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新年快樂!買書領券省荷包
氣候變遷地圖
滿額折
氣候變遷地圖
氣候變遷地圖
氣候變遷地圖
氣候變遷地圖
氣候變遷地圖
氣候變遷地圖
氣候變遷地圖
氣候變遷地圖
氣候變遷地圖
氣候變遷地圖
氣候變遷地圖
氣候變遷地圖
氣候變遷地圖
氣候變遷地圖
氣候變遷地圖
氣候變遷地圖
氣候變遷地圖
氣候變遷地圖
氣候變遷地圖

氣候變遷地圖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20 元
優惠價
79252
促銷優惠
聯經出版全書系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7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前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 柳中明
200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旺加里‧馬塔伊
誠摯推薦

一場又一場刷新記錄的暴雨洪水,一年復一年不斷破表的高溫熱浪。
當極端氣候成為常態,當天災無情吞逝我們的GDP,
我們何時才能覺醒,氣候變遷不只是北極熊餓肚子的問題,
而是全世界、全台灣人民生死攸關的考驗!

2010到2011年間,巴基斯坦、澳洲與中國都發生嚴重水災,而俄羅斯與美國則出現森林大火,亞馬遜發生乾旱,世界各地出現破紀錄的高溫,這一切都顯示出氣候已經變得危險。2010年的全球均溫是有史以來最高的。北極海冰減少到有測量紀錄以來的第三低。這個新的千禧年的第一個十年是目前觀察到最溫暖的十年。

雖然目前對氣候變遷的認識還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而在某些領域的疑義又更多,但大圖像變得越來越明確。這個議題變得日益急迫,許多破紀錄的事件都伴隨著重大的人類悲劇而來。

這本最新最即時的地圖集,透過豐富的圖畫、地圖、照片、表格,分析了關於氣候變遷的最新思維以及各種重要議題。清楚、簡單的圖文敘述,讓讀者可以在短時間內輕鬆掌握氣候變遷的所有知識。

◎ 本書特色:
1.200多張全彩地圖、表格、插圖。
2.內容包含:警訊、日常生活中的極端事件、氣候與社會危機、溫室效應、化石燃料、碳平衡、危機中的城市、可再生能源、國際行動、碳權交易、解決方案等等。
3.對於決策者、環保人士、學生,以及所有關心此議題的讀者,是一本極佳的教材。

作者簡介

柯斯汀‧陶(Kirstin Dow)
南卡羅萊納大學地理學系教授,卡羅萊納綜合科學與評估研究所(CISA)的研究員。CISA是美國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所資助的團隊網成員之一,負責在區域層級提升民眾對氣候所造成的社會衝擊的認知,增進氣候科學在決策中的價值和實用性。柯斯汀‧陶的研究有助於這個跨領域的團隊聚焦於氣候變遷的衝擊、脆弱性、調適與不確定性的溝通等重點。

托馬斯‧唐寧(Thomas E. Downing)
全球氣候調適同盟(GCAP)的主席兼執行長。GCAP是一項創舉,透過調適學院的培訓,和先進的知識管理服務,提供客戶氣候變遷的知識性調適方案。托馬斯‧唐寧目前是牛津大學地理與環境學院的訪問教授,也是伊麗莎白女王廳的開發研究人員。之前曾擔任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牛津辦公室的執行主任。

譯者簡介
王惟芬
台大動物系,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科技醫療史碩士。曾經謀生處:中研院動物所與生物多樣性中心、葉子咖啡店、總統府與台大海洋所。譯著有《挑戰海洋盡頭》、《普魯斯特與烏賊》、《左手、右手:探討不對稱的起源》、《蝴蝶、斑馬與胚胎》、《抗生素的迷思》、《水資源地圖》等書。另曾參與環境資訊電子報、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網與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等編譯。

名人/編輯推薦

專家推薦
「文字簡潔,繪圖精美,內容詳實有憑有據,這本書闡明了全球氣候變遷的關鍵議題。」──《科克斯評論》

「由於氣候變遷很可能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大考驗,我們自然會想要深入了解。如果不想辛苦查詢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又乾又澀的學術資料,你可以選擇閱讀《氣候變遷地圖》,透過精簡濃縮的科學新知,以及各種表格、地圖、小知識,了解氣候變遷正如何影響我們的地球。」──《衛報》

「這是一本極佳的著作,可讀性十足。令人眼睛一亮的不只是書中豐富的資訊,更因為全書充滿清晰有力的圖解和表格。」──能源與資源研究所主席

「這本創新的地圖集可以做為基礎的工具書,讓讀者能快速而正確地掌握這個跨領域議題的全貌。」──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

「這本絕佳的工具書可以幫助你看懂那些錯綜複雜的數據。如果你想要一口氣了解氣候變遷這件事,這本書是最好的開始。強力推薦。」──《Transition Culture》

「想要開始了解氣候變遷,這本書是絕佳的管道。」──加拿大《林業期刊》

「薄薄的一本書,容納了豐富而正確的資訊,以一目了然的方式編排。是學生的最佳讀物,也是每個圖書館書架必備的參考書。」──《生態與環境教育》

「如果你想了解氣候變遷的證據、原因、後果,以及我們該怎麼辦,那麼,快去買這本書。」──《CarbonSense》

「每一間學校都應該用這本地圖集做為環境教育的補充教材。」──《教育學報》

「一本簡明而嚴謹的科普讀物,可以讓人受用多年。」──牛津大學環境中心

「這本蘊含豐富的參考讀物,以更為寬廣的視野來看待氣候變遷。它提供了珍貴的資訊,協助讀者了解核心議題,同時體認到全球不公平的狀態。」──《晨星報》

「《氣候變遷地圖》是本不可多得的基本讀物。內容清晰、濃縮,加上精緻的繪圖。每個人的書架上都應該要有一本。」──BBC


推薦序/200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旺加里.馬塔伊(Wangari Maathai)教授
希望《氣候變遷地圖》激發全體世人展開行動。本書的兩位作者彙整他們多年的經驗,以清晰的格式呈現出氣候變遷的種種事實,從早期的警訊、驅動變遷的因子到政策的影響,都提出了許多有力的證據。面對氣候變遷,我們從無知、否定到提出政策建議和開啟全球談判,這一路走來相當漫長。
在這段時間,氣候科學家已訂出暖化的上限:氣候正在變暖,除非我們改變目前的生活方式,不然溫度預計將持續升高,超過危及所有生物的2℃上限,屆時可能會釀成生物圈的大災難。科學家建議,我們應著重在大幅減少廢氣排放量,並且積極達到碳中性(carbon neutral)。
碳循環是生態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生態系氣候作用的關鍵要素。目前,因為砍伐森林而排放的碳占了全球排放量的20%左右,據研究顯示,這比全球所有的運輸系統的排放量還來得大。亞馬遜、剛果盆地和東南亞的雨林生態系是地球的「綠肺」,對全球氣候調節非常重要。過去30年來,我和肯亞「綠帶運動」的婦女一同進行許多活動,我們發現一旦基層社區明白環境和他們生計之間的關聯,將會採取行動對抗環境退化的源頭。正是他們這群人會採取減緩和調適氣候變遷負面衝擊的技能和舉措。氣候政策中至關重要的是要促進公平、維持生物多樣性和保障弱勢族群的權利。氣候變遷的解決方案必須將人與自然放在其核心。
我們有道德責任保護後代子孫和所有不能為自己發言的物種的權利。氣候變遷的挑戰,需要全球性的政治意願來解決。要是沒有政治意願,特別是那些政經勢力強大的國家,不管這世界繼續進行多少外交協商,若是不採取行動,恐怕還是災難一場。我們這代人還有機會來解決這份挑戰。我們的起步已經有點晚了。現在就採取行動吧!

 

目次

推薦序
前言
氣候變遷名詞解釋

Part 1 改變的徵兆
1 警訊
2 極地的改變
3 縮小的冰河
4 海洋的改變
5 日常生活中的極端事件

Part 2 變動中的氣候
6 溫室效應
7 氣候系統
8 解讀過往的氣候
9 預報未來的氣候
10 氣候與社會危機

Part 3 驅動氣候變遷
11 過去與現在的排放量
12 化石燃料
13 甲烷與其他氣體
14 交通運輸
15 農業
16 碳平衡

Part 4 預期後果
17 生態系瓦解
18 用水安全
19 糧食安全
20 健康威脅
21 海平面上升
22危機中的城市
23 文化流失

Part 5 因應變化
24 調適的迫切行動
25 建構調適能力
26 城市的因應
27 可再生能源
28 低碳未來
29 碳的計算

Part 6 國際政策與行動
30 國際行動
31 達成《京都議定書》的目標
32 《京都議定書》之後的展望
33 碳權交易
34 金援因應措施

Part 7 投入解決方案
35 個人行動
36 公眾行動

Part 8 氣候變遷的數據

書摘/試閱

5 日常生活中的極端事件

長期溫度紀錄之下,顯示出73%的陸地區域,夜間氣溫變暖的天數明顯增加。

某些極端事件的頻率正不斷增加。在許多氣候層面上,都出現偏離過去氣候變異模式的變
動。

在世界許多地方,豪大雨的次數增加。在中國,2010年的大雨造成28個省份出現洪水和土石流。在巴基斯坦,異常的大雨降在印度河集水區,造成河水流量激增,在之後的幾週淹沒許多地區。
從1950年開始,熱浪發生的次數不斷增加,不僅影響農作生長,危害人類健康,更加劇乾旱的災情。溫暖夜晚的天數在世界各地也普遍增加,這個看似不重要的改變其實會影響地球散熱的效率,白天的熱氣無法在入夜之後散去。

我們很難將一場豪雨這類單一的極端事件歸咎於人類引發的氣候變遷,而非天然的變異,但是這些事件發生的機率上升,可能就和氣候變遷有關。我們可以將氣候變遷當成是極端事件的加碼,透過一些大型資料集,記錄下世界各地長達幾十年的每日降雨量和氣溫,可以很輕易地發現這種加碼的效應。至於要偵測在這個趨勢中相對稀少的事件,比如在世界各地造成重大破壞的熱帶氣旋和颶風,則是難上加難,不過還是有些微的證據顯示從1970年代以來,它們的頻率和強度都增加了。

近來極端氣象事件造成的影響,可以從重建中的紐奧良或是飽受水災之苦的巴基斯坦鄉村居民這些例子看出。隨著地球暖化,這類災難發生的機率可能也會增加。

不過,這些衝擊不能全歸咎於氣候變遷。其他許多社會與經濟因素也會影響到人類在危機中的承受力和損失。貧窮、不良的警報系統和土地使用規劃、不當的保護屏障以及其他經濟、教育、居家資源和治理的問題,也都使我們在面對這些極端事件時,變得更為脆弱。

22 危機中的城市

沿海地區約有22,000座城市人口超過10萬

沿岸的暴風雨、洪水、侵蝕與海水侵入淡水等問題,對沿海地區造成一大威脅。

約40%的人居住在離海岸不到60哩的地方,也就是在強烈海岸暴風雨侵襲的範圍內。大約有14,500萬人居住的高度離平均海平面不到1公尺。經濟活動主要集中在大型的沿岸城市,因此持續吸引人潮前往那裡尋找工作和機會。雖然都會區的資源比郊區多,但它們正面臨到巨大損失的威脅。

海岸侵蝕、海平面上升、鹽水污染以及可能出現的強烈暴風雨,會對低窪地區的都市環境造成更大的壓力。老舊的基礎建設可能不適用於現在的狀況,或是隨著未來氣候條件的改變,而變得更不適當。城市所仰賴的傳播、貿易、健康照護與運輸也一樣陷入危機。

氣候變遷所造成的某些後果,比如淹沒大面積的三角洲,有可能釀成重大災難。其他諸如海水上移到淡水河流、高潮造成的淹水或是異常的豪大雨,也會因為頻率或強度增加,讓人付出沉重的代價。海水入侵會讓飲用水和灌溉用水鹹化,會讓河水的腐蝕性變強而無法用於工業或電廠的冷卻過程,也會改變海岸生態系。

所有的沿岸城市都面臨這樣的威脅,不過人口超過1千萬的城市所面臨的挑戰將更為嚴峻,因為其規模更大、複雜度更高,而且當中的族群更為巨大和分歧。供水和污水系統可能都不堪應付,居住在城市邊緣貧民窟的上百萬貧民極可能因此得到傳染病。港口設施可能無法運作,政府和金融機構也會嚴重受損,影響整個國家的行政和經濟。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5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