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本書在第1版的基礎上修訂而成。全書共16章,分別介紹了表證、表里兼證,以及肺、心、肝、腎、脾胃、膽、大腸、膀胱、痰飲、婦科等多種病證的臨床用方,內容包括上述病證所用的代表方劑、藥物組成、用法用量、治法功效,以及配伍原則與方法、臨床應用指導、方藥的藥理作用、臨床診治案例等。作者以經方理論結合臨床為切入點,以經方組成和臨床運用為論點,以學用經方基本代表方為核心,以類方組成及適應證為拓展,以臨床診治醫案為范例,引導讀者學習借鑒古人組方思路和配伍技巧,從而達到學會運用經方辨治臨床病證之目的。本書內容豐富,思路新穎,理論聯系實際,指導性、實用性強,適合于各級中醫與中西醫結合臨床工作者閱讀參考,亦是中醫院校師生輔助教學的參考用書。
目次
第1章表證用方解讀
第一節太陽中風證用方
第二節太陽傷寒證用方
第三節太陽溫病證用方
第四節太陽柔痙證用方
第五節太陽剛痙證用方
第六節太陽寒濕痹證用方
第七節太陽濕熱痹證用方
第八節太陽風水夾熱證用方
第九節太陽風水表虛證太陽風濕表虛證用方
第2章表里兼證用方解讀
第一節表寒里熱證用方
第二節表里俱寒證用方
第三節表寒兼里水氣證用方
第四節表寒兼陽虛證用方
第五節表寒兼營衛氣血虛證用方
第六節表證兼陰陽氣血俱虛證用方
第3章肺病證用方解讀
第一節肺熱證用方
第二節肺寒證用方
第三節肺痰飲證用方
第四節肺(胃)陰虛證用方
第4章心病證用方解讀
第一節心陽虛證用方
第二節心(腎)陽欲脫證用方
第三節胸痹證用方
第四節心陰陽俱虛證用方
第五節心腎不交證用方
第六節心脾兼證用方
第七節心肺陰虛證用方
第八節心熱證用方
第九節飲邪凌心證用方
第5章脾胃病證用方解讀
第一節脾胃熱證用方
第二節脾胃寒證用方
第三節脾胃濕熱證用方
第四節胃熱脾寒證用方
第五節脾胃痰飲證用方
第六節脾胃水氣證用方
第七節脾虛水泛證用方
第八節脾氣滯氣虛證用方
第九節脾瘀血證用方
第十節脾約證用方
第十一節胃癰熱證用方
第十二節胃氣下泄證用方
第6章肝病證用方解讀
第一節肝熱證用方
第二節肝寒證用方
第三節肝氣郁滯證用方
第四節肝瘀血證用方
第五節肝寒血虛證用方
第六節肝氣逆證用方
第七節肝膽濕熱證用方
第八節心肝陰血虛證用方
第九節肝脾兼證用方
第7章腎病證用方解讀
第一節腎陽虛證用方
第二節腎陽虛水氣證用方
第三節腎虛寒濕證用方
第四節腎寒氣逆證用方
第五節腎陰虛水氣證用方
第六節腎陰陽俱虛證用方
第七節腎中濁邪陰陽易證用方
第八節腎虛胃熱證用方
第8章膽病證用方解讀
第一節膽熱證用方
第二節少陽陽明熱證用方
第三節膽心熱證用方
第四節膽熱水氣證用方
第9章大腸病證用方解讀
第一節陽明熱結證用方
第二節陽明寒結證用方
第三節大腸熱結津虧證用方
第四節大腸熱利證用方
第五節大腸滑脫證用方
第六節大腸痰飲證用方
第七節大腸瘀熱癰證用方
第10章膀胱病證用方解讀
第一節膀胱瘀熱證用方
第二節膀胱濕熱證用方
第三節膀胱水氣證用方
第11章血證及婦科病證用方解讀
第一節血瘀證用方
第二節血虛證用方
第三節出血證用方
第四節毒熱血證用方
第12章痹證用方解讀
第一節陽虛痹證用方
第二節氣虛痹證用方
第三節陽虛熱郁痹證用方
第13章痰飲證用方解讀
第一節痰阻咽喉證用方
第二節痰阻胸膈證用方
第三節痰郁牡瘧證用方
第四節飲結胸脅脘腹證用方
第五節膈間水飲證用方
第14章咽痛證用方解讀
第一節咽痛熱證用方
第二節咽痛寒證用方
第15章蟲證用方解讀
第16章外治用方解讀
第一節濕熱下注證用方
第二節濕毒下注證用方
第三節寒濕下注證用方
參考文獻
附錄方劑索引
書摘/試閱
學用“腎病證用方解讀”,尤其是方藥配伍原則與方法,是提高臨床用方治病的關鍵因素之一,其主題有三。
其一,針對病變證機而用藥。審腎病證主要有:腎陰虛證,其治當滋補腎陰;腎陽虛證,其治當溫補腎陽;腎陰陽俱虛證,其治當滋陰溫陽;腎寒氣逆證,其治當散寒降逆;腎陽虛水泛證,其治當溫陽利水;腎陽虛寒濕證,其治溫陽散寒除濕,等等。辨腎病證盡管有諸多,但其辨其治均可從陰陽虛實入手,以法選用溫陽、益陰、利水、除濕,或陰陽并治,或虛實并調,只有針對病變證機選方用藥,才能達到提高治療效果之目的。
其二,針對生理特性而用藥。審腎的生理特性主要有:腎主陰陽,主藏精,主水等。所以在用方配伍方面必須重視調理陰陽,溫陽,固精,育陰,氣化水津等,只有針對生理特性而用藥,才能將提高辨治腎病證落到實處。
其三,根據方藥組成而用藥。審病變證機在腎,其治既要考慮治邪,又要考慮腎的生理特性,同時還要考慮糾正方藥弊端而用藥,只有這樣才能使方藥充分發揮治療作用而沒有副作用,臨證只有如此考慮用藥,才能達到愈腎病證之目的。
第一節腎陽虛證用方
天雄散雖歸在腎陽虛證用方,但辨治病證并不局限于腎陽虛證,更可辨治其他諸多雜病。運用天雄散辨治諸多雜病的病變證機必須是陽虛不固,在臨床中無論是治療腎陽虛證還是治療諸多雜病,都能取得良好治療效果。再則,運用天雄散辨治腎陽虛證可用原方量,若是辨治其他諸多雜病可酌情調整方藥用量。
結合臨床運用天雄散辨治諸多雜病的體會,既可辨治腎陽虛證,又可辨治陽虛滑脫證,更可辨治心腎不交證,還可辨治脾腎不固證,但必須因病變輕重而酌情調整用藥用量。
【代表方】天雄散。
【組成】天雄炮,三兩(9g);白術八兩(24g);桂枝六兩(18g);龍骨三兩(9g)。
【方歌】天雄散中白桂龍,陽虛失精此方崇,
腰酸膝軟有惡寒,溫腎益陽能攝精。
【用法】上四味,杵為散,酒服半錢匕。日三服。不知,稍增之。
【功用】溫腎益陽攝精。
【適應證】腎陽虛失精證:夢中失精或無夢而失精,腰酸腿軟,惡寒,發脫齒動,或健忘,或頭暈,或耳鳴,舌淡,苔薄,脈沉弱。
【配伍原則與方法】腎陽虛失精證的基本病理病證是陽氣虛弱于內;精不得陽氣固攝而外泄。因此,治療陽虛失精證,其用方配伍原則與方法應重視以下幾個方面。
1針對證機選用溫陽散寒藥腎陽虛弱,寒氣內生,寒氣內生又肆虐陽氣,陽氣不得固攝陰精,精氣外泄,癥見失精,其治當溫陽散寒。如方中天雄、桂枝。
2合理配伍健脾益氣藥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源,先天之陽氣虛弱,其治當健脾益氣以榮先天,只有有效地健脾,才能達到補益腎氣的目的。如方中白術。
3妥善配伍固澀藥精氣不得陽氣固攝而失守,一方面要治病求本即溫陽散寒,而另一方面還要治病求標即收斂固澀,只有標本兼治,才能使精氣得以內守。在配伍固澀藥時最好亦有安定心神的作用,以使心神能主持于下,精氣得心氣所主而安藏。如方中龍骨。
4隨證加減用藥若遺精滑泄者,加山萸肉、沙苑蒺藜,以固腎益精;若陽痿者,加巴戟天、陽起石,以溫腎壯陽;若少腹惡寒者,加烏藥、小茴香,以溫暖陽氣散寒,等等。
【臨床應用指導】
1藥用個性天雄甘溫而益陽,強筋骨而固腎精,使腎陽以主持、固澀腎精內守,堅固腎精而止失精。龍骨逐邪氣、安心神,使神明內守,以下交于腎,使腎氣得心神的交合而止夢泄、夢交。桂枝溫陽通經,溫壯陽氣。白術益氣、補氣以生陽,并能使脾氣運化精微而滋榮腎氣腎陽。
2藥用共性根據天雄散方中藥用主治的個性、共性及特殊性,再根據方中用藥相互作用的協調統一性與個體差異性,從而決定認識、研究與應用天雄散治法不僅可主治陽虛失精證,還可主治下列所舉病種而具有天雄散主治病理特點者,以法用之,則可取得明顯治療效果。
天雄散可以治療男子不育癥、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乳糜尿、重癥肌無力、神經衰弱、性功能減退、老年性尿頻等病證而見上述證機者。
【藥理作用】
天雄:詳見烏頭桂枝湯中烏頭。
白術:詳見防己黃芪湯。
桂枝:詳見桂枝湯。
龍骨:詳見風引湯。
【類方】
干姜附子湯
【組成】干姜一兩(3g);附子生用,去皮,切八片,一枚(5g)。
【用法】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
【功用】溫陽散寒。
【適應證】腎陽虛煩躁證:晝日煩躁不得臥,夜而安靜,或惡寒,或手足冷,或汗出,舌淡,苔薄,脈沉微。
【原文應用導航】下之后,復發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沉微,身無大熱者,干姜附子湯主之。(61)
桃花湯
【組成】赤石脂一半全用,一半篩末,一斤(48g);干姜一兩(3g);粳米一升(24g)。
【用法】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溫服七合,內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功用】溫澀固脫。
【適應證】腎陽虛滑脫證:腹痛,喜溫喜按,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膿血,惡寒,腰酸,舌淡,脈弱。
【原文應用導航】
1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306)(第十七42)
2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307)
【診治案例】
1神經性耳鳴
郭某,男,22歲,學生。主訴:近2年來經常耳鳴,尤其是情緒變化或學習緊張時,則耳鳴加重,曾多次經中西醫治療,耳鳴癥狀仍未能有效得到控制,今經同學介紹而前來診治。刻診:耳鳴,尤其是睡眠前耳鳴更甚,手足不溫,遺精,全身惡寒,大便溏,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略弱。診為腎陽虛失精證,其治當溫暖腎陽固精,以天雄散加味:天雄6g,白術12g,桂枝9g,龍骨12g,龜甲18g,巴戟天12g,山茱萸18g,磁石30g。10劑,1日1劑,水煎2次分3次服,其中將4劑藥研為粉狀,加少許醋與酒,拌勻晾干,敷于臍,用膠布固定,每天換藥1次,內服藥與外用藥同時應用。
二診:用藥第5天耳鳴有所減輕,復以前方繼續治療。之后,累計服用前方約30余劑,外用藥連續用約50天左右,耳鳴解除。
用方體會:耳鳴是臨床中比較難治病癥之一,審耳鳴證機一是腎陽虛不得上奉于耳,二是精氣虧虛于下,三是寒氣內盛,故其治以天雄散溫腎陽,散寒氣,固精氣,加龜甲以潛陽安神,巴戟天、山茱萸以溫補腎陽固精,磁石以滋腎潛陽。方中諸藥相互為用,以奏其效。
2精囊炎
許某,男,34歲,鄭州人,3年前經檢查診斷為精囊炎(精液不液化>40分鐘,精子數A+B<20%),雖經中西藥治療可未能取得治療效果,近因病友介紹前來診治。刻診:腰酸腿軟,倦怠乏力,陰囊不舒,情緒急躁,胸悶,腹部怕冷,手足不溫,舌質淡,苔白膩,脈沉弱;辨為陽虛不化,肝氣郁滯證,治當溫補陽氣,疏肝理氣,給予天雄散與四逆散合方加味:制附子10g,白術24g,桂枝20g,龍骨10g,柴胡12g,枳實12g,白芍12g,巴戟天15g,鹿角霜12g,蜂房10g,菟絲子12g,炙甘草2g。6劑,以水800~1000ml,浸泡30分鐘,大火燒開,小火煎煮40分鐘,每次服用150ml;第2次煎煮15分鐘;第3次煎煮若水少可酌情加水,煎煮15分鐘,每日1劑,分3次服。
二診:腹部怕冷略有減輕,以前方加干姜10g,6劑。
三診:胸悶好轉,腰酸腿軟減輕,以前方6劑。
四診:諸癥較前均有好轉,以前方12劑。
五診:經復查,精液不液化>30分鐘、精子數A+B<48%,諸癥較前又有好轉,以前方20劑。
六診:諸癥較前均有好轉,以前方20劑。
七診:經復查,精液不液化<30分鐘、精子數A+B<73%,諸癥較前又有好轉。隨訪半年,其妻已孕,一切尚好。
用方體會:根據腰酸腿軟、倦怠乏力辨為腎虛,再根據腰酸腿軟、腹部怕冷辨為陽虛,因情緒急躁、胸悶辨為氣郁,以此辨為陽虛不化,肝氣郁滯證。方以天雄散溫壯陽氣,固澀腎精;以四逆散疏肝解郁,加巴戟天、鹿角霜、菟絲子、蜂房、炙甘草溫補陽氣,壯陽生精。方藥相互為用,以奏其效。
第二節腎陽虛水氣證用方
真武湯雖歸在腎陽虛水氣證用方,但辨治病證并不局限于腎陽虛水氣證,更可辨治其他諸多雜病。運用真武湯辨治諸多雜病的病變證機必須是陽虛水氣,在臨床中無論是治療腎陽虛水氣證還是治療諸多雜病,都能取得良好治療效果。再則,運用真武湯辨治腎陽虛水氣證可用原方量,若是辨治其他諸多雜病可酌情調整方藥用量。
結合臨床運用真武湯辨治諸多雜病的體會,既可辨治腎陽虛水氣證,又可辨治心陽虛水氣證,也可辨治心腎陽虛水氣證,還可辨治陽虛水氣夾血虛證,但必須因病變輕重而酌情調整用藥用量。
【代表方】真武湯。
【組成】茯苓三兩(9g);芍藥三兩(9g);生姜切,三兩(9g);白術二兩(6g);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5g)。
【方歌】真武湯溫陽利水,茯苓芍術附子姜,
心腎陽虛水氣證,審證準確效果良。
【用法】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細辛、干姜各一兩;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藥,加干姜二兩;若嘔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斤。
【功用】溫陽利水。
【適應證】陽虛水泛證:小便不利或小便利,四肢沉重疼痛或肢體浮腫,腹痛或腰痛,下利,心悸,頭暈目眩,舌淡,苔白,脈沉弱。
【原文應用導航】
1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82)
2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316)
【配伍原則與方法】陽虛水泛證的基本病理病證是陽虛不能制水;水氣肆虐內外。所以,治療陽虛水泛證,其用方配伍原則與方法必須重視以下幾個方面。
1針對證機選用溫陽藥心腎陽氣虛弱,陽虛不能主水,水氣泛濫而溢于肌膚,則癥見四肢沉重疼痛或肢體浮腫,其治當溫壯陽氣,使陽氣能夠氣化水氣,以司主水之職。如方中附子。
2合理配伍健脾藥水之于人雖有腎所主,但與脾氣所制則密切相關。因此,治療陽虛水氣病證,其治必須合理配伍健脾藥,使脾能制水,脾制水又能助溫陽藥更好地發揮主水作用。如方中白術。
3妥善配伍散水利水藥水氣泛濫于肌膚,其治溫陽主水與健脾制水雖最為重要,但為了取得最佳治療效果,在選用主水藥與制水藥時,必須配伍散水藥與利水藥,只有散水藥與利水藥有機地結合,才能使水氣得以從下從外而去。如方中生姜、茯苓。
4酌情配伍引經藥水為陰,因用主水、制水、散水、利水之藥,雖可治水,但與水氣證機易于發生格拒。因此在治療時最好酌情配伍寒性入陰引經藥,以使藥力直達病所,從而提高治療效果。如方中芍藥。
5隨證加減用藥咳嗽者,寒氣上逆于肺,加干姜、細辛,以散肺寒,加五味子以斂肺氣;小便利者,去茯苓;下利甚者,寒氣下漬于腸,當去芍藥之陰寒,加干姜,以溫里散寒;嘔者,寒氣上逆于胃,重用生姜以溫胃降逆散水,至于是否去附子,且當因證情變化而斟酌用之。
【臨床應用指導】
1藥用個性附子辛熱以壯腎陽,使水有所主。白術健脾燥濕,使水有所制。生姜宣散,輔佐附子以助陽,是于主水之中有散水。茯苓淡滲,輔佐白術以健脾,是于制水之中以利水。芍藥既可斂陰和營,又可引陽藥入陰以利水氣,更可制附子剛燥之性,使溫藥不燥陰津。
2藥用共性根據真武湯方中藥用主治的個性、共性及特殊性,再根據方中用藥相互作用的協調統一性與個體差異性,從而決定認識、研究與應用真武湯治法不僅可主治陽虛水泛證,還可主治下列所舉病種而具有真武湯主治病理特點者,以法用之,則可取得明顯治療效果。
本方可以用于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盂腎炎、腎衰竭、心源性水腫、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慢性腸炎、腸結核、慢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哮喘、甲狀腺功能低下、阻塞性肺氣腫、梅尼埃病等病證而見上述證機者,均可以本方加減治療。
【方劑作用研究】
1改善心功能作用對犬實驗性心力衰竭能增強心肌收縮力,改善心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力衰竭犬腎的泌尿功能。
2降血脂作用對實驗動物能降低血清膽固醇、三酰甘油以及血糖。
3改善微循環作用降低血黏度,減低血流阻力,減輕心臟負擔;增強心肌收縮力,改善心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力衰竭犬腎的泌尿功能,增加腎血流量,使尿量增加,并可能調節體液代謝。
4改善腎功能作用能夠興奮受抑的HPA軸,促進腎上腺皮質醇分泌至正常水平;能夠明顯拮抗HCA對腎上腺皮質功能及組織形態的抑制,對HPA軸有一定的保護作用;能夠調整實驗大鼠滲透壓調定點,減少ADH的分泌,顯示較強的利尿作用;能夠拮抗外源性糖皮質激素對動物腎上腺皮質功能分泌的抑制,使ALD含量保持在正常水平;能夠通過興奮受抑HPA軸,增加機體有效循環血容量,促進ANP恢復至正常水平;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改善腎功能作用,抗自由基的作用等。
【藥理作用】
附子:詳見麻黃附子細辛湯。
白術:詳見防己黃芪湯。
生姜、芍藥:詳見桂枝湯。
茯苓:詳見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
【類方】
栝樓瞿麥丸
【組成】瓜蔞根二兩(6g);茯苓三兩(9g);薯蕷三兩(9g);附子炮,一枚(5g)瞿麥一兩(3g)。
【方歌】栝樓瞿麥山苓附,小便不利有水氣,
其人苦渴最相宜,溫腎潤燥功效奇。
【用法】上五味,末之,煉蜜丸,梧子大,飲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溫為知。
【功用】溫腎潤燥,益氣化水。
【適應證】腎氣不化水氣證:小便不利,腰酸腿軟,或少腹拘急,或腹中冷,或浮腫,或面色浮白,口渴,或口渴特甚,且不欲多飲,舌淡或苔薄,脈細沉。
【原文應用導航】小便不利者,有水氣,其人苦渴,栝樓瞿麥丸主之。(第十三10)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組成】茯苓半斤(24g);桂枝去皮,四兩(12g);甘草炙,二兩(6g);大棗擘,十五枚。
【方歌】治水苓桂棗草湯,臍下悸動此方準,
功用助陽又化水,先煮茯苓甘爛水。
【用法】上四味,以甘爛水一斗,先煮茯苓減二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作甘爛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內,以勺揚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顆相逐,取用之。
【功用】助腎氣,伐水氣。
【適應證】腎虛水氣上沖證:小便不利,臍下悸動,欲有氣上沖但至臍而止,少腹畏寒不適,舌淡,苔薄而滑,脈沉或弱。
【原文應用導航】
1發汗后,其人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65)
2發汗后,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第八4)
【診治案例】
1心力衰竭
曹某,男,64歲。主訴:有慢性哮喘病,肺源性心臟病已多年,經常服用中西藥以控制癥狀,近1年來發作性氣喘,胸悶氣短比較突出,最近10天來病癥加重而前來診治。刻診:心悸胸悶,咳嗽氣喘,不得平臥,輕度浮腫,伴有腹脹,不欲飲食,四肢不溫,大便不調,舌質暗,苔薄白略膩,脈沉弱,頸靜脈怒張,心率106次/分鐘,血壓130/80mmHg,彩超檢查:左心室肥大,右心室功能差。西醫診斷為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將其診為心腎陽虛水泛證,治當溫陽利水,以真武湯加味:茯苓18g,白芍9g,生姜9g,白術15g,附子10g,紅參10g,桂枝10g,葶藶子10g,牡蠣12g,大棗10枚。6劑,1日1劑,水煎2次分3次服。
二診:氣喘,不得平臥有所好轉,又以前方6劑。之后,復以前方累計服用40余劑,改湯劑為丸劑,囑其繼續服用,以資鞏固療效。
用方體會:審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的病證表現既有心腎陽虛如四肢不溫,心悸胸悶,又有水氣泛濫如浮腫等,治以真武湯溫陽利水,加紅參、大棗以益氣助陽化水,桂枝以溫陽化氣化水,葶藶子以瀉肺行水止逆,牡蠣斂陰監制利水藥不傷陰。方中諸藥相互為用,以奏其功。
2腎病綜合征、膜性腎病
楊某,男,56歲,鄭州人,有多年腎病綜合征及膜性腎病病史,近因病友介紹前來診治。刻診:經檢查蛋白尿(),隱血(),血壓160/115mmHg,小便不利,顏面下肢水腫,腰酸腿軟,腰腹怕冷,手足不溫,倦怠乏力,頭暈目眩,口渴,舌紅少苔,脈沉弱。辨為陽虛水泛,陰陽俱虛證,治當溫陽化水,滋補陰陽,給予真武湯與腎氣丸合方加味:茯苓10g,白芍10g,生姜10g,白術6g,制附子5g,生地黃24g,山藥12g,山茱萸12g,澤瀉10g,桂枝3g,牡丹皮10g,阿膠珠15g,炙甘草6g。6劑,以水800~1000ml,浸泡30分鐘,大火燒開,小火煎煮40分鐘,每次服用150ml;第2次煎煮15分鐘;第3次煎煮若水少可酌情加水,煎煮15分鐘,每日1劑,分3次服。
二診:顏面水腫減輕,仍手足不溫,以前方變桂枝、制附子各為10g,6劑。
三診:手足溫和,全身怕冷明顯減輕,仍口渴,以前方變生地黃30g,6劑。
四診:顏面下肢水腫基本消除,口渴減輕,以前方6劑。
五診:經檢查蛋白尿(+),隱血(-),血壓145/85mmHg,諸癥較前又有好轉,以前方12劑。
六診:諸證較前均有好轉,以前方20劑。
七診:顏面水腫基本消除,其余諸癥明顯減輕,以前方20劑。
八診:諸證基本消除,經檢查蛋白尿(-),隱血(-),血壓135/85mmHg,隨訪半年,一切尚好。
用方體會:根據腰腹怕冷、顏面下肢水腫辨為陽虛不化,再根據倦怠乏力、頭暈目眩辨為氣虛,因小便不利、舌紅少苔辨為陰虛,以此辨為陽虛水泛,陰陽俱虛證。方以真武湯溫陽化水;以腎氣丸滋補腎陰,溫補腎陽,利水水腫,加阿膠珠補血止血。方藥相互為用,以奏其效。
第三節腎虛寒濕證用方
附子湯雖歸在腎虛寒濕證用方,但辨治病證并不局限于腎虛寒濕證,更可辨治其他諸多雜病。運用附子湯辨治諸多雜病的病變證機必須是陽虛寒濕,在臨床中無論是治療腎虛寒濕證還是治療諸多雜病,都能取得良好治療效果。再則,運用附子湯辨治腎虛寒濕證可用原方量,若是辨治其他諸多雜病可酌情調整方藥用量。
結合臨床運用附子湯辨治諸多雜病的體會,既可辨治腎虛寒濕證,又可辨治心腎陽虛證,更可辨治肌肉寒濕證,還可辨治關節寒濕證,但必須因病變輕重而酌情調整用藥用量。
【代表方】附子湯。
【組成】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二枚(10g);茯苓三兩(9g);人參二兩(6g);白術四兩(12g);芍藥三兩(9g)。
【方歌】附子湯苓參術芍,身體疼痛手足寒,
妊娠宮寒腹痛證,溫暖腎陽不一般。
【用法】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溫暖腎陽,驅逐寒濕。
【適應證】腎陽虛寒濕證:身體疼痛,骨節疼痛,手足寒冷,口中和,脈沉。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