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緒論/1
一、溫病學概述1
二、溫病學起源和發展概況2
三、溫病學學說流派概述5
篇基本理論
章溫病概念/10
節溫病的含義及特點10
一、溫病的含義10
二、溫病的特點10
第二節溫病范圍、命名和分類13
一、溫病的范圍13
二、溫病的命名14
三、溫病的分類14
第三節溫病與相關概念的關系15
一、溫病與傷寒15
二、溫病與溫疫17
三、溫病與溫毒17
第二章溫病病因與發病/19
節溫病的病因19
一、風熱病邪19
二、暑熱病邪20
三、濕熱病邪21
四、燥熱病邪21
五、溫熱病邪22
六、溫毒病邪22
七、癘氣23
第二節溫病的發病23
一、發病因素23
二、感邪途徑24
三、發病類型25
第三章溫病辨證/27
節衛氣營血辨證27
一、衛氣營血的證候與病理27
二、衛氣營血證候的病位深淺及相互傳變30
第二節三焦辨證30
一、三焦的證候與病機30
二、三焦證候的關系及其傳變34
第三節衛氣營血辨證與三焦辨證的關系35
第二篇臨床診治與預防方法
第四章溫病的常用診法/38
節辨舌驗齒38
一、辨舌38
二、驗齒43
第二節辨斑疹白43
一、辨斑疹44
二、辨白45
第三節辨常見癥狀46
一、發熱46
二、汗出異常48
三、口渴49
四、神志異常49
五、痙證50
六、厥脫51
第五章溫病的治療/53
節溫病治療的原則53
一、確立溫病治法的依據53
二、溫病治療的原則54
第二節溫病主要治法55
一、解表法55
二、清氣法56
三、和解法58
四、祛濕法59
五、通下法60
六、清營涼血法61
七、開竅息風法62
八、滋陰法64
九、固脫法64
十、外治法65
第三節溫病兼夾證的治療66
一、兼痰飲66
二、兼食滯66
三、兼氣郁67
四、兼血瘀67
第四節溫病瘥后調理67
第六章溫病的預防/69
節歷代醫家對溫病預防的認識69
一、對預防溫病的認識69
二、在預防溫病方面的成就70
第二節溫病預防的方法72
第三節溫病的護理73
第三篇臨床常見溫病
第七章溫熱類溫病/78
節風溫78
第二節春溫90
第三節暑溫99
第四節秋燥109
第八章濕熱類溫病/118
節濕溫118
第二節暑濕129
第三節伏暑137
第九章溫毒類溫病/145
節大頭瘟145
第二節爛喉痧150
第十章溫疫類溫病/156
節溫熱疫156
第二節暑熱疫159
第三節濕熱疫162
第四篇名著選讀
第十一章葉天士《溫熱論》/170
節葉天士《溫熱論》簡介170
第二節《溫熱論》原文類編170
一、溫病大綱170
二、邪在肺衛172
三、邪陷營血173
四、流連氣分174
五、邪留三焦175
六、里結陽明175
七、論濕177
八、辨舌驗齒178
九、辨斑疹白187
十、論婦人溫病189
第十二章薛生白《濕熱病篇》/191
節薛生白《濕熱病篇》簡介191
第二節《濕熱病篇》原文類編192
一、濕熱病提綱192
二、邪在衛表192
三、邪在氣分193
四、邪入營血196
五、變證、類證197
六、善后調理205
第十三章吳鞠通《溫病條辨》/207
節吳鞠通《溫病條辨》簡介207
第二節《溫熱論》原文類編208
一、溫病概念208
二、溫病起病209
三、邪犯肺衛210
四、陽明溫病211
五、邪入心包214
六、邪入營分215
七、真陰耗傷216
八、暑溫證治217
九、濕溫證治218
十、伏暑證治219
十一、溫毒證治220
十二、秋燥221
十三、溫病治禁223
十四、汗論225
十五、治病法論226
十六、吳又可溫病禁黃連論226
十七、燥氣論227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