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楊絳先生(簡體書)
滿額折

楊絳先生(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2 元
定價
:NT$ 192 元
優惠價
8716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百歲老人楊絳的生命已經跨越了兩個世紀,她的生命歷經了中國社會動盪、混亂的幾十年。本書以清新細緻的筆觸描繪了錢鍾書眼中“賢的妻,才的女”,記述了這位世紀才女充滿柔情、磨難的一生,展現其如何一步步獲得“先生”的讚譽,讓人深刻體味到穿越荊棘的樸實平靜,理解何謂“活著真有希望,可以那麼好”。

作者簡介

朱雲喬,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暢銷書作家,企業高管,一個迷戀美好的靈犀女子。熱愛文字,筆走四方,善於以詩詞來詮釋社會,心似蘭草,文字清麗溫婉。熱愛旅行,腳步遍及世界。其人,有絕世之姿,卻無妖冶之態。白天,是企業的霸道總裁,夜晚,是小小世界的女王。著有《撒哈拉的眼淚:三毛傳》《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傳 》《黃金時代:蕭紅和蕭軍的亂世情緣》等。

目次

序言 001

推薦序 001

第一章|童趣書香 001

第一節 時光跑在小時候 002

第二節 坐著輪船,泊到未來 008

第三節 命運的序曲裹著成長芬芳 015

第四節 溫厚的父親,溫暖的知己 021

第二章|筑夢清華 027

第一節 有一種青春叫大學 028

第二節 選擇一種命運 033

第三節 友誼比花園還芬芳 039

第四節 收一串腳印 045

第三章|相遇攜手 051

第一節 一相逢,勝卻人間無數 052

第二節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059

第三節 沉醉在異國歲月 065

第四節 天使來到身邊 072

第四章|奔向故土 077

第一節 走在巴黎的那一年 078

第二節 硝煙彌漫在“孤島” 083

第三節 奔走在命運的路上 089

第四節 相伴細水流年 095

第五章|投身劇本 101

第一節 炫舞在戰場 102

第二節 劇場裡的風云巨變 107

第三節 壘砌《圍城》 113

第四節 勝利的曙光照徹生命 119

第六章|深陷苦難 125

第一節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126

第二節 細碎的生活 132

第三節 苦難歲月流淌的故事 137

第四節 浪漫的菜園 143

第七章|輾轉希望 149

第一節 歲月輾轉,終將團圓 150

第二節 迎接新生活 155

第三節 平靜是最大的力量 161

第四節 《堂吉訶德》的勛章 166

第八章|傷逝暮年 171

第一節 歲月無情,老病催人 172

第二節 只有死別,不再生離 177

第三節 我們仨 184

第四節 人生邊上的智能 190

第九章|平靜人生 195

第一節 文字裡流淌的力量 196

第二節 母校的思念 201

第三節 垂馨百代共筑昆侖 206

第四節 一個人,守著三個人的故事 211

後 記 216


書摘/試閱

試讀章節 序言

在這個浮躁不安的時代裡,她卻活得平靜而溫潤。百年滄桑歲月匆匆劃過,鍛造了她如初生嬰兒般潔靜高貴的靈魂。她是百歲老人——楊絳先生。

她像一朵幽蘭,覽盡時代風雨,寂靜芬芳。撥去歷史的斑駁舊跡,她的人生履歷清晰地浮現在眼前。

稱楊絳女士為“先生”是對其才學和為人的肯定和尊敬,其人其文,其淵博的學識,深厚涵養和人格魅力會讓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敬意。

世事皆有因果,大師並非天定,“先生”的經歷也是如此。

完善的人格和家庭的幸福來自於充滿溫暖和關愛的成長環境。父親給予了她富足的愛和良好的教育,也給予了她知己般的尊重;母親的溫柔滋養著她純澈的靈魂;相親相愛的姐妹讓她遠離孤單,學會了愛與包容。這些愛飽滿了她的靈魂,庇佑著她走向成人和獨立。

無常是生活的常態,磨難總是占據大比例的人生,但她一向坦然處之,不怨不怒。所以當愛情自然而然地到來時,喜悅加倍許多。美好的愛情,給了她這風雨一生中最好的禮物。

在那個高唱愛情凱歌的年代,眾多的文人名士,演繹著愛的風花雪月和悲歡離合,而他們的愛,在那個時代的浪濤裡波瀾不驚,平靜如水。

第一次的相逢,就仿佛早已命中注定。她與錢鍾書,有著相近的家庭背景,相同的愛好,相似的觀念……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這剛剛好的愛,是許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幸運。從相遇開始,他們始終陪伴彼此,白首不相離,守著愛情,踏過苦難,鑄成文壇一對眷侶的佳話。

楊絳讀到英國傳記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把它念給錢鍾書聽,錢當即回說,“我和他一樣”,楊絳答:“我也一樣。”一段簡單的對答,雕刻了堅定的愛,足以在漫漫人生路上,抵御命運的風沙。

楊絳不僅是“最賢的妻”,也是“最才的女”。她樂觀而寧靜的文字,充滿了智能,溫潤著無數人的心靈。她總是孜孜不倦地學習,47歲時,她開始學習西班牙文,翻譯《堂吉訶德》,歷時二十年,一本偉大的譯著終於問世,她也因此獲得了西班牙國王頒發的“智能國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勛章”的殊榮。榮辱濾過生命,她的心頭卻波瀾不驚。

多年後,歲月在她漸漸蒼老之時,卻給予了她沉重的打擊。人生暮年,老病相催,女兒和丈夫相繼離世,三個人在這漫漫人生路上,就此失散了,獨餘她一個人孤獨地行走在這世間。她用剩下的時光,編寫《我們仨》的故事,以溫暖的回憶支撐生命。她喜歡將云譎波詭的世事變化揉化成一紙的平靜如水,當你潛進那平平實實的文辭間,猛然驚覺文底是經歷史洗練後的深厚與滄桑,一如楊絳先生本人性格的低調平靜,貌似淡然祥和,但與其經歷和學識相結合,細尋之下,你會驚嘆地發現那種震動人心的力量。

這一生苦難與幸福的交織,在她的靈魂裡留下了沉甸甸的智能。得失悲喜,際遇如潮水漲落,面對生命的嘉賜,又或人生的無常,從從容容是她不變的姿態,智能是靈魂裡最豐厚的寶藏。她平靜而溫暖地活著,讓人們忘記了時光的殘酷,命運的無常,感到“活著真有希望,可以那麼好”。


推薦序

楊絳先生走了,整個世界炸開了鍋,我被朋友們紛紛告知消息。可那一天我卻一直沉默,忍不住自問,為什麼當她走了,才被整個世界記起?這讓我有些難過。可我知道,楊絳先生此生善良寬容,願以一生智能,給人們最溫暖的照拂,這也是為何多年來我對先生都深懷敬意。

楊絳先生離去,整個世界思念如潮,席卷網絡。我們看到了各種方式的悼念。當她離去,許多人才發現,世間曾有如此才華橫溢的才女,留下諸多經典之作;當她離去,許多人才發現,往昔歲月裡,她曾那麼溫暖美麗;當她離去,許多人才發現,她的愛情,她的人生,如此富有生趣;當她離去,許多人才發現,她曾經說過那麼多金句,又總是能說到人的心坎裡……

可是,你看到的那些,都不過只是她生命中的某個片段。她真正的智能,不只是那只言片語,而是蘊藏在她百年的人生裡。

所以,衷心地希望你讀一讀這部作品。這是閨密朱云喬的心血之作,融匯了我們三個人對楊絳先生共同的懷念。猶記得那些年的下午茶時光,我、朱云喬、李清秋一起品讀楊絳先生的作品,聊她的人生。智能的種子,就深埋在那點滴時光裡。一直以來,我們都時時感恩著楊絳先生的啟迪。

我的朋友,就讓我們微笑著目送楊絳先生離去。希望你能靜下心來把這本書讀下去,讓她生命中溫暖的力量,流淌到你的生命裡,這便是我們對楊絳先生最好的懷念。


——夏墨於2016年5月25日


第一節 時光跑在小時候

記憶中那個佇立在窗前、仰望藍天的女孩,不知在何時早已褪去了稚嫩,選擇沉寂和溫潤,神色中多了一份安靜和溫潤。回憶好似一位畫家,在斑駁的時光長河中刻寫雋永的美好。這數百年間的紛紛擾擾,在她眼裡不過是蛻下華麗外衣的空殼,唯一值得眷戀的只是內部填充的屬於自己的永恒。所以,她願意靜下心來,讓席卷生命之光的微風輕撫臉頰;而我們也願意靜下心來,共同傾聽這個名叫楊絳的女子的傳奇一生。

猶記得那年,時光靜好,生命的輪回承載著整個家族的喜悅與期盼,楊絳就是在這樣的期盼中來到了這個世界。在北京一個租來的院子裡,小小的生命開始綻放耀眼的光芒。初生的孩子,必定受到家族的寵愛,但卻沒有人能夠料想到小楊絳會在經歷種種後,洗凈鉛華,成就最美的一段傳奇。

小楊絳雖然出生在北京,但祖籍是江蘇。這樣的南北結合,使得她的性格裡有著不同於一般女子的溫潤與堅強。

楊絳的家庭,充滿著和美與幸福,父母雖然是包辦婚姻,但幸運的是兩人年齡相仿,也志同道合,楊絳從小便沒有傳統婚姻帶來的家庭問題,甚至可以在這樣幸福的氛圍中肆意享受父母和親人的關愛。這種懂愛會愛的能力讓她在面對今後的困難時一直保有希望之心,善待身邊人,珍惜獲得的所有。

楊絳的父親楊蔭杭,字補塘,筆名老圃,江蘇無錫人。早年留學日本、美國,取得法學學位,精通日文、英文及多種外語。他特別好學,考證名物,溯流探源,精研中國南北各種方言,而且兼通諸多東亞各國已經消失的文字。他曾是同盟會會員、辛亥革命志士,有著檢察官、律師、報社記者、學者的職業經歷。性格剛正不阿,人生幾多坎坷,可謂通才博識,鐵骨冰心。

楊蔭杭學識淵博,自然筆頭功夫也是極好的,一生有過兩部著作:《名學》和《邏輯學》。而在之後有人曾經詢問過楊絳關於腐敗之風的看法,楊絳絲毫沒有猶豫地拿出父親在《說儉》中的文字應對:“奢靡是君主政體、貴族政體的精神追求。而共和之精神,則力求儉樸,‘孟德斯鳩論共和國民之道德,三致意於儉,非故作老生常談也’,絕不能‘生活程度高而人格卑’!社會風氣奢靡,會直接加劇貪污腐敗、以權謀私的歪風邪氣!”話語間字字都是很深刻哲學見解,透徹分析社會現狀的原因和應解之道。百年前的文章,就是現今讀來都甚覺精辟,令人肅然起敬。

在楊絳心中,父親是個剛正不阿的人,作為一個知識分子,楊蔭杭身上透出的是律己和公正的魅力,她喜歡將父親描述為一個堅守自己信條的人,像是“鐵面包青天”。這個稱呼可不是隨意亂取的,楊蔭杭在北洋大學堂讀書的時候,就因為看不過大家被“洋人事件”嚇得厲害而主動站出來,最終被冠了個“滋事生非”的罪名,被學校開除。

可就算是這樣,楊蔭杭也絲毫沒有後悔之意,獨有的信念變成了支撐所有的利器。這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傳統知識分子的道德信仰是父親身體裡流淌的血液。守衛信念,不畏外脅,這種對信念的堅定和執著深刻影響著幼年的楊絳,成為她養成獨立人格,擁有自我判斷和理想信念的文化基礎,而這種身懷信念感的特點也毫無保留地遺傳到了楊絳身上。

楊家在當時算不上是富裕家庭,楊蔭杭雖然擁有這些不凡的經歷和頭銜,但終究還是個“寒素人家”。小楊絳是第四個孩子,即便如此,楊家夫妻二人也並沒有讓孩子吃到苦頭,雖然日子過得平平淡淡,倒也溫暖。小楊絳除了有個神氣的父親,還擁有一個傳奇的母親——唐須荌。

唐須荌本是無錫人,在上海女子中學務本女中上過學,在那時也算得上少有的知識女性了。唐須荌身上凝結了中國傳統女性所有的優點,賢良又持家,再加上讀過書,自然透著一股寧靜溫煦之氣。

小楊絳覺得母親很漂亮,不是那種濃妝艷抹的美,而是自然的、天生的美。母親不僅皮膚白皙,性格也溫文爾雅,不急躁,一直以來都如此穩當妥帖,母親成了楊絳心中美好與幸福的標榜。

父母之間的同心同德,伉儷情深,給了楊絳潛移默化的教益,她懂得了愛的偉大和不易。

唐須荌很喜歡讀書,閑暇之時,便會翻開書本,她喜歡在群書中體會不同的世界,扮演不同的人物,經歷不同的人生。《石頭記》《聊齋志異》《綴白裘》……都是她的最愛。

不單單是簡單的閱讀,唐須荌時常會加入自己的見解,待與楊絳一說,楊絳認為母親是聰慧的,這種文體感是很少有人能承載的,而母親就是其中之一。也因此,楊絳對母親產生了更多的喜愛和敬意。

在楊絳的印象中,很多時候,母親都是嫻靜的,她常常手捧書本倚在窗旁,陽光輕灑在她的頭發和側臉上,鍍上一層暖金色,為她更添了幾許溫柔和美的氣息,這樣的景象在小楊絳心裡留下了很深的印記。

女子的美好,大抵如此吧!寧靜而溫潤,泛著柔美的光暈,所以,楊絳一直希望成為母親這樣的人,如水般溫柔靜好,“利萬物而不爭”。美好的事物,可以浸潤、滋養周圍人的心靈,她們是幸福之源,是遇見的人的福音。

似水流年的歲月裡,有平靜美好的溫暖,但也少不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瑣事,但無論生活是坎坷還是平順,楊蔭杭和唐須荌自始至終都相處融洽,沒有爭吵和傷害,更多的是理解和包容。即使面對困難,也不會相互指責抱怨,而是互相分擔。

就這樣,楊絳和姐姐、弟弟、妹妹們一直過著安穩幸福的生活。父母的融洽關係對於孩子的成長起到了不可小覷的作用,楊父楊母用開明的教育方式培養了一個又一個優秀的兒女。

書香門第的家庭氛圍雖然能夠給孩子提供知識和養料,但也很容易限制孩子的個性和發展。可幸運的是,楊絳的父母更願意讓孩子們自由成長,並注重培養他們足夠的信心和耐心,而這些努力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楊絳的童年是由多彩氣泡構成的美妙世界,她出生時瘦瘦小小的,為此楊蔭杭還笑稱非要雙手很靠攏才能將孩子抱起;長大後楊絳雖也是全家個子最矮小的那個,卻是所有人最喜愛的一個。

命運似乎對小楊絳尤為偏愛,從小父母充分的疼愛與包容讓她獲得充足的安全感,自己的健足使她有餘力推己及人,並關懷別人。這種認知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她的為人處世,成為她一生的行為準則,一生的財富。溫雅自然不失天性,便是兒時歲月車輪留下的滾滾印記。

幸福的家庭,為楊絳的人生撐起了一個溫暖的背景,而烽煙滾滾的時代,卻為楊絳拉開了一個巨大的時代幕布。

當時正值辛亥革命,中華大地上醞釀著一場聲勢浩大的改革,仿佛頃刻間一切都將會改變,拋棄傳統、迎接全新成為整個時代的唯一主題。那時楊蔭杭擔任江蘇省高等審判廳的廳長,而後又被調任至浙江省,全家也追隨他的腳步來到了美麗的杭州。

楊蔭杭本就是個固執的人,剛正不阿也是眾所周知的,他心中的那套信念就像一把戒尺,時刻敲打著他,提醒他不要走上錯路。只是這樣的處世方式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當時的省長屈映光就到袁世凱跟前嚼舌根。

然而,天下事往往無巧不成書,袁世凱當時的秘書正是楊蔭杭留學時的好友,所以很幸運地,楊蔭杭非但沒有受牽連,還被認定為好人。此事一出,雖然楊蔭杭躲過了一劫,但是為了一家人的安危,他不得不明哲保身,離開杭州。就這樣,在生命的旅途上,輾轉一番,楊家人又聲勢浩大地重回了北京。

小楊絳畢竟年幼,對父親的工作了解甚少,但自小的崇敬感只能有增無減,直至長大懂事,明白了父親的為人,再回想這件事,更是為有著這樣的親人榜樣而驕傲。

回到北京對於楊絳來說是人生一個很大的轉折點,這個她出生的地方,於她來說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地名,還是承載了太多回憶與成長故事的城市。她在這裡種下了一個情感的種子,讓她難以割舍忘懷,這座城市又如同一位師者,讓她明白了什麼是不易,什麼是人生無常。

重回北京,不僅僅有熟悉的情感和記憶,也有新奇的故事。例如,第一次見到滿族人。這對於小楊絳來說就像是發現了新大陸。當時楊家所居之處的房東是一位滿族婦女,時常身著旗袍,腳上蹬著高底鞋,這種高底不同於一般的鞋子,鞋跟處於鞋子正中央,受重力完全集中到腳底中間,困難度自然不可小覷。可小小的楊絳從來沒有對此屈服過,她幼小的身軀裡有顆勇敢的心,她願意去挑戰,長大後一定也要穿雙這種鞋走走,好似克服了這個,而後的一切困難苦痛也就不再可怕了。

因為家庭關係,小楊絳一直受到良好的教育,先後就讀過北京女高師附小、上海啟明女校、蘇州振華女中。父母對她的教育問題一直很重視,再苦也不能苦教育,這句話在楊家人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驗證。

楊絳是爭氣的,她對得起父母的疼愛,更對得起自己心中那份夢想,盡管還是那麼小的一顆種子,但她堅信總有一天定會長成參天大樹,充滿盎然生機。

只是這樣的美好和安穩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由於時局動蕩加之生活艱難,楊蔭杭一家在北京並沒有停留多久就決定回到故鄉了,而這次變遷也成了楊絳心中不可磨滅的陰影。生活的拮據使小楊絳終究走出幸福編織的美夢,降落現實,被迫學會了成長。


第二節 坐著輪船,泊到未來

火車鳴起了汽笛,緩緩地駛離了北京站。楊絳好奇地趴在車窗邊,看著兩旁向後移動的人和建筑。她不知道列車在向前開動,以為外面的建筑動了起來。她想去問問父母這是為什麼,但看到父母嚴肅略帶傷感的表情,她又打消了這個念頭。她老實地坐回自己的位置,不時向外面眺望,思考著自己小世界裡的故事。

回故鄉江南的旅程是漫長而艱辛的。楊蔭杭一家從天津下了火車後,立馬找了家客棧休息,準備兩天後搭乘客輪趕往上海。一家老小和一大堆行李,都擁擠在不甚寬敞的客棧裡,母親唐須荌因暈車嘔吐,無法照料孩子們,楊蔭杭只能又當爹又當媽,照料著滿地亂跑的孩子們。漫長的旅途,充斥著復雜的心緒和疲乏,可看到孩子就如同看到希望,他們給了楊蔭杭源源不斷的力量,給了他抵御一切疲憊的信念。

在休息兩天後,母親唐須荌的情況有了很大的好轉。楊家人沒有繼續在天津逗留,當天上午,一家人就登上了天津開往上海的客輪,踏上了漫長的海上之旅。

海上的旅程是枯燥的。對於一個活潑好動的女孩子來說,寬敞的船艙也顯得狹窄。小楊絳的姐姐們都安穩地躺在床鋪上休息,她們不願在晃蕩的船艙上走動。父親母親也在床鋪上說著悄悄話,似乎在商量著什麼。小楊絳感到很無聊,趁父母不注意,悄悄地翻下了床鋪。她小心地穿上鞋子,披上外套,躡手躡腳地走出了船艙。

走出船艙的那一刻,她深受震撼,她沒有料想到,海上的夜景竟是如此璀璨。海風微微輕拂她的臉頰,她望向這無邊的夜晚,感受到的是浩瀚的寧靜,夜空中沒有徘徊的烏云,只有一輪明月和滿天的繁星。寂靜的夜裡,浪花翻滾的聲音、螺旋槳劃開水面的聲音格外清脆,仿佛翻滾在她的心底。滿天的繁星安詳地掛在夜空中,照著夜空下熟睡的人。

漸漸地,夜深了,甲板上吹來微涼的海風,楊絳回到了船艙,心中想著甲板上的月亮,想著如詩如畫的海面,夜裡的海風從窗外吹過,也吹起了楊絳嘴角的一絲微笑。這一夜,楊絳睡得格外香甜,任由這船兒將一家人載到未來的時光。

在海上顛簸多日後,一家人終於來到了當時東方最繁華的大都市——上海。這座風云際會的城市,充斥著燈紅酒綠的誘惑,但這裡並不是他們旅程的終點,才下客輪不久,他們又登上了一艘拖輪,這才是前往目的地的最後一段旅程。

下了拖船後,一家人都非常疲倦,這些日子的旅程顛簸而勞累,每個人臉上都布滿了倦色。但身為一家之主的楊蔭杭不能休息,他下了船後,就去找可以讓一家人落腳的地方。

很快,父親楊蔭杭就找到一處還算合適的暫住之地。房子雖然有些破舊,但好歹還算寬敞,可以讓一家人舒服地住下。

這個新房子不同於北京的四合院,方正厚實,是典型江南水鄉院落,有著江南民居特有的溫婉細致。在這所房子的廚房後面,有一座連接院子後門的木橋,楊絳常常站在這座木橋上,看著河面上往來的船兒,仿佛一幅幅流動的畫卷。

這樣新奇精致的生活景致讓楊絳感到十分好奇,因為每天她只需坐在自家的院子裡,就可以看到往來的船只,這是在北京的處所裡絕不能見到的場景。所以,少女的心,很快就被這美景占據了。

然而,並非所有的事情都是快樂、驚喜的,南方的飲食習慣讓楊絳很不適應,尤其是河鮮之類的吃食。但家裡人似乎對河鮮一類的食物很感興趣,尤其是父親,來到這裡後,他經常吃一種做法簡單的蝦子。這種蝦子從河裡打撈上來後,先要簡單地清洗一下,接著澆上調味的醬料,腌制一會兒就可以吃了。

對於這種鮮活的蝦子,小楊絳實在難以下咽。她常常看著家人吃得津津有味,自己卻無論如何都不願動一下筷子。

時光日復一日地輪轉,一家人在一起總是充滿溫暖與愉悅。就這樣,楊絳和她的家人漸漸在這風景如畫的江南安頓了下來。然而,歲月又往往不會永遠安好,一場暴風雨正慢慢向楊絳一家人襲來。

在這裡居住了一段時間後,家裡的人都陸續感到了不舒服。其中,楊絳的父親楊蔭杭病得最為嚴重。

作為飽受西方文化熏染的知識分子,楊蔭杭只相信西醫的科學分析,斷不相信中醫望聞問切的療法。這種想法在他心中根深蒂固,如同信仰,斷不可侵犯。無奈之下,家人頗費周折,才請來無錫城裡唯一的一位西醫。他檢查過楊蔭杭的身體後,抽了些血裝在試管瓶裡密封。他告知楊家人,血樣要送往上海化驗,一周後才能有結果。

然而,這一周時間對於楊家人來說,是漫長痛苦的,在這短短七天的時間裡,父親楊蔭杭的病情逐漸惡化,他的身體一日比一日虛弱,眼中的神采也漸漸暗淡下來。

剛生病時,父親還可以稍微吃些清淡飯菜,到後來他每日只能吃一些米湯來維持身體。家人焦急地為楊蔭杭想著各種辦法,多次提出要請有名的中醫來瞧病,可都被他拒絕了,他用微弱的力氣固執地堅持著自己的信念,要等檢查結果出來後再對癥下藥。

一周後,檢查結果從上海發了過來,結果卻是令人沮喪的,上海的醫院居然沒有查出什麼結果。這樣一來,無錫這邊的醫院也無法開出有效的藥方,楊蔭杭的病情就這樣陷入了僵局。眼看著楊蔭杭日漸衰弱,唐須荌請來當地有名的中醫,來給楊蔭杭做診斷。老中醫看了看父親的狀況後,無奈地搖了搖頭,表示無能為力。又一記重錘,敲擊在了唐須荌的心上,隨著楊蔭杭漸漸虛弱,她的心中仿佛也漸漸失去了支撐。所以,她通知了這裡所有的親友,一起想辦法。

楊絳後來在《回憶我的父親》一文中,提到了這一天的狀況。她回憶道:“我記得有一夜已經很晚了,家裡好像將出大事,大家都不睡,各屋都亮著燈,許多親友來來往往。”這一天晚上,無錫這邊楊家的親友都趕了過來,他們看著病情嚴重的楊蔭杭,都不禁搖起頭來。

的確,楊蔭杭可是這家老老少少的支撐,就連嬸嬸和堂妹也要依賴父親楊蔭杭來生活。一旦父親倒下了,一家人的生活簡直難以想象。

母親沒有時間去傷心悲痛,她不得不迅速堅強起來。她決定要盡全力去挽救父親楊蔭杭的生命。素來柔弱嫻靜的母親一把抹幹眼角的淚水,便迅速堅強起來,成為一家人的支撐,哪怕有一絲希望,她也要挽救父親的生命。四處奔波之下,終於,她請到了父親楊蔭杭舊日相識的一位中醫華先生,華先生在看過楊蔭杭的病情後,也覺得希望渺茫,但是迫於母親的苦苦要求,他開了一張藥方。

母親唐須荌像抓住了救命稻草般,連夜生火煎藥,親自喂藥。她不敢睡覺,夜以繼日地坐在父親床邊,靜靜地守候著父親。

母親的日夜操勞沒有白費,父親的病情開始好轉,幾日過後,已經好了大半。父親痊愈後,全家都松了一大口氣。父親說自己能夠死裡逃生,全靠母親的功勞,那個藥方倒沒起多大用處。

的確,楊絳也認為,是母親無微不至的呵護讓父親度過了這一劫。

楊絳後來總是感嘆此事,假若父親真的一病不起,那麼,整個家庭的命運都將走向天平的另一端。家裡的棟梁垮了,她就不太可能再去讀中學、讀大學、讀研究生,也許很早就許配給人家,就更不可能遇見她的摯愛錢鍾書了。

隨著父親的病漸漸痊愈,楊絳的家裡也漸漸恢復了往日的祥和寧靜。過往的故事無法假設,未來的故事也無法預料,也許這就是命運,命中注定楊絳會倚靠在父母堅實而溫暖的臂膀下,在無聲的歲月裡無憂地成長。

作為父親的楊蔭杭,也在為女兒楊絳打算著。他不想讓女兒在無錫的小學裡讀書,因為他覺得那裡的孩子更多時間都在和小伙伴們打鬧、玩耍,學不到新鮮而進步的思想。

所以,楊蔭杭決定將楊絳送往上海的啟明女校接受更好的教育,那所學校不僅講授外文,還是楊絳姑媽和姐姐們的母校,在那裡,她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聽到這個消息的楊絳很是期待,一想到要和姐姐們一起去上海讀書,會有更多的見識,會聽到更新鮮的故事,她就興奮不已。然而到了臨行前,她才感覺到,突然要離開家去遠方讀書又是多麼痛苦。

後來楊絳回憶此刻時,也是頗多感觸,她曾在《我在啟明上學》一文中寫道:

“媽媽再次問我:‘你打定主意了?’

我說:‘打定了。’

‘你是願意去?’

‘嗯,我願意去。’我嘴裡說,眼淚卻簌簌地直流,流得滿臉是淚。幸好在那間昏暗的屋裡,我沒讓媽媽看見。我以前從不悄悄流淚,只會哇哇地哭。這回到上海去上學,就得離開媽媽了。而且這一去,要到暑假才能回家。”

楊絳這才感到自己對家的溫暖竟是這般割舍不下,她忍住心中的眷戀,不將自己的傷心表現出來。母親為小楊絳準備了一個小小的箱子,讓她在裡面裝些自己喜歡的物件。此外,母親還送給女兒一枚嶄新的銀圓,讓她好好保管著,囑咐她等需要急用的時候再拿出來。

小楊絳從來沒擁有過這麼多的“財產”,她以前的“財產”,不過是買東西時母親給的幾枚銅板。她把銀圓貼身裝著,不時地去摸一下,生怕銀圓會消失了。她知道,這不僅僅是一枚銀圓,它還是母親心中的愛和掛念。

小楊絳就這樣離開了自己熟悉的家人,踏上了求學之路,那裡的一切都是未知的,就像一顆巨大的糖果,吸引著楊絳好奇渴望的心。而它真正的味蕾,則需要楊絳在成長的歲月裡細細品嘗。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6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