天腎精和后天水谷之精兩部分,二者通過肺、心、脾諸臟,敷布周身,以保證人體的生長、發育、生殖等生理活動的實現。通過持之以恒地靜養可以對先天之精與后天之精起到加強、充實作用,先天之精依賴于后天之精的補養,通過閉目靜養則陰精自然充實而固澀,腎中之精得陰精濡養,則愈加壯益,元精益固,元氣自充,這就是“練精化氣”的必然趨勢。顯然靜養益精固水的同時也達到了培補元氣的目的,元氣充益后,即可更好地激發與推動臟腑進行正常有效的生理活動,這對維持機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閉目靜養還能進一步發揮練氣化神的作用。神包括先天元神和后天識神兩種。元神生化于先天之元氣,識神生化于后天之精氣。元神、識神都來源于物質,又皆反作用于物質。《素問·移精變氣論》說:“得神者昌,失神者亡。”這是靜養培補元氣的又一重要意義。

2. 滋陰補陽,動態調節平衡。通過現代實驗研究和臨床觀察證實經絡自然療法對陰陽平衡的調節性影響是廣泛存在的。傳統中醫認為,形、精可以轉為功能,此乃陽源于陰的正常生理現象,但當機體功能亢進時,則可使形、精耗傷。進入閉目靜養狀態后,則交感神經興奮強度減弱,氣體代謝降低,高反應狀態得以糾正,亢奮的功能得以調整,這些都是靜養抑陽扶陰作用的具體表現。而靜養的補陽作用也是極其廣泛的。根據腎虛的理論分型,觀察到腎陽虛者習練后出現的四肢由厥冷變暖,尿酮類固醇恢復到正常水平。血漿三磷酸腺苷、環腺苷酸含量增加,以及白細胞吞噬能力增強等變化,都是補陽作用的體現。至于動態調整陰陽平衡的作用則是通過“抑亢扶弱”的雙調節效應而實現的,此作用可在不同層次水平上表現出來,這就是靜養治病、保健的機理所在。

以營、衛二氣為例,營氣主內屬于陰,衛氣主外屬于陽,二者之間的運行必須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通過中醫靜觀養生可使二者更加協調。營氣是與血共行于經脈中之氣,有營養和化生血液的功能,聯系五臟六腑之氣,運營周身,協調機體功能的平衡。如陰陽經氣受阻或失調,就要影響整體生化功能的協調而產生疾病,所以調經順氣使陰陽平衡是治病之本,是中醫治病的根本。衛氣是運行于脈外之氣,有三方面生理功能,一是護衛肌表,防御外邪入侵;二是溫養臟腑、肌肉、皮毛等;三是調節控制腠里的開合、汗液的排泄,以維持體溫相對平衡。所以鞏固衛氣,有防治、治病之功。

顧名思義,經絡自然療法治病、保健的作用是通過“通經活絡”來實現的。臨床上觀察到,經絡不通、氣血不調的患者其肢體兩側經絡測定值不等或差數懸殊,經過閉目靜養習練后,凡氣血弱者都可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強。在經絡自然療法治療過程中還可以觀察到,經絡傳感明顯,內氣循環,任、督和其他絡脈運行等現象,這都是靜養疏通經絡作用的具體表現。

3. 靜心促思,養肝解乏。常言道:“眼不見,心不煩。”這話是很有道理的,意思是說閉上眼睛不但可以養目,而且可以靜心。心靜則神安,神安則災病不生,福氣永存。遇到繁雜吵鬧的場合、自己不愿看的場面,又不便避開之時,不妨閉目靜養,既能洗目清心,鬧中取靜,消除煩憂,又能偷空養生,何樂而不為呢?

因為目為心靈的窗戶、傳神的靈機,人體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于目,所以閉目可以養生也可以養神。閉目對于中老年人,以及終日勞心用腦或長期專一使用目力者,是大有好處的。閉目靜養時要放松,順其自然,無思無慮,達到入靜的境地,有暇之時閉目養神,持之以恒,定會獲益。

閉目靜心:在日常諸事紛擾、頭痛腦漲之時,找一清靜之地放松入靜,雙目閉合,自然呼吸,往往很快會頭腦清醒、心平氣和,煩惱漸漸消失,進入靜謐、祥和狀態,機體陰陽氣血通達順暢,心理平衡,情緒愉悅,頭腦清晰,渾身輕松。

閉目促思:人有三種思維方式:第一為睜眼思維形式,第二為夢境思維形式,第三是閉目思維形式。閉目思維是一種臨界思維“現象”,即臥而不寐,閉目意想聯翩,在這種思維狀態下,大腦排除了外界的物像干擾,又處于充血充氧狀態。如此,可促使大腦細胞的潛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以提高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閉目養肝:吃完飯后靜坐休息10 ~ 30 分鐘的時間,再去睡午覺、散步或是做別的事情。這對人們肝臟的保養,尤其是有肝病的人來說是非常必要的。人們在吃完飯后,尤其是午飯后,因為午飯吃得一般都比較多,身體內的血液都集中到消化道內參與食物消化,而且,有數據能夠說明,當身體由躺下到站立,流入肝臟的血流量就要減少30%,如果再行走、運動,血液就又會有一部分流向手足,此時,流入肝臟的血流量就要減少到50% 以上。如果肝臟處在供血量不足的情況之中,它正常的新陳代謝活動就會受到影響,從而導致對肝臟的不同程度的損害。

閉目解乏:勞逸結合對所有人來說都很重要,當體力勞動累了,或讀書看報寫字作文疲乏了的時候,不妨閉目靜養片刻,這對迅速恢復精力和養生保健都大有益處。

4. 挖掘潛伏疾病。閉目靜養挖掘潛伏疾病的過程大體如下:一般初學者會感覺到方法不錯,坐了一段時間后身體很舒服了,什么病態都消失了;但是再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自身出現了涼、熱、麻、脹、痛的感覺,或者好像有些舊病的感覺,甚至感覺到到越坐越累、越坐越難受,還有人以前從未發覺的病、從來沒有得過的病也通過靜坐表現出來了,這時你應該意識到這是你身體里面潛伏有疾病的表現,這是好事,不要驚慌,這時更應該刻苦地靜坐,把病排除出去,否則如果殘留在體內中和某個臟腑中,將來老年后必將會因為身體抵抗力不夠,隨著年齡增長和身體素質的下降而爆發出來,甚至還會造成死亡。

從遺傳信息角度看,每個人的生老病死、血型,以及遺傳信息密碼等都是與各自的父母、先祖的信息息息相關的,在遺傳他們優秀基因的同時,各種潛在的病因也會存在我們的身體內,這就需要我們通過閉目養生等方法吸收宇宙中的高能靜電,改善機體組織細胞,在潛伏病因發作前予以鏟除,防病與未然,從而獲得一個健康的身體。

2007 年10 月在從云南回北京的飛機上,同行的一位國家科技部的退休領導(67 歲)因為鼻炎發作,我給他號脈診斷了一下,他的主要問題在肺火大,是遺傳因素造成的,雖然目前沒有發作,但卻是潛伏的病因(他后來告訴我他父親就是死于肺病),也是鼻炎的主要原因(肺通鼻),所以雖然30 年來他一直在治療鼻子上下功夫,內服外用了很多藥物但都收效不大,其實要想在遺傳的病情發作前就鏟除病因并治愈30 年的鼻炎,靠每天的閉目養生方法是最好、最有效的途徑。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3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