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計量反腐學(簡體書)
滿額折

計量反腐學(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9 元
定價
:NT$ 234 元
優惠價
87204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作者創新性地對計量反腐學學科體系、內容、研究方法、學科建設目的等進行了探討,在綜述國內外大數據時代反腐敗相關研究文獻的基礎上,用數學方法特別是用大數據手段研究腐敗發生的原因、特點、趨勢、規律,從而提出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科學有效機制,實現對腐敗問題的標本兼治。


作者簡介

李后強,博士、教授,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2013年任美國《財富》全球論壇咨詢專家。在非線性系統學、區域經濟學、企業管理、文化產業、科學哲學、政治學、政策學等方面有較多研究。


李賢彬,工學博士,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金融與財貿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領域包括:生物數學、非線性動力學、水文小波分析、金融創新與金融工程、腐敗動力學等。

名人/編輯推薦

腐敗是社會的惡性“腫瘤”,是人類共同的敵人。反腐敗,既是工作,也是科學,用現代數學工具和手段,是反腐工作達到更加精準和有效的境界。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為研究腐敗防治乃至腐敗免疫提供了一種能進行定量分析的可能,“計量反腐學”學科因此而生。對腐敗與反腐敗,該書有定義、有原理、有架構,見第1~3章;有方法、有對策,見第4~11章;有愿景即學科建立的目的或意義,見第12章。作者創新性地對該學科體系、內容、研究方法、學科建設目的等進行了探討,在綜述國內外大數據時代反腐敗相關研究文獻的基礎上,運用數學公式、物理原理等科學的分析工具,對腐敗產生的原因以及懲治腐敗、預防腐敗、腐敗免疫進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給出了束縛公共權力的大數據籠子設計方案。它的出版對我國計量反腐思想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和方法,對相關實務工作的開展具有較強的時代意義和一定的實踐價值。


目次

前言(1)

章導論(1)

節什么是腐敗:定義及分類(3)

第二節什么是反腐敗:內涵和要素(10)

第三節應運而生的計量反腐學(13)

第二章計量反腐國際國內研究進展(15)

節國外發展狀況(15)

第二節國內研究掃描(29)

第三章計量反腐學構架(44)

節學科構建(44)

第二節基本原理(49)

第三節模型建構(57)

第四節應用領域(68)

第五節數據處理(71)

第四章反腐敗基礎計量方法(77)

節腐敗與反腐敗的相關分析(78)

第二節腐敗現象研究的回歸模型(86)

第三節腐敗問題研究的時間序列模型(90)

第四節腐敗因素的多重共線性(98)

第五節腐敗成本分析(101)

第五章反腐敗數理模型(110)

節腐敗分子的表象與內核:莫比烏斯帶(110)

第二節腐敗行為動力學:傳染病模型(112)

第三節異常行為分析:反演定律(116)

第四節腐敗初期特征:離散分布(120)

第五節腐敗能級分析:量子躍遷(120)

第六節腐敗行為敗露:自組織臨界理論(122)

第七節腐敗免疫機制:動態免疫(123)

第八節腐敗行為判定:布爾代數(124)

第六章腐敗擴散模型(127)

節利益輸送的胡克模型(127)

第二節腐敗的擴散限制凝聚模型(128)

第三節“一念之差”的蝴蝶效應(130)

第四節“數學顯微鏡”小波分析(130)

第五節腐敗免疫的克萊因瓶(133)

第七章反腐敗動力系統分析(136)

節“塌方式”腐敗:迭代法(136)

第二節腐敗與反腐敗抗衡的極限環(137)

第三節腐敗系統的混沌與分岔(137)

第四節雷費威(RFW)腐敗動力學模型(140)

第五節腐敗的分形結構(144)第六節腐敗演變的KAM定理應用(147)

第八章大數據時代的反腐策略(150)

節大數據基本概念(151)

第二節大數據相關性分析(159)

第三節大數據主要方法(164)

第四節大數據反腐展望(166)

第五節腐敗感知指數(170)

第九章腐敗與反腐敗博弈原理(175)

節信息不對稱與博弈(175)

第二節協商博弈與反腐敗(185)

第三節反腐敗策略分析(193)

第十章審計反腐(202)

節國家審計與腐敗治理(202)

第二節審計反腐的新動向(206)第三節科技強化審計反腐(211)

第十一章現金信息化與反腐敗(214)

節腐敗行為中的現金角色(214)

第二節腐敗載體的大數據管理(223)

第三節人民幣冠字號管理與反腐敗(229)第四節物聯網時代與反腐敗(240)

第十二章反腐永遠在路上(246)

節計量反腐學的未來圖景(246)

第二節走向“不想腐”的高境界(250)

參考文獻(253)

后記(273)

書摘/試閱

章 導論

節 什么是腐敗:定義及分類

一、腐敗的定義

“腐敗”早出現在《汗書·食貨志》一書中,本意為食物腐爛,“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腐敗不可食”。后來“腐敗”一詞逐漸被世人應用于社會生活之中,被引申為人類思想和行為的敗壞、墮落,直至被廣泛用于政治領域,意指正式組織、機構和制度的混亂、黑暗。

《現代漢語詞典》對“腐敗”一詞的解釋如下:“1、腐爛,如事物變質;2、在精神領域,指思想意識變壞;3、在政治、社會生活領域,指制度、組織機構、措施等的混亂、黑暗。”這三層含義,都包含著事物由積極方面向消極方面的轉變。

圖1-1 腐敗衍生過程

專欄1-2

關于腐敗的多種定義

《牛津英語詞典》中列出了腐敗(corruption)的九種含義,其中用于政治生活的是指:“由賄賂或恩惠引出放棄公共義務,正直變質或被破壞。這種活動的采用和存在主要與公共機構等有關聯”。

1979年12月17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執法人員行為守則》給出了對腐敗的示范性定義:“公職人員以獲取任意形式酬勞為目的,為了付酬者的利益,在其職權范圍內采取或者不采取某種行動,無論違反職責規范與否”。

《聯合國國際反腐手冊》中指出,“腐敗就是濫用國家權利謀取個人私利”。世界銀行在其關于國家在當今世界里的作用的報告中也有類似的定義:腐敗就是“濫用國家權力謀取私利”。亞洲開發銀行將腐敗定義為:“濫用公共或私人職位以謀取個人利益。”現代國際法中逐漸固定地把腐敗寬泛解釋成濫用職權謀取私利,而不限于賄賂公職人員。

20世紀下半葉以來,國內外學術界都非常重視對腐敗問題的研究,提出了不同視角下關于“腐敗”的各種定義。美國學者阿諾德·海登海默認為腐敗是“運用公共權力來謀取私人利益的行為”。美國學者加里·柯普蘭認為腐敗是“不正當利用公職謀取私利”。學者亨廷頓認為,腐敗是“國家公職人員為實現其私利而違反公共規范的行為,其基本形式是政治權力與財富的交換,即權錢交易”。克利特嘉德(Klitgaard)的腐敗經典公式I = (MPA) + (D) – (A),即腐敗等于公共行為壟斷與自行裁量權的大小之和減去問責。桑多瓦爾(Sandoval)的腐敗結構公式(C)=(AP)+ (I)–(PC),即腐敗等于公權濫用與不受懲罰之和減去公民參與度。美國學者格萊澤認為,腐敗是指“一個運轉良好的政府體系喪失其功能甚至濫用其職能的朽化過程”。在《腐敗與改革》一書中,格萊澤提出,腐敗的三個核心要素是:“(1)在工資之外存在向政府官員的支付;(2)存在與這種支付相關的違反明文法律或潛在社會規范的行為;(3)上述行為給公眾造成了損失或由于超工資支付引發的其他行為給公眾造成了損失。”

20世紀80、90年代以來,我國學者逐漸重視對腐敗問題的研究,并將腐敗作為公共行政的特定概念開展了大量的研究。王滬寧等較早地提出了腐敗定義,他們將腐敗簡明地定義為“公共權力的非公共運用”。樊鋼將腐敗定義為“利用公權謀取私利”。黃百煉認為,任何腐敗都是“對公共權力的濫用,都是個人私利之間的不正當交換和對公共利益的損害”。祝福恩、曹偉認為,腐敗是指“掌握公共權力或公益職權的少數人,利用權力或職權謀取私人利益的行為”。楚文凱認為,“從廣義上說,腐敗是公共權力行使者利用公共權力謀取私利并嚴重損害公共利益的行為;從狹義上說,腐敗是國家權力行使者利用國家權力謀取私利并嚴重損害國家和人民利益的行為。

2006年,英國學者西尼爾(Senior)綜合近30年來關于腐敗的定義及研究的各種文獻,提出了對腐敗進行定義的五個基本要素:秘密進行的;向第三方提供好處或服務;決策者可以影響一定的行為;決策者或第三方獲得某種利益;腐敗行為代理人有一定權力。腐敗產生的四個主要因素包括:權力壟斷;寬泛的自由裁量權;決策透明度的缺失;缺乏對決策結果的問責。

學術界對腐敗的常用度量方法包括:1、世界銀行研究所(World Bank Institute)給出的全球治理指標(Worldwide Governance Indicators)。2、透明國際組織發布的腐敗感知指數(CorruptioPerceptioIndex)。3、PRS集團發布的國家風險國際指南(International Country Risk Guide)。4、易卜拉欣穆罕默德基金會發布的易卜拉欣非洲治理指數(The Ibrahim Index of AfricaGovernance)。5、美國加州克萊蒙特大學校長克利特嘉德(Klitgaard)的腐敗三因子方程:C (corruption)= M (monopoly) + D (discretionary power)–A (accountability)。

世界銀行研究所(WBI)給出的全球治理指標(WGI),包括六個廣泛性的治理狀況指標。“、話語權與問責: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公民能在多大程度上參與選擇政府,以及言論自由、結社自由和新聞自由。第二、政局穩定與杜絕暴力:政府因為違憲或暴力手段(包括恐怖行為)而喪失穩定的可能性。第三、政府效率:公共服務的質量、政府服務的能力及其相對于政治壓力的獨立性,政策制定的質量。第四、監管質量:政府提供良好的政策和監管制度,有利于促進私營部門發展。第五、法治:社會成員對社會規則的信任和遵循程度,包括契約執行、財產權、警察和法庭的質量,以及發生犯罪和暴力的可能性。第六、腐敗控制:利用公權謀取私利的程度,包括輕微和嚴重的腐敗行為,以及精英和私人利益集團“俘獲”國家的程度。“

美國政治風險服務機構(The Political Risk Services Group)提供的《國家風險國際指南》(ICRG),對多達140個國家進行每月一次的高密度風險評估。該報告的政治風險評估,設定了12個變量,即“政府穩定性、社會經濟環境、投資情況、內部矛盾、外部矛盾、腐敗、軍隊干預政治、宗教關系緊張程度、法律和社會秩序、種族關系緊張程度、民主問責制、行政機構。”

易卜拉欣穆罕默德基金會發布的易卜拉欣非洲治理指數(TIIAG)滿分為100分,從安全和法治、參與度和人權、可持續經濟發展機遇和人類發展等四個方面,共包括14個二級指標、94個三級指標,對52個非洲國家的治理情況逐項進行量化打分和排名,其中包括貪腐內容。

美國加州克萊蒙特大學校長羅伯特·克里特加爾德教授(Robert Klitgaard)的腐敗經典公式:腐敗(Corruption)=壟斷(Monopoly)+自由裁量權(Discretion)-責任(Accountability),即腐敗等于公共行為壟斷與自行裁量權的大小之和減去問責。

專欄1-3

關于透明國際

成立于1993年5月的“透明國際”,如今在全球設有超過100個分部,定位為“致力于監視和公布各地的企業和政治腐敗的非政府組織”。

透明國際每年公布一次各國的 “貪污感知指數”(CorruptioPerceptions Index,一般縮寫為CPI),也有譯成“腐敗印象指數”或“清廉指數”。從1995年起,透明國際開始發布“貪污感知指數”。后來,又陸續發布年度全球腐敗報告、全球貪腐趨勢指數。1999年,透明國際開始發布年度行賄指數,評估一國的跨國企業可能行賄的程度,并進行排名。

透明國際的反腐方式是開發一些統計工具,并與其他公民社會組織、企業和政府合作,不斷改進這些工具。透明國際取得了一些成績,它大的成功是推動了反腐敗話題的流行。

資料來源《不透明的“透明國際”組織的“腐敗指數”排名》

二、腐敗的分類

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對腐敗的界定有所差異。

羅斯·艾克曼(Rose-Ackerman)等人區分了東方國家和西方國家對腐敗定義的差異。他們從政治體制、歷史與文化傳統、選舉制度上分析腐敗定義,認為對腐敗的接受程度不同導致對腐敗定義的巨大差別。. Archives of EuropeaSociology, 2001, 42 (3): 526-570.]比如在大部分東方國家,熟人社會中制度不規范的情況下,把業務交給熟人、親戚朋友更為放心,“禮尚往來”為社會所廣泛接受,而在西方國家,任人唯親、包庇下屬等行為都屬于腐敗。

杰恩(Jain)認為腐敗是“政府官員為了個人利益濫用政府權力或出賣政府資產的行為”,他還區分了兩種不同類型的腐敗:一是政府資產的濫用,被界定為“行政腐敗”;二是決策中權力濫用以改變經濟中不同資產的回報率,被界定為“政治腐敗”。他認為,在決策過程中政府官員擁有隨意制定管制政策的,行為主體有意愿與能力濫用權力,政府官員擁有運用權力去“抽租”或“造租”的經濟激勵,是腐敗行為的三個基本要素。 //JaiA K. Economics of Corrupti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Norwel,l Massachusetts, 1998.]

阿貝德(Abed)與達烏迪(Davoodi)將轉型經濟時期的腐敗分為兩大類:一是國家捕獲,主要是指公共部門或私人部門的個人、群體或企業,通過向政府官員提供報酬,來影響法律、規章、法令和公共政策的制定。二是行政性腐敗,主要指通過向政府官員提供報酬的方式,為政府或非政府的參與者提供報酬,扭曲法律、法規和規章,以及公共政策的執行。. InternationalMoary Fund, IMF Paper, 2000.]在阿貝德與達烏迪研究的基礎上,考夫曼(Kaufmann)提出除了上述兩種腐敗,還存在著第三種腐敗,即影響,指企業在沒有向政府官員提供報酬的情況下,利用企業自身所具有的在產權、規模、市場勢力、與政府部門的關系等方面的優勢,對法律、法令、規章和公共政策的制定施加影響。 //Vinod Thomas, et a.l The Quality ofGrowth. TheWorld Bank,WashingtoDC, 2000.]

三、腐敗的危害

腐敗是公權私用,包括權錢交易、權色交易、權權交易等多種實現形式。在經濟方面,它的危害包括:腐敗程度與經濟增長成反比;腐敗降低私人投資;腐敗抑制外國直接投資;腐敗排擠企業離開正式部門、降低政府稅收收入;腐敗導致人才從創新領域錯配到尋租領域;腐敗將激勵政府從生產性投資轉向政府消費從而易于導致權力尋租;腐敗會扭曲公共資源配置;腐敗將降低政府支出的有效性;腐敗將破壞諸如健康或教育等社會領域的政策產出;腐敗對國家內部的社會與經濟不平等具有顯著的負效應影響等。

除此之外,腐敗還有對公平、正義及民主、法治的負面影響。腐敗將激勵官員頒布或維持非有效規則以實現尋租與護租;腐敗深入司法體系將削弱法律的性;腐敗弱化人際信任的同時將降低民眾對政府的信心;腐敗威脅民主的核心價值,諸如責任義務、公平、透明,進而危害民主政治;腐敗的天然排斥特征將具授權的集體決策機制排擠出中央民主規范,從而使“民主國家的腐敗”演化成了“民主的腐敗”;因腐敗危害公共信任進而危害治理機制的合法性。如果腐敗得不到有效治理將可能促進腐敗環境的形成從而演化為“成為一種普遍現象,進而疊加負面效應導致一個國家呈現嚴重的政治、公共及經濟危機”。

第二節 什么是反腐敗:內涵和要素

反腐敗是針對腐敗提出的。比如為了防止木材腐爛,可以在木材上涂油漆;如果是制度導致腐敗,可以重新設計新的制度防止腐敗的產生。

腐敗是一種社會現象,廣泛存在于古今中外,與之相對應,反腐敗活動也就貫穿中外、通達古今。在封建社會也有腐敗與反腐敗的兩方博弈。然而,封建社會的腐敗所觸犯的是君王的“家國”私利,反腐敗是建立在私權受損的基礎之上的。在當代民主法治國家,反腐敗已經成為民主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20世紀90年代以后,我國的腐敗現象開始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在現代民主法治條件下,腐敗所濫用的是公權,反腐敗主要指反對公務人員行為的墮落,反對制度、組織、機構的混亂,因此反腐敗策略包括社會策略、法律策略、市場策略、政治策略等多種方式。

根據經濟學的委托代理理論,腐敗是因為委托人與代理人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利益不一致,代理人利用委托人賦予的自由裁量權為自己謀取私利,這就是腐敗的根源之所在。即腐敗產生的核心因素在于自由裁量權、信息不對稱、利益不一致,反腐工作的核心,就在于設計相關治理結構應對這三個核心因素。

傳統的反腐敗策略主要關注事后懲處,而對事前預防關注不多。近兩年備受關注的網絡反腐,是網民通過網絡技術和數據信息,對官員的腐敗行為進行檢舉,利用社會的輿論效應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對官員的行為進行監察和懲處,形成對執政行為的有力監督和對權力的約束,使得反腐工作能夠更有效、更透明,進而達到有效地預防、遏制、懲戒腐敗行為的目的。總體看來,網絡反腐還局限于懲治腐敗的層面。預防腐敗與腐敗免疫單靠網絡的力量還略顯單薄。

由于移動互聯網、社交網絡、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廣泛運用,以及人類社會交往方式日益依賴現代科技,高新技術的社會透視功能日益強大,過去隱匿于幕后的腐敗行為在大數據時代變得無處遁形。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腐敗防治乃至腐敗免疫需要創新體制機制。現代計量方法與技術、數理模型與預測、大數據和云計算,就為腐敗治理提供了新理念與新手段。

圖1-2 腐敗防治三級層次

基于計量技術、數理模型與大數據的強大功能,在腐敗防治的三個層次均能利用相關加以應對。懲治腐敗,需要對腐敗進行識別,可以運用大數據、聚類分析、結果與表象的反演理論來實現;預防腐敗,需要對腐敗路徑和方式進行分析,可以運用大數據的預測功能、相關性分析來實現。目前,我們有許多數學方法可以用來分析腐敗行為,比如泊松分布、大數據遺傳算法、自組織臨界理論(SOC)、擴散限制凝聚模型(DLA)等,應用這些方法能夠剖析腐敗集團形成機理,從而找到破解方略。以資源、權力、腐敗三角系統演化理論為基礎,可以設計約束權力的大數據籠子。

專欄1-4

新加坡的反腐敗

新加坡于1952年設立貪污調查局。2000年,該機構與專事查處非法交易的商業事務局合署辦公。它不但擁有很大的權力而且直接隸屬政府首長,還有獨立而不受政府官員干擾的法庭作支援,其職能主要有三方面:接受舉報和調查相關情況;調查公職人員的腐敗行為,《防止腐敗法》第15條還授予調查專員可以在沒有逮捕證的情況下逮捕違法人員;通過審查公共部門的工作方法和程序發現存在的問題來預防腐敗。

在新加坡,事無巨細均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嚴”字當頭。公職人員哪怕接受一聽咖啡、一盒香煙、吃一頓飯都被視為違法,都要受到懲罰。《沒收貪污所得利益法》對貪污受賄更是作出了嚴厲的懲罰規定。公職人員貪污受賄一經查實,不僅要處以5—7年的監禁,而且還要處以高10萬美元的罰金,還要沒收無法說明來源的一切財產,同時沒收本人的公積金和退休金。該國環境發展部前政務部長曾接受了印尼商人贈送的7張機票,攜帶家人旅游,被發現后不僅被撤職,還被判刑4年。原國家發展與建設部部長鄭章遠算得上是新加坡的開國元勛,曾為“政府組屋”建設立下汗馬功勞,新加坡貪污調查局發現他兩次受賄50萬元,但他拒不承認,終在鐵證面前畏罪自殺。

資料來源“國外反腐倡廉的成功經驗及其啟示”(范洪保)

第三節 應運而生的計量反腐學

清廉是國家民族發展穩定的基礎。反腐敗的目標是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局面。當前,社會網絡的發展及大數據的成熟,使反腐敗研究有了數據資源基礎,可以由定性描述走向定量乃至計量研究。

首先,在腐敗與反腐敗研究中,一切腐敗與反腐敗要素都可以用一定形式的數值來刻畫與度量。例如腐敗指數、公職人員腐敗犯罪數、貪污腐敗案件立案數、腐敗涉案金額、腐敗案件涉案人數、腐敗涉案縣處級以上人員數、腐敗案件分布規律、腐敗周期、腐敗行為發展趨勢、反腐策略有效性等,均可用一定形式的數值來刻畫。對各種腐敗因子的分布及其相互關系,均可以用數學方法進行定量分析與研究。在現代反腐學研究中運用數學方法,有著傳統方法無法比擬的優點。運用數學方法研究腐敗與反腐敗現象,可以做出穩定性解釋和預測與判斷。

第二,在反腐敗研究中,傳統方法與計量方法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傳統方法是計量方法的基礎,計量方法是傳統方法的重要補充。傳統方法與計量方法的區別在于:傳統方法研究腐敗與反腐敗問題的程序是:考察、收集資料→根據已知的概念體系條理化→歸納、概括→建立理論法則;而計量方法研究腐敗與反腐敗問題的程序是:觀察實踐→先期模式→提出假設→對資料進行篩選→建立模式→反復檢驗→建立理論與發展。傳統方法所采用的推理方式以綜合歸納為主,而計量方法所采用的推理方法以理論演繹為主。傳統方法與計量方法的有機結合,是腐敗與反腐學研究現代化的必不可少的條件,這兩種方法在現代反腐學中的作用不可相互替代。

第三,計量方法是反腐學研究中進行邏輯推理和理論演繹的手段。計量方法不僅是人們進行數學運算和求解的工具,而且能以嚴密的邏輯和簡潔的形式描述復雜的問題,表述極為豐富的實質性思想。對于現代反腐學,計量方法不僅是腐敗現象研究中的預測、決策、規劃及優化設計的工具,而且也是反腐學研究中進行邏輯推理和理論演繹的手段。

第四,計量反腐學的形成與發展,離不開計算機科學,它與計算機應用技術密切相關。一方面,計算機的產生和發展,是計量反腐學形成和發展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條件。另一方面,計量反腐學的發展,又為計算機技術在反腐學中的應用提供了更加廣闊的領域。現代計量反腐學,實質上就是計量方法與現代計算理論、計算方法和計算機技術在現代反腐學研究領域內相互結合、相互滲透的產物。

客觀上講,計量方法在反腐敗研究中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在腐敗與反腐學研究中,任何方法都有其局限性,計量方法當然也不例外。一方面,對于某些腐敗現象,目前人們還不知道應該用什么樣的計量方法去處理,這是外部局限性;另一方面,單純用計量方法去分析、研究腐敗與反腐敗問題,究竟可以達到什么樣的深度,這是內部局限性。只有正確地認識這些局限性,并不斷地尋求克服它們的途徑與措施,才能使反腐學中的計量方法得到不斷的發展和完善。可見,在現代反腐學研究中,不存在的計量方法,每一種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對于復雜反腐問題的研究,常常需要將多種方法結合起來、聯合使用才能奏效。

總的來說,隨著社會生活與科學技術的發展,腐敗與反腐敗呈現出新的特點。反腐措施與手段呈現出由定性分析向定量解析過渡,反腐工作逐漸由事后懲戒向事中防治轉變,終將進化到事前免疫。基于腐敗與反腐敗領域數據與模型的積累,計量方法與模型逐漸被反腐研究與實務領域所吸收,計量理論與方法的儲備為計量反腐學提供了方法論基礎,計量模型與方法、數理模型與方法、大數據模型與方法的發展與豐富逐漸勾畫出了一幅計量反腐學的圖景,計量反腐學的學科構建勢在必然,于是這門新學科應運而生。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0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