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劉尚慈,曾為中華書局語言文字編輯室編輯,編審。1943年生於北京,1966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著有《春秋公羊傳詞典》、《春秋公羊傳譯注》等。
名人/編輯推薦
二、本書整理者劉尚慈先生,十數年來精研春秋公羊學,編著有《春秋公羊傳辭典》、《春秋公羊傳譯注》,對《公羊傳》一書做到了抽次剝繭、字斟句酌,整理《公羊義疏》,可確保質量。
序
《公羊義疏》編撰者是清人陳立。陳立(一八○九—一八六九年),字卓人,號默齋,江蘇句容人。道光十四年(一八三四年)中舉,二十一年中進士,二十四年補應殿試,選任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改刑部主事,升郎中,授雲南曲靖府知府。
陳立少時隨父客居揚州,師從揚州梅植之受詩及古文辭,師從江都淩曙、儀征劉文淇受《春秋》公羊學、許慎《說文解字》、鄭玄注三《禮》。而于公羊學,他致力最深。
有言曰“不通小學則不通經學”,“誦讀六經,先以小學為要”。陳立幼受《爾雅》、《說文》,精研郭璞注及唐人五經正義中集結的前人詁訓成說,纂成《爾雅舊注》二卷。古韻之學至清凋敝已久,而聲音之原起於文字,《說文》諧聲即聲韻之根基,於是陳立依據歸安姚文田《說文聲系》之例,選用《說文》中的諧聲字,兼取江永、戴震、王念孫父子、段玉裁等諸家之說,精研而審核之,撰成《說文諧聲孳生述》三卷。可見陳立小學功底是十分深厚的。
後陳立專治公羊學,師承淩曙。淩曙曾受業于劉逢祿,著有《春秋公羊禮疏》、《公羊禮說》、《公羊問答》、《春秋繁露注》。但是淩曙對於《公羊傳》義理之學本質的認識不甚明晰,闡釋遜色于劉逢祿。他的著作只是彙集各家之說略加疏解而已,正如他評價自己的治學不過是“窮其枝葉,而未及宗原”。但陳立治學並不拘泥固守師說。他的《公羊義疏》雖然也是集釋性質,然這部集釋有它的優勢和特點。義疏的對象不僅是《春秋經》、《公羊傳》,更關注於何休《解詁》,凡迎面碰上的問題,無不詳加考察分析。每段釋文由淺入深、由表及裡、面面俱到。所謂由淺、由表,指《義疏》對每句經文首先是疏解字面上的問題:三傳之《春秋》經文不同之處,給以辨別;《公羊傳》、《公羊解詁》文本上存在版本異文者,進行考辨,每以紹熙本《公羊解詁》與阮元本對校,多有訂正。讀古籍首先要識字辨義,《義疏》在每段經傳之下,常常做必要的文字詁訓,徵引字書、韻書釋音釋義,掃清語言障礙。《春秋》經傳中地名多,《義疏》遍搜歷史地理典籍與方志,對這些地名作不厭其煩的考釋,以確定其地理方位及古今沿革。《公羊傳》中涉及古禮的地方比比皆是,成為閱讀《公羊》的一大滯礙。陳立是潛心修習過鄭玄禮學的,因此,他的《義疏》中尤重對於禮制典章數據的徵引與辨析,這對於疏于古禮研習的讀者大有裨益。《義疏》的旁徵博引,為後代研究者提供了極為豐富和翔實的材料。然而,也許是出於個人偏愛或鍾情於一己之得,有時徵引的資料顯得迭床架屋,有失精當,不無繁瑣之憾。
《義疏》的重頭文章在解析《春秋經》、《公羊》學微言大義之所在,即經文深層的內涵。陳立初治公羊學時,首先攻讀《白虎通義》,精研漢儒說經師法,並為之作疏證,撰成《白虎通疏證》十二卷,這是他承繼西漢今文經說的基礎。劉文淇曾說:“漢儒之學,經唐人作疏,其義益晦。徐彥之疏《公羊》,空言無當。近人如曲阜孔氏、武進劉氏,謹守何氏之說,詳義例而略典禮、訓詁。”陳立乃謹守漢儒《白虎通義》、董仲舒《春秋繁露》、何休《公羊解詁》兩漢公羊學說,詳審義理,博稽載籍。又廣搜唐代以前闡釋《公羊傳》舊說,更博采清代公羊家諸儒研讀《公羊》的成果。
雖說該書屬�集釋性質,但其中並不乏個人的見解、剖析。在徵引前人各種說解之後,陳立經常加按語(或為明按,即有“按”字以明示,多置於多條引文之下;或為暗按,直接在引文下給予評論,無“按”字提示)給予評述,進行裁決,或引證個人見解。書中常有駁斥鄭玄等古文家說、呵護何休解詁、維護公羊家法的論辯。陳立特別注意克服師輩有時以《左》、《穀》釋《公羊》而偏離《公羊》經義的弊病。比如書中有批駁孔廣森以《左氏》釋《公羊》、劉逢祿取《穀梁》說《公羊》的精彩段落。應該說,對《公羊》義理的疏解,陳立長於孔廣森、淩曙。正如《清儒學案》卷一三一所言,陳立“博稽載籍,凡唐以前《公羊》大義,及有清諸儒說《公羊》者,左右採獲,擇精語詳,草創三十年,長編甫具”。
另外,點校《公羊義疏》時,在對其所徵引的文獻進行核查中,發現他很重視文獻版本的選擇,還不時發現他對典籍中的訛字有所校正。陳立深厚的學養、嚴謹認真的治學精神令人感佩。
《公羊義疏》七十六卷,卷帙浩繁,歷經三十餘年方才著就,但在作者生前並未付梓。《公羊義疏》的首刻本,也是最通行的版本是清光緒年間王先謙南菁書院刻《清經解續編》本。另外還有一九三六年商務印書館《國學基本叢書》本、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本(十六冊,是上海中華書局據南菁書院《續經解》本校刊)、劉承幹嘉業堂刻本。還有幾種抄本稿本:國家圖書館所藏小字雙行、藍格白口、四周單邊稿本,十二冊,不分卷;又小字雙行、小紅格紅口、左右雙邊清抄本,十一卷二十四冊。上海圖書館所藏戴望跋、陳汝恭校手稿本六十九卷(卷八—卷七十六)。溫州市圖書館藏孫詒讓校清抄本七十六卷。
全本的《公羊義疏》版本狀況簡單,可供參校者少。本點校本以《四部備要》本為工作底本,主要參校的是商務印書館《國學基本叢書》本。
《義疏》中所徵引的典籍大多與原書一一核對過,凡有出入影響文義者均做了校改,並於當頁末出校勘記。清人引用古籍常常節引、撮引,常常跳過大段文字,將間隔較遠的文字撮合在一起。遇到此種情況,凡可以分段者則用引號切割開。遇到有所臆改又不便一一校改者,凡意思與原文不甚抵牾者,只好一仍其舊。
清代避諱字較多,不同詞語第一次出現時進行校改並出校勘記,以後相同語境下再出現時則徑改不再出校記。底本中使用的異體字,大多改為現行的規範用字。書中按語很多,有引文中的按,有陳立的按。陳立的按語或是他對各種說法的總結歸納,或是對所引述觀點的肯定或否定,或是一些補充內容,一般是陳立帶有總結性的意見,因此整理時將二者加以區別:陳立按下加冒號,引文中的按下加逗號。
本書部頭大,摘引文獻涉及面廣,囿於點校者學識水平,整理中難免出現失誤,懇請讀者批評指教。
二○一六年七月 劉尚慈
目次
點校前言
第一冊
卷一 隱元年正月
卷二 隱元年三月盡五月
卷三 隱元年七月盡十二月
卷四 隱二年春盡是年
卷五 隱三年盡是年
卷六 隱四年盡五年秋
卷七 隱五年九月盡十二月
卷八 隱六年盡七年
卷九 隱八年盡十一年
卷十 桓元年盡是年
卷十一 桓二年盡三年
第二冊
卷十二 桓四年盡五年
卷十三 桓六年盡七年
卷十四 桓八年盡十年
卷十五 桓十一年盡十四年
卷十六 桓十五年盡十八年
卷十七 莊元年盡二年
卷十八 莊三年盡四年
卷十九 莊五年盡八年
卷二十 莊九年盡十年
卷二十一 莊十一年盡十五年
卷二十二 莊十六年盡二十二年
卷二十三 莊二十二年冬盡二十四年
卷二十四 莊二十五年盡二十七年
第三冊
卷二十五 莊二十八年盡三十年
卷二十六 莊三十一年盡三十二年
卷二十七 閔元年盡二年
卷二十八 僖元年盡是年
卷二十九 僖二年盡三年
卷三十 僖四年盡八年
卷三十一 僖九年盡十二年
卷三十二 僖十三年盡十六年
卷三十三 僖十七年盡二十一年
卷三十四 僖二十二年盡二十六年
卷三十五 僖二十七年盡二十八年
卷三十六 僖二十九年盡三十一年
卷三十七 僖三十二年盡三十三年
第四冊
卷三十八 文元年盡二年
卷三十九 文三年盡五年
卷四十 文六年盡八年
卷四十一 文九年盡十一年
卷四十二 文十二年盡十三年
卷四十三 文十四年盡十八年
卷四十四 宣元年盡二年
卷四十五 宣三年盡六年
卷四十六 宣七年盡九年
卷四十七 宣十年盡十二年
卷四十八 宣十三年盡十五年
卷四十九 宣十六年盡十八年
第五冊
卷五十 成元年盡二年
卷五十一 成三年盡七年
卷五十二 成八年盡九年
卷五十三 成十年盡十四年
卷五十四 成十五年盡十六年
卷五十五 成十七年盡十八年
卷五十六 襄元年盡六年
卷五十七 襄七年盡十二年
卷五十八 襄十三年盡十九年
卷五十九 襄二十年盡二十六年
卷六十 襄二十七年盡三十一年
卷六十一 昭元年盡五年
卷六十二 昭六年盡十二年
第六冊
卷六十三 昭十三年盡十七年
卷六十四 昭十八年盡二十二年
卷六十五 昭二十三年盡二十四年
卷六十六 昭二十五年盡是年
卷六十七 昭二十六年盡三十二年
卷六十八 定元年盡是年
卷六十九 定二年盡四年
卷七十 定五年盡八年
卷七十一 定九年盡十三年
卷七十二 定十四年盡十五年
卷七十三 哀元年盡五年
卷七十四 哀六年盡十三年
卷七十五 哀十四年盡是年
卷七十六 春秋公羊經傳解詁序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