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在涇(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
ISBN13:9787513217569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作者:楊衛彬; 林亭秀
出版日:2017/09/26
裝訂/頁數:平裝/186頁
規格:21cm*14.5cm (高/寬)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尤怡,字在涇(一作在京),號拙吾,晚號飼鶴山人,生年不詳,卒於清乾隆十四年(1749);江蘇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清代著名醫家。所著《傷寒貫珠集》和《金匱要略心典》為注解《傷寒雜病論》之上乘佳作。其於《傷寒論》研究,以法類證,融會貫通;對《金匱要略》的注釋,薈萃諸家,鉤玄典要。其學多以喻嘉言為宗,論病抓綱重法,臨證喜用經方,又善於裁制時方。治雜病,燮理陰陽、剛柔相濟而法出張仲景;重視脾腎陽氣、善用甘溫而頗似李中梓、李東垣;醫案立方穩樸,輕靈平正,說理簡要,且不拘成法,詳審病機,醫術精湛。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尤在涇》主要內容包括尤在涇的生平概述、著作簡介、學術思想、臨證經驗、後世影響等。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尤在涇》主要內容包括尤在涇的生平概述、著作簡介、學術思想、臨證經驗、後世影響等。
作者簡介
楊衛彬,男,1965年出生,河南省開封市人;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研究員、主任醫師;醫學博士,中醫內科學專業;主要從事中醫內科風濕病和腎病,臨床診療和科研。主編《強直性脊柱炎》《胃腸病效驗良方》。參編《時氏中醫腎臟病學》《實用中醫風濕病學》《醫案學》。《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集成》編委。
潘桂娟,女,1953年出生,遼寧省人。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研究員,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中醫基礎理論重點學科帶頭人;國家“973”計劃項目“中醫理論體系框架結構研究”首席科學家;2002年至2013年期間,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所長。研究方向:中醫理論體系框架結構研究、中醫痰證理論研究、中醫名家學術研究、日本漢方醫學研究。主編《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集成》《中國醫學百科全書·中醫卷·中醫基礎理論分卷》《中醫痰病研究與臨床》等。著有《日本漢方醫學》。
潘桂娟,女,1953年出生,遼寧省人。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研究員,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中醫基礎理論重點學科帶頭人;國家“973”計劃項目“中醫理論體系框架結構研究”首席科學家;2002年至2013年期間,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所長。研究方向:中醫理論體系框架結構研究、中醫痰證理論研究、中醫名家學術研究、日本漢方醫學研究。主編《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集成》《中國醫學百科全書·中醫卷·中醫基礎理論分卷》《中醫痰病研究與臨床》等。著有《日本漢方醫學》。
序
中醫理論肇始於《黃帝內經》《難經》,本草學探源於《神農本草經》,辨證論治及方劑學發軔於《傷寒雜病論》。在此基礎上,歷代醫家結合自身的思考與實踐,提出獨具特色的真知灼見,不斷革故鼎新,充實完善,使得中醫藥學具有系統的知識體系結構、豐富的原創理論內涵、顯著的臨床診治療效、深邃的中國哲學背景和特有的話語表達方式。歷代醫家本身就是“活”的學術載體,他們刻意研精,探微索隱,華葉遞榮,日新其用。因此,中醫藥學發展的歷史進程,始終呈現出一派繼承不泥古、發揚不離宗的繁榮景象。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自2008年起相繼依托2005年度國家“973”計劃課題“中醫學理論體系框架結構與內涵研究”、2009年度科技部基礎性工作專項重點項目“中醫藥古籍與方志的文獻整理”子課題“古代醫家學術思想與診療經驗研究”、2013年度國家“973”計劃項目“中醫理論體系框架結構研究”,以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中醫理論體系結構與內涵研究室”建設規劃,聯合北京中醫藥大學等16所高等院校及科研和醫療機構的專家、學者,選取歷代具有代表性或學術特色突出的醫家,系統地闡釋與解析其代表性學術思想和診療經驗,旨在發掘與傳承、豐富與完善中醫理論體系,為提升中醫師理論水平和臨床實踐能力和水平提供參考和借鑒。本套叢書即是此系列研究階段性成果總結而成。
綜觀歷史,凡能稱之為“大醫”者,大都博覽群書,學問淹博賅洽,集百家之言,成一家之長。因此,我們以每位醫家獨立成書,盡可能尊重原著,進行總結、提煉和闡發。此外,本叢書的另一個特點是,將醫家特色學術觀點與臨床實踐相印證,盡可能選擇一些典型醫案,用以說明理論的實踐價值,便於臨床施用。本叢書現已列入《“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音像、電子出版物出版規劃》中的“醫藥衛生”重點圖書出版計劃,並將於“十三五”期間完成此項出版計劃,擬收載歷代102名中醫名家,總字數約1600萬。
叢書各分冊作者,有中醫基礎學科和臨床學科的資深專家、國家及行業重點學科帶頭人,也有中青年教師、科研人員和臨床醫師中的學術骨幹,分別來自全國高等中醫院校、科研機構和臨床單位。從學科分布來看,涉及中醫基礎理論、中醫各家學說、中醫醫史文獻、中醫經典及中醫臨床基礎、中醫臨床各學科。全體作者以對中醫藥事業的拳拳之心,共同努力和無私奉獻,歷經數年成就了這份艱巨的工作,以實際行動切實履行了傳承、運用、發展中醫藥學術的重大使命。
在完成上述科研項目及叢書撰寫、統稿與審訂的過程中,研究團隊暨編委會和審訂委員會全體成員,精益求精之心始終如一。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自2008年起相繼依托2005年度國家“973”計劃課題“中醫學理論體系框架結構與內涵研究”、2009年度科技部基礎性工作專項重點項目“中醫藥古籍與方志的文獻整理”子課題“古代醫家學術思想與診療經驗研究”、2013年度國家“973”計劃項目“中醫理論體系框架結構研究”,以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中醫理論體系結構與內涵研究室”建設規劃,聯合北京中醫藥大學等16所高等院校及科研和醫療機構的專家、學者,選取歷代具有代表性或學術特色突出的醫家,系統地闡釋與解析其代表性學術思想和診療經驗,旨在發掘與傳承、豐富與完善中醫理論體系,為提升中醫師理論水平和臨床實踐能力和水平提供參考和借鑒。本套叢書即是此系列研究階段性成果總結而成。
綜觀歷史,凡能稱之為“大醫”者,大都博覽群書,學問淹博賅洽,集百家之言,成一家之長。因此,我們以每位醫家獨立成書,盡可能尊重原著,進行總結、提煉和闡發。此外,本叢書的另一個特點是,將醫家特色學術觀點與臨床實踐相印證,盡可能選擇一些典型醫案,用以說明理論的實踐價值,便於臨床施用。本叢書現已列入《“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音像、電子出版物出版規劃》中的“醫藥衛生”重點圖書出版計劃,並將於“十三五”期間完成此項出版計劃,擬收載歷代102名中醫名家,總字數約1600萬。
叢書各分冊作者,有中醫基礎學科和臨床學科的資深專家、國家及行業重點學科帶頭人,也有中青年教師、科研人員和臨床醫師中的學術骨幹,分別來自全國高等中醫院校、科研機構和臨床單位。從學科分布來看,涉及中醫基礎理論、中醫各家學說、中醫醫史文獻、中醫經典及中醫臨床基礎、中醫臨床各學科。全體作者以對中醫藥事業的拳拳之心,共同努力和無私奉獻,歷經數年成就了這份艱巨的工作,以實際行動切實履行了傳承、運用、發展中醫藥學術的重大使命。
在完成上述科研項目及叢書撰寫、統稿與審訂的過程中,研究團隊暨編委會和審訂委員會全體成員,精益求精之心始終如一。
目次
生平概述
一、時代背景
二、生平紀略
三、從醫經歷
(一)勤奮好學,深研經典
(二)旁征博引,融會諸家
著作簡介
一、《傷寒貫珠集》
二、《金匱要略心典》
三、《金匱翼》
四、《醫學讀書記》
五、《靜香樓醫案》
學術思想
一、學術淵源
(一)崇古尊經,崇尚仲景
(二)治病求本,師法中梓
(三)以法為綱,私淑喻昌
二、學術特色
(一)融會貫通,闡發傷寒精義
(二)博采眾長,鉤玄金匱典要
(三)識病正名,論病抓綱重法
(四)崇尚經方,擅甘溫調脾腎
臨證經驗
一、雜病治驗拾零
(一)以法類方
(二)以證類方
二、成方運用舉隅
(一)經方化裁釋例
(二)自制方劑舉隅
後世影響
一、歷代評價
二、學派傳承
三、後世發揮
參考文獻
一、時代背景
二、生平紀略
三、從醫經歷
(一)勤奮好學,深研經典
(二)旁征博引,融會諸家
著作簡介
一、《傷寒貫珠集》
二、《金匱要略心典》
三、《金匱翼》
四、《醫學讀書記》
五、《靜香樓醫案》
學術思想
一、學術淵源
(一)崇古尊經,崇尚仲景
(二)治病求本,師法中梓
(三)以法為綱,私淑喻昌
二、學術特色
(一)融會貫通,闡發傷寒精義
(二)博采眾長,鉤玄金匱典要
(三)識病正名,論病抓綱重法
(四)崇尚經方,擅甘溫調脾腎
臨證經驗
一、雜病治驗拾零
(一)以法類方
(二)以證類方
二、成方運用舉隅
(一)經方化裁釋例
(二)自制方劑舉隅
後世影響
一、歷代評價
二、學派傳承
三、後世發揮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一、學術淵源
(一)崇古尊經,崇尚仲景
尤在涇一生勤於學習,稍有閑暇則手不釋卷,他認為學醫者必須以經典為本,對於《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中醫經典著作,更是反復研讀。
尤在涇對《內經》理論研究頗深並有所發揮,這主要體現在《醫學讀書記》的上卷。如《素問·逆調論》云:“人身非衣寒也,中非有寒氣也,寒從中生者何?”尤在涇對此條的理解,不囿於“陽氣少,陰氣多”而“定責陽虛”之見,而是根據臨床所見,考慮到中寒之人“多痹氣”,另有“寒甚至骨”者,則因“腎不生則髓不能滿”所致,由此提出“氣痹精少皆能生寒”,可見其學本經典而不拘泥。
另外,尤在涇多年精研覃思,深得張仲景心法,乃清代傷寒研究名家,是重視辨證論治的代表醫家之一。明清兩代研究《傷寒論》的學術之爭,實發端於方有執的錯簡重訂之說。以方有執、喻昌為代表,主張獨尊張仲景,錯簡應該重訂,後世稱其為錯簡重訂派;以張遂辰、張志聰為代表的一些醫家,認為流傳舊本不能隨意改訂,後世稱之為維護舊論派;部分清代醫家主張《傷寒論》的宗旨在於辨證論治,研究傷寒學說的重點是辨證論治的應用,此即後世所謂辨證論治派。強調辨證論治的醫家,從不同角度研究《傷寒論》的辨證論治法則。根據其研究特點,有以方類證者,以柯琴、徐大椿為代表;有以法類證者,以尤在涇和錢潢為代表;有分經審證者,以陳修園、包誠為代表,分別從不同角度闡釋《傷寒論》。尤在涇注重“以法類證,以證論治”,比同樣倡導辨證論治的錢潢更為後世所推崇。
(二)治病求本,師法中梓
尤在涇師承馬元儀,為李中梓三傳弟子,臨證具有“重脾腎,擅溫補”的特點。李中梓是明代杰出醫家,其學術思想受李東垣、薛立齋、張景岳的影響頗深。李中梓認為,人身之有本,如同樹木有根、水有源頭一樣。治病若能抓住根本,則諸證便迎刃而解。人身之根本有二,一是先天,一是後天,先天之本在腎,後天之本在脾。李中梓治腎,宗薛立齋、張景岳,治分水火。水不足而火旺者,用六味地黃丸,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火不足而水勝者,用八味丸,益火之源,以消陰翳。而其治脾,又效法李東垣,首辨虛實:飲食所傷者,是虛中有實,用枳術丸,消中有補;勞倦所傷者,純屬虛證,出入於補中益氣湯、四君子湯、六君子湯之間,健脾益氣。尤在涇的學術思想受李中梓影響極為明顯。其治病求本,重視先天後天,治腎宗於薛立齋,治脾法於李東垣,擅長甘溫和中,益氣扶陽。
(三)以法為綱,私淑喻昌
尤在涇亦私淑喻昌之學,研究《傷寒論》側重於法。喻昌宗方有執錯簡之說,認為四時外感當以冬月傷寒為大綱,傷寒六經中又以太陽一經為大綱,而太陽經中又以風傷衛、寒傷營、風寒兩傷營衛為大綱,此為喻昌的傷寒三綱鼎立學說。喻昌將《傷寒論》397條定為397法,因此,他所注的《傷寒論》名為《尚論張仲景傷寒論重編三百九十七法》,簡稱《尚論篇》。喻昌按照風傷衛、寒傷營、風寒兩傷營衛的思路對《傷寒論》進行重編,與之相對應的桂枝湯、麻黃湯、青龍湯則被視為鼎足三綱的三大治法。
……
(一)崇古尊經,崇尚仲景
尤在涇一生勤於學習,稍有閑暇則手不釋卷,他認為學醫者必須以經典為本,對於《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中醫經典著作,更是反復研讀。
尤在涇對《內經》理論研究頗深並有所發揮,這主要體現在《醫學讀書記》的上卷。如《素問·逆調論》云:“人身非衣寒也,中非有寒氣也,寒從中生者何?”尤在涇對此條的理解,不囿於“陽氣少,陰氣多”而“定責陽虛”之見,而是根據臨床所見,考慮到中寒之人“多痹氣”,另有“寒甚至骨”者,則因“腎不生則髓不能滿”所致,由此提出“氣痹精少皆能生寒”,可見其學本經典而不拘泥。
另外,尤在涇多年精研覃思,深得張仲景心法,乃清代傷寒研究名家,是重視辨證論治的代表醫家之一。明清兩代研究《傷寒論》的學術之爭,實發端於方有執的錯簡重訂之說。以方有執、喻昌為代表,主張獨尊張仲景,錯簡應該重訂,後世稱其為錯簡重訂派;以張遂辰、張志聰為代表的一些醫家,認為流傳舊本不能隨意改訂,後世稱之為維護舊論派;部分清代醫家主張《傷寒論》的宗旨在於辨證論治,研究傷寒學說的重點是辨證論治的應用,此即後世所謂辨證論治派。強調辨證論治的醫家,從不同角度研究《傷寒論》的辨證論治法則。根據其研究特點,有以方類證者,以柯琴、徐大椿為代表;有以法類證者,以尤在涇和錢潢為代表;有分經審證者,以陳修園、包誠為代表,分別從不同角度闡釋《傷寒論》。尤在涇注重“以法類證,以證論治”,比同樣倡導辨證論治的錢潢更為後世所推崇。
(二)治病求本,師法中梓
尤在涇師承馬元儀,為李中梓三傳弟子,臨證具有“重脾腎,擅溫補”的特點。李中梓是明代杰出醫家,其學術思想受李東垣、薛立齋、張景岳的影響頗深。李中梓認為,人身之有本,如同樹木有根、水有源頭一樣。治病若能抓住根本,則諸證便迎刃而解。人身之根本有二,一是先天,一是後天,先天之本在腎,後天之本在脾。李中梓治腎,宗薛立齋、張景岳,治分水火。水不足而火旺者,用六味地黃丸,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火不足而水勝者,用八味丸,益火之源,以消陰翳。而其治脾,又效法李東垣,首辨虛實:飲食所傷者,是虛中有實,用枳術丸,消中有補;勞倦所傷者,純屬虛證,出入於補中益氣湯、四君子湯、六君子湯之間,健脾益氣。尤在涇的學術思想受李中梓影響極為明顯。其治病求本,重視先天後天,治腎宗於薛立齋,治脾法於李東垣,擅長甘溫和中,益氣扶陽。
(三)以法為綱,私淑喻昌
尤在涇亦私淑喻昌之學,研究《傷寒論》側重於法。喻昌宗方有執錯簡之說,認為四時外感當以冬月傷寒為大綱,傷寒六經中又以太陽一經為大綱,而太陽經中又以風傷衛、寒傷營、風寒兩傷營衛為大綱,此為喻昌的傷寒三綱鼎立學說。喻昌將《傷寒論》397條定為397法,因此,他所注的《傷寒論》名為《尚論張仲景傷寒論重編三百九十七法》,簡稱《尚論篇》。喻昌按照風傷衛、寒傷營、風寒兩傷營衛的思路對《傷寒論》進行重編,與之相對應的桂枝湯、麻黃湯、青龍湯則被視為鼎足三綱的三大治法。
……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