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得獎作品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早年遭遇校園欺淩的經歷往往影響一生,如何幫助孩子們擺脫夢魘?校園欺淩如何界定?欺淩者和被欺淩者有何特點,他們應該如何自助?成人社會如何看待和處理?校園欺淩事件頻出的深層次原因和應對措施是什麼?……為人父母,為人師者,甚至身邊生活著孩童的人們,是時候來仔細思考和應對校園欺淩這個棘手但又無比重要的問題了。有人之地即有江湖,本書對少年江湖中出現的校園欺淩現象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從受欺淩者父母、欺淩者父母、學生、教師、學校等各方立場,深入探討校園欺淩發生的根源,並在豐富的案例基礎上為各方提供了具體可操作的預防和應對措施。書中有理論有操作,有深度有高度,絕非就欺淩來談欺淩,或就暴力論暴力,更多的是從揭示兒童生命和心理安全的規律和需要出發,找出導致校園欺淩和暴力的觀念、態度、社會、家庭、法律、教育等多方面的深層原因,並予以充滿人文和心理關懷的全面破解。作者三十年磨一劍,中國青少年自護教育發起人宗春山老師,告訴你一個不一樣的少年江湖!
作者簡介
宗春山,北京市青少年法律與心理諮詢服務中心名譽理事長,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兒童智庫專家,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安全教育與安全管理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著名家庭教育、心理教育、生命教育專家,中國青少年自護教育發起人,兒童觀教育第一人。在中央電視臺《心理訪談》《今日說法》《法律講堂》《熱線12》等多檔欄目擔任嘉賓。主要研究方向為青少年心理健康、婚姻家庭、情緒管理、職業壓力、高危行為等。出版《斷乳》《青少年必須克服的人性弱點》《告訴兒子從青春期開始做個真男人》等圖書。
名人/編輯推薦
這是一本思考了三十年才動筆寫的書;這是一個被欺淩過,也欺淩過別人的作者寫的書;這是一本偏心眼的書,把欺淩的根源歸因於成人社會;這是一本既可以讀,更可以演練的書;這是一本既心痛受欺淩者,也關愛欺淩者的書;這是一本老少皆宜,可精讀,也可選讀,還可以共讀的書。
早年遭遇校園欺淩的經歷往往影響一生,如何幫助孩子們擺脫夢魘?校園欺淩如何界定?欺淩者和被欺淩者有何特點,他們應該如何自助?成人社會如何看待和處理?校園欺淩事件頻出的深層次原因和應對措施是什麼?……為人父母,為人師者,甚至身邊生活著孩童的人們,是時候來仔細思考和應對校園欺淩這個棘手但又無比重要的問題了。
早年遭遇校園欺淩的經歷往往影響一生,如何幫助孩子們擺脫夢魘?校園欺淩如何界定?欺淩者和被欺淩者有何特點,他們應該如何自助?成人社會如何看待和處理?校園欺淩事件頻出的深層次原因和應對措施是什麼?……為人父母,為人師者,甚至身邊生活著孩童的人們,是時候來仔細思考和應對校園欺淩這個棘手但又無比重要的問題了。
序
自序
揮不去的少年,沖不出的江湖
從小,我就是個被同伴欺淩的對象。至今,我仍然很難走出那片江湖。
縱然有緣和心理學相遇,甚至成長為一個有點身份的青少年教育工作者,然而,那些被同伴奚落為“娘娘腔”和“小姑娘”的孤獨歲月卻從未在我心頭逝去過。為了向那份難言的屈辱告別,童年的我曾經為此鋌而走險,當著眾男生的面大踏步走向初冬的冰河,大半身掉進了冰窟窿裡。。。少年的我早早學會了察言觀色,為自己找了個“大哥”,處處保護自己免遭欺淩。青年的我憑藉勤奮和聰慧從一名手錶廠的小青工一躍成為團市委的幹部,此後一步步走向心理學和青少年問題研究,擁有了那個“娘娘腔”和“小姑娘”從來不敢想像的成就和尊嚴。然而,我知道,在突遇不安和兇險的時候,在面臨壓力和挑戰的時候,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我還是那個“娘娘腔”,那個“小姑娘”,是那個掉進了冰窟窿裡也未能得到小夥伴們擊掌點贊、前呼後擁的“弱者”,而非英雄。
有人說,經歷是最好的準備。只不過這“最好”卻未見得是一種幸運。不敢想像,在小時候遭遇各種欺淩的成年人中,有多少能成功地與那段經歷握手言和,不再被它們羈絆?而一個絲毫不用想像的事實卻是,他們中的許多早已在被欺辱的狂怒中搖身變成了揮著鐵拳伸向弱者的欺淩者,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和每一個場合製造著一出出欺淩和暴力事件。另一些人則仍舊低頭含胸、溜邊兒遊蕩在這個世界上,生怕被別人欺負、生怕遭遇兇險,卻又偏偏常常被欺、時時兇險、處處不安。。。
在童年被欺淩的人群中,我應該算是個幸運者。那些難言的痛苦沒有讓我學會以暴制暴,也沒有讓我就此沉淪,而是促使我開始關注自己的內心,研究心靈的感覺,關心生命中所有給兒童帶來不安和危險的事情,成年後逐步走上了一條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而服務的人生道路。這一走,就是將近三十年。
1990年亞運會前,我受命調研北京市中小學周邊校園的安全情況。從那個時候開始,校園欺淩第一次從我童年的個人經歷中走出,來到了我的專業研究視線中。此後至今,圍繞著這個問題,我先後發起了“兒童自護教育”的呼聲,探索了“星光青春自護行動”的理論體系和訓練模式,號召兒童青少年學會自護,從而在根本上遏制校園欺淩和暴力。為了減少網絡欺淩和暴力對青少年生活的衝擊,我還在2004年組建了“網絡媽媽評審團”這樣一個民間團體,教會媽媽們聯手防禦和對抗網絡中那些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因素。
為了保護兒童生命的安全,我從1993年起就不斷發出“把見義勇為從中小學教育中剔除掉”的呼籲。但始終很難被接受。比如說,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後,有關部門要評選抗震小英雄,我卻站出來說:“英雄不是孩子們的義務和責任,我們不應該去把孩子當成人,用成人的標準來評價他們的行為。鼓勵孩子們當英雄,無異于讓孩子拱手送出自己的生命。”這番言論在當時引發出怎樣激烈的爭論甚至批判,可想而知。欣慰的是,現在,鼓勵兒童見義勇為的條款終於被剔除了,而少年英雄也不再被人們無條件地肆意提倡。
2008年-2010年期間,我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全國婦聯簽訂了一個“大災之後預防兒童暴力”的合作項目,在四川災區待了三年。遺憾的是,這個項目起初一直很難落地。校長們普遍認為“我們這兒鬧災,地震了,你們給我們點兒錢就行了,給我們點兒吃的糧食就行了,搞什麼暴力預防?地震已經是最大的暴力,怎麼可能在這種時候還出現青少年欺淩和暴力問題呢?”直到某天晚上,當地一所中學的學生們突然毫無緣由地打了起來,校長們這才意識到:自然地震過去了,但是孩子們的心理地震卻慢慢來臨,揮之不去。它會導致強烈的情緒波動,進而讓情緒徹底失控,從而在任何一個角落、任何一個瞬間,爆發出校園欺淩和暴力事件。
讀到這裡,您可能會發現:在我近三十年對青少年生命和心理安全的研究中,校園欺淩並不是一個主要方向,即使專門研究校園欺淩,我也很少就欺淩來談欺淩,就暴力來論暴力。更多的是從揭示兒童生命和心理安全的規律和需要出發,找出導致校園欺淩和暴力的觀念、態度、社會、家庭、法律、教育等多方面的深層原因,並予以充滿人文和心理關懷的全面破解。
此後,您將打開的這本關於“校園欺淩的理論和實操手冊”,恰是這三十年研究的一脈之作。
合上它後,如果您能透過欺淩和被欺淩這幾個冰冷的字,看到孩子們被成人忽視後的默然,觸摸到他們被家庭和社會扭曲後的心靈,聽到他們渴望平等、渴望受人尊重的聲聲呐喊,我將深感釋然!為了那些欺負了別人也不覺得快樂的孩子,也為了那些被欺負了卻忘記了悲傷的孩子,更是為了那如影隨形般伴我一生的“娘娘腔”,還有“小姑娘”。
當青少年兒童離開家庭,離開父母的視線和監護來到學校,和一群孩子生活學習在一起的時候,必然會發生各種各樣的衝突和摩擦。導致這些衝突和摩擦升級為校園欺淩甚至暴力的,絕不僅僅是當事人的道德水準與品行教養,更是一顆童心的安於不安,一個社會對兒童的懂與不懂!
由此說來,校園欺淩更像是一個需要心理學來充分研究並用心藥來醫治的問題,而這,便是本書獨特的理論研究視角和解決問題的萬法之根!
是為序。
宗春山
揮不去的少年,沖不出的江湖
從小,我就是個被同伴欺淩的對象。至今,我仍然很難走出那片江湖。
縱然有緣和心理學相遇,甚至成長為一個有點身份的青少年教育工作者,然而,那些被同伴奚落為“娘娘腔”和“小姑娘”的孤獨歲月卻從未在我心頭逝去過。為了向那份難言的屈辱告別,童年的我曾經為此鋌而走險,當著眾男生的面大踏步走向初冬的冰河,大半身掉進了冰窟窿裡。。。少年的我早早學會了察言觀色,為自己找了個“大哥”,處處保護自己免遭欺淩。青年的我憑藉勤奮和聰慧從一名手錶廠的小青工一躍成為團市委的幹部,此後一步步走向心理學和青少年問題研究,擁有了那個“娘娘腔”和“小姑娘”從來不敢想像的成就和尊嚴。然而,我知道,在突遇不安和兇險的時候,在面臨壓力和挑戰的時候,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我還是那個“娘娘腔”,那個“小姑娘”,是那個掉進了冰窟窿裡也未能得到小夥伴們擊掌點贊、前呼後擁的“弱者”,而非英雄。
有人說,經歷是最好的準備。只不過這“最好”卻未見得是一種幸運。不敢想像,在小時候遭遇各種欺淩的成年人中,有多少能成功地與那段經歷握手言和,不再被它們羈絆?而一個絲毫不用想像的事實卻是,他們中的許多早已在被欺辱的狂怒中搖身變成了揮著鐵拳伸向弱者的欺淩者,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和每一個場合製造著一出出欺淩和暴力事件。另一些人則仍舊低頭含胸、溜邊兒遊蕩在這個世界上,生怕被別人欺負、生怕遭遇兇險,卻又偏偏常常被欺、時時兇險、處處不安。。。
在童年被欺淩的人群中,我應該算是個幸運者。那些難言的痛苦沒有讓我學會以暴制暴,也沒有讓我就此沉淪,而是促使我開始關注自己的內心,研究心靈的感覺,關心生命中所有給兒童帶來不安和危險的事情,成年後逐步走上了一條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而服務的人生道路。這一走,就是將近三十年。
1990年亞運會前,我受命調研北京市中小學周邊校園的安全情況。從那個時候開始,校園欺淩第一次從我童年的個人經歷中走出,來到了我的專業研究視線中。此後至今,圍繞著這個問題,我先後發起了“兒童自護教育”的呼聲,探索了“星光青春自護行動”的理論體系和訓練模式,號召兒童青少年學會自護,從而在根本上遏制校園欺淩和暴力。為了減少網絡欺淩和暴力對青少年生活的衝擊,我還在2004年組建了“網絡媽媽評審團”這樣一個民間團體,教會媽媽們聯手防禦和對抗網絡中那些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因素。
為了保護兒童生命的安全,我從1993年起就不斷發出“把見義勇為從中小學教育中剔除掉”的呼籲。但始終很難被接受。比如說,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後,有關部門要評選抗震小英雄,我卻站出來說:“英雄不是孩子們的義務和責任,我們不應該去把孩子當成人,用成人的標準來評價他們的行為。鼓勵孩子們當英雄,無異于讓孩子拱手送出自己的生命。”這番言論在當時引發出怎樣激烈的爭論甚至批判,可想而知。欣慰的是,現在,鼓勵兒童見義勇為的條款終於被剔除了,而少年英雄也不再被人們無條件地肆意提倡。
2008年-2010年期間,我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全國婦聯簽訂了一個“大災之後預防兒童暴力”的合作項目,在四川災區待了三年。遺憾的是,這個項目起初一直很難落地。校長們普遍認為“我們這兒鬧災,地震了,你們給我們點兒錢就行了,給我們點兒吃的糧食就行了,搞什麼暴力預防?地震已經是最大的暴力,怎麼可能在這種時候還出現青少年欺淩和暴力問題呢?”直到某天晚上,當地一所中學的學生們突然毫無緣由地打了起來,校長們這才意識到:自然地震過去了,但是孩子們的心理地震卻慢慢來臨,揮之不去。它會導致強烈的情緒波動,進而讓情緒徹底失控,從而在任何一個角落、任何一個瞬間,爆發出校園欺淩和暴力事件。
讀到這裡,您可能會發現:在我近三十年對青少年生命和心理安全的研究中,校園欺淩並不是一個主要方向,即使專門研究校園欺淩,我也很少就欺淩來談欺淩,就暴力來論暴力。更多的是從揭示兒童生命和心理安全的規律和需要出發,找出導致校園欺淩和暴力的觀念、態度、社會、家庭、法律、教育等多方面的深層原因,並予以充滿人文和心理關懷的全面破解。
此後,您將打開的這本關於“校園欺淩的理論和實操手冊”,恰是這三十年研究的一脈之作。
合上它後,如果您能透過欺淩和被欺淩這幾個冰冷的字,看到孩子們被成人忽視後的默然,觸摸到他們被家庭和社會扭曲後的心靈,聽到他們渴望平等、渴望受人尊重的聲聲呐喊,我將深感釋然!為了那些欺負了別人也不覺得快樂的孩子,也為了那些被欺負了卻忘記了悲傷的孩子,更是為了那如影隨形般伴我一生的“娘娘腔”,還有“小姑娘”。
當青少年兒童離開家庭,離開父母的視線和監護來到學校,和一群孩子生活學習在一起的時候,必然會發生各種各樣的衝突和摩擦。導致這些衝突和摩擦升級為校園欺淩甚至暴力的,絕不僅僅是當事人的道德水準與品行教養,更是一顆童心的安於不安,一個社會對兒童的懂與不懂!
由此說來,校園欺淩更像是一個需要心理學來充分研究並用心藥來醫治的問題,而這,便是本書獨特的理論研究視角和解決問題的萬法之根!
是為序。
宗春山
目次
目錄
Part1
基礎認知篇
第1章 被忽視的大問題——校園欺淩 3
一份被鎖在檔案櫃裡的報告 4
校園欺淩為什麼總得不到重視? 5
校園欺淩究竟該如何界定? 6
5種常見的校園欺淩方式 8
第2章 被忽視的大群體——兒童 10
什麼叫兒童利益最大化? 10
兒童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 12
兒童需要學會自我保護 13
第3章 正視女性欺淩者 16
乖巧的女孩子如何成了欺淩者 ? 16
女性欺淩者為什麼喜歡組團施虐? 18
施暴手段一點兒也不亞於男性欺淩者 19
女性欺淩多為瑣事,值得嗎? 21
第4章 校園欺淩後果有多嚴重? 23
一旦被欺淩,三觀受影響 23
兩個孩子的衝突演變為兩群人的對立 25
從欺淩到犯罪只有一米的距離 26
第5章 校園欺淩如何演變為校園暴力? 28
期望受挫引發攻擊行為 28
暴力成為發洩敵意的方式 30
校外人員 “助紂為虐” 32
青少年暴力背後的脆弱內心 33
第6章 究竟是誰在助長校園欺淩? 36
誰在慫恿孩子尚武? 36
誰在把孩子變為“失意人群”? 38
暴力——青少年的“成人禮” 40
Part2
受欺淩者父母篇
第7章 隱蔽的被欺淩者 43
校園欺淩行為本身具有隱蔽性 43
家長對校園欺淩的認識不夠 45
受欺淩者不會向大人求助 46
第8章 孩子受欺淩為什麼瞞著父母? 48
“聽話,別給我惹事” 48
“我都忙死了,你別添亂了” 50
“人家咋就不欺負別人呢?” 52
“走,咱們找校長去” 54
“別搭理他,離他遠點兒” 55
第9章 識別孩子被欺淩的8條線索 57
突然鬧起厭學 57
突然要求父母接送 58
突然不和朋友玩了 59
放學回家衣物有汙損 60
偷拿家裡的錢和物 61
學習成績斷崖式下滑 62
開始有攻擊行為 63
經常夜裡做噩夢 64
第10章 找出孩子被欺淩真相的4個步驟 65
先給承諾和保證 65
糾正孩子的觀念 67
引導孩子說細節 69
3句話安慰孩子 70
第11章 你應該知道的重要觀念和原則 73
孩子受欺淩的根源在父母身上 73
校園欺淩對孩子的傷害是終生的 75
堅決不要把自己的感受強加給孩子 76
第12章 如何與學校聯合解決被欺淩問題? 78
該不該找欺淩者的家長算帳? 78
記住:家長和學校是合作關係 80
配合學校採取行動的注意事項 81
第13章 非常情況下的破釜沉舟法 83
留存每次溝通記錄 83
向教委彙報情況 84
求助當地的派出所 85
借助媒體的力量 85
讓孩子休學在家 86
孩子的意見是一切行動的核心 87
第14章 用好角色扮演法訓練孩子 88
遊戲是孩子最好的學習方式 88
角色扮演的3大要素 90
“旁觀者效應”與求助能力訓練 92
第15章 父母如何做才能避免孩子被欺淩? 94
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觀感 94
為孩子建立清楚的行為規範 97
幫助孩子結交新朋友 98
幫助孩子培養興趣和專長 100
讀得懂孩子的情緒陰雨表 101
給孩子全方位的安全感 102
養成和孩子平等溝通的習慣 104
Part3
欺淩者父母篇
第16章 父母如何預防孩子欺淩別人? 109
護犢子or嚴懲孩子? 109
父母如何早期介入? 110
教育孩子遠離暴力節目和遊戲 114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115
停止簡單粗暴的教養方式 118
溺愛會造就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 119
第17章 處理欺淩問題的7個應急步驟 122
直面問題,耐心傾聽 122
立即警告,絕不姑息縱容 124
理性描述,讓孩子知道後果 126
放低身段,去感受孩子的情緒 128
不要體罰,避免惡性循環 129
配合老師,做好善後處理 130
抓住關鍵,解決孩子適應不良的問題 131
第18章 避免孩子欺淩別人的同理心訓練 133
共情教育,嘗試去理解 133
尊重每一個人的差異性 134
以別人的角度看問題,設身處地 136
第19章 避免孩子欺淩別人的情緒管理訓練 138
訓練以思考取代直覺的能力 138
訓練對欲望的控制能力 140
減少孩子對他人的控制欲 141
第20章 避免孩子欺淩別人的有效溝通訓練 143
訓練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143
“樓梯效應”與肢體溝通 146
“刺蝟效應”與安全距離 147
訓練孩子如何去傾聽 149
Part4
學生應對篇
第21章 正確認識欺淩這件事 155
對方是在欺淩你嗎? 155
沒有人應該受欺淩 156
不做欺淩事件的圍觀者 157
第22章 做好自己,讓欺淩者不敢靠近 159
遠離校園“死角旮旯” 159
利用資源,武裝自己 161
挺胸抬頭做個自信的孩子 162
別做讓人盯上你的事情 163
第23章 防止被欺淩:朋友多了路好走 165
訓練“好印象” 165
加入某個小團體 167
不要總談論自己 168
學會示弱的技巧 169
說話算數不吹牛 170
替朋友保守秘密 172
關鍵時刻要仗義 173
不參與八卦謠言 174
學會溝通,學會協商 175
勇於道歉和原諒真心朋友 176
第24章 如何化解欺淩行為? 178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178
保護好要害部位 179
“大喊大叫”策略 180
平時敢於說“不” 181
幽默化解法 182
暫時置之不理法 183
及時打報告 184
阻止自己還手或者報復的12個方法 185
第25章 給欺淩者的忠告 189
測一測你是不是潛在的欺淩者 189
尊重別人做事情的方法 191
別把不安全感投射到別人身上 192
你的欺淩行為早晚會出事 193
合理釋放自己的荷爾蒙 193
換種方式證明你的強大 194
Part5
教師應對篇
第26章 教師如何發現班級欺淩? 199
教師要克服的5個觀念誤區 199
學生可能被欺淩的7個信號 201
在學校安插觀察員 203
鼓勵學生來報告 204
第27章 緊急處理欺淩的步驟與原則 205
不可不知的被害學三段論 205
幫助受欺淩者的9個方法 206
緊急處置欺淩的4個步驟 208
堅守“5項基本原則” 211
Part6
學校應對篇
第28章 學校如何干預校園欺淩? 217
建立一套危機幹預系統 217
三級幹預監護 219
盡可能避免二次傷害 220
暴力事件處理的7個步驟 221
剷除校園欺淩的滋生土壤 223
第29章 發動全員參與抵制校園欺淩 226
堅持“全員性參與”原則 226
舉辦“欺淩故事交流會” 228
製作“防止欺淩規則牆” 229
如何讓轉學新同學“軟著陸”? 230
第30章 如何實施校園安全計劃? 233
讓沉默的大多數人站起來 233
教會學生怎麼才能不做旁觀者 234
定期分享“我喜歡”活動 236
設立“便條箱”和班級維權崗 237
定期變換座位 238
小題大做零容忍 238
第31章 受欺淩者的心理輔導 240
心理創傷的危機幹預 240
受欺淩後的黃金輔導時間 241
受欺淩者需要幹預的信號 242
心理幹預的3個原則 243
受欺淩者心理輔導的8個步驟 244
第32章 受欺淩者的家庭輔導 254
建立積極信任關係 255
觀察家庭成員互動模式 255
制定家庭輔導的規則 256
尋找家庭內欺淩現象 257
第33章 對欺淩者的心理輔導 261
心理輔導的7個步驟 261
後續要進行深度輔導 264
Part1
基礎認知篇
第1章 被忽視的大問題——校園欺淩 3
一份被鎖在檔案櫃裡的報告 4
校園欺淩為什麼總得不到重視? 5
校園欺淩究竟該如何界定? 6
5種常見的校園欺淩方式 8
第2章 被忽視的大群體——兒童 10
什麼叫兒童利益最大化? 10
兒童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 12
兒童需要學會自我保護 13
第3章 正視女性欺淩者 16
乖巧的女孩子如何成了欺淩者 ? 16
女性欺淩者為什麼喜歡組團施虐? 18
施暴手段一點兒也不亞於男性欺淩者 19
女性欺淩多為瑣事,值得嗎? 21
第4章 校園欺淩後果有多嚴重? 23
一旦被欺淩,三觀受影響 23
兩個孩子的衝突演變為兩群人的對立 25
從欺淩到犯罪只有一米的距離 26
第5章 校園欺淩如何演變為校園暴力? 28
期望受挫引發攻擊行為 28
暴力成為發洩敵意的方式 30
校外人員 “助紂為虐” 32
青少年暴力背後的脆弱內心 33
第6章 究竟是誰在助長校園欺淩? 36
誰在慫恿孩子尚武? 36
誰在把孩子變為“失意人群”? 38
暴力——青少年的“成人禮” 40
Part2
受欺淩者父母篇
第7章 隱蔽的被欺淩者 43
校園欺淩行為本身具有隱蔽性 43
家長對校園欺淩的認識不夠 45
受欺淩者不會向大人求助 46
第8章 孩子受欺淩為什麼瞞著父母? 48
“聽話,別給我惹事” 48
“我都忙死了,你別添亂了” 50
“人家咋就不欺負別人呢?” 52
“走,咱們找校長去” 54
“別搭理他,離他遠點兒” 55
第9章 識別孩子被欺淩的8條線索 57
突然鬧起厭學 57
突然要求父母接送 58
突然不和朋友玩了 59
放學回家衣物有汙損 60
偷拿家裡的錢和物 61
學習成績斷崖式下滑 62
開始有攻擊行為 63
經常夜裡做噩夢 64
第10章 找出孩子被欺淩真相的4個步驟 65
先給承諾和保證 65
糾正孩子的觀念 67
引導孩子說細節 69
3句話安慰孩子 70
第11章 你應該知道的重要觀念和原則 73
孩子受欺淩的根源在父母身上 73
校園欺淩對孩子的傷害是終生的 75
堅決不要把自己的感受強加給孩子 76
第12章 如何與學校聯合解決被欺淩問題? 78
該不該找欺淩者的家長算帳? 78
記住:家長和學校是合作關係 80
配合學校採取行動的注意事項 81
第13章 非常情況下的破釜沉舟法 83
留存每次溝通記錄 83
向教委彙報情況 84
求助當地的派出所 85
借助媒體的力量 85
讓孩子休學在家 86
孩子的意見是一切行動的核心 87
第14章 用好角色扮演法訓練孩子 88
遊戲是孩子最好的學習方式 88
角色扮演的3大要素 90
“旁觀者效應”與求助能力訓練 92
第15章 父母如何做才能避免孩子被欺淩? 94
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觀感 94
為孩子建立清楚的行為規範 97
幫助孩子結交新朋友 98
幫助孩子培養興趣和專長 100
讀得懂孩子的情緒陰雨表 101
給孩子全方位的安全感 102
養成和孩子平等溝通的習慣 104
Part3
欺淩者父母篇
第16章 父母如何預防孩子欺淩別人? 109
護犢子or嚴懲孩子? 109
父母如何早期介入? 110
教育孩子遠離暴力節目和遊戲 114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115
停止簡單粗暴的教養方式 118
溺愛會造就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 119
第17章 處理欺淩問題的7個應急步驟 122
直面問題,耐心傾聽 122
立即警告,絕不姑息縱容 124
理性描述,讓孩子知道後果 126
放低身段,去感受孩子的情緒 128
不要體罰,避免惡性循環 129
配合老師,做好善後處理 130
抓住關鍵,解決孩子適應不良的問題 131
第18章 避免孩子欺淩別人的同理心訓練 133
共情教育,嘗試去理解 133
尊重每一個人的差異性 134
以別人的角度看問題,設身處地 136
第19章 避免孩子欺淩別人的情緒管理訓練 138
訓練以思考取代直覺的能力 138
訓練對欲望的控制能力 140
減少孩子對他人的控制欲 141
第20章 避免孩子欺淩別人的有效溝通訓練 143
訓練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143
“樓梯效應”與肢體溝通 146
“刺蝟效應”與安全距離 147
訓練孩子如何去傾聽 149
Part4
學生應對篇
第21章 正確認識欺淩這件事 155
對方是在欺淩你嗎? 155
沒有人應該受欺淩 156
不做欺淩事件的圍觀者 157
第22章 做好自己,讓欺淩者不敢靠近 159
遠離校園“死角旮旯” 159
利用資源,武裝自己 161
挺胸抬頭做個自信的孩子 162
別做讓人盯上你的事情 163
第23章 防止被欺淩:朋友多了路好走 165
訓練“好印象” 165
加入某個小團體 167
不要總談論自己 168
學會示弱的技巧 169
說話算數不吹牛 170
替朋友保守秘密 172
關鍵時刻要仗義 173
不參與八卦謠言 174
學會溝通,學會協商 175
勇於道歉和原諒真心朋友 176
第24章 如何化解欺淩行為? 178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178
保護好要害部位 179
“大喊大叫”策略 180
平時敢於說“不” 181
幽默化解法 182
暫時置之不理法 183
及時打報告 184
阻止自己還手或者報復的12個方法 185
第25章 給欺淩者的忠告 189
測一測你是不是潛在的欺淩者 189
尊重別人做事情的方法 191
別把不安全感投射到別人身上 192
你的欺淩行為早晚會出事 193
合理釋放自己的荷爾蒙 193
換種方式證明你的強大 194
Part5
教師應對篇
第26章 教師如何發現班級欺淩? 199
教師要克服的5個觀念誤區 199
學生可能被欺淩的7個信號 201
在學校安插觀察員 203
鼓勵學生來報告 204
第27章 緊急處理欺淩的步驟與原則 205
不可不知的被害學三段論 205
幫助受欺淩者的9個方法 206
緊急處置欺淩的4個步驟 208
堅守“5項基本原則” 211
Part6
學校應對篇
第28章 學校如何干預校園欺淩? 217
建立一套危機幹預系統 217
三級幹預監護 219
盡可能避免二次傷害 220
暴力事件處理的7個步驟 221
剷除校園欺淩的滋生土壤 223
第29章 發動全員參與抵制校園欺淩 226
堅持“全員性參與”原則 226
舉辦“欺淩故事交流會” 228
製作“防止欺淩規則牆” 229
如何讓轉學新同學“軟著陸”? 230
第30章 如何實施校園安全計劃? 233
讓沉默的大多數人站起來 233
教會學生怎麼才能不做旁觀者 234
定期分享“我喜歡”活動 236
設立“便條箱”和班級維權崗 237
定期變換座位 238
小題大做零容忍 238
第31章 受欺淩者的心理輔導 240
心理創傷的危機幹預 240
受欺淩後的黃金輔導時間 241
受欺淩者需要幹預的信號 242
心理幹預的3個原則 243
受欺淩者心理輔導的8個步驟 244
第32章 受欺淩者的家庭輔導 254
建立積極信任關係 255
觀察家庭成員互動模式 255
制定家庭輔導的規則 256
尋找家庭內欺淩現象 257
第33章 對欺淩者的心理輔導 261
心理輔導的7個步驟 261
後續要進行深度輔導 264
書摘/試閱
教師如何發現班級欺淩?
為什麼在校園欺淩發生之後,教師常常是最後被告知的人?為什麼教師總是不能在第一時間發現欺淩現象?因為欺淩的前提就是不想讓教師看見、聽到。不過,無論是欺淩者還是受欺淩者,他們都是學生,師生關係原本就是校園中最親密的關係,所以,只要教師有一定的耐心,總能發現欺淩的蛛絲馬跡。
教師要克服的5個觀念誤區
校園欺淩具有隱蔽性,所以,欺淩現象雖然頻頻發生,但教師往往很難提前發現,不過,它也不是全無蹤跡。只要留意,教師也可以在班級裡發現欺淩現象,要想做到這點,教師們首先要克服幾個觀念誤區。
1.不要盲目自信
當大象出現在臥室,我們要麼以為是幻覺,要麼覺得它不是真的大象。很多教師也以同樣的態度看待欺淩。當發現校園欺淩的苗頭時,他們會直覺性地否定:我們的學校管理非常嚴格,對學生的紀律也有嚴格的考核標準,我們班級不可能出現欺淩現象。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學校,都有不同程度的欺淩事件發生,對於學校或者班級的盲目自信,是導致教師不能第一時間發現欺淩現象的主要原因。
2.認識欺淩和衝突的區別
當某些校園欺淩發生的時候,許多教師都有這樣的想法:有點事情怕什麼,讓學生自己解決,成人不要插手,孩子們不是缺少與人相處的能力嗎,這正好是個機會,讓他們去解決吧,幹嗎一定要說是欺淩呢?
雖然教師期待學生自我成長的良苦用心值得讚賞,但是,我們必須明白:欺淩和學生衝突有一個本質的不同,衝突是平等的,兩個人勢均力敵,因為偶然的一件事情發生了衝突;欺淩則是蓄謀的、經常的、力量不對等的。教師一定要充分認識兩者的區別,認識到孩子有很多事情是需要我們幫忙的,科學地插手、引導、疏通和干預並不會妨礙他們的成長和進步,反而會避免他們遭受更多的傷害。
3.不能用欺淩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要面對許多問題,而遭遇挫折也是其中一項,很多教師將欺淩看作是對孩子的挫折教育,認為小孩子遭遇挫折後自行解決,對他的抗壓能力是很好的鍛煉。這種觀念如果擴大化,絕對化,一定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很大的創傷。因為挫折和欺淩有本質的不同,許多時候,挫折是一種客觀上經歷的失敗,是人人都要經歷的考驗和困難,挫折面前人人平等。而校園欺淩的本質是人對人的欺負,是人為的羞辱和災難,是同齡人之間所發生的不平等的行為,它的發生是蓄謀的,作為弱者很少有機會反擊,很少有機會翻身。所以,它對孩子的負面影響以及造成的心理創傷遠遠大於挫折。教師一定要克服自己觀念上的誤區,及早發現欺淩現象,否則,一旦發生嚴重的欺淩事件,很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的人際交往和身心健康。
4.任何學生都不該遭到欺淩
“凡是遭欺淩的孩子,一定是招人討厭的,先欺淩別人的”,很多教師都有這樣的誤區:這個孩子調皮搗蛋,總是惹事,所以別的孩子才總是欺淩他,只要他變好了,肯定就不受欺淩了。其實,無論這個孩子有什麼樣的毛病,不管學習有多糟糕,他都不應該遭受沒完沒了的欺淩,這是孩子作為未成年人的基本權利,保護這種權利也是成年人對孩子應盡的義務。
5.站在兒童的角度正視欺淩
專業調查數據表明,在同一所學校,三個月之內,同學們反饋的欺淩事件為89%,教師對欺淩事件的反饋為10.65%。這麼大的差距是怎麼來的?就是因為同一件事情,教師認為已經圓滿解決了,而孩子認為沒有解決,他們並沒有得到真正的幫助。兒童的欺淩只有兒童自己才看得到,因為他們身在其中,教師必須設身處地站在兒童的位置觀察,才能及時發現欺淩現象,及時和家長溝通,制止欺淩事件擴大至無法挽回的地步。教師只有真正地重視欺淩,才能及時制止這種現象,而不是等到事態嚴重到無法控制時,才恍然驚覺。
學生可能被欺淩的7個信號
下面我列舉出7個可能發生了欺淩的信號,教師可以此作為觀察和判斷的參考標準。
1.預警信號
預警信號指的是事件已經發生了,受欺淩的學生在身體上會出現反應,比如說這個學生開始頻繁生病。當一個人遭受了劇烈刺激之後,為了避免再次受到同類刺激,他的心理就會暗示自己生病了,因為生病會使自己不用遭受此類刺激,這類暗示會導致身體真的出現不良反應。如果一個同學開始經常生病,那麼可能是受到了欺淩。
2.容易緊張
當一個學生突然開始多了很多小動作,如咬指甲、臉抽搐、愛哭、口吃等,這個學生可能遭受了欺淩,正是因為心裡強烈不安,讓他時刻保持高度緊張的狀態,所以他會不自覺地做出小動作。當然做同樣小動作的孩子很多,需要教師一一辨別。孩子受到欺淩後,是不會主動告訴教師的,所以需要教師練就一雙火眼金睛。
3.害怕上學
一個正常上下學的學生,突然開始遲到、早退、曠課,這是受到欺淩後最正常的表現,遲到、早退都是因為害怕,為了避免再次遭受欺淩,甚至於以曠課來避免。對於這類學生,教師不應該用紀律規範來看待,因為他很可能是遭受了欺淩。
4.成績突然下滑
如果學生的成績一直很平穩,突然間開始下滑,上課聽講也不夠專注,作業也完不成,這個時候教師要注意,他很有可能被欺淩了。當然,不排除其他事件,但是多一個視角來看,對我們及時發現校園欺淩是有很大幫助的。
5.衣服破損
很多教師認為孩子衣服破損多半是淘氣弄的,比如登高爬低,但還有可能是遭受欺淩所致。教師對此要多一些關注,不能一概而論地認為是孩子淘氣,欺淩事件也偶有發生。
6.丟三落四
學生丟三落四的,一會兒找不到文具,一會兒找不到書本,他很有可能遭受了欺淩,因為欺淩者會把他的書本藏起來,或者扔了。如果有些同學的文具或者書本出現了一些這樣那樣的問題,他很有可能被欺淩了。
7.嘗試和討論自殺
每一年都會出現一些自殺或者自殺未遂的學生。在自殺之前,這些孩子很可能跟人討論過,或者異常關注這方面的事情。教師要注意,他們可能是遭受了欺淩,心裡想不開。還有一類學生正相反,他們遭受欺淩後,就開始欺淩比他們弱小的學生。教師對這兩類學生一定要給予重點關注,避免悲劇的發生。
在學校安插觀察員
因為欺淩者總是在有意避開教師的前提下進行欺淩,教師很難及時發現,發現不了,就無法進行有效的保護,無法制止事件的進一步擴大。教師再認真仔細也是一個人,精力總是有限的。俗話說人多力量大,恰當地運用群眾的力量,才能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那麼,誰才是最適合的幫手呢?
我們可以拜託學校的門衛幫忙,因為門衛天天盯著門口,所有人的一舉一動他都看得很清楚。
體育老師也是很好的幫手,體育課上大家自由活動多,很容易發生肢體衝突,我們通過體育老師可以知道誰與誰經常發生衝突,力量是否成正比。
操場的監管員也是很好的選擇,很多學校為了保證操場的安全,專門安排了監管員看護,有的時候他發現學生打架鬥毆,會上前拉開,但是他不會做進一步的處理,如果教師能去問問他,多讓他留意自己班級的情況,就能瞭解到很多不知道的事情。
學生們面對不是自己班主任的其他教師,總是容易放鬆警惕,暴露出自己無所顧忌的一面,所以,我們可以拜託手工課的老師、餐廳的工作人員、探頭監視員,還有保安,讓他們幫助自己多留意學生。這等於在整個學校都有了自己的“眼線”,哪個學生搶奪別人的飯碗,哪個學生在樓道口欺負別人,你統統都知道,那麼自然而然就能分析出哪個學生正在遭受欺淩,哪個學生是欺淩者。
沒有人願意孤軍奮戰,在應對校園欺淩這種大事的時候,教師更不能孤軍奮戰。我們要調動起所能想到的人,拜託他們當我們的觀察員。雖然欺淩行為總是避開教師的視線,但是總有另一雙眼睛在幫我們盯著。
為什麼在校園欺淩發生之後,教師常常是最後被告知的人?為什麼教師總是不能在第一時間發現欺淩現象?因為欺淩的前提就是不想讓教師看見、聽到。不過,無論是欺淩者還是受欺淩者,他們都是學生,師生關係原本就是校園中最親密的關係,所以,只要教師有一定的耐心,總能發現欺淩的蛛絲馬跡。
教師要克服的5個觀念誤區
校園欺淩具有隱蔽性,所以,欺淩現象雖然頻頻發生,但教師往往很難提前發現,不過,它也不是全無蹤跡。只要留意,教師也可以在班級裡發現欺淩現象,要想做到這點,教師們首先要克服幾個觀念誤區。
1.不要盲目自信
當大象出現在臥室,我們要麼以為是幻覺,要麼覺得它不是真的大象。很多教師也以同樣的態度看待欺淩。當發現校園欺淩的苗頭時,他們會直覺性地否定:我們的學校管理非常嚴格,對學生的紀律也有嚴格的考核標準,我們班級不可能出現欺淩現象。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學校,都有不同程度的欺淩事件發生,對於學校或者班級的盲目自信,是導致教師不能第一時間發現欺淩現象的主要原因。
2.認識欺淩和衝突的區別
當某些校園欺淩發生的時候,許多教師都有這樣的想法:有點事情怕什麼,讓學生自己解決,成人不要插手,孩子們不是缺少與人相處的能力嗎,這正好是個機會,讓他們去解決吧,幹嗎一定要說是欺淩呢?
雖然教師期待學生自我成長的良苦用心值得讚賞,但是,我們必須明白:欺淩和學生衝突有一個本質的不同,衝突是平等的,兩個人勢均力敵,因為偶然的一件事情發生了衝突;欺淩則是蓄謀的、經常的、力量不對等的。教師一定要充分認識兩者的區別,認識到孩子有很多事情是需要我們幫忙的,科學地插手、引導、疏通和干預並不會妨礙他們的成長和進步,反而會避免他們遭受更多的傷害。
3.不能用欺淩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要面對許多問題,而遭遇挫折也是其中一項,很多教師將欺淩看作是對孩子的挫折教育,認為小孩子遭遇挫折後自行解決,對他的抗壓能力是很好的鍛煉。這種觀念如果擴大化,絕對化,一定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很大的創傷。因為挫折和欺淩有本質的不同,許多時候,挫折是一種客觀上經歷的失敗,是人人都要經歷的考驗和困難,挫折面前人人平等。而校園欺淩的本質是人對人的欺負,是人為的羞辱和災難,是同齡人之間所發生的不平等的行為,它的發生是蓄謀的,作為弱者很少有機會反擊,很少有機會翻身。所以,它對孩子的負面影響以及造成的心理創傷遠遠大於挫折。教師一定要克服自己觀念上的誤區,及早發現欺淩現象,否則,一旦發生嚴重的欺淩事件,很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的人際交往和身心健康。
4.任何學生都不該遭到欺淩
“凡是遭欺淩的孩子,一定是招人討厭的,先欺淩別人的”,很多教師都有這樣的誤區:這個孩子調皮搗蛋,總是惹事,所以別的孩子才總是欺淩他,只要他變好了,肯定就不受欺淩了。其實,無論這個孩子有什麼樣的毛病,不管學習有多糟糕,他都不應該遭受沒完沒了的欺淩,這是孩子作為未成年人的基本權利,保護這種權利也是成年人對孩子應盡的義務。
5.站在兒童的角度正視欺淩
專業調查數據表明,在同一所學校,三個月之內,同學們反饋的欺淩事件為89%,教師對欺淩事件的反饋為10.65%。這麼大的差距是怎麼來的?就是因為同一件事情,教師認為已經圓滿解決了,而孩子認為沒有解決,他們並沒有得到真正的幫助。兒童的欺淩只有兒童自己才看得到,因為他們身在其中,教師必須設身處地站在兒童的位置觀察,才能及時發現欺淩現象,及時和家長溝通,制止欺淩事件擴大至無法挽回的地步。教師只有真正地重視欺淩,才能及時制止這種現象,而不是等到事態嚴重到無法控制時,才恍然驚覺。
學生可能被欺淩的7個信號
下面我列舉出7個可能發生了欺淩的信號,教師可以此作為觀察和判斷的參考標準。
1.預警信號
預警信號指的是事件已經發生了,受欺淩的學生在身體上會出現反應,比如說這個學生開始頻繁生病。當一個人遭受了劇烈刺激之後,為了避免再次受到同類刺激,他的心理就會暗示自己生病了,因為生病會使自己不用遭受此類刺激,這類暗示會導致身體真的出現不良反應。如果一個同學開始經常生病,那麼可能是受到了欺淩。
2.容易緊張
當一個學生突然開始多了很多小動作,如咬指甲、臉抽搐、愛哭、口吃等,這個學生可能遭受了欺淩,正是因為心裡強烈不安,讓他時刻保持高度緊張的狀態,所以他會不自覺地做出小動作。當然做同樣小動作的孩子很多,需要教師一一辨別。孩子受到欺淩後,是不會主動告訴教師的,所以需要教師練就一雙火眼金睛。
3.害怕上學
一個正常上下學的學生,突然開始遲到、早退、曠課,這是受到欺淩後最正常的表現,遲到、早退都是因為害怕,為了避免再次遭受欺淩,甚至於以曠課來避免。對於這類學生,教師不應該用紀律規範來看待,因為他很可能是遭受了欺淩。
4.成績突然下滑
如果學生的成績一直很平穩,突然間開始下滑,上課聽講也不夠專注,作業也完不成,這個時候教師要注意,他很有可能被欺淩了。當然,不排除其他事件,但是多一個視角來看,對我們及時發現校園欺淩是有很大幫助的。
5.衣服破損
很多教師認為孩子衣服破損多半是淘氣弄的,比如登高爬低,但還有可能是遭受欺淩所致。教師對此要多一些關注,不能一概而論地認為是孩子淘氣,欺淩事件也偶有發生。
6.丟三落四
學生丟三落四的,一會兒找不到文具,一會兒找不到書本,他很有可能遭受了欺淩,因為欺淩者會把他的書本藏起來,或者扔了。如果有些同學的文具或者書本出現了一些這樣那樣的問題,他很有可能被欺淩了。
7.嘗試和討論自殺
每一年都會出現一些自殺或者自殺未遂的學生。在自殺之前,這些孩子很可能跟人討論過,或者異常關注這方面的事情。教師要注意,他們可能是遭受了欺淩,心裡想不開。還有一類學生正相反,他們遭受欺淩後,就開始欺淩比他們弱小的學生。教師對這兩類學生一定要給予重點關注,避免悲劇的發生。
在學校安插觀察員
因為欺淩者總是在有意避開教師的前提下進行欺淩,教師很難及時發現,發現不了,就無法進行有效的保護,無法制止事件的進一步擴大。教師再認真仔細也是一個人,精力總是有限的。俗話說人多力量大,恰當地運用群眾的力量,才能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那麼,誰才是最適合的幫手呢?
我們可以拜託學校的門衛幫忙,因為門衛天天盯著門口,所有人的一舉一動他都看得很清楚。
體育老師也是很好的幫手,體育課上大家自由活動多,很容易發生肢體衝突,我們通過體育老師可以知道誰與誰經常發生衝突,力量是否成正比。
操場的監管員也是很好的選擇,很多學校為了保證操場的安全,專門安排了監管員看護,有的時候他發現學生打架鬥毆,會上前拉開,但是他不會做進一步的處理,如果教師能去問問他,多讓他留意自己班級的情況,就能瞭解到很多不知道的事情。
學生們面對不是自己班主任的其他教師,總是容易放鬆警惕,暴露出自己無所顧忌的一面,所以,我們可以拜託手工課的老師、餐廳的工作人員、探頭監視員,還有保安,讓他們幫助自己多留意學生。這等於在整個學校都有了自己的“眼線”,哪個學生搶奪別人的飯碗,哪個學生在樓道口欺負別人,你統統都知道,那麼自然而然就能分析出哪個學生正在遭受欺淩,哪個學生是欺淩者。
沒有人願意孤軍奮戰,在應對校園欺淩這種大事的時候,教師更不能孤軍奮戰。我們要調動起所能想到的人,拜託他們當我們的觀察員。雖然欺淩行為總是避開教師的視線,但是總有另一雙眼睛在幫我們盯著。
得獎作品
中國教育新聞網2018年度影響教師的100本書TOP10、2019年全國中小學圖書館(室)推薦書目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