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阿登戰役1944-1945:希特勒的冬季攻勢(全二冊)(簡體書)
滿額折

阿登戰役1944-1945:希特勒的冬季攻勢(全二冊)(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99.8 元
定價
:NT$ 1199 元
優惠價
871043
庫存:2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31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194412月,就在二戰行將結束之際,希特勒又一次令世界震驚:德軍從比利時和盧森堡東部林木茂盛的阿登山區發起了一次強有力的反擊,並在盟軍戰線上形成了50英里的突出部,這是盟軍在大戰中第二*遭到奇襲。規模龐大的德軍裝甲縱隊似乎不可阻擋,如波濤般向西湧去。這次攻勢集中了德國的前沿軍事科技:“虎王”巨型坦克、革命性的新式突擊步槍、飛彈、現代化噴氣機。德軍甚至派出小型電動潛艇支援攻勢!為打敗德軍,一場為期6周的史詩般的冬季反擊戰打響,這是美軍歷史上格外血腥的一場戰爭。

 

《阿登戰役1944—1945:希特勒的冬季攻勢》通過瀏覽檔案、採訪老兵、考察戰區,從軍事的角度對阿登戰役進行了詳細的全景展示。本書不僅跟蹤記錄了德國及同盟國軍隊的整個行動過程,還分析了軍事戰術、部署方式、人事任免、徵兵制度、士兵素質、後勤保障等作戰中的人為因素,並對作戰雙方的武器,甚至參戰部隊歷史、部隊領導、作戰能力等細節進行了介紹。

作者簡介

克里斯特•貝里斯特倫(Christer Bergström),瑞典籍,英語及瑞典歷史教師,共出版有23本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書籍。他專注於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的研究,重點著眼於東線。

 

姚軍,福建廈門人,從事軍事歷史類書籍翻譯工作多年,譯有《第二次世界大戰軍服、徽標、武器圖解百科:英國、美國、德國、蘇聯及其他盟國與軸心國》《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戰略與戰術的歷史》《秘密武器:影響深遠的二戰軍事科技》《決勝諾曼第:登陸戰中的科技、工程與特種裝備》,以及《二戰精銳對決(全三冊)》等作品。

 

名人/編輯推薦

◎ 阿登戰役研究學者董旻傑(@本壘打)審校、作序並推薦◎ 非通俗紀實文學!從軍事角度論述阿登戰役的全景式新作◎ 非傳統美軍視角!本書立場公正,客觀分析參戰軍隊成敗得失◎ 新發現引人注目!重新考證各次交戰中雙方人員、裝甲實力,填補同量級作品空白◎ 信息量令人心驚!進程、人物、戰術、裝備巨細無遺,近300幅許多之前未曾發表的照片

也許我這輩子和阿登戰役真的有緣。2007年,我花了2年多時間撰寫了《沸騰的雪——阿登反擊戰》一書。創作期間的艱辛與感慨,都記錄在了開篇序言《小人物的戰爭》之中。一晃12年過去了,時間在不經意間悄悄流逝,但我對阿登戰役的興趣始終沒有減少。這些年來,西方關於這場戰役的新作依然層出不窮。精挑細選之下,依舊購入了10多本相關內容的大部頭。2015年,我翻譯了著名歷史學家安東尼•比弗(Antony Beevor)的《1944阿登戰役:希特勒的最後反攻》(Ardennes 1944: Hitler's Last Gamble)一書。比弗的書不同于一般的戰史,引用資料相當豐富,而且並不局限於戰鬥本身。描寫的對象上至元帥將軍,下至普通士兵、平民百姓,可謂千姿百態。2018年,指文的編輯就問我是否願意翻譯克裏斯特爾•貝裏斯特倫所著的這本《阿登戰役1944—1945:希特勒的冬季攻勢》。當時因為時間不湊巧,未能成功合作,但我答應待本書譯稿交付後願意擔任審校。如今有緣履諾,在逐字逐句審校過後,自覺獲益良多。比弗和貝裏斯特倫,這兩位作家在各自的領域內都非常有名,無論是挖掘歷史資料,還是駕馭文字,都極具功底,他們的著作也讓我對這場戰役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當年收集這場戰役的資料時,我就時常發出“為何這場戰役在西方如此熱門”的疑問:相關資料汗牛充棟,各類著作書籍數以百計,雜誌刊登的文章和論文更是難以計數。回首往事,資料看得越多,越是感歎自己知道得太少。想當初,我還自大地認為國內沒有多少人會比自己更瞭解這場戰役,現在想來也不過是井底之蛙的囈語罷了。

阿登戰役的魅力,在於數個“第一”:納粹德國在西線針對美軍發動的第一場也是唯一的一場戰略級別的攻勢;第一場完全由希特勒策劃並主導的戰役;盟軍自諾曼地登陸後,與德軍進行的第一場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大規模戰役;美軍第一場在隆冬時節參與的大型戰役;第一場德軍能對西線盟軍造成威脅的戰役……實事求是地說,阿登地區複雜崎嶇的地形並不適合作戰,尤其不適合機械化部隊作戰。因此,守方在有準備的情況下,能夠輕易挫敗兵力占優的敵方進攻。然而,恰恰就是在這樣的地區,在80年不到的時間裏發生了三場大規模戰役,攻方都是德軍。有意思的是,曾經作為戰場的阿登地區那麼多年來變化並不大。這裏並沒有人口稠密的城市,只有眾多散落在山嶺和森林之間的城鎮及鄉村:規模最大的城鎮,人口可能還沒有我國一個偏僻的小縣城多;規模最小的城鎮,連社區建築物的數量都屈指可數。在和平年代,位於四國交匯處的阿登山區是風景優美的度假地,軍事歷史愛好者可以在這裏找到諸多戰爭留下的痕跡,森林中的散兵坑和建築物上的累累彈孔都清晰可見。雖然過去了70多年,但當地人在修繕毀於戰火的房屋或穀倉時,並沒有做太多刻意的改變,甚至有種說法——在這裏,後來人很容易通過照片和目擊者的回憶,找到當年交戰雙方的軍人留下的足跡。也許,這也是阿登戰役吸引後世學者深入研究的原因之一。

許多記敍阿登戰役的西方著作都會從諾曼地登陸之後的西線戰況開始講起,也許中國讀者不太能接受這樣的寫法——明明講的是1944年底的戰役,為何要用幾個章節從1944年夏天開始說呢?其實,二戰西線戰場從1944年8月盟軍沖出諾曼第半島,一直到1945年1月阿登戰役結束,完全可以視作一個整體。要弄明白希特勒為何要發動戰場戰略反攻,前幾個月的戰場態勢變化是必須做好的功課,更何況這背後還牽涉到交戰雙方內部複雜的權力鬥爭和政治鬥爭。簡單說來,當時盟軍高層認為歐戰勝利已經在望,有樂觀者認為戰爭在1945年之前就能結束,但逐漸遭遇後勤補給的困境;德軍西部邊境的防線雖然已經被盟軍攻破,但希特勒認為德國的軍事實力依舊可觀。當時任何戰術勝利乃至戰役勝利都已經入不了希特勒的眼,他追求的是能一錘定音的戰略勝利。希特勒認為被動防禦不可能贏得戰爭,必須抓住機會打疼盟軍,迫使其退出戰爭,從而瓦解西方國家的政治聯盟,再調過頭來與蘇聯血戰到底。因此,他不顧將領們的反對及德軍的真實戰力,堅決要求實施這次能突破到安特衛普將盟軍一分為二並重奪戰略主動權的龐大攻勢。

1944年6月到12月的半年時間裏,二戰歐洲戰場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蘇聯紅軍在東線取得了節節勝利,不但把德軍趕出了蘇聯國境,而且還深入東歐地區對德軍進行了輪番打擊。與此同時,登上歐洲大陸的盟軍利用空中優勢和炮兵火力優勢,將德軍在西線的裝甲力量消滅殆盡,隨後橫掃法國和比利時,在短時間內打破德軍的西牆防線,殺入德國本土。短短半年時間裏,德軍損失了數以百萬計的精銳官兵,大量作戰經驗豐富的單位被成建制地消滅或重創,導致德軍根本無法補充嚴重失血的一線部隊,只能把缺乏訓練的後方勤務人員、閑著沒事幹的海軍和空軍人員一股腦全塞進野戰部隊中。表面上數數人頭,德國軍隊的兵力膨脹到1000多萬人,實力依然雄厚,而且飛機、坦克、大炮的數量也不算少,可是兵員能力素質水準不夠、武器彈藥可靠性較低(外國勞工在生產時不斷搞破壞,其後果不斷顯現)、後勤保障能力有欠缺,乃至軍裝劣質無法禦寒,這些方方面面的缺陷都令德軍的軟實力大打折扣。再加上7•20事件後希特勒在德軍內部搞清洗,大部分陸軍將領失去信任,國防軍和武裝党衛軍之間的矛盾基本不可調和,令希特勒在排兵佈陣時將重任優先交給能力與職務並不匹配的諸如迪特裏希之流的党衛軍將領,最終自食其果。阿登反擊戰就是在這樣的背景和狀態下進行籌備並最終實施的。無論參戰的德軍將領戰前做過何種努力,都改變不了希特勒的決心,不是他看不到將領們擺到臺面上的諸多問題,而是對瀕死的人來說,哪怕是一根稻草也要當浮木緊緊抓住,被這種心態左右的希特勒只能選擇抓住僅有的那點希望。其實,他已經別無選擇,搏一把大的,說不定會有奇跡出現。

貝裏斯特倫的這本著作在戰前雙方態勢和政治背景方面並沒有用太多筆墨,只用一個章節介紹了東、西兩線戰況及其他背景內容,接下來的兩章敍述了德軍戰役準備和盟軍方面的情況,到第四章就開始正式講述阿登戰役的經過了。本書規模宏大,講述戰役過程的內容有整整11章,可以說對阿登戰役的方方面面都有詳盡交代。書後的參考資料厚厚一疊,具體內容我不復贅言,只介紹幾處令我印象深刻且眼前一亮的內容:首先,本書對1945年1月盟軍反攻階段的戰況描述得較為詳細,這在其他涉及阿登戰役的書籍中較為少見,顯得難能可貴。其次,由於作者對二戰空中戰鬥方面的內容極其熟悉,因而專門花了一些篇幅介紹阿登戰役期間盟軍與德軍的空中較量,空戰、近距離對地空中支援等方面均有詳細的資料和戰例,讀來令人欣喜。交戰雙方的官兵都呐喊過:“我們的空軍在哪里?!”,其實激烈的空戰只是發生在地面部隊看不到的地方,並不表示沒有發生過,相信這些內容對很多讀者來說都很新鮮,值得一讀。再次,貝裏斯特倫運用一些具體的資料、資料論證甚至推翻了前人的觀點,如盟、德兩軍的計畫、指揮、戰果、損失,巴斯托涅圍城戰初期雙方的實力對比,盟軍航空兵對戰役的影響,導致德軍失敗的因素,阿登戰役的最終影響等等,這才是本書價值最大的所在。具體內容在相關章節和最後一個章節中有精彩描述。最後,本書參考資料繁多,一些細節和資料非常寶貴,讀來有茅塞頓開之感。

令我感慨的是,當初在撰寫《沸騰的雪》時,我曾提出過圍城德軍實力遠遠不如被圍美軍的觀點,但缺乏詳細的資料支援。同時我還認為在巴斯托涅南部打阻擊的德軍表現得非常出色,尤其是德軍第5傘兵師。相對來說,實力占優的美軍表現平平。如果不是空中優勢和炮兵火力強大,美軍打破包圍圈的時間還要繼續推遲。整場阿登戰役,美軍損失肯定要大於德軍,尤其是在美軍轉入反攻之後,無論指揮或是戰鬥方面,德軍很多時候的表現都要強於美軍。我記得這些觀點當時在論壇上遭到過不少軍迷的質疑,現在貝裏斯特倫的這本著作會給予相當詳盡的資料和論據論證,也彌補了我當初的遺憾。

本書的譯者姚軍先生付出了極大努力,為廣大讀者提供了一部上佳的作品,相信他的翻譯水準不會令大家失望。眼下,互聯網科技的迅猛發展令人們通過紙媒閱讀的時間越來越少,甚至閱讀本身也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但我始終認為,夜深人靜之後,一盞孤燈、一杯清茶、一本令人中意的書籍,細細品讀之後能有心得,便是再美妙不過的事情了。作為軍事歷史愛好者,我感覺這些年來國內對二戰領域的研究與國外的差距越來越大。唯一算得上欣慰的事情,也許是國內這些年來引進出版了一批品質上乘的軍事歷史著作,而指文在其中功不可沒。飲水思源,我輩讀書人應該多讀書,讀好書,有所得,有所悟,讓更多的好書能面世與大家分享。

 

董旻傑

2019年中秋

 

目次

辭彙表和縮寫指南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軍銜粗略對比

 

序章 進軍默茲河

第1章 通往阿登戰役之路:走向深淵

第2章 進攻計畫:“重大的決定”

第3章 對手:大戰倒計時

 

第4章 第5裝甲集團軍:坦克開向默茲河!

無聲的滲透

部署

力爭突破

“裝甲兵進軍”開始

邁向聖維特!

巴斯托涅坦克戰

聖維特之戰

“灰獵犬”師的閃擊

越過巴斯托涅,直取默茲河

結論和結果

 

第5章 第7集團軍:保護側翼!

第一天:渡河!

傘兵西進

 

第6章 党衛軍第6裝甲集團軍:無情地進攻!

黨衛隊與國防軍的對立

黎明浴血

派普登場

“雙子村”之戰

党衛軍派普戰鬥群渡過昂布萊沃河

比特亨巴赫酒莊之戰

斯科茲尼圖謀奇襲馬爾梅迪

党衛軍派普戰鬥群的覆滅

結論和結果

 

第7章 盟軍航空兵介入:戰鬥轟炸機!

阿登上空的空戰

推平聖維特突出部

巴拉克德弗賴蒂爾爭奪戰

盟軍空中力量對德國裝甲兵的打擊

党衛隊二級小隊長巴克曼的意外突襲

默茲河進軍停止

德軍前鋒遭到痛擊

結論和結果

 

第8章 巴斯托捏:“毬!”

巴斯托涅包圍戰

巴頓開啟攻勢

“整夜行動!”

突進巴斯托涅

聚焦巴斯托涅

党衛軍的反衝擊

巴頓的攻勢停滯

結論與結果:1944年12月16日—31日

 

第9章 1945年元旦:對盟軍的新打擊

“底板”行動

“北風”行動

 

第10章 1945年1月:德軍重啟進攻

舍諾涅之戰

第6裝甲師被擊退

蒙哥馬利發動進攻

德軍重奪巴斯托涅的主動權

美軍在東南方的失利

盟軍指揮部裏的危機

盟軍戰略航空兵介入

巴斯托涅以西的消耗戰

蒙哥馬利的攻勢陷入困境

德軍的最後突擊

阿爾朗日突出部之戰

“黑豹”征戰蒂耶

巴頓再次受阻

德軍裝甲預備隊

結論與結果

 

第11章 血腥的最後一戰

蘇聯紅軍投入戰鬥

遲滯行動

盟軍航空兵回歸

巴斯托涅的又一次坦克戰

烏法里茲會師

李奇微的鉗形攻勢受挫

第3裝甲師撤出

蒙哥馬利投入第5軍

上萬帕赫之戰

美國第12軍再獲良機

李奇微止步於聖維特城下

空中屠殺

德軍徹底崩潰

 

後記 阿登攻勢:最後的結果和結論

致謝

附錄1 德國和美國軍事單位結構(1944年12月)

附錄2 阿登戰役中的坦克與反坦克炮

附錄3 阿登戰役期間軍用車輛和飛機的彩色側視圖

附錄4 阿登戰役雙方戰鬥序列

資料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043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