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相較目前已有的鄭孝胥研究,這部書稿對鄭氏的論述更充分、深入。
一是細緻、完整地完成了鄭氏生平經歷的考證。把清末鄭氏定位為追隨改革潮流的地方實力派官員,比較準確地反映了他前半生的活動特點。鄭氏在辛亥革命中、從1912年到1931年的遺老生活,也都得到詳細的展現和仔細的分析。在撰寫過程中,注意凸顯出了鄭氏經歷中的幾個關鍵節點。作者對材料的佔有完全超越以往研究,鄭氏日常生活和社會交往反映出來的人際關係網,以及這張網背後的師承、利益、恩怨,都被深入細緻剖析出來。作者還常常比較各種記載的異同,對一些軼聞進行分析,努力使描述接近史實,令人信服。書稿基本還原了鄭氏從晚清能員到民國遺老的轉變過程中的生活樣態,非常鮮活。這與作者詳盡佔有材料有直接關係。
二是這部書稿立基於史、文史結合的特點十分明顯。仍是在豐富的資料基礎上,作者對鄭氏名士而兼政客的人生狀貌,“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的行藏觀念,“借君行道”、高度標榜的所謂“節義”,做了頗為新穎的總體闡述,表現出對鄭氏的“同情”之理解和深入把握。以往對鄭氏的研究缺少貫通性,有欠細緻和深入,特別是在“政治”與“人文”兩方面的融通上省察不夠,這部書稿則著意於此,有的放矢,致力彌補,十分注意體察鄭氏的人生樣貌以及變遷,變與不變的微妙樣態,得到了由表及裡的深入發掘。另外,在史料的運用上,較好地處理了“以詩入史”、“以文入史”的問題,在論述中,往往利用詩文起特別的說明和點染作用。書稿語言流暢、簡潔,富有表現力,尤其增加了“文”的色彩。總而言之,這部書稿,在立意上,在史料的運用上,都體現出了明顯的“文史結合”的特徵。
作者簡介
李君,河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女,1969年7月生,文學碩士,歷史學博士。發表的相關論文有《丁未政潮之際的鄭孝胥》(史學月刊,2009年第5期)、《鄭孝胥與張之洞關係考述》(福建師範大學學報,2010年第3期)、《鄭孝胥與張謇交往考述》(河北師範大學學報,2014年第5期)、《鄭孝胥在上海的遺老生活及其社會交往》(福建師範大學學報,2015年第2期)等。此外,曾出版《獨立寒塘柳——柳如是傳》(合著,花山文藝出版社,2001年)。
目次
序言 董叢林
前言
第一章 家世與科第
一 家世
二 科第
第二章 清末仕宦(上)
一 輦下微官
二 東渡日本
俸錢虛愧對流亡
對日本新政的認識
甲午戰爭前夕
居敬存養
三 在張之洞幕
主戰與反割台
籲請修備儲才折
進京
四 從劉坤一幕到盛宣懷幕
在劉幕
到盛幕
北上入都
第三章 清末仕宦(下)
一 總辦漢局
再入張之洞幕
新政
鄭、張交誼與詩緣
二 龍州三年
軍務
交涉
邊策
邊餉問題
三 寓居上海
與早期中國公學
預備立憲
在“丁未政潮”中
辦日輝呢廠
籌議錦璦鐵路
第四章 在辛亥風潮中
一 革命前夕
革命緣起
鐵路政策的推動者
在風潮中
二 “實缺官”鄭孝胥
涉政追求
政治品質
長期遊幕之影響
社會形象
三 現實應對
對革命的認識
對“共和”的認識
“以遺老終耳”
四 與張謇的關係考述
第五章 獨立縹緲之飛樓
一 遺老身份的認同
何謂“清遺”
理論處境
現實存在
“遺老”標榜
二 “遺老”的日常生活
三 交遊
第六章 復辟的努力
一 時代背景
二 復辟中的角色
第一階段(1912年10月—1924年2月)
第二階段(1924年2月—1925年2月)
第三階段(1925年2月—1931年11月)
三 政治主張
“列國共管”
結“外援”
第七章 名士抑或政客
一 人生狀貌
名士
“功名士”
投老名場
二 “行藏”觀
早有來自的“海藏”
對“時”的理解
三 “節義”觀
“節義”之表達
是否“愚忠”
餘論
一 “滿洲國”實質及鄭孝胥的帝制努力
“滿洲國”實質
鄭孝胥的努力
鄭孝胥之死
二 鄭孝胥研究的進一步思考
附錄 鄭孝胥1931年前大事記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