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文學地圖(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布魯姆文學地圖
ISBN13:9787313173799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作者:(美)哈羅德‧布魯姆
出版日:2017/10/01
裝訂/頁數:精裝/299頁
規格:21cm*14.5cm (高/寬)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1、倫敦有白金漢宮、倫敦大本鐘等的時尚繁華,更有莎士比亞、雪萊等文學大家的文藝風景。
2、由著名文學批評家美國哈羅德?布魯姆主編。(耶魯大學人文講座教授,1973年出版《影響的焦慮》,被喻為“用一本小書敲了一下所有人的神經”;1994年出版《西方正典》,在世界上也引起巨大反響。)
3、既是一本城市旅行手冊,又是一部英國文學史。
2、由著名文學批評家美國哈羅德?布魯姆主編。(耶魯大學人文講座教授,1973年出版《影響的焦慮》,被喻為“用一本小書敲了一下所有人的神經”;1994年出版《西方正典》,在世界上也引起巨大反響。)
3、既是一本城市旅行手冊,又是一部英國文學史。
作者簡介
哈羅德·布魯姆(Harold Bloom, 1930一):當代美國極富影響的文學理論家、批評家。曾執教於耶魯大學、紐約大學和哈佛大學等知名高校。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詩歌批評、理論批評和宗教批評,代表作有《影響的焦慮》(1973)、《誤讀之圖》( 1975)、《西方正典》( 1994 ),《莎士比亞:人的發明》( 1998 )等,被譽為“西方傳統中有天賦、有原創性和有煽動性的一位文學批評家”。
名人/編輯推薦
如果將倫敦充滿文學氣息的景點寫成書,一定會比七部《哈利·波特》還要長。從莎士比亞的環球劇院到狄更斯喜歡的小酒館,從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詩人角到馬丁·艾米斯筆下的波爾圖貝羅街,你能看到一連串的熟悉名字,塞繆爾·佩皮斯、丹尼爾·笛福、亨利·菲爾丁、奧斯卡·王爾德、亨利·詹姆斯、弗吉尼亞·伍爾夫、喬治·奧威爾、格雷厄姆·格林、伊夫林·沃……每個看似不經意的角落、不起眼的建筑,都可能曾有某位作家的身影。《倫敦文學地圖》沿著厲史的隧道展示了倫敦光輝燦爛的文學遺產,讓有心人足不出戶亦可以走進心儀的文學大師的生活空間,盡情領略這座城市異彩紛呈的人文風光。
目次
第一章 今日倫敦
1.1階級和文化 2
1.2倫敦的布局 3
1.3倫敦的地標 4
1.4倫敦郊區 10
第二章 諾曼征服後的倫敦
2.1杰弗裡·喬叟 17
2.2都鐸王朝 18
第三章 伊麗莎白時期的倫敦
3.1威廉·莎士比亞 24
3.2南華克 31
3.3環球劇院的復興 33
3.4環球劇院周圍的景點 37
3.5伊尼戈·瓊斯 42
第四章 倫敦和王政復辟
4.1查理國王47
4.2塞繆爾·佩皮斯49
4.3內戰50
4.4塞繆爾·佩皮斯的日記 56
4.5大瘟疫 63
4.6大火 66
47亨利王子的房間 72
第五章 喬治和攝政時期的倫敦
5.1喬治時期的倫敦 78
5.2倫敦的人口激增 81
5.3犯罪和死刑 83
5.4丹尼爾·笛福 86
5.5亨利·菲爾丁 88
5.6塞繆爾·約翰遜博士 91
5.7倫敦的文學 97
第六章 維多利亞時期的倫敦
6.1崛起中的英國 108
6.2查爾斯·狄更斯的文學世界 110
6.3南華克區 116
6.4狄更斯與倫敦 128
6.5威廉麥克皮斯·薩克雷 133
6.6維多利亞時期的小說和女性作家 136
第七章 20世紀初的倫敦
7.1奧斯卡·王爾德 140
7.2福爾摩斯和貝克街221B號 147
7.3召亨利·詹姆斯 149
7.4 H.G.威爾斯 155
7.5 J.M.巴裡 159
第八章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倫敦
8.1蕭伯納 162
8.2蕭伯納與倫敦:今與昔 166
8.3召英國和一戰 167
8.4倫敦和婦女參政權運動 169
8.5 T .S.艾略特 171
8.6布魯姆斯伯裡小組 181
8.7弗吉尼亞·伍爾夫 183
8.8喬治·奧威爾 194
8.9格雷厄姆·格林 202
8.10伊夫林·沃 205
第九章萬有引力之虹下的倫敦
9.1二戰期間的倫敦 210
9.2波爾圖貝羅路 232
9.3斯特蘭德80號的謝爾屋 233
9.4史密斯菲爾德市場 234
9.5白廳 235
9.6國王路 235
9.7泰特美術館236
9.8聖約翰樹林237
第十章 新幹年的倫敦
10.1薩爾曼·拉什迪245
10.2馬丁·艾米斯和《倫敦場地》 246
文學聖地 255
大事記 291
譯後記 297
1.1階級和文化 2
1.2倫敦的布局 3
1.3倫敦的地標 4
1.4倫敦郊區 10
第二章 諾曼征服後的倫敦
2.1杰弗裡·喬叟 17
2.2都鐸王朝 18
第三章 伊麗莎白時期的倫敦
3.1威廉·莎士比亞 24
3.2南華克 31
3.3環球劇院的復興 33
3.4環球劇院周圍的景點 37
3.5伊尼戈·瓊斯 42
第四章 倫敦和王政復辟
4.1查理國王47
4.2塞繆爾·佩皮斯49
4.3內戰50
4.4塞繆爾·佩皮斯的日記 56
4.5大瘟疫 63
4.6大火 66
47亨利王子的房間 72
第五章 喬治和攝政時期的倫敦
5.1喬治時期的倫敦 78
5.2倫敦的人口激增 81
5.3犯罪和死刑 83
5.4丹尼爾·笛福 86
5.5亨利·菲爾丁 88
5.6塞繆爾·約翰遜博士 91
5.7倫敦的文學 97
第六章 維多利亞時期的倫敦
6.1崛起中的英國 108
6.2查爾斯·狄更斯的文學世界 110
6.3南華克區 116
6.4狄更斯與倫敦 128
6.5威廉麥克皮斯·薩克雷 133
6.6維多利亞時期的小說和女性作家 136
第七章 20世紀初的倫敦
7.1奧斯卡·王爾德 140
7.2福爾摩斯和貝克街221B號 147
7.3召亨利·詹姆斯 149
7.4 H.G.威爾斯 155
7.5 J.M.巴裡 159
第八章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倫敦
8.1蕭伯納 162
8.2蕭伯納與倫敦:今與昔 166
8.3召英國和一戰 167
8.4倫敦和婦女參政權運動 169
8.5 T .S.艾略特 171
8.6布魯姆斯伯裡小組 181
8.7弗吉尼亞·伍爾夫 183
8.8喬治·奧威爾 194
8.9格雷厄姆·格林 202
8.10伊夫林·沃 205
第九章萬有引力之虹下的倫敦
9.1二戰期間的倫敦 210
9.2波爾圖貝羅路 232
9.3斯特蘭德80號的謝爾屋 233
9.4史密斯菲爾德市場 234
9.5白廳 235
9.6國王路 235
9.7泰特美術館236
9.8聖約翰樹林237
第十章 新幹年的倫敦
10.1薩爾曼·拉什迪245
10.2馬丁·艾米斯和《倫敦場地》 246
文學聖地 255
大事記 291
譯後記 297
書摘/試閱
第八章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倫敦
從維多利亞統治時期到二戰結束這段時間,英國的變化有多大?這得去問蕭伯納。他在世期間,德國的政權兩次更迭,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大英帝國到達了巔峰,也徹底崩潰過,處於水深火熱中的工人階級為了社會主義而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資產階級價值觀讓位於選舉權和早期性革命以及電和飛機時代的來臨。就美國歷史而言,亞伯拉罕?林肯被刺殺的時候,蕭伯納才8 歲;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去世的時候,他88 歲。蕭伯納於1950 年辭世,享年95 歲。
8.1蕭伯納
蕭伯納二十幾歲時,在以倫敦為中心的政治斗爭中表現得非常活躍。在諸如救世軍之類的慈善組織開始與東區的貧困做斗爭後不久,人們開始用另外一種方式關注維多利亞時期資本主義體制中出現的窮人階層。馬克思(他於1867 年出版了《資本論》)的作品對此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馬克思堅信工人運動不可避免,他等待著無產階級革命在英國和德國等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國家發生。但是,很多英國人對社會主義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蕭伯納的理解)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不能靠暴力革命,而是一個漸進的“演變”過程。在這個“演變”過程中,要靠知識分子向政治家們解釋建立社會主義國家的必要性以說服他們。為了達到這一目的,蕭伯納和同道一起於1883年成立了影響極大的社會主義團體——費邊社。
1876 年,蕭伯納和身為音樂教師的母親從愛爾蘭搬到了倫敦布朗普頓路附近的內瑟頓林13 號。同一年,他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即替人代筆為《大黃蜂》雜志寫音樂評論。也是在同一年,他開始了一個創作高峰期,五年內連續創作了五部小說,但是直到後來蕭伯納在大洋彼岸獲得極高的聲譽之後這些作品才得以出版。
1881—1886 年,蕭伯納和母親住在費茨羅伊街37 號。在這裡,他開始創作他四年之內的第四部小說《卡舍爾?拜倫的職業》。這部小說和蕭伯納的其他小說一樣,直到他在其他方面獲得聲譽後才出版。由於意識到自己不善與人溝通的性格缺陷,1880 年,蕭伯納加入了一個辯論社,強迫自己在公眾場合講話。為了增加對自己相貌的自信,他開始練習拳擊並吃素。他厭惡自己在費茨羅伊街的住所——那套公寓裡沒有沐浴設施——於是附近的大英博物館成了他的逃難所。在經濟學家亨利?喬治思想的影響下,到了1882 年,蕭伯納已經成為一名活躍的社會主義者。他開始在公開場合宣揚社會主義,並成就了自己演說家的美名。蕭伯納天資聰穎,從記事起就開始讀書,10 歲前就讀過莎士比亞的作品。
蕭伯納在他家附近的大英博物館度過了很多時光,那時候,英國圖書館也在那裡。裝有橡木鑲板的閱覽室在19 世紀是馬克思等很多作家的聖殿。也許就是受了馬克思精神的感染,作為費邊社成員的蕭伯納在大英博物館認識了馬克思的女兒埃莉諾等人。1883 年,他在閱覽室裡認識了劇評家威廉?阿徹。阿徹為蕭伯納找到了一份為《帕爾默爾報》寫評論的工作。
1889 年,費邊社出版了其最有影響的小冊子《費邊社社會主義雜文集》,是蕭伯納編的。這本小冊子詳細講述了費邊社的起源、宗旨以及實現終極目標的方法,旨在說服開明人士,當然也包括保守分子。下面一段話摘引自蕭伯納寫的“過渡階段”一章:
那些無知的資本家傳言社會主義者要征用資本、掠奪房產、破壞勞動積極性。這種傳言曾在倫敦肆虐,但是後來倫敦人開始捫心自問:難道他們生來就是要為驕奢淫逸的王公貴族們而辛苦勞作的嗎?(Shaw Ⅲ . 1. 15)
盡管也曾嘗試過把自己的主張納入現有政黨的綱領之內,但是1906 年,費邊社還是幫助成立了後來稱為工黨的黨派,自此一直與這個黨派保持著密切聯系。
1887—1898 年,蕭伯納居住在費茨羅伊廣場29 號。10年之後,這棟喬治時期的五層樓房成了弗吉尼亞?伍爾夫和弟弟阿德裡安的寓所。1890 年的一天夜裡,蕭伯納——這是他自己說的——因被他在阿罕布拉劇院看的一部芭蕾舞劇所迷住,決定在費茨羅伊邊上的一塊草地上嘗試一下豎趾旋轉,這裡是倫敦市為數不多的綠地之一。蕭伯納在廣場邊上旋轉、摔倒,一位好奇的警察看了幾分鐘後也決定嘗試一下。後來,一位送奶工,還有一位郵差也加入了他們的隊伍。他們不但沒能成功,反而都受了傷。那位警察掉進了水溝,鼻子流血了,但是直到那位送奶工摔斷了一條腿,其他三位不得不把他送進醫院時他們才停止。
19 世紀90 年代初,蕭伯納在小說創作方面仍未獲得成功,他開始寫劇本。他的第一個劇本《鰥夫的房產》(1892)在“獨立劇院俱樂部”演了兩場,反響很差。這個充滿了政治和道德意味的劇本揭露了貧民窟房東們的貪婪和不負責任。蕭伯納第二部公演的劇本是寫於1893 年的《華倫夫人的職業》,直到1902 年才搬上舞臺,但是卻因內容涉及亂倫而被禁演。這部有著明顯馬克思主義傾向的劇本表現了這樣一個主題:女性在經濟上的依附地位是娼妓制度的根源。同一年,《武器和人》(1894)也在倫敦和紐約上演。這部劇表達了對軍人榮譽的質疑。正是這個劇確立了蕭伯納作為劇作家的聲譽。
19 世紀90 年代末,蕭伯納又病倒了。在此期間,他與照顧他的富有的愛爾蘭女人夏洛特?佩恩?湯森德確立了關係。1898 年,他們喜結連理。婚後,蕭伯納搬到了夏洛特位於阿德爾菲排房10 號的家中。接下來的30 年,他一直舒適地住在這裡,創作出了《人和超人》《賣花女》《聖女貞德》等許多名劇。
1936 年,得知政府要拆除阿德爾菲他們那棟帶柱廊的古典建筑的時候,蕭伯納夫婦搬到了赫特福德郡的阿約特聖勞倫斯。但是為了滿足自己靠近劇院區的需要,這對夫婦還在白廳宮居民區買下了一套公寓。
8.2 蕭伯納與倫敦:今與昔
蕭伯納的粉絲們在倫敦有好幾個地方可以去參觀。古往今來,在特拉法加廣場上曾舉行過多次遊行示威活動。1887 年11 月13 日,“血色星期天”就發生在這裡。當時,蕭伯納等社會主義者在遊行中試圖進入特拉法加廣場,但是都被警察攔住。活動家和短篇小說作家R.B.坎寧安-格雷厄姆試圖衝破警察的兩道防線,結果失去了一個大腳趾蓋。
蕭伯納的《賣花女》剛開始的一幕:時值夏天,一群人在考文特花園聖保羅大教堂寬敞的門廊下避雨。這座教堂是宗教改革後建造的第一個國教教堂,17 世紀20 年代由伊尼戈?瓊斯設計;原教堂被一場大火燒毀後於1795 年進行了重建。幸運的是,18 世紀的建筑師們有瓊斯的設計圖,並嚴格按照圖紙對其進行了重建。
自50 年代後期,切爾西斯隆廣場的皇家宮廷劇院在倫敦就以上演波西民亞新潮劇而著稱。蕭伯納的很多劇作都是在這裡首演的。20 世紀初,蕭伯納的劇作在這裡演出達700 多場。這裡曾放了一座蕭伯納半身像以做紀念,但是自從劇院最近改頭換面後半身像便不翼而飛了。
8.3 英國和一戰
也許是由於詩人作為社會晴雨表的獨特地位,也許是由於19 世紀末期神學對藝術家和知識分子的影響,H.G. 威爾斯等作家預見到了維多利亞時代末期的巨大變化,很多作家預見到了世界大戰爆發的可能性。大戰爆發的時候,那些曾勉強把歐洲聯系在一起的條約一夜之間便失去了效力。1914 年夏,奧匈帝國皇儲費迪南和其王妃被塞爾維亞民族主義分子刺殺。盡管塞爾維亞滿足了奧匈帝國的要求,但是奧匈帝國已決意復仇。盡管塞爾維亞不是奧匈帝國的對手,但是俄國人站在了他們一邊;與塞爾維亞有過衝突的德國人曾發誓支持奧匈帝國,所以他們支持弗朗茲?約瑟夫進軍塞爾維亞。德國人警告法國和俄國不要插手塞爾維亞的軍務,但是他們對此充耳不聞。
本來英國完全有理由置身事外,但是當已宣戰的德國要求允許其軍隊從比利時經過時,英國不得不盡自己的保護義務。8 月底,日本和意大利也宣布參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打響了。
最初,參戰國的很多人認為戰爭會閃電般輝煌結束,但是事實並非如此。19 世紀末,現代大炮的發明使得閃電戰成為不可能之事。機關槍首次在戰場上大規模投入使用。這種槍能連續發射600 發子彈,射程達1000 多碼。如果不想被打死,陸軍士兵只有躲進戰壕。化學工業的進步,例如從大氣中提取氮生產炸藥的技術已經取代了從地下直接開采硝酸鹽,使得人們能夠自主生產炸藥,不用再依賴進口。事實上,所有這些科技進步的結果是:戰場上很小的一塊土地上就會有數字很大的傷亡。
8.4 倫敦和婦女參政權運動
在英國,一戰的爆發間接促進了民眾對婦女參政權的廣泛支持。關於婦女是否應當參政的問題已經爭論了幾十年,19 世紀60 年代初達到了高潮,但是婦女參政遭遇到了重重困難,屢屢被回避,議會一直沒有給予婦女在議會中的選舉權。
維多利亞時期末,很大程度上由於女王本人反對婦女擁有選舉權,很多政要一再回避這個問題。但是1897 年,形形色色的婦女參政權組織聯合起來成立了國家婦女參政權協會聯合會。這個組織在確定她們的共同目標方面邁出了關鍵的一步。這個組織也是另外一些與婦女參政權並無直接關係的事業的保護傘,如白人奴隸貿易和女工的低收入問題。聯合會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民主渠道來改變現狀,例如辦報和文學雜志、組織公眾集會、請願以及寫信給政要等。1903 年,這個組織內部發生了分歧。埃米琳?潘克赫斯特等人發現采用合法手段並沒有使自由黨有所改變,絕望之中,她們成立了婦女社會和政治聯合會。到了1912 年,這個組織已經極其暴力。這些所謂的“婦女參政權論者”除了提出一些陳腐的要求外,開始破壞財物:例如,1914 年,一位叫瑪麗?伍德的老婦在亨利?詹姆斯的肖像上用切肉刀劃開了三個大口子。這幅肖像畫是約翰?辛格?薩舍特的作品,剛剛完工,放在皇家學院裡。婦女參政權論者認為只有最聳人聽聞的舉動才可以引起真正的關注,所以她們開始砸窗戶,甚至縱火。但是一戰爆發後,這些婦女參政權主義者,無論是主和派還是主戰派,為了國家的統一大業,都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反戰事業中去。這種轉變使得她們獲得了更廣泛的民眾支持。當然,另外一個原因也不可忽視,即大多數男人在前線浴血奮戰的時候,婦女為社會做了很多慈善工作。1918 年,30 歲以上的婦女被給予了選舉權;1928 年,婦女被給予了和男人平等的權利。
1915 年,倫敦和英格蘭東南部的鄉鎮第一次遭到空襲。德軍駕駛著巨大的飛船和齊柏林飛艇,開始從那個時候普通飛機飛不到的高度往下扔炸彈。英國人應對齊柏林飛艇轟炸的一個策略是要求所有的人家都要在窗戶外掛上黑布使德軍看不到目標。有一個人曾因沒把窗戶遮嚴而接到了法院的傳票,他就是T.S. 艾略特。那時,艾略特剛剛結婚,住在馬裡波恩克勞福街克勞福大宅18 號。
……
從維多利亞統治時期到二戰結束這段時間,英國的變化有多大?這得去問蕭伯納。他在世期間,德國的政權兩次更迭,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大英帝國到達了巔峰,也徹底崩潰過,處於水深火熱中的工人階級為了社會主義而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資產階級價值觀讓位於選舉權和早期性革命以及電和飛機時代的來臨。就美國歷史而言,亞伯拉罕?林肯被刺殺的時候,蕭伯納才8 歲;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去世的時候,他88 歲。蕭伯納於1950 年辭世,享年95 歲。
8.1蕭伯納
蕭伯納二十幾歲時,在以倫敦為中心的政治斗爭中表現得非常活躍。在諸如救世軍之類的慈善組織開始與東區的貧困做斗爭後不久,人們開始用另外一種方式關注維多利亞時期資本主義體制中出現的窮人階層。馬克思(他於1867 年出版了《資本論》)的作品對此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馬克思堅信工人運動不可避免,他等待著無產階級革命在英國和德國等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國家發生。但是,很多英國人對社會主義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蕭伯納的理解)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不能靠暴力革命,而是一個漸進的“演變”過程。在這個“演變”過程中,要靠知識分子向政治家們解釋建立社會主義國家的必要性以說服他們。為了達到這一目的,蕭伯納和同道一起於1883年成立了影響極大的社會主義團體——費邊社。
1876 年,蕭伯納和身為音樂教師的母親從愛爾蘭搬到了倫敦布朗普頓路附近的內瑟頓林13 號。同一年,他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即替人代筆為《大黃蜂》雜志寫音樂評論。也是在同一年,他開始了一個創作高峰期,五年內連續創作了五部小說,但是直到後來蕭伯納在大洋彼岸獲得極高的聲譽之後這些作品才得以出版。
1881—1886 年,蕭伯納和母親住在費茨羅伊街37 號。在這裡,他開始創作他四年之內的第四部小說《卡舍爾?拜倫的職業》。這部小說和蕭伯納的其他小說一樣,直到他在其他方面獲得聲譽後才出版。由於意識到自己不善與人溝通的性格缺陷,1880 年,蕭伯納加入了一個辯論社,強迫自己在公眾場合講話。為了增加對自己相貌的自信,他開始練習拳擊並吃素。他厭惡自己在費茨羅伊街的住所——那套公寓裡沒有沐浴設施——於是附近的大英博物館成了他的逃難所。在經濟學家亨利?喬治思想的影響下,到了1882 年,蕭伯納已經成為一名活躍的社會主義者。他開始在公開場合宣揚社會主義,並成就了自己演說家的美名。蕭伯納天資聰穎,從記事起就開始讀書,10 歲前就讀過莎士比亞的作品。
蕭伯納在他家附近的大英博物館度過了很多時光,那時候,英國圖書館也在那裡。裝有橡木鑲板的閱覽室在19 世紀是馬克思等很多作家的聖殿。也許就是受了馬克思精神的感染,作為費邊社成員的蕭伯納在大英博物館認識了馬克思的女兒埃莉諾等人。1883 年,他在閱覽室裡認識了劇評家威廉?阿徹。阿徹為蕭伯納找到了一份為《帕爾默爾報》寫評論的工作。
1889 年,費邊社出版了其最有影響的小冊子《費邊社社會主義雜文集》,是蕭伯納編的。這本小冊子詳細講述了費邊社的起源、宗旨以及實現終極目標的方法,旨在說服開明人士,當然也包括保守分子。下面一段話摘引自蕭伯納寫的“過渡階段”一章:
那些無知的資本家傳言社會主義者要征用資本、掠奪房產、破壞勞動積極性。這種傳言曾在倫敦肆虐,但是後來倫敦人開始捫心自問:難道他們生來就是要為驕奢淫逸的王公貴族們而辛苦勞作的嗎?(Shaw Ⅲ . 1. 15)
盡管也曾嘗試過把自己的主張納入現有政黨的綱領之內,但是1906 年,費邊社還是幫助成立了後來稱為工黨的黨派,自此一直與這個黨派保持著密切聯系。
1887—1898 年,蕭伯納居住在費茨羅伊廣場29 號。10年之後,這棟喬治時期的五層樓房成了弗吉尼亞?伍爾夫和弟弟阿德裡安的寓所。1890 年的一天夜裡,蕭伯納——這是他自己說的——因被他在阿罕布拉劇院看的一部芭蕾舞劇所迷住,決定在費茨羅伊邊上的一塊草地上嘗試一下豎趾旋轉,這裡是倫敦市為數不多的綠地之一。蕭伯納在廣場邊上旋轉、摔倒,一位好奇的警察看了幾分鐘後也決定嘗試一下。後來,一位送奶工,還有一位郵差也加入了他們的隊伍。他們不但沒能成功,反而都受了傷。那位警察掉進了水溝,鼻子流血了,但是直到那位送奶工摔斷了一條腿,其他三位不得不把他送進醫院時他們才停止。
19 世紀90 年代初,蕭伯納在小說創作方面仍未獲得成功,他開始寫劇本。他的第一個劇本《鰥夫的房產》(1892)在“獨立劇院俱樂部”演了兩場,反響很差。這個充滿了政治和道德意味的劇本揭露了貧民窟房東們的貪婪和不負責任。蕭伯納第二部公演的劇本是寫於1893 年的《華倫夫人的職業》,直到1902 年才搬上舞臺,但是卻因內容涉及亂倫而被禁演。這部有著明顯馬克思主義傾向的劇本表現了這樣一個主題:女性在經濟上的依附地位是娼妓制度的根源。同一年,《武器和人》(1894)也在倫敦和紐約上演。這部劇表達了對軍人榮譽的質疑。正是這個劇確立了蕭伯納作為劇作家的聲譽。
19 世紀90 年代末,蕭伯納又病倒了。在此期間,他與照顧他的富有的愛爾蘭女人夏洛特?佩恩?湯森德確立了關係。1898 年,他們喜結連理。婚後,蕭伯納搬到了夏洛特位於阿德爾菲排房10 號的家中。接下來的30 年,他一直舒適地住在這裡,創作出了《人和超人》《賣花女》《聖女貞德》等許多名劇。
1936 年,得知政府要拆除阿德爾菲他們那棟帶柱廊的古典建筑的時候,蕭伯納夫婦搬到了赫特福德郡的阿約特聖勞倫斯。但是為了滿足自己靠近劇院區的需要,這對夫婦還在白廳宮居民區買下了一套公寓。
8.2 蕭伯納與倫敦:今與昔
蕭伯納的粉絲們在倫敦有好幾個地方可以去參觀。古往今來,在特拉法加廣場上曾舉行過多次遊行示威活動。1887 年11 月13 日,“血色星期天”就發生在這裡。當時,蕭伯納等社會主義者在遊行中試圖進入特拉法加廣場,但是都被警察攔住。活動家和短篇小說作家R.B.坎寧安-格雷厄姆試圖衝破警察的兩道防線,結果失去了一個大腳趾蓋。
蕭伯納的《賣花女》剛開始的一幕:時值夏天,一群人在考文特花園聖保羅大教堂寬敞的門廊下避雨。這座教堂是宗教改革後建造的第一個國教教堂,17 世紀20 年代由伊尼戈?瓊斯設計;原教堂被一場大火燒毀後於1795 年進行了重建。幸運的是,18 世紀的建筑師們有瓊斯的設計圖,並嚴格按照圖紙對其進行了重建。
自50 年代後期,切爾西斯隆廣場的皇家宮廷劇院在倫敦就以上演波西民亞新潮劇而著稱。蕭伯納的很多劇作都是在這裡首演的。20 世紀初,蕭伯納的劇作在這裡演出達700 多場。這裡曾放了一座蕭伯納半身像以做紀念,但是自從劇院最近改頭換面後半身像便不翼而飛了。
8.3 英國和一戰
也許是由於詩人作為社會晴雨表的獨特地位,也許是由於19 世紀末期神學對藝術家和知識分子的影響,H.G. 威爾斯等作家預見到了維多利亞時代末期的巨大變化,很多作家預見到了世界大戰爆發的可能性。大戰爆發的時候,那些曾勉強把歐洲聯系在一起的條約一夜之間便失去了效力。1914 年夏,奧匈帝國皇儲費迪南和其王妃被塞爾維亞民族主義分子刺殺。盡管塞爾維亞滿足了奧匈帝國的要求,但是奧匈帝國已決意復仇。盡管塞爾維亞不是奧匈帝國的對手,但是俄國人站在了他們一邊;與塞爾維亞有過衝突的德國人曾發誓支持奧匈帝國,所以他們支持弗朗茲?約瑟夫進軍塞爾維亞。德國人警告法國和俄國不要插手塞爾維亞的軍務,但是他們對此充耳不聞。
本來英國完全有理由置身事外,但是當已宣戰的德國要求允許其軍隊從比利時經過時,英國不得不盡自己的保護義務。8 月底,日本和意大利也宣布參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打響了。
最初,參戰國的很多人認為戰爭會閃電般輝煌結束,但是事實並非如此。19 世紀末,現代大炮的發明使得閃電戰成為不可能之事。機關槍首次在戰場上大規模投入使用。這種槍能連續發射600 發子彈,射程達1000 多碼。如果不想被打死,陸軍士兵只有躲進戰壕。化學工業的進步,例如從大氣中提取氮生產炸藥的技術已經取代了從地下直接開采硝酸鹽,使得人們能夠自主生產炸藥,不用再依賴進口。事實上,所有這些科技進步的結果是:戰場上很小的一塊土地上就會有數字很大的傷亡。
8.4 倫敦和婦女參政權運動
在英國,一戰的爆發間接促進了民眾對婦女參政權的廣泛支持。關於婦女是否應當參政的問題已經爭論了幾十年,19 世紀60 年代初達到了高潮,但是婦女參政遭遇到了重重困難,屢屢被回避,議會一直沒有給予婦女在議會中的選舉權。
維多利亞時期末,很大程度上由於女王本人反對婦女擁有選舉權,很多政要一再回避這個問題。但是1897 年,形形色色的婦女參政權組織聯合起來成立了國家婦女參政權協會聯合會。這個組織在確定她們的共同目標方面邁出了關鍵的一步。這個組織也是另外一些與婦女參政權並無直接關係的事業的保護傘,如白人奴隸貿易和女工的低收入問題。聯合會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民主渠道來改變現狀,例如辦報和文學雜志、組織公眾集會、請願以及寫信給政要等。1903 年,這個組織內部發生了分歧。埃米琳?潘克赫斯特等人發現采用合法手段並沒有使自由黨有所改變,絕望之中,她們成立了婦女社會和政治聯合會。到了1912 年,這個組織已經極其暴力。這些所謂的“婦女參政權論者”除了提出一些陳腐的要求外,開始破壞財物:例如,1914 年,一位叫瑪麗?伍德的老婦在亨利?詹姆斯的肖像上用切肉刀劃開了三個大口子。這幅肖像畫是約翰?辛格?薩舍特的作品,剛剛完工,放在皇家學院裡。婦女參政權論者認為只有最聳人聽聞的舉動才可以引起真正的關注,所以她們開始砸窗戶,甚至縱火。但是一戰爆發後,這些婦女參政權主義者,無論是主和派還是主戰派,為了國家的統一大業,都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反戰事業中去。這種轉變使得她們獲得了更廣泛的民眾支持。當然,另外一個原因也不可忽視,即大多數男人在前線浴血奮戰的時候,婦女為社會做了很多慈善工作。1918 年,30 歲以上的婦女被給予了選舉權;1928 年,婦女被給予了和男人平等的權利。
1915 年,倫敦和英格蘭東南部的鄉鎮第一次遭到空襲。德軍駕駛著巨大的飛船和齊柏林飛艇,開始從那個時候普通飛機飛不到的高度往下扔炸彈。英國人應對齊柏林飛艇轟炸的一個策略是要求所有的人家都要在窗戶外掛上黑布使德軍看不到目標。有一個人曾因沒把窗戶遮嚴而接到了法院的傳票,他就是T.S. 艾略特。那時,艾略特剛剛結婚,住在馬裡波恩克勞福街克勞福大宅18 號。
……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