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心理學:心智如何探索複雜環境,又怎麼愚弄我們?
商品資訊
系列名:INSIDE
ISBN13:9789869634861
替代書名:Psychology: The Comic Book Introduction
出版社:行路
作者:丹尼・歐本海默; 格萊迪・克萊恩-作; 珊頌‧盧堤納凡-繪
譯者:朱怡康
出版日:2018/12/05
裝訂/頁數:平裝/232頁
規格:25.5cm*19cm*1.6cm (高/寬/厚)
版次:1
定價
:NT$ 430 元優惠價
:90 折 387 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1 點
【套書優惠】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獲獎漫畫家與獲獎心理學家聯手出擊!
帶領讀者進入心理學複雜卻充滿歡樂的世界。
心理學是研究人類行為的學科。它嚴謹而可貴的努力帶給我們科學知識,讓我們認識人類心智了解世界的方法。然而,正如心理學家丹尼・歐本海默與漫畫家格萊迪・克萊恩指出:對人類經驗的研究經常非常有趣。畢竟,正是這門學科帶來流口水的狗、要點心的老鼠與「佛洛伊德式錯誤」。
本書詳述感知、壓力、情緒、認知等課題,不論您是心理學學生,或是對心理學感興趣的讀者,皆是趣味十足的導覽;讓您了解大腦如何幫助我們探索極其複雜的環境,卻又經常以令人噴飯的方式愚弄我們。
帶領讀者進入心理學複雜卻充滿歡樂的世界。
心理學是研究人類行為的學科。它嚴謹而可貴的努力帶給我們科學知識,讓我們認識人類心智了解世界的方法。然而,正如心理學家丹尼・歐本海默與漫畫家格萊迪・克萊恩指出:對人類經驗的研究經常非常有趣。畢竟,正是這門學科帶來流口水的狗、要點心的老鼠與「佛洛伊德式錯誤」。
本書詳述感知、壓力、情緒、認知等課題,不論您是心理學學生,或是對心理學感興趣的讀者,皆是趣味十足的導覽;讓您了解大腦如何幫助我們探索極其複雜的環境,卻又經常以令人噴飯的方式愚弄我們。
作者簡介
丹尼・歐本海默(Danny Oppenheimer)
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心理學及社會與決定科學教授,曾獲2006年搞笑諾貝爾獎文學獎。現居匹茲堡。
格萊迪・克萊恩(Grady Klein)
身兼漫畫家與動畫家,已將數門看似枯燥的學科繪為膾炙人口的漫畫導論。
譯者
朱怡康
專職譯者,守備範圍以宗教、醫療、政治與科普為主。譯有《人性較量:我們憑什麼勝過人工智慧?》、《自閉群像:我們如何從治療異數, 走到接納多元》、《偏見地圖1:繪製成見》、《偏見地圖2:航向地平線》、《二十一世紀生死課》、《圖解哲學之河》、《塔木德精要》、《跟教宗方濟各學領導》、《資訊分享,鎖得住?還在抱怨盜版?可是,網路科技已經回不去了!》、《複製、基因與不朽》(合譯)等書。其他歷史、科普譯作散見於《BBC知識》月刊。
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心理學及社會與決定科學教授,曾獲2006年搞笑諾貝爾獎文學獎。現居匹茲堡。
格萊迪・克萊恩(Grady Klein)
身兼漫畫家與動畫家,已將數門看似枯燥的學科繪為膾炙人口的漫畫導論。
譯者
朱怡康
專職譯者,守備範圍以宗教、醫療、政治與科普為主。譯有《人性較量:我們憑什麼勝過人工智慧?》、《自閉群像:我們如何從治療異數, 走到接納多元》、《偏見地圖1:繪製成見》、《偏見地圖2:航向地平線》、《二十一世紀生死課》、《圖解哲學之河》、《塔木德精要》、《跟教宗方濟各學領導》、《資訊分享,鎖得住?還在抱怨盜版?可是,網路科技已經回不去了!》、《複製、基因與不朽》(合譯)等書。其他歷史、科普譯作散見於《BBC知識》月刊。
名人/編輯推薦
「內容豐富、輕鬆有趣、精彩萬分!對科學心理學感興趣的人都應一讀!只要看過這本書,你一定會想多了解心理學,一定會想知道它透露了多少關於我們自己的事!」
——貝瑞.史瓦茲(Barry Schwartz),史華斯摩爾學院心理學榮休教授,著有《只想買條牛仔褲:選擇的弔詭》(The Paradox of Choice)
「這是我多年來讀過最有趣的一本心理學入門書——全面、平易、輕鬆、嚴謹同時兼具!不論你是專家、心理學學生,還是剛好對人性或『我們為什麼會這樣那樣做?』感興趣,都適合一讀!」
——亞當・奧特(Adam Alter),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行銷學及心理學教授,《紐約時報》暢銷書《粉紅色牢房效應》(Drunk Tank Pink)作者
「這本小書魅力無窮,讓學習心理學變成輕鬆有趣、引人入勝、欲罷不能的事!它串起很多經常被分開處理然後拋諸腦後的概念,我等不及要在自己的心理學入門課上用這本書!」
——詹姆斯・格羅斯(James Gross),史丹佛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及主任
「不論您是不是心理學學生,如果你在找一本輕鬆愉快的相關書籍,這本書是您的最佳選擇。」
——《書單雜誌》(Booklist)
「一本輕鬆小品,展現現代科學如何研究、解決人類心理某些複雜問題⋯⋯不論是文字或圖畫,都把這些原本可能複雜、沉悶的課題,轉化為人性化又幽默的篇章⋯⋯快速釐清一個複雜的領域。」
——《科克斯書評》
目次
導論 這是仨*@$&?……
心理學是什麼?心理學是心智、大腦與行為的科學,與所有人類經驗都有關,
本書以嚴謹的實驗研究為基礎,爬梳我們怎麼理解世界、探索自己與了解彼此,其實要談的就是:我們怎麼生活。
第一部 了解世界
第1章 感知與注意力
人們透過感官從世界接收資訊,可是雖然常常覺得可以信任感官,但它們未必可靠。這是因為我們認為自己所感知的,其實從來就不是實際狀態。事實上,那是很多心理過程產出的結果,你察覺到的事,其實是自己詮釋過的樣子⋯⋯。
第2章 學習
為了更了解世界,我們使出由上而下絕技,整合「先前知識」以弄懂事情。但「先前知識」是怎麼得到的呢?透過學習!
我們不斷在學習,不只在不得不之時,日常生活也一直在學。本章會細看三種學習型態:1.古典制約、2.操作制約、3.社會學習。並提及著名的「巴夫洛夫制約實驗」、「史金納箱實驗」,以及艾伯特・班杜拉的經典研究「波波娃實驗」。
第3章 記憶
這章要談的是兩種基本記憶類型:1.工作記憶(又稱短期記憶)、2.長期記憶;
以及想法與概念怎麼在兩者之間來去。另也會提及阿蘭・巴德利的訊息處理理論。
第4章 思考
世上到處都是未曾遇過的事,然而,我們也需要了解它們。這章來談談如何思考未曾經驗過的事。然而,人們的心理能力是有限的,為了讓心理運作發揮最大功能,必須不斷試著節省心理資源,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範疇化」、「捷思法」、「假設檢驗」,以及「展望理論」。
第二部 了解自己
第5章 後設認知
我們不只會思考,也思考「思考」這件事,可是,人們有多善於思考「思考」呢?後設認知、後設知識、後設記憶⋯⋯,這一章要討論的就是我們的自我評估,並探究這些評估可不可靠;也會提到「鄧寧―克魯格效應」、「解釋深度的錯覺」、「認知流暢度」。
第6章 情緒
我們都知道感受情緒是什麼樣子,但要如何思考情緒?幾千年來,重要思想家一直與情緒課題纏鬥,情緒不僅動作迅速,而且力道很強,同時,也令人困惑又不可靠。這章要談的是心理學家怎麼看情緒,就由以下三個問題切入:1.什麼是情緒?2.情緒是普世共通的嗎?3.我們為什麼有情緒?還將檢視「詹姆士-蘭格理論」,並討論「沙赫特-辛格理論」與支持它的「達頓與亞倫吊橋研究」。
第7章 動機
為行為提供動機的原因五花八門。亞伯拉罕・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是為動機分類的最早嘗試之一。本章以馬斯洛的金字塔為跳板開始探索「動機」,參酌經濟學理論關於「酬賞」與「懲罰」等「外在動機」的討論,並以「自我決定理論」深入「內在動機」的綜合因素。
第8章 壓力與健康
想了解自己,也必須了解自己的生理狀態。壓力是心身互動的重要管道,當壓力源出現,身體會啟動交感神經系統產生連串反應,本章也將提示這些反應亦會在其他情況下激發。另一方面,我們對壓力的反應會回過頭來增加壓力,所以一起來看看測量壓力的方法吧!並檢證「對生命具有掌控感,有助於長期健康」。而除了探看幾個身體變化影響心智的方式外,章末更要由「信念」、「預期」、「藥物」、「宗教」等⋯⋯,探討這些效應反過來是否也會一樣。
第三部 了解彼此
第9章 語言
語言是最主要的溝通工具,然而它的效果未必如人預期。語言充滿各種曖昧,字義的、語音的、句構的等⋯⋯;除此之外,人嘴巴說的也未必是心裡想的!所以本章的大哉問是:我們是怎麼了解彼此的?人們會判斷脈絡,但這並不完全可靠,因此為了弄懂對方在講什麼,我們會對溝通意圖做出特定假設,這就是心理學家所稱的「語用」(又稱「葛萊斯暗示」)。接著還要看看學習語言相持不下的兩種理論:「先天」與「後天」;最後則談談由語言學家班傑明・沃爾夫所發展出、具爭議性的問題:語言會形塑我們的經驗嗎?
第10章 人格
另一種了解他人的方式是描述他們,在人們的表象之下,到底有幾個判然有別的人格特質存在?來看看早期人格心理學家歸納評估人格的五個量尺類別,以及其他幾個禁得起科學檢驗的人格特質類型。我們的人格相當複雜,隨著觀察更多細節與調整評價,也要注意:評價別人時該注意些什麼?而人格線索遍布我們的生活空間,它們就像我們用來嗅聞彼此的資料,而得以解釋彼此之間的不同;不論這些特質是繼承而來或是學到的,都是人們預測長期行為表現的好方法。
第11章 社會影響
人們是環境動物,不過在看待別人的行為時,我們傾向無視這個事實,而過度強調人格的影響,這種偏見被稱為「基本歸因謬誤」。這一章要談談環境如何影響我們,特別著眼於影響最顯而易見的社會環境,探討「從眾」、「順從」、「社會角色」、「情境限制」、「說服」,佐以所羅門・阿希的「開創性」研究。
第12章 刻板印象與群體
刻板印象是我們對特定群體成員的思考連結。從某個層次來說,這些連結對社交功能是必要的,卻也會造成各種問題。首先,很多刻板印象並未準確反映事實,即使它們是真的,也經常被擴大解釋,因為我們的刻板印象常常只依據非常有限的證據,但刻板印象往往造成嚴重後果。這一章要試著理解這種現象,方法是討論社會分組如何影響我們,如何影響被我們歸成一類的人。同時也來看看「刻板印象威脅」、「團體迷思」、「刻板印象內容模型」等相關理論與實驗。
結論 當事情不太對勁⋯⋯
本書分析了非常多的經驗,包括我們如何形成記憶、發展感受、分享想法、做錯事、又做更多錯事⋯⋯。不過,這還沒有涵蓋全部心理學。心理學還有很多有趣的研究領域,畢竟人類心智極其複雜。我們其實才剛剛開始學習心智如何運作而已,還有很多人類心智的祕密等著去發掘。
心理學是什麼?心理學是心智、大腦與行為的科學,與所有人類經驗都有關,
本書以嚴謹的實驗研究為基礎,爬梳我們怎麼理解世界、探索自己與了解彼此,其實要談的就是:我們怎麼生活。
第一部 了解世界
第1章 感知與注意力
人們透過感官從世界接收資訊,可是雖然常常覺得可以信任感官,但它們未必可靠。這是因為我們認為自己所感知的,其實從來就不是實際狀態。事實上,那是很多心理過程產出的結果,你察覺到的事,其實是自己詮釋過的樣子⋯⋯。
第2章 學習
為了更了解世界,我們使出由上而下絕技,整合「先前知識」以弄懂事情。但「先前知識」是怎麼得到的呢?透過學習!
我們不斷在學習,不只在不得不之時,日常生活也一直在學。本章會細看三種學習型態:1.古典制約、2.操作制約、3.社會學習。並提及著名的「巴夫洛夫制約實驗」、「史金納箱實驗」,以及艾伯特・班杜拉的經典研究「波波娃實驗」。
第3章 記憶
這章要談的是兩種基本記憶類型:1.工作記憶(又稱短期記憶)、2.長期記憶;
以及想法與概念怎麼在兩者之間來去。另也會提及阿蘭・巴德利的訊息處理理論。
第4章 思考
世上到處都是未曾遇過的事,然而,我們也需要了解它們。這章來談談如何思考未曾經驗過的事。然而,人們的心理能力是有限的,為了讓心理運作發揮最大功能,必須不斷試著節省心理資源,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範疇化」、「捷思法」、「假設檢驗」,以及「展望理論」。
第二部 了解自己
第5章 後設認知
我們不只會思考,也思考「思考」這件事,可是,人們有多善於思考「思考」呢?後設認知、後設知識、後設記憶⋯⋯,這一章要討論的就是我們的自我評估,並探究這些評估可不可靠;也會提到「鄧寧―克魯格效應」、「解釋深度的錯覺」、「認知流暢度」。
第6章 情緒
我們都知道感受情緒是什麼樣子,但要如何思考情緒?幾千年來,重要思想家一直與情緒課題纏鬥,情緒不僅動作迅速,而且力道很強,同時,也令人困惑又不可靠。這章要談的是心理學家怎麼看情緒,就由以下三個問題切入:1.什麼是情緒?2.情緒是普世共通的嗎?3.我們為什麼有情緒?還將檢視「詹姆士-蘭格理論」,並討論「沙赫特-辛格理論」與支持它的「達頓與亞倫吊橋研究」。
第7章 動機
為行為提供動機的原因五花八門。亞伯拉罕・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是為動機分類的最早嘗試之一。本章以馬斯洛的金字塔為跳板開始探索「動機」,參酌經濟學理論關於「酬賞」與「懲罰」等「外在動機」的討論,並以「自我決定理論」深入「內在動機」的綜合因素。
第8章 壓力與健康
想了解自己,也必須了解自己的生理狀態。壓力是心身互動的重要管道,當壓力源出現,身體會啟動交感神經系統產生連串反應,本章也將提示這些反應亦會在其他情況下激發。另一方面,我們對壓力的反應會回過頭來增加壓力,所以一起來看看測量壓力的方法吧!並檢證「對生命具有掌控感,有助於長期健康」。而除了探看幾個身體變化影響心智的方式外,章末更要由「信念」、「預期」、「藥物」、「宗教」等⋯⋯,探討這些效應反過來是否也會一樣。
第三部 了解彼此
第9章 語言
語言是最主要的溝通工具,然而它的效果未必如人預期。語言充滿各種曖昧,字義的、語音的、句構的等⋯⋯;除此之外,人嘴巴說的也未必是心裡想的!所以本章的大哉問是:我們是怎麼了解彼此的?人們會判斷脈絡,但這並不完全可靠,因此為了弄懂對方在講什麼,我們會對溝通意圖做出特定假設,這就是心理學家所稱的「語用」(又稱「葛萊斯暗示」)。接著還要看看學習語言相持不下的兩種理論:「先天」與「後天」;最後則談談由語言學家班傑明・沃爾夫所發展出、具爭議性的問題:語言會形塑我們的經驗嗎?
第10章 人格
另一種了解他人的方式是描述他們,在人們的表象之下,到底有幾個判然有別的人格特質存在?來看看早期人格心理學家歸納評估人格的五個量尺類別,以及其他幾個禁得起科學檢驗的人格特質類型。我們的人格相當複雜,隨著觀察更多細節與調整評價,也要注意:評價別人時該注意些什麼?而人格線索遍布我們的生活空間,它們就像我們用來嗅聞彼此的資料,而得以解釋彼此之間的不同;不論這些特質是繼承而來或是學到的,都是人們預測長期行為表現的好方法。
第11章 社會影響
人們是環境動物,不過在看待別人的行為時,我們傾向無視這個事實,而過度強調人格的影響,這種偏見被稱為「基本歸因謬誤」。這一章要談談環境如何影響我們,特別著眼於影響最顯而易見的社會環境,探討「從眾」、「順從」、「社會角色」、「情境限制」、「說服」,佐以所羅門・阿希的「開創性」研究。
第12章 刻板印象與群體
刻板印象是我們對特定群體成員的思考連結。從某個層次來說,這些連結對社交功能是必要的,卻也會造成各種問題。首先,很多刻板印象並未準確反映事實,即使它們是真的,也經常被擴大解釋,因為我們的刻板印象常常只依據非常有限的證據,但刻板印象往往造成嚴重後果。這一章要試著理解這種現象,方法是討論社會分組如何影響我們,如何影響被我們歸成一類的人。同時也來看看「刻板印象威脅」、「團體迷思」、「刻板印象內容模型」等相關理論與實驗。
結論 當事情不太對勁⋯⋯
本書分析了非常多的經驗,包括我們如何形成記憶、發展感受、分享想法、做錯事、又做更多錯事⋯⋯。不過,這還沒有涵蓋全部心理學。心理學還有很多有趣的研究領域,畢竟人類心智極其複雜。我們其實才剛剛開始學習心智如何運作而已,還有很多人類心智的祕密等著去發掘。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