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在中華民族如火如荼、可歌可泣的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圖書館界作為中國全面抗戰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以其“文化救國”的思想與實踐,為抗戰的 “全覆蓋”和“全員參與”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本書闡述了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圖書館界的文化救國活動,包括通過轉移珍貴文獻、搶救收購淪陷區文獻等方式努力保存中國優秀典籍,傳承中華傳統文明;克服一切困難向國際社會徵集書籍,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推動西部地區的圖書館建設,打造新的文化基地;等等。中國圖書館界的舉措配合了政府的抗戰,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救國模式,在文化戰線上體現出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氣質。
本書闡述了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圖書館界的文化救國活動,包括通過轉移珍貴文獻、搶救收購淪陷區文獻等方式努力保存中國優秀典籍,傳承中華傳統文明;克服一切困難向國際社會徵集書籍,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推動西部地區的圖書館建設,打造新的文化基地;等等。中國圖書館界的舉措配合了政府的抗戰,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救國模式,在文化戰線上體現出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氣質。
作者簡介
劉勁松,江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教師,長期從事中國近現代史的教學與研究,發表了《南京參議院議員人數與〈臨時約法〉的效力》《中國近代史研究中的西方話語體系及其誤區》《民國時期我國出版品國際交換評述》《抗日戰爭與縮微膠捲輸入中國圖書館》等一系列學術論文,擅長運用法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觀察和解釋近代中國歷史的發展。
名人/編輯推薦
“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似乎是明末以來人們對文人于國家之作用的最為可笑而貶損的概括。然而,到了近代,最為“文氣”的中國圖書館界卻並非如此“報國”。抗戰時期,中國圖書館界立足本位工作,展開珍貴文獻轉移、向國際社會廣泛徵集書籍等活動,以文化救國的模式,不僅盡力保存了中國的傳統珍貴圖書,而且協助西部高校、研究所等向歐美圖書館界徵集外文書籍,以便後者繼續展開教研工作,適應了戰時文化建設的需要,激勵國人奮起抗戰的民族精神,同時向國際社會揭露了日本在我國的文化暴行,加強了我國與歐美大國之間的文化合作與交流,為戰後民族復興的文化建設創造了良好條件。本書即講述了中國圖書館界在硝煙中、在槍林彈雨下的這些實踐。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