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暗的歲月三部曲之二:浮橋少年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20 元優惠價
:90 折 288 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8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秋菊打官司》、《集結號》、《金陵十三釵》知名編劇、小說家【劉恆】不容遺忘推薦
◇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金鼎獎作家著作人獎、吳三連文學獎、小說家【巴代】遠山回聲推薦
曾參與策畫《活著》、《我的父親母親》、《千里走單騎》、《十面埋伏》等電影,有「張藝謀御用編劇」之譽的小說家王斌,
以文學與歷史昂首對峙,引領讀者近身感受幽暗的歲月中,人性最深沉的吶喊!
【幽暗的歲月】三部曲之二──《浮橋少年》,懵懂少年揭開歷史之謎的同時,也一步步走出了自己成長的迷霧。
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一段被視為禁忌的「西路軍」往事,
在腥風血雨的歷史中,如何尋得贖罪與和解的可能?
少年王若若跟隨母親下鄉勞改,偶爾到城鎮裡探望武裝部服務的父親,在那兒,他遇見了一個神祕的老人──老鄭。這個「老鄭」據說曾是「西路軍」,在他癲狂又愁苦的面容下,彷彿夾帶了一個巨大的祕密。似懂非懂地挖掘老鄭身世之謎的同時,更意外發現老人的過去似乎與學校裡一向正直不阿的蕭老師有關……
究竟這個人的身世是什麼?
鄭老伯目光咄咄的逼向少年:「嗯,瓜娃子,你怎麼會知道她?」
少年也一怔,一時無語,他不知道該如何向鄭老伯解釋了,心裡便有些緊張了起來。鄭老伯還在逼視他,他已然無從躲避了。
「我……在縣革委大院見過……見過那位……阿姨。」
鄭老伯痛苦地長嘆一聲,閉了一會兒眼:「她掛著牌子在掃地,是嗎?哦,你不用再說了,我知道了!」
靜極了,好像所有的聲息一下子都消失蒸發了,只有鄭老伯一個人的聲音在屋裡迴盪著,如同湧來的一泓水波,將他們湮沒了,讓他們不由得沉浸其間,凝神傾聽。
◇《活著》、《我的父親母親》、《千里走單騎》、《十面埋伏》──張藝謀御用編劇──【王斌】,回歸文學跨時代氣勢之作!
◇一段不可言說的禁忌,一場不該被遺忘的歷史悲劇!
【幽暗的歲月】三部曲之二──《浮橋少年》
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一段被視為禁忌的「西路軍」往事,在腥風血雨的歷史中,如何尋得贖罪與和解的可能?
◇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金鼎獎作家著作人獎、吳三連文學獎、小說家【巴代】遠山回聲推薦
曾參與策畫《活著》、《我的父親母親》、《千里走單騎》、《十面埋伏》等電影,有「張藝謀御用編劇」之譽的小說家王斌,
以文學與歷史昂首對峙,引領讀者近身感受幽暗的歲月中,人性最深沉的吶喊!
【幽暗的歲月】三部曲之二──《浮橋少年》,懵懂少年揭開歷史之謎的同時,也一步步走出了自己成長的迷霧。
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一段被視為禁忌的「西路軍」往事,
在腥風血雨的歷史中,如何尋得贖罪與和解的可能?
少年王若若跟隨母親下鄉勞改,偶爾到城鎮裡探望武裝部服務的父親,在那兒,他遇見了一個神祕的老人──老鄭。這個「老鄭」據說曾是「西路軍」,在他癲狂又愁苦的面容下,彷彿夾帶了一個巨大的祕密。似懂非懂地挖掘老鄭身世之謎的同時,更意外發現老人的過去似乎與學校裡一向正直不阿的蕭老師有關……
究竟這個人的身世是什麼?
鄭老伯目光咄咄的逼向少年:「嗯,瓜娃子,你怎麼會知道她?」
少年也一怔,一時無語,他不知道該如何向鄭老伯解釋了,心裡便有些緊張了起來。鄭老伯還在逼視他,他已然無從躲避了。
「我……在縣革委大院見過……見過那位……阿姨。」
鄭老伯痛苦地長嘆一聲,閉了一會兒眼:「她掛著牌子在掃地,是嗎?哦,你不用再說了,我知道了!」
靜極了,好像所有的聲息一下子都消失蒸發了,只有鄭老伯一個人的聲音在屋裡迴盪著,如同湧來的一泓水波,將他們湮沒了,讓他們不由得沉浸其間,凝神傾聽。
◇《活著》、《我的父親母親》、《千里走單騎》、《十面埋伏》──張藝謀御用編劇──【王斌】,回歸文學跨時代氣勢之作!
◇一段不可言說的禁忌,一場不該被遺忘的歷史悲劇!
【幽暗的歲月】三部曲之二──《浮橋少年》
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一段被視為禁忌的「西路軍」往事,在腥風血雨的歷史中,如何尋得贖罪與和解的可能?
作者簡介
王斌
籍貫中國山東,生於福建福州。八○年代始從事文學創作,活躍文壇的文學批評家,後發表過各種文學評論、散文,九○年代開始從事電影策劃及創作,2007年開始進入小說創作。參與策劃、編劇的電影:《活著》、《滿城盡帶黃金甲》、《搖啊搖,搖到外婆橋》、《有話好好說》、《一個都不能少》、《我的父親母親》、《漂亮媽媽》、《千里走單騎》、《霍元甲》、《英雄》、《十面埋伏》、《青春愛人事件》與《美人依舊》。著有長篇小說:《六六年》、《遇》、《味道》、《斯德哥爾摩綜合症》;隨筆集:《城市符號》、《逆風的逍遙》、《思想的鐘擺》、《張藝謀與《活著》》(紀實文學)。
籍貫中國山東,生於福建福州。八○年代始從事文學創作,活躍文壇的文學批評家,後發表過各種文學評論、散文,九○年代開始從事電影策劃及創作,2007年開始進入小說創作。參與策劃、編劇的電影:《活著》、《滿城盡帶黃金甲》、《搖啊搖,搖到外婆橋》、《有話好好說》、《一個都不能少》、《我的父親母親》、《漂亮媽媽》、《千里走單騎》、《霍元甲》、《英雄》、《十面埋伏》、《青春愛人事件》與《美人依舊》。著有長篇小說:《六六年》、《遇》、《味道》、《斯德哥爾摩綜合症》;隨筆集:《城市符號》、《逆風的逍遙》、《思想的鐘擺》、《張藝謀與《活著》》(紀實文學)。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短評】
遺忘是人的本能。如果不能遺忘,腦海將不是海,而是資訊壅塞的泥沼,痛苦的記憶會讓人發瘋。然而,遺忘又是陷阱。當人自以為擺脫了痛苦折磨的時候,必會因為遺忘而重蹈痛苦的覆轍。面對這種兩難處境,許多人選擇遺忘。作為優秀文學評論家與小說家的王斌先生則逆勢而動,為了捕獲塵封的往事並把它們押回來,他不惜與遺忘對峙,以驚人的小說家的筆做了搏戰的武器。勇氣令人欽佩,戰果尤為可喜。這厚厚的三部曲是啟示錄,也是紀念碑,以不容遺忘的筆觸鐫刻著不容遺忘的歷史之痕,必將在讀者的心靈那邊得到無盡的呼應。
二○一八年五月廿六日,夜
劉恆
序
《幽暗的歲月》三部曲 臺灣首版自序
若不是我在美國的好友吉米兄的提醒,恐怕我也不會想到,要為我的三部曲寫一前言,那是因為該說的話,都在《幽暗的歲月》中說了,好像我無須再畫蛇添足。
我一向認為,讓小說自己說話是一作家最好的選擇。現在看來,顯然我錯了。在大陸,某種我們曾經以往熟悉的「現象」又在風雲再起,從而恍若有一種責任在向我高叫:你真的應該說幾句了!
這一套以《幽暗的歲月》命名的三部曲,除了《六六年》在大陸出版過外(我專門為了這次的臺灣版,對《六六年》重新做了一次文字的修訂與增補),其餘的二部在我電腦裡已存放了七八年了,有的是因為「題材敏感」(《海平線》),被最高書刊審查機關束之高閣,且不告訴你任何原因;有的似乎因了一段不可觸碰的中共歷史(《浮橋少年》),而被告知不能出版。《六六年》之所以幸運,得益於七八年前,大陸的言路相對寬鬆,這才讓它幸運地得以獲得「示人」之身。
我是有意識地將三部曲命名為《幽暗的歲月》,若按這三部小說所涉及的題材內容,它似乎該以「文革三部曲」之謂更顯恰當―畢竟寫的是在大陸發生過的文化大革命,之所以沒這麼做,是我個人認為我的「三部曲」已然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文革小說」,重點寫的乃是「人與命運」。也就是說,當多少年之後,文革歷史在人們的頭腦中逐漸遠去,那些未來的讀者再來讀你的小說時,他們會專門為了文革而來嗎?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那時他要讀的還是小說作為小說的「故事」和人物,以及人物在故事中所呈現的永恆的人之命運。
我厭倦於文革結束後在大陸文壇上一度時興的「傷痕」文學,我以為它讓小說獨有的使命過多地訴諸於政治控訴了。小說一旦被政治化了,它還能稱得上是一部純粹意義上的小說嗎?小說在本質上是超越政治的,若非要將小說之「敘」,納入一個文化範疇,那麼我個人認為它必當高踞於政治之上,歸屬於人類學的文化範疇。
在過去的文革小說中,我看到的更多乃是被簡單化的壞人作惡、好人受難,而在其中,文革的「參與者們」則缺乏最起碼的反省與懺悔意識,就好像那場席捲大陸的紅色恐怖僅僅是個別人在施惡,而與捲入這場風暴中的每個個體無關似的。
如此一來,文革小說作為一種特殊的中國化的文學類型,便被局隘地限制在了一個狹窄的甬道中了,無以勘破它之所以發生的人性本源乃至其存在本質,也由於此,普通人彷彿都成了在那場運動中的無辜者,只是一個個從這場空前的劫難中走出的「幸運者」,從而得以輕鬆地撇清了自己在這場災難中所應擔負的道義責任。
不,不是這樣的,這場涉及十幾億之民族的曠世災難,絕不僅僅是由個別人所為就能達到的,它之所以能夠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發生、發展,最終釀成嚴重後果,乃是因為它首先具備了讓這一切人間罪惡得以橫行無忌地席捲中國大陸的土壤,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每個親歷者其實又都是難逃罪責的。我們不僅僅是這場史無前例之文革之禍的受害者,與此同時,我們也在無形中(或在不知不覺中)成了一名施惡者。當這場運動已成一個並不遙遠的記憶時,撫今追昔,回望在那個歲月中我們共同渡過的慘烈人生,以及在此人生中命運的浮沉,我們顯然不能再以簡單的政治眼光去看待了,那是浮淺的,非文學化的。
文化大革命在我的三部曲中,不僅僅只是對那個年代的一種文學敘述,同時,它也是我對自我的一個冷峻的審視、追問和反思,亦由此,它便自然而然地上升到了一個形而上的關於人之處境的命運高度,從而也就超越了作為特殊性的所謂「文革題材」,成為了具有普適價值的事關人與其命運的小說。
我一直認為,當歲月在無聲無息中悄然流逝之後,文革作為一樁發生在過去的遙遠的歷史「傳說」,存留於世,親歷過那段歷史的一代人,則帶著他們關於那段歷史的真切記憶,早已消失在了浩瀚的時空中,那些未來的讀者,究竟還想從描述那段歷史的小說中看到什麼呢?僅僅是一段殘酷年代的展示?抑或是在那個年代中好人受難、壞人當道?我以為不是的。到那時,那些走在未來之路上的讀者所渴望讀到的,還是在一部小說中所呈現的具有普遍之意義的人性以及人之命運。這才是超越時代的文學,亦由此,這類涉及文革的小說就不再僅僅是在陳述一段特殊性的文革歷史了,而是作為一種鏡鑑過去與未來的提示,警鐘長鳴,從而防止類似的悲劇再度捲土重來,因為它曾讓一個民族為此付出過巨大的血的代價。
歷史,從來就是人類走向未來的一面鏡子,藉由於此,人類得以看清自己這一路走來的曾經以往,由此也讓人類認識且從而盡可能地洗刷掉身上的那一層層被隱蔽著的人性之污垢,並對人性在歷史演化過程中的變異及社會機制的「失陷」,保持足夠的清醒和警覺,以避免人間慘劇的重蹈覆轍。這其中,文學最最重要的使命還是:認識你自己,文學也將由此而進入一個至高、至純、至真的境界。唯當如是,文學才能超越某一特定題材的局限,由特殊走向普適性,從而反觀在我們人性與社會中所存有的徵象。
即使在今天,我們依然還處在某種知或不知的命運劫難中,且無以脫逃。文革「十年浩劫」這一早已被國人定性的歷史共識,卻被暗渡陳倉地修改為「艱辛的探索」。那場波及中華民族的巨大悲劇,就這樣被人輕輕地一筆抹煞了,變成了是因了某個人為走向「正確的道路」所做出的必要的「艱辛探索」。幾代人為此付出的毫無必要的苦難乃至生命代價,就這麼被輕易地遮掩了,以致今天在中國大陸的許許多多年輕人,幾近不知在那個血雨腥風的十年中,他們的上幾代人都曾經歷過怎樣的罄竹難書的人間苦難。
文革的發生,的確具有其歷史的特殊性以及制度性的邏輯必然,但卻絕不可以由此就認為,正是因了其特殊,我們就可以推卸我們自身所應承擔起的歷史責任;在當時嚴酷的政治處境下,發生在我們身上的種種不堪入目的人性「變異」與醜惡,就可以以特殊性為由,為自身的全情投入做出辯護。在一場空前的命運劫難中,個體的道義責任與義務,始終是值得我們去認真拷問和探究的。
文化大革命於今看去,似乎已成在歷史中消散的煙雲,但我們這些親歷者在回望那場慘絕人寰的民族劫難時,還當責無旁貸地捫心自問:在那場悲劇中我們在其中又做了些什麼?我們反抗了嗎?我們僅僅只是一名受害者嗎?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我們「放縱」了那些高高在上的人肆無忌憚地任意作惡,以致犯下不可饒恕的滔天罪行?
在那場文革運動中,一代人曾經歷過迷狂、困惑、迷茫及至最後的覺醒,但這個所謂的「覺醒」,又彷彿在隱約地暗示我們,我們似乎無須為這場人道災難承擔任何罪責。若真是如此,那麼我甚至可以說,其實我們並沒有真正地認識那一場波及整個民族之劫難的深重涵義。
文學的存在,其實是上蒼賜予一名作家的天賦與天職,饒是作家可以基於「實在」之真相,架構起一個以虛構之名抵達的人性揭示,而虛構在此的本真之義乃是對我們生存本質的一種直視與穿透。這才是一部好的文學作品存在的根本理由,它所呈現的,皆是具體可感且經梳理與過濾後的真實存在的人生或命運之向度,與此同時,作家深邃的思考與認知,亦巧妙地隱身在此一被描述的諸多繁複「現象」的背後,最終以結構化的敘事形態,完成對命運乃至人生本質的追問、呈現與揭示。
我不知道,我是否已然抵達了我意欲抵達的目的地,我也不知道,《幽暗的歲月》是否如願以償地完成了我最終的心願?但我知道我為之努力了,這就足慰我心了。當有一天,我決意寫下這個事關文革歲月的三部曲時,我曾暗暗地告訴自己,我要寫下可以留給歷史及後人的小說,它將會延續我有限的生命,讓後來者從我的小說中獲得某種人生啟示。
我原以為在我的有生之年,三部曲中之二部將無以見晴空呢,最終我只能以遺囑的形式交代後人,幫我了卻此一夙願。但我萬萬沒想到的是,有一天,一位與我素昧平生的朋友給了我一個伊妹兒郵址,讓我不妨將小說寄去試一試。我一開始還以為這只是一個善意的玩笑。以我在大陸的感受,沒有點兒熟人引薦或背後搞點潛規則,遠在彼岸的臺灣,怎麼可能會有人願意出版我的小說呢?更何況我寫的又不是暢銷小說。我小說的敘事是沉重了,這便決定了它很可能只能是小眾閱讀。
我猶豫了幾天,後決定投去試試,我沒想到沒過半小時,秀威的編輯經理伊庭小姐就及時地給我以回覆,熱情地告我三星期後再告知我最後的審核結果,這讓我多少有些意外。她果然沒失言,臨到三週後的一天,一位名叫徐佑驊的小姐主動聯繫了我,告訴我她將是我小說的編輯,而我的小說她細讀後「非常非常感動」!
坦率地說,我聽了此言後也很是感動,因為這一疊加句式的「非常非常感動」足見她是認真閱讀了我的小說,且深度地沉浸其間,這才有了如此的「感動」一說。這麼認真的編輯在大陸已然鮮見了。佑驊小姐又說,我在信中道及的《六六年》,是否也能交予她們作為三部曲一併成套出版?這又是我沒想到的,我原本計畫只讓她們出版我在大陸出版不了的《浮橋少年》與《海平線》,若能出版這二本,我已然心滿意足了,我根本沒想到還能作為三部曲成套出版,儘管我確實是將此三部作為一個互有關聯的系列小說來寫的,它們分別展現了大陸文革的不同階段。
我愉快地答應了佑驊小姐的請求。此後,我們之間的溝通始終令我快樂,一切都是那麼地舒暢,沒有絲毫的交流障礙,這令我感到了驚異。我這才覺知,臺灣的讀書人猶在,臺灣的編輯中仍有人在熱愛著她們的職業,她們依然渴望出好書,並將此視為自己職業的一份榮耀,在此,我要向她們致敬。
對我而言,出版社之大小於我一點兒也不顯重要,我個人的所謂名氣也無須一家出版社來幫我獲得提升,況且我也從來不重視那些無聊的浮名。我是經歷過風雨的人。我更關心和重視的,乃是我是否能遇上知音與知己,她們是否真的認識到了我小說的價值和意義。顯然,秀威的伊庭經理與佑驊小姐認識到了,她們正是我在冥冥之中尋找的最好的出版社和編輯。
我期待《幽暗的歲月》三部曲的出版,我渴望看到它們以正體豎排的方式呈現在我的眼前,我始終以為中華漢字唯有以正體示人時,方顯出它的高貴與尊嚴,從此意義上說,我的《幽暗的歲月》能以這麼一種字體形式出版,也讓它們由此而獲得了在我心中的高貴與尊嚴。
再次感謝秀威公司,感謝伊庭經理與徐佑驊小姐,沒有比以書交友更讓人欣慰的了,雖然我們未曾謀面,但我已將你們視為我的朋友。
二○一八年一月二十二日於北京
若不是我在美國的好友吉米兄的提醒,恐怕我也不會想到,要為我的三部曲寫一前言,那是因為該說的話,都在《幽暗的歲月》中說了,好像我無須再畫蛇添足。
我一向認為,讓小說自己說話是一作家最好的選擇。現在看來,顯然我錯了。在大陸,某種我們曾經以往熟悉的「現象」又在風雲再起,從而恍若有一種責任在向我高叫:你真的應該說幾句了!
這一套以《幽暗的歲月》命名的三部曲,除了《六六年》在大陸出版過外(我專門為了這次的臺灣版,對《六六年》重新做了一次文字的修訂與增補),其餘的二部在我電腦裡已存放了七八年了,有的是因為「題材敏感」(《海平線》),被最高書刊審查機關束之高閣,且不告訴你任何原因;有的似乎因了一段不可觸碰的中共歷史(《浮橋少年》),而被告知不能出版。《六六年》之所以幸運,得益於七八年前,大陸的言路相對寬鬆,這才讓它幸運地得以獲得「示人」之身。
我是有意識地將三部曲命名為《幽暗的歲月》,若按這三部小說所涉及的題材內容,它似乎該以「文革三部曲」之謂更顯恰當―畢竟寫的是在大陸發生過的文化大革命,之所以沒這麼做,是我個人認為我的「三部曲」已然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文革小說」,重點寫的乃是「人與命運」。也就是說,當多少年之後,文革歷史在人們的頭腦中逐漸遠去,那些未來的讀者再來讀你的小說時,他們會專門為了文革而來嗎?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那時他要讀的還是小說作為小說的「故事」和人物,以及人物在故事中所呈現的永恆的人之命運。
我厭倦於文革結束後在大陸文壇上一度時興的「傷痕」文學,我以為它讓小說獨有的使命過多地訴諸於政治控訴了。小說一旦被政治化了,它還能稱得上是一部純粹意義上的小說嗎?小說在本質上是超越政治的,若非要將小說之「敘」,納入一個文化範疇,那麼我個人認為它必當高踞於政治之上,歸屬於人類學的文化範疇。
在過去的文革小說中,我看到的更多乃是被簡單化的壞人作惡、好人受難,而在其中,文革的「參與者們」則缺乏最起碼的反省與懺悔意識,就好像那場席捲大陸的紅色恐怖僅僅是個別人在施惡,而與捲入這場風暴中的每個個體無關似的。
如此一來,文革小說作為一種特殊的中國化的文學類型,便被局隘地限制在了一個狹窄的甬道中了,無以勘破它之所以發生的人性本源乃至其存在本質,也由於此,普通人彷彿都成了在那場運動中的無辜者,只是一個個從這場空前的劫難中走出的「幸運者」,從而得以輕鬆地撇清了自己在這場災難中所應擔負的道義責任。
不,不是這樣的,這場涉及十幾億之民族的曠世災難,絕不僅僅是由個別人所為就能達到的,它之所以能夠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發生、發展,最終釀成嚴重後果,乃是因為它首先具備了讓這一切人間罪惡得以橫行無忌地席捲中國大陸的土壤,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每個親歷者其實又都是難逃罪責的。我們不僅僅是這場史無前例之文革之禍的受害者,與此同時,我們也在無形中(或在不知不覺中)成了一名施惡者。當這場運動已成一個並不遙遠的記憶時,撫今追昔,回望在那個歲月中我們共同渡過的慘烈人生,以及在此人生中命運的浮沉,我們顯然不能再以簡單的政治眼光去看待了,那是浮淺的,非文學化的。
文化大革命在我的三部曲中,不僅僅只是對那個年代的一種文學敘述,同時,它也是我對自我的一個冷峻的審視、追問和反思,亦由此,它便自然而然地上升到了一個形而上的關於人之處境的命運高度,從而也就超越了作為特殊性的所謂「文革題材」,成為了具有普適價值的事關人與其命運的小說。
我一直認為,當歲月在無聲無息中悄然流逝之後,文革作為一樁發生在過去的遙遠的歷史「傳說」,存留於世,親歷過那段歷史的一代人,則帶著他們關於那段歷史的真切記憶,早已消失在了浩瀚的時空中,那些未來的讀者,究竟還想從描述那段歷史的小說中看到什麼呢?僅僅是一段殘酷年代的展示?抑或是在那個年代中好人受難、壞人當道?我以為不是的。到那時,那些走在未來之路上的讀者所渴望讀到的,還是在一部小說中所呈現的具有普遍之意義的人性以及人之命運。這才是超越時代的文學,亦由此,這類涉及文革的小說就不再僅僅是在陳述一段特殊性的文革歷史了,而是作為一種鏡鑑過去與未來的提示,警鐘長鳴,從而防止類似的悲劇再度捲土重來,因為它曾讓一個民族為此付出過巨大的血的代價。
歷史,從來就是人類走向未來的一面鏡子,藉由於此,人類得以看清自己這一路走來的曾經以往,由此也讓人類認識且從而盡可能地洗刷掉身上的那一層層被隱蔽著的人性之污垢,並對人性在歷史演化過程中的變異及社會機制的「失陷」,保持足夠的清醒和警覺,以避免人間慘劇的重蹈覆轍。這其中,文學最最重要的使命還是:認識你自己,文學也將由此而進入一個至高、至純、至真的境界。唯當如是,文學才能超越某一特定題材的局限,由特殊走向普適性,從而反觀在我們人性與社會中所存有的徵象。
即使在今天,我們依然還處在某種知或不知的命運劫難中,且無以脫逃。文革「十年浩劫」這一早已被國人定性的歷史共識,卻被暗渡陳倉地修改為「艱辛的探索」。那場波及中華民族的巨大悲劇,就這樣被人輕輕地一筆抹煞了,變成了是因了某個人為走向「正確的道路」所做出的必要的「艱辛探索」。幾代人為此付出的毫無必要的苦難乃至生命代價,就這麼被輕易地遮掩了,以致今天在中國大陸的許許多多年輕人,幾近不知在那個血雨腥風的十年中,他們的上幾代人都曾經歷過怎樣的罄竹難書的人間苦難。
文革的發生,的確具有其歷史的特殊性以及制度性的邏輯必然,但卻絕不可以由此就認為,正是因了其特殊,我們就可以推卸我們自身所應承擔起的歷史責任;在當時嚴酷的政治處境下,發生在我們身上的種種不堪入目的人性「變異」與醜惡,就可以以特殊性為由,為自身的全情投入做出辯護。在一場空前的命運劫難中,個體的道義責任與義務,始終是值得我們去認真拷問和探究的。
文化大革命於今看去,似乎已成在歷史中消散的煙雲,但我們這些親歷者在回望那場慘絕人寰的民族劫難時,還當責無旁貸地捫心自問:在那場悲劇中我們在其中又做了些什麼?我們反抗了嗎?我們僅僅只是一名受害者嗎?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我們「放縱」了那些高高在上的人肆無忌憚地任意作惡,以致犯下不可饒恕的滔天罪行?
在那場文革運動中,一代人曾經歷過迷狂、困惑、迷茫及至最後的覺醒,但這個所謂的「覺醒」,又彷彿在隱約地暗示我們,我們似乎無須為這場人道災難承擔任何罪責。若真是如此,那麼我甚至可以說,其實我們並沒有真正地認識那一場波及整個民族之劫難的深重涵義。
文學的存在,其實是上蒼賜予一名作家的天賦與天職,饒是作家可以基於「實在」之真相,架構起一個以虛構之名抵達的人性揭示,而虛構在此的本真之義乃是對我們生存本質的一種直視與穿透。這才是一部好的文學作品存在的根本理由,它所呈現的,皆是具體可感且經梳理與過濾後的真實存在的人生或命運之向度,與此同時,作家深邃的思考與認知,亦巧妙地隱身在此一被描述的諸多繁複「現象」的背後,最終以結構化的敘事形態,完成對命運乃至人生本質的追問、呈現與揭示。
我不知道,我是否已然抵達了我意欲抵達的目的地,我也不知道,《幽暗的歲月》是否如願以償地完成了我最終的心願?但我知道我為之努力了,這就足慰我心了。當有一天,我決意寫下這個事關文革歲月的三部曲時,我曾暗暗地告訴自己,我要寫下可以留給歷史及後人的小說,它將會延續我有限的生命,讓後來者從我的小說中獲得某種人生啟示。
我原以為在我的有生之年,三部曲中之二部將無以見晴空呢,最終我只能以遺囑的形式交代後人,幫我了卻此一夙願。但我萬萬沒想到的是,有一天,一位與我素昧平生的朋友給了我一個伊妹兒郵址,讓我不妨將小說寄去試一試。我一開始還以為這只是一個善意的玩笑。以我在大陸的感受,沒有點兒熟人引薦或背後搞點潛規則,遠在彼岸的臺灣,怎麼可能會有人願意出版我的小說呢?更何況我寫的又不是暢銷小說。我小說的敘事是沉重了,這便決定了它很可能只能是小眾閱讀。
我猶豫了幾天,後決定投去試試,我沒想到沒過半小時,秀威的編輯經理伊庭小姐就及時地給我以回覆,熱情地告我三星期後再告知我最後的審核結果,這讓我多少有些意外。她果然沒失言,臨到三週後的一天,一位名叫徐佑驊的小姐主動聯繫了我,告訴我她將是我小說的編輯,而我的小說她細讀後「非常非常感動」!
坦率地說,我聽了此言後也很是感動,因為這一疊加句式的「非常非常感動」足見她是認真閱讀了我的小說,且深度地沉浸其間,這才有了如此的「感動」一說。這麼認真的編輯在大陸已然鮮見了。佑驊小姐又說,我在信中道及的《六六年》,是否也能交予她們作為三部曲一併成套出版?這又是我沒想到的,我原本計畫只讓她們出版我在大陸出版不了的《浮橋少年》與《海平線》,若能出版這二本,我已然心滿意足了,我根本沒想到還能作為三部曲成套出版,儘管我確實是將此三部作為一個互有關聯的系列小說來寫的,它們分別展現了大陸文革的不同階段。
我愉快地答應了佑驊小姐的請求。此後,我們之間的溝通始終令我快樂,一切都是那麼地舒暢,沒有絲毫的交流障礙,這令我感到了驚異。我這才覺知,臺灣的讀書人猶在,臺灣的編輯中仍有人在熱愛著她們的職業,她們依然渴望出好書,並將此視為自己職業的一份榮耀,在此,我要向她們致敬。
對我而言,出版社之大小於我一點兒也不顯重要,我個人的所謂名氣也無須一家出版社來幫我獲得提升,況且我也從來不重視那些無聊的浮名。我是經歷過風雨的人。我更關心和重視的,乃是我是否能遇上知音與知己,她們是否真的認識到了我小說的價值和意義。顯然,秀威的伊庭經理與佑驊小姐認識到了,她們正是我在冥冥之中尋找的最好的出版社和編輯。
我期待《幽暗的歲月》三部曲的出版,我渴望看到它們以正體豎排的方式呈現在我的眼前,我始終以為中華漢字唯有以正體示人時,方顯出它的高貴與尊嚴,從此意義上說,我的《幽暗的歲月》能以這麼一種字體形式出版,也讓它們由此而獲得了在我心中的高貴與尊嚴。
再次感謝秀威公司,感謝伊庭經理與徐佑驊小姐,沒有比以書交友更讓人欣慰的了,雖然我們未曾謀面,但我已將你們視為我的朋友。
二○一八年一月二十二日於北京
目次
《幽暗的歲月》三部曲臺灣首版自序
序曲 遮蔽的記憶
第一章 「陌生」的小鎮
第二章 怪癖的老頭
第三章 風中的少年
第四章 啟明與少年
第五章 燕妮的誘惑
第六章 鄭老伯的故事
第七章 啟明的心思
第八章 血染沙場
第九章 遠去的身影
第十章 少年呵少年!
第十一章 永逝江上
尾聲
後記
序曲 遮蔽的記憶
第一章 「陌生」的小鎮
第二章 怪癖的老頭
第三章 風中的少年
第四章 啟明與少年
第五章 燕妮的誘惑
第六章 鄭老伯的故事
第七章 啟明的心思
第八章 血染沙場
第九章 遠去的身影
第十章 少年呵少年!
第十一章 永逝江上
尾聲
後記
書摘/試閱
第二章 怪癖的老頭
---------------------
一
少年當然不可能想到,一個多月後,他又與這位當時令他討厭的老人相遇了,他更不可能想到,這位傲慢無禮的孤寡老人,在他以後漫長的人生中,留下了一道清晰可見的刻痕,就像那條鋪設在小鎮街道上的,被歲月的腳步磨礪得分外光滑的石板路,時常會在心底泛起一抹依稀可辨的光暈,隱約映照著他以後的人生之路。
少年是插班進了高安縣中學的。他的出現,很快引起了同學們的注意,或許是因了他身分的殊異,或者是他入學方式的特別,抑或是他的那身醒目的軍綠色的服飾?總之,他的突然出現,引起了班上同學的竊竊私議。
少年是跟著班主任蕭老師,來到教室的。
上學前,父親把少年喚到跟前,嚴肅地看著他,然後將他的新書包斜挎在他的肩上。「今天你就要去新學校上學了,」父親說,「記住了,不要對任何人說你是誰的兒子,和班上的同學搞好關係,不要搞特殊化,能記住嗎?」
少年默默地點了點頭,心裡有些彆扭和緊張,因為他又要去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了,這種時候他總會有一種莫名的不安和惶惑。他總是這樣,每當到了一個陌生環境少年都會有羞怯感,讓他一開始就會萌生出墜入黑洞的感覺,那種感覺會讓他從中體驗到一種森冷。
在去學校上學的頭一天傍晚,父親帶上少年出去散步,悠悠達達地出了武裝部的後門。事先,父親並沒有告訴少年要去哪,只是說:「走,兒子,我們出去溜溜彎。」少年屁顛屁顛地跟著父親走了。
少年注意到父親並沒有領著他走向武裝部的正門,而是穿過院子的後門,進入了另一個植被豐茂的大院,少年後來才知道那是縣革委的院子,父親經常會去那裡上班,因為他還兼任著縣委副書記的職務。
少年印象很深的是這個院落的安靜,四周種滿了各種綠色植物,還有許多鑽天昂揚的大樹,都是他叫不上名字來的樹種。他能聞到空氣中散發出的一種清新的味道,甜絲絲的,還泛出一股子潮濕的氣息,尤其是在這樣一個寂靜的黃昏,這種味道顯得更加地耐人尋味了。
少年沒看到院子裡有什麼人。他們順著一條羊腸小徑走著。少年注意到對面有一座突然隆起的小山岡,山上的林木蔥蘢鬱馥,有許多雲杉和蒼柏,還有一叢叢低矮的茶樹群蓬蓬勃勃的一片;最顯眼的,還是山腳下的那一株拔地而起的粗壯的參天大樹,那是一株年代久遠的古老樟樹,有著粗大猙獰般的軀幹和茂密的旁逸斜出的枝椏和綠葉,由於季節的緣故,樹葉不再翠綠而略顯枯黃,但老樟樹虯曲向上伸展的形象,還是給少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聽到了群鳥歸窠後歡快的聒噪聲,唧唧喳喳地鬧成一片,讓少年恍然間覺得來到了動物園的鳥族館。
少年還注意到,在繁密樹叢的掩映下,遠遠地能看到山岡上有一座矗立的碉樓,這是少年在電影中見過的造型,很像日本鬼子在華北平原建造的碉堡,圓古溜秋地高高隆起,上面還設有許多射孔。少年好奇,很想擺脫父親一個人跑到山岡上去瞧一眼。少年想,如果我一個人躲在這座碉堡裡會怎樣呢?一定好玩。少年過去只在電影裡見過,現在的它,就那麼明白無誤地矗立在了他的眼前,他不能不心動了。
「這是一座碉堡,過去留下的。」父親注意到了少年的目光,說。
「是日本鬼子蓋的嗎?」少年問。
父親怔忡了一下,迷惑地向碉樓望了一眼,「唔,我還沒來得及問呢,」父親說,「你這一問,可把爸爸問住了!」父親笑了一下。
他們穿過花圃般的院子,又推開了一扇圈在圍牆裡的不起眼的側門,向外走去。
出外就見一條向上傾斜約莫三十度的坡道,亦由一塊塊的青石板鑲嵌而成,水磨般光滑的石板,在黃昏的天幕下泛著一層淡淡的駝紅,小風吹得有些緊,刮在臉上涼颼颼的,少年趕緊裹了裹身上的棉衣,跟上了父親的步伐,向石坡上走去。少年的左側是一排灰色的高牆,牆頂上密布著森冷的鐵絲網。「裡面是監獄。」少年聽見父親嘮叨了一句。少年沒說話,又看了一眼高牆。他過去沒見過監獄是什麼樣的,他有點好奇,想像著高牆內的情形。
「我帶你去學校,」父親說,「從明天起你就去那裡上學了。」
(未完)
---------------------
第八章 血染沙場
---------------------
一
「今天先不喝酒,老伯要給你們講一個故事,」鄭老伯幽幽地說,「它憋我心裡好長時間了,沒對人說起過,我知道如月這鬼丫頭,一直不明白我為什麼要為晨英翻案……」
「知道晨英是誰嗎?」鄭老伯突然問。見大家點頭,他亦點了點頭,忽然想起了什麼,一怔神,目光咄咄的逼向少年:「嗯,瓜娃子,你怎麼會知道她?」
少年也一怔,一時無語,他不知道該如何向鄭老伯解釋了,心裡便有些緊張了起來。鄭老伯還在逼視他,他已然無從躲避了。
「我……在縣革委大院見過……見過那位……阿姨。」
鄭老伯痛苦地長嘆一聲,閉了一會兒眼:「她掛著牌子在掃地,是嗎?哦,你不用再說了,我知道了!」
靜極了,好像所有的聲息一下子都消失蒸發了,只有鄭老伯一個人的聲音在屋裡迴盪著,如同湧來的一泓水波,將他們湮沒了,讓他們不由得沉浸其間,凝神傾聽。
知道就好,是那個女人,她就是我們師長的女人。唉,說起來這都是好些年頭的事了,可一想起來呀,就跟在眼前似的,時間過得好快好快喲,怎麼一眨眼皮,許多年就這麼過去了哩?有時候呀,我就覺得我這命―我這該死的命,是師長給的,沒他,我老鄭還能活在今天嗎?活不到的嘍!可救我的人自己走了,把我給孤單單地撂下了,這種滋味,你們知道有多難受麼?
你們是不會知道的喲,只有我心裡頭明白。那種揪心的難受,我只能自己熬著,就是盼著有那麼一天,讓我鄭大壯能對大鬍子師長的救命之恩湧泉相報。
自從師長負傷之後,我們就一直輪換著用擔架抬著他走。師長發著高燒,燒得人都糊塗了,我都不敢碰他的額頭,燙得像著了一團炭火,有時急了我就破口大罵衛生員。衛生員總是為難地低下頭,由著我的性子罵,他理解我看著師長心裡著急呀。
等我罵完了,他會說一聲:「我已經盡力了,鄭娃,眼下藥品奇缺,我只能這樣了!」說完, 就跑到一邊去哭天抹淚地大哭了起來。我知道他心裡也像我一樣難受,我還能再說什麼嗎?不能說了。我只好過去拍拍他,繼續趕路。
幾乎每天都會遭遇馬步芳的馬隊來襲擊我們,我們就困在荒漠上走走停停,也不知撞見了什麼鬼,多次派人去指揮部問,回話還是說在執行中央軍委的指示,只能在這一帶待命。
戰爭的殘酷,你們這些瓜娃子不可能想像得到,我就眼睜睜地看著戰友們在戰火中一個個倒下,再也沒能爬起來。那些天,大鬍子師長聽到槍響就從擔架上蹦起身來,但被我們趕緊死死摁住, 他就開始破口大罵,說誰再敢攔他就斃了誰。後來他看沒辦法了,就躺在擔架上指揮戰役,那樣子, 就跟他是個沒事的人一樣,還非要我們把他抬到前線去,勸都勸不住,可他還在發著高燒呵!
終於有一天,眼看著師長的身體挺不大住了。
白天,我們剛剛擊潰了馬匪幫的一次次輪番進攻,那天的風沙大極了,刮起的一粒粒小石仔, 打臉上就像子彈往人臉上生扎,風吹得我們都快睜不開眼了,可我們還是在師長的指揮下,將馬匪阻擊在了另一側,陣地前面躺滿了馬匪的屍首,有沒死的還在地上吱哩哇拉地亂叫喚哩。
天擦黑後,師長開始說起了胡話,全是什麼「衝啊」「殺了狗日的馬匪」什麼的,喊著喊著人昏死了過去。衛生員一看情況不妙,趕緊實施搶救。師長又醒了過來,看見我,向我招了招手,我哭著過去了,師長衝著我吼了一聲:「怎麼這麼沒出息?哭什麼哭,老子就是去了陰曹地府,也要把馬匪全帶走,還輪不到你哭!」我不敢再哭了,抹了抹眼淚,呆呆地站在師長的擔架邊上,這時師長笑了,「這就對嘍,」師長說,「我們是紅軍戰士,不能流淚,要哭也要讓那些狗日的馬匪去哭,是吧,鄭娃子?」我點了點頭,可是鼻子一酸,又差點哭出了聲,我趕緊背過身去,還是忍住了。
衛生員扯了扯我的衣角,我回身看他,他給我使了一個眼色,我馬上明白他是什麼意思了……
鄭老伯突然不說話了,臉色凝重得就像一塊泛著青灰色的生鐵,下意識地在口袋裡摸索了起來,啟明見了,立刻遞上一支煙幫他點著了,鄭老伯還是緊鎖眉心沒說話。少年忍不住地問:「鄭老伯,大鬍子師長後來怎麼樣了?」
鄭老伯吸了一口煙,瞅了少年一眼:
我知道衛生員在暗示師長恐怕挺不過今晚上了,心裡好像天塌了似的,一下子慌了神,沒著沒落的,心跳得那個厲害,我已經預感到遲早會有這麼一天,可是這一天真要來了,我又受不了!
真是受不了,你們沒法知道老伯當時的心情,心裡好疼好疼,像刀在心口上剜似的。我倆都沒敢看師長,怕他會發現點什麼。可大鬍子師長一看我們就明白了,他把我喊到身邊,說:「沒什麼,鄭娃,要革命就會有犧牲,人遲早一天要走的,只要走得光榮,我大鬍子對得起紅軍這一光榮稱號,知足了!」就在這時,我突然想起了師長的女人,心想,我必須找她來見我們師長最後一面。我正想俯下身來對師長說,可他馬上明白我要說什麼了,搖了搖頭:「別告訴她,讓她安心地在部隊裡好好待著吧,我不想讓她操心,你以後見了就告訴她,我是安安靜靜地走的,走得堂堂正正,讓她好好地為我們西路軍打勝這一仗,別給我們紅軍隊伍丟臉,這我就放心啦。」
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大聲哭了起來,哭得那個昏天黑地喲,我淚眼模糊地見到師長在對我說著什麼,可我什麼也沒聽見了,只是止不住地哭,想停都停不下來。
我們待在一座荒廢的土坯房裡,牆面上的泥磚裂開了許多的大口子,透著風。外面狂風大作, 像隻惡狼在嚎叫,聲音大得像要把這座屋子給掀翻了似的,揚起的粗大的沙礫,帶著子彈的尖嘯刮進了屋裡,打在對面的牆上,發出噗蹼噗的聲響,鼻腔裡塞滿了嗆人的煙土味,那盞小油燈在風中搖曳,幾乎要被吹滅了。我拚命哭著。
---------------------
一
少年當然不可能想到,一個多月後,他又與這位當時令他討厭的老人相遇了,他更不可能想到,這位傲慢無禮的孤寡老人,在他以後漫長的人生中,留下了一道清晰可見的刻痕,就像那條鋪設在小鎮街道上的,被歲月的腳步磨礪得分外光滑的石板路,時常會在心底泛起一抹依稀可辨的光暈,隱約映照著他以後的人生之路。
少年是插班進了高安縣中學的。他的出現,很快引起了同學們的注意,或許是因了他身分的殊異,或者是他入學方式的特別,抑或是他的那身醒目的軍綠色的服飾?總之,他的突然出現,引起了班上同學的竊竊私議。
少年是跟著班主任蕭老師,來到教室的。
上學前,父親把少年喚到跟前,嚴肅地看著他,然後將他的新書包斜挎在他的肩上。「今天你就要去新學校上學了,」父親說,「記住了,不要對任何人說你是誰的兒子,和班上的同學搞好關係,不要搞特殊化,能記住嗎?」
少年默默地點了點頭,心裡有些彆扭和緊張,因為他又要去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了,這種時候他總會有一種莫名的不安和惶惑。他總是這樣,每當到了一個陌生環境少年都會有羞怯感,讓他一開始就會萌生出墜入黑洞的感覺,那種感覺會讓他從中體驗到一種森冷。
在去學校上學的頭一天傍晚,父親帶上少年出去散步,悠悠達達地出了武裝部的後門。事先,父親並沒有告訴少年要去哪,只是說:「走,兒子,我們出去溜溜彎。」少年屁顛屁顛地跟著父親走了。
少年注意到父親並沒有領著他走向武裝部的正門,而是穿過院子的後門,進入了另一個植被豐茂的大院,少年後來才知道那是縣革委的院子,父親經常會去那裡上班,因為他還兼任著縣委副書記的職務。
少年印象很深的是這個院落的安靜,四周種滿了各種綠色植物,還有許多鑽天昂揚的大樹,都是他叫不上名字來的樹種。他能聞到空氣中散發出的一種清新的味道,甜絲絲的,還泛出一股子潮濕的氣息,尤其是在這樣一個寂靜的黃昏,這種味道顯得更加地耐人尋味了。
少年沒看到院子裡有什麼人。他們順著一條羊腸小徑走著。少年注意到對面有一座突然隆起的小山岡,山上的林木蔥蘢鬱馥,有許多雲杉和蒼柏,還有一叢叢低矮的茶樹群蓬蓬勃勃的一片;最顯眼的,還是山腳下的那一株拔地而起的粗壯的參天大樹,那是一株年代久遠的古老樟樹,有著粗大猙獰般的軀幹和茂密的旁逸斜出的枝椏和綠葉,由於季節的緣故,樹葉不再翠綠而略顯枯黃,但老樟樹虯曲向上伸展的形象,還是給少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聽到了群鳥歸窠後歡快的聒噪聲,唧唧喳喳地鬧成一片,讓少年恍然間覺得來到了動物園的鳥族館。
少年還注意到,在繁密樹叢的掩映下,遠遠地能看到山岡上有一座矗立的碉樓,這是少年在電影中見過的造型,很像日本鬼子在華北平原建造的碉堡,圓古溜秋地高高隆起,上面還設有許多射孔。少年好奇,很想擺脫父親一個人跑到山岡上去瞧一眼。少年想,如果我一個人躲在這座碉堡裡會怎樣呢?一定好玩。少年過去只在電影裡見過,現在的它,就那麼明白無誤地矗立在了他的眼前,他不能不心動了。
「這是一座碉堡,過去留下的。」父親注意到了少年的目光,說。
「是日本鬼子蓋的嗎?」少年問。
父親怔忡了一下,迷惑地向碉樓望了一眼,「唔,我還沒來得及問呢,」父親說,「你這一問,可把爸爸問住了!」父親笑了一下。
他們穿過花圃般的院子,又推開了一扇圈在圍牆裡的不起眼的側門,向外走去。
出外就見一條向上傾斜約莫三十度的坡道,亦由一塊塊的青石板鑲嵌而成,水磨般光滑的石板,在黃昏的天幕下泛著一層淡淡的駝紅,小風吹得有些緊,刮在臉上涼颼颼的,少年趕緊裹了裹身上的棉衣,跟上了父親的步伐,向石坡上走去。少年的左側是一排灰色的高牆,牆頂上密布著森冷的鐵絲網。「裡面是監獄。」少年聽見父親嘮叨了一句。少年沒說話,又看了一眼高牆。他過去沒見過監獄是什麼樣的,他有點好奇,想像著高牆內的情形。
「我帶你去學校,」父親說,「從明天起你就去那裡上學了。」
(未完)
---------------------
第八章 血染沙場
---------------------
一
「今天先不喝酒,老伯要給你們講一個故事,」鄭老伯幽幽地說,「它憋我心裡好長時間了,沒對人說起過,我知道如月這鬼丫頭,一直不明白我為什麼要為晨英翻案……」
「知道晨英是誰嗎?」鄭老伯突然問。見大家點頭,他亦點了點頭,忽然想起了什麼,一怔神,目光咄咄的逼向少年:「嗯,瓜娃子,你怎麼會知道她?」
少年也一怔,一時無語,他不知道該如何向鄭老伯解釋了,心裡便有些緊張了起來。鄭老伯還在逼視他,他已然無從躲避了。
「我……在縣革委大院見過……見過那位……阿姨。」
鄭老伯痛苦地長嘆一聲,閉了一會兒眼:「她掛著牌子在掃地,是嗎?哦,你不用再說了,我知道了!」
靜極了,好像所有的聲息一下子都消失蒸發了,只有鄭老伯一個人的聲音在屋裡迴盪著,如同湧來的一泓水波,將他們湮沒了,讓他們不由得沉浸其間,凝神傾聽。
知道就好,是那個女人,她就是我們師長的女人。唉,說起來這都是好些年頭的事了,可一想起來呀,就跟在眼前似的,時間過得好快好快喲,怎麼一眨眼皮,許多年就這麼過去了哩?有時候呀,我就覺得我這命―我這該死的命,是師長給的,沒他,我老鄭還能活在今天嗎?活不到的嘍!可救我的人自己走了,把我給孤單單地撂下了,這種滋味,你們知道有多難受麼?
你們是不會知道的喲,只有我心裡頭明白。那種揪心的難受,我只能自己熬著,就是盼著有那麼一天,讓我鄭大壯能對大鬍子師長的救命之恩湧泉相報。
自從師長負傷之後,我們就一直輪換著用擔架抬著他走。師長發著高燒,燒得人都糊塗了,我都不敢碰他的額頭,燙得像著了一團炭火,有時急了我就破口大罵衛生員。衛生員總是為難地低下頭,由著我的性子罵,他理解我看著師長心裡著急呀。
等我罵完了,他會說一聲:「我已經盡力了,鄭娃,眼下藥品奇缺,我只能這樣了!」說完, 就跑到一邊去哭天抹淚地大哭了起來。我知道他心裡也像我一樣難受,我還能再說什麼嗎?不能說了。我只好過去拍拍他,繼續趕路。
幾乎每天都會遭遇馬步芳的馬隊來襲擊我們,我們就困在荒漠上走走停停,也不知撞見了什麼鬼,多次派人去指揮部問,回話還是說在執行中央軍委的指示,只能在這一帶待命。
戰爭的殘酷,你們這些瓜娃子不可能想像得到,我就眼睜睜地看著戰友們在戰火中一個個倒下,再也沒能爬起來。那些天,大鬍子師長聽到槍響就從擔架上蹦起身來,但被我們趕緊死死摁住, 他就開始破口大罵,說誰再敢攔他就斃了誰。後來他看沒辦法了,就躺在擔架上指揮戰役,那樣子, 就跟他是個沒事的人一樣,還非要我們把他抬到前線去,勸都勸不住,可他還在發著高燒呵!
終於有一天,眼看著師長的身體挺不大住了。
白天,我們剛剛擊潰了馬匪幫的一次次輪番進攻,那天的風沙大極了,刮起的一粒粒小石仔, 打臉上就像子彈往人臉上生扎,風吹得我們都快睜不開眼了,可我們還是在師長的指揮下,將馬匪阻擊在了另一側,陣地前面躺滿了馬匪的屍首,有沒死的還在地上吱哩哇拉地亂叫喚哩。
天擦黑後,師長開始說起了胡話,全是什麼「衝啊」「殺了狗日的馬匪」什麼的,喊著喊著人昏死了過去。衛生員一看情況不妙,趕緊實施搶救。師長又醒了過來,看見我,向我招了招手,我哭著過去了,師長衝著我吼了一聲:「怎麼這麼沒出息?哭什麼哭,老子就是去了陰曹地府,也要把馬匪全帶走,還輪不到你哭!」我不敢再哭了,抹了抹眼淚,呆呆地站在師長的擔架邊上,這時師長笑了,「這就對嘍,」師長說,「我們是紅軍戰士,不能流淚,要哭也要讓那些狗日的馬匪去哭,是吧,鄭娃子?」我點了點頭,可是鼻子一酸,又差點哭出了聲,我趕緊背過身去,還是忍住了。
衛生員扯了扯我的衣角,我回身看他,他給我使了一個眼色,我馬上明白他是什麼意思了……
鄭老伯突然不說話了,臉色凝重得就像一塊泛著青灰色的生鐵,下意識地在口袋裡摸索了起來,啟明見了,立刻遞上一支煙幫他點著了,鄭老伯還是緊鎖眉心沒說話。少年忍不住地問:「鄭老伯,大鬍子師長後來怎麼樣了?」
鄭老伯吸了一口煙,瞅了少年一眼:
我知道衛生員在暗示師長恐怕挺不過今晚上了,心裡好像天塌了似的,一下子慌了神,沒著沒落的,心跳得那個厲害,我已經預感到遲早會有這麼一天,可是這一天真要來了,我又受不了!
真是受不了,你們沒法知道老伯當時的心情,心裡好疼好疼,像刀在心口上剜似的。我倆都沒敢看師長,怕他會發現點什麼。可大鬍子師長一看我們就明白了,他把我喊到身邊,說:「沒什麼,鄭娃,要革命就會有犧牲,人遲早一天要走的,只要走得光榮,我大鬍子對得起紅軍這一光榮稱號,知足了!」就在這時,我突然想起了師長的女人,心想,我必須找她來見我們師長最後一面。我正想俯下身來對師長說,可他馬上明白我要說什麼了,搖了搖頭:「別告訴她,讓她安心地在部隊裡好好待著吧,我不想讓她操心,你以後見了就告訴她,我是安安靜靜地走的,走得堂堂正正,讓她好好地為我們西路軍打勝這一仗,別給我們紅軍隊伍丟臉,這我就放心啦。」
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大聲哭了起來,哭得那個昏天黑地喲,我淚眼模糊地見到師長在對我說著什麼,可我什麼也沒聽見了,只是止不住地哭,想停都停不下來。
我們待在一座荒廢的土坯房裡,牆面上的泥磚裂開了許多的大口子,透著風。外面狂風大作, 像隻惡狼在嚎叫,聲音大得像要把這座屋子給掀翻了似的,揚起的粗大的沙礫,帶著子彈的尖嘯刮進了屋裡,打在對面的牆上,發出噗蹼噗的聲響,鼻腔裡塞滿了嗆人的煙土味,那盞小油燈在風中搖曳,幾乎要被吹滅了。我拚命哭著。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