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滿額折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商品資訊

定價
:NT$ 6600 元
優惠價
795214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56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108新課綱最佳延伸學習!
◎10本歷史橋梁書+10組互動學習指南+62則有聲故事+123張歷史探險卡
你教孩子用什麼角度看臺灣?你教孩子用什麼故事讀臺灣?
你教孩子用什麼聲音聽臺灣?你教孩子用什麼方式愛臺灣?
聽臺灣的故事,看世界的眼光,惜腳下的土地,學歷史的智慧 

◎本書關鍵字:
臺灣歷史、有聲故事、歷史大事年表、閱讀素養、桌遊、108課綱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套書介紹

「歷史帶給孩子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思維方式。」
本套書以淺顯易懂的圖文介紹,搭配翔實的史料,帶領孩子走進歷史舞臺,從梅花鹿遍布的遠古臺灣,到政經繁榮的新世紀,看這些牽動著時代的人、事、物,如何說演臺灣的故事,同時拓展著後人的路……

四大特色
小故事,大道理
本套書共有62則故事,精選影響臺灣歷史的人、事、物,主題遍及生態、藝術、宗教、教育、產業、民族運動、交通建設等各個層面,說演小故事大道理。

親子討論促思考
每一篇故事皆附「從古看今」賞析,引導親子共讀與討論,藉由閱讀過去,思考現在,創造未來。

從臺灣連結世界
特別企畫「註釋」,深入淺出地解說臺灣史小知識;「歷史年代表」,除了臺灣史年代表外,也對應中國大陸及世界的歷史事件,為孩子提供全方位的學習。

延伸學習樂無窮
每冊書後特別設計「知識補給站」單元,利用互動遊戲如連連看、走迷宮、心智圖、5W1H、曼陀羅思考法等,訓練孩子認知理解、分析評估、解決問題等能力,是家長與教師最佳的補充教材,以及108新課綱最佳延伸學習!

「知識補給站」設計者
葛琦霞/悅讀學堂執行長
邱怜惠/臺北市博愛國小教師
李欣蓉/基隆市深美國小教師
張碧珊/新北市新市國小教師
張馨方/臺北市成德國小教師
陳佳慧/桃園市大忠國小教師
陳儀娉/新北市昌平國小教師
傅宓慧/桃園市龍星國小教師
廖姿婷/雲林縣中山國小教師
鄭潓妏/基隆市深美國小教師
顧翠琴/基隆市深美國小教師

各冊內容簡介
第一冊:遠古臺灣——海上爭霸(1624〜1642)
左鎮人、長濱遺址藏著哪些遠古時代的祕密?
原住民又傳唱著什麼山林故事與傳統?
是海盜還是探險家開啟了臺灣的海洋時代?
一起來看看「美麗之島」如何在歷史裡波濤洶湧吧!

第二冊:趕走紅毛番(1640〜1662)——渡臺悲歌(1662〜1700)
你知道原本滿山遍野的梅花鹿為何消失了嗎?
你知道國姓爺鄭成功如何開墾臺灣?
險惡的「黑水溝」又為何寫下「勸君切莫過臺灣」的悲歌?
走!跟著郁永河遊臺灣去吧!

第三冊:土地英雄傳(1690〜1798)——臺灣亂事(1720〜1786)
猜猜看,竹塹英雄、開蘭第一人分別是誰?
他們在臺灣的開拓史上如何篳路藍縷、一步一腳印?
鴨母王朱一貴、朱山和義民廟、臺灣吏治有什麼關係?
跟著角頭大哥林爽文走進同鄉會館一探究竟吧!

第四冊:城市興起(1790〜1820)——臺灣之寶(1840〜1885)
橫行海上的大海盜蔡牽為什麼唯獨不搶繁榮的鹿港?
你知道諺語「第一好張德寶」指的是艋舺的郊行文化嗎?
有硬頸精神的客家人又如何耕讀「金廣福的紅柿子」?
泡杯好茶吧!讓我們告訴你臺灣茶葉和樟腦的故事……

第五冊:外力衝擊(1840〜1890)——西洋傳教士(1865〜1923)
英勇的姚瑩如何鎮守基隆擊退英艦的攻擊?
沈葆楨如何加強海防、建設交通來抵禦列強的環伺?
傳教士馬雅各、馬偕和甘為霖如何為臺灣奉獻生命?
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臺灣人?一起來想想……

第六冊:臺灣探尋之旅(1860〜1900)——臺灣現代化(1880〜1895)
褶蛙、藍腹鷴,臺灣還有哪些珍貴的生態資源?
生物學家拉圖許、史溫侯和人類學家鳥居龍藏留下什麼紀錄?
首任巡撫劉銘傳和大稻埕商人李春生如何促進臺灣的現代化?
任何革新都必經歷陣痛,想想如何為這塊土地付出熱情吧!

第七冊:鐵蹄下的抗爭(1895〜1902)——日據臺灣(1895〜1945)
丘逢甲、劉永福、余清芳和羅福星等如何用血淚寫下抗日史?
知識分子為何要苦心積慮地把書房登記為文昌廟?
大甲帽、蔗糖、樟腦和檜木等產業的開發是建設還是掠奪?
日本時期的一頁頁殖民史,讓我們一起來省思……

第八冊:自治運動在臺灣(1920〜1956)——被遺忘的藝術家(1920〜1947)
你知道電影《賽德克•巴萊》是在描述「霧社事件」嗎?
一改武力抗爭,林獻堂和蔣渭水如何把臺灣推上自治運動之路?
畫家陳澄波與雕塑家黃土水又是怎麼運用藝術的力量表現臺灣精神?
且隨著鄧雨賢的〈雨夜花〉,走進臺灣的美麗與哀愁……

第九冊:烽火臺灣(1908〜1945)——戰後臺灣(1945〜1960)
為臺灣寫下第一部完整的臺灣歷史書的作者是誰?
是誰冒著生命危險完成《亞細亞的孤兒》這本巨著?
又是哪位作家把日本殖民時期的臺灣人比喻成「壓不扁的玫瑰花」?
了解二二八事件,讓你我更認識彼此,珍愛這塊土地……

第十冊:臺灣新希望(1949〜1980)——臺灣新世紀(1980〜)
哪一次的戰役奠定了臺海的安全?
想一想,紅葉少棒傳奇帶給你我哪些啟示呢?
說說看,近代的臺灣有哪些改革與建設?
作為臺灣的一分子,該如何讓它永續?一起來深思……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有聲故事介紹

精選62則臺灣歷史故事,以兒童戲劇的手法,說演歷史人物與事件,把握孩子記憶力發展的黃金時期,從小培養好腦力。

三大特點
說歷史,開發腦力育菁英
金鐘獎團隊負責音效製作,加上堅強卡司:李若梅、汪蓓、袁光麟、孫積祥、馮友薇、張東光、崔幗夫、羅娟等數十位專業配音員獻聲演出,生動刻畫時代背景與人民生活,讓孩子提升口語表達,奠定語文基礎。

聽歷史,鑑往知來長智慧
有聲故事每則故事長約25分鐘,經由魔鏡公公、沙沙、仔仔生動活潑的引導,帶領孩子身歷其境,增進思考能力,建立宏遠史觀。每天只需半小時,閱讀過去,反思現在,創造未來。

唱歷史,寓教於樂趣味多
搭配故事劇情,穿插國語、閩南語、客語和日語等多種語言,並演唱早期臺灣流行歌曲如〈雨夜花〉、〈丟丟銅〉等歌謠,加上豐富諺語知識,在腦中構築故事情節,吸引孩子入戲,啟發多元學習與思維,留下鮮活的印象。

掃描QRcode,邊聽邊學有趣的臺灣歷史
 
https://www.tienwei.com.tw/product/detail1704

62則臺灣歷史有聲故事
1大家好,我是臺灣
2凱達格蘭少年
3白鹿傳奇
4臺灣開山祖師
5臺灣王──鄭芝龍
6哦,福爾摩沙!
7紅毛城之戰
8卡塔與小鹿
9明朝最後一位將軍
10登陸鹿耳門
11臺灣諸葛亮──陳永華
12最會作秀的人
13渡臺悲歌
14郁永河遊臺灣
15竹塹英雄──王世傑
16白馬紅袍人──吳鳳
17開蘭第一人──吳沙
18鴨母王──朱一貴
19法外開恩的朱山
20角頭大哥林爽文
21海盜與鹿港城
22第一好張德寶
23金廣福的紅柿子
24腦丁的辛酸血淚
25來,喫茶喔!
26狀元餅
27姚瑩擊退英艦
28牡丹社英勇抗敵
29八通關古道的故事
30醫生牧師──馬雅各
31拔牙牧師──馬偕
32為盲人點亮光芒的甘為霖
33褶蛙與藍腹鷴
34基隆河旅行日記
35走在臺灣的背脊上
36中法戰爭在臺灣
37丟丟銅──火車快飛
38李春生學英文
39丘逢甲與臺灣民主國
40臺北城淪陷記
41鐵國山的故事
42羅公崗上的英雄
43早安!歐嗨喲
44大甲草帽的故事
45霧社怒火
46推動自治運動的先鋒
47替臺灣看病的醫生
48雨夜花
49臺灣牧童──黃土水
50油彩的化身──陳澄波
51為臺灣寫歷史的人
52亞細亞的孤兒
53壓不扁的玫瑰花
54臺灣光復了
55父親最後的兩個星期
56兩個女孩的亂世友情
57古寧頭大捷
58紅葉村傳奇
59快樂的小學生
60請投我一票
61兩岸探親
62臺灣的心聲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歷史探險卡介紹

快!跟著鼠王摩戈,進入全國地底最長的「臺灣史道」探險!這套歷史探險卡一共123張,包含5張年代隧道卡、3張問題卡、75張碎片拼圖卡、36張角色卡、1張地鼠卡、3張空白角色卡。悅讀學堂執行長葛琦霞老師精心設計9種玩法,每種遊戲的人數不同,需要的探險卡也不一樣,但都會讓大家對臺灣歷史更了解、更熟悉!
9種玩法包括「地鼠出任務——臺灣史地奇」、「皇上萬萬『碎』——碎片拼圖」、「上朝說故事」、「找『碎』早起——搶碎片」、「歷史達人大對抗」、「一期一會」、「我猜我猜——猜人名」、「杜絕鼠輩——抽鬼牌」、「『疫』言難盡——比手畫腳」,內附玩法說明書,快樂培養孩子「記憶力、理解力、應用力、分析力、評鑑力、創造力」等六大學習能力,歡迎來挑戰!

兩大特色
1. 精心設計多種玩法
同一套卡牌,能變出豐富多樣的玩法,讓孩子在遊戲中培養多方面的學習能力。
2. 讓歷史課變得更有趣
卡牌可搭配課程作為輔助教材,讓「歷史」從課本上的文字,變成各式各樣有趣的遊戲。參與遊戲的過程中,孩子能在不知不覺中了解臺灣歷史,培養對歷史的興趣與學習的熱情。

 

作者簡介

陳衛平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畢業,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於一九八六年成立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專門出版少年兒童圖書,現任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及小魯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人。在臺灣眾多少兒讀物中,獨樹一幟,力求培養中文兒童讀物寫作、編輯人才,為文化生態奠定必要基礎。自一九八七年,中國海峽兩岸開放交流以後,致力於兒童文學領域的對話與切磋。一九九○年曾率臺灣兒童文學界訪問團赴北京、天津進行座談。一九九七年上榜美國Who’s Who in the World名人錄。他發起並推廣「中、小學班級讀書會」活動,以及「繪本閱讀與欣賞」觀念之普及運動,並參與講評及討論。作品有《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榮獲文化部優良讀物推介、2015年中國大陸文津獎童書獎第一名)、《寫給兒童的世界歷史》(榮獲文化部金鼎獎最佳兒童讀物)等。譯作有《群眾與權力》、《國家的神話》、《世界電影史》、《羅素》、《科學的進步與問題》等。

沙永玲
臺灣大學圖書館學系畢業,曾任聯合報編輯,並榮獲中國文藝協會翻譯獎。現任天衛文化及小魯文化執行長,編輯作品多獲肯定。近年來專注於為小朋友精挑細選世界一流繪本。

 


為什麼要編《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


「魔鏡公公,臺灣以前真的有很多梅花鹿嗎?」
「是啊!三百多年前,到處可以看得到滿山遍野的梅花鹿!」
「那為什麼現在只能在動物園才看得到?」
「唉!當時的荷蘭人為了賺錢,大量捕殺梅花鹿,使得梅花鹿的數量急遽減少……」
「喔!他們真可惡,應該有人把他們趕走才對。」
「嗯!後來倒是真的有人把荷蘭人給趕走了。」
「是誰啊?」
「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鄭成功啊……」
「魔鏡公公,臺灣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火車的?」
「一百多年前就有了!臺灣是全中國最早有火車的地方喔。你們知道臺灣的鐵路是誰建的嗎?」
「我奶奶說是日本人建造的。」
「你奶奶說錯了。臺灣最早的鐵路是劉銘傳建造的。」
「劉銘傳,他是誰啊?」
「劉銘傳,可說是臺灣現代化之父,臺灣很多現代化建設都是從他開始的。他還帶領臺灣百姓打敗了法國人,對臺灣的貢獻很大!身為臺灣人,絕對不能不知道劉銘傳的故事……」

這一回,魔鏡公公要告訴小朋友的故事是臺灣歷史。在《說給兒童的中國歷史》之後,我們把故事的焦點拉回到這塊撫育我們成長的土地上。「身為臺灣人,不可不知臺灣事。」這句話激勵了連橫,他因而寫出了《臺灣通史》。我們不敢自比連橫,卻懷著相同的心情,希望能夠藉由這套《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讓孩子對臺灣歷史的發展,以及曾經與臺灣發生關聯的人與事,和當時的大環境,有一個全面又客觀的認識。

要知道臺灣歷史,該從哪裡知道起?當然越久遠越好。但是,對於臺灣,有文字記載可供了解的「歷史時期」並不長,我們透過文字紀錄而能形塑出較清晰而具體的臺灣史事,已經進入十六、十七世紀了。

三百多年前的臺灣,置身於荷蘭人與日本人之間,兩岸關係也曖昧不明,所憑藉的正是它的地理優勢,在各國勢力下展現它的貿易長才。這樣的局面和今日的臺灣是不是有幾分相似呢?當時的漢族移民和原住民之間,早來的移民和晚來的移民之間所發生的族群問題,在今日也依然困擾著臺灣的百姓。臺灣這個原本被視為化外之地的蠻荒小島,經過三百多年的墾殖發展,已經走到了十字路口。它該如何面對二十一世紀嶄新的挑戰?該如何開拓更寬廣的舞臺?這一切的問號,如果不熟悉臺灣歷史,要找出答案來,恐怕是十分困難的。

對臺灣歷史稍有涉獵的人都會感嘆,臺灣人其實是很熱情,也很勤奮努力的。可惜大部分的人因為缺乏對歷史的認識,以至於很多錯誤一直在重演。如果我們的孩子還不能避免這樣的困境與矛盾,將來勢必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這套書以有趣的故事和翔實的史料,帶領孩子走進臺灣歷史的舞臺。鄭成功、吳沙、林爽文、朱一貴、劉銘傳、李春生、鳥居龍藏、丘逢甲、莫那魯道、林獻堂、馬偕、蔣渭水、黃土水、陳澄波、吳濁流……這些人在舞臺上一一上演著他們的故事,有的令人敬佩,有的引人同情,有的使人流淚,有的則讓人
憤怒與唾棄。
 
這些人用他們的生命為臺灣歷史揮毫,沒有他們,也就沒有今日的臺灣。看著他們走過的足跡,我們覺得不是我們在寫他們的故事,而是他們引領著我們,用我們的手去展現他們的生命,同時,也在拓展我們的生命。

我們不可能重新走過先祖那段艱苦的歷史或分擔他們曾受過的風霜,但明瞭他們的故事,會讓我們稍稍懂得自己的責任是什麼……回顧以往的歷史,站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新新新人類在臺灣的定位可精采了。有那麼豐富的文化資產有待挖掘,有那麼充裕的物資可供運用,有那麼多的積弊亟待改善,更有那麼多期望的眼神,在等待創造,等待新生……

這一切,都有待我們體認對自己歷史的認知、對世界的態度,以及對生命的反省。

書摘/試閱

1 遠古臺灣
大家好,我是臺灣

小朋友,大家好,我是臺灣。
當你看著地圖時,是不是很想知道,我究竟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呢?我的外形又為什麼看起來像個番薯呢?在七千多萬年以前,我的外形並不是像你們現在所看到的這個樣子,當時的我大部分都沉在海裡面,只有中央山脈的山脊露出來。那個時候還沒有人類居住在這裡,只有一些海洋生物在四周海域漂游著。
後來歐亞板塊和太平洋板塊吵架了,我的位置正好位在兩塊板塊的交接處,在這兩塊板塊的擠撞下,我不能向左移,也不能向右移,不得已只好向上伸展,經過很長很長的時間,有的高地被侵蝕掉,變得平平的;有的原本凹陷的地方又凸隆起來,結果我就變成了現在的樣子。
大家都說我是一座豐富的地形教室呢!有高山、平原、丘陵、臺地、盆地,還有河流地形,因為位在歐亞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之間,地震多,火山多,溫泉多;四面環海,氣候多樣,夏季多颱風,冬季臨東北季風,更造就了豐富的森林生態系。
經過了好久好久,人類終於來到這裡。從考古學家陸續發現的史前時代遺址中,證實了我們居住的這塊土地,確實累積了許多從古代到現代的人類活動證據。
遠古時代,聽起來有點遙遠。可是如果你具有一些考古常識,再小心探查的話,說不定在田埂的石堆中,在熱鬧的街道底下,或者是山谷中和岸邊,都可能發現史前人類居住過的痕跡喔!
目前臺灣出土的重要文化遺址、化石有以下幾處:臺東長濱文化遺址: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約五萬年至五千年前。臺南左鎮人化石: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約三萬年至二萬年前。臺北大坌 ( bèn)坑文化遺址:屬於新石器時代,約七千年前,已使用鐵器。臺北圓山貝塚:約四千年前。
此外,還有高雄的鳳鼻頭文化遺址、臺東卑南文化遺址與都蘭遺址、南投曲冰遺址、臺中牛罵頭遺址、澎湖菓葉文化遺址、臺北的十三行文化遺址、臺南牛稠子文化等等。那麼,這些遠古時代的人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呢?有些研究說,在很久很久以前,亞洲大陸和臺灣島是連在一起的,有的遠古人是直接走過來的。有一些研究則說,有的遠古人是從南方的島嶼,也就是現在的南洋群島來的。大家在這裡住了下來,靠打獵、摘野果過日子。他們雖然來自不同的地方,說著不同的語言,不過卻很少為了爭奪土地或食物而打架。為了生活,他們也只會從我的身上獲取夠用的分量,既不會貪心,更不會浪費,因此,我們還相處得滿愉快的呢!

【從古看今】
我們以臺灣為主角,採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讓臺灣自己說故事,可以拉近孩子與臺灣的距離。
聽完故事後,你可以進一步和孩子談談臺灣的自然景觀。比方說,臺灣為什麼時常有地震?為什麼很多地方都有溫泉?臺灣的高山是怎麼形成的?亞熱帶的氣候條件,所孕育出豐富而多變的生態環境,包含了哪些特別的動、植物?我們又該如何去對待它們?
有機會的話,帶著孩子去參觀歷史文物展,或到史前文化遺址參觀,都能增添孩子對臺灣的了解。了解過去,才能展望未來,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讀歷史的原因。


10西洋傳教士
拔牙牧師──馬偕

A B C 狗咬豬,落(入)教的偷掠(抓)豬;掠幾隻,掠兩隻,落教的偷挖壁,挖幾孔,挖兩孔,落教的偷嫁翁(夫);嫁幾個,嫁兩個……
這是清朝流傳在艋舺一帶的歌謠,嘲弄那些信奉基督教的人。當時在臺灣北部最有名的傳教士,是一個叫馬偕(jiē)的牧師。
馬偕從加拿大輾轉來到了淡水之後,和大部分的傳教士一樣,處處碰壁,可是他並不氣餒,為了達成任務,先從僕人和牧童那裡學會說通俗的閩南語,後來又發現一個很好的傳教方式,就是每到一個地方,先找塊空地,或在廟宇的臺階上,唱幾首聖歌,再替人拔牙,拔好牙,將牙齒交還病人,然後才開始講道。馬偕用這種方式,果然化解了人們對他的不信任,順利達到傳教的目的。
為了對抗當時十分嚴重的瘧(nüè)疾,馬偕還免費發送「金雞納霜」給病患服用。很多人怕會中毒,不敢吃,卻有不少人爭著去拿藥,因為裝藥的玻璃瓶很特別,他們拿到後,將藥倒掉,留下瓶子作收藏品。
馬偕也翻山越嶺到山區傳教,光在宜蘭就建了十九座教堂。為了培養本地的傳教人才,在淡水設立臺灣第一座西式學堂──牛津學堂。一開始,學堂並沒有建築物,而是在大榕樹下上課。後來馬偕回加拿大,在牛津郡募到6250元的加拿大幣,才開始興建校舍,西元1882年落成,取名為理學堂大書院,又稱為牛津學堂。
馬偕既好學又好奇,對中國很陌生,就大量閱讀和中國相關的書籍;想著「大陸邊緣的島嶼動植物,是否會因地理的阻隔而發展出不同的物種呢?」致力於研究動植物的生長,並由國外輸入蘿蔔、甘藍菜、番茄、敏豆、花椰菜和胡蘿蔔等種子,教導臺灣農民種植,以補充營養和提升經濟力。他的精神促使學堂課程趨(qū)向多元。牛津學堂雖然以培養傳道人才為主,課程卻包含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醫學,後來還加入中國歷史和地理,帶給臺灣學生很大的啟發。兩年後,馬偕又興建了淡水女學堂。當時女子受教育的風氣並不普遍,但第一屆就招到了三十四名學生,成績算是很不錯的。
西元1880年,馬偕博士獲得了一位同姓的馬偕船長遺孀捐贈出丈夫的撫卹 ( xù)金美金三千元,在淡水創建了北部第一所西醫院—滬尾偕醫館,使得臺灣北部的民眾受惠無窮,目前這棟建築物仍保留著。西元1901年馬偕牧師因喉癌病逝之後,醫院暫時停診,西元1911年宋雅各牧師提議將偕醫館遷到臺北,擴建並命名為馬偕紀念醫院。馬偕牧師在臺灣將近三十年,積極地進行傳教、醫療、教學和農業推廣等工作,雖然不是臺灣人,卻對這片土地有很大的貢獻,更深愛著這片土地!西元1901年因病逝世後,家人遵從馬偕的遺囑,將他安葬於淡水。

【從古看今】
到一個人生地不熟,語言不同,跟當地民眾外貌也不一樣的地方,別說是傳教,就算當個普通鄰居,恐怕人家也都想躲得遠遠的吧!要用什麼辦法才能讓人家願意接近呢?
馬偕牧師當年從國外帶來一些西藥,替臨時有小症狀的人看診。不過他是外國人,做醫療服務時都會有士兵監視,有一次監視他的士兵鬧牙疼,他就幫著拔牙,解除了士兵的痛苦。這次經驗給了他靈感。對啊!在醫學不發達,衛生習慣也不好的地方,滿口蛀牙的人想必不少,不如就用拔牙拉近與民眾的距離吧!就這樣開始了他在臺灣三十年的傳教生活。
從這位全心奉獻的拔牙牧師身上,你會不會得到一些鼓勵,相信不論遇到什麼困難,只要肯用心,都可以靠周邊的條件,想出辦法來解決呢?

11臺灣探尋之旅
褶蛙與藍腹鷴

西元十九世紀,臺灣這座位於西太平洋上的孤島,就像一座神祕的寶庫,吸引了許多專家學者造訪,例如英國的史溫侯、拉圖許、湯姆生、柯靈烏和美國的史蒂瑞,他們都冒著生命危險進入山區,然後用文字、畫筆或是相機,把他們所看到的動物、植物記錄下來。他們所作的旅行報告都非常精采生動,不但具有生物學的價值,也是很好的歷史題材喔!
「這是一種還沒有被發現過的褶蛙!」英國生物學家拉圖許興奮得一顆心都快跳出來了。他顧不得滿身的汙泥,趕緊翻開動物圖鑑,在昏暗的燈光下,一頁頁對照著。他的手興奮地顫抖著,翻遍了所有的蛙類圖鑑,果然找不到這種背側有連續褶痕的蛙類。這是一種臺灣特有的褶蛙,後來的英國學者就以拉圖許的名字命名,稱為「拉都希氏赤蛙」。
拉圖許和當時的許多生物學家一樣,深深被臺灣優美的生態環境所吸引,不遠千里來到臺灣。除了發現這種臺灣特有的蛙類之外,他還在墾丁發現了臺灣的特有鳥類──藍腹鷴(xián),以及數不清的鳥兒。雖然白頭翁、黑頭翁、信天翁這些鳥兒已經被列入動物圖鑑裡,但能在臺灣看到這些鳥兒成群結隊地在空中翱(áo)翔,還是令拉圖許興奮得不得了。他在給朋友的信上寫著:「臺灣至少有四百種以上的鳥類,有從喜馬拉雅山來的南方鳥源,也有從中國大陸華北、東北和日本等地來的北方鳥源,臺灣真是個鳥類的天堂。」臺灣不僅是鳥類的天堂,也是蝴蝶、蛙類和許多昆蟲的天堂。另一位英國生物學家史溫侯也曾經這樣描寫過:「在淡水河邊有一片看起來很不起眼的泥灘地,大片的蘆葦、紅樹林和苦楝(liàn)樹,灑下滿眼的翠綠。海水退潮後,白鷺鷥、小水鴨和招潮蟹嬉戲其間,而不時飛過的候鳥,更為這片溼地譜上動人樂章……」史溫侯描述的這個地方,正是臺北近郊的關渡平原。
近年來為推展經濟、開發過度,對環境生態造成許多傷害,關渡平原就是其中之一。幸好在有心人士的大力推動下,關渡平原終於成立了「關渡自然公園」。位在淡水河與基隆河匯流處的這一塊保育溼地,因河水與潮汐帶來豐富的營養物質,成為大批候鳥的棲地、民眾賞鳥的聖地。
臺灣的生態保育工作,近年來也有所進展,比如:彰化海岸中華白海豚、苗栗石虎與高雄茂林紫蝶幽谷……中華白海豚保護運動導因於國光石化開發案,原本預計在雲林離島工業區興建,因可能影響族群棲息範圍而作罷。石虎在三義外環道路開發案可能影響棲地,而引發種種守護行動。每年春季, 紫斑蝶從南臺灣往北遷徙(xǐ)時,剛好穿越國道三號雲林部分路段,為了讓紫斑蝶順利遷徙不致命喪輪下,會封閉北上外側的部分路段,成為一條生物廊道,連國外媒體也報導,「國道讓蝶道」讓人津津樂道。

【從古看今】
聽完拉圖許的故事,好像耳邊依稀迴盪著褶蛙的叫聲,以及瞥見藍腹鷴在山林優游的身影。
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談談生態保育的話題,除了互相討論之外,還要身體力行,共同來保護大家的環境。同時,我們還應該放棄傳統征服大自然的想法,學習思考如何與大自然共存共榮,讓孩子在大自然的教室裡成長。
當孩子說,他看到了臺灣藍鵲(què)、斑鳩(jiū)、夜鷺……一點都不用懷疑,因為牠們真的可以恣(zì)意飛翔在臺灣的天空!爸爸媽媽有空時,不妨帶著孩子出門,多多接觸大自然,觀察野生動植物。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5214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