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安排什麼,我們就享受什麼
商品資訊
商品簡介
經風沐雨的人,他們在苦難中跋涉不停,就像一雙腳行走在泥濘裡。他們走遠了,但腳印卻印證著他們行走的價值。
人生在世都要喝兩杯水,一杯是甜的,一杯是苦的。在每個人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都得將這兩杯水喝完。有些人先喝甜的,到後來只剩下苦水,就是所謂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有的人,則是先把苦水喝完剩下甜水,那也就是苦盡甘來了。
目次
第一章 挫折也是一道風景──逆境求存
挫折也是一道風景,雖然這道風景有些暗淡,但是正是這暗淡,才襯托出風雨之後那道彩虹的光豔和美麗。
第二章 有「放下」的勇氣 ──豁達處世
要想切斷痛苦的源頭,惟一的辦法就是豁達處世。
第三章 主宰自己的命運——參透潛能
只要善於認識和開發自我,每個人都可以成功。與其作好高騖遠、不著邊際的追求,倒不如不懈地挖掘自身的鑽石寶藏。
第四章 從改變自己開始──參透理想
理想不是不能實現的夢,而是一個目標,一種信念,只要透過努力就可實現的。
第五章 學著捨棄執著──洞悉世事
要學會與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因為在不同環境下生長的人,其生活習性自然就不一樣,所以就要以理性的心態去對待它。
第六章 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實現自我
佛學家認為,帶著遊戲的心情去奮鬥:成功了,很好;失敗了,也很好。你不會為失敗而耿耿於懷,也不會因為成功而興奮過度。
書摘/試閱
第一章 挫折也是一道風景──逆境求存
人生雖不如我們想像的那樣完美無缺,但也正因為那些醜陋存在,讓我們懂得了去珍惜人生中的美麗與美好,在歷經千辛萬苦後才能見到美麗的人生。
腳印
一天晚上,一個信徒做了個夢,夢見他和菩薩一起走在沙灘上,空中閃過了他一生中的點點滴滴……
他發現在每一幕裡,沙灘上都有兩對腳印:一對是他的,另一對是菩薩的……
當最後一幕劃過後,他再回頭看著沙漠上的腳印,卻發現有好幾次,沙灘上都只有一對腳印!而且那些時候都正好是他生命中最低潮、最難過的時候……
他很困惑的問菩薩:「您答應我的,一旦我誓願跟隨您,您說您會尋聲救苦,您就會一直走在我身邊護持我;但是我發現,在我生命中最難受最痛苦的時候,沙灘上卻只有一對腳印啊!我不懂,為什麼在我最需要您慰助的時候,慈悲百萬眾生的您卻捨我而去?」
菩薩慈悲柔和的回答說:「我憶念你、護持你,而且我永遠不會離開你。在那些你最困難、最痛苦的時候,你只看到一對腳印。因為,那是我背著你在走的……」
●
當我們面臨考驗之際,往往會一直以為是自己在孤軍奮戰,在我們最覺得孤立無援的時候,靜下來看一看,你就會發現其實很多人都在旁邊陪著你,因此,我們應鼓起勇氣前行!
只要他做了
夏季的一個傍晚,海澄大師出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見一個十歲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位婦女。
那孩子正用一支做得很粗糙的彈弓打一只立在地上、離他有七、八米遠的玻璃瓶。
那孩子有時會把彈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
海澄大師便站在他身後不遠看他打那瓶子,因為海澄大師還沒有看見過打彈弓這麼差的孩子。那位婦女坐在草地上,從一堆石子中撿起一顆,輕輕遞到孩子手中,安詳的微笑著。
那孩子便把石子放在皮套裡,打出去,然後再接過一顆。從那婦女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那孩子的母親。
那孩子很認真,屏住氣,瞄很久,才打出一彈。但海澄大師站在旁邊都可以看出他這一彈一定打不中,可是他還在不停的打。
海澄大師走上前去,對那母親說:「讓我教他怎樣打好嗎?」
男孩停住了,但還是看著瓶子的方向。
他母親笑了一笑:「謝謝,不用!」她頓了一下,望著那孩子,輕輕的說:「他看不見。」
海澄大師怔住了。
半晌,海澄大師喃喃的說:「噢……對不起!但為什麼?」
「別的孩子都這麼玩。」
海澄大師說:「可是他……怎麼能打中呢?」
「我告訴他,總會打中的。」母親平靜的說,「關鍵是他做了。」
海澄大師沉默了。
過了很久,那男孩的頻率逐漸慢了下來,他已經累了。
他母親沒有說什麼,還是很安詳的撿著小石頭,微笑著,只是遞得節奏也慢了下來。
海澄大師慢慢發現,那孩子打得很有規律,他打一彈,向一邊移一點,打一彈,再轉點,然後再慢慢移回來。
他只知道大致的方向啊!
夜風輕輕襲來,蛐蛐在草叢中輕唱起來,天幕上已經有疏朗的星星。對於那孩子來說,黑夜和白天並沒有什麼區別。過沒多久,夜色籠罩下來,海澄大師已看不清那瓶子的輪廓了。
「看來今天他打不中了。」海澄大師想。猶豫了一下,對他們說聲:「再見」,便轉身往回走去。
走不遠,身後即傳來一聲清脆的瓶子碎裂聲。
●
無論做什麼事只要按照方法持之以恆地去做,克服旁觀者給我們帶來的疑惑——他是來自我們內心的外道或魔鬼,我們一直離證悟很近,所以不要放棄。
學會如何與苦作戰
唐朝的裴休宰相,是一個很虔誠的佛教徒,他的兒子裴文德,年紀輕輕的就中了狀元,皇帝封他為翰林,但是裴休不希望兒子這麼早就飛黃騰達,少年仕進。因此就把他送到寺院裡修行參學,並且要他先從行單(苦工)上的水頭和火頭做起。
這位得意的翰林學士,天天在寺院裡挑水砍柴,弄得身心疲累,而又煩惱重重,心裡就不停的嘀咕,不時的怨恨父親把他送到這種深山古寺裡來做牛做馬,但因父命難違,強自隱忍,像這樣心不甘情不願的做了一段時間之後,終於忍耐不住,滿懷怨恨地發牢騷道:「翰林擔水汗淋腰,和尚吃了怎能消?」
寺裡的住持無德禪師剛巧聽到,微微一笑,也念了兩句詩回答道:「老僧一炷香,能消萬劫糧。」
裴文德嚇了一跳,從此收束身心,苦勞作役。
●
學會如何與苦作戰、以苦為榮、苦中作樂,學會如何吃苦非常重要。有人怕吃苦而退縮,也有人勇往直前,不一樣的選擇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之旅。我們不能因為苦而失去戰鬥力。做什麼能不苦,學會吃苦,如花一般的生命才會在逆境中綻放美麗。
做事要無畏無悔
一個年輕人離開故鄉,開始創造自己的前途。少小離家,雲山蒼蒼,心裡難免有幾分惶恐。於是他在出發前特地拜訪了本地最有名氣的一位老和尚,請求指點。
老和尚正在河邊臨碑練字,用一根樹枝在沙地上揮毫寫意,見年輕人討問前程,就隨手寫了兩個字「無畏」。
老和尚並未抬頭,只是對他說:「人生四字祕訣,老朽先給你一半,已夠施主半生受用。」說完便又信自摹字。
年輕人便覺失落,不甚理解的離開了。三十年後,這個年輕人已有了一些成就,當然也添了很多傷心事。
歸程漫漫,近鄉情怯,他又去拜訪那位老和尚。可是老和尚幾年前已經過世,僧人取出一個信封交給他,說:「這是師父生前留給你的,說施主日後必然來取,請施主自行打開吧!」
年輕人一振,慎重的接過來拆開封套,只見裡面赫然兩個字「無悔」。年輕人頓感萬念攢心,涕淚交加,回想自己三十年所得所失,竟然在老和尚一念四字之間,不由得敬由心生,留意已決。
五年之後,同道僧人拿一帖佛寓告知已經出家的年輕人,請接住持之事。年輕人不解,僧人告曰:自施主三十年前前來求解,老住持已算準施主今日。
十年後,這位年輕人終成一代宗師。
●
無畏、無悔是個人成功的最基本條件也是最關鍵的要素。要想成就一番大的事業,在人生旅程上難免會遇到困難和挫折,但是如果能夠時刻都運用好無畏和無悔的性情,你就能夠擁有輝煌的人生。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