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徽州建築傳統技藝是一種傳統的民間技藝,融合了帶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與藝術成份,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徽州建築傳統技藝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朔自秦、漢時期的一種「穿斗式」建築,至宋朝時已發生了明顯的差異,融合了「穿斗式」與「檯樑式」於一體,建築技藝有了較大的提升,到明代形成內設「天井」三間五架這種模式的建築格局,並基本形成了固定模式。
徽州建築技藝也基本趨於穩定,並按照以師帶徒,口傳手授的方式,代代相傳。
在研究方面的考量上。第一章至第五章基本上採用了傳統建築史學的方法。在第六章“徽州建築景觀意象與藝術境界”和第十章“徽州建築的審美理想和美學特徵”中,作者嘗試用人文社會科學的新方法,剖析徽州建築。
關於“風水術與徽州建築”一章。風水術是個敏感的課題。想到清人趙吉士所說的“風水之說,徽人尤重”,想到現存徽州村落幾乎都是按風水選址,最後決定還是寫一點風水。風水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經驗型知識形態,重綜合是其精要,就此而論,它無法用現代分析方法轉譯。
書籍重點
《徽州建築》是一部全面反映徽州建築著述的現狀,並儘量使作者感興趣的章節深入些,避免平均用力寫成教科書的東西。
徽州建築傳統技藝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朔自秦、漢時期的一種「穿斗式」建築,至宋朝時已發生了明顯的差異,融合了「穿斗式」與「檯樑式」於一體,建築技藝有了較大的提升,到明代形成內設「天井」三間五架這種模式的建築格局,並基本形成了固定模式。
徽州建築技藝也基本趨於穩定,並按照以師帶徒,口傳手授的方式,代代相傳。
在研究方面的考量上。第一章至第五章基本上採用了傳統建築史學的方法。在第六章“徽州建築景觀意象與藝術境界”和第十章“徽州建築的審美理想和美學特徵”中,作者嘗試用人文社會科學的新方法,剖析徽州建築。
關於“風水術與徽州建築”一章。風水術是個敏感的課題。想到清人趙吉士所說的“風水之說,徽人尤重”,想到現存徽州村落幾乎都是按風水選址,最後決定還是寫一點風水。風水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經驗型知識形態,重綜合是其精要,就此而論,它無法用現代分析方法轉譯。
書籍重點
《徽州建築》是一部全面反映徽州建築著述的現狀,並儘量使作者感興趣的章節深入些,避免平均用力寫成教科書的東西。
作者簡介
朱永春
1953年生,中國安徽桐城人。1981年畢業於中國安徽合肥工業大學。現於中國福州大學建築學院任教。教授,博士生導師,建築歷史研究所所長。主要從事建築歷史、建築美學教學與研究。發表論文90餘篇,獨立完成專著5種,合著11種。主持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擔任中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子課題負責人l項。主要社會兼職:中國科技史學會建築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史學分會理事、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建築藝術年鑑》編委。
1953年生,中國安徽桐城人。1981年畢業於中國安徽合肥工業大學。現於中國福州大學建築學院任教。教授,博士生導師,建築歷史研究所所長。主要從事建築歷史、建築美學教學與研究。發表論文90餘篇,獨立完成專著5種,合著11種。主持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擔任中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子課題負責人l項。主要社會兼職:中國科技史學會建築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史學分會理事、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建築藝術年鑑》編委。
序
《徽州文化全書》從歷史文化學的角度,寬視野、多層次地研究徽州的文化現象,並探索各種文化現象的形成,演進情況,以及彼此間的互動關係。《全書》分成二十卷,這些卷目是:《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社會》、《新安理學》、《徽州教育》、《徽州建築》、《徽州村落》、《徽州科技》、《徽州民俗》、《徽派篆刻》、《徽州方言》、《徽派版畫》、《徽派樸學》、《新安畫派》、《徽州文書檔案》、《徽州刻書》、《新安醫學》、《徽州戲曲》、《徽州工 藝》、《徽菜》。有國內二十多位徽學學者分別撰寫。每卷都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並允許不同的觀點並存。參加撰寫的各為同仁,都是對相應的專題素有研究的徽學專家,大多曾有著作問世,飲譽學界。各卷您具了作者的智慧和研究成果,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創新的見解。
徽州文化既是地域文化,又是中華正統文化傳承的典型。它集中地、典型地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而全書從各種角度去分析、探討、研究徽州文化,從古至今、由人至物,再再顯示出徽學之遼闊、精深。
徽州對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所做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有文獻可徵,有實物可鑒。所以當人們回眸審視中華民族往昔光輝的傳統時,便情不自禁地把目光投向徽州。這也是徽學近年來勃然興起的動因。
徽州文化既是地域文化,又是中華正統文化傳承的典型。它集中地、典型地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而全書從各種角度去分析、探討、研究徽州文化,從古至今、由人至物,再再顯示出徽學之遼闊、精深。
徽州對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所做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有文獻可徵,有實物可鑒。所以當人們回眸審視中華民族往昔光輝的傳統時,便情不自禁地把目光投向徽州。這也是徽學近年來勃然興起的動因。
目次
總序
前言
第一章 徽州建築:從萌芽到成形
第一節 孕育徽州建築的自然因素
第二節 徽州建築發生的人文社會因素
第二章 徽州建築的沿革
第一節 宋元徽州建築踪跡
第二節 明代徽州建築
第三節 清代(鴉片戰爭前)徽州建築
第四節 清末民國西方建築東漸對徽州建築的影響
第三章 徽州建築形態特徵
第一節 徽州建築單體形態形成
第二節 徽州建築組群形態構成
第四章 徽州建築結構與構造
第一節 徽州建築的結構特徵
第二節 徽州建築的構造特徵
第五章 徽州建築的工藝特徵
第一節 徽州建築中的雕刻與彩繪
第二節 徽州建築的取材和用料
第六章 徽州建築景觀意象與藝術境界
第一節 意象研究:構成與結構
第二節 徽州建築的藝術境界
第七章 徽州建築空間
第一節 徽州建築內部空間
第二節 徽州建築外部空間
第八章 徽派建築風格
第一節 徽派建築風格及成因
第二節 徽派建築風格的傳播
第三節 徽州與中國其他地區建築風格之比較
第九章 風水術與徽州建築
第一節 「風水之說,徽人尤重」
第二節 徽州風水說三層次
第十章 徽州建築的審美理想和美學特徵
第一節 徽州建築審美理想的形成
第二節 徽州建築審美理想的內涵和外延
第三節 徽州建築的美學特徵
第十一章 徽州園林
第一節 徽州園林風格、類型及特徵
第二節 徽州園林的沿革
第三節 徽州園林的造園藝術特色
第十二章 徽派建築鑑賞
第一節 祠堂
第二節 牌坊
第三節 民居、村落
第四節 書院、戲臺
餘論 徽州建築的研究、保護、開發與繼承
第一節 徽州建築的研究及價值
第二節 徽州建築的保護與利用
第三節 徽派建築傳統的繼承與鼎新:新徽派建築
附錄徽州建築中全國及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主要參考文獻
《徽州文化全書》後記
前言
第一章 徽州建築:從萌芽到成形
第一節 孕育徽州建築的自然因素
第二節 徽州建築發生的人文社會因素
第二章 徽州建築的沿革
第一節 宋元徽州建築踪跡
第二節 明代徽州建築
第三節 清代(鴉片戰爭前)徽州建築
第四節 清末民國西方建築東漸對徽州建築的影響
第三章 徽州建築形態特徵
第一節 徽州建築單體形態形成
第二節 徽州建築組群形態構成
第四章 徽州建築結構與構造
第一節 徽州建築的結構特徵
第二節 徽州建築的構造特徵
第五章 徽州建築的工藝特徵
第一節 徽州建築中的雕刻與彩繪
第二節 徽州建築的取材和用料
第六章 徽州建築景觀意象與藝術境界
第一節 意象研究:構成與結構
第二節 徽州建築的藝術境界
第七章 徽州建築空間
第一節 徽州建築內部空間
第二節 徽州建築外部空間
第八章 徽派建築風格
第一節 徽派建築風格及成因
第二節 徽派建築風格的傳播
第三節 徽州與中國其他地區建築風格之比較
第九章 風水術與徽州建築
第一節 「風水之說,徽人尤重」
第二節 徽州風水說三層次
第十章 徽州建築的審美理想和美學特徵
第一節 徽州建築審美理想的形成
第二節 徽州建築審美理想的內涵和外延
第三節 徽州建築的美學特徵
第十一章 徽州園林
第一節 徽州園林風格、類型及特徵
第二節 徽州園林的沿革
第三節 徽州園林的造園藝術特色
第十二章 徽派建築鑑賞
第一節 祠堂
第二節 牌坊
第三節 民居、村落
第四節 書院、戲臺
餘論 徽州建築的研究、保護、開發與繼承
第一節 徽州建築的研究及價值
第二節 徽州建築的保護與利用
第三節 徽派建築傳統的繼承與鼎新:新徽派建築
附錄徽州建築中全國及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主要參考文獻
《徽州文化全書》後記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