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構美國經濟規則
商品資訊
ISBN13:9789620765957
替代書名:Rewriting the Rules of the American Economy
出版社:香港商務印書館
作者:約瑟夫 E‧斯蒂格利茨
譯者:張昕海
出版日:2018/05/18
裝訂/頁數:平裝/240頁
規格:23cm*17cm (高/寬)
商品簡介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E.斯蒂格利茨曾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長期研究世界經濟發展問題。他在《重構美國經濟規則》中,反思美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他在書中指出,過去美國被視為機遇處處之國家,惟目前之處境已遠差於其他國家。歸根究底,原來是社會資源嚴重傾斜,致令社會各階層未能受惠於經濟增長。
此書旨在提出化解這種不平衡狀態的建言。在全球化語境之下,《重構美國經濟規則》有跨越地域的意義。
作者簡介
序
譯者序
開卷有益。《重構美國經濟規則》讀來印象深刻,收穫頗多。原因有三:
一是大師新作。作者斯蒂格利茨是我們頗為熟悉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他編著的《經濟學》,是很多人學習經濟學的入門書,與薩繆爾森的《經濟學》、昆曼的《經濟學原理》鼎足齊名。薩繆爾森曾對這位年輕近30歲的同鄉不吝溢美之詞,評價斯蒂格利茨為“偉大的經濟學家”。《重構美國經濟規則》是斯蒂格利茨在金融危機之後的新作,書中側重點不在闡述經濟學理論,而是直面美國當今經濟社會中種種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一系列變革和重構的政策主張,有理有據,有解決路徑,娓娓道來。
二是透視美國。斯蒂格利茨不僅是享有盛譽的經濟學家,同時也是一位卓有建樹的高級經濟官員,1993-1997年的四年間,斯蒂格利茨應邀進入克林頓總統經濟顧問團,卸任後又出任世界銀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既有理論又有實踐。在《重構美國經濟規則》中,斯蒂格利茨指出,金融危機過後,美國經濟雖然逐步企穩,但長久以來的積弊並未革除,在經濟恢復增長的同時,經濟活力下降、壟斷程度提高、金融持續膨脹、底層人民生活艱難等諸多風險還在不斷積累發酵。這種種現實問題,如果不是斯蒂格利茨這樣著名的經濟學家研究論述,很多人可能會不相信,或者不願相信。美國怎麼可能是這個樣子?是的,就是這個樣子,就如書中所詳細論述的。
三是理論自信。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很多人習慣於以西方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為參照,學習它們的經濟理論、經濟制度、經濟政策,以致某些學者形成了“言必稱希臘”的學術定勢,迷信在經濟理論和實踐上,只要與美國一致就是正確的,與之不同則是謬誤。這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也是缺乏理論自信的表現。經濟學是“經世濟民”之學。實踐出真知。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改革開放30餘年取得的偉大成就,正在逐步形成根植於中國實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也在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科學性,也給了我們從仰視到平視西方經濟學理論的底氣和自信。
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宣導實踐,而且必須依靠實踐的時代。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國,我們迫切需要能夠指導中國實踐、解決中國問題、體現中國水平的經濟學家、經濟學理論。機遇千載難逢,廣大經濟工作者大有可為。謹以為序。
目次
譯者序 i
前言 iii
第一章 概要
原有模型錯在哪裏 4
一個新方法:制度與修正結構性不平衡的重要性 7
財富與不平等 8
我們如何走到了今天 11
講述如今的經濟 15
本書的結構 17
第二章 當前規則
為何需要規則來確保市場保持自由和競爭 22
新技術是市場特權的新源頭 24
全球化打破了權力平衡 25
金融在自我監管上的失敗 28
金融和不平等的增長 30
金融業規則乏力導致經濟疲軟 31
規則調整帶來唯股東至上 36
規則調整導致管理層收入飆升 37
CEO收入結構導致投資減弱 38
富裕人群的稅收變革 41
減稅不均衡,加劇不平等 42
低稅率對經濟發展毫無益處 44
美聯儲專注通脹 46
忽視充分就業任務的後果 48
公司影響力增加,犧牲工人權利 51
工會力量弱化威脅工資和福利 52
工人政治力量減弱 53
美國工人勞工標準降低 54
勞動力低端市場貧困加劇 56
有色人種受規則排斥的歷史 59
有色人種面臨不平等際遇 60
結構性歧視帶來不良經濟後果 64
規則未能適應職業女性 66
收入性別差距持續 68
性別平等帶來經濟收益 68
第三章 重構規則
抑制上層 72
恢復市場競爭 72
恢復知識產權領域的平衡 73
對全球貿易協議進行糾正 74
通過政府議價控制醫療成本 76
修改破產規則,納入學生和有房一族 76
修復金融業 78
“大而不倒”的終結 79
規範影子銀行,關閉離岸銀行 80
金融市場的開放透明 82
降低借記卡與貸記卡手續費 83
執法必嚴 84
改善美聯儲的管理 85
促進長期業務增長 86
調整首席執行官的薪酬 87
實施金融交易稅 88
放權給長期利益相關方 89
重新平衡稅收和轉移支付制度 90
增加高收入者的邊際所得稅 90
實行“公平的稅收” 91
通過對企業海外收入徵稅刺激國內投資 93
建立“促增長”“促平等”的稅收政策 93
拉動中層 94
以充分就業為目標 95
改革貨幣政策,優先考慮就業 96
重振公共投資 97
投資於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改造 98
擴大公共交通的覆蓋範圍 99
賦予職工權力 100
加強話語權 100
政府設定標準 101
增加執行勞工標準的資金,加大懲罰力度 102
提高最低工資標準 103
提高強制加班的收入門檻 103
拓寬勞動市場就業途徑及晉升空間 104
改革刑事司法系統,降低監禁率 105
修改移民法,提供公民路徑 106
帶薪病假合法化 107
家庭假合法化 108
實行育兒津貼 109
促進同工同酬 109
保護婦女享有生育健康服務 110
增加經濟安全和機會 110
通過兒童津貼、家訪、學前班等方式投資兒童早期教育 111
增加公共資助,調整助學貸款,加大對營利性學校的審查,擴大高等教育的覆蓋面 112
提供廉價的全民醫療服務 114
通過郵儲銀行擴大銀行服務範圍 115
為住房貸款提供公共選擇 116
通過減少交易成本和對退休人員的剝削增加退休保障,擴大社會保障 117
改革政治不平等 119
結論 121
附錄 122
致謝 134
註釋 138
書摘/試閱
前言
美國經濟及其不足之處
《重構美國經濟規則》一書出版之時,美國政治正走向分水嶺。美國民眾焦慮、憤怒。他們也應該如此。當然,這是一本關於經濟學的書,但更是一本關於人的書。
絕大多數美國人,不僅僅是窮人,都因為基本的生存問題而倍感憂慮:讓孩子得到體面的教育,賺到一份可以應付家庭開支的薪水,或者退休後能有足夠的存款。2008年的金融危機以及隨之而來的經濟大蕭條,讓上千萬的家庭失去了房產,或面臨被銀行收回抵押房產的風險,與此同時,也導致了870萬人失業;即使現在,有房一族依然擔心自己的房產還能保有多久,許多失業人員要麼永久退出勞動力市場,要麼選擇低技能、低收入的工作。
然而,本書將要揭示的是:這些經濟困境並非最近才出現,也不能僅僅歸咎於金融危機。幾十年來人們的工資收入微薄,財務安全漸被侵蝕,人們對未來的信心也隨之降低。對於許多美國人而言,要獲得或維持中產階級的生活方式似乎越來越遙不可及。他們在新聞中常聽到經濟“增長”和“恢復”,卻並未見其轉化為穩定的收入或增長的薪水。由於股市飆升,位於社會頂層的人們的收益驟增,已遠超其在經濟危機中的損失。但其他人並非如此,那些底層的窮人已經被洗劫一空。2009-2012年之間,91%的收入增長被1%最富有的美國人所佔有,這正是不平等擴大的一個縮影。
一些評論員指出經濟復甦的其他跡象,尤其是在就業市場。但是,儘管名義上失業率只有5.3%,仍有數百萬人處於隱性失業或者兼職狀態。勞動參與率大幅降低,已經降至20世紀70年代末女性大規模進入勞動力市場之前的水平。許多非自願從事兼職或打散工的人們,想獲得工作但並未積極尋找,進而退出求職人群。如果將這一人群也考慮進來,實際失業率超過10%。有色人種社區失業率更高,非裔美國人的失業率是白人的兩倍。這已是持續半個世紀之久的事實了。
超越政治分歧、代溝及讓我們痛苦的種族分裂,每一位美國人都渴望獲得指引、找到答案,實現全新的、普遍的共同繁榮。兩黨政客競相談論“不平等”話題,試圖號召選民關切此話題,吸引選民眼球。99%和1%的問題,已成為“全美國對話”的一部分。但是,至今沒有哪位政黨領導人能直接明確地解釋,人才濟濟、經濟增長和創新能力記錄良好的美國,為何會陷入這個長期低迷的困境,也沒有任何人能制訂出一份明確、全面的計劃,帶領美國走出泥沼。就在這一刻,我們提出一個簡單的想法:重構美國經濟規則,使其更有效──不只為了富人,而是為了每個人。
我們的答案:重構規則
本書旨在解釋美國經濟出現的問題及該如何解決,就重構21世紀經濟規則進而實現共同繁榮列出廣泛議題,詳細闡述了需要開展的工作,並為我們增加信心,如果有政治意願,這些工作是能夠做到的。
本書最初以一份羅斯福研究所報告的形式發佈,主要面向政治決策者,但它的影響範圍遠超這一群體。《紐約時報》評價它為“重構35年經濟政策的激進藍圖……(這35年的政策)導致財富大量向富人集中,中產階級日益受擠壓”。《時代》雜誌說,《重構美國經濟規則》揭示了關於不平等問題的“秘密真相”。福特基金會將其稱為一個“里程碑”。當然,政客們也聽到了。伊莉莎白‧沃倫議員稱讚這篇報告“具有開創性”。支持者、勞工領袖、國會議員、總統候選人紛紛要求介紹、討論和進一步闡述“這些規則”。重要的是,他們視這份報告為行動的號召:要使經濟更強大,我們現在具體能做些甚麼?
我們原以為了解經濟學,其實不然
這裏的核心資訊非常簡單:美國經濟失去平衡並非由於經濟學的客觀規律。今天的不平等並非資本主義演化的必然結果。相反,是指導經濟的規則把我們帶到這裏。借助從經濟學中學到的知識、對規則制定者和制定方法的了解,我們能夠改變那些規則。最精彩的部分是,為了改善美國普通家庭財務穩定狀況而改變規則,實際有利於整體經濟。
我們現在知道,基於正統經濟學理論的經濟規則是錯誤的,也是過時的。供給學派經濟理論認為,規則管制、高稅收和高福利制度所帶來的負擔阻礙增長──這與幾十年前凱恩斯主義所強調的需求不足限制因素完全不同。供給學派的觀點不僅導致解除管制、降低高收入人群稅收,還削減了社會福利及公共投資。現在的結果是:我們降低了高收入人群的稅率、廢除法規,但收益並沒有“涓滴”惠及其他人。相反,這些政策增加了大公司和美國最富裕人群的財富,加劇了社會不平等,卻並沒有如擁護者所承諾的那樣推動經濟增長。
20世紀中葉以來,經濟學理論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現在出現了許多新證據,讓我們更好地了解市場的優勢與局限。證據表明,市場並非在真空中存在,而是由我們的法律體系和政治制度塑造而成。這也告訴我們,我們可以在改善經濟狀況的同時減少不平等。簡單地說,只能在經濟增長和讓更多的美國人共用繁榮中二選一,但這種觀念是錯誤的。
從今天我們所能看到的水平看來,不平等是一個選擇。既然規則不再適用,是重構它們的時候了。這是個好消息。
政治運動的角色,現在和過去
對真正變革的需求日益增長。這不僅是因為美國民眾當下的所見所感,也基於他們對未來的預期。
由於經濟持續數十年低迷,對於經濟形勢的擔憂,在政治討論中已從邊緣位置移到最中心。多數美國人收入停滯不前,但工人的勞動生產率卻在持續增長;二者間的差距前所未有。上層的公司高管和銀行家們收入飆升,而他們所經營的公司狀況卻沒有隨之改善。更加靈活的勞動力市場本應帶來更多就業增長,但實際並非如此,因為要想達到危機前的就業水平,並消化吸收潛在勞動力,美國至少需要增加300萬個就業崗位。可以看到,80%的就業增長來自低收入的服務業和零售業。美國的富裕階層財富日益增長,而普通民眾卻收入停滯、憂心忡忡,這一狀況在政治上非常脆弱。
儘管現狀不可持續,未來依然可怕。美國民眾知道,經濟正在發生根本轉變,這是一個經濟自我瓦解的時代。隨之而來的經濟轉型(包括技術和全球化的發展)將既帶來希望也帶來風險。越來越多的人靠賺取“微收入”來維持生計,通過各類平台提供召車、住房及各類服務,服務內容涵蓋從保潔到電腦編程。這類共用經濟能帶來極大的自由度和靈活性,當然也需要我們對75年前制定的法律框架進行更新。與現在相比,當時的《國家勞工關係法》和配套的勞工法規要求僱主關係更持久,對勞動者的定義更狹窄。
大多數美國民眾不需要經濟學家來告訴他們,解決面臨的變化和挑戰,需要一套全面的解決方案。對當前經濟結構的邊邊角角做一些小修小補,已無法讓經濟重回正軌。事實上,美國民眾非常清醒地認識到,經濟已經無法正常運轉。根據最近的民意調查,近2/3的美國民眾,包括共和黨、民主黨及無黨派人士,都認為貧富差距問題必須得到解決。我們看到,針對這些問題的社會和政治運動越來越有影響力:從重點反對金融行業特權的“佔領華爾街”及後續系列運動,到為增加工資、種族平等、降低大學學費和住房貸款而奔走呼籲的人們。他們都在表達真實的深層次需求,並要求採取行動。
本書聚焦美國,但在這裏發生的事情同樣也出現在世界上許多其他國家。受同樣的錯誤經濟理論影響,國際經濟規則已經發生改變。在一些情況下,美國被視為榜樣;在其他一些情況下,美國利用其在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貿易組織、20國集團和其他國際組織的影響力,對其他國家強加這種改變,導致其他國家出現更多的不平等和更嚴峻的經濟形勢。
機遇
在社會廣泛呼籲變革的時刻,《重構美國經濟規則》解答了美國的經濟為何持續下滑這個問題,並在此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套遠非在邊邊角角進行小修小補的解決方案。經濟放緩和不平等加劇,就像硬幣的正反兩面。過去30年所發生的變化,導致短視行為增加,長期投資減少,包括人力資本投資減少,而只有這些投資才能帶來持續的高增長率。這種短視行為導致經濟形勢不穩定,美國仍然在遭受上一輪經濟危機餘波所帶來的痛苦。
美國已經創建了一個充滿扭曲的市場經濟,它讓上層階級受益並扼殺長期增長。實現共同富裕並不只是再分配(在市場手段之後通過稅收和轉移支付進行再分配)的問題,儘管再分配也十分重要。美國政府也必須為大多數美國人增加工資、福利,並最終獲取經濟政治權利。基於以上觀察,本書提供了一套全面的答案清單,並且表明:事實上,美國能夠做到從源頭上抑制不平等,同時創造一個更加穩定、快速增長的經濟。
在今天僵持的政治環境中,這聽起來像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我們可以從過去汲取靈感。20世紀之交,當經濟徹底遠離農場和農業轉向工廠和工業的時候,美國進步運動試圖保護並最終從政治上動員了包括勞動人民在內的所有美國民眾。思想理念成熟於真正的變化之中。希歐多爾‧羅斯福總統認識到,經濟權力集中將導致政治權力集中,他開始限制壟斷和托拉斯企業聯合組織。佛蘭克林‧羅斯福新政設計了一套新的政策體系,試圖通過重新締結社會契約和改善眾多美國民眾在新工業經濟中的狀況,來對抗經濟和政治力量的雙重集中。這也是為了使這些政策理念成為現實的一個基本承諾。
羅斯福新政遠遠不夠完美,特別體現在對婦女和有色人種的不作為上,我們今天必須努力糾正這些不足之處。但1892-1938年的歷史表明,為了人民,美國政治家可以將外部社會運動和強大的政治力量整合起來,對規則秩序做出深刻的結構性變革來指導美國的經濟。
今天,我們又有機會看到這一幕重現,並有義務去推動它。這些規則經過幾十年的醞釀才產生,也將通過長時期的努力才能得到全面重構。美國的中產階級和工薪階層已經在恐懼中生活太久,但正如佛蘭克林‧羅斯福告訴我們的,我們唯一害怕的事情就是害怕本身。本書讓我們推開過去的那種恐懼,並將未來的經濟掌控在自己手中。
那份羅斯福研究所原創報告的廣泛發行表明,許多華盛頓內外的政客們都正在關注。然而,這裏的各種分析和論據要求的更多──要求採取行動。我們的政治領導人有勇氣回應這個呼籲嗎?
《重構美國經濟規則》這本書是一個團隊努力的成果。這個團隊有眾多專家和研究人員,其中包括來自羅斯福研究所的內爾‧阿伯內西、亞當‧赫什、蘇珊‧霍姆伯格和麥克‧孔恰爾。埃里克‧哈里斯‧伯恩斯坦在研究方面提供了大力幫助,他不知疲倦地仔細研究了大量資料、歷史分析和眾多的政策解決方案,使得本書內容不僅全面,而且精闢和富有說服力。如果本書能夠成功地實現這一困難的平衡,都應該歸功於他們的卓越智慧和辛勤工作。
《重構美國經濟規則》這本書也離不開許多具有先見之明的和樂觀人士的大力支持。我們對福特基金會提供的諮詢和支援表示感謝,尤其要感謝達倫‧沃克、賽維爾‧德索薩布里格斯和陳唐。同時,也要感謝麥克亞瑟基金會,特別感謝揚納‧卡奇諾斯和塔拉‧馬格納。恰巧在一個關鍵時刻,為實現一個更強大、健康的美國經濟而長期奮鬥的伯納德L.施瓦茨和他的同事蘇珊‧托里切利,為我們帶來了支援與鼓勵,並建議我們如何能最有效地提出論點。當然,羅斯福研究所董事會為我們的工作提供了一如既往、長期不懈的熱情支援,使我們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學術研究在今天的政治僵局中顯得更加重要。安娜‧埃莉諾‧羅斯福,與80多年前她的祖父母重構美國經濟和社會時一樣,表現出了同樣的政治敏銳、同情心和務實精神。
如今,我們只希望能夠表達一些相同的先見之明,及一些同樣能夠取得成功的方法。
約瑟夫E.斯蒂格利茨
1997-1999年,世界銀行資深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
費利西亞‧黃
羅斯福研究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第一章 概要
美國的經濟已經不再服務於大多數美國人了。我們生於一片充滿機遇的土地,並創造了第一個中產階級的社會,這都是我們曾經引以為傲的事,然而,在不經意間,一些重大的改變卻在使大多數美國人距離中產階級的生活越來越遠。與此同時,極小部分人卻可以名正言順地將經濟收益的絕大部分據為己有。
與過去相比,美國日益加劇的不平等使許多經濟學家和政治學家大惑不解,因為這與他們的經濟模型的預測完全不同,與他們依據20世紀初期的經驗進行的推斷相去甚遠。
問題到底出在哪裏?經濟學家們翻開教科書中的模型,對大量資料進行檢驗,希望從中找到答案。有人歸因於技術進步和全球化,也有人認為是政府束縛了自由經濟,阻礙了商業發展,還有人聲稱,美國的經濟不過是對那些勇於承擔風險和提供就業機會的自謀財路者,給予豐厚的回報。這些答案統統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本書將建立一個全新的制度框架,帶領你了解和關注當前的經濟趨勢,主要內容包括:
‧1%的人收入直線上升,其他所有人的工資原地踏步,二者並非孤立的現象,而是經濟出現問題的兩種症狀,投機行為獲得的回報,遠勝於辛勤工作和投資。
‧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美國的不平等現象更為嚴重,成功的機遇也更加渺茫。以往的美國夢如今更像是一個神話,這一點也不稀奇:在收入和財富高度不平等的經濟體中,機會的不平等也就成了家常便飯。
‧問題的根源在於規則和權力機制,它們以長期創新和增長為代價換取了公司權力和短期收益。
‧這種規則和權力機制並沒有增強經濟的整體實力;事實上,它們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經濟。
‧僅針對不平等造成的最惡劣後果的小修小補方案無法重構規則和權力機制,也就無法改變工資停滯不前和收入暴漲的現象。
‧我們要重構這些制約經濟的規則,讓更多的美國人擁有更加美好的未來,增強我們的經濟實力。
‧過去多年逐漸形成的不平等不是一夕之間就能完全打破的,這裏沒有靈丹妙藥。但是,我們可以採取一些政策,讓眾多美國人可以享受到夢寐以求卻日趨遙遠的中產階級生活。
在牢記上述觀點之後,我們還要仔細思考政府該做甚麼、不該做甚麼,這些行為又會對不平等現象產生怎樣的影響。我們要的不是細枝末節的修改,而是要關注所有影響日常生活的規則和權力機制。
我們要知道,減少不平等並不僅僅是再分配的問題。經濟政策影響着稅前、稅後、交易前、交易後的收入分配。例如,稅收政策在支持一些滋生不平等行為的同時就很可能犧牲了其他一部分人的利益。我們不難發現,這並不只是理論上的可能性而已,它正在美國真真切切地發生着。
傳統的分析都是以完美市場的模型為基礎進行的,我們常常假定遊戲規則。假定市場存在於真空之中,完全受自然規律擺佈,而經濟學家們要做的,就是研究供給和需求曲線的形狀,以及不同時間內影響它們發生變化的因素。
所謂規則,指的是影響經濟運行的所有制度、法律框架以及社會標準。有關財產權利、合同的執行、企業的建立、行為和責任、企業與員工關係、借款人和貸款人的義務以及對他們的保護、金融市場買賣雙方的義務以及對他們的保護等規則統統囊括在內,還包含制約着政策所制定的規則和體制──如,稅收政策、政府開支和貨幣政策等。此外,那些書面的和非書面的規則也不容忽視,因為它們也常常形成一種歧視的定式,將人口中的一大部分──婦女和有色人種──排除在社會和經濟機會之外。
但是,完全競爭下的市場幾乎是不存在的;因此,市場權力以及決定它的規則就會使結果有所不同。比如,議價能力就決定了勞資談判中誰是最大的贏家,而工會的力量、法律和經濟環境、全球化的格局等都會對它產生影響。在不完全競爭的市場中,公司也有其各自的市場權力:如定價權。同樣,各種團體的政治權力,也使它們得以將市場規則按照自己的利益進行制定和執行。
美國面臨的難題,就是重新制定這些規則,使它們服務於廣大民眾。為此,美國的經濟學家要重新研究那些自認為已經瞭若指掌的現代經濟運行模式。他們必須設計出新的政策來消除金融業、公司制度、宏觀經濟、貨幣、稅收、支出、競爭法、勞工關係以及政治制度中的低效和利益衝突。由於經濟是系統性的結合體,各種因素相互關聯,因此,必須將所有這些難題一併解決,才能發揮實效。這並非易事。但是,在美國人民已經對政府服務於大眾的能力喪失信心的時刻,美國政府必須下定決心,作些根本性的改變。
美國政府如今面臨的問題大多源於它們曾經做出的──或者未能做出的經濟決策──從世紀年代起。美國政府的經濟、政治和社會中正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本書的面世迫在眉睫。美國政府不能再施展一些小伎倆,然後企望它們會產生魔法般的效果。它們知道答案:這是不可行的,且後果也是它們無法承受的。正如我所提到過的,這不僅是着眼於眼下,更要關注未來。今天的政策將會塑造出年的美國:如果我們不能改弦更張,那將是一個增長遲緩、處處充滿不平等的國家。
不平等是一道選擇題,並且我們有能力做出一些改變。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