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葉子南,浙江紹興人。畢業於杭州大學外語系(現浙江大學外語學院),後在杭州大學教授英語和英漢翻譯課,近二十年來任教於美國明德大學蒙特雷國際研究學院(MIIS)高級翻譯語言學院。早年從事科技翻譯,目前的研究方向是翻譯教學與應用翻譯理論。著有《高級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第二版)、《英漢翻譯對話錄》、《靈活與變通:英漢翻譯案例講評》、《認知隱喻與翻譯實用教程》、Introduction to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與Lynette Xiaojing Shi合著)。此外亦長期為《中國翻譯》「翻譯自學之友」專欄撰稿,並一直為中國外文局翻譯培訓班和中國譯協全國高校翻譯教師培訓班講課。近來開始為《英語世界》雜誌撰稿,並擔任《翻譯界》和《英語世界》雜誌的編委及顧問。
序
以質地軟硬來區分文本
我們翻譯的東西五花八門,比如翻譯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是一種翻譯,翻譯哈代的小說是另一種翻譯,但是歷史、地理、哲學、心理等方面的翻譯卻和前面的文學翻譯完全不同,而科學技術的翻譯和文史哲等也不相同,還有廣告宣傳的翻譯更是獨樹一幟。總之,無法理出個頭緒。但我們又必須有一個基本的分辨,因為不同的文本,翻譯的策略與方法也不盡相同。
於是有人就按文本的主題或題材來分類,如醫學、法律、小說、農業、機械類等。這種分類有些作用,老師可一類一類地講解翻譯,比如集中一段時間講電腦相關文本的翻譯,學生能基本了解這類翻譯的特徵。但這種分法並不完美,因為同類文本可能差異甚大,都是法律類的文本,翻譯的方法可能完全不同,一份法律合約的翻譯和一個普通法文本的翻譯就很不同。
於是有些學者就想出了新辦法,他們深入文本來看文本的功能,按照功能分類,於是種類就少了,如最常見的三分法:expressive、informative 和vocative。結果五花八門的文本都納入這三類,如第一種所謂的「表述類」就包括文學等強調寫作者個人特徵的文本,「資訊類」則包括傳達資訊為主,文字本身並不重要的文本,而「呼告類」則包括廣告宣傳類的文本。 學者們認為,表述類的文本多強調寫作者的特徵,翻譯時不能忽視原文寫作的精妙處,比如這類文本一般最好保留原文的隱喻,因為也許隱喻恰恰是作者刻意營造的「賣點」。而資訊類的文本則不必在乎原文的寫法,關鍵是要傳達原文的資訊,譯者應該排除原文的干擾,直逼資訊。至於「呼告類」的文本,就更不需在乎原文的文字了,因為原文的目的在於影響讀者,不同語言的讀者對同樣的語言表達法反應可能不同,需要變換說法才能產生相同的作用。這些話乍聽之下都很有道理,但也有漏洞,誰說文學作品就一定都一個樣,處處都要在細小處模仿原文,畢竟一個作品和另一個作品也會不同,很難千篇一律;誰說資訊類文本中的語言就總是不重要,隱喻在資訊類文本中有時也需要保留。至於廣告類文本,其中的語言有時會是作者拿來「說事兒」的手段,若沒有文化障礙,保留下來才能產生更好的宣傳效果。總之,這類分法很有效,但也不是沒有弱點。
我這裡提出另外一個更為簡單的方法:軟文本和硬文本。其實在社科人文領域用隱喻特徵很強的「軟」「硬」這兩個概念來區別事物或現象並不罕見。最著名的就是哈佛大學政治學家約瑟夫.奈提出的「軟實力」和「硬實力」,前者用價值觀、文化、政策等手段吸引說服你,後者用軍事或經濟手段壓服你。再如美國國內政治中的「軟錢」和「硬錢」,前者指不受法規控制的捐款,後者指受法規嚴格規定的政治捐款。在文本分析中,用「軟」和「硬」這種文本「質地」的差異來區分有一個很大的優點,硬軟這兩個字的隱喻特徵很直觀,容易和實際的文本聯繫起來,而且很簡單,只有兩個選項。「硬」和「軟」文本的特徵如下:
「硬」文本
1. 詞義邊緣清晰
2. 詞的解釋餘地小
3. 文本個體特徵弱
4. 譯者介入不宜
5. 句法邏輯嚴密
6. 標準常態語法為主
7. 本土文化含量低
8. 功能多為實用,常有功利目的
代表文本:政治、法律、經貿、科技等正規文本
「軟」文本
1. 詞義邊緣模糊
2. 詞的解釋餘地大
3. 文本個體特徵強
4. 譯者常可介入
5. 邏輯嚴密非其特徵
6. 常有非標準常態語法
7. 本土文化含量可能高
8. 功能多樣,常無直接功利目的
代表文本:某些詩歌、散文、雜文、評論、講演、宣傳品、廣告等。
顯然,「硬」文本翻譯時要非常注意原文邏輯思路的展開,不宜隨便打破原文邏輯,選詞要精準,譯文不要突顯個人風格,跳脫原文的機會相對少些,靈活度相對較小。而「軟」文本翻譯時不宜完全被原文邏輯牽著走,選詞可有自己的特徵,一些譯文有個人風格,跳脫原文的機會較多,靈活度相對較大。當然,這是這兩類文本的核心特徵,而且這些特徵也並不是相互排斥的,如「硬」文本特別注重邏輯的嚴密,但這並不是說「軟」文本就沒有邏輯可言。畢竟任何一個人在寫作時都需要靠邏輯思維引導,否則那人就一定是思維混亂的「瘋子」。但是我們畢竟不會在談情說愛這類「軟」文本中把邏輯思維發揮到極致,因為情書要打動女友,光靠滴水不漏的邏輯是不夠的。另外,譯者的介入也是不可避免的。翻譯科技類的「硬」文本不應該像翻譯散文那樣不停地介入,但也不可能完全接受原文的思路和寫法,譯者不同程度地介入仍然是翻譯過程中經常有的。概括地說,硬文本的翻譯不宜過度受語境左右,因人而異的餘地不大,軟文本的譯作則常會因人而異,成為特定時空的產物。從譯者自由度的角度來看,假如譯者被鎖在一間十平方的「牢房」中,硬文本譯者也許有一平方的自由空間,軟文本譯者就會有三平方的自由空間,而一個好的譯者會盡可能利用這個空間;硬文本的譯者允許活動的空間雖小,但是也不應該浪費那一平方的自由天地。
有人會說,實際情況不可能僅僅是兩類,靈活處理的程度畢竟會各不相同。我建議以這兩個為基本選項,再創造出一個多元的格局,可有不同程度的「偏軟」「偏硬」等選項,活動餘地可在一平方和三平方之間不等。總之,一個學翻譯的人,在翻譯之前能通過一個基本的框架對所譯文本有一個認識,找出文本的特徵和與之對應的翻譯策略,這是有益無害的。
本書正是從這個思路區分文本、編排單元的。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