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張克彥於日本據台時期出生於一個貧窮的台灣家庭。二次大戰及戰後隨之而來的艱困環境,正如我們現在看到的,對世界上任何一個小孩而言,都不會是一個良好的開始。張克彥身處其中,他的成長理該因此而受限,成為台灣中部山區教育低下的一名農夫。但於職場上,他卻能達到政府官員所能成就的最高榮譽。正如他在自傳中的年表所顯示的,他對自己生命的走向並無遠大的策略。他只知道在每一個當下必須要努力,再努力,更努力。內文除了艱辛的奮鬥過程,他也將一路聽聞的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聞軼事或遭逢的感人片段都為這趟人生旅程添增許多酸甜苦辣,使其更顯多采多姿。
正如作者引用作家愛默生 (Ralph Waldo Emerson)的名言:「生命是一個旅程,不是終點」,翻開本書,你將會為作者樂觀進取、戮力不懈、豐富精彩的人生旅程而感到動容。
序
(前言)
在辛勤工作許久之後,我終於退休了。然後我發現自己很奢侈的擁有時間去做一些以前一直想做卻沒有時間去做的事,甚至還能培養一些興趣。其中一項我決定要付諸行動的興趣就是回憶我生命的歷程,並將之付諸筆墨。簡單來說,我打算以自傳的形式寫一本回憶錄。
從小我就對自己從何而來?祖先是誰?家族傳承是甚麼?感到好奇。不幸的是,或許歸因於當時戰爭的錯亂時空及其他種種原因,相關資訊十分稀少。因此我決定做一些研究,並將我所知道的,以及所挖掘出來的訊息寫下來。我想,若我的後代子孫有像我一樣對先人與傳承感到好奇的,這本傳記或許就能稍微幫助他們滿足一下好奇心。
有許多人、事、以及親身經歷,都對我的一生產生影響。無論是艱苦或是充滿挑戰,都令我的人生旅程在不同時段感到富有意義、受到啟發或是充實圓滿,覺得人生這一趟實在不虛此行。這些,不論好壞,都成為「我之所以為我」的一部分。而這一路上聽聞的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聞逸事或遭逢的感人片段,都為這趟旅程添增許多酸甜苦辣,使其更顯多采多姿。我希望,不僅我的家人與後代能對這些感到興趣,或許我的朋友,甚至素昧平生的人都能有興趣一讀。
我由生活及職場中學到一件事,就是──眾人拾柴火焰高,欲完成重要的任務,他人的幫助與合作勢不可免,我亦不能例外。因此,我要藉這個機會對曾經善意慷慨,尤其在本書完稿階段提供幫助的朋友們致上感謝之意。 首先要深深感謝許多善心的多年好友,耐心的閱讀本書初稿,提出深入而坦誠的意見,並指出書中一些歷史事實的謬誤。這些我記憶中失真的部分,在他們銳利的審視之下,無所遁形。凡此種種皆對我幫助極大,我感念在心。這些朋友包括張高次、陳宗梓、鄭憲明、何秋月、蕭欣仰、謝樂;謝明憲、王美惠夫婦、黃正成、郭俊彥、李博仁、李占春;林慶宏、潘美鈴夫婦、劉德雄、劉懿德、蔡啟勳、陳悅惠夫婦以及閻公展、黃嬿媚夫婦。家族方面則有張東洋、張揚展、王淑晚、張俊龍、陳立群(Paul Chen)、我太太秀琴 (雪莉)、兒子卓盛 (Stephen)媳婦Serena及女兒卓亭 (Elaine)。
我也要感謝「完美回憶」(Perfect Recall) 的葛莉娜‧莫里森 (Glenna Morrison) 費心閱讀我最初的草稿並提出建議。還有「振筆疾書作家工作坊」(Inkslingers)的詹姆士‧德瓦 (James Dewar) 與蘇‧雷諾 (Sue Reynolds),兩位皆是卓有成就,受人尊敬的詩人與作家,他們對較新版的稿子提出寶貴的評論與意見。也要謝謝「獨立出版社」(Indie Publishing) 的克莉絲‧霍伯(Chrissy Hobbs)將本書編輯整理成最後出版的格式。最後,我要感謝我的前同事大衛‧穆爾卡斯特 (David Mulcaster) 以及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榮譽教授伊安‧泰勒博士 (Dr.Iain Taylor) 花費極大的心力與時間詳讀本書的最後定稿並提供寶貴的意見。尤其是泰勒博士,當年在我們婚禮上,他代表女方家長將雪莉交給我。這次更是巨細靡遺的修潤我的稿件,並將我無意間犯下的筆誤逐一揪出訂正。
張克彥
2017年7月 於加拿大萬錦市 (Markham)
--------------------------
附記
本書的原文是英文,得力於醫師及作家林衡哲先生的鼓勵,指引與幫忙,柯翠園女士的精心翻譯,以及遠景出版社社長葉麗晴女士及江欣儀,李佳靜等同事的協助,此中文版方得順利問世。在此,我向他們致真誠的謝意。2019年7 月
目次
序
前言
第一章 童趣與汗水交織的童年
第二章 奮進的少年時光
第三章 大學及兵役及出國深造
第四章 嶄新的世界與新生活
第五章 第一份工作與再度喜為人父
第六章 加拿大公僕生涯略述
第七章 朝向更寬廣的天空
第八章 深入敵營
第九章 踏足世界
第十章 深度參與國際事務
第十一章 全面了解加拿大
第十二章 阿拉伯春天前的阿拉伯世界
第十三章 向世界行銷加拿大文化
第十四章 血濃於水
第十五章 與故鄉重建聯繫
第十六章 結語
附錄A 張克彥的論文、著作與講稿
附錄B 人名與地名的中英文對照表
附錄C 大事記年表
書摘/試閱
第一章
童趣與汗水交織的童年
「記憶是美好的,只要你讓該過去的都成為過去」
—理查‧林克雷特 (Richard Linklater),電影製片人
天空一片湛藍,陽光炙熱,空氣中有微風吹拂。突然,空襲警報的鳴聲大作。母親們懷裡抱著手裡牽著她們的孩子,還有老年人與殘障者,隨著人群紛紛奔向附近的防空壕避難。很快的,一群B29轟炸機低低的飛掠過上空,投下致命的炸彈。爆炸聲音傳得既廣又遠,四處起火,煙硝瀰漫。然後,在急駛而來的救護車與救火車的警笛得以取代空襲警報的鳴聲之前,有短暫的平靜。人們一邊小心翼翼地回去自己的住處或工作地點,一邊擔心不知家中或工作地會變成甚麼樣子。好不容易安頓下來恢復日常作息,空襲警報又響了。於是奔走尋求掩護的情況再次出現,有時一天要發生好幾次。這是我出生那一年─西元1944年,台灣生活的寫照。人們的生活不斷被干擾,籠罩在恐懼、混亂、不確定與動盪不安之下。
第二次大戰仍如火如荼的進行著,望不到盡頭。而台灣島,又名福爾摩沙或美麗之島(這是十六世紀航經此地的葡萄牙水手所命名的),當時正處於日本的殖民統治之下。1895年清朝與日本帝國爆發第一次中日戰爭。清朝戰敗後,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 (日本稱為下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作為日本的屬地,台灣無可避免的被捲入日本為擴大其帝國領土所發動的各個侵略戰爭。日本先於1930年代初期入侵中國,到1930年代末期,戰火甚至擴及亞洲其他地區,並延燒到太平洋。在1941年日本突襲珍珠港後,美國也被全面捲入亞太舞台,將整個地區拖進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泥沼。台灣淪為貪婪的日本帝國戰爭機器,提供食物、兵源及天然資源,是深具價值的物資與人力來源,自然成為美國空軍經常空襲的對象。當時有謠言說這些空襲僅是聯軍全面入侵台灣的序曲。聯軍將佔領台灣,將它由日本統治之下解放出來。台灣人對此深表歡迎。但是結果聯軍並未登陸台灣。人們畏懼的全島淪為戰場的情況並未發生。這對台灣而言,可說是福禍參半。
我就在這樣極度動盪的時間點來到人間。我母親常告訴我她如何抱著我跑到最近的防空壕尋求庇護。防空壕其實就是地下洞穴或地下掩體。我們家附近那個防空壕,就成了實際上權宜的托兒所。我在出生到十五個月大之間,大部分時間都在那裏吃、睡、玩耍。而在我十五個月大時,也就是1945年8月,因為美國先後在廣島與長崎投下原子彈,造成巨大的破壞與死亡,致令二戰的太平洋舞台陡然落幕。和平的到來誠然令人歡喜,但是台灣人民的苦難生活才要開始。
我出生在草屯,是南投縣的一個小鎮。南投位處中台灣,是一個多山的地方,也是台灣唯一沒有海岸線的內陸縣。我父親是小學老師。我出生時他正被派到草屯小學教書。在此之前,他曾被分派到幾個不同的南投縣境裡的小學教過書。
跟大多數台灣人一樣,我的祖輩是由中國福建省南邊的閩南地區移民過來。我能找到的稀有資料顯示,我是來台的第十七代。我對我父母雙方的祖父母都毫無印象,因為他們都在我出生前或出生後不久去世了。我父親那邊的祖父母,張芳波與陳戎,生有六子一女。其中一個兒子早夭,另一位我從未謀面的叔叔,很年輕就離家,再不曾回來。而我的父親是長子。
張家世代都以務農為生,我所有的叔叔姑姑皆是如此。他們在相對貧瘠又沒有灌溉水源的山坡地耕作田地,種植稻米、番薯、樹薯、甘蔗、鳳梨、蔬菜等等低經濟價值的農作物。他們都沒有接受多少教育,因為當時普遍認為教育於農耕沒什麼益處。此外,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日本殖民政府歧視的政策下,台灣人很難取得入學資格,我父親是個例外。他考入台中師範,接受教師訓練,畢業後成為小學老師,穿著非常英武的制服配戴武士刀。在他那個時代,這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在地方上的地位非常崇高。無可置疑的,他的學業成績一定非常非常出色。
我父親成為他兄弟中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知識份子。就是整個村裡知識份子也是寥寥可數。他的成功開啟了我們家族讀書的傳統,因為後來他努力的將他的兒子們都送進小學以上的學校就讀。我父親的才智與他在村中崇高的地位都令我十分欽佩。我也深受他的鼓勵與啟發。
我父親張蓮池與母親陳錦是遵循歷史悠久的傳統,透過媒人牽線認識,然後結婚的,這是當時的主流。我母親出生於大坑村,與我父親所在的大庄村相隔不遠。我的外祖父母,陳金山與謝鳳,生有六女三男,我母親也是老大,是長女。雖然大坑與大庄相隔不遠,卻要在崎嶇不平的地面步行一個小時,兩地之間沒有直通的道路。唯一的通道是蜿蜒穿過農稻田、山溝及湍急危險河流的小路。小時候我很喜歡走這一段冒險路程去拜訪我媽媽那邊的親戚。我尤其喜歡開雜貨店兼糖果店的二舅跟二舅媽。每次我去拜訪,舅媽就會拿出各種糖果點心招待我,這令我非常開心。我也很喜歡拜訪我媽媽的妹妹們。當時她們都已經結婚,分住在南投不同的地方或更遠處。我喜歡跟我的表兄弟表姊妹們一塊兒玩耍。我們會一起摘李子、荔枝、龍眼、蓮霧、及其他熱帶水果來吃,非常好玩!
不過,我的三阿姨卻帶給我很大的焦慮跟痛苦。她差點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三阿姨只有三個女兒,但沒有兒子可以繼承家族姓氏。延續以姓氏代表的家族血緣不間斷是中國傳統根深蒂固的觀念,對家族非常重要。她似乎非常喜歡我,因此想將我過繼成他們家的孩子,她一直懇求我父母答應。我的父母幾經考量,幾乎就要同意了。他們考慮的因素是家中小孩甚多,食指浩瀚,單靠我父親的微薄薪水生活條件並不好,分一個小孩出去,就少一張吃飯的嘴,可減輕家裡的負擔;三阿姨心地善良富有愛心,我可以得到良好的照顧;而且她們住在濁水溪旁,擁有富饒的大片稻田,家境比我們家好很多。我當時已經四、五歲了,我很喜歡我的父母及兄弟姊妹。聽到這個消息,我簡直嚇壞了,說是驚恐至極也不為過。我無法想像要離開他們的生活。在不間斷地哭鬧、尖叫、踢騰之後,我父母心軟了,拒絕我三阿姨的請求。呼!真是鬆了一口大氣!
很難想像當年我父母若答應阿姨與姨丈的請求,我的生命旅程將成為何種面貌? 想當然耳,這本自傳肯定是要完全改寫的。
我父母共生育了十二個小孩,但只有七位存活到成年。這樣低的存活率在那個缺少醫療照護,生活環境貧瘠不堪,又飽受戰爭摧殘的年代是常見之事。我還隱約記得小我三歲的可憐的弟弟國彥。他是個非常可愛的小男孩,我常跟他一起玩耍。當時我父親擔任皮子寮公學校校長,我們住在學校的教職員宿舍裡。某一天,國彥發高燒。我父母翻遍醫藥箱,想盡辦法為他降溫,但他的體溫越來越高。無法可想之下,他們決定帶他去七、八公里外的南投鎮看醫生。當時沒有公車,我母親只能揹著國彥步行過去,這趟路走下來至少要兩個小時。但是令她悲痛欲絕的是,當她抵達醫生診所時,我的小弟已經沒有了生命氣息,他當時才兩歲左右。這位可愛、討人喜歡的小弟的去世,對我母親打擊甚大。此後許多年,她常提起這位可愛的小天使,並傷心落淚。她的痛苦,我們都感同身受。這對我也是生命中的一大損失,我認知到自己永遠失去了一位很棒的玩伴。
在存活下來的兄弟姊妹中,我排行第六。我父母將我命名為克彥。我移居加拿大後,也使用英文名字Keith。因為身處英語社會,Keith就成為較常使用的名字。我兩位哥哥,啟祥與啟洋,分別大我十四歲及十二歲。姐姐瓊媚、媛媚與美枝則各大我十五歲、八歲及四歲。小弟東洋則小我六歲。不難想像,僅靠我父親一份微薄的薪水要養活九口之家有多麼困難!然而儘管經濟十分拮据,我父母還是省吃儉用,努力將啟祥送進台中師範,啟洋送進台中工業學校就讀 。但我的三位姊姊就沒這麼幸運了。她們小學畢業後就無法繼續就學。大姊瓊媚小學一畢業就被送去學裁縫,同時在家裡接一些縫紉工作補貼家用。二姊跟三姊後來也都跟隨她的腳步。相較於我哥哥啟祥、啟洋、我與東洋,三位姐姐分到的教育資源很少。她們其實都是深植的中國重男輕女觀念的受害者。儘管如此,多年來我們兄弟姊妹關係皆十分緊密,互相關懷。身為家中年幼的小孩,我在成長過程中尤其受到許多來自兄姊的關愛、照顧與幫助。
二戰結束之後,台灣轉由蔣介石領導的中華民國統治。所有的日本人,包括每個學校的教職員,都被遣送回日本。我父親因此有機會於1946年9月被擢升為皮子寮公學校 (後改名為名崗國民小學) 校長,學校學區包括我父親的出生地大庄與其他三、四個村莊。這項任命不僅令我父親十分欣喜,也受到村人的熱烈歡迎,彷彿是英雄凱旋。我們家人就隨著父親由草屯搬到他的新職所在地。
我們住在建於校地上的教職員宿舍裡。校長宿舍是棟傳統的日式建築,由樸實無華的木柱撐起的木頭結構,十分寬敞舒適。與當時常見的由土磚建成的傳統台灣土厝相較,說得上是奢華。我依稀記得就學前在教職員宿舍空地與其他小孩遊樂嬉戲的甜美歲月。校園宛如公園,種有許多枝葉繁茂的亞熱帶樹木,如榕樹、玉蘭花、苦楝及鳳凰木。我清楚記得春天鳳凰花盛開時,艷紅似火,繁花掛滿枝的美景。我對那段時間記憶最深刻的是一個玩具,那是一個小小的,生鐵鑄成的碾米機。我很喜歡這個碾米機,常與其他小孩一起把玩。事實上,那也是我曾擁有的唯一玩具。我在那裡住了四年,直到1950年我父親突然退休,我相當輕鬆快樂充滿樂趣的童年也就跟著驟然結束了。
我不清楚父親於四十四歲壯年退休的真正原因。我只知道其中一個與他酗酒有關。但我不認為單是酗酒就足以令他突然去職。他的提前退休發生在二二八事件過後不久 (關於二二八,我隨後會再詳述)。我印象中父親不知是出於下意識還是出於刻意,總是迴避這個話題。我懷疑他的去職與二二八可能有密切的關係。以下雖說純屬我個人的臆測,但應該有相當的可信度。
在草屯任教時,父親有位日本同事,倆人十分要好,下課後常一起喝酒。這是傳統日本男性的常見習慣。我出生時他甚至向我父親推薦「克彥」這個日本常見的名字,日文發音是Katsuhiko,所以我家族中的親友長輩對我最熟悉的名子是「Katsu」而非「克彥」。1945年戰爭結束後,這位酒友並未被立即遣送回日本,所以他不時會過來皮子寮公學校找他的老朋友。哥倆好就一塊喝酒,一杯不夠再一杯,又一杯 ……。人一喝茫,話就多了,膽子也大了,說起話來就肆無忌憚,對殘酷的二二八事件大肆批評。在當時,這樣的言論是被當局認定為「煽動顛覆政府」的,所以父親的言行可說是非常輕率魯莽。尤其當時才剛頒布戒嚴,整個島嶼成為警察國家,所有人民都受到秘密監控,時機正是最為敏感的時候。這些,加上他居然與「日本鬼子」交好,自然使他成為無所不在的告密者的目標。若我這些猜測屬實的話,他的職場生涯會走到盡頭,被革去校長一職,一點也不奇怪。這可能也是不幸中的大幸,因為他沒有因而成為二二八事件的受難者,這讓他逃過一劫,而多活了32年,還可以看到我大學畢業,更可以到加拿大來看我,這應該是值得感恩的萬幸。的確,他如果將他的不滿情緒訴諸行為或行動,那後果可真不堪設想。幸好他只是借酒澆愁。如果這個揣測無誤的話,我們可能應該感謝這位日本老師、老朋友無意中救了我父親一命 ,只是革職而非槍斃。
事實上,因為父親受過高等教育且擁有社會地位,到他去職前一直受到村裡甚至縣裡眾人的尊敬。但是他被革職後鬱鬱不樂、有志難伸,因而繼續以酒澆愁,甚而變本加厲結果酗酒成性無法自拔。為此他付出了名聲,失去眾人的尊敬,最後甚至賠上後半輩子的職業生涯。而這樣的結果也令我們一家人遭受極大的痛苦。但是當他清醒的時候,他真是一個很棒的父親──富有愛心且關心家人。
父親於1950年卸任後,我們就舉家搬回位於大庄村郊區的祖厝。當時我三位叔叔跟他們家人都住在那裡。三合院祖厝所在地含周邊面積約為四分地(註:約1,200坪),位處鄉下,四處圍繞著農田。祖厝四周種有桂竹與檳榔樹作為地界。位於這四分地的中央是一間土塊造的三合院農舍,房舍面積可能不足100坪,卻住了四個大家庭,每家都只分到兩間房;洗澡是在房外牆角;廁所是獨立在整個土地角落的茅坑,大家公用;自家房內則放著尿桶供晚上使用;我們還得定期挑糞去施肥;四周空地上種植芒果、龍眼、香蕉、荔枝、番石榴、木瓜、桑葚各種果樹與竹子。還有一個截取雨後山坡路旁水溝流水的人工水塘,用以供應父親四兄弟家族超過30個人的生活飲用水;同時養魚供過年四家族分享;水牛喝水及給植物灌溉澆水之用,當然啦!孩子們偶而也背著大人偷偷在那個水塘玩水,而我的小弟東洋有次差點就溺死在池中。無疑地,這個多功能水塘當時是這個家族的命脈,即使冬季缺水時水塘見底,逼得我們必須以牛車到個把鐘頭之外的大水塘取水、載水,但自家的這個水塘還是供應了一年中約11個月的用水。
三合院房子是傳統的台灣鄉村建築,中間是庭院(大埕),主屋坐北朝南,連有東西廂房。我們經常利用大埕曬竹筍乾、菜乾、大黃瓜、蘿蔔乾等,這些食材量產時價廉物美,也就成為我們活命的經年食材。庭院向南敞開,面對著一條叫做「新大巷」的鄉間小路。西邊走路十幾分鐘就是我們購買日常用品的大庄村。這是一個小村,只有一家米店,兩、三家雜貨店,菜攤等,與一個小派出所。天氣放晴時,往南眺望,可以看到島上高聳的中央山脈一系列雄偉的參天山峰,包含最高的玉山及著名的景點阿里山。
我們的三合院跟大多數人家一樣,由燒製的土磚建成。屋裡的地上就是泥土或是夯實的泥土。房子是我祖父建造的,原本只建了主屋,後來加建了兩側的廂房。當初房子剛落成時應該是足夠居住的。但隨著時光推移,家族成員越來越多,然後孩子長大、結婚,又繁衍出各自的家庭。即使房子擴建,增加了兩邊的廂房,也還是非常擁擠。為了容下四個家庭,主屋被一分為二,再加上東西廂,共是四份。我們家分到的是主屋的東半部。三叔、四叔和五叔則分住在主屋西邊,東廂與西廂 (我前面提過二叔很小就過世了)。主屋中間保留一個廳房做為台灣傳統神位、祖先牌位、接待客人的客廳及傳統節日裡祭拜佛祖與祖先的地方。因此,靠著北邊的牆擺有一張高高的,樣子狹長的神桌。桌上中央供著神像,側邊則是我們祖先的牌位。這廳房也用於其他場合,譬如舉辦婚禮或葬禮等等。
可想而知,每個家庭所分到的空間都十分狹窄,主要是一個多功能的大房間跟一間臥室。前者兼具有廚房、餐廳跟起居室的功能,大多數家庭活動都在這裡進行。我對我們家多功能房簡單粗糙的情況有極為鮮明的印象,畢竟我幼時許多時光都在那裡度過。房裡有一個舊式的土灶,一個相當大的蓄水槽,還有一個大餐桌搭配著高高的狹長板凳。屋裡沒有自來水,也沒有電。水槽儲存雨水或由附近池塘挑回來的水。剛挑回家的水是土質與雜質含量甚高的黃濁水,根本無法飲用與食用,我們必須用礬土讓它沉澱淨化,有時沒錢買礬土,我們就到較遠的貧瘠山坡挖紅土(紅土無法種植農作物)回家將就使用,用以取得較乾淨的水。經過如此淨化的水供我們每日的飲用或洗漱之用。油燈提供了照明,乾燥的樹葉,樹枝及樹幹提供了煮飯所需的燃料。我們必須與蟑螂及老鼠共處,因為要消滅這些不請自來的傢伙似乎是不可能的。老鼠尤其喜歡放在屋角的大米桶。總是在桶邊潛行徘徊,有時半夜還真的被牠們溜了進去。早晨起床我們就會看到牠們留在米桶四周的糞便,證明牠們夜裡的偷竊行為。
在多功能房間的旁邊就是臥室。事實上,床是由地上墊高的,幾張一公尺寬二公尺長的榻榻米 (日本的稻草墊子) 所舖成的大通舖。床雖然很大,卻無法睡下所有的人。所以我父母就在屋後加建了第二間臥室。但這間加蓋的臥室非常不理想,因為它是由豬舍改建的,旁邊又連著茅坑與另一個豬舍,所以味道委實令人不敢恭維。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