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的命運:致巴金(簡體書)
商品資訊
ISBN13:9787520703208
出版社:人民東方出版社(東方社)
作者:芹澤光治良; 加藤嘉一
出版日:2018/06/01
裝訂/頁數:精裝/212頁
規格:20.8cm*14.6cm (高/寬)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是作者應巴金先生的邀請而寫作的回憶錄。以作者和兩位法國朋友、社會學家——雅克・邵可侶和克魯那李桑夫人的半世友情為線索,透過一個有良知的日本作家的視角,講述在巴黎、北京、上海、南京接觸到的中國人的故事,比如在巴黎互助留學、出版小說的年輕作家,建立牙刷工廠以試驗社會革命的年輕人,在戰爭中被侮辱的中國少女等。並以雅克從鋼琴家轉變為社會學家,再到中國擔任大學教授的經歷及其婚戀故事,折射出20世紀不同年代,中國在婚戀、信仰、社會變革、戰亂等各個方面的生活圖景。整個作品傳達了作者對戰爭,尤其是日本軍國主義的反思。
作者簡介
芹澤光治良,日本小說家、文學活動家。1896年(明治29年)5月4日出生于日本伊豆。早年留學巴黎大學,與哲學家三木清、畫家佐伯祐三、作家于樂•羅曼、作家保羅•瓦萊里等文化人廣泛交流。代表作有《死在巴黎》《孤絕》《離愁》《愛與死之書》《故國》《命運的河流》《一個世界》《人間的命運》《神的微笑》等。在日本國內,獲得過藝術類文部大臣獎等多個獎項。1956年獲得比利時讀者俱樂部獎,后獲得法國友好國際大獎。1969年當選為諾貝爾文學獎推薦委員。78歲時作為日本與法國文化交流的功勞者被授予法國文化勛章。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有深度交往。加藤嘉一,1984年出生于日本伊豆。《紐約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察哈爾學會研究員。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畢業。曾擔任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香港《亞洲周刊》、《看天下Vista》、《南方周末》等專欄作家;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講座學者、哈佛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SAIS訪問學者。中文專著有《從伊豆到北京有多遠》《中國,我誤解你了嗎?》《中國的邏輯》《日本的邏輯》《愛國賊》《日本鏡子》《我所發現的美國》等。2016年9月赴沈陽擔任遼寧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客座教授。
名人/編輯推薦
倘若體現良知的作家真的存在,在我眼里,芹澤光治良先生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的寫作不僅勾勒出有良知的人的內心和活法,還強烈關注遠遠超出良知本身的東西和層面。在有良知的人與人格病態的異常的人之間尋求危險的平衡,是芹澤光治良先生本書的風格所在。他深刻地理解民間信仰,同時絕對不會喪失理性。芹澤光治良就是這樣一個小說家。我們從后來的日本作家當中還能找到這種類型的人嗎?我想,恐怕不可能了。穿梭歐洲的戰爭年代,以及日本的戰爭與戰后時代,在我看來,他一貫是個道德主義者,其一生的探究造就了一種經典的文學范式
目次
序言 一貫的道德主義者引子 第一章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附錄一 中國作家協會致芹澤光治良先生的一封信附錄二 巴金致芹澤光治良先生的三封信譯后記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