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處在戰爭當中激烈戰事的前線之上,夾在德國國防軍和蘇聯紅軍的威力之間,波羅的海三國在二戰中遭受的苦難超過任何一個國家。本書是波羅的海地區軍事鬥爭的故事——一部對征服和剝削、死亡與流放,以及國家和個人為生存而戰的可怕描述。
二戰時期,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愛沙尼亞夾在蘇聯和納粹德國這兩大巨人之間。戰爭期間,這三個國家遭不同國家反復佔領,當地恐怖組織及個人在支持佔領軍和組織遊擊隊反抗外國佔領之間做出選擇。三國於德國入侵期間飽受摧殘,之後又在蘇軍向柏林推進時期淪為殘酷戰鬥的交戰地。許多人捲入這一地區的慘烈戰鬥,其中尤其要數巴格拉季昂戰役期間的庫爾蘭橋頭堡之役,其間數以十萬計的士兵將在戰爭結束那一年戰鬥和喪生。
戰爭結束時,死亡和流放已經讓波羅的海三國失去超過總人口的20%,而蘇聯佔領軍還要讓鐵幕在這一地區籠罩四十年。運用大量一手記錄和詳細檔案調研,普裡特•巴塔織就了一份被戰爭支配命運的三個弱小國家在東線慘烈戰鬥的記述。
作者簡介
普裡特•巴塔
作為一名醫生加入英國陸軍前,普裡特•巴塔一直在牛津和倫敦攻讀醫學。退役後,他先是在布裡斯托爾附近行醫,現在則在阿賓頓。他廣泛參與到醫政事務中,包括地方和國家層面,並在英國醫學會的“醫生委員會”就職。他不時出現在地方、電*台和廣播中,談論各種醫療問題。他定期為醫學刊物撰寫文章。
譯者簡介
劉任
1994年生,安徽阜陽人,二戰歷史愛好者;張大衛,1995年生,安徽阜陽人,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二戰歷史愛好者。
序
“一個人的死亡是個悲劇,一百萬人的死亡是個統計數字。”這樣一種說法肯定可以套用于波羅的海諸國。毋庸置疑,許多國家都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承受毀滅與苦痛,但相關數位的尺度常常會削弱其影響力。德國在蘇聯的暴行廣為人知並留有大量記錄,但就喪失人口的比例來說,夾在蘇德兩大強國之間的那些國家——波蘭、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所遭受的損失要遠超任何一國。發生在波蘭的死亡還較為人所知,波羅的海諸國的苦難則很少有人提及,可它們損失了約20%的人口,這一比率高過波蘭以外的任何國家。
引發這些可怕損失的是上述三國的獨特狀況,它們接連經受了三次外國佔領——蘇聯1939年第一次佔領,德國1941年的佔領,然後是1944—1945年的蘇聯第二次佔領。但相較于波蘭的情況,許多波羅的海國家(尤其是立陶宛和拉脫維亞)的公民是死于他們的波羅的海同胞之手,這是因為佔領國家無情地利用這三國國內的分歧。而且和波蘭不同,波羅的海三國都因為它們獨特的形勢不得不向德國提供幫助,雖然這些幫助既有限又很不情願,但依然使得它們無法在戰後安排中向戰勝的同盟國籲請援助。
這本書並不打算評判波羅的海諸國的領導人及人民所做的決定,他們懷著自己的夙願,努力緩解自身的處境;該書的目的是敍述那些破壞與流血,它們給歐洲的這一角帶來如此毀滅性的影響,其後果至今仍未消散。
目次
“東線文庫”總序
譯者序
前言
作者按
登場人物
導言
第一章 莫洛托夫與里賓特洛甫
第二章 羅森貝格、東方總計畫與“巴巴羅薩”的準備
第三章 國防軍勢如洪流
第四章 波羅的海大
第五章 不情願的同盟
第六章 納爾瓦
第七章 打破僵局—1944年夏
第八章 從“雙頭”到“愷撒”
第九章 北方集團軍群的孤立
第十章 庫爾蘭,1944年10月—12月
第十一章 終盤
第十二章 餘波
附錄一 地名
附錄二 軍銜
附錄三 縮寫詞
附錄四 外語專有名詞
參考資料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