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出版重點:
※是魯迅的一部短篇回憶錄集,收錄了魯迅在1926年間所寫的回憶錄十篇,更加收【無花薔薇】及【臉譜種種】兩大篇章,一次滿足你對魯迅的熱愛
※全書採夾敘夾議的方法,生動地敘述了他從農村到城鎮,從家庭到社會,從國內到國外的一連串不同時期的生活經歷,更抒發對親友師長的懷念之情,並對舊有封建社會進行了嘲諷和抨擊。
※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和開山巨匠;最勇於面對時代與人性黑暗的作家;掀起文壇筆戰與爭議最多的創作者!
※他揭示文學風雲數十年,號稱中國文壇第一人;他自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他引領時代潮流,挑戰舊有傳統,指出社會矛盾;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經典新版精選,不朽文學重現!
帶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夠。便是現在心目中的離奇和蕪雜,我也還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轉成離奇和蕪雜的文章。——魯迅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魯迅於1926年創作的10篇回憶散文。描述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經過。前七篇是他童年時代在紹興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後三篇敘述他從家鄉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學,然後回國教書的經歷;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種種醜惡的不合理現象,同時反映了有抱負的知識分子在舊中國茫茫黑夜中,不畏艱險,尋找光明的困難歷程,以及抒發作者對親友師長的懷念之情。
豈有豪情似舊時 花開花落兩由之
何斯淚灑江南雨 又為斯民哭健兒 ——魯迅
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周樹人,字豫才,魯迅是他最多使用的筆名。魯迅家學淵博,國學根基深厚,先後在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範學校等任教,並從事創作。享年五十六歲。魯迅是中國現代的社會病理作家,他對中國封建思想毒害及不合理的舊制度,極力抨擊,務求以文學改變國民的落伍思想。他所寫的小說,大都針對國民的人性弱點,揭社會的瘡疤而寫作,用字辛辣,諷剌深刻。一九一八年五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一九二一年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更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傑作。
目次
出版小引 還原歷史的真貌——讓魯迅作品自己說話 陳曉林
小引
一、朝花夕拾
狗‧貓‧鼠
阿長與《山海經》
《二十四孝圖》
五猖會
無常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父親的病
瑣記
藤野先生
范愛農
後記
二、無花薔薇
這也是生活
上海所感
生命的路
經驗
死
火
沙
諺語
現代史
喝茶
清明時節
三、臉譜種種
略論中國人的臉
再論文人相輕
從幫忙到扯淡
世故三昧
罵殺與捧殺
從諷刺到幽默
從幽默到正經
吃白相飯
禮
「揩油」
漫罵
搗鬼心傳
「友邦驚詫」論
中國人的生命圈
推背圖
推
二丑藝術
爬和撞
儒術
拿來主義
說「面子」
臉譜臆測
論俗人應避雅人
論「人言可畏」
附錄
雜文:對生活和現實的種種觀感
一、獨樹一格的雜文
二、魯迅雜文的豐富隱喻
三、時代的苦悶與血淚的見證
魯迅年表
書摘/試閱
這也是生活
這也是病中的事情。
有一些事,健康者或病人是不覺得的,也許遇不到,也許太微細。到得大病初愈,就會經驗到;在我,則疲勞之可怕和休息之舒適,就是兩個好例子。我先前往往自負,從來不知道所謂疲勞。書桌面前有一把圓椅,坐著寫字或用心的看書,是工作;旁邊有一把藤躺椅,靠著談天或隨意的看報,便是休息;覺得兩者並無很大的不同,而且往往以此自負。現在才知道是不對的,所以並無大不同者,乃是因為並未疲勞,也就是並未出力工作的緣故。
我有一個親戚的孩子,高中畢了業,卻只好到襪廠裏去做學徒,心情已經很不快活的了,而工作又很繁重,幾乎一年到頭,並無休息。他是好高的,不肯偷懶,支持了一年多。有一天,忽然坐倒了,對他的哥哥道:「我一點力氣也沒有了。」
他從此就站不起來,送回家裏,躺著,不想飲食,不想動彈,不想言語,請了耶穌教堂的醫生來看,說是全體什麼病也沒有,然而全體都疲乏了。也沒有什麼法子治。自然,連接而來的是靜靜的死。我也曾經有過兩天這樣的情形,但原因不同,他是做乏,我是病乏的。我的確什麼欲望也沒有,似乎一切都和我不相干,所有舉動都是多事,我沒有想到死,但也沒有覺得生;這就是所謂「無欲望狀態」,是死亡的第一步。曾有愛我者因此暗中下淚;然而我有轉機了,我要喝一點湯水,我有時也看看四近的東西,如牆壁,蒼蠅之類,此後才能覺得疲勞,才需要休息。
象心縱意的躺倒,四肢一伸,大聲打一個呵欠,又將全體放在適宜的位置上,然後弛懈了一切用力之點,這真是一種大享樂。在我是從來未曾享受過的。我想,強壯的,或者有福的人,恐怕也未曾享受過。
記得前年,也在病後,做了一篇《病後雜談》,共五節,投給《文學》,但後四節無法發表,印出來只剩了頭一節了。〔2〕雖然文章前面明明有一個「一」字,此後突然而止,並無「二」「三」,仔細一想是就會覺得古怪的,但這不能要求於每一位讀者,甚而至於不能希望於批評家。於是有人據這一節,下我斷語道:「魯迅是贊成生病的。」現在也許暫免這種災難了,但我還不如先在這裏聲明一下:「我的話到這裏還沒有完。」
有了轉機之後四五天的夜裏,我醒來了,喊醒了廣平。
「給我喝一點水。並且去開開電燈,給我看來看去的看一下。」
「為什麼?……」她的聲音有些驚慌,大約是以為我在講昏話。
「因為我要過活。你懂得麼?這也是生活呀。我要看來看去的看一下。」
「哦……」她走起來,給我喝了幾口茶,徘徊了一下,又輕輕的躺下了,不去開電燈。
我知道她沒有懂得我的話。
街燈的光穿窗而入,屋子裏顯出微明,我大略一看,熟識的牆壁,壁端的棱線,熟識的書堆,堆邊的未訂的畫集,外面的進行著的夜,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我存在著,我在生活,我將生活下去,我開始覺得自己更切實了,我有動作的欲望——但不久我又墜入了睡眠。
第二天早晨在日光中一看,果然,熟識的牆壁,熟識的書堆……這些,在平時,我也時常看它們的,其實是算作一種休息。但我們一向輕視這等事,縱使也是生活中的一片,卻排在喝茶搔癢之下,或者簡直不算一回事。我們所注意的是特別的精華,毫不在枝葉。給名人作傳的人,也大抵一味舖張其特點,李白怎樣做詩,怎樣耍顛,拿破侖怎樣打仗,怎樣不睡覺,卻不說他們怎樣不耍顛,要睡覺。其實,一生中專門耍顛或不睡覺,是一定活不下去的,人之有時能耍顛和不睡覺,就因為倒是有時不耍顛和也睡覺的緣故。然而人們以為這些平凡的都是生活的渣滓,一看也不看。
於是所見的人或事,就如盲人摸象,摸著了腳,即以為象的樣子像柱子。中國古人,常欲得其「全」,就是制婦女用的「烏雞白鳳丸」,也將全雞連毛血都收在丸藥裏,方法固然可笑,主意卻是不錯的。
刪夷枝葉的人,決定得不到花果。
為了不給我開電燈,我對于廣平很不滿,見人即加以攻擊;到得自己能走動了,就去一翻她所看的刊物,果然,在我臥病期中,全是精華的刊物已經出得不少了,有些東西,後面雖然仍舊是「美容妙法」,「古木發光」,或者「尼姑之秘密」,但第一面卻總有一點激昂慷慨的文章。作文已經有了「最中心之主題」〔3〕:連義和拳時代和德國統帥瓦德西睡了一些時候的賽金花,也早已封為九天護國娘娘了。〔4〕尤可驚服的是先前用《禦香縹緲錄》〔5〕,把清朝的宮廷講得津津有味的《申報》上的《春秋》,也已經時而大有不同,有一天竟在卷端的《點滴》〔6〕裏,教人當吃西瓜時,也該想到我們土地的被割碎,像這西瓜一樣。自然,這是無時無地無事而不愛國,無可訾議的。但倘使我一面這樣想,一面吃西瓜,我恐怕一定咽不下去,即使用勁咽下,也難免不能消化,在肚子裏咕咚的響它好半天。這也未必是因為我病後神經衰弱的緣故。我想,倘若用西瓜作比,講過國恥講義,卻立刻又會高高興興的把這西瓜吃下,成為血肉的營養的人,這人恐怕是有些麻木。對他無論講什麼講義,都是毫無功效的。
我沒有當過義勇軍,說不確切。但自己問:戰士如吃西瓜,是否大抵有一面吃,一面想的儀式的呢?我想:未必有的。他大概只覺得口渴,要吃,味道好,卻並不想到此外任何好聽的大道理。吃過西瓜,精神一振,戰鬥起來就和喉幹舌敝時候不同,所以吃西瓜和抗敵的確有關系,但和應該怎樣想的上海設定的戰略,卻是不相干。這樣整天哭喪著臉去吃喝,不多久,胃口就倒了,還抗什麼敵。
然而人往往喜歡說得稀奇古怪,連一個西瓜也不肯主張平平常常的吃下去。其實,戰士的日常生活,是並不全部可歌可泣的,然而又無不和可歌可泣之部相關聯,這才是實際上的戰士。
八月二十三日。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