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天學真原(精)/江曉原作品集》不是傳統意義上闡述中國古代天文學成就的著作,也不是一部中國天文學史,而是一部帶有科學社會學和文化人類學色彩的專論,旨在揭示中國古代“天學”的政治屬性、文化性質和社會功能——而所有這些都與現代的天文學毫無共同之處。在此基礎上,本書對中國古代社會一系列以前不易理解或長期被誤解的現象,給出了全新而富有說服力的解釋。本書自1991年初版以來,多次再版,成為海峽兩岸科學史界和歷史學界引用率很高而且影響廣泛的著作。
作者簡介
江曉原,1955年生,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院長。曾任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副理事長、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首任院長。 1982年畢業于南京大學天文系天體物理專業,1988年畢業于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中國第一個天文學史專業博士。1994年中國科學院破格晉升為教授,在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工作15年,1999年調入上海交通大學,創建中國第一個科學史系並任首任系主任。已在國內外出版專著、文集、譯著、主編叢書等80種,在國內外著名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約150篇。長期在京滬等地知名媒體開設個人專欄,發表了大量書評、影評、隨筆、文化評論等。科研成果及學術思想在國內外受到高度評價並引起廣泛反響,新華社曾三次為他播發全球通稿。 2003年起關注科幻電影和小說,首創對科幻的科學史研究,持續發表學術文本,指導培養國內該方向第一個博士已于數年前以優異成績畢業。
名人/編輯推薦
《天學真原(精)/江曉原作品集》是一本“專論”性質的著作,重點論述古代中國天學的文化性質和社會功能。《天學真原(精)/江曉原作品集》主要使用史學中的文獻考據方法,以及某些文化人類學的方法,對中國古代的相關文獻進行操作;這種操作有比較鮮明的“跨界”或“越界”色彩。
目次
2018新版前言
2011修訂版前言
2004新版前言
初版前言
2004新版序
初版序
第一章 緒論
I.術語與概念
II.本書的任務及其形式
第二章 哲學基礎:天人合一與天人感應
I.神話:天地相通
II.儒家:轉變之中的天命與天意
甲 人格化的天——極為普通的觀念
乙 天命及其變化
丙 民之所欲,天必從之
III.星占學:天象對人事的警告和嘉許
IV.天道與人道:為政之道
第三章 天學與王權
I.問題:天學在古代中國特殊地位之觀察
甲 在歷代官史中之特殊地位
乙 古籍中所見上古政務中天學之特殊地位
丙 天學在古代知識系統中的特殊地位
丁 天學在古代數術中的特殊地位
戊 天學家以及天學機構之特殊地位
己 歷代對私藏、私習天學之厲禁
II.解答之上:“昔之傳天數者”一一天學家溯源
甲 星占學家
乙 巫咸與巫覡
丙 巫覡與通天
III.解答之中:靈臺、明堂與通天事務
IV.解答之下:壟斷通天手段為王權之依據與象征
甲 《詩.大雅.靈臺》發微:通天者王
乙 天命之確立與天學之禁錮
丙 數術與皇家天學
V.小結及余論
第四章 歷:性質、源流及文化功能
I.歷:性質之疑問
甲 歷法.歷譜.歷書
乙 古今所論歷法性質之迥異
II.歷法性質與功能之探討
甲 典型歷法之內容
乙 “歷法為農業服務”說質疑
丙 “觀象授時”與“四時大順”
丁 歷法與星占:歷法的主要用途
III.歷書(具注歷)性質與功能之探討
甲 歷書之起源
乙 歷書之繁盛及其內容
丙 擇吉與推卜:歷書之文化功能
IV.歷與兩性及人體:天人合一的神奇側面
第五章 天學與傳統文化之若干重要方面
I.古代星占學概論
甲 兩人類型:諸古代文明之星占學鳥瞰
乙 分野理論
丙 所占之事:星占學的主要任務
丁 所占之象
戊 占論之法
己 天象記錄及其偽造
II.天學與政治運作
甲 王氣·勸進·謀反
乙 大臣進退與議政風潮
丙 軍事決策
III.天學與道德教化
甲 “萬夫有罪,在余一人”
乙 史傳事驗
丙 當食不食——“德之動天,不俟終日”
IV.天學與其他若干方面
甲 神秘主義之政治觀念
乙 天象與城市及宮殿建筑
第六章 起源問題與域外天學之影響
I.令人困惑的起源問題
甲 背景:中國文明的起源問題
乙 中國天學西源說之簡略回顧
丙 舊話重提
丁 從文化功能論中國天學之起源
戊 起源與外來影響:兩幅不同圖景
II.巴比倫古代天學東來之蹤跡
甲 巴比倫與古代中國天學之關系
乙 十二宮與二十八宿之起源問題
丙 數理天文學研究所提供之新線索
III.七曜術在中土之盛行
甲 七曜術出現于中土之早期線索
乙 由史志書目看七曜術之盛行
丙 佛徒對七曜術傳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丁 七曜術之中亞色彩
戊 七曜、九曜及九執:生辰星占學與擇吉推卜
己 聿斯經與算命術
IV.人華之印度天學家與印度天學
甲 若干早期情況
乙 唐代天學之“天竺三家”
丙 關于《九執歷》
丁 關于《符天歷》
V.余論:外來影響能否深入及持久?
綜合索引
后記
2011修訂版前言
2004新版前言
初版前言
2004新版序
初版序
第一章 緒論
I.術語與概念
II.本書的任務及其形式
第二章 哲學基礎:天人合一與天人感應
I.神話:天地相通
II.儒家:轉變之中的天命與天意
甲 人格化的天——極為普通的觀念
乙 天命及其變化
丙 民之所欲,天必從之
III.星占學:天象對人事的警告和嘉許
IV.天道與人道:為政之道
第三章 天學與王權
I.問題:天學在古代中國特殊地位之觀察
甲 在歷代官史中之特殊地位
乙 古籍中所見上古政務中天學之特殊地位
丙 天學在古代知識系統中的特殊地位
丁 天學在古代數術中的特殊地位
戊 天學家以及天學機構之特殊地位
己 歷代對私藏、私習天學之厲禁
II.解答之上:“昔之傳天數者”一一天學家溯源
甲 星占學家
乙 巫咸與巫覡
丙 巫覡與通天
III.解答之中:靈臺、明堂與通天事務
IV.解答之下:壟斷通天手段為王權之依據與象征
甲 《詩.大雅.靈臺》發微:通天者王
乙 天命之確立與天學之禁錮
丙 數術與皇家天學
V.小結及余論
第四章 歷:性質、源流及文化功能
I.歷:性質之疑問
甲 歷法.歷譜.歷書
乙 古今所論歷法性質之迥異
II.歷法性質與功能之探討
甲 典型歷法之內容
乙 “歷法為農業服務”說質疑
丙 “觀象授時”與“四時大順”
丁 歷法與星占:歷法的主要用途
III.歷書(具注歷)性質與功能之探討
甲 歷書之起源
乙 歷書之繁盛及其內容
丙 擇吉與推卜:歷書之文化功能
IV.歷與兩性及人體:天人合一的神奇側面
第五章 天學與傳統文化之若干重要方面
I.古代星占學概論
甲 兩人類型:諸古代文明之星占學鳥瞰
乙 分野理論
丙 所占之事:星占學的主要任務
丁 所占之象
戊 占論之法
己 天象記錄及其偽造
II.天學與政治運作
甲 王氣·勸進·謀反
乙 大臣進退與議政風潮
丙 軍事決策
III.天學與道德教化
甲 “萬夫有罪,在余一人”
乙 史傳事驗
丙 當食不食——“德之動天,不俟終日”
IV.天學與其他若干方面
甲 神秘主義之政治觀念
乙 天象與城市及宮殿建筑
第六章 起源問題與域外天學之影響
I.令人困惑的起源問題
甲 背景:中國文明的起源問題
乙 中國天學西源說之簡略回顧
丙 舊話重提
丁 從文化功能論中國天學之起源
戊 起源與外來影響:兩幅不同圖景
II.巴比倫古代天學東來之蹤跡
甲 巴比倫與古代中國天學之關系
乙 十二宮與二十八宿之起源問題
丙 數理天文學研究所提供之新線索
III.七曜術在中土之盛行
甲 七曜術出現于中土之早期線索
乙 由史志書目看七曜術之盛行
丙 佛徒對七曜術傳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丁 七曜術之中亞色彩
戊 七曜、九曜及九執:生辰星占學與擇吉推卜
己 聿斯經與算命術
IV.人華之印度天學家與印度天學
甲 若干早期情況
乙 唐代天學之“天竺三家”
丙 關于《九執歷》
丁 關于《符天歷》
V.余論:外來影響能否深入及持久?
綜合索引
后記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