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音韻‧中原音韻講疏(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近代散佚戲曲文獻集成.理論研究編 9
ISBN13:9787203102816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佚名; 汪經昌
出版日:2018/03/01
裝訂/頁數:平裝/348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中州音韻中原音韻講疏/近代散佚戲曲文獻集成·理論研究編(9)》收錄的是佚名著的古代重要的韻書《中州音韻》和汪經昌的《中原音韻講疏》。《中州音韻》卷首有十九韻目,用字、排列與《中原音韻》相同,每韻下按聲調分為幾個部分,與《中原音韻》相比,該書也具有一定的獨特之處。《中州音韻講疏》則是一部音韻研究著作,書中對《中原音韻》有很多詳細的講解與考訂。
作者簡介
汪經昌(一九二二—一九八五)
曲學家。字守言,號薇史,湖北省武昌縣人。上海光華大學政治系畢業。幼從吳瞿安(梅)先生學習,一九五八年任台灣師大國文系教授,講授曲學課程,並兼任東吳大學、中國文化大學教授,一九六六年任教新加坡義安書院,後轉任香港新亞書院教授。著有曲學例釋南北曲小令譜中原音韻講疏。
序
戲曲,是我國在世界藝壇上獨樹一幟的綜合性藝術。如果從金元時期戲曲趨於成熟的階段算起,歷經明清兩代,到晚清民國時期,它已經走遇了近七百年的道路,發揮過重大的社會影響。
戲曲,包括雜劇、傳奇乃至花部小戲等體裁,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其內容、形式,不斷地變化融合,也經歷過好幾個不同的發展階段。進入晚清民國時期,隨著我國歷史和社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戲曲進人了非常獨特的歷史時期。對於中國文化和研究中國戲曲史而言,這是具有特別意義並且非常值得注意的歷史時期。
我國戲曲,元代以雜劇為主流,明清兩代,劇壇以傳奇為主,也兼演雜劇。但到了清代乾隆年間,朝廷經常在為皇帝、皇太后祝壽的全國性節日,引進各種地方戲班,進入北京會演。以此為契機,徽班以其精彩的表演和它易於為群眾接受的特質,在京城落地生根,影響日益擴大。它融合了其他唱腔,形成了後來被稱為'京劇'的新劇種。這時候,各處的地方戲,風起雲湧。至於曾在舞台上流行的雜劇、傳奇,即使在某些方面結合時代的潮流,有所革新,但終究敵不過以徽班為代表的清新、活躍、更接地氣的地方戲。愈到後來,屬於'雅部'的雜劇、傳奇,漸漸無人問津,走向衰落。從此,'花部'終於戰勝了'雅部',中國的劇壇,經歷了一次重大的變化。從晚清到民國,隨著政治經濟的變革,西方各種思潮包括文藝思潮,也陸續湧入古老的天朝。我國戲曲領域,與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鬥爭相聯繫,與資產階級政治運動相適應,也出現了深刻的改良活動。以京劇為例,劇壇上呈現出與元明清三代不同的面貌和特點。
從金元以至明清,我國戲曲經過長期的創造、沉澱,在劇本創作上,特別在唱、做、念、打等表演技巧方面,都在不斷地完善。乾嘉以來,商業興旺,中心城市如北京、上海一帶,市場繁榮,觀眾日多,審美要求也日益提高。加以宮廷的大力提倡,各個地方戲種有了交流借鑒、互相影響、共同提高的機會。以京劇為代表的'花部特別在表演藝術方面,日臻成熟,達到了中國戲曲史上的高峰。那時候,戲班眾多,名角迭出。咸豐、道光年間,京師出現以演老生見長的程長庚、餘三勝、張二奎。這三傑,被稱為'三鼎甲'。後來又出現譚鑫培、汪桂芬、孫菊仙三位傑出的老生演員,被稱為'後三鼎甲弋他們的做派唱工,或如黃鐘大呂,慷慨沉雄;或如雁嘯長空,悲涼蒼勁。他們風格各異,而其共同之點:品行端正,敬業不懈,嚴肅地對待藝術創造。因此,他們被藝術界公認為偶像,也受到廣大觀眾的尊敬。
到民國初年,觀眾喜愛老生的熱忱,逐漸轉換為對旦角的追捧。當時京劇湧現出四大男旦。梅蘭芳以俊美的容姿,唱、做、念、打已達爐火純青的表演技藝,讓觀眾如痴如醉。程硯秋擅演悲劇,以青衣應工,幽韻哀情,如泣如訴,唱到劇中的淒楚之處,讓觀者感同身受。荀慧生則表情多變,做派風流活潑,有第一花旦的美譽。尚小雲嗓音圓亮高朗,在串演女性角色中透露著英勃之氣,他尤擅演刀馬旦,在旦角中自成一派。那時候,梅、程、苟、尚紅透了中國劇壇。
可以說,清末民初,是中國戲曲發展的高潮時期,尤其是在表演技巧方面,更是發展到藝術的頂峰。
戲曲,包括雜劇、傳奇乃至花部小戲等體裁,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其內容、形式,不斷地變化融合,也經歷過好幾個不同的發展階段。進入晚清民國時期,隨著我國歷史和社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戲曲進人了非常獨特的歷史時期。對於中國文化和研究中國戲曲史而言,這是具有特別意義並且非常值得注意的歷史時期。
我國戲曲,元代以雜劇為主流,明清兩代,劇壇以傳奇為主,也兼演雜劇。但到了清代乾隆年間,朝廷經常在為皇帝、皇太后祝壽的全國性節日,引進各種地方戲班,進入北京會演。以此為契機,徽班以其精彩的表演和它易於為群眾接受的特質,在京城落地生根,影響日益擴大。它融合了其他唱腔,形成了後來被稱為'京劇'的新劇種。這時候,各處的地方戲,風起雲湧。至於曾在舞台上流行的雜劇、傳奇,即使在某些方面結合時代的潮流,有所革新,但終究敵不過以徽班為代表的清新、活躍、更接地氣的地方戲。愈到後來,屬於'雅部'的雜劇、傳奇,漸漸無人問津,走向衰落。從此,'花部'終於戰勝了'雅部',中國的劇壇,經歷了一次重大的變化。從晚清到民國,隨著政治經濟的變革,西方各種思潮包括文藝思潮,也陸續湧入古老的天朝。我國戲曲領域,與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鬥爭相聯繫,與資產階級政治運動相適應,也出現了深刻的改良活動。以京劇為例,劇壇上呈現出與元明清三代不同的面貌和特點。
從金元以至明清,我國戲曲經過長期的創造、沉澱,在劇本創作上,特別在唱、做、念、打等表演技巧方面,都在不斷地完善。乾嘉以來,商業興旺,中心城市如北京、上海一帶,市場繁榮,觀眾日多,審美要求也日益提高。加以宮廷的大力提倡,各個地方戲種有了交流借鑒、互相影響、共同提高的機會。以京劇為代表的'花部特別在表演藝術方面,日臻成熟,達到了中國戲曲史上的高峰。那時候,戲班眾多,名角迭出。咸豐、道光年間,京師出現以演老生見長的程長庚、餘三勝、張二奎。這三傑,被稱為'三鼎甲'。後來又出現譚鑫培、汪桂芬、孫菊仙三位傑出的老生演員,被稱為'後三鼎甲弋他們的做派唱工,或如黃鐘大呂,慷慨沉雄;或如雁嘯長空,悲涼蒼勁。他們風格各異,而其共同之點:品行端正,敬業不懈,嚴肅地對待藝術創造。因此,他們被藝術界公認為偶像,也受到廣大觀眾的尊敬。
到民國初年,觀眾喜愛老生的熱忱,逐漸轉換為對旦角的追捧。當時京劇湧現出四大男旦。梅蘭芳以俊美的容姿,唱、做、念、打已達爐火純青的表演技藝,讓觀眾如痴如醉。程硯秋擅演悲劇,以青衣應工,幽韻哀情,如泣如訴,唱到劇中的淒楚之處,讓觀者感同身受。荀慧生則表情多變,做派風流活潑,有第一花旦的美譽。尚小雲嗓音圓亮高朗,在串演女性角色中透露著英勃之氣,他尤擅演刀馬旦,在旦角中自成一派。那時候,梅、程、苟、尚紅透了中國劇壇。
可以說,清末民初,是中國戲曲發展的高潮時期,尤其是在表演技巧方面,更是發展到藝術的頂峰。
目次
中州音韻
中原音韻講疏
中原音韻講疏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